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高句丽,致书日:“夫国有大小,人有长幼,以小事大者礼也,以幼事长者顺也。今王若以礼顺事我,则天必佑之,国柞永终。不然则欲保其社樱,难矣。”对夫余的这种威胁,高句丽琉璃王自感“立国日浅,民居兵弱”,决定“势合忍耻屈服,以图后效”。

    于是回报夫余王带素曰:“寡人僻在海隅,未闻礼义,今承大王之教,敢不惟命之从”。

    此后,高句丽一方面尽量避免与夫余的正面冲突,另一方面加紧强化自己的军事力量,准备与夫余的战争。琉璃王三十二年冬十一月,夫佘又发兵侵入高句丽,高句丽王派子无恤率兵抵抗。无恤以兵少,恐不能敌,于是“设奇计,亲率军,伏于山中以待之。”待夫余兵来之后,伏兵突然发动进攻,大败夫余军。从此,夫余在军事上对高句丽无法占优势,开始逐渐处于被动状态。

    高句丽大武神王三年,夫余王带素为了缓和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派使臣到高句丽送去了一头二身的赤乌,但是形势的发展对夫余越来越不利。高句丽大武神王得到赤乌后则回报说:“黑者,北方之色,今变而为南方之色。又赤乌瑞物也,君得而不有之,以送于我。两国存亡,未可知也。”由此可见,此时高句丽已不畏于夫余的强大,而且还露出了吞并夫余的意图,而夫余却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高句丽大武神王四年,高句丽先发制人,派兵攻打夫余。翌年,又对夫余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高句丽军逆沸流水而上,进入夫余的领土。当高句丽军逼进到夫余王城南界时,夫余王举国出战,但仍未能挽回局势。在激战中,夫余王带素也被杀死。“夫余军既失其王,气力摧折,而犹不自屈”,重重包围高句丽军,终于击退了敌军。在这次战争中,夫余虽然击退了高句丽的入侵,但是失去了大片土地,损失巨大。

    夫余王带素战死之后,统治集团内部围绕着王位继承问题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和尖锐的矛盾。夫余开始走向四分五裂。带素王弟见大势已去,国家将亡,于是率百余人逃到鸭绿谷,杀死当地的海头王,强使其百姓臣属于己,并且在易思水滨建立易思国,自称易思王。

    高句丽太祖大王十六年,夫余易思王孙都头,也终于向高句丽投降。带素王弟逃跑后不久,夫余王从弟则对国人说:“我先王身亡国破,民无所依,王弟逃窜,我亦不肖,无以兴复”。于是也率万余人投奔到高句丽。高句丽把他封为王,并安置在椽那部,以其背有络文,赐姓络氏。高句丽的这种作法,使更多的夫余贵族投奔到高句丽,极大地削弧了夫余的国力。此后一段时期,夫余和高句丽的关系,在史籍中儿乎没有记载。根据《后汉书?夫余传》载,“夫余……去玄菟千里。”意思也就是说为了躲避高句丽,扶余远离玄菟郡千里之外的地方重新建国。而扶余自此一蹶不振,高句丽成为这周边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

    当然,中原的强大毋庸置疑,扶余最初自然是选择与中原交好。只不过,或许是扶余兴盛起来了,便有些头昏脑热的,竟然想要挑衅中原朝廷,不再屈居于中原之下。

    夫余建国之后,和中原王朝建立了既频繁而又密切的关系。因此,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也较深。如夫余人食用姐豆,揖让升降等生活习俗与汉族接近。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载,“汉时,夫余王葬用玉匣,常豫以付玄芡郡,王死则迎取以葬”。可知,夫余与汉朝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西汉时,夫余受玄冤郡管辖,是汉朝的一个地方政权。汉朝通过玄芜郡行使管辖权。王莽时期,也曾向夫余派遣过使臣。始建国元年,王莽为了向外夷展示其威力,派遣五威将到四方颁发印缓。据《汉书?王莽传》记:“其东出者,至玄菟、乐浪、高句丽、夫余。”所谓颁发印缓,即是加封夫余王为王,授给印信。始建国四年,王莽为了驱逐北方匈奴势力,强征高句丽兵,但这些兵“皆亡出塞,因犯法为寇”,追击他们的辽西大尹田谭也被杀死。这就激怒了王莽,此时莽将严尤奏言:“貂人犯法,不从验(指高句丽**王)起,正有它心,宜令州郡且尉安之。今狠被以大罪,恐其遂畔,夫余之属必有和者,匈奴未克,夫余、秽貂四起,此大忧一也。”但是王莽不听劝谏,命严尤征高句丽。尤诱高句丽候骆至而斩焉,传首长安。莽大悦,下书曰:“更名高句骊为下句骊,布告天下,令咸知焉”。从此,夫余和王莽新室断绝了关系。

