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折锦春-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995章 抚红裙

    “不堪一击。”秦素身旁传来了英宗不屑的语声,他的神情已然完全放松了下来。

    别人或许不知,可他却分明感知到了几道熟悉的气息。

    项宗、方朝以及李玄度,他们都来了。

    英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们来了,则桓子澄的大军,应该就在不远处,今晚之险,已经安然度过。

    此刻,即便是对此一无所知的秦素,亦忍不住唇角上翘,眉眼皆弯。

    大国手之威,果然惊人。

    直到现在,她才真正感受到大国手与宗师之间的差距,那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境界之中。

    旌宏面上亦是露出了笑容,摸了摸秦素的头,微笑着松开了一直紧紧拉住秦素手。

    秦素连忙去抚裙摆。

    那鲜艳的红裙已然被烤焦了几角,显得有些狼狈。

    不过,她明艳的笑容,却足以将这狼狈尽数抵消。

    她提起裙角,踮足往前方张望。

    溃军还在四散奔逃,而伫立于此处的广陵军圆阵,却始终岿然不动,如中流砥柱,挡住了那潮水般奔来的溃军。

    秦素直看得赞叹不已,击掌而笑:“杜四郎,真名将也。”

    一旁的杜光武面色平静,头盔下的眼睛直视着前方,举手一挥。

    立时有小校飞跑着牵来了他的坐骑,杜光武翻身上马,侧首向秦素一笑:“公孙将军,才是名将。”

    秦素立时了然。

    他所说的公孙将军,应该便是哑奴公孙屠。

    一直抱臂看向前方的英宗,此时闻言,便摇了摇头:“非也。公孙将军勇冠三军,杜将军指挥若定,二人不分伯仲。”

    说这话时,他的目中划过了奇异的光,像是有一种情绪正在胸中激荡:“有你们二将在,从今往后,大陈江山,固若金汤矣。”

    他似是极为感慨,脸上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情绪。

    秦素被他语中的激昂所感染,心底亦有着片刻起伏。

    有了公孙屠与杜光武,大陈所面临的乱世,或许便能得以平定,而她这一世重生,或许,亦能求得一个现世安好罢。

    秦素不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湿润冰冷的气息,混杂着硝烟与血腥之气,扑面而来。

    然而,她却从这气息中,觉出了一种宁静。

    这一切,终于就要尘埃落定了。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之后,在死与生的几番较量之后,这一切,终于有了定论。

    秦素只觉得浑身像散了架似地,每一根骨头都是又酸又疼。

    好累,好想找个地方歇一歇。

    这一晚斗智斗力,还要斗精气神,她一直提着一口气。此时,这口气终是放松了下来,她才觉出了那种全身被掏空的疲倦。

    便在此时,宫道的折角处,忽地响起了轻密沉实的足音。

    那是马蹄裹在厚布中踏出的声音,亦有靴声橐驼,飒然如凉风,带着席卷一切之势,自宫道、自四面八方涌来。

    已经被打散了的杜氏府兵,此时只集结成了一小股一小股的散乱军团,而就连这散乱军团也只形成了一瞬,便在一阵“嗤嗤”轻响之中,如同被收割的稻草,成片倒下。

    中元帝怔怔立于石阶之上,双目圆睁,惊恐地看着眼前一幕。

    “桓氏精锐……不曾覆灭?”二皇子目视前方,面上的神情极是晦暗。

    此时此刻,他那张总是带着很圆滑的笑意的脸上,再没了往日的悠闲与散淡,而是含了些许紧张。

    “谁说我桓氏精锐尽灭?”一声低沉而又透亮的语声远远传来,如狂风拂向四野,似是在回应着二皇子的疑问,又像是在向着所有人昭示着什么。

    便在这声线响起之时,一队装备精良、军容整肃的人马,已然破开了杜氏府兵仓促结成的乱阵,出现在了广场与宫道的交接处。

    灰衣黑甲、长钩铁剑,先是整齐的部兵队列,安静而迅速地涌入场中,飞快地将那一小团广陵军包裹其中,接下来,便是大队铁骑,如乌云堆积而来,沉沉压向前方。

    本就收缩在寿成殿石阶附近的金御卫,被这不知上千还是上万的大军向后挤压着,不得不一再收缩。

    那两千余金御卫原本还是场中最大的一支力量,而此时此刻,却生生被压成了一小团。

    “臣桓子澄,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万军立定、声息俱寂,一将却于此时单骑而出,越于两阵之前,一身绯色的战袍如火焰,映着他冰雪般的容颜,几若天神降临。

    中元帝面色惨白,定定地看着桓子澄,有那么一瞬,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出,桓子澄带来的这支兵马,绝非残兵败将。

    行动迅捷、安静有序,这怎么可能是乱石滩溃败的残部?

