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儒一脸的平淡之色,对于目前的局势,也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一群泥腿子组成的起义军,能有什么战斗力。故而,他根本没有指望这些泥腿子能够带来优势。以前,李儒在董卓麾下,能力便已经是极为的出色,已经接近顶级谋士;而后,经过董卓的失败,还有在公孙瓒手中吃过一次亏后,李儒如今已经蜕变,境界得到升华,如今的他,绝对能够被排到顶级谋士的行列之中。
“可恨!”
张白骑愤愤的喊了一声,但是,他还是按捺住心头的急切,依然选择听从李儒的建议。若非此前见识过李儒的能力,张白骑必然会有这样的耐心。
又等了约一刻钟的时间,马超和身后的二千精锐已经接近山头,身后的凉州士兵也大部分进入了山谷的中央。这一刻,一直表现的平淡的李儒蓦然间双眼精光一闪,喝到:“将军,时机已到,可以下令了!”
“好!”
张白骑等了这么久,终于听到李儒的声音,兴奋的怒吼一声。对着身旁的亲信士兵挥了挥手,那亲信连忙小跑着离开。片刻之后,便听到震天的鼓声响起,山谷两侧霎时间出现了上万的黄巾余孽,有的手中持着弓箭,有的抱着巨石,凶狠的朝着山谷下砸去。与此同时,在山谷的另一侧,震天的马蹄声响起,尘烟滚滚升起,好似有千军万马在奔腾一般。
“不好,竟然还有埋伏!”
在后方指挥的马腾和韩遂见状,忍不住惊呼一声。刚才,凉州兵马一直都处于优势阶段,马腾和韩遂认为己方已经是稳操胜券了。然而,谁又能想到对方竟然还有埋伏。而且,对方指挥的不知是何人,竟然在如此劣势的情况下,埋伏的兵马都没有派上战场。要知道,战场上的局势一直对张白骑他们一方不利。只要稍有不慎,很可能会让败退的士兵冲击他们的阵营,这样,即便是有埋伏也没有用了。然而,对方的指挥却是能够按兵不动,一直等待最佳的时机出动,可见这指挥之人不仅心性坚毅,同时也是一个性格狠辣的角色。己方损失如此惨重,却是没有丝毫的动摇,可见其性格。
“如此形势,对我军极为不利,当先撤退!”马腾与羌人交战多年,可谓是经验丰富。见到如此情形,他没有丝毫犹豫的选择撤退。
之前经过与李傕和郭汜的战斗,凉州士兵已经是士气大跌。这一次还被对方埋伏,再加上对方指挥作战的是个狠角色,如今的战斗显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了。若是继续犹豫不决,必然会出现更多的伤亡。故而,马腾当即传令下去,让士兵立即撤退。
马腾虽然作战经验丰富,但是,对上才智达到顶级谋士程度的李儒,也只有吃灰的份了。
两军交战,拼的不仅是士兵的战斗力,士气;同时,指挥的胆识、才智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倘若这一战是让马超来指挥,马超必然是选择继续战斗,将敌人消灭。胆识,马腾如今已经过了那个热血的年纪,这些兵马是他实现自己志向的根本,他自然不会让好不容积攒下来的精锐兵马跟黄巾余孽消耗。没有了这些精锐士兵,他日后又如何图谋天下,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
而李儒,则是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才智,早预测到马腾会有这样的决定,故而才敢让张白骑来埋伏马腾和韩遂的败军。否则,凭借张白骑和几个首领的泥腿子组成的兵马,岂能敌得过凉州兵马,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恨!”
另一边,马超接到马腾下达的撤退命令,极为不甘的怒吼一声。但是,对于马腾的命令,他却是不敢有任何的违抗。愤怒的举起弓箭,对着山谷上张白骑的位置射了一箭,举起长枪猛的一挥,大军如同退潮的潮水一般,迅速的离开战场。
而在山谷之上,张白骑的旁边,一个首领极为不幸的中了一箭,当场就丧命,让张白骑和其他几个首领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张白骑心中暗自庆幸,还好他听从了李儒的劝谏,没有跟马超交战。否则,此刻怕是已经躺在战场上了。
“将军,敌军撤退,可以下令出击,必然能够让我军大获全胜!”李儒见马腾他们退兵,连忙提议道。
“嗯!”
