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雄兵 [校对版]-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①  《洛阳伽蓝记》记载:“十月之初,至嚈哒国。土田庶衍,山泽弥望。居无城郭,游军而治。以毡为屋,随逐水草,夏则随凉,冬则就温。乡土不识文字,礼教俱阙。嚈哒国去京师二万余里” 《北史。西域传》中说:“其俗,兄弟共一妻,夫无兄弟者,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数更加帽角焉。其人凶悍,能斗战,西域康居、于阗、沙勒、安息及诸小国三十许,皆役属之,号为大国。与蠕蠕婚姻”。蠕蠕即柔然,是北魏对柔然称谓。

嚈哒国在公元5世纪,也就是中国南北朝的时代,进入全盛时期。领土疆域西至波斯,东至天山南路,南达印度,可以说几乎控制了整个西域地区,“女儿国”不愧名噪一时。



注② 西域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狭义上的西域指的是天山南路至青海西藏交界处,后来随丝绸之路交通的渐进,就把葱岭以西至里海一带统称西域,也就是现在的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和西亚地区。嚈哒国崛起时,西域地区由贵霜和波斯两个对立的大国控制,贵霜是月氏西迁后建立的帝国,中国史书习惯上仍称其为月氏,“汉本其故号,称之为大月氏”。后来贵霜帝国逐渐壮大,成为中亚霸主,占有两河流域、伊朗东部和阿富汗大部以及印度北部。

嚈哒国民风凶悍,打仗勇猛,首先灭掉了中亚称雄的贵霜王国,开始侵伐波斯,波斯抵挡不住,也被它慑服了,从此开始向嚈哒称臣纳贡。6世纪初,嚈哒人又北上同高车(丁令部族的一支)争夺准噶尔盆地及其以西地区,并控制高昌(今吐鲁番西40千米处),遏制柔然势力的西进。与此同时,嚈哒人又东进控制塔里木盆地西部,南边攻破于阗(今塔里木盆地南沿),北边控制焉耆(地处塔里木盆地以北天山南路)。这就与北朝的北魏领土相接了,于是又不断进扰北魏,迫使北魏在516年不得不派遣使者南下与梁朝通好,以免腹背受敌。令同样以剽悍著称的北魏胆怯,嚈哒人的凶猛可见一斑。向南,嚈哒国还曾一度征服西北两印度,大军一直推进至摩揭陀国。

游牧民族的崛起总是旋风来临般的迅速,但往往又只能是昙花一现,在历史中转瞬即逝。到了隋朝时,西域地区风云又起。东西突厥分裂后,西突厥西进西域并开始壮大,二虎不能并立,于是就和嚈哒国产生了争伐,这也让长期受嚈哒压迫的波斯看到了希望,急忙与西突厥建立了联盟,造成东西夹击嚈哒之势,嚈哒国腹背受敌,终于灭亡。嚈哒国灭亡后,领土被瓜分,部众散居于北亚、中亚及南亚各地,后渐渐与各地民族融合,在后来阿富汗民族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阿富汗国第一任国王就是出自普什图人的核心阿布达里部落,也就是后来的杜兰尼,而“阿布达里”正是古代“嚈哒”。

1。 专制帝国

第八部 红盾 蓝盾



康斯坦丁堡等待着伊斯坦布尔

满清皇廷等待着辛亥革命

专制城墙等待着五彩长虹

水稻产区等待着西方文明

昏睡等待着晨钟

黄昏等待着黎明

冰河等待着解冻

心灵等待着春风

暴民等待着现代公民

愚民等待着现代人国



第十五章 晚清那座腐朽至极污浊不堪的烂房子



1。 专制帝国

…………

白雪蓝天,一支蓝盾队伍,身披白色披风,内藏蓝盾标记,正从北线压了上来。为首的教官端起望远镜,注视着镜头里那骑在马上,不紧不慢,一身脏羊皮、蓬头乱发的李沪生…………