    若是残部,又如何能在瞬息间便将杜氏府兵打得溃不成军?

    若是残部,这支队伍又怎么可能一个个神情剽悍、身手敏捷、听从号令、整齐划一?

    桓氏精锐,居然还留下了这么多?

    中元帝惨白的脸上,飞快地划过了一丝惨然。

    桓子澄此时已是甩蹬下马,单膝点地,双手呈上了一只木匣,沉声道:“启禀陛下,臣于泗水关大败赵军,斩首五千级、俘虏三百。赵军大将已被臣亲手射杀。人头在此,请陛下过目。”

    中元帝怔住了。

    所有人都怔住了。

    这场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赵军大败,且还是惨败,居然被桓氏府兵斩首五千级?

    可是,战报上并没这样说啊。

    他们接到的所有消息,都是江、杜、周三将联合发来的,可现在,这三将却根本不见踪影,而理应战死的桓子澄,却鬼魅般地出现了。

    中元帝拼命地掐着自己袖中的手,想要让自己醒一醒。

    这是个梦,这一定是个梦。

    他如此安慰着自己,那张惨白的脸上,甚至划过了一瞬的淡笑。

    他应该很快就会被宫人唤醒,也很快就会发现,桓氏确实是倒了,他的卧榻之侧,从此后少了一双注视的眼睛,而他则会自嘲于这个噩梦的真实,然后继续巩固他的皇权、坐稳他的江山。

第996章 猛虎来

    手指上陡然传来尖锐的刺痛,痛得中元帝浑身一激灵。

    这不是梦。

    这是铁一般的现实。

    无论他将自己掐得多疼,无论他多少次地眼开眼闭,那一身绯色战袍的大将,那一排排整齐如刀划斧凿般的军马,都不曾消失。

    他们就这样现于他的眼前,如同一块冰冷巨大的顽石,横亘在他的寿成殿前。

    无召进宫,此乃死罪。

    可是,持节都督若有紧急军情,却是能够无召觐见的。

    中元帝只觉得整颗心都疼得要皱起来了。

    这还是他为了挟制住桓子澄,以便让桓氏府兵死透,而亲手赐予对方的权力。

    他再不曾想到,有朝一日,桓子澄会带着一支完整的铁军,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禁宫之中,且还能免于罪罚。

    这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中元帝苍白的脸上,连最后一丝血色都褪了去。

    终于,那只伏于他卧榻之侧的猛虎,终于张开了血盆大口,露出了那一口狰狞的獠牙。

    他相信,只要有一个不慎,他这个皇帝,就会被那只虎口连皮带骨地吞下,嚼成碎渣。

    中元帝重重地喘了口气,向后退了半步,蓦地张口,“哇”地一声,喷出了一口血。

    “陛下!”

    “陛下!”

    场中顿时传出了一片惊呼。

    纵使被眼前情景吓得手足皆软,可大监邢有荣还是哆嗦着抢步上前,扶住了摇摇欲坠的中元帝。

    方才旌宏出现之时,他与一众宫人直接就被震晕了,直到不久前方才醒转,不想又亲眼目睹了大国手之威。

    直到此刻,邢有荣的腿肚子还在转筋,冷汗也湿透了全身,扶着中元帝的手抖个不停。

    中元帝面如金纸,身体的重心全都移去了邢有荣处,几乎站都站不住。

    邢有荣见状,张口便欲唤人,却被中元帝止住了。

    “孤……无事。”他语声虚弱,抬手抹了抹嘴角,面上漾起了一个惨笑:“孤只是……太欢喜了……太欢喜了……”

    那一刻,中元帝嗅到了自己满嘴的苦涩,夹杂着腥甜的血腥气息。

    强忍住这股顶上来的恶心,他扶着邢有荣的手,颤巍巍地站直了身体。

    “臣为天子戍边,不负天子之托,万望陛下保重龙体。”桓子澄高举木匣,仍旧单膝点地,不曾起身。

    中元帝慢慢地阖起了眼睛,无力地挥动着手臂:“都……都退下……金御卫……都退下……”

