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氏顺着门缝往里看。他惊呆了。他看到了世界上最高级的驯兽表演也无法比拟的精彩一幕。
黄姑娘进屋后,轻轻地用后爪把门关上了。它抬头望望挂在梁上的馍筐,伸出舌头舔了舔嘴角。然后走到八仙桌底下。它身子一挺,直立了起来,把八仙桌的4条腿顶离了地面。它顶着八仙桌往前走,走到馍筐底下,把桌子放下了。馍筐挂得很高,掌柜婆平常拿馍时,都是用一根带叉的棍子把馍筐顶下来,取了馍再顶上去。因此,就是将八仙桌放底下,黄姑娘也是够不着的。吴氏微笑了一下,且看阿黄奈何。只见黄姑娘走到了西套间。西套间放一架纺花车,纺花车怀里放了一个草墩。黄姑娘用嘴叼着草墩出来了。它把草墩放在八仙桌上,然后又钻进了东套间。原来东套间也有一个草墩,它又叼出来了,头一甩,就把这个草墩摞到了第一个草墩上面。每个草墩约有15公分高,两个草墩摞起来是30公分。这时黄姑娘轻巧地一跳,就跳到了八仙桌上,再踏上草墩,就直立了起来。它长长的乌嘴头伸进馍筐,噙出4个白蒸馍撂到地上。迅速跳下来,先将两个草墩叼回原位,再把八仙桌顶回后墙的条几下边。一切都程序化,很快捷,且不慌不乱。之后就开怀大啖,三两口就把两个白蒸馍吞到肚里了。剩下两个,它一嘴噙了。吴氏以为它还要吃的,不想它竟用前爪一拨拉,把门打开,噙着馍出来了。这让吴氏措手不及,当然也让黄姑娘意想不到。它望着吴氏,“呜——”地一声低叫,极其愤怒的样子。吴氏忽地出了一身冷汗。
吴氏又去给高妞雕牙子床。他正雕着,黄姑娘站到了草棚门口,眼睛望住他,乌嘴头一呲,两排白森森的牙齿全部亮了出来,在喉咙深处发出一阵地震前低沉而闷重的地声似的低鸣。吴氏知道,这是一种严厉的警告。
黄姑娘警告以后,就又盘到了大门口,安静、坦然得像一个草墩。
当然,黄姑娘的警告是一个狗的警告,并不能吓掉吴氏对人的同情,并不能阻止吴氏对它罪恶行径的揭发。中午下工的时候,李干图把肩上的锄头靠到门口,就走进了草棚,一是看看进度,二是表达对匠人的尊重与关心。吴氏看掌柜的进来了,就说:“李掌柜,你到里边来,我给你说个事。”
二人就到了喂驴那间屋里。吴氏小声说:“李掌柜,你知道你的白蒸馍是谁吃了吗?”
李干图叹了一口气,说:“唉!高妞这妮儿,哪儿都好,就是嘴上奸馋。”
吴氏说:“李掌柜,你们家都冤枉高妞了。白蒸馍不是高妞偷吃的,是黄姑娘……”他就把今天的发现给李干图说了。
李干图惊异万状。吴氏说:“它把剩下的两个馍埋到院子西边的草窝里了,不信你去找找。”
李干图就去西边草窝里扒。不是扒出了两个,而是扒出了一堆白蒸馍。
李干图把全家人召集到堂屋里,宣布了黄姑娘的罪行。之后,把黄姑娘喊进院里,将大门闩上。全家总动员,拿杈的拿杈,拿榔头的拿榔头,向一条狗发动了战争。
黄姑娘躲避着,逃窜着。但四面八方都是武器,躲了这个,躲不了那个。它凄厉地惨叫着。它撞门,想逃出去,但门闩死了。它钻进锅道里,但突然意识到那是个必死的绝地,连忙又退了出来。在被打急了的时候,它向着一人多高的墙头猛地一跃,竟然越过墙头,跑了。
高妞没有参加这场战斗。她蒙受了巨大的冤屈,挨了许多打,失去了一只眼睛。她站在院里,捂着缠着白布的眼放声大哭。
李干图也哭了,说:“妮儿,妮儿,你别哭,我一定把黄姑娘打死,给你伸冤,给你报仇!”
