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都督-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启就焦急的挥了挥手让他们站起来,也不客套,直奔了主题:“朕刚刚得到毛帅的预警,说是我们大明,即将发生万年难遇的一场大旱,这样让朕惶恐无比,所以连夜将诸位爱卿召来,就是想询问一下,这样的事情真的能发生吗?”

    这么突兀的问题,一下子打蒙了所有钦天监的官员,虽然对于天气的预测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但是这么多年来,大家只是推算黄道吉日,在街上给百姓们测字赚钱,早就把这本职工作忘的一干二净了。这时候徐先伟冷汗立刻就下来了,他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值得咬咬牙,理直气壮的回禀道:“启禀万岁,毛文龙不过是一介武夫,怎么懂得天地循环的至高道理?这不过是危言耸听,沽名钓誉罢了。”

    结果他的话音还未落,在他的身后,一个怪异的声音响了起来:“徐大人所说错了,毛帅说的才是正确的。”

    顶撞上司,这本来就是大不敬,就是给上司难堪,这是官场大忌,何况当着皇帝的面,反驳自己的上司错了,这就不是大忌了,就不是难堪了,而是往死里打脸了。

    众人回头看去,跪在徐先伟身后发声的那个人,金发碧眼,皮肤惨白,竟然是一个西洋人。

    天启就立刻道:“这位爱卿,竟然是西洋人,却怎么做了我大明的官,说出来历姓名。”

    这个人就站起来,按照汉家的礼仪,再次参拜了皇帝,然后弓着腰,谨慎的回答:“小臣汤若望,从学利玛窦老师,因酷爱天文地理,得徐光启大人举荐,进入天朝的钦天监做了五官灵台官(七品),观察记录研究天象变化,推算历法。”

    天启没有往日的好奇,而是直言:“既然你是观察推算天象,而且刚刚还反驳了你的上司,赞同毛帅所说,你可有什么依据?”

    “臣自小酷爱天文,更是从名师潜心学习,对天文立法深有体会,据臣几年的观测,依照——(这里省略几千字)毛帅所说的是正确的,按照天文学来说,就是在整个大陆的北半部,将爆发一场万年没有的寒冷和干旱,我管他叫做小冰河期。”

    汤若望有理有据的说辞,不得不让在场的所有人信服,尤其是他的老师利玛窦,在大明早就声望卓著,徐光启更是当代有名的大儒学者,在这两位大神的加持之下,他的推断可信度就更高了。

    “后果会怎么样?”天启皇帝焦急的询问。

    汤若望就简单的回答:“终年无雨,夏可结冰,百姓和走兽将冻饿而死,赤地千里,粮食的产量将处于绝收状态,人口将减少8成。”

    一口一口的冷气就在这个水榭上不断的传出,六月天气的炎热,似乎转眼就消退了,转换成了凛冽的寒冬,其实这不是天气冷,而是在座的所有人心冷。

    天启闻听,当时一屁股就坐倒,不留神,竟然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诸位臣工当时大惊失色,赶紧七手八脚的将天启架起。

    结果天启这时候就如同行尸走肉,双眼无神的嘴里喃喃:“难道朕真的无德?先克母后父皇,再克天下百姓?可母后何辜,父皇何辜,天下百姓何辜?既然老天如此厌恶我,那就将我收去吧。”说着说着,竟然悲从中来,不禁嚎啕大哭。

    这一下,诸位重臣是彻底的慌了手脚,叶向高和马维忠更是连连顿足。

    叶向高叫苦不迭,好不容易千辛万苦的将这个厌倦皇位的皇上归了心,开始振作起来,准备意气风发的做一个好皇帝了,结果出了这么一档子幺蛾子,这下好了,一下就给打回原形了。

    而马维忠更是跺脚,本来他以为毛文龙和自己以及许杰蹲在野外,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祸事做未雨绸缪。结果毛文龙就准备拿天下大旱苦寒做文章,说出这千年万年难有的大旱苦寒来。当时北方大旱虽然初露端倪,但马维忠和许杰认为,这不过是毛文龙为达到目的的危言耸听。结果,马维忠只是出于三人的目的,才领受了这个添油加醋的任务,结果汤若望的肯定,钦天监的结论,彻底的将这个刚刚奋起的皇帝给吓到了。将他刚刚振奋的要做一个好皇帝的欲望,一下子浇灭在了萌芽里了。

