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都督-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咱们是不是在岛上发展一下养兔子的行当,那东西好啊。”

    章得化出身农民,幼小失去父亲,与寡母相依为命,备受村中豪强欺凌,当时章得化年纪幼小,且家中无地也无力租种地主土地,只靠母亲织布和他去讨些饭来为生。但这些根本不能真正的让母子活命,真正让母子活命的是在家养的兔子。(感谢书友小苗苗的支招建议)

    谈起兔子,章得化那就是侃侃而谈,可谓经验老到。“兔子是个好东西。这东西繁殖快并且易于饲养,也不需要粮食,只要辛苦一点就可。兔子从幼兔到繁殖期只要4o天,然后怀崽子期是一个月,每次可以生下最少五六只,最多可以生下十几只,也就是说一只母兔一年可以繁殖四五窝的小崽,那就是五六十的小兔,兔子长非常快,一天最少能增重一两,也就是两个月下来就可以达到六七斤,完全够我们的一个小队一顿的肉食,不但是肉食,更主要的是兔子的皮毛,即轻且暖,做成棉服比棉花要保暖轻便的多。

    最重要的是,兔子这东西根本就不要壮劳力,老人孩子最适合,只要能上山割草砍些树枝就可以,等于是无本的买卖,这样一家不要多了,有一两只母兔,那么大家算算,我们现在有多少户?那样我们半年后会有多少肉食多少皮毛入库?”

    “对啊,怎么把这个高效快速的肉食和皮毛的来源方法给忽略了呢?一旦成为规模,我们可以节约多少粮食和布帛,章得化兄弟真是说出了一个好办法,明天马上安排下去,我们要大力发展养兔事业,口号就是—家一窝兔,等于一个小金库。养出的兔子我们全收,先定下一只兔子换二十斤粮食。”

    众人马上也大声叫好。这样不但为大军带来大量的肉食,皮毛,更主要的是百姓也得到了不菲的收入,正是一举多得啊。

    一切都安排一定,这时候毛文龙提出了一个人事安排的问题。

    “现在是战时,全体将士都挂军衔,但民政也必须加强,所以我现在宣布,军以李光春为主,民以毛学礼为主,我作为全镇首脑,以两位老将军为辅助,许杰吕一学依旧为参军,但也要参与民政,我们的目的就是军政齐头并进,打造一个对后金建奴的铁打的集团。

第249章 大建设开始() 
毛家老大老二兄弟俩个身强力壮,就在这四天里,往返铁山走了三趟,不但赚取了让人羡慕的工钱,而且还吃了足足五天的饱饭,在他们兄弟两个人的算计里,就这三趟的工钱,只要省着点,足够自己三兄弟度过这个冬天,度过那个难熬的春天,着要是三弟还在该多好啊,想到这里,两个人就不由得一阵唏嘘。

    在运输结束的时候,那个带队的明军,现在叫复辽军的小旗盛情的邀请他们将家搬到皮岛来。

    当时的兄弟两个就拒绝了这个邀请。皮岛哪里有铁山好,你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盐碱滩,每天海风呼啸,吹得人头皮发麻。再说了,你看看现在跟随过来的那些难民,一个个抱着自己简单的家当,就在这凄风苦雨里受罪,哪里像自己,毕竟还有个窝铺,这回又赚了不少的钱粮,何必还跟你受罪?

    这也怪不得别人,小有既安,这是所有人的通病,经过兄弟两个人这一番辛苦,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经比这些难民们强上许多。

    既然兄弟两个不同意留下来,那个小旗也就没有过分的要求,然后告诉他们,运输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帅恩典,回去的人,每人要发两个饼子做路上的干粮。让他们等一等。

    于是兄弟两个一面感慨毛帅的恩德,一面蹲在人群里四处张望看好奇。

    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四处是人,黑压压的一眼望不到头。

    正在兄弟俩个左右张望看新鲜的时候,一个个穿着黑色军装的士兵,站到了一个个桌子上,手上端着一个铁皮卷成的喇叭,对着黑压压的百姓大声的招呼:“父老乡亲们,我现在向大家宣布毛帅的军令。”

    一听说军令,所有人都停止了窃窃私语,紧张的听着毛帅有什么新的安排指示。

    “毛帅现在决定,东江镇取消公库制度,让大家过回自己的日子。”

    就这个决定一出,当时百姓就炸了锅,因为在公库的时候,大家手中都没有余粮,现在你突然间说取消了公库,不给发放粮食,那么今天晚上大家就断顿儿了,我们千辛万苦的跟你过来,就是为了要有一口吃的,结果你这么一做,你这不是准备要饿死人吗?