张白骑沉吟了片刻,最后还是因为李儒能力的原因,选择下令追击敌军。
而张白骑听从李儒的提议也没有错,最后清算一番,收获武器、铠甲、粮草和马匹无数,李儒在张白骑心中的地位,再次提升。
对此,李儒并没有多少意外,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在张白骑心中的地位越高,张白骑便会更加听从他的建议。那样一来,李儒的预谋就能够更加容易实现。张白骑他们只是他的跳板,给他晋升的跳板罢了。
在另一边,马腾和韩遂二人退兵之后,再次派遣斥候来到此处查探,毕竟这条路是他们返回凉州的必经之路。而斥候回报的消息,让马腾和韩遂二人差点没吐血三升,竟然被对方给骗了。这个仇马腾自然不会就此罢休,等他返回凉州修整之后,早晚回再次来了却这个仇怨。(未完待续。)
第五七三章 二人世界()
如今南北两路的军长已经挑选出来,分别是太史慈和于禁二人。这个结果大出众人的意料,因此,一众文官也是理所当然的被袁常给坑了一把。只可惜,袁常和郭嘉二人还来不及高兴,就被蔡琰和蔡邕父女二人联手反坑一把,从文官手上坑来的赌注,还不够赔蔡邕的零头。最可怜的是郭嘉,人家两口子内斗,他掺和进来,生生的亏了五两黄金,靠他的俸禄,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偿还。
事情已经过去了,袁常和郭嘉二人也就不再纠结,接着继续继续商讨二路兵马的政委当由何人来担任。
“诸位,对于南北二路兵马的政委人选,不知可有推荐的人选?”
政委,当然是由文官来担任,武将自然不会参与进来,这一次,倒是轮到一干武将来看热闹了。刚才文官们看他们争夺二路军长职位的时候看的很高兴,这一次,轮到他们来欣赏文官们的表演了。
扣除郭嘉这个临时司令部的总政委,有资历来担任政委的,也就寥寥数人。陈宫,荀谌,董昭,关礼,关靖等几人,可以挑选的人数并不多。而且,经历过刚才一次惨痛的教训,袁常和郭嘉二人也就没有再次作死,搞什么赌注,让一众武将们直呼不已,这可是一次难得从袁常这个吝啬鬼身上剥皮的好机会,百倍的奖励,就这么几个人选,随便都会有人选对。只可惜,袁常和郭嘉并没有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惋惜不已。
而事实上,其实不用大家推荐,人选都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陈宫刚加入袁常一方并不久,虽然也已经开始接受政委工作的培训,但是,并没有完全培训好。若只是几千人马的部队,他或许还能处理好。只是,如今是一路兵马,超过十万的兵马,陈宫也不敢接下这个重任;而荀谌和董昭二人,虽然早就接受政委工作的培训,但是,他们二人的主要职责却是以内政为主,除非人手不足之时,才会让他们兼任一下政委的职位。故而,最终的人选也只有关礼和关靖二人。
关礼和关靖二人最初便是以政委的职责开始工作,分别辅助公孙续和公孙冉二人。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再加上他们二人也接受过袁常系统性的培训,无疑,这一次二路兵马的政委人选,自然是他们二人最为适合。
结果也确实如此,关礼和关靖二人得到众人一致的认可,获得军政委的职位。
袁常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之后,说道:“好了,如今二路兵马的军长和政委都已经有了结果。剩下每路兵马的两名副军长和副政委,就由军长和政委自己去挑选,就不在这里选出来了。此次出征,我将跟随大军一同前行,势必要彻底解决高句丽的问题。不过,我和奉孝暂时先留在北京城内,等徐庶和贾诩二人到来之后,再追上大军。所以,在此之前,诸事便由太史慈军长、于禁军长以及关礼和关靖两位政委决断,军中所有事务,皆以两位军长的命令为准,不得违抗!”
“属下遵命!”
