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名家族的家主,是不能偏向于某个势力。家主带领的是整个家族,以家族为重。就如荀氏子弟各有投靠多方势力,不会偏重于哪一方势力。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世家大族生存的根本。就如荀彧看重曹操,死心塌地的跟随曹操,若是还让荀彧担任家主。日后荀彧将整个家族都绑在曹操身上,曹操要是没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整个荀氏岂不是被葬送了?而荀谌则不一样,他并没有死心塌地的跟随袁绍。相比于关心天下的荀彧,荀谌更看重家族的发展。故此,当荀彧推辞家主之位后,荀谌便脱离袁绍,安心的回到荀氏当他的族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荀谌在家主这个位置上也干得差不多,也稳定了荀氏的局势。故此,荀谌便再次出现在人群。至于荀谌会来到袁常这里,却是因为早在很久之前,荀谌便看好袁常。
当时袁常在袁绍面前还是畏畏缩缩的一个角色。根本没有被多少人放在眼里。就如逢纪、许攸等人都没看出袁常的不同,但是,荀谌在第一次见到袁常之时。便已经留心上了。就如当初袁常选择县令之位时,荀谌就看出袁常的不俗表现。却也没有揭穿,还暗暗的替袁常消去痕迹。所以,间接来说,荀谌还有恩于袁常。
“袁太守麾下兵马气势十足,端的是少有的精锐。袁太守果非常人,某敬服不已!”
荀谌和许攸二人都很自觉的策马跟随在袁常身后几步,虽然他们二人一个是冀州刺史袁绍的心腹谋士,一个是荀氏家族的族长。但是。如今袁常的潜力无限,谁也不能预料到袁常今后的发展会如何。所以,他们二人也不敢托大,很自觉的跟在袁常身后,好似袁常的属下一般。
“哈哈,荀家主客气了!表面上看上去有气势,真正的战力却还是不行,他们都是没有见过血的新兵,想要成为精锐,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荀家主可莫要夸奖他们。让他们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
袁常大笑着说了一句,然后瞥了一眼身后某个已经尾巴翘起来的家伙。
听得袁常的话,典韦这厮很自觉的收起尾巴。显然。袁常刚才指的对象,便是典韦了。
“袁太守见外了,若是看得起某,便称呼某一声友若。至于说袁太守麾下兵马的战力,某却是实话实说,绝无半点虚言。”
“友若如此说,我也不矫情。不过,友若也莫要称呼我太守,称呼一声承志。友若倒是爽快人。能够结识于你,真乃幸事!”
看到袁常和荀谌二人谈的如此开心。一边的许攸就有些不舒服了。
说起来袁常和荀谌还是第一次面对面的谈话,相对而言。许攸和袁常还更熟恁一些。然而,许攸为人跟他人交好,带着很明显的功利性目的,容易让人心生反感。反观荀谌,他跟袁常交好同样带着目的,却没有许攸那般明显,一直都在套交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透出其他的意思。因此,袁常跟荀谌比之许攸更熟恁,也就可以理解了。
“袁太守,此番讨伐公孙瓒,有如此雄壮士卒,必定能够一战而下。届时,袁太守便能够成为幽州刺史,到时候少不得要恭贺一番了。”
袁常没有让许攸直呼他的名字,许攸也不敢托大,当下套近乎的跟袁常说道。
“许军师此言差矣,战场之上变幻莫测,谁也不敢说能够百战百胜。即便是败了也没事,只要能够保持永不言败的精神,这便是极好的。”
“袁太守所言甚是,攸惭愧!”