另一支红盾队伍,也同样是白色披风,内藏红盾标记,正从东线压了上来…………

这两支队伍的目标地是越过天山,参加我军在伊犁地区的边境“反突”大规模军事演习,就地展开一场“决斗”,但现在发现了共同目标——“疯子”李沪生——便不约而同地尾随而来…………



此刻脚下正是那座神山,进退无路的李沪生离开卡尔梅克小公主两天,所带食品已经吃光,沿途没有发现猎物,没奈何,只得路遇猎户上门讨些吃食,剩饼子南瓜糊之类,地里掰一点收割剩下来没取走的残玉米棒啃啃,晚上就在路边土房的柴草堆马虎滚一夜,真是沦落到沿街乞讨的地步!这阵从人家狗食盆子里扒拉出两个土豆,嘴里塞塞,门前水瓮里捞两瓠水喝喝,脸上泘泘,强打精神,步步前捱…………踏进历史的传说…………牧笛的恋曲,商旅的风尘…………剑客的足迹,香客的鞋痕,还刻印在雪径上…………雄伟的天山啊——东西风云汇际,古今征战频仍,善恶拳掌相接…………今天,我…………败军之将…………来了…………

路旁不时有雪莲绽开,地鼠逐跃,羊粪狼藉。



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在天山山系中,海拔在5000 米以上的山峰大约有数十座,除最高峰托木尔峰外,主要还有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博格达峰、瓦斯基配卡维里山、德拉斯克巴山、搜雷孜山、史卡特尔东峰、孜哈巴间山…………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和突厥人征杀角逐之地…………高耸入云的群峰,终年冰雪覆盖,远远望去,闪耀着银辉的雪峰,雄伟壮观、庄严神秘…………李沪生此时的感觉,不亚于亚历山大大帝当年率军由波斯进入西亚群山时的惊愕!他伫马环顾,一种“环球同此凉热”的感慨油然而生!

雪花飘落、飘来、飘舞…………雪云飘过来了。李沪生走了半晌,再往前走,群山已模糊不清,朔风夹着雪花,“飞起玉龙三百万”,大雪劈头盖脸飞散下来。所有的山川土地都蒙上了一层白布,覆盖在茫茫白雪下,无法辨识。峡谷岔道无数,山峦迭嶂都象迷宫一样。看看天色,已经下午,应该找个地方躲避飞雪,四下里张望,远远地看到在雪风中半山坪像是有一点绿,可能有人家…………



风雪弥漫,身后追踪的两支队伍都失去了目标…………



李沪生在大雪中将持行走,步履艰辛,扯转马头,向半山坪绿色走去。行二里路,织锦般现出一块园坂,柳条扶苏,池塘泛绿,绿树掩映中一座板房。一路劳顿,突然意外发现了一个恬适场所,如同于荒荆之中目接玉珠,李沪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倏忽间,琼花乱舞,那片天堂像飞毯一样消失了。风雪越来越大,李沪生揉揉眼睛,什幺都没有,只有棉絮般的雪团在自己身上扑打。眼前白絮纷飞,金花乱转,近在咫尺,似乎有一座破庙,帔覆着厚厚的白雪,只露出两只黑窗洞的眼睛,庙前一根高高的旗杆,也被雪裹得像一根棉柱子。他驱马向台阶前行了两步,都是没马蹄的深雪,马也很吃力了;饥饿难当,困顿无言,又向前行了两步,一阵天旋地转,从马上栽下,一头倒在阶前白雪上。

不知过了多少世纪,他慢慢苏醒过来,他看到了火光,他慢慢撑持起来,挨到一棵大树下…………



恍惚中他感到仿佛来到一座阴森的古堡前,这里侍卫森严,阴云厚雾,古树掩翳,好像终年不见阳光。落雪如棉,随着嘎吱的脚步声,一个头戴皮帽、身穿貂皮大衣的二品官员正疾步向宫门前走来。