袁常之所以没有跟随大军一同出发,主要原因自然是留在北京城内,等待贾诩或者徐庶的到来,以示对他们二人的看重。而且,倘若他们二人到来,袁常也要安抚一番,毕竟他们是被胁迫到北京城内的。此外,也是因为从北京城到达接壤高句丽的辽东郡相距将近一千五百里,按照行军速度来算,也要走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袁常和郭嘉二人随后出发,轻车简行自然不用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免受舟车劳顿之苦。当然,袁常并非不能吃苦,如今正好有这个理由,他这才留下来,倘若正常情况下,袁常自然是不介意跟随大军一同出发。
“主公此计甚妙!”
袁常话音才落下片刻,郭嘉猛然间称赞了一句,直让袁常困惑不已。他只不过是为了等待人才的到来,同时也稍稍的偷懒一些,怎么称得上计谋?
“此前属下等以为主公会将重心放在乌丸和东部鲜卑身上,然而,却是没能料到主公真正图谋的却是高句丽。因此,敌人显然也不会猜测到,主公会如此看重高句丽,不惜花费人力和物力,远志高句丽。主公如今留在北京城内,太史慈军长和于禁军长率军先行,也能掩盖此次大军出征的目的,必然能够打高句丽一个出其不意;此外,主公留在北京城内,也可让乌丸和东部鲜卑不敢轻举妄动,拖延他们进攻的时机。主公此计,真乃一石二鸟之妙计,属下佩服不已!”
听了郭嘉的话,袁常才想到他留在北京城还有这些好处。当然,他自然不会站出来说自己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这些,而是一脸欣然的接受了一干属下的称赞。
装逼结束之后,袁常看向赵云、荀谌和董昭说道:“子龙,友若,公仁,此番我等离开北京城,幽州的大小事务便交由你们三人来处理。其他事情倒也不是太紧要,关键还是顺天盟之事。倘若顺天盟来袭,尔等便离开退出北京城,以保命为主,勿要死守城池。战争的胜利,并非是取决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要看最终的结果。只要人还在,胜利早晚会是我们的!”
“是,属下等谨遵主公吩咐!”
这一次出征高句丽,赵云坐镇幽州,此外叶孤城、西门吹雪以及南华、左慈、于吉等人在北京城内守护。一旦顺天盟的高手出现,有着刁秀儿的情报旅的情报,必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而赵云他们也能有充足的时间用最快的速度从北京城撤走。如今已经知晓顺天盟总盟和十三个分盟的位置,刁秀儿已经让情报旅的士兵在附近盯视,稍有异动,便最快的飞鸽传书来报,可保无虞。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袁常从李通天几个暗阁长老口中得知,顺天盟下一次的袭击不会这么快,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安排,还要仔细的了解和分析过袁常的实力之后,才会出动人手攻击袁常,而这样所要花费的时间,至少也要一年的时间。袁常和郭嘉也分析过了,一年的时间,除了来回所用的时间,已经足够幽州的士兵把高句丽踏平几轮了。基于这些考虑,袁常这才会决定随军出征高句丽。
而袁常之所以要前往高句丽,也是有原因,并非是吃饱了没事干。
高句丽从建立起,就遭受了中原几次剿灭。最初是曹操把高句丽灭国,当然,灭的并不干净,以致于高句丽死灰复燃;其次是杨坚和杨广的征讨高句丽,也都是以失败告终;直到李唐才彻底的灭亡高句丽,而且更多的还是朝鲜半岛内部的原因,才让高句丽灭亡。否则,谁也不知道高句丽是否还能存在多久,会给中原带来多大的麻烦。
因此,袁常这一次随军出征高句丽,便是要彻底的解决高句丽。不仅要把这个国家灭亡,还要彻底的统治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会再给他们死灰复燃的机会。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自然是要亲自到达这片土地,了解过情况之后才能决断。而这,也是袁常要亲自前去的原因。否则,有顺天盟这样一个大敌在旁边虎视眈眈,袁常又怎么可能会轻易的离开北京城。
“好了,该交代的事情都交代了。太史慈军长和于禁军长,你们这便去准备一番,三日之后,连夜出发前往辽东郡。”
“诺!”
