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都督-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不是很绕?没关系,大家在朝堂撕咬,就是一个绕字,从三皇五帝都能给你绕到三百年后去,这才是撕咬的艺术,这才有意思吗。

    所以正常的一份折子,就带有了不正常的一份内涵。大家都期待着这个早朝,都希望在这个早朝上干掉对方。

    “来了,来了。”一个官员小声儿兴奋的通知大家,做足了包打听的职业操守,于是,所有的人都看向了直房。

    大家看去,当时心思不同,叶向高满面漆黑,气呼呼大步走出。

    张鹤鸣隔了一段时间和沈光祚出来,脚步犹豫神情沉重。

    正在双方官员准备上前询问的时候,朝钟朝鼓声响,午门左、右掖门缓缓开启,文武官员在纠风队(御史)严厉的督查下,文武分两班入朝,文由左掖门,武由右掖门。入内后,于金水桥南依品级序立,候鸣鞭,各依次过桥,诣奉天门丹墀,文为左班(东班),武为右班(西班),在御道两侧相向立候,然后恭候皇帝降临。

    一场唇枪舌剑即将开始了,所有的人都开始积攒唾沫,要为自己的一派开始据理力争。

    没理?找呗。

第141章 无奈的早朝() 
天已经放亮,执事的太监连番小心催请,天启皇帝才在一群太监和宫女的服侍下,穿上了隆重的大朝礼服,然后心不甘情不愿的命令起驾上朝。

    无论他如何的讨厌上朝,但这新的一年第一次朝会,即便是病倒在龙床上,让那群太监抬着也得去,否则群臣就会冲击内宫,他们的唾沫星子完全可以让你游泳。

    不过好在这是新年第一次正式朝会,原则上这不过就是一个互相道贺的过场,大家都会一番互相祝福歌功颂德,应该不会出现往日朝会上的那种互相撕咬,让人烦不胜烦的事情出现的。

    “早去早回吧,这样的日子过一天算一天,早晚要耗出头的。”

    闭着眼睛,坐在肩舆上,摇摇晃晃的向大殿走,但为了自己心中有些底气,事先掌握一下朝堂上会出现什么问题,避免自己难堪,于是就问身边的大太监魏忠贤:“大伴,今日朝会会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魏忠贤就小跑了几步,靠近了天启的肩舆:“据锦衣卫和东西厂的番子们汇报,今日朝会有四件事情,一个是江南米案结案的事情,一个是陕西大旱,请求减免赋税以彰显新年新气象,一个是山西弹劾陕西将流民驱赶到山西,以邻为壑的,还有一个就是辽东战事的。”

    这几件事,到还都算正事,天启就眯着眼睛点点头:“前边的那三个事情都好办,这辽东战事又有了什么变化吗?”

    “据锦衣卫密报,内阁叶向高得了山东急脚递送,说是毛文龙的战报。”

    天启立刻睁开了眼睛,吃惊的问道:“有了毛文龙的消息啦?什么消息?”

    锦衣卫无孔不入,像这样的事情事先都是有了侦查的,于是魏忠贤禀报道:“不但有了消息,还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说这话的时候,魏忠贤的脸色上没有天大好消息该有的兴奋,竟然还带了一丝鄙夷。

    天启看了一眼魏忠贤,看到他脸上的表情,就纳闷的问道:“毛文龙身处敌后没有战死,这让朕很欣慰,又有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你先跟我说一说,让我心中有个底气。”

    魏忠贤就原原本本的将毛文龙折子上的内容说了。魏忠贤虽然大字不识,但这个人的记性奇佳,只要别人说过一遍,他就会立刻一字不落的记住,即便是在三五年之后,也会一字不落的复述出来,而且还能将当时的场景详细的描述,这也算是一个技能,若是参加后世那个超级大脑的节目,他绝对能够拿到冠军。

    天启眯着眼睛听完了魏忠贤的复述,没有暴跳如雷,只是淡淡的道:“急于推脱战败之罪,倒也情有可原,只是过犹不及,过了,过了。”

    然后就再也不说话,让一群太监抬着他直接上了大殿。

    随着魏忠贤洪亮的皇上驾到喊声,天启端坐在他那个高高在上的龙椅上,早就在大殿里按部就班等待的文武重臣,就一起三呼舞拜,一丝不苟的执行着朝会的礼仪。

    这绝对是一场程序化,习惯化的礼节,大家做的是一丝不苟,驾轻就熟,那么的敷衍了事。

    等到上面的天启淡淡的说了一声:“诸位爱卿平身。”

    于是大家就一起平身,有的那心急的,已经习惯性的还没等皇帝这句话说完,就已经站起了身。

    这样的表现,让天启不由的皱了一下眉,但却没有说什么,然后就给魏忠贤使了一个眼色,魏忠贤就程序化,习惯性的站出来,对着满殿的大臣高声宣布:“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于是,习惯性程序化的节奏就开始了。

    叶向高当然是第一个站出来,先对天启歌功颂德祝福一番,然后和诸位大臣一起等待天启的垂询。

    这个过程必须有,于是,天启就漫不经心的问到:“京城的治安如何?这正月里可有火灾?”