    这些士兵一见百姓混乱,立刻声嘶力竭的大声说道:“大家不要慌,等我把话说完。”

    百姓们逐渐的再次安静下来,大家等着讨要一个说法。,

    “公库取消,还有三天,现在我传毛帅的令,东江镇现在开始招募青壮,活计是开山取石,在烟台峰,旗鼓山上面各建立一个军营,然后在军营到下面,开通两条道路,需要身强力壮的精壮,但是大家放心,这不是徭役,毛帅下令了,从今以后在我们东江镇,就不存在徭役这一说,一切都将用雇佣的方式,所以这一次,毛帅开出工钱,每日每人取粮十斤,或者是钱一百。有没有干的?”

    “哄——”所有的人都兴奋的叫了起来,公库的时候,每人平均每日半斤粮食,大家只能混个半饱,结果现在干一天的活就有米十斤,那就能养一家五口不饿还有盈余啊,如果是钱,那也不少啊。这可比公库多的多啊。

    “我干,我干。”一个棒小伙子立刻高高的举起了自己的手,然后冲着上面大声的询问:“我不要钱,我只要粮食行吗?”

    结果上边的那个军士就笑着回答:“你小子够聪明,好算计。”

    说这话,是因为现在大明的钱的确不叫钱了,原來大明初期规定所有的铜制钱都规定为铜七铅三,铜币当重一钱,但是不法商人却把大明发行的铜钱融化了提取铜來铸造铜器出售以赚暴利,造成市面钱荒,虽经官府多方打击,但总是屡禁不止,洠魏危蚶亩ㄎλ模棵锻抑匾磺郑┎⑻炱袅匠耐乙惭赜猛蚶墓婢兀庋鄢延么竺鞯玫酱罅壳ⅲㄍΣ罴郏笤际橇椒郑庋竺髅磕昕傻们⑸习偻颍糜诰芽Ш统涫的诳猓┥倘巳次蘩赏迹囊簿鸵种屏舜竺髑摹�

    但泰昌、天启两朝以來,东林党把持了南京铸币司,从此以后生产的铜钱就一代不如一代,到天启二年,也就是现在,南京铸造的铜钱已经下降到了铜三铅七,重八分,等以后到天启三年,南京新出炉的一批铜钱竟然已经是铜一铅九,重量也破天荒地降低到了四分一枚,钱息更是每年只是上缴几万两,其余的都饱了私囊,这样在苏州等地,大明的百姓自发地兴起了抵制天启铜钱运动,这次的抵制风潮长达八个月之久,让南直隶东林党焦头烂额。

    到天启五年的时候,就是那个大权奸臣魏忠贤,乘广宁惨败案大胜之余威,悍然发动了铸钱案,但这不过是传统的党争狗咬狗而已,魏忠贤不过是他朱由校养的家狗,而东林党那帮子人分明就是群抢食的野狗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东林实在做的太过份了,已经激起民怨,结果魏党大胜,东林倒台,但这不过是换了个铸造钱的人罢了,魏忠贤一党把持铸钱,但是魏忠贤一党可比东林有良心的多多,把大明发行的铸钱由铜一铅九变成铜四铅六,多少平息了民愤让人可以忍耐,而上缴内库的银钱也达到历史最高到三百万两,这样才不再拖欠了关宁的军饷。虽然这些军饷发到士兵的手里是多少,那就总比洠в星苛耍允烂嫔现魄疾豢坝谩�

    当然,这是后话,现在是天启二年,钱币已经不堪用了,民间已经开始以物易物了,所以,大家对每日看着不少的一百钱根本就不敢拿,拿了也花不掉,所以提出要粮。

    “毛帅说了,钱粮任凭自己自愿,但是我可告诉你,等过几天咱们开始往外卖柴米油盐的时候,可是不收粮食的。”

    钱在世面上流通,就是有他的先进性,一旦恢复到以物易物,那其实是倒退,所以,毛文龙为了自己的收入也好,为了推进商业繁荣也罢,必须推行钱币在这里的流通,不过他有他自己的心思,现在还不成熟。

    “那我就一半钱一半粮成不。”

    那个士兵就哈哈大笑:“就是你聪明,行行行,没问题。”

    这样好的条件,立刻吸引了无数的劳力,纷纷要求务工,就连毛家兄弟也不由得动心,但是想一想还在家里的四弟,还是忍住了。

    “这里招募修筑港口,工钱优惠,快来报名啦。”又一个地方,又一个士兵站在桌子上大声的叫唤着。

    人群就呼啦一下冲了过去,将他团团包围。

    “这里招募女子,为大军制作服装鞋帽,有会缝纫手艺的赶紧过来。”又是一阵铜锣声响,立刻吸引了无数女人蜂拥而至。

    “这里招募男孩女孩,放养鸡鸭——”

    “招募铁匠木匠,反正你会什么都可以。工钱是每日二十斤粮食打底,多劳多得啊。”这样的工钱简直让人眼红,毛家兄弟本身就是辽东匠户,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不由得怦然心动,两个人互相望了一眼:“要不我们两个将小四接过来应募怎么样?”

