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然而,那些普通百姓呢?有的孩子或许才出生,却要经历生死的抉择,有的已经年迈,只想安静的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却也无法得到满足。

    正如袁常曾经说过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典韦也是平民百姓家出身,更能够理解百姓的想法。无疑,袁常的这种念头或许是仁慈,是他的一个弱点,然而却是大多数百姓需要的光辉,照耀着他们的人生。

    “主公,俺们现在该怎么做?”

    典韦神色肃然的询问到,水淹邺城不是小事,典韦知道袁常会阻止。或许,曾经的典韦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是,跟了袁常这么久,早已经受到袁常的影响。因此,典韦也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

    于禁有些搞不懂了,袁常和典韦这是怎么了?公孙瓒水淹邺城,跟袁常又有多大关系,为何他们这么大的反应?

    “大人,你之前不是说过让袁绍和公孙瓒二人随便打,我们不插手的吗?”

    袁常看了于禁一眼,于禁跟他接触的不久,不知道他的想法,袁常能够理解。当下,袁常神色严肃的说道:“文则,洪飞他们跟我比较久,他们都知道我曾经说过的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你要牢记这句话。如果公孙瓒和袁绍寻常的战斗,我不会管他们,他们打的越厉害,我越高兴。然而,如今公孙瓒要水淹邺城,我却是不会答应。邺城里面,还有几十万的百姓,我不会让公孙瓒去祸害。所以,我们必须阻止!”

    于禁愣愣的看着袁常,似乎有些错愕。虽然,于禁还是不能很清楚的理解袁常的意思,但是,于禁至少明白了一点,袁常不是为了袁绍,而是为了邺城内的几十万百姓。

    看着袁常那并不雄壮的身躯,于禁却是觉得此刻的袁常是那么的伟岸,让他只能仰视,身上散发出无尽的光芒。于禁的内心似乎有些触动,他的精神得到升华,似乎有些能够明白袁常的想法了。

    “主公,快点说说要怎么做,俺早就想大干一场了。”

    典韦舔了舔嘴唇,一脸兴奋的样子。在这山上呆了那么久,什么事也没做,典韦早就腻歪了。于禁的武艺一般,典韦找于禁比试一番,于禁都很干脆的拒绝。于禁才没那么傻,给典韦虐。典韦有些叹息,怎么袁常就不把赵云带上,那样也不会寂寞。

    袁常瞪了典韦一眼,感觉良好的气氛,怎么就被典韦一句话给破坏了。

    “洪飞,今晚你到邺城下,用弓箭把公孙瓒要水淹邺城的消息摄射入城内。文则,你整顿士兵,随时待发,此事重大,决不能有半点疏忽。”

    “是,大人!”

    于禁回答的很干脆,确实有军人的作风。作为一名将领,听从上级的命令,这是最基础的要求。

    “主公,若是袁绍他不信怎么办?要是他怀疑这是公孙瓒的诡计又如何?”

    袁常眉头皱了起来,这一点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不管如何,他都要先提醒袁绍,至于袁绍是否相信,就看袁绍的智慧了。而袁常,则是要去漳河上消灭公孙瓒的士兵,不能让他们将漳河水放出。

    “不管袁绍是否相信,我们都要尽力,我们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够了!”

    商议完毕,典韦和于禁立马开始行动起来。于禁将五千骑兵整顿,保持最佳状态,随时都能够进入战斗。

    而典韦,则是开始武装,要到邺城下,说不定会被公孙瓒的士兵拦截,不能有半点轻松。搞不好,这是要出人命的事。当然,对于典韦而言,丢命的不会是他,而会是公孙瓒的士兵,想要他典韦的命,没那么容易。

    是夜,亥时,万籁俱静,更加值得庆幸的是乌云笼罩,月色晦暗,典韦单骑冲到邺城将绑着消息的箭射到城内。随后,毫不犹豫的掉头离去,等之后公孙瓒的士兵发现,典韦早就已经没了身影。

    邺城内,袁绍召集一众文武到府中议事。

    “诸位,先前有人将此消息射入城内,你们怎么看?”

    袁绍将写有字迹的布条传给众文武,等众人都看了一遍之后,询问到。那布条只有短短的七个字,“决漳河,水淹邺城”!然而,这短短的七个字,让人看到之后,却是心惊胆颤。

    逢纪又是第一个站出来,或许逢纪以为自己是跟随袁绍比较久的老人,因此每次都会先回答。不过,这种事也没有人会跟他争,倒是要看看他说什么。

    “主公,射箭之人未曾言明身份,或许可能是公孙瓒的人故意如此。想要引诱主公出城,从而伏击,因此,属下以为这个消息或许有诈。”

    “主公,近日天象变幻无常,似有暴雨前来之征兆。若是如此,决漳河之言也并非不无可能。”

    说话之人乃是郭图,他跟逢纪向来不和,自然不会跟逢纪一个意思。郭图乃是颍川人士,而逢纪是冀州本土人士。地域之争自古以来便有,郭图和逢纪不和却也说的过去。

    逢纪和郭图发表之后,其他人也纷纷发表了意见。有赞成逢纪,有赞成郭图的,反正没能达成统一的意见,反而使得场面有点闹哄哄的。

    “报!”