    沈光柞就站出来,躬身回禀:“赖万岁厚德,一切安好,百姓安居乐业。”

    天启就点点头,于是沈光柞起个大早巴巴的在午门外等了三四个小时之后的朝会,就算完事了,剩下的就等着一声:“万岁起驾回宫。”然后就和其他大臣一样,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没事的睡个回笼觉了。

    “山陕的大旱可有缓解?”

    山陕负责的御史就回答:“正月初二下了雪。”

    “黄河的修葺怎么样?”

    河道就站出来:“正月一出,就开始动工。”

    “前线战事如何?”

    兵部就上前:“缺粮,缺钱,缺兵。”

    “户部收支怎样?”

    “没钱,没粮,请拨付内帑。”

    “都察院——”

    “臣弹劾——”

    “臣反对——”

    “臣沙发——”

    “臣板凳——”

    “臣表情——”

    于是,并没有像天启希望的那样,大家恭贺一下新年快乐就散朝回家,一天朝会的撕咬依旧开始了,这是天启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的。

    于是,天启就双手拢在袖子里,闭上眼睛进入龟息状态,两耳再也不闻人声,一心开始想自己即将打造完成的那个马扎的工序,打造马扎可比听这群人莫名奇妙的吵来吵去有意思多了。

    上面的天启皇帝昏昏欲睡,下面的群臣是斗的兴趣盎然,这都憋了半个月了,总算又有了大家在一起吵架的机会,真的是让人感觉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你还怎么管上面有没有一个皇帝?

    其实大明朝廷就是这么的奇葩,皇帝上朝的时候,大家就几乎对他无视,而且还巴不得这个皇帝不上朝,因此上就苦口婆心的规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到现在后宫还没有一个太子诞生,你就应该躲在后宫去好好的进行造人这个伟大的任务。

    但是皇帝要不上朝,群臣们还要进行三催四请,每天堵在宫门前,左一个奏折,又一个恳请,一定要你出来,坐在那个报告的位置上,然后被人忽视。

    于是天启就在心中默算着,魏忠贤给自己说的今日早朝的四件事情,已经说了三个了,虽然都是这样扯皮的没有结果,那么就剩下最后一个毛文龙的事情,大家早说早完事。

    正在他痛苦煎熬的等待的时候,叶向高看看时候已经不早了,大家也该去吃午饭了,于是就咳嗽一声。

    在大明朝,其中几个皇帝要是在群臣面前咳嗽一声,那大家就只能喊太医了,而首辅要是在群臣面前咳嗽一声,那就是要有重大事情宣布,所有的人立刻闭上了嘴巴,等着今天的戏肉上场。

    “臣叶向高,弹劾毛文龙谎报军功,杀良冒功事。”

    天启就无奈的睁开了眼,该来的还是来了。

    于是坐正了身子,既然来了,那就听一听,然后说完这事,大家好回去吃午饭。

第142章 朝堂争论() 
叶向高提出弹劾毛文龙的事情,让整个朝堂暂时走向了正轨。

    “臣弹劾毛文龙大罪五。”叶向高丢出了今天的主题。

    天启就一咧嘴,看来这个毛文龙真的做的过份了,能让首辅亲自弹劾,在非常荣幸的同时,也算是死定了。

    “哪五罪当死?”天启就懒懒的问到。

    叶向高就侃侃而谈,历数毛文龙种种罪责:“乱入辽东,搅乱三方布防之国策,死罪一。丢失镇江,死民无数,死罪二。战场惨败,虚报军功,死罪三,杀良冒功,屠戮百姓,死罪四,以假军功魅惑诸公,死罪五。”这真的是条条言简意赅,条条都是死罪当诛。

    看看底下群臣,竟然破天荒的没有你指出我反对,天启都开始哀叹:“毛文龙的人品的确是太差了,差到不但没有一个人为他请命辩驳,竟然连他的舅舅沈光柞也低眉顺眼的没有帮助的意思,看来,毛文龙这次算是死定了。

    但天启还是很在乎毛文龙的,毕竟上辽东敌后这事情,在天启看来是正确的,也是他首肯支持的,这回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不保一下,于良心还是说不过的。

    于是就漫不经心的问到:“如此五大罪状,各个都是必死之罪,也关乎到我大明一个将军,还是要仔细些才好,现在派出锦衣卫和都察院查清楚了,再定夺吧。”