    东汉初年,“东夷诸国皆来献见”。武帝建武二一五年,“夫余工遣使奉贡,光武厚答报之,于是使命岁通”。从此,夫余又与中原往来不断。但此时高句丽国力日益强大,不断向外扩张,于和帝元兴元年进犯辽东,寇略六县,玄菟郡被迫从新宾县兴京老城迁到沈阳稍乐几柏官屯。后来,不知是何原因,双方之间发生了冲突。

    安帝永初五年,夫余王始“将步骑七八千人寇钞乐浪,杀伤吏民”。夫余的这次军事行动,暂时恶化了与汉朝的关系,但不久双方又恢复了友好关系。安帝永宁元年,“遣嗣子尉仇台,诣网贡献”。对此,东汉安帝“赐尉仇台印缓金彩”,以示友好,从此双方的关系又重新得到改善。

    尉仇台到东汉朝贡之后,双方的关系超出了单纯的使臣往来和对外贸易的范围,甚至在军事上也进行了合作。安帝建光元年秋,高句丽太祖大王卒马韩,秽貊一万余骑围玄芡城时,夫余王“遣子尉仇台,领兵二万,与州郡并力讨破之,斩首五百余级。”

    翌年,高句丽与马韩、秽貊寇辽东时,夫余王又遣兵助汉救破之。这些军事合作,充分说明夫余和东汉之间的亲密关系。此后,夫余和东汉继续保持了和平友好关系,尤其是顺帝永和元年,夫余王亲自访问东汉后,其友好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对夫余王的敬重和表示友好,当夫余王归国时,东汉顺帝特作“黄门鼓吹、角抵戏以遣之”。桓帝延熹四年,夫余继续“遣使朝贡”。不久,双方关系又紧张起来。桓帝永康元年,夫余王夫台“将二万人寇玄冤,玄冤太守公孙域击破之,斩首千余级。”后来,双方关系又很快恢复正常。灵帝熹平三年,夫余王“复奉章贡献”。总之,夫余和东汉虽然发生过一些冲突,但其对东汉基本上保持了友好的臣属关系。

    按照常理来说,扶余和中原的关系还是友好的,那么,是什么促使了扶余参与到这一次的战争之中呢?

    首先,可以算一算时间。扶余和高句丽的战争,是在王莽时期到东汉初期时发生的,而后,扶余旧部远离国家重新建国。而作为后来者,他们当然想恢复扶余国昔日的强盛。所以,一方面他们与中原交好,另一方面,则是趁中原内部发生动乱之时想要从中攫取利益。仔细的研究扶余和中原交恶的时间就能发现,每次扶余活跃的时候,都是中原内乱的时候。或许扶余很清楚一点,高句丽已经强大起来,他们并不是对手,只能对中原下手。中原比高句丽强大,扶余这种行为不是在作死?

    当然,扶余的统治阶级很清楚,中原地大物广。而幽州作为边境地带,比较难以顾及到。因此,扶余的算盘也很清晰,中原内乱,边境自然是无暇顾及,他们便出手掠夺好处。一旦中原内部问题解决了,这时候扶余再俯首称臣,反正好处他们也拿到了,只是一个名义上的臣属关系,扶余统治阶级自然是不在乎的。

    而这一次,扶余接受高句丽的邀请,参与到对幽州的战争之中,自然也是为了利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此前,幽州牧是刘虞,刘虞这厮纯粹就是一个老好人,以怀柔为主。周边的异族国家自然都喜欢刘虞这样的老好人,每次出兵到幽州周边城池掠夺一番,等到刘虞派人去指责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是毫不犹豫的认错,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但是,他们抢夺去的人口、钱财和物资,自然是不可能再还回来的。而中原作为一个****上国,自然也不会去讨要那些东西。于是乎,周边的异族国家每次都这样,拿了好处就跑,刘虞派人就认错。

    只是,好景不长,后来幽州出现了一个大将,没错,这个大将也就是公孙瓒。公孙瓒对于异族是抱着仇视的态度的,每次有异族敢到幽州犯事,公孙瓒都是毫不留情的杀戮。并且,公孙瓒有一支白马义从这样的骑兵精锐,追击敌人更是游刃有余。因此,周边的异族国家都老实下来,不敢再侵略幽州了。

    这一次,高句丽的使者跑到扶余去邀请他们参战,当得知公孙瓒已经死了,而接手幽州的只是一个毛头小孩,内部还不平静。扶余的统治阶级顿时就坐不住了,想要跑来分一杯羹,当即就决定出兵幽州,获取利益。

    当然,这几个国家也不傻,在不清楚虚实之前他们并没有立即动手,而是派遣了大量细作打探消息。等到他们得知高句丽和南沃沮的兵马打的幽州兵马不敢出城之后,他们立即就动身与高句丽汇合,准备一同攻打幽州,瓜分利益。(未完待续。)

第五九三章 胸有成竹() 
“简丘台王子,请坐!”