俄国历代皇帝的传奇故事和文学家的天马行空,使圣彼得堡向来以神秘的面纱和诡谲的阴影闻名于世;而历史之谜和鬼魅之说牵扯纠缠的米海洛夫城堡 ① 更常年弥漫着扑朔迷离气氛与摄人魂魄幻影。这里梦幻现实交织错乱,编织出无数真假难分的流言传说。

城堡的历史正是传奇的开始。据说伊莉莎白夏宫的一个守卫在值班时,圣灵显身吩咐在此地建造以天使长米海伊尔命名的教堂。保罗一世得知后说:“神曾经托梦给我,神的意志将会实现。”于是浪漫的帝王亲自为未来的城堡起草绘图,集意大利皇宫和中世纪城堡于一,以史无前例的极短时间完成梦想,强迫皇家迁居内部装饰尚未完成的城堡。史书记载,在乔迁之喜的舞会上,因墙上的湿气未褪,四处烟雾缭绕,从此开始流言纷飞。据说当城堡和教堂建成之时,在斯模棱斯克墓地出现一言行痴癫者,预言保罗的猝死:“城堡大门横楣上雕刻的圣经经文有几个字母,保罗就剩几天可活。”果然在城堡里仅度过40天,保罗即于1801年3月11日深夜被刺身亡。

城堡的历史未因保罗的死亡而终结,只是沉寂了20年。这一情况在“工程师学院”(大文豪妥斯陀耶夫斯基曾在此就读)进驻城堡后完全改观。也许是见习军官惊动了无辜的冤魂,或是城堡不甘于经年的沉寂,每当午夜子时,手持蜡烛的幻影就在故沙皇寝宫窗前闪烁游离。城堡不寻常的格局──冷僻的角落、孤独的院子、深长的过道…………给人们捕风捉影、制造恐怖气氛提供最佳的舞台,有人甚至相信,城堡地下建有密如蛛网的通道。当地人交头接耳说,在早已填封的运河旁,幢幢阴影徘徊游荡。不论是夜间或是白昼,米海洛夫城堡永远是美无伦比,永远抒情浪漫——这正是保罗理想中的城堡,也许还有几分任性和不可捉摸。



1801年的3月10日上午,俄皇首都彼得堡米海洛夫皇宫昏暗的云霾下,迎来了这个神秘的客人,他就是俄罗斯皇家科学院地理院士,同时也是东正教驻北京第八届传教团领班尼古拉。米哈尔耶夫斯基。



“陛下回来了。”侍卫女官点点头,引领尼古拉走上米海洛夫城堡花岗岩的台阶,进入漫长的迷宫式走廊——城堡的格局错综复杂,使得不熟地形的人轻易迷失在斑斓的灯影之中。



而领班尼古拉。米哈尔耶夫斯基,这位年过五旬胡髭花白的东方学老学究为了走进这条阴暗的走道,已经在北京耐心地等待了6年了。

…………………………………………………………………………………………………………………………………………………………………………………………………………………

注① 米海洛夫城堡 18世纪末由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之子俄皇保罗一世所建。保罗一世是有名的疯癫皇帝,急于建造自己的城堡,只有在城堡之内,他才能感到安全无虞。辽阔帝国的力量和资源全部投注在建设宏伟的宫殿,城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竣工(从1797年2月至1800年11月1日城堡建成,成为皇族官邸)。为了建造城堡,俄皇甚至命令拆毁建筑艺术经典的伊莉莎白女皇的夏宫。遵奉皇帝的旨意,工人挪用尚未完工的圣以撒大教堂的大理石和天然石材,用来建筑未来的皇宫。秉性正直、生活简单的保罗却有着狂暴和桀骜不驯的性格,加上俄国历代沙皇迷信预兆,而他又成为马尔他骑士团的首领,因此四周壕沟环绕,二十座大炮守护,牢不可破的城堡,正是骑士团首领理想的官邸。壮阔的城堡有如征服者的堡垒,而不似帝皇的宫殿。

