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领地,曹议金的因循之政使他将人力物力集中在如何笼络既有权势者上面,欠缺了一种对下层百姓的关怀,二十年间也未主动推行减贫之类的政策,偶尔对贫民的赈济也是救济不救贫,且多带有宗教意味或者出于宣传需要,并未成为一种日常的施政。
    曹议金没功夫理会这些贫穷部落,这些贫穷部落对曹议金也就没什么感情。但张迈出现之后,却有一些部落主动依附了过来。张迈在百帐军的作为这时已经传播开来,那个“推翻百帐恶酋、平分部落资财”越传越神,沙瓜肃三州的牧民在口耳相传中都很期盼着这个传奇英雄来到自己的部落帮自己翻身。
    除了游牧部落意外,瓜州的一些地方领主也开始变得不大听曹家的话,尤其是那些置业于晋昌城外的汉族庄家,在狄银围困晋昌的时候他们大多吃了大亏,如果世上本无张迈,他们忍一忍也就算了,但世上既多了一个张迈,想想张迈的战绩以及他所提倡的政策方针以后,许多人便心动了,开始以各种方式依附过来。
    杨易便在瓜州大泽南畔,组合百帐军已经来归之民,在三千精兵之外编成六千牧骑和一千五百名农兵。部伍粗就,但装备却颇成问题,他们虽然吞了刘广武的装备,又在打败狄银之后缴获了许多物资,但六千牧骑还是有将近一半骑的是裸马,农兵用的是木矛——那只能用来搞运输,这四千五百人虽能听令进退,但真要他们上战场能发挥多少作用却是难说。
    石拔曾半开玩笑地说,那三千牧骑和一千五百名农兵加在一起,他带上龙骧府一个时辰就能将这四千五百人全部摆平。
    当时郭漳笑着问:“那要是加上另外三千人呢?”
    石拔哈哈地笑,就不肯回答了。
    瓜州大泽旁的日子是艰苦而兴奋的,张迈在这里想起了疏勒,而杨易则在这里想起了温宿,在狄银退出这一带而晋昌的影响力尚未重建时,张迈就在这里接收战果:一方面是接收各种物资,一方面是接收各方归民。
    他们用收集到的物资,张迈与杨易都与兵将同个锅吃饭,平日作息也都在一起,领导人与兵将之间几乎不分彼此,牧民与农夫们见这个威名犹在曹议金之上的传奇人物居然这样平易,与敬畏之余又生出了深深的亲切感来。瓜北的物质生活并未马上就变得多好,但见堂堂大都护也和自己一般劳苦,许多贫民心里便充实极了,张迈所说的那些话也变得越来越有说服力,许多依附过来的百姓都觉得跟着张大都护,未来会充满希望。
    不过长远来说,瓜北并非久留之地,半荒漠半草原的土地无法供养起一支脱产的万人大军,张中谋算了一算,觉得按这样的速度,军粮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就耗尽。
    这时狄银已退,没有归义军的支持张迈也没法进军肃州,于是他便让张中谋向晋昌方向发出文书,准备回去了。
    在发出文书之后他便召集部众,宣布自己即将回归:“我要先回敦煌迎娶福安公主,完婚之后便回龟兹。你们愿意跟随我的,便收拾好东西跟我走。在高昌、焉耆、龟兹三地,我会安排合适当兵的男儿入伍,不合适当兵的,只要手脚够勤快,也会在那里过上好日子——我不会一开始就给你们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但我会给你们安排土地与草场,让你们种植放牧。不过如果不愿意离开故土我也不会勉强你们,我离开这里以后,你们就用我和杨将军这段时间交给你们的本事保卫家园吧。”
    上万人听了齐声高呼:“我们都愿意跟随大都护走!”
    张迈道:“不要这么仓促就决定,回去好好想想。这里的水土并不比龟兹那边差,只要勤恳在这里也能过日子的。”
    众人纷纷叫道:“这里虽有农田草地,可是没有大都护,我们愿意去龟兹!去焉耆!去高昌!”
    张迈见有这么多人拥护自己,心头一阵感动,叫道:“好了好了,那大家回去收拾收拾吧!”
    逃民固然已经没什么财产,游牧部落更是可以说走就走,张中谋却想:“眼前这些人虽然都是曹令公的‘弃民’,可毕竟是瓜沙地面上的人口,就这么带走,只怕令公未必肯答应。”
    世上总有一些统治者是这样的,他们会遗弃自己土地上诞生的民众,但当有人要代他们接管这些弃民他们马上又会如同受到刺激一般要跳出来破坏此事——因为这会削弱他们的威权,而威权被削弱又正是他们绝对无法忍受的事情!