    率先走进营帐的是一个二十左右,相貌英俊,挺拔的青年。这青年便是如今扶余国国王尉仇台的长子简丘台。虽然简丘台并非是嫡长子,只是尉仇台庶妃所生,但是,扶余与中原不同,并没有嫡长子继承的说法,只要有能力,谁先上位的便是谁。同样的,娄挹、扶余、高句丽等国都是一样的制度,所以,在这些国家,谁先出生,谁就有更大的机会继承王位。故而,这些国家的妃子,为了早点能怀上国王的孩子,可谓是手段用尽,令人眼花缭乱。

    如今的扶余国虽然比不上高句丽,但是,也在慢慢强大起来。再加上简丘台还是扶余国的长子,未来扶余国的国王,高建昌自然是态度友好。况且,从另一方面来说,高建昌和简丘台还有着亲戚关系。

    扶余国是在秦末西汉初期建立的国家,扶余国的王族乃是周朝吴国的后代。同时,扶余国也称之为北扶余,之所以如此称呼,也是为了区别于后来建立的东扶余。

    公元前239年由檀君朝鲜王室和将军解慕漱创建北扶余部族。檀君朝鲜灭亡后,解慕漱经过六年的征战建立起了北扶余国,公元前195年解慕漱传位给他的儿子慕漱离。慕漱离在位期间,北扶余延续扩张领土。公元前170年,慕漱离去世后,其子高奚斯成为北扶余第三任君主。高奚斯继续了其前辈的扩张政策。公元前121年,高奚斯去世后,其长子高于娄继位直到公元前86年。

    高于娄去世后,其兄弟解夫娄继承北扶余王位。然而,解夫娄执政不到一年,他的另一个兄弟高豆莫就与他争权。解夫娄败给高豆莫后,逃到迦叶原,建立了东扶余。建国后,解夫娄向北扶余表示了臣服。据《三国史记》记载,年老无继承人解夫娄在湖边的一块大石头下捡到一个看上去像青蛙的金色小孩。解夫娄给小孩取名金蛙,立为王子。公元前48年,解夫娄让位给金蛙王。

    金蛙王继位后很快就结束了与北扶余的潘属关系,宣称自己为大王,并追加解夫娄大王称号。金蛙王后来遇到了柳花,并把她带到了宫中,而这个柳花便是后来生了**这个高句丽创建者的女人。

    **是柳花所生,并非是嫡子,因此,金蛙王的另外七个儿子因为嫉妒**的才能,略次要迫害于他。于是乎,**便跑到了北扶余的附近,建立了一个部族名为高句丽。当然,开始的高句丽还只是一个部族,与如今的高句丽国家并不一样;另一边,高豆莫成为北扶余的第五代国王后,改名北扶余为卒本扶余。高豆莫死后,高无胥继位。也不知道扶余是不是个有问题的地方,高无胥跟解夫娄一样后继无人。然后,高无胥便挑中了建立高句丽部族的**为继承人,至于是什么原因,还有**如何能够顺利继承北扶余王位的过程,那就不得而知了。**继位之后,将卒本扶余改名为高句丽。至此,才是真正的高句丽国诞生了。

    另一边的东扶余继承人带素,看到**当上了高句丽的君主,当然心里就不爽了,开始攻打高句丽。于是,高句丽和扶余漫长的争斗开始了,没多久,**便去世,琉璃王继位。而东扶余当时的实力强大,高句丽无法战胜,便向其称臣。当然,琉璃王自然不甘心,只能慢慢发展国力,以图反抗。而后来,高句丽也确实成功,把东扶余给灭国了。带素也被干掉,带素的三弟曷思王离开故国,跑到距离玄菟郡千里之外的地方重新建国,也称之为后东扶余,与灭国前的前东扶余区别。

    如今后东扶余的尉仇台王是第二任君主,而高句丽的君主故国川王都是第九任了。按照关系上来称呼,尉仇台都是如今高句丽君主的第几叔祖了。而高建昌是高句丽的宗室大将,和简丘台有一些血缘关系,彼此说是亲戚也不无道理。

    可以说,在扶余的争斗之中,解夫娄和高豆莫都是失败者,真正得利的反而是金蛙王。

    金蛙王是解夫娄捡来的孩子,与扶余并没有任何的关系。然后,金蛙王生了那么多的儿子,其中**又跑到北扶余成为君主。也就是说,最终,东扶余和北扶余都成了金蛙王后代的囊中之物。

    “高将军客气了!”