    天启的意思是,既然不能保你,那就拖着吧,只要最终拖的大家忘记这事情了,这事情也就过去了。

    然后不由得暗暗怪罪毛文龙:“都是你坚决不要监军,结果只能任由别人乱说了,要是有个监军在,朕这里也多少能知道一些根底缘由,或许能帮你抵挡一二。”

    说到监军,天启就又气毛文龙,几次想要派监军随他去辽东,结果他都以各种借口推掉坚决不要,如此做事,怎么能让群臣和自己放心,别说这次你这五罪无监军佐证,即便是你真的有大功,也是不能独立大用的,就以他的那个脾气,真要大用,指不定给自己弄出什么幺蛾子,什么乱子来呢。

    当然,现在说这个也说没有一点用处了,还是拖拖吧,最终给他一个发配九边也就算自己仁至义尽了。

    结果叶向高对这个拖字诀当然是深喑其道,还不是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不了了之的放了他毛文龙一马。

    这绝对不行。

    打击毛文龙,至毛文龙于死地,这是叶向高已经定下的了,原因有三,一来帮助熊廷弼站稳脚跟,二来打击自己不顺眼的沈光柞,将顺天府尹的这个炙手可热的位置换换人,当然,这次毛文龙这么吹大气,是对自己这个首辅的智商是绝对的次果果的侮辱,这样的事情必须彻底打击,如果不如此,将来大家有样学样,那自己的颜面威信何在?

    这次逮到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对于这五该杀,沈光柞的心是滴血的,但的确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证据理由,这时候听到皇帝的意思是施行拖字诀,沈光柞就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给皇帝站台,希望能敲定跟脚,给自己未来救一救自己的这个外甥留有余地时间。

    “首辅大人的五该杀,其实也算中肯。”沈光柞上来就是这么一句,当时听的众人一笑,这是想要辩驳人该有的程序开场白,大家就等着沈光柞这么说,就等着自己怎么站在首辅的身后,怎么辩驳。

    沈光柞掰着手指头对着天启道:“第一该杀,臣却认为不妥,三方之策,便是沿海各地协防,而毛文龙直入敌后,以孤军搅动建奴不安,并且给予辽东沦陷之大明忠心百姓以鼓舞,这不但没有破坏三方之策,同时也是在策应,在臣看来,毛文龙不但不该杀,反倒该奖赏。”

    天启点头:“辽东失陷已经很久了,这么多年来,只见我大明将士一退再退,却不见一兵一卒再过河(辽河)实在是让建奴认为我大明没有敢战能战之士,毛文龙带领二百猛士过河,深入敌后,本来就是牵制后金,让他们不能全力功我,沈爱卿说的有理啊。”

    叶向高立刻站出来大声反对:“万岁,如果我大明将士全不顾大局,一味的行匹夫之勇,辽东事怎么不糜烂?此例不可开,所以,毛文龙必杀之。”

    “首辅此言大缪,下官不以为然。”说这话的说御史刘国晋。兵部贊画受兵部尚书张鹤鸣指点站出来帮助沈光祚。

    刘国晋是辽东复州卫人,现在因为熟悉辽东情势,在兵部赞画,听到叶向高这么武断的说,当时站出来痛心疾首的道:“臣出身辽东,深知辽东百姓备受建奴杀戮欺凌,百姓望王师如久旱盼甘霖,但每年向望,每年失望,如此天长日久,辽东百姓已经对国朝失望灰心,为苟且偷生,不得不成为了建奴的顺民奴才。如果再没王师进入,辽东百姓就真的成为了建奴的帮凶。毛文龙百人入辽东,就让那些心向国朝的百姓再次看到了大明收复辽东的希望,再次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建奴,如此让建奴不安,才牵制了后金不能全力对我压迫,如此大事,首辅大人怎么就看不到呢?如果我大明每年都有无数如毛文龙这样的勇士进入辽东,带领辽东百姓抗争,那复辽还有何难?”