但黄姑娘一直没有回来。它知道回来后的下场。
半月以后,高妞的嫁妆全部做齐了,有柜子,箱子,牙床,经楼,梳妆台。这是吴氏一生中最精心的一套杰作。李干图非常满意。高妞也扭捏着羞涩的笑态。她今年13岁了,再有二年就要圆房了。
喝了完工酒,吴氏带了三分酒意,背着家伙往家走。他的家在王营,离怪屯三十来里地。那时谷子已经黄了,桃黍(高粱)也晒红了脸。他过了月牙桥,上了大东峦。大东峦上种了许多桃黍。桃黍杆两人高,像竹竿园。桃黍地里有一条窄窄的小路,他在那小路上穿行,歪倒在路上的桃黍杆不时打在他的脸上。午饭刚过,人们还都没下地,四周一片寂静。一个人在这无边的桃黍棵子里行走,就像走在海底里一样,有一种被深埋的强大的恐惧感。这本来就是一条危险的荒路,特别是月牙桥,前几年炸死过人(见《月牙桥》),平常没人敢走的。但木匠们胆大,他们有五尺。五尺是木匠的量度工具,五尺长,所以叫五尺。木匠夜里行路时,都带着五尺,说五尺避邪。吴氏虽然也带着五尺(他用五尺背着工具),但他对五尺失去了信任,一阵阵惊悚,脚步迈得特别快,想赶快走出桃黍地。他不敢旁顾,只怕一扭脸,就会看见桃黍棵里站着一个没下巴颏的埃罗子(鬼)来。
怕处有鬼,异常事件还是发生了。
吴氏正走着,就看见前边有一个新坟埋在小路上。他头皮炸了一下,猛地就站住了。谁家的坟,怎么埋到路上呢?往前走不走了?要走,得绕到地里去。不如拐回去吧。可是已经走这么远了……最后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往前走。他咳了两声壮壮胆,又弯腰拾起一块石头攥在手里,将五尺紧了紧,就迈开了雄壮的大步。他走到了坟堆边,往右一拐,准备绕过去。绕过土堆以后,他才发现,这原来不是一个坟,而是挖的一个土坑,土堆是土坑里挖出来的土。谁在当路上挖个坑干什么呢?要断这条路么?他就走到坑边,探头往里看了看。土坑有人把深,里边什么也没有。他正要回身离开,眼角便划过一道闪电,一个重物撞在他身上。他“啊”的一声,就一头栽到了坑里,背上的木匠工具重重地砸在他身上。
接着,黄土夹着嶛礓疙瘩,狂风暴雨一般向他身上泼来。
是有人活埋他呀!谁?是谁?他一辈子吃斋行善,没有仇人啊?吴氏闪了一下眼睛,他看见是谁活埋他了——不是人,是狗,是黄姑娘。黄姑娘屁股向着坑里,用它两只健壮的后爪在奋力地扒着土。
这是比被人埋更恐惧的事啊!