    而最要命的就是这个狗屁的天人感应再次被皇上迷信,看看,这就要撂挑子不干了,而且话里话外的,还是干脆直接寻死觅活了。

    这样一个仁厚的皇帝,是大明最需要的皇帝,至于以后毛文龙三人预见的危机,其实还没有影子呢,结果却将这事情提前了,这下玩过了。

    叶向高见天启失魂落魄,瞳孔散乱,这是要失心疯啊,这还了得?当时大急,也不顾及什么冒犯龙体抄家灭门了,拿出师傅的威严,上去就是一个大耳刮子,当时打的那个脆生。

    这样的举动,当时吓到了所有的人,所有的人在惊讶的看了叶向高一阵之后,立刻全部趴在地上不敢乱说乱动了,就连魏忠贤都彻底的蒙圈了。

    结果这一个大耳刮子下去,天启却是猛的一震,焕散的眼神慢慢的再次恢复了清明。

    抓住这个机会,马维忠立刻大吼一声:“醒啦,皇上醒过来啦。”就这一嗓子,算是救了叶向高的命。叶向高的那一大耳刮子已经不是冲撞龙体,而是救了神迷的皇上,这是救驾啦。

    叶向高就感激的冲马维忠一个眼神,也跟着高呼:“皇上醒啦,可算吓死了老臣啦,醒了就好,醒了就好。”

    wxi7

第959章 人要胜天() 
天启皇帝突闻噩耗。心情立刻就错乱起来。深入骨髓的天人感应之说再次将他击倒。在他认为就是自己的无德,才会让天下百姓着既将遭受不可言喻的灾难。既然老天爷如此惩罚自己,殃及百姓,那就证明自己还是不配做这个皇帝。刚刚的振作与励精图治,都不过是一场空话。

    结果这样的焦急矛盾以及沮丧会加在一起,彻底的让天启皇帝迷失了。

    得亏叶向高果断的出手。一个大耳刮子上去,彻底的将他打回了现实。迷茫的看了一眼围在周围焦急恐慌的群臣。天启皇帝双眼无神,最终长叹一声垂头丧气的说道:“一定是朕有亏德行,不被老天见容。我一个人的德行,请老天爷直接惩罚我,天下何辜,百姓何辜。”然后失神的双眼猛的看向了自己的弟弟。

    这一眼望过去,当时吓的叶向高黄鑛马维忠当时就大惊失色。不好了,他原先的那个思想又开始泛滥了,这是要当场就要让位的架势啊。如果这话一出,天下必将打乱啦。

    叶向高立刻用他的身形挡住了天启的视线。但是信王朱由检却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关心自己的哥哥是否真的清醒了。于是就努力的想拨开叶向高,准备跑到哥哥的面前看个仔细。结果马维忠和黄爌那真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直接双双上前将信王朱由检紧紧的夹住。让他动弹不得。

    叶向高趁着这个机会,耐心的开导着天启皇帝:“万岁不要这样钻死牛犄角。想当初毛帅在朝堂上,已经明确的阐述了天人合一就是一种废话,而且说的是有理有据,彻底的证明了天灾乃是自然状况,根本就不是天人感应造成的。再说了老天爷高高在上,咱们不过是小小的贱民,一个人的德行怎么能够影响到上天的决断呢?。”

    天启就抬起头睁着迷茫的眼睛看向了自己的恩师:“毛帅曾经这样说过吗?”

    只要一提毛帅,天启的思路就慢慢的回来了,但也从这一点上看出,毛文龙对天启皇帝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已经不亚于他的三个师傅了。

    叶向高就松了一口气,这样就好了,这说明自己已经成功的转移了天启皇帝的思维。于是就露出一脸轻松的笑容。

    结果还没等他说话,挣扎着冲上来的自己的弟弟紧紧的搂住了自己哥哥的手臂:“说过的,说过的。当时正是因为一个大臣说福建下冰雹,就是天人感应,是皇上哥哥失德,结果毛帅挺身而出,最终有理有据的驳斥了那帮家伙的胡说八道。让提出这个天人感应污蔑皇上的周忠建羞愤的退出朝堂,难道皇上哥哥忘记了吗?”

    被这么一提醒,天启又想起了当初那大朝会上的争斗,想起了那一次争斗的胜利。眼神就开始凝聚起来:“难道说天下真的就没有天人感应吗?”

    这时候一个生硬的声音接话道:“启禀万岁,所谓的天人感应是不存在的。上帝爱人。他不会将灾难降到人间的。上帝无时无刻不是在拯救着人类,怎么能祸害人类呢?”