    正当众人争执不下之下,有士兵在门外呼喊,顿时众人都安静下来。

第三零六章 危急时刻() 
“什么事?”

    袁绍皱起眉头,略略有些不满的问到。他早就吩咐过,每次在他和文武商议的时候不要来打扰,除非有大事。既然士兵来打扰他们,显然是有事,不过,看士兵的神情,又不是很慌张,却又不是什么大事。所以,袁绍才会有些不满。

    “刺史大人,公孙瓒派士兵在城外挖掘壕沟、土堑。辛司马觉得公孙瓒此行有异,故此派遣小人前来通知刺史大人。”

    辛司马,便是辛毗,为袁绍麾下行军司马。

    辛毗乃是辛评之弟,二人皆是颍川出身,与郭图乃是同乡。早先的时候辛评和郭图都是前冀州刺史韩馥的麾下,后来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辛评也就效力于袁绍。相对于整个冀州的属官,大部分的人其实并不是很抗拒袁绍。韩馥是自己把冀州让给袁绍,并非是袁绍强行夺取,最多也就是袁绍用了点计谋。而韩馥自己也怕事,才会把冀州让出来。因此,除却少部分人,大部分的人都愿意效力袁绍。

    当初诸侯讨董,董卓火烧洛阳,退守长安,等到诸侯联军解散之后,董卓的麾下又开始大肆杀掠,颍川这个人才辈出的摇篮也没有躲过灾难。不过,其中一些大家族,如荀氏、陈氏、还有辛评的辛氏等大家族都很明智的从颍川迁走。

    其中荀氏、辛氏二个家族避难冀州,陈氏、卢氏等家族避难其他地方,有徐州、荆州不等。而辛评的族人避难到冀州,自然被袁绍看重,辛评的家族虽然比不上荀氏、陈氏这样的大家族,却也不差,辛评自是被袁绍重用。而且,辛评之弟辛毗少有才名,当初宦官掌权的时候,便征兆辛毗入朝,却被辛毗拒绝了,可见辛毗的名声。

    辛氏这样的外来家族来到冀州,自然被冀州本地家族给抵制。例如逢纪的家族、审配的家族等等,也正是因为如此,辛评和郭图交好,二人皆是颍川出身,互为犄重,倒也让两人的家族能够在冀州安定下来。

    逢纪的家族并不是很强大,如果按等级来算,逢纪的家族算三流家族,审配的家族算二流。而辛评和郭图双方,辛评的辛氏是二流家族,郭图的郭氏是三流家族。大家的实力倒也相当,而且都在袁绍麾下任职,也没有闹的太严重。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冀州本土一流的家族对于其他地域的家族没有太大的抵制念头,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像逢纪、审配他们的家族之所以会抵制外来的家族,是害怕他们的地位得不到保障。

    如何来评定家族的等级,自然是看他们家族子弟为官的级别,还有祖上曾经担任的官位。例如袁家,四世三公何等荣耀,在如今自然是顶级家族,袁绍的父亲袁逢门生故吏何其多,袁家称为顶级家族,无人敢反驳;还有南阳刘家,乃是如今朝廷的故乡,刘家发展的也极为强大,之所以没有袁家出名,是因为他们不能出名。如今天子还在,刘家要是想出名,说不定被人载个不轨的帽子。很多世家大族能够延续,就是因为他们够低调,不出仕为官也没什么,也没有人敢小觑他们。

    冀州本土的家族就这么多,大家慢慢发展总能成为一流家族,或者还有机会成为顶级家族。因此,能否成为一流家族,自然是看他们在冀州的掌控能力。倘若长史、主薄等职位都是一个家族的人,无疑这个家族即使是三流的家族,也能立马被人当做一流家族来看待。就跟陈群的陈家一样,就仅仅三代的发展,已经称得上顶级家族了。

    如今颍川的世家大族来到冀州发展,荀氏这样的大家族就算了,他们走到哪都是极为吃香,没人会去抵制他们。然而,郭家、辛家他们跟荀氏不能比,自然成为打压的对象。然而,袁绍却没能让冀州本土的家族如愿,郭家、辛家的优秀子弟,依然还是在冀州任官,将原本属于冀州本土家族的位置给占了,这样使得冀州本土的家族更加的不满,双方形成的派系斗争也由此可见。

    “去城头上看看!”