许攸原本想奉承袁常一番,却没想到袁常根本没有接受的意思。想当初许攸和逢纪二人到渤海郡和袁常谈判的时候,袁常对他可不是这个态度。不过,许攸也算是明白了,袁常是故意借许攸来打压逢纪的。如今逢纪不在了,袁常又没有打算跟许攸深交,许攸没有了利用价值,自然是懒得跟他多费口舌。
想明白这一点,许攸也清楚自己的处境,当下也沉默了许多。只怪他在袁常还没有发家的时候没有去结交,如今人家发展起来了,自然也不会太看重他。
袁常不待见许攸也是说得过去的,谁让人家袁常知道许攸的恶行。
历史上袁绍和曹操的官渡之战时,可以说袁绍是占有巨大的优势。袁绍有着四州为后援,无论是兵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是稳压曹操一头。除了麾下大将和谋士差一点点之外,但是,在兵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下,大将和谋士的差距也被拉回,袁绍依然还是有着巨大的优势。
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刚结束公孙瓒的战斗不久,士兵有些疲敝,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有些损耗。故此,在是否与曹操决战这个问题上,袁绍麾下的谋士分成两派进行争论。
其中,沮授和田丰二人认为应该打持久战。袁绍有四个州为后援,兵力、财力、物力、粮草等各方面都能够稳压曹操一头,用奇兵袭击曹操,慢慢的跟曹操消耗,这个方法可以说是两败俱伤的方法。但是,袁绍当时在各方面都有优势。而且曹操外部还有刘备、刘表,以及天子等各方面的威胁。所以,跟曹操打持久战是相当不错的一个方法。
而郭图、审配则认为袁绍兵多将广。可以跟曹操决战。利用兵力的优势,一举消灭曹操。其实。这个方法也是可以的。
以袁绍的条件,无论是持久战,还是决战,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然而,坏就坏在袁绍心腹谋士有问题。他们的不合,导致各种战略政策不能够协调,即便是有好的主意,却在争吵、讨论之中错失良机。反而让曹操慢慢赢得少许的优势。优势不大的时候还看不出来。当这些优势慢慢积累起来,问题就很严重了。就如袁绍倚重的颜良和文丑被斩,兵力损耗,这些都是小问题,积累起来就变成大问题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许攸的反水。
许攸是袁绍的心腹谋士,这样重要的人物反水,就跟袁常穿越前那个时代某个高官叛国一般,国家众多机密泄露,对国家而言是致命的。而许攸的反水。对于袁绍而言是极其致命。许攸清楚袁绍的薄弱点,只要他指出,曹操立马就能抓住这个机会。给袁绍一个致命的打击。而事实证明,许攸这家伙反水的倒是很彻底。
那么,再回顾过来,问题就来了,许攸为什么会反水?
当时许攸正在向袁绍献计,没有得到袁绍的蔡邕。而这个时候,却是有审配派来的使者告发许攸子侄多收税,中饱私囊,然后又说许攸当初在邺城的时候。也乱收民间百姓的财物。其实,这一点就很值得人疑惑。为何审配好死不死的在如此重要的时候揭发许攸。这不是逼人反水?当然,至于真相如何。也无须深究。许攸的事被袁绍知道,袁绍自然是破口大骂云云,许攸就哀叹一番,在属下的建议下,便去投靠曹操。
首先一点可以知道,许攸是因为子侄和自己犯过错,才被袁绍给怪责。若是许攸没有犯错,袁绍会那般对他?然后,许攸只是听了属下的一句话,就投靠曹操,不要说什么意志不够坚定。想来许攸或许有过这样的念头,如今因为自己的罪行被揭发,在袁绍麾下混不下去了,这就立马干脆的投靠曹操。如果说许攸投靠曹操之后,还能念点旧情,坚守底线,没有把袁绍的薄弱点说出来,或许还不会让人诟病。可是,许攸这厮投靠到曹操一方之后,为了自己的业绩,没有丝毫犹豫的,果断就把袁绍出卖个底朝天,这就很让人鄙视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袁常自然不会很看重许攸这家伙。
“主公,三军已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当袁常和荀谌在聊天之时,赵云策马来到袁常跟前,拱手朗声禀报到。
古时候的三军自然不是海、陆、空三军。