    汤若望适时候站出来,以他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信誉度,坚定的驳斥了天启的想法。顺带着完成了它的使命,向大明最高的领导人传播他的教义。现在他就要开始在大明的最高领导人面前博取信任,只要这个皇上信任了,那自己来大明最重要的任务——传播上帝的声音的目的就可以简单的实现啦。

    天启的眼神就明亮了一点。至于什么上帝,他不管大明,大明归玉皇大帝,也就是自己的名义上的干爹管。但听听这个远来的和尚说说其他也是可以的。尤其是在这个时候,在天启感情最脆弱的时候,他需要一个和自己一起受难的大多数人的消息。

    “欧罗巴,朕刚刚在毛帅敬奉的世界堪舆图上知道了,他和我们大明相隔着十万八千里呢,你那里怎么样?”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是满脸的期待了,期待他的什么欧罗巴和自己的大明一样天灾人祸呢。这样,心理才平衡不是。

    “据臣所知,这一场千年不遇的大灾害不单单是咱们大明朝廷出现了征兆,就是在臣的故乡欧罗巴也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征兆。北面极寒之地的气温在不断的向南推进,就以臣所知。神的故乡就在去年冬天就冻死了不下万人。正因为这样的严寒,也造成了欧罗巴的巨大饥荒,从这一点上看,这是全天下的大事,不单单是一个大明朝廷的事情。”

    这样的解释是最有说服力的。这让天启皇帝猛地清醒过来。既然远在几十万里之外的那些未开化的人都受到了这样的波及,那就证明这的确是自然现象,不是自己的德行有问题,因为自己不管欧罗巴的事。

    马维忠立刻上前鼓舞皇帝:“圣人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圣人之言说得有理。上苍和天下百姓将这个大明交在皇上的身上,正说明上苍委任皇上大任,这是对您的考验,您怎么可以推脱懈怠呢。”

    这段说辞当时得到了所有重臣的赞同和附和,黄爌肯定的总结:“马大人说的正是如此,上天之所以这样折磨你,正是要将大任交给您,大明的中兴就看皇上的一念。是勇敢面对,还是胆怯退让,万岁,您自己拿主意吧。”黄爌干脆就将了天启一军。

    年轻人当然火气壮,年轻人也当然有激情。汤若望的一番自然论,毛文龙当初的天人合一纯属狗屁的道理,让天启已经豁然开朗。再有首辅大人的这一将军,立刻激发了年轻人心中心底的那种不服输的倔强。

    天启豁然起身猛的将拳头一挥。“老天爷既然将这么大的灾难落在我的头上,那说明老天爷选中了我,要让我有所作为。好吧,那我就和这个天气斗一斗。看看我能不能胜任这个大明的一家之主。”然后看向群臣。“我还年轻,经验和智力上都不如先皇。但好在我有诸位忠臣的辅佐。”然后拉住自己的弟弟。“老天爷眷顾还给我一个聪明绝顶的弟弟,那么咱们就君臣一心,兄弟同心。看一看是这千年万年不遇的大灾难压倒我,还是我们的精诚团结对抗着天灾,拯救着大明万千百姓,让这大明重铸辉煌。”

    天启皇帝的这一番豪言壮语,立刻让群臣振奋。让信王兴奋的哭泣。

    整理了一下身上象征天下之主的龙袍,天启语态坚定的吩咐,“诸位阁臣,随朕进静心斋,其他的人都回去吧。”

    钦天监一群来的快去的快,但就在汤若望徐先伟要退出去的时候,天启突然道:“罢免徐先伟,其官职由汤若望担当,汤爱卿你也留下随时朕要咨询你。”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由此,汤若望早了八年,当上了大明的钦天监监正。

    wxi7

第960章 应对小冰河期() 
静心斋不静心,天启暴躁的在大臣们面前踱步:“未来如此大灾,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不能这样眼睁睁的坐以待毙,我们必须拿出一个系统的章程出来未雨绸缪。”

    毛文龙说的,大家可以不信,但钦天监的判断,大家不信都不行了,想一想两三年后北方即将出现的两年大旱,赤地千里的,人相食的惨剧,所有的人无不不寒而栗。

    叶向高猛的想起:“既然毛帅有了这样的预见,与钦天监不谋而合,那毛帅一定有办法加以解决啊。”

    天启猛的站住了身形,猛的击掌:“对呀,毛帅既然已经遇见了灾难即将降临,他也一定有办法能够解决。”然后伸着脖子朝外面喊:“来人来人快来人,连夜传旨皮岛,宣毛帅进京。”

    这真是猴洗孩子不等毛干,这都快大半夜了,京城早已经闭门,几年后发生的事情,这么样着急下去,那还不愁死个人?但在座的诸位重臣,对皇帝如此忧国忧民,深表欣慰,但看他如此操切,却也苦笑摇头。年轻人有闯劲儿,这是好事,但总是这么毛手毛脚,却又容易办错了事,看来这位皇帝还需要磨练啊。

    马维忠就赶紧阻止住了皇帝的行风就是雨:“毛帅前面战事紧急,为这事急忙的回来,会影响动摇军心,在我回来的时候,毛帅已经向我简单的诉说了应对之法。”

    “毛帅指出了什么样的办法?快快说。”

    马维忠就一字一句的说出了毛文龙的办法:“修水利,兴工商,通南北,积粮食,迁人口。”

    听到这些话,天启和其他阁臣真的糊涂,因为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这些理念东西。

    黄爌就皱眉请教:“前面的还可理解,但通南北,迁人口,何解?”