    袁绍得知是辛毗派来的,也不再继续讨论,大家说来说去,都没能统一意见,让袁绍也心烦。既然如此,还不如去看看公孙瓒他们的行动,从而判断对方是否有图谋,再做出决定。

    片刻之后,袁绍和麾下文武就聚集到城头上,看着下方公孙瓒的士兵在挖掘壕沟和土堑。

    “主公,这壕沟、土堑深不过一尺有余,如何能淹我邺城,此必是公孙瓒诱敌之计。属下以为,主公可守城内,任他公孙瓒如何行动,我等自不必理会。待公孙瓒粮尽,自是退去,主公尚可保存兵力。”

    逢纪一看,顿时嘲讽起来,就这样的壕沟、土堑想要淹了邺城,或许再等百八十年也做不到。因此,逢纪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

    郭图也不示弱,立马说道:“主公,或许此乃是公孙瓒故意为之,令我等疏忽大意。前几日公孙瓒可挖掘地道,倘若士兵发现,公孙瓒士兵早已突入城内。如今,公孙瓒岂会做这无用功?属下以为,公孙瓒在地上派遣少数人挖掘壕沟、土堑,另外派遣更多的士兵挖掘地道,一旦漳河水积蓄足够,打通地道和壕沟、土堑,邺城必然被淹。”

    “主公,属下以为公则所言在理。”

    说话之人乃是辛评,跟郭图都是颍川一系,两个家族联合对抗冀州本土家族,一荣则荣,一损则损,辛评当然会支持郭图。至于逢纪记恨的眼神,辛评岂会在乎。

    袁绍有些迟疑,不知该如何决断。论玩弄权术,控制属下之间的平衡,出身于袁家的袁绍自然是得心应手,就如他的麾下之间斗争,袁绍都清楚。但是,袁绍没有去阻止,只有让他们去斗争,在斗争中发展,变得更加优秀,才能让袁绍发展的更快。袁绍的能力,便是御下之道。所以,袁绍的麾下之间有斗争,却也不会明目张胆的陷害,否则,袁绍早就出手惩罚。

    然而,袁绍有御下之道,其余谋略和军事才能就差了一大截。再加上他犹疑的性格,更是难以做出决定。

    倘若是曹操在这里,估计早就做出决定了。

    许攸跟了袁绍这么久,自然知道袁绍的性格。眼珠子转了一圈,当即便有了主意,上前道:“主公,元图和公则二人所言皆有道理。然则,公孙瓒如此行为,我们却是不能不管。既然如此,可派遣一队军士出城掩杀,并且查明公孙瓒是否令人在地底挖掘地道。”

    “子远所言甚是,便依子远所言!”

    见许攸都这么说了,袁绍于是点头同意,其他人自然没有意见。反正不管有事没事,跟他们都不会有关系,最多算他们不作为。郭图的提议,有辛评支持;而逢纪的提议,却是没有人同意,审配跟逢纪不合,二人的家族一直都处于斗争之中,虽然抵制颍川前来的家族,却也没有联合。其他冀州本土家族出身的子弟,见到他们斗的如此激烈,心中更是高兴。最好郭图和逢纪两败俱伤,让其他人左手渔翁之利。

    既然做出决定了,袁绍便让颜良、文丑各领五千人,出城试探。

    城外正在挖壕沟、土堑的公孙瓒士兵见到邺城城门大开,袁绍的士兵出击,立马开始奔逃。随后,文丑和颜良下令士卒开始查探,地底下是否有地道挖掘。不过,查探了半天,却是没有发现有地道的迹象。颜良和文丑继续推进,一直探查到距离邺城三里外,还是没有丝毫有地道的迹象。

    “轰隆隆…”

    正当颜良、文丑还要推进之时,却是传来一阵阵山呼海啸之声,听这动静,便知道是有大队骑兵行动的阵势。

    “不好,是白马义从,立即撤退!”

    颜良和文丑二人又岂会不知白马义从的威名,他们虽然有六千人,但是被白马义从这样的骑兵冲锋攻击,即使白马义从只有二千人,他们这六千人也挡不住。颜良和文丑虽然高傲,却也还有自知之明,当下便下令撤退。若是再慢一点,估计这六千人就要交代在这里。

    颜良、文丑二人下完令,果断的翻身上马,向着邺城奔去。而其他的士兵,有骑马的也上马奔逃,没骑马的撒开脚丫子奔逃。白马义从的威名,都是从战场杀戮得来的,谁也不会去质疑。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里距离,对于没有骑马的袁绍士兵而言,却是一段噩梦般的距离。运气好的,还能跑回城内,而一些士兵才跑了一段距离,就已经是气喘吁吁,结果被赶上的白马义从给击杀了。最后,白马义从追到邺城三百米处之时,就已经停下,城上的弓箭手早已是整装待发。白马义从虽然是精锐,也不会当成靶子去让人家射。