吴氏昏了一刹就清醒过来了。得赶紧爬起来,不然,土再厚一点儿就爬不动了。他忍着疼痛就爬起来了。黄姑娘只顾扒土,没有发现他。他就把家具靠在坑壁上,蹬着往上爬。他眼看就爬上来了,一条腿已经跪到坑沿儿上了,黄姑娘却发现了。它窜过来,“啊呜”一声,连撞带咬,又把吴氏给撞到了坑里。
黄姑娘继续埋他。
当然,黄姑娘已经是徒劳了。人已经站起来了,怎么还能埋得住呢?那土越填越厚,都成了吴氏的垫脚之物,直到吴氏一抬腿就跨上了坑沿儿。这时的吴氏已克服了恐惧感,他知道这是一场不是狗死就是人活的殊死的战斗。他从土里抽出了五尺,挺杖而起,向黄姑娘发起了反攻。
他们战斗了很久,把即将成熟的高粱打倒了一大片。最后,吴氏就把黄姑娘打死了。
吴氏也被咬得遍体鳞伤,衣服撕得稀烂。他又跑回了怪屯。一到李干图门口就栽倒了。李干图大吃一惊,出来抱住他,说:“咋啦咋啦?”吴氏说:“黄,黄,你家黄姑娘……”李干图起身就抓了一把铁锨,说:“在哪儿?”吴氏说:“我,我把它打死了。”
高妞也跑出来了,惊恐地站在吴氏面前。吴氏望着她,很欣然地笑笑,说:“妮儿,大叔给你仇报了,我把黄姑娘打死了。”
高妞就哭了。一面哭一面爬到地上画十字。她画了十来个十字,因为吴氏身上的伤太多,一个十字上的泥巴不够用。
高妞解放后当过大队妇联主任。
附记二题
一、忘你千般好,只记一时仇。动物之阴毒好仇,不唯阿黄。
旧时,南阳人养猴成俗,许多青砖门楼外系一猴,权作守门吏,成为门楣与身份的象征。猴比狗幽默,来生客拒之门外,来熟客了,罗圈腿一叉一叉的,给你搬凳递烟,让人忍俊不禁。所以,也有不少富人把猴当做雅玩尤物,养在客厅里。有时出门,就让它蹲到自己的肩上,猴有占山为王之得意,人亦有皇冠加顶之骄气。
民国年间,东关赵某宠一猴,每次吸完大烟,余烬吐地,猴辄捡起,学着主人啜一口,皱鼻呲牙,滑稽如小丑。赵某总是解颐一笑。久之,猴渐有烟瘾。一日赵某外出,至晚方归。猴烟瘾大发,将客厅古玩摔破一地。赵某怒甚,将猴毒打一顿。第二天赵某午睡,朦胧间,忽闻响动,睁开眼,大吃一惊:只见猴手持西瓜尖刀,正向他胸口刺来。赵某提脚一踹,将猴踹倒,遂将其杀死。从此再不养猴,且避之若小人。
二、南阳著名男妓黄五少,亦会禁狗咬伤,其法与上文所述相同。
笔者邻人王氏,会禁蛇胆疮。蛇胆疮又叫缠腰火胆,中医叫胆毒,西医叫带状疱疹。患者剧疼难忍。症状多在腰间,带状红斑,逐渐蔓延,延至一周后,人即死矣。20世纪80年代以前,不断有患者呻吟着来找王氏。王氏即询其姓名、生辰八字、住所方位。于正午时分,领其到野地里,让患者向阳而立;他则手执切菜刀,跪于患者身影旁,口中念念有词,一边念一边用刀砍患者的影子,疮在什么部位就砍什么部位。7遍以后,抓把碎土,起,将碎土捂到患处搓了一把。“好了,走吧。”他说。患者就走了,就好了。不知是什么道理。不是迷信,但也绝不是科学。似乎在科学与迷信之间,还有一种更神秘、然而却是真实的东西,这可能就是灵异。
王氏治病从来不收钱。他为此耽误了不少工分。王氏去世后,其绝技传给了子女。近年虽然人们的科学意识觉醒了,经济条件也好了,但仍不断有久治不愈的患者来禁蛇胆疮,且一禁即愈,让人不禁对古老的巫术产生新的联想。
第四章 苍狼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中,我觉得汉字是最细腻、最丰富、最含蓄、最准确、最优美的,有时候一个汉字,就抵得上西方一整部文学著作。你比如说动物的叫声,人叫为喊,马叫为嘶,鸡鸣,猫叫,狮吼,虎啸,狗吠,狼嚎,莺啼,燕呢……一个吼字,一个啸字,百兽之王的威仪,跃然纸上,而且会越想越生动,最后就深深地感染了你,一会儿就把你心中平民的委琐给消融了,仿佛你也成了一头狮子,一只老虎,想吼一吼,啸一啸。而一个啼,一个呢,总把人的魂儿勾引到与情人卿卿我我、相偎相依的幻境里。所以说,汉字充满了审美意蕴,一个字就是一件艺术品,一个字就能给你带来一部文学的享受。