    可就张中谋还没向张迈诉说这个顾虑的时候,沙州方向、伊州方向还有肃州方向都传出了一些不大好的风声。
    首先是伊州方向出现了异常的军事调动。
    在刘广武时期,地处沙瓜伊三州之间的百帐部对沙州、瓜州、伊州都安插有耳目,百帐部被张迈改造之后,这些耳目也有部分被承继了下来,这时候便起了作用,探到伊州的部队忽然封锁住了伊州与瓜州之间的道路,商队要通行也盘查得甚严。
    肃州方面,则是龙家忽然又有了行动,且他们的这次行动与上次大不相同,似乎有大援在后所以来得十分迅疾,没多久便又推进到了独登山。
    可是最让人担心的,却还是沙州。
    “嘉陵发来加急密报了。”张迈跟杨易说。
    “嘉陵?敦煌出事了?”
    “嗯,”张迈的神色沉重了起来,道:“李膑应该已经被抓起来了,还有三界寺以及张家也都被围困了起来。好像这段时间常给张家暗传消息的李家也受到了监视。”
    杨易惊道:“曹议金为什么要这么干?他发疯了么?”
    张迈却哼了一声,说:“其实有些事情,我们也早预着可能会发生,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罢了。”
    (未完待续)

第七十三章 讨张迈檄
    “大都护,有一个行脚僧求见!”
    “行脚僧?带上来。”
    张迈将来人上下打量,讶道:“这不是海印么?你怎么变成这样?”
    海印以往的形象都是清雅洁净,这时却浑身邋遢,下巴全是杂胡须,头顶甚至长出头发来了,身上全是灰尘,仿佛十几天没洗澡一般,见到了张迈叩首呈上嘉陵给他的书信,道:“大都护,敦煌出大事了!海印能到这里来,实是历尽了千辛万苦,路上危难甚多,好几次差点连命都丢了。”
    张迈接过书信,看了一眼后点头道:“听说三界寺也被围住了?”
    海印垂泪道:“三界寺被围时我已经脱逃在外,但路上也听到了一些消息,听说家师已经被押解进城了。”当即描述沙州敦煌的见闻,张迈听到一半道:“让石拔、郭漳、姜山、薛云山、曹元忠他们都来听听!”
    马小春问:“曹元忠?”
    张迈道:“对,他应该也听听。”
    诸将来了以后,海印将敦煌之事重新述说,姜山第一个叫道:“大都护,曹家只怕是要对咱们不利!”说着瞪了曹元忠一眼。
    曹元忠如芒在背,想要辩解却寻不出话来,只道:“这……或许是有什么误会,或者……”
    石拔冷笑道:“误会,我现在连你为什么会来这里都怀疑了。”
    曹元忠仿佛被针刺到了一般,背脊一耸,叫道:“你……你说什么!”
    石拔叫道:“我说我都不知道你为什么来!”
    曹元忠大怒:“你怀疑……你怀疑我!”
    石拔道:“你父亲如今连我们李副司马都扣住了,不但李副司马,连和我们走得比较近的张家也都遭殃了,晋昌那边,这段时间我们去问他们钱粮接济、百姓安置的事情,他们也一概不理,反而对我们派去的人像防贼一样防着——事情已经这么明显了,难道我们还能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么?我们怎么知道你们有什么阴谋!”
    曹元忠本来极力忍住,忍得胸口不住起伏,可是要反驳,却找不出什么话来,这段时间敦煌与晋昌的动态变得古怪其实他也是感觉到了的,只是他毕竟是代表曹家,代表归义军,有些事情没法站在安西这边的角度去考虑,终于叫道:“好!你们不相信我,我走就是了!绝不会留在这里让你们担心害怕!”说着就要离开。
    石拔喝道:“要走?哪里有这么容易!”
    姜山薛云飞同时挺身拦住,手按横刀,曹元忠也是按住刀柄,倏地回头:“怎么,你们想怎么样!”
    石拔叫道:“拿下他,先交给安九叔将他的话都掏出来,然后用他去换李司马,换完人后我们就杀回龟兹去!哼,我倒要看看谁拦得住我!”
    诸将听了石拔的话都是心头一振,瓜北的这批安西军要回龟兹,向北的话得突破伊州,向东的话得突破沙州,那可都将是硬仗苦仗啊!
    曹元忠却忍不住一阵害怕,安九是什么样的人最近他已从安西的老兵那里听说,若是落到了他手里那是生不如死!他情知在这等情况下自己以及所带来的一千骑兵绝难突围而出,脸上手上青筋暴起,身子不住颤抖,却不知是害怕,还是痛苦。
    张迈一直看着这个只比自己小几岁,但心理年龄却不比郭漳大几岁的青年,心想:“他不像是作伪,如果曹议金要派一个人来给我们捣乱,不该是派他来。”想到了这里,挥手道:“让他走吧。”
    所有人——包括石拔和曹元忠都是一怔,石拔叫道:“大都护!”