    虽然高建昌对自己礼遇有加,但是,简丘台却是知道,如今的扶余国和高句丽不是在一个层次上。虽然彼此算是仇人,而扶余国想要恢复昔日荣光,还要加一把劲,故而,简丘台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有所自傲。

    而另外几个国家,娄挹、濊貊、马韩和辰韩的领军大将,只是他们国家的一个大将,并非王子的身份,所以,高建昌对他们也没有跟对简丘台那般客气。

    彼此按照国家强弱坐定之后,高建昌还没有说话,最先前来支援的南沃沮王子沃尔顿就先开口说话了。

    “你们来不来支援都没有关系,有本将军和高将军的兵马,就足够将幽州兵马消灭了。如今,还让你们参与进来,你们应该感谢本将军的大度。否则,你们这一次出兵,怕是一点好处都捞不到。”

    沃尔顿看着其他几个国家的主将,一脸傲气的说道。

    或许是在族里面呆的时间太久了,脑袋都有一些秀逗了,这么狂妄、**丝的话竟然当众说出来。也难怪,南沃沮在历史上,是最早一个被灭掉的。即便是与外界没有任何交流的北沃沮,也比他们晚了几百年。

    “哼!”

    一边的一个中年汉子不满的冷哼一声,却是濊貊的大将叶赫那拉通纳。

    濊貊可以说是在场几个国家之中辈分最老的一个部族,当初扶余国的创始人东明便是出自濊貊。按照这样算来,扶余国和高句丽国都只能算是濊貊的后辈。当然,濊貊如今还是以部族称呼,连一个国家都算不上,自然不敢在扶余国和高句丽国面前拿捏身份。但是,区区一个南沃沮的族长之子,濊貊自然是不会放在眼里。

    “若是你们沃沮的士兵这么厉害,为何至今还没有攻下本溪城,还不是要等待我们的支援。”

    叶赫那拉通纳不留情面,一针见血的指出来。

    “笑话,并非是我沃沮勇士不够勇猛,而是幽州的士兵不敢出城与我沃沮勇士交战。否则,我沃沮的勇士必定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精锐。”沃尔顿高昂着脑袋,依然是一副狂傲无边的表情。

    “哦!”

    另一边马韩的大将金太浓表示出一副惊异的表情,似乎在嘲讽,又似乎不解的询问到:“沃尔顿,既然你们沃沮的勇士如此凶猛,为何不直接攻打本溪城,还要在此等候如此多的日子!”

    几个国家的统兵大将一直都有派探子查探战场上的情况,自然知道战场上发生了什么事。所以,见到沃尔顿如此嚣张,金太浓当然也不会给他留面子。

    “哼!”

    沃尔顿冷哼一声,脑袋高昂,却是没有回答金太浓的问题。当然,也是因为沃尔顿无话可说。

    历朝历代,攻城略地对于任何一个异族而言,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想要在正面的攻城战拿下城池,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异族与中原不同,他们多是以骑兵为主,对于攻城器械,也没有太多的认识。所以,让南沃沮的士兵去强攻城池,简直是在找死。当然,沃尔顿自然不会承认自己士兵的不足,只是摆出一副你们太肤浅,本将军不跟你们交流的模样。

    “诸位,且稍安勿躁!”

    简丘台出兵幽州,是为了获取利益。一方面,是为了从幽州获取大量的人口、财富和物资,以此来充实国家,壮大国家,为恢复扶余国昔日的繁盛而努力;另一方面,简丘台作为尉仇台的长子,也是来替他的父亲出一口气,从而获得尉仇台的赞赏,能够为他继承王位增加一些筹码。

    却说,简丘台出兵幽州,是为了替尉仇台出气,这又是何道理?

    话说当初,后东扶余的第二任君主都头王也就是尉仇台的老子,继承了曷思王的位置之后,想要壮大自身。于是,趁着东汉朝廷与羌人作战的时候,率领了数千骑兵攻打乐浪郡,想要获取一些利益。然后,就被东汉朝廷狠狠的教训了一番。接着,都头王老实下来了,向东汉朝廷俯首称臣。并且,派遣次子尉仇台去东汉都城洛阳进贡。说是进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其实就是让他去当人质,以表示扶余国对东汉朝廷的友好态度。

    尉仇台到洛阳来当人质,有好也有坏的一面。

    坏的一面自然不用多说,任谁被当成人质,怕都不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情;而至于好的一面,那就不得不说了。按理来说,尉仇台到了洛阳当人质,连性命都难保,更不用说继承扶余国的王位了。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尉仇台在洛阳左右逢源,与朝中诸多大臣的关系都极为友善。于是乎,尉仇台被放回扶余国。而且,跟随尉仇台返回扶余国的东汉使者,还隐隐的告诉都头王说,东汉朝廷很喜欢尉仇台,而为了东汉朝廷和扶余国的友好关系。那么,这个王位是不是应该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