三军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指的是步兵、车兵、骑兵三种兵种。在春秋之时,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他们对这三种兵种的称呼也不一样。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而到了秦汉朝,名称也逐渐被前军、中军和后军给取代,兵种也发生了变化。就如车兵,已经被历史给淘汰,自然也用不上了。
在春秋战国之时,三军是有固定的位置安排。
如车兵是在最前方,战斗开始的时候,车兵直接冲锋上前,然后步兵压上。等到战斗到了尾声,骑兵才出场打扫战场,或者追击敌人。
而到了秦汉朝,因为马鞍和马镫的出现,骑兵的作用越来越大,反而是车兵没有了用处。于是乎,骑兵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原本,骑兵是在最尾巴的位置,坐冷板凳。然而,因为骑兵作用的突出,也由于不同将领的作战风格,骑兵的位置也不一样。有的将领喜欢用骑兵冲锋作为打响战斗的号角,便会将骑兵摆在前军的位置,战斗一开始,便直接让骑兵冲锋,然后后排步兵压上;而有的将领则属于稳打稳扎型,首先考虑的便是战败之时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将领便会将骑兵摆在中军位置。一旦战败,中军位置的骑兵可以前后支援,无往而不利。至于将骑兵摆在后军。便是将骑兵用在关键时刻,从而决定战斗的胜负。在如今这个时代。统兵的将领通常都是属于第三类,将骑兵摆在后军的位置,不到关键时刻轻易不会出动骑兵。
除了因为将骑兵当做制胜的关键之外,也有一个原因便是骑兵的造价太昂贵了。每损失一名骑兵,就意味着大量金钱的损失。
在春秋战国之时,因为势力太多,人口也因为常年战斗的原因大幅度减少。所以,一军的兵员也有规定。通常。一军有一万二千五百人。不过,在秦汉之后就不一样了,天下一统,整个国家的兵力都属于朝廷,一军的兵员也就扩大。当然,这个数目也没有固定的,还是要看兵力的情况。
就如袁绍这次攻打幽州集结十五万大军,每一军就有五万人马。而袁常的渤海郡有八万左右的兵力,自然不能全部带走,还要留下士兵驻守老窝。所以。袁常便带走了五万兵力,留下三万驻守渤海郡。袁常的五万兵力三军各一万五千人,还有五千人则是统一的骑兵队伍。其中两千骑兵是从东平铁骑抽出。三千骑兵是于禁的鲍家军抽出。这五千骑兵由袁常直接统领,不受其他任何将领的管辖。
此次出征幽州,由赵云担任中军将领,也是此次大军的主帅。袁常虽是最大的boss,也只是挂着统帅的名义,不会进行指挥。其次,大军的军师自然是郭嘉担任,这一点毋庸置疑。原本郭嘉是要管理渤海郡的政务,不过。好在原本袁绍的麾下魏郡太守董昭已经到达渤海郡,渤海郡的政务便交由董昭处理。何文等渤海郡官员辅助。前军的主将是于禁;后军的主将则是韩恂。典韦这厮统兵的能力基本为零,不过。这厮看赵云他们都有统兵,威风八面,心里不平衡之下,找到袁常苦苦哀求,袁常拗不过典韦,只好把五千骑兵交给典韦来管理。
而渤海郡这个老窝,则是留下太史慈防守。历史上太史慈担任东吴的一方都督,也是绰绰有余,如今太史慈虽然还没有成长到那个地步。不过,守住一个渤海郡,自然也没有多大的问题。
“子义,南皮城便交给你了,有你驻守,我也是极其放心的。”
袁常拉着太史慈的手,“深情款款”的说道。
“主公且宽心,属下绝不会让渤海郡有一城一地的损失。”
虽然没能跟随袁常出征,在战场上驰骋。但是,太史慈也知道,守住袁常的大本营也同样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当下郑重其事的向袁常保证道。
“好,赵将军,可以出发了!”
“是,主公!”
赵云拱手应了一声,随后大手一挥,朗声喝道。传令兵当即挥舞旗子,得到中军的指示,前军的于禁顿时开动。
“轰隆隆!”
大军才行了几里路,却是听到前方骑兵奔驰的动静。随后,大军便停止前进,等候斥候的消息。
不多时,斥候来报说是己方的援军。
袁常听了顿时就纳闷了,自己的人马都在这,哪里还有其他的兵力?不多时,于禁带着一名披坚执锐的威武汉子来到袁常跟前,等到对方自报家门,袁常这才知道是哪里来的兵力。
原来,这支突然出现的人马是安平郡崔家赞助袁常的兵力。共计五千人马,其中二千骑兵,三千步兵,也是安平郡崔家的一支精锐。因为崔道极其看好袁常的原因,在向家族的建议之下,安平郡崔家这才派出这五千人马。
“崔平将军,替我谢过你家族长。此恩我必定牢记心中!”
对于安平郡崔家的好意,袁常也没有推辞。对于对方的目的,袁常也了解,无非就是看好他,在他身上投资。所以,也说不上有太深的感情。
袁常不清楚,一旁的许攸却是知道,这崔家派出的却是精锐无疑!