    张迈说道:“我相信曹四公子不是搞阴谋诡计的人。而且现在敦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说不清楚,就凭现在已经发生的事情,还无法断定归义军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曹元忠怔怔望着张迈,虽然他是在为自己说话,但曹元忠反而觉得张迈的决定比石拔难以理解。
    薛云山道:“大都护,等事情完全明了,那时候只怕罗网已成,怕就来不及了!”
    张迈道:“不会有什么来不及的。我作为盟友,奉邀前来,如果曹公对我动手,他将失信于诸国;我作为客军,西进为瓜州解围,如果曹公恩将仇报,他将失忠于华夏。失信失忠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不过在没有证据之前,我不愿意作无妄的猜测。至于阴谋诡计,哼,我相信这些玩阴的招数在我们的铁蹄陌刀面前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自取灭亡!”
    曹元忠听到他最后一句话也被他的这股豪情所震慑,按住刀柄的手不由得松了,张迈道:“四公子,你回去吧!如果这件事情是一场误会,请敦煌方面尽快给我这边一个解释。我离开三镇已经很久了,归义军既然不欢迎我,我也就不会在这里久呆,多则一月,少则十天就会返程,若令公想要留我,请他派个儿子来跟我说,否则的话就别怪我张迈无礼要不辞而别了。”
    他这几句话堂堂正正却又不急不躁,似乎半点也不为当下的变局所动。
    曹元忠垂下头来,张迈又道:“你回到敦煌以后也请转告曹公,请他继续为国守土,善待百姓,只要他能做到这两条,那他就仍然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河西领袖,但要是发生联胡虐民之事,那时候可就别怪我张迈为国除残、替天行道了!”一摆手:“请吧!”
    他最后几句话说得好重,又是针对曹议金,曹元忠虽然有报国之心,但父亲被人当面这么说,心里难免不舒服,哼了一声,昂起头来,道:“大都护,我不知道敦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自幼家父就教导我们兄弟应该秉承忠孝信义为立身之本!因此我坚信家父绝不会作出不忠不信之事!我这边回去问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无论结果是什么我都会给你一个交代,如果我归义军真有对不起安西的地方,我会回来向你请罪!”
    薛云山道:“大都护,不能让他走!曹元忠此去,归义军对我们将再无顾忌。若敦煌那边真要为难我们,只怕还会趁机造谣,说是我们先撕破脸皮的。”
    姜山也道:“对,不能让他走!曹元忠说什么会给我们一个交代,那也只是说说而已,如何能信。”
    曹元忠怒道:“你道我是言而无信的小人么?”
    姜山笑道:“反正你这一去肯定不会回来。至于不回来的理由,总能找到的。若我们这里所有人都被你们曹家害死,又会有谁来责你失信之事?”
    曹元忠要待辩驳,却又忍了下来,道:“我曹元忠所说之话是否算数,日后自知!”
    诸将却仍然阻拦,张迈道:“让他走吧。他回不回来都没关系,我仍然希望曹家乃是朋友,但万一期望落空,曹家要玩什么什么阴谋诡计的话我也奉陪,但我会用光明正大的手段来反击。四公子,你请吧,你的人也带走。云飞。”
    “在。”
    “给四公子和他的队伍准备三日的干粮。此处离晋昌不远,路上也用不上三天时间。”
    曹元忠带了部下,领了干粮,一路上满不是滋味。路上听到消息说狄银再次兴兵,这次是合了龙家在肃州的人马,倾国而来,目标不是沙瓜二州——而是张迈!且晋昌方面却看不出有打算迎敌的意思。曹元忠内心越来越不安,只是想着:“沙州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爹爹明明下令让我出城辅佐张大都护,免得他孤军在外,为什么忽然形势变成这样?”
    他所部都是飞骑,不二日抵达晋昌,城内阎肃望见,先派骑兵巡查周围,瞭望是否还有其它跟来的兵马,然后才排阎一山来接,曹元忠不悦道:“你这是干什么!”
    阎一山笑道:“四公子息怒,一山是怕张迈那厮狡猾无比,竟然跟在四公子身后来袭取晋昌。”
    曹元忠惊道:“什么!听你这么说,我军是真要与张大都护为敌了?这怎么使得!这可是叛国背信之事!”
    阎一山哈哈一笑,道:“瞧四公子说的。大唐早已灭亡,叛国何从叛起?而且张迈欺骗我们在前,我们如今只是戳破他们的谎言,根本就算不上失信。”
    曹元忠对这两句话听着难受极了,说道:“李唐虽然已经灭亡,但华夏宗统还在,我们归义军也历来是高举宗唐大旗的,大唐灭亡之事,怎么可以说得这样轻佻。再说,张大都护又怎么欺骗我们了?”