    在这万军之前,这区区两千金御卫,简直就成了笑话。

    就算他的镇宫之宝那三千铁骑此刻尽出,在桓氏精锐面前,也不够人家塞牙缝的,更遑论他身边仅存的那两三名宗师了。

    一个大国手,便足以灭掉他苦心培育的大半力量。

    他舍不得,也拼不起。

    此刻他唯一庆幸的便是,他还不曾急着动手去抄桓氏老宅。

    这真是千般不幸中唯一的大幸。

    就算此前他有灭桓氏之心,那也是被几个儿子蒙骗了,他这个皇帝只是一时糊涂,并非真的要对士族动手。

    这一刻,中元帝简直就要感激起秦素来了。

    若非他这个便宜女儿特别能熬,特别能撑,一直撑到了桓子澄率军得返,则此时大错早已铸成,而中元帝也就再无退路,只能硬着头皮跟士族对着干了。

    真是天幸,真是天幸啊。

    只要还没撕破脸,只要桓氏还要一个名声,那么,他这个皇帝,应该还是能继续做下去的罢。

    中元帝惨白的脸上,有了一个极为虚浮的笑。

    他垂目看向挺直脊背、不肯双膝着地的桓子澄,有气无力地抬了抬手指:“爱卿……辛苦了……平身……”

    桓子澄应声而起,那厢邢有荣便迈着小碎步上前,接过了他手中的木匣。

    便在二人手指相触的瞬间,邢有荣的掌心里,忽尔便多出了一张折得极紧的小字条儿。

    邢有荣牢牢握住字条,腰躬得越发厉害,就像是走不动路似地,一摇一晃地回到了中元帝的身边,将那木匣捧得高高地,那张小字条儿,却是顺势滑进了袖笼之中。

    那是一张五万两的银票。

    在他位于大都东郊的小庄子里,还藏着一张同样的五万两银票。

    那是定金。

    而现在的这五万两,则是事成之后补足的余数。

    十万两,买一个消息。

    银货两讫。

    邢有荣的眼底深处,划过了一丝淡淡的得意。

    就在片刻之前,他还在后悔不该贪图这笔银,可现在他却觉得,他押对宝了。

    从今往后,这大陈的天,可真的是要变喽。

    邢有荣心中居然有些雀跃。

    这种提前站到了最强阵营一方的感觉,委实不错。

    一面想着,他一面便将匣子捧去了中元帝的面前。

    中元帝转首看向那木匣,忽然就觉得,手足酸软的厉害,连掀开盒盖的力气都没有。

    好在此时,旁边及时伸过来一只手,十分殷勤地启开了那木匣的盖子。

    中元帝回头望了望,便望见了一张粗豪中不乏精细的脸。

    “父皇,儿臣来吧。”大皇子的语声很沉稳,神态也很恭谨。

    中元帝一度灰心丧气到了极点的心,终于缓过来了少许。

    “我儿……很好。”他含笑语道,那笑容是前所未有地真挚。

    是啊,比起眼前这叫人看都没有勇气看的万军铁骑,他宁可去瞧自己这几个既没出息、心眼儿又多的儿子。

    至少这几个再怎么蹦,也跳不出他的掌心。

    如今,他能够掌控的,只怕也只有这几个不成器的儿子了,而这其中,甚至还不包括太子殿下。

    中元帝觉得,那满嘴的苦味儿简直让他都有点反胃了。

    他垂下了眼睛,只向那匣中匆匆一扫,便虚弱地摆了摆手:“盖上……快盖上……孤瞧过了。”

    最后一句话,却是向着桓子澄说的。

    桓子澄维持着恭谨的站姿。

    如果不去看他身后那甲胄鲜明的大队人马的话,他的表情,委实称得上事君甚诚。

    中元帝再度闭上了眼睛。

    他不想再看了。

    他真的看够了。

    现在的他,只想躺回他的龙榻,好生睡上一觉。

第997章 铁索寒

    中元帝恹恹地闭着眼睛,满脸倦容。

    从今往后,这外头的变化再大,也与他这个天子没多少关系了。

    大皇子见他神情疲惫,连忙上前将盒盖关上,亲自捧起木匣,退去了一旁。

    中元帝闭了一会眼睛,方才再度睁开,复杂的视线在桓子澄的身上一绕,方招了招手,嘴角扯出了一个笑:“爱卿……随孤……进殿。”

    简单六个字,就像是耗进了他所有的力气,说罢了话,他便扶了邢有荣的手,晃晃悠悠就要往回去。

    “谢陛下。”桓子澄躬身施了一礼,却并不急着上前,而是抬起头来,在那倾天覆地的雪雨之中,蓦地将斗篷一甩。

    朔风四起,将他绯色的战袍吹得如火焰迎空,亦将他冷湛湛的声线抛向远处:“来人,护驾!”

    “诺。”众军轰然应诺,如平地里一声炸雷,中元帝的脸立时就白了,转首看去,便见那万军之中蓦地行出数十人,皆是一身玄衣黑甲的近卫装束,也不待人吩咐,便自两侧大步迈上石阶。

    中元帝瞬间大怒,苍白的脸上一片冰寒。

    他人还在呢,这些人居然招呼也不打,直接近身于君前。

    桓家是真的想造反吗?