由于害怕被阴谋暗杀,保罗从登基开始就致力保护自身和皇族的安全,避免重蹈彼得三世的覆辙。历代沙皇被推翻或被杀害的历史,无时无刻地缠绕着保罗,困扰他的心智,而这些挥之不去的回忆蒙昧他的理智,乖离他的行为。为了自身的安全,保罗急急住进了圣彼得堡米海洛夫城堡。

2。 皇舆全览

2。 皇舆全览



今天,东方学老学究带来了保罗一世渴望的一件礼物——



昏明的烛光下,大红的硬木桌上展开了一幅地图。



“亲爱的陛下,首先请允许您卑贱的仆人…………”他跪下来,吻过垂下来的那一只冰凉的手。



猩红的帷幕上,垂下一排金黄的流苏,三级台阶上铺设着华贵的波斯地毯,正中一只黄金座椅上,端坐着一位神情冷漠、目光散乱的47岁的沙皇,他“嗯”了一声,座下侍从立即点燃了正厅里的八个大烛。阴冷的皇宫里顿时增添了些金红的暖色。

此刻,越过蒙古高原,经由西伯利亚大草原和乌拉尔山脉,长途跋涉5000余公里进入俄罗斯欧洲中枢皇都的东正教传教团① 领班尼古拉老人,正在等待桀骜君主的恩准。



这位神经偏戾,举止怪癖的沙俄统治者,骨子里是一敢作敢为、追求秩序的君主,1788年…1789年间,保罗在得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允许后,曾化名北方伯爵,出游欧洲列国。那次旅游彻底改变了保罗很多想法。为普鲁士军队的纪律严明,俭朴高效而折服,保罗对俄罗斯军队进行了更大改革,开始了所谓“普鲁士化”。首先是明确了军队操练大典,规定了军纪守则,对军人着装和言行做出严格规定。保罗一世每天都要亲自检阅近卫部队,严格检查着装和出操是否规范整齐,稍有怠误,就会受到严厉惩罚。

在外交方面,保罗给自己塑造出政治家风范和帝王威名,对抗席卷欧洲的法国大革命,使保罗得以在世界舞台上巩固自己的地位。十八世纪末叶,俄国不仅是在欧洲,甚至在全世界都扮演举足轻重角色。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俄国积极参与反法联盟,女皇计划派兵进驻法国,协助恢复君主政体。保罗政府付诸行动,反对法国。1799年应奥国皇帝之求,保罗派兵进入意大利,此役胜利,给俄国带来“古老准则和传统之捍卫者”美誉。一连串胜战,使保罗一世在俄帝国历史上写下光荣一页。这一年保罗还宣布自己成为马耳他骑士团团长,以保卫马耳他不受拿破仑进犯。1798至1800年间,保罗一世军队接连取得了几个重要胜利——乌沙科夫率领的地中海舰队成功登陆亚平宁半岛,相继攻克那不勒斯和罗马;而苏沃洛夫率领的陆军也成功完成翻越阿尔卑斯山军事行动,从北部进入意大利境内。

可就是这样一个荣誉光环下的沙皇,背后却是一个胆小内荏,怕光怕冷的小人。保罗长期多疑猜忌,国家风声鹤唳,间谍和奸细无所不在,人人跟踪尾随,彼此揭穿举发,告密邀功。“朝野上下一股不可思议的慌乱之风沸腾”,正是当时社会写照。对死亡的恐惧,使保罗产生变态迫害狂,性格暴躁的他常因微不足道小事,或公开的告密诽谤,残暴惩罚任何一个官员,朝臣近侍惶惶不可终日。暴君的统治,把国家带到精神极度紧张的地步,全国上下人人自危,个个心怀叵测,深恐罪名加身,大难临头。