    阎一山哈哈笑道:“怪不得大公子要说四公子中了安西的毒呢。”顿了顿,道:“四公子,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张迈如何欺骗咱们河西军民,入城之后我叔叔会给你一个交代。”
    曹元忠道:“好!”便引骑兵入城,经过城楼时隐约看见一道檄文挂在城门之侧,他入城心切,便没细看,但进城之后,又见大街的墙面上也都挂着同样制式的檄文,有一些百姓聚集在檄文下面指指点点,望见有兵马开近才赶紧闪避。
    曹元忠见那些檄文这么多,而且看样子都是同一个文本,便问阎肃:“那是什么文书?”
    阎一山道:“那是令公讨伐张迈的《讨伪钦差、伪节度、伪汉民张迈文》。”
    曹元忠惊道:“你说什么!什么伪钦差、伪节度、伪汉民?”
    阎一山笑道:“四公子,那张迈根本就不是什么钦差,是个假货!那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也都是他自封的,他们安西军也根本就不是什么汉家后裔,其实就是一个冒充安西四镇后裔的蛮夷部落。”
    曹元忠全身一震:“你说什么!”
    阎一山又道:“不但如此,他们这次进入河西,表面上高举汉唐大旗,实际上干的全是分化挑破之事!我们和甘州回纥本无仇怨,若不是他怎么狄银可汗怎么会无端端起兵来犯?这其实都是张迈的奸计,是要我们河西各邦自相残杀,他来坐收渔人之利。四公子你想想,这次瓜州之战,死了多少胡汉百姓,结果成就的,却不只是张迈一个人的令名么?此人大奸若忠,似汉实胡,所以不但将沙瓜军民都骗过了,就连令公与四公子也都受了他的蒙蔽!幸好最近令公已经醒悟过来,又派人探访得实,方知这个张迈果然是个假冒汉人的胡种,又窥破了他重重挑破民族和谐、祸害河西稳定的奸计,这才发出檄文,并传召河西诸族群起而攻之!”
    曹元忠听得呆在那里,勒马停蹄,好久才反应过来:“那狄银那边……”
    “狄银可汗那边,也会与我们联手!”阎一山道:“张迈此来野心不小,他的目的可不在于迎娶福安公主,而是要吞并河西,因此凡河西军民不分胡汉,如今已经下定决心,定要将这个祸害彻底剿灭!”
    ————————————曹元忠走了以后,张迈道:“大家都下去各自准备吧!或许我们将会有一场苦战要打。”
    这天晚上张迈才要歇下,忽然有许多人相携求见,马小春一问,却是许多依附来的百姓前来问讯,原来他们不知从哪里听到一些谣言,说张迈这个钦差是假的,这个汉人是假的,这个大都护、节度使也是假的,说他本来是个胡人,冒充汉人来破坏河西安定繁荣的局面,归义军与甘肃的战乱也都是他所挑破,归义军方面最近才戳穿他的骗局,正准备兴兵来讨伐他。
    依附张迈的瓜北百姓无论胡汉听了都感彷徨,就来问这个谣言到底是怎么回事。
    马小春吃了一惊,叫道:“胡说八道!胡说八道!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张大都护是钦差,自有圣旨为证,大都护、节度使之位是郭老都护所传,怎么会是假的!”
    回去禀报之后,张迈却一笑了之,道:“告诉百姓,如果他们害怕曹家,如果他们不相信我能保护他们带领他们,那就让他们自行散去吧,我之前赏赐给他们的东西,还有赈济他们的东西,也都可以带走,我不会为难他们。”
    第二日果然有不少人默默离开,杨易对这些人的离开不为所动,暗中对石拔道:“这些人走得好!”
    但谣言却越传越凶,最后一些百帐军的牧骑也动摇了——因为一些人竟然拿到了归义军发出来的檄文。
    薛云山是第一个拿到这檄文的人,他看了一遍后心中一凛,寻思:“这檄文所言不无道理,张大都护以朝廷西行特使起家,若是他是从东方打来,还有点可信,但他却是从西面打来,或许根本就是一个胡人部落自称汉邦?什么钦差云云都是假的?”
    胡人而自称汉邦,那是常有的事,但薛云山这疑虑只是一闪,便想:“就算他真是胡人那又怎么样!他是如此英雄人物,又有这许多英雄部属,无论是胡是汉都有机会纵横天下!而他所推之善政放眼西域又有谁人能及?我若是现在反他却还能去投谁?曹议金已经是衰朽残年,毗伽狄银更是张大都护的手下败将,再说他们也不见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