    结果,出城六千人,最后活着回来的就只有四千余人。没有交战,就这样平白折损了将近二千人,这样的结果让袁绍气的脸色铁青。

    “主公,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能够如此迅速出动,可见是早有准备。幸亏此次只派了六千人,公孙瓒没有派更多的人出击。否则,此次我军必定损伤惨重。故此,属下以为,决漳河之计,必定是公孙瓒的阴谋,想要诱我军出城。”

    逢纪嘴角飞快的闪过一丝笑容,嘲讽的看向郭图、辛评。这一次的交锋,显然是他逢纪胜利了,至于那阵亡的二千士兵,逢纪根本就不在意。只要他能胜利,死更多的士兵他都不在乎,那些士兵的性命是低贱的,不是吗?

    袁绍深深吸了一口气,看向脸色羞愧的郭图和辛评二人,安抚道:“此非公则和仲治之过,实乃我军未准备齐全,贸然出动。否则,也不至于会被公孙瓒杀个措手不及,公则、仲治你们二人无须介怀。”

    “主公大义,属下万死不辞!”

    郭图和辛评二人脸上闪过感动之色,袁绍并没有因为此事责备他们。虽然,大家心知肚明袁绍的话是收买人心,但是,却是很中听,即使知道袁绍是在收买人心,他们也认了。毕竟这次是他们提议出城查探,结果使得己方折损二千人,袁绍肯替他们遮掩这个过错,他们又有何不满意?

    至于逢纪,也没有提出要因此责罚二人。逢纪也有犯过错的时候,袁绍虽然会指责,却也会帮他遮掩。袁绍作为主公,要让属下斗争而且保持平衡,就要让双方保持在一个水平。否则,一旦有一方压过另一方,让其中一方坐大,对于袁绍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

    “既然如此,想来先前射箭之人乃是公孙瓒安排,想要**我军出城。因此,我军不必理会,任他们施为。我军暂且养精蓄锐,寻机一举击溃公孙瓒,让他知晓侵犯我冀州是何等愚蠢的行径。不过,我们也不能让公孙瓒如此挑衅,免得他人说我冀州无人。文丑、颜良二人听令,一旦公孙瓒派人挖掘壕沟、土堑,你二人轮番率领士兵出城骚扰。”

    “末将遵令!”

    “好了,没什么事诸位都回去休息,日后冀州还要诸位大才。”

    “我等不敢居功,若无主公带领,冀州何能有今日繁荣!”

    “恭送主公,主公慢走!”

    其后,一旦公孙瓒派遣士兵前来挖掘壕沟和土堑,文丑和颜良二人便会轮番率领骑兵出城骚扰,如此,一直持续到寅时五更天的时辰。而这个时候,也是人生理上最为困乏的时候,公孙瓒的挖掘队又一次出马了。这些挖掘的士兵不用担心袁绍派出来骚扰的士兵,因为会有人解决。

    “轰隆隆…”

    “轰隆隆…”

    这个声音并不是骑兵出动的声音,而是天上打雷的声音。黑云压城城欲摧,若是邺城的士兵知道这句诗,那么,此刻他们心中或许念着的就是这一句诗。如此天气,一场大雨免不了,看来今天的战斗是无法进行的了。

    或许是因为夜晚的原因,也或许是因为没有太过注意的原因,出城骚扰的文丑和颜良二人并没有发现,每次他们骚扰过后,回来继续挖掘的敌军数量都在增多。从最开始的五百人,到六百人、七百人、八百人…如今,这一次挖掘的人数已经超过三千人。人数,已经跟邺城内出来骚扰的人数一样多了。

    而且,若是他们出城之后还有查探地底的情况,或许他们会听到“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没错,这是黑袍人的青州黄巾军在挖地道。青州黄巾本就是农民出身,挥锄头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事情。而且,袁绍更不知道的是,第一次出城骚扰的时候,公孙瓒他们已经挖到距离邺城四里的距离,当颜良和文丑快要到那个距离的时候,白马义从出动,才让他们以为有伏击。之后,邺城只是派人出来骚扰,没有查探,以致于没有发现地底下的情况。更加让人惊骇的是,地底下的青州黄巾,将近有五万人在进行。

    当地面上的壕沟、土堑和地道连通之时,将会形成两三丈生的沟渠,一旦漳河水被放下,邺城被淹是必然的。

    而这一切,还在熟睡中的袁绍都不知情。

    “轰隆隆…”

    “轰隆隆…”

    滚滚雷声又一次响起,一道道闪电划过,好似天欲崩裂一般。而邺城的城门再次大开,颜良率领着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