第250章 兴建盐场() 
毛文龙端着一副简陋的地图,站在一个高地上,面对皮岛西北那巨大的滩涂规划着:“岛子不大,我们必须不放弃每一寸土地的利用,这里,我准备开设盐场,不单单能解决我们自己用盐的问题,还能为我们带来不小的收益,这件事情要抓紧办。”

    在滩涂上设立盐场,这让围在身边的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尤其在难民里寻出来的老盐户凭借经验更觉得不可能。

    毛文龙对几个老盐户和颜悦色的征求意见:“几位老师傅,您对这个提议有什么建议吗?”

    被称为师傅,这让出身比妓女还卑贱的匠户来说,那就是天大的恩遇,几个老人诚惶诚恐的就要下跪感激,毛文龙一把拉住:“我说过了,我不管您原先是什么户籍,打从跟我毛文龙起,你们都是庶民了,尤其像您这些老师傅,更是德高望重手艺精湛,我们请来还来不及呢,哪里敢让您给我跪下?”见几个老者还是畏畏缩缩的不敢说话,毛文龙就微笑着鼓励:“说吧,我也不吃人,说对说错没有关系的,我们就是聊家常吗。”

    得到了毛文龙的鼓励,几个老者互相看了一下,才有一个胆大的小心翼翼的说出了他的见解:“大帅,这里地势低洼,一旦涨潮就会淹没,在这里磊灶煮盐是不行的,还有一点,煮盐需要大量的劳力不说,最主要的是需要大批的柴薪,而我们皮岛上只有蒿草,几乎没有树木,就这些灌木蒿草不需要多久,就将耗尽,所以说,我们这里不适合食盐的生产。”

    毛文龙对这个老盐户道:“老师傅说的都对,但不管多么艰难,盐,我们一定要自给自足,否则就被人掐了脖子。”然后对围在身边的许杰等人道:“现在食盐虽然国朝变相的放开了,走私已经成为常态,但价格依旧居高不下,不但百姓吃不起,也成为了我们军费上的一大负担,我们财政吃紧,开源是必须的,节流也是必须的,所以,我准备在这里,既要开源,又能为我们节流。最终,还要能打击敌人。”

    一把盐有如此大的作用,这让大家感觉到不可思议。

    节流可以理解,这时候的食盐价格简直高的离谱,自己煮盐了,就不必从山东盐场高价买盐,的确可以省下一笔巨大的开销。

    大开源则不一定,没听老师傅说吗,这里就不适合煮盐,勉强煮出来,也一定不多,那自己吃还不够呢,哪里还能外卖开源?

    至于说什么打击敌人,那更简直说是笑话。

    看来,外行就是外行啊,看着这一段时间大帅似乎样样精通,其实还是想当然在作怪啊。

    毛文龙当然看出了大家的不屑,于是就分析道:“大明食盐紧缺,在加上豪强垄断,每个盐商都是富可敌国,百姓却吃不起,吃不到盐,这里就有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如果我们能生产大量的盐,行销朝鲜或者是返销中原,那么我们就会获得巨大的一笔收入。”

    这个当然,没有人反驳这件事情,不说别的,就在江南,最豪富的是谁?还不是那些盐枭,据说一个盐枭建一座园子,花销就是上百万银子,就在万里二十一年,扬州一个盐枭嫁女,其嫁妆就足足有八十万两银子,可见盐行利润之大。

    但这些必须有个前提,还是产量,产量没有,说什么都是白费。

    “东北只有后金把控的牛庄(后世的营口)产盐,这些盐让大金贩卖到了东部蒙古诸部,不但为建奴带来巨大的利润,而且还掐住了东部蒙古诸部的命脉,让原先帮助大明对抗女真的蒙古人,不得不屈从于后金。但我们要是有低价的食盐贩卖到蒙古去,以驱逐后金的食盐,不但能获取巨大的利润,还能掐断后金的财政收入,也剪断后金对蒙古诸部的控制,岂不是变相的打击了敌人?”