而被怪屯人抹上神秘色彩的是狼嚎。怪屯人说,狼嚎时,身上的所有孔窍都会发出声音,包括眼睛、耳朵、肛门。因此,狼的嚎声非常特别,像多音部混奏,声音不大,但很沉长悲怆,能引起人胸腔共振,听狼叫时总让人觉得心尖一动一动的。怪屯人还说,公狼是向天而嚎,叫天嚎;母狼是向地而嚎,叫地嚎。因此,公狼嚎声高拔,母狼嚎声闷哑。
怪屯人对狼研究这么透,是因为他们那里过去狼多。升龙崖下有十几个狼洞,因此升龙崖下面那条沟就叫狼洞沟。狼洞洞口只有碗口粗,人钻不进去。清朝光绪年间,李大馍的爷爷亲眼看见有只狼钻进洞里,回家跟人们一说,人们就都跑了去,用柴草塞进去,点着火熏,而洞口支了一张渔网,等着狼被熏出来后把它网住。但熏了一天也没把狼熏出来,烟气却从一百多里外的卢山县冒了出来。柴草里混入了大量辣椒和硫磺,一会儿就把卧病在家的卢山县县太爷的老父亲熏死了。原来县太爷屋里有一个地下暗室,一直通到一个山洞里,山洞的罅隙里刺刺地冒出烟来。县太爷以为有人谋杀,但追踪来追踪去本县没人放火。可这满屋的烟气是从哪儿来的呢?聪明的县太爷就在自己这头也点起火来,一边派人四下观察,看烟气从哪里冒出。后来就发现烟气从水北县怪屯的升龙崖下冒出来了,而且发现了几天前燃烧过的灰烬。于是就把李大馍的爷爷抓起来杀了(另一说是李大馍的爷爷参加了白朗起义才被杀头的。后一种说法虽然接近事实,但远没有前一种说法有趣,怪屯的人皆信前者。)。
听说狼有土黄色的,叫紫狼。而升龙崖下的狼都是青灰色,所以怪屯人称狼叫苍狼,或老苍狼。
1960年吃食堂以前,怪屯人夜夜都能听见狼嚎,几乎天天都能见到老苍狼。1960年后一下子就不见了,一说是大跃进把树砍完了,老苍狼藏不住身,跑了;一说是吃食堂时人都饿死了,老苍狼还饿不死?死完个球了!反正,几十年了,怪屯的人再没见过老苍狼,也没听过狼嚎,只把关于狼的传说一代一代往下传。因此,40岁以后的人,心里只有狼的童话,和对狼的神秘与好奇。
2004年4月13号夜里,传来一声奇怪的叫声,年轻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声音,但岁数大的人都说是狼嚎。年已82岁的李长有甚至说这是头公狼,因为他听出来这是一声天嚎。于是,一村的人都兴奋起来,一遍一遍地相互传着,说老苍狼回来了!老苍狼回来了!其实他们从来也没把老苍狼当作朋友,它吃过他们的羊,吃过他们的猪,还伤过他们的人。但他们就是兴奋,尽管这兴奋里明显夹带有恐惧,夹带有战战兢兢。也许,几十年没有苍狼为邻,尽管这个邻居是他们的敌人,但他们还是感到了孤独。
这一天怪屯的人特别忙,都在加高他们的院墙;大门不结实的,重新钉一钉;窗户缝隙大的,再加几根木条;撒在外面自由自在啃草的猪啊、羊啊,都撵回了圈。
老苍狼回来了。老苍狼肯定是要回来的。升龙崖上又绿了;狼洞沟里又长满了密匝匝的树;人也吃了一二十年饱饭了。老苍狼应该回来了。
就在这天夜里,19岁的高中三年级学生李独生看见了老苍狼。
李独生是李三馍的儿子。4月13号是星期五,双休日,他在家住,他也听到了那声从没听见过的叫声。后来想想,哎呀!真的是狼叫啊!狼嚎、狼嚎,嚎字用得太贴切了,没有第二个字能这样贴切地名状狼的叫声了。
星期六李独生还要在家住一夜的。半夜里他要小解。小解后,他迷瞪瞪地觑着眼朝院墙外面望望。他望见院墙外面的月亮很好看,像他刚才梦见的一个女同学的脸,圆圆胖胖白白,半遮半掩地藏在西山头的松枝后面望着他笑。这少年一下子就不迷瞪了,他竟拉开大门,要走到大门外面去欣赏月亮。他怕父母听见,开门的动作很轻很轻。
于是,他看见了老苍狼。
一般人看见狼后,都会立即恐惧地呼喊起来,好把狼吓跑。但李独生没有呼喊。他也不恐惧。他想好好看看狼,看看狼是什么样子,看看狼是什么做派,看看狼要干什么。出生在狼窝子旁边,可是一辈子光听说狼,却没有见过狼。今天终于见到了,多难得呀!这肯定就是昨晚嚎叫的那只狼吧?