    他张开口,一声“放肆”尚未出口,便瞧见了那些人手上拿着的铁索。

    中元帝心底陡然一颤,那声喝斥居然生生地咽了回去。

    不知为什么,在那个瞬间,他的后颈有点发凉,总觉得,那铁锁像是冲着他去的。

    好在,那铁锁并不是为他准备的。

    就在他犹豫的这一息,那数十桓府侍卫已是二话不说,上前就将俞氏、秦彦柏、阿蒲等人给套了起来,直接拖下了石阶。

    “长兄,我是十三唔唔……”阿蒲的娇呼只响起了一声,便被人无情地掐断了。

    一枚铁块塞进了她口中,将她剩下的话语尽皆堵住,旋即又是一根布条勒了过来,将那铁块固定。

    阿蒲娇嫩皮肤立时被勒出了红痕,口角也被铁块磨破了,渗下血丝。一旁的俞氏见状,红着眼睛拼命挣扎,一面嘶吼道:“你们放开她!”

    无奈那铁锁就横在颈中,身后的侍卫拉得极紧,俞氏越是挣扎、面色越白,片刻后便两眼上翻,昏了过去。

    桓子澄就像是没根本听见一般,连一缕眼风都没往那个方向看。

    他的视线,尽皆拢在另一个人身上。

    “二殿下。”他向上揖了揖手,语声清冷,不带任何情绪。

    二皇子面色变幻,眼神闪烁不定。

    就算被此前被秦素当众叫破,他也不曾有分毫色变,可当此时,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冷汗,两只手也在不自觉地发抖。

    桓府的侍卫,静默地围在他身边。

    这些黑色的、如同浓夜一般黑的身影,就像是一团暗不见底的阴云,将他牢牢裹挟于其中,动弹不得。

    “启禀陛下,臣有重要军情禀报。”桓子澄清冷的语声传来,仍旧是一如既往地不带情绪:“我大陈出了内奸,便是那周都水与杜骁骑,他二人里通外国,与赵贼暗通款曲,意欲诱臣前往赵贼布下的巨石阵中,陷臣并大陈军马于死地。好在天佑我大陈,教臣一眼识破他们的诡计,将计就计,借泗水破冰之机大败赵军,反杀周杜二军,这才得来我大陈的胜利。”

    说到此处,他回身从鲁宗手上取出一沓信件并虎符等物,一并双手呈上,语声森然如冰:“陛下,臣从赵军大将手中拿到了通敌的证物与信件,所有证物尽皆指向了二殿下。另据周、杜二将交代,二殿下久有不臣之心,意欲联络赵皇谋朝篡位,此乃证物,请陛下定夺。”

    中元帝怔怔地听着他的话,心底里的哀凉,比殿前飞散的雪片还要冰冷。

    大势已去。

    此时的他,早就大势已去。

    他忽然觉得无比地讽刺。

    就在半个时辰之前,他还是掌握着绝对主动权的那一个,生生死死、起起落落,皆在他一念之间。

    可现在,场中局势,或者说是这整个大陈的局面,已然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他中元帝纵然仍旧享有无上尊荣、贵为一国之君,可这个国家,却已经不再属于他了。

    倦意如排山倒海般地涌来,几乎瞬间便没了顶。

    他缓缓地闭了闭眼,唇角勾起了一抹虚弱的笑:“孤累了,爱卿……看着办罢。”

    只说了这一句话,中元帝便扶着邢有荣的手,步履迟缓地跨进了寿成殿的门槛,再不曾回头多看一眼。

    二皇子面如死灰,冷汗披落。

    反杀周、杜二军。

    周家与杜家的八千精锐,居然尽皆覆灭。

    那江家呢?

    江家的五千精锐,还在么?

    这念头才一泛起,二皇子就觉得浑身的血都在顷刻间凉透。

    江氏精锐若还在,桓子澄,又怎么敢直接率军进宫?

    都不在了。

    至少目前看来,能够与桓氏抗衡的最大一支力量,已然被桓氏灭掉了。

    二皇子呆呆地站着,全身上下都散发出了一股死气。

    桓子澄淡淡地扫了他一眼,抬了抬手。

    早便等候了多时的孟宗点了点头,一掌便劈在了二皇子后颈处。

    可怜二皇子,竟是连声惊呼都没发出,便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桓府侍卫的动作十分利落,劈晕了人之后,他们便迅速地带着二皇子退了下去,俞氏等人也一并被拖走,一时间,那石阶之上除了一众作为人证的庶民仍伏地跪倒之外,还能够直立着的人,便只剩下了三位皇子。

    中元帝根本就没力气管他们了,竟是就这么把他们给晾在了此处。

    桓子澄手扶佩剑,踏上两级石阶,蓦地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