安排完毕之后,袁常跟郭嘉几人又再次商讨了一番细节之后,这才返回自己的府邸。说起来,最近一段时间,东奔西走,事务繁忙,他都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刘曦等女。最初穿越到这个时代,他只是不想平白的浪费穿越者这个身份,要闯出一番名堂,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因此,他低调隐忍,从一个县令,到一郡太守,到如今的一州州牧。当然,职位越高,他身上的责任也就越重。而且,自从知道了顺天盟的存在,自己有着逆天者的身份之后,袁常的压力也就更加强烈。有时候想想,其实当个穿越者并非要那么累,简简单单的过一生也是件不错的事情。很多的穿越者不也都是这样,要么当个富家翁,要么当个权臣,要么就是当个隐士,日子也一样潇洒,没有争霸天下这么累。而且,不去争霸天下,顺天盟也不会盯上自己。当然,这些想法在袁常脑中只是一闪而逝罢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无论风雨兼程,他都会坚持着走下去。
袁常朝着刘曦的住处走去,等走到门口之时,却是看到刘曦双手支着脑袋,脸色布满了忧愁之色,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看着刘曦如此的表情,袁常只觉得心头一阵难过,最近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在刘曦身边,让她一人如此孤单,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曦儿,你最近都有些消瘦了,莫要累坏身体,这样我会难过的。”袁常走进刘曦的房中,看着刘曦清减的脸蛋,心疼的说道。
“常哥哥,曦儿一切安好!”
刘曦甜甜一笑,柔声说道,反而关怀的看着袁常,一脸心疼的说道:“常哥哥,反倒是你,这些日子瘦了许多。人家什么都帮不上你,一点用处都没有。还不如昭姬和秀儿姐姐,她们都能帮你做些事情,只有人家是最没用的。”
袁常上前一步,将刘曦抱在怀中,柔情说道:“曦儿,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有他们存在的意义。昭姬和秀儿姑娘她们能做这些,说明是上天给她们安排的。当然了,我家的曦儿也并非是一无是处,反而有着巨大的作用呢!”
“真的?”
刘曦两只秀眸闪亮,如同闪烁的星辰一般,巴巴的看着袁常,似乎想要让袁常告诉她,自己存在的意思是什么。
袁常连连点头,一本正经的说道:“那是当然,我难道还会骗曦儿不成?曦儿你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有更大的动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倘若没有了曦儿,我做这些又有什么用,又能给谁看呢?所以,曦儿你负责在家中貌美如花,常哥哥负责征战天下,这样,我们才能一起共享如画江山。”
“常哥哥…”
这年头的情话不多,除了那么几句诗经里的“关关雎鸠”等经典情话之外,刘曦何时听过如此高超境界的情话,当时一听袁常的话,就无语凝噎,秀眸之中波光流转,深情凝视着袁常。
见此情形,袁常哪能忍住,食指微动,缓缓的朝着刘曦的樱唇吻了下去。
“呜呜…”
好一阵,二人唇分,彼此深情相视。
袁常看着刘曦,柔声说道:“曦儿,正好这一段时间常哥哥没什么事,你若是想去哪里,便告诉我一声,我都陪伴在你身边。”
“常哥哥,谢谢你!”
刘曦凝望着袁常的脸庞,轻声的说了一句,“曦儿没能帮上你什么忙,还要累的常哥哥你这样宽怀于我。曦儿哪里也不想去,只要常哥哥能够不时陪伴在我身旁,曦儿心中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傻瓜!”
袁常轻轻的刮了刮刘曦的琼鼻,也不等刘曦拒绝,让士兵拉来一辆马车,就带着刘曦一人,他亲自驾着马车朝着北京城外驰去。有袁常的存在,又有什么能够伤害到他们,故而,袁常也没有让士兵跟着,打扰他们的二人世界。尽情的游玩了半日,直到太阳下山,袁常才带着余兴未尽的刘曦返回北京城。
用过晚餐之后,二人自然是免不了一场大战,个中滋味,却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三日,太史慈和于禁二人二路兵马的各级军官以及士兵也都挑选完毕,每路五万兵马,趁着夜色的掩饰,悄然离开北京城,朝着辽东郡进发。(未完待续。)
第五七四章 长安见闻()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即源于此。汉高祖五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长安作为华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二十一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华夏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长安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华夏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长安,这座华夏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华夏历史的底片,华夏文化的名片和华夏精神的芯片。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华夏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华夏四大古都之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华夏民族的摇篮,华夏文化的杰出代表。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