    马维忠就侃侃而谈:“通南北,便是开拓海上航道,疏浚南北河流,一旦北方干旱,但南方是水网地带,干旱造成的危害一定很小。学生是江南人,更在江浙历练,知道一些江南农业皮毛。毛帅所预言的,其实已经在北方初露端倪,但北方干旱,却造就了南方的大熟,现在是北方无粮,而南方谷贱伤农。如果真的重灾降临,我们立刻就在南方调集粮食北上救灾。这样一来,正好弥补了南方谷贱伤农,北方无粮可买的窘迫。”

    “此法甚好,当行之。”天启点头,虽然依旧眉头紧锁,但已经没了刚刚的忧愁。

    “兴水利当然是迫在眉睫,这是抵抗旱灾最直接的办法。人先自救才能活。不过当务之急是疏浚黄河,只有黄河航道通达,从海上运输到北方的南方粮食,到黄河口,在那里转运入黄河,直达山陕,节约了运费又能补充山陕,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山陕又充足的粮食储备。大旱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放粮仓进行以工代赈的赈济,而对中上等人家,也可以平价卖给他们粮食。”马维忠后面的话又不由自主的带上了毛文龙的心态思想。那就是尽量不免费送人东西。当然这个时候也没必要较这个真儿。

    天启直接看向了黄爌道:“明天内阁就草拟出一个意见出来,拨出一笔银子来进行黄河水道的修缮。让北面的那一段堵塞的地方疏通起来。让从入海口的粮船能够直达山陕腹地。立克在这两个地区设立义仓,囤积从南面运过来的粮食,多多益善。”

    然后看向了马维忠:“现在南面的粮食大约是多少钱一石?”

    马维忠毫不犹豫的汇报了:“糙米三钱。”

    黄爌立刻接口:“这个办法倒是可行。这是未雨绸缪。在江南粮食低价的时候,进行收购,这样就减缓了谷贱伤农。”

    天启皇帝立刻下令。“命令南方官府,立刻尽最大力度收购。”

    马维忠立刻阻止了皇上的想法:“用官府收购的办法其实是不可取的。”

    “为什么?”

    “官府收购就难免有官员利用手中的职权欺压百姓,更难免会出现以次充好,更要命的是虚报数目。同时用官府的形式向北方输送粮食,期间的损耗简直大得惊人。这无形中就等于三钱一石的粮食,说不定运到北方的时候价格已经通了天了。”

    天启就不得不皱眉沉思。天启皇帝从小并没有生在皇宫,而是跟着他几十年太子的老爹生在京城里,对于民间的疾苦多少有些知道,更知道现在大明官场上的官僚们是多么的贪婪。如果将这件事情交给他们办,难免又生出许多手段来“那以爱卿之意思该怎么办呢?”

    马维忠就道:“我们一切以商业的运作方式来做,就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周朝瑞皱眉反驳:“商人贪婪唯利是图,将这么重大的事情交给他们,其坏处更甚于官府,不可。”

    周朝瑞是士子出身,在骨子里是瞧不起商贾的,在这一点上,当然要反对了。

    马维忠商贾出身,当然要维护商贾的名誉,但他没有和周朝瑞正面刚,而是按照毛文龙的教导抛出了又一个办法。

    “商贾贪婪,但我们可以加以限制,想当初,洪武爷行盐引之法,我们大可借鉴。”按照毛文龙的套路,马维忠再次祭出复古先皇的大杀器,让周朝瑞闭嘴。

    当年朱元璋为了解决边军军需沿途损耗,行盐引之法,利用商贾贩运粮食去边地,以当时专卖的盐引为凭证给付,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科学的。虽然后来政久弊生,最终等于废池,但利用商人的办法还是可行的。

    “先祖之法虽然好,但弊端多多,我们还需谨慎。”子不言父过,这是中国孝道之首。但这时已经关乎了亿万百姓的生存,别人不敢说,但天启必须说。

    “其实毛帅的皮岛东江镇的军需,一直以来就施行的便是从商贾手中合买的办法。所以,东江镇得到的粮食不过是每石六钱,比京师的米还便宜。而六钱一石的粮食,是实打实的斤两入库,一年也不知道节省下来多少。而商贾也有一倍的利润,商人倍利,就可铤而走险,所以,即便是季风季节,还是大浪滔天,随时有船只倾覆的危险,但依旧有船队源源不断的将粮食和其他东江镇所需运到皮岛,才保证了皮岛物资不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