安平郡崔家作为冀州的辖郡,自然也有出兵跟随袁绍。许攸也见过那些士兵,跟眼前这些相比,简直是弱爆了。当下,许攸更是讶异,没想到安平郡崔家竟然有如此大手笔,他心中也开始思索,是否应该向袁常靠拢。
对于许攸的想法,袁常自然是不知道。既然是来帮自己的,等将崔家的五千士兵并入中军之后,大军再次启程。
战事,一触即发!(未完待续)
第四零九章 战事起(二)()
幽州,燕国蓟县
蓟县本是幽州治所,也就是前一任幽州刺史刘虞的老窝。刘虞被公孙瓒给干掉,这一切自然是被公孙瓒给接收了。不过,公孙瓒早先是涿郡太守,经营的是涿郡的老窝涿县。故此,公孙瓒一直都呆在涿县。
然而,当得知袁常和袁绍二人要进攻幽州之后,公孙瓒果断的把重心转移到蓟县。袁常和袁绍那么大的动静,而且两人还没有丝毫的掩饰,公孙瓒能够知道,也是很正常的事。蓟县毕竟是一个州的治所,各种条件都比涿县优越。刘虞在世的时候,也修葺过城墙等防御设施,还有储存了大量的粮食,这也是公孙瓒的手下无意间发现的。因此,在知道袁常和袁绍的动作之后,公孙瓒便开始转移,在袁常和袁绍出兵幽州前,已经完成了转移。
昨夜,安排在冀州的探子探听到袁常和袁绍已经出动的消息之后,立马加急传送到公孙瓒面前。所以,在今天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公孙瓒便召集麾下商议对策。
“探子来报,袁常自渤海郡率领五万大军攻向我幽州地境;袁常自邺城率领十五万大军亦然,他们二人不日便会抵达,诸位可有何良策?”
公孙瓒高坐正首,浓眉紧皱,一脸严肃的看向麾下文武。
“什么?袁绍和袁常二人竟然真的攻打我幽州,这是何道理?”
“这两个乱臣贼子着实猖狂,同为朝廷的臣子,竟然无端攻伐领境,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大人应当上奏朝廷,将此事报知朝廷,让朝廷派遣大军讨伐这两个逆贼。”
“怎么办?袁绍和袁常二人来势汹汹。我们幽州能够抵挡住他们的进攻吗?不若派遣使者与他们和谈,也许可以将他们劝退。”
虽然早就有传闻袁常和袁绍会攻打幽州,可是。当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公孙瓒麾下的官员还是乱成了一团。说什么的都有。其中一些官员的言论更是让公孙瓒面色发寒,差点就想把这家伙拖出去砍了。
“父亲大人,袁绍和袁常二人胆敢入侵我幽州,着实猖狂。我幽州精锐将士也不是吃素的,孩儿恳请父亲大人予孩儿三万人马,必定击退袁绍和袁常这两个乱贼。”
说话之人乃是一名穿着精致铠甲的年轻小将,此人正是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
公孙续今年不过二十五岁,却隐隐已经有了大将的风范。公孙续才十五岁的时候。就跟从公孙瓒与北方异族作战,如今已有了十个年头,经历过数百次的战役。若是放在袁常穿越前的时代,像公孙续这个年纪的人,也许还在象牙塔中憧憬着未来。而在这个时代,这个年纪的人却是早早的感受现实社会的残酷,至于到底悲哀还是幸运,谁也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我儿有心,为父甚为欣慰!”
见到自己的儿子如此勇武,公孙续满意不已。也亏得他一直用军人的方式去锻炼公孙续。不过,对于公孙续要求出战的意图,公孙瓒却是拒绝了。
“如今袁绍和袁常二人共计二十万大军入侵。三万人马是万万不够。所以,硬碰硬是不智的选择,我等当思考良策之后,再做决定。”
对比下自己儿子和麾下官员的表现,公孙瓒心中更是恼怒,养了这群手下这么久,却没几个有用的,真是一群废物。
“主公,属下有一计。可让袁绍和袁常这两个乱贼来得去不得!”
正当公孙瓒要发怒的时候,一名手下站了出来说了一句话。却是让公孙瓒止住了即将要喷射出来的怒火。
“子诗有何良策,快快道来!”
说话之人乃是公孙瓒的老部下单经。在公孙瓒从小吏做起的时候,单经便一直跟随公孙瓒。在公孙瓒接管幽州之后,便任命单经为涿郡校尉。公孙瓒将自己老窝的兵权都交给单经来掌管,可见对单经的信任。
在原本的历史上,公孙瓒在和袁绍前期的交战之中是处于上风。而后,公孙瓒占领了并州、冀州、幽州和青州四大州的地盘。然后,公孙瓒借着挟持朝廷使节所得到的符节等物,还自领都督兖州的权力。而单经,便是被公孙瓒任命为兖州刺史的麾下。然而,如今这个时代因为袁常的到来,历史注定会产生变化。公孙瓒能否还如历史上那般占据优势,显然是只有微乎其微的可能!
“是,主公!”
单经对着上首的公孙瓒拱了拱手,随后朗声说道:“主公,从地图上不难看出,渤海郡的袁常距离我幽州不远,若是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三五天便可到达。从渤海郡那个方向要进攻我幽州,必然要走范阳郡的容城县、通县,而后才能到达涿县。再看从邺城出发的袁绍,要到达我幽州地境,至少也要十天的时间。而这五天的时间,便足够主公击破袁常这一支人马,皆是再对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