他没有出大门,而是躲在闪开的门缝里,观察着老苍狼。
老苍狼蹲踞在大门西边,距院墙有1米远,昂头望着院墙。他要跳过院墙吗?墙头上白天又加了两层石头,有四五尺高了,它跳得过去吗?
月光皎洁,能看见树叶子是绿色的,也能看见狼的颜色。果如老人们所言,老苍狼是青灰色的,扫帚尾巴,耳朵是尖的,直直的竖着,后腰很细,前膀子粗壮,比狗大不了多少,但比狗昂扬有雄气。
忽然,老苍狼站了起来,一步一步地向院墙根走去。走到院墙根后,慢慢转过身,又一步一步往回走。这次它停到了距院墙有两米远的地方,然后又蹲距下来,昂首望着墙头。
老苍狼究竟要干什么呢?墙头上有什么可看呢?
忽然,老苍狼又站了起来,拖着尾巴,低着头,一步一步向墙根走去。到墙根后,又转过身,一步一步往回走。
这次,它停在了距墙根有两米半远的地方,蹲踞着,望向墙头。
事后李独生才知道,老苍狼来回往墙根走,是在反复测量距离。而当时,再怎么也想不到它竟会有只有人才具备的这种智商。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苍狼突然起身向后退去,退了四五步远,后腰猛地一凹,向前飞奔,奔到刚才蹲踞的两米半远处,跃起,竟腾空飞过了墙头!
而墙头里边,就是他家的猪圈,一条120来斤的长白猪,正在香甜地睡觉。
李独生把头从门缝里回过来,看见老苍狼的身影如一条龙,从天而降,飘然落在猪圈里,一点声息也没有。
一个月后,李独生的班主任在他的脸上挥了一拳,打得李独生流了鼻血。高考在即,他竟抱着一本厚厚的小说看得废寝忘食,不说复习功课,就连正常的课他也不上。
他看的是姜戎的《狼图腾》。这是一部带学术研究性质的小说。小说在叙述了狼的神异和人对狼的图腾崇拜以后,得出惊世骇俗的结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其实就是狼图腾;世界上是没有龙的,龙就是狼,考古发掘的早期龙的形象,其实就是一个飞奔纵跃的狼的形象。看着小说,回忆着那晚老苍狼从天而降的身影,李独生激动极了,狼就是龙,他相信这结论就是真谛,这发现伟大极了,小说的作者伟大极了。不过李独生想补充一点儿:龙的读音是不是就是狼的读音?lang——long,你看,只错一个字母啊,读起来也很相近的,说不定远古时候就把狼叫做龙——李独生完全沉迷到《狼图腾》里去了。
继续讲那天晚上的事。
李独生明白狼的目的了,它是要背他家的猪。但直到这时,李独生仍没有喊叫。老人们说,狼吃猪的时候,不是就地咬死吃,而是要背走吃。因此,“狼背猪”不仅成了一个常用词,而且是一个很有名的五子游戏,山里的孩子们都会玩。今天,他要看看狼是怎么背猪的。它能把猪背走吗?它从哪里背走呢?肯定是从大门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