此刻,他再次要求把内殿窗帘全部拉下来。内侍长挥了下手,12名宫女一齐动作,厚厚的紫色天鹅绒窗帘一起降下来了。

殿内烛光闪闪,顿时笼罩着一种神秘阴森的气氛。



坐在赤金宝座上的那个身披皇袍的人胸中“啸”了一声。



东正教驻北京第八届传教团领班尼古拉。米哈尔耶夫斯基,赶快把朱红硬木桌上的地图撤下来,摊放在皇位前面的地毯上。



这是一张大清帝国康熙皇帝玄烨的“皇舆全览”缩影图。



第八届传教团领班尼古拉。米哈尔耶夫斯基跪在皇御下,向保罗沙皇呈报的言辞如下:



“第八届传教团领班尼古拉,班捷拉耶夫叩拜在下,这是我主基督纪年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印行铜版图…………《满汉合璧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这版本流传较广,已详绘有西藏和蒙古极西地方﹐分省图和地区图增至32幅﹐其范围东北至库页岛(萨哈林岛)﹐东南至台湾﹐北至贝加尔湖﹐南至海南岛﹐西北至伊犁河﹐西南至列城以西…………”

沙皇面露不快,近侍忙递上皇医奉进的救心丹,保罗挥挥手,侍卫谦卑退下。



“《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是世界地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保罗“啃”了一声步下皇舆,不屑地说了一声:“清朝国有什么用…………那个辫子之国!”

“马蹄袖的牲口圈…………培养蠢才的猪舍…………”他又极端厌恶地说了一句。



他走到宫中巨大案桌前,审视另一张地图。在这张地图上,俄罗斯的土地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从西临波罗的海的芬兰湾一直到远东的海参崴。东西长9000公里,南北宽为4000公里,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1707。54万平方公里!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64公里。保罗皇帝手按在南隔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与日本北海道相对的一座狭长岛屿上——这个面积7。64万平方公里之库叶岛,位于黑龙江(阿穆尔河)出海口东部,东面和北面临鄂霍次克海,西隔鞑靼海峡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相望,已于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被俄帝暗中吞并——口中嗫喏了一句:

“萨哈林。”(俄文:Сахалин)

“要逼迫满清鞑靼割让!”他突然像恶狼一样嗥叫一声!

…………………………………………………………………………………………………………………………………………………………………………………………………………



注① 传入中国的东正教属俄罗斯正教系统。元代(1280…1368年)中西交通扩展以后,俄罗斯正教士和教徒曾来中国活动。1665年,俄国武装人员侵占中国黑龙江左岸的雅克萨地区,竖木建堡。清政府在雅克萨之战中国军队收复失地后,一部分俄俘押至北京,清政府称这些人为“阿尔巴津人”,驻地在北京城东北角胡家圈胡同。为照顾俄俘的宗教生活,清政府将该胡同内一关帝庙改建为东正教堂。称“尼古拉教堂”,后改称“圣索菲亚教堂”。这是东正教在中国的第一所教堂。清政府尊重东正教的政策和措施引起沙皇和东正教会的重视。1700年6月,沙皇彼得一世发出派遣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教士手谕,下令建立驻北京传教团。1714 年修士大司祭伊拉里昂及其随行人员被派来华,于1716 年经蒙古抵达北京,建立了第一届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从1715至1956年,共有20届俄罗斯传教士团驻北京。1727年10月21日(雍正五年),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亦即蒙古西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因被迫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1727 年,俄国政府坚持将在北京建立教堂并派驻传教士和学生的内容写入主要用来解决中俄贸易和划界问题的《恰克图条约》。准许俄国正教会在北京建立新教堂,新教堂地址定在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1732 年正式落成,称“奉献节教堂”,即后来的俄罗斯南馆。此后,俄罗斯南馆成了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的固定驻地。1860年以后,驻北京传教士团改由俄罗斯正教最高宗教参议派遣。他们利用沙俄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利,开始大规模向中国内地传教…………



3。 没有进步

3。 没有进步



领班尼古拉。米哈尔耶夫斯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