    然后跪拜于地,冲着天哭泣叩头:“这让臣想起当初李刚大呼三声过河典故,万岁,还请加勉毛文龙,号召大明忠贞勇士再入辽东,让辽东百姓有希望,让辽东百姓知道,我们大明没有抛弃他们啊。”

    这不是泛泛空谈,这是真情实感,当时让许多大臣不由得眼圈发红,感同身受。

    如此义正词严的理由,叶向高也感觉反驳无力,于是就默默不语了。

    沈光柞趁热打铁,再说第二:“镇江丢失其实也不能怪毛文龙,毕竟镇江在建奴腹心,文龙突袭成功,也是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如此必失之城,占据了也不过是一时,失去了也是常理,如此加罪却是不公。”

    “这件事情上次以有定论,不必再说了。”天启直接打断了叶向高还要的争辩,直接下一个话题。

    “虚报军功或许有,但试问天下,哪个不这么做?但瑕不掩瑜,如果对将士上报的军功一味的不信任,便因此断了大家报功的心思,那未来武将还有谁愿意再战。杀良冒功这就更可笑,大家还没验看首级,就下如此决断,是不是太过武断?既然连验看考核都没有,这怎么就能定军功真伪?至于用军功魅惑贿赂各部,我倒是问问,往日有人头缴获来了,我也没见诸位亲自上阵杀敌,都在这高高庙堂之上安坐,诸位却谁不争抢?不得便百般挑剔。得了,谁不甘之如饴?”沈光柞这时候也算豁出去了,直接揭了大家约定成熟的潜规则,让满堂文武无不尴尬无比。

    既然说了那就干脆说到底:“而这次没有验看就说毛文龙虚报战功,诿过为功,如果要是真的,在场诸位就不争抢了吗?哼哼。”

    这哼哼两声,就如同一道道鞭子抽打在大家的脸上,当时让所有文武都义愤填膺,谁还没有面皮,再说了,一个被人家追的和个丧家之犬一样的家伙,就能反败为胜?那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既然是没边的事情,那大家就坚决的表示了自己的硬骨头。

    于是纷纷慷慨激昂的表示,自己和毛文龙没有一毛钱关系,当然也不能凭白的贪占人家的军功,真的那么做了,那自己还是君子吗?

    就连什么事情都想插一脚的魏忠贤,在听说这里面也有自己一份功劳的,也感觉这不怎么靠谱,虽然在这朝堂上,他暂时还没有说话的份,但也对这事情倒是嗤笑一声。

    被一条条驳斥了,叶向高有些恼羞成怒,当时决断:“既然沈大人如此袒护,那么为显示公正,内阁现在就命人去毛文龙处点验军功,到时候毛文龙大罪做实,他是其罪难逃,你沈大人一个不顾朝廷而以私己袒护的罪也是逃脱不掉的。”

    沈光柞就将脖子一梗:“老夫既然有了这个外甥,当然就有教导之责,如毛文龙大罪做实,我自领教子无方之罪。”

    天启就摇摇手:“大家都别争了,就按照叶爱卿说的,派人去现场核实一下再说他的罪吧。”

    这也是个拖的办法,点验军功人头,那也要一段时间不是,只要拖上一阵,这事情也就凉了许多,那么事情就还有转圜余地。

    天启认为今天的事情就完了,于是无精打采的站起来,长叹一声:“辽事糜烂如此,朕倒是希望这个军功是真的,既然诸位爱卿难得的不要毛文龙的人头军功,朕倒是希望能得了这一份妙算庙堂的功劳。”然后还不忘冲着魏忠贤调侃:“大伴,你的人头功劳也不要啦?”

    魏忠贤就嘻嘻一笑:“老奴无功不受禄,只是侍候皇上好了就成了。”

    天启就长叹摇头,连一项有枣没枣三杆子的魏忠贤都不要这军功,看来,毛文龙是真的谎报啦,然后就准备回后宫。

    魏忠贤就盯着天启的脚步,准备按照规矩,他的脚一下第一个台阶,就喊上一嗓子“散朝——”然后大家该干嘛干嘛。

    结果魏忠贤深吸一口丹田气,就准备来这一嗓子的时候,突然殿外先来来一嗓子:“启奏万岁,属国朝鲜使节有急事求见万岁,请万岁接见。”

第143章 来至朝鲜的战报() 
大明在开国之初,洪武朱元璋定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十五个方外之国不征,以显示大明的宽宏,(其实根本原因,也是当时大明打不动了)所以这些不征之国每年定期向大明朝贡,而为了更及时的掌握宗主国的动向,拉近与宗主国的关系,这些小国都在大明京师设立会馆,常年派官员驻扎,随时将国内的动向传回国去,等于是现在的驻华大使,按照级别,也算做是各地驻京办事处。

    这样,平时这些驻京办事处人员代表属国执行一些比如给哪个皇妃贺寿啊,和哪个部门沟通等事情,平时是不求见皇帝的。

    但一旦属国内部出现了紧急事情,他们就立刻请见皇帝,进行沟通。

    今天朝鲜使臣急匆匆求见,一定是他们那里出了大事了,天启即便是再懒得在朝,也只能再将屁股坐回去,接见这个朝鲜使节,听听他有什么话说。

    一声传见,好一会朝鲜使节被一个小太监引进来,跪倒在地,按照大明规矩,给天启三呼舞拜之后,等待天启垂询。

    天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