    这个道理当然对,但还是一个前提,产量,没有产量,什么都白说。

    “不知道大帅有什么办法解决柴薪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产量是上不来也绝对不能持久的。”作为专家,几个老师傅发了专家的倔脾气,也不顾上下尊卑身份,直接驳斥了毛文龙的野望。

    毛文龙就得意的一笑,指着眼前巨大的滩涂道:“如此平坦的滩涂,我们何必煮盐,我们直接晒盐。”

    此言一出,那些老师傅们立刻便表现出了鄙夷的神色:“外行装内行,真的的不行啊。”于是,那个敢说话的老师傅就不得不站出来,给这个不懂装懂的大帅科普一下。

    “大帅说的晒盐的法子也不算稀奇,晒盐最早出现在秦汉的山东,但所出的食盐苦涩难食,吃多了还能引起中毒,我们都叫他毒盐,即便喂牲口,吃多了都会毒死的,更别说人了。”

    毛文龙先是虚心受教,其实他也知道,真正的晒盐是从清初才开始普及的,因为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人们才发现晒盐步晒出毒盐的方法,才开始大面积推广,自己现在就正好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这不算是金手指,这只能算是前世的生活小常识。

    其实原先晒盐之所以晒出毒盐,不过是缺少了一道结晶池的工序,也就是说,食盐不是直接晒出来的,是分两道工序的,工艺就是这么简单,但效率无限放大,成本无限降低,一个强壮的劳力,完全可以管理十亩盐田,而每亩盐田,不过经过半个月的日晒,就可以生产不下五十石的上好食盐。

    当毛文龙将这个办法说出来的时候,几个老师傅将信将疑:“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能成吗?”

    “绝对能成。”毛文龙肯定的道。然后对毛承禄吩咐:“我准备将你的军官教导营救安排在这里的高地上,对这里施行戒严,除了我们招募的盐工以外,一切闲散人等不得踏进盐田一步,我们要尽可能长久的保护我们的秘方不外泄。”

    毛承禄立刻大声接令,然后就手握刀柄,一脸狰狞的瞪着所有的人,一副我现在就看住你们的样子。

    大家见毛文龙如此郑重其事,也就多少相信这个办法的可能性了。

    于是,上千被招募来的未来盐丁,被派到沿海滩涂之上,按照毛文龙的设计,在沿海滩涂,整修出一块又一块平坦的盐田,盐田分为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在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当一堆堆小山一样上好的食盐产出的时候,大家才真的佩服毛文龙到了五体投地,从此开了东江一个巨大的财政来源。

    当然这是半个月后的事情,现在毛文龙又来到了沿海的一个高地上,进行着另一项规划运作。

第251章 房地产生意() 
这回围在毛文龙身边的是一群泥巴匠和木工,毛文龙指点着皮岛和云从岛之间的海湾,规划着即将兴建的港口。

    现在整个皮岛,以及其他的被毛文林占领的岛屿,已经成了一个个巨大的工地,到处都是劳动的号子声,到处都是奔忙的民工,所有的人都兴趣高昂的工作奔忙着。

    “在这里,我们需要建设一条巨大的拦波堤,然后在这里,新建一处港口,我们没有能力清理海里的淤泥,那我们就填海,用土石向海里延伸,我们要将这个港口建设成能一次停留一百条五千料的满载货船。”

    这是一个宏伟巨大的目标,只要这个港口建成,这里将成为从山东沿海过来,贸易朝鲜的所有商船的集散地,避风港,这将会给皮岛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面对这样宏伟的目标,几个在流民里选拔出来懂得建造港口的老把式,在心潮澎湃之余,却也提出了为难:“大帅的目标非常远大,只是可惜现在我们的能力,要想建造出您要求的那样巨大的港口,没有个三五年是不成的。”

    毛文龙当然知道,但他还是坚持道:“人手不够,我会给你添加,最少在开春的时候,海贸走私的商船开始出现之前,我必须看到这里有一个简易的,能够停下3000料大船的码头,这一点绝对不能打折扣。”

    对于这样的要求,虽然还是有些勉为其难,但是只要钱粮人手足够,还是能做到的。

    指点了负责这里的头儿之后,毛文龙又急匆匆的赶到了下一个工地。

    这里离着港口不远,本来这里地势平坦,而且还离着港口近,正是可以作为这群工人的安置点。

    但是毛文龙坚决否定了这个提议,他准备将这里建设成一片新区,一片商业区,开发出来之后,是要卖钱的。

    叫他新区,这多少有点后世的恶趣味在,但也的确有他的新意,比如说,在这片原本的荒地上,毛文龙就施行了自己开发商梦想的规划。

    沿着这片港湾,按照毛文龙的要求是,在码头的沿岸,要建设一片仓储仓库,以备就近存储转运物资,或自用或出租,将来这都是钱啊。然后在码头区与军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