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第4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人或许会问,既然如此,袁常为何不将顺天盟的事情公布天下?

    若是有这么简单的话,顺天盟怕是早就被灭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既然顺天盟能够存在这么久,必然有他们应对的方法。况且,顺天盟也极其隐蔽,想要将他们挖出来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然如此,也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这种事了。

    “主公、军师你们放心,顺天盟的人若是敢来,属下定当让他们有来无回。”李冲在心中暗自起誓到。

    当第一次听说顺天盟这样的存在之时,李冲等被告知之人自然是愤怒不已,叫嚣着要将顺天盟给消灭了。不过,在经过各自老大的一顿猛抽之后,他们终于认清了现实,顺天盟很强,强的他们无法理解。不过,李冲依然是战意十足,或许是受到了典韦的影响,卫戍骑兵师的高级军官到普通士兵,都极为好战。而且,经过典韦长期的指点,李冲已经到了顶级武将的临门一脚,他相信若是顺天盟的敌人真有这么强的话,或许,跟他们的战斗将成为他突破的契机。

    “嗯,此处风景不错,就在前方安营扎寨,明早再出发!”袁常突然驻马不前,并且语气慵懒的冒出了一句话。

    “…”

    原本,郭嘉觉得自己的性格已经是相当懒散的了。可是,自从遇到自家主公之后才发现,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跟袁常比起来,郭嘉的懒散就像是重感冒,还能抢救一下,而袁常的懒散,已经是癌症晚期,无可救药了。

    当然,主公都下令了,李冲自然没有反驳,当即停下马,将袁常的命令给传达下去。

    密林深处,几道身影趴在地上,身上穿着只露出两只眼睛的夜行衣,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有多蠢,大白天的穿着这样的衣服,难道当别人跟他们一样蠢?而这些人自然是顺天盟的探子,冀州分部的人员。

    “朱堂主,为何他们停下来了?”一名黑衣人低声向旁边的一名黑衣人问道。

    “是啊,朱堂主,属下觉得他们有些怪异,行军速度如此缓慢,就好似在游山玩水一般,根本不像是要前往长安。”另一名黑衣人同样低声说道。

    “蠢货!”

    中间那名黑衣人,也就是他们口中的朱堂主低声骂了一句,随后才说道:“逆天者是我们顺天盟的大敌,能被我们顺天盟当成大敌的人,又岂可小觑?你们可曾注意到,他们虽然看似漫不经心,但是行进间军容整齐,气势威严,必然是一支强兵。而且由袁常这个幽州牧亲自率领,必然是他那支卫戍骑兵师。既然他连卫戍骑兵师都带出来了,不去长安迎接刘协那个傀儡天子,还能做什么?还有,袁常肯定也猜想到我们会埋伏他们,所以别被他们的外表给迷惑了,一旦我们有所松懈,便会让他们脱离我们的视线。因此,你们务必要集中精力,仔细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千万不能让他们脱离我们的视线。否则,上面的惩罚如何,你们自己也知道。”

    “朱堂主教训的是,属下等自当尽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听朱堂主一番话,才知道袁常这厮如此狡诈,若非朱堂主提醒,怕是我们就被他给迷惑了。”

    “原来如此,朱堂主的才能属下等不及,难怪朱堂主年纪轻轻便能够升到堂主之位。以朱堂主的能力,想来他日被调到总盟不在话下,说不定还能升到暗影阁。”

    “是极,是极,朱堂主他日富贵,还请莫要忘了我们这些兄弟。”

    “哈哈!”

    听到几个属下的奉承,朱堂主也是极为得意的笑出声来,满意的扫了几人一眼,淡淡然的说道:“要调回总盟岂是那般容易,更不用说升到暗影阁了。不过,诸位都是与我出生入死的兄弟,他日若飞黄腾达,自然不会忘了诸位兄弟。”

    朱堂主场面话自然说的好听,心中却是极为傲然,想他年纪轻轻就成为堂主,调回总盟是必然的事,暗影阁他也同样有信心争一争。至于这些属下,若是有机会,他自然会顺手提携一番,毕竟都是他的老下属了,升级之后有些得心应手的下属还是不错的。若是事不可为,朱堂主又岂会搭理这些下属,最多是他上升的踏脚石。有了实力和地位,还用得着害怕没人来投靠他。

    见这几个属下都被他的一番话给说的激动兴奋不已,朱堂主沉下脸,肃声道:“那些事以后再说,当下要做好的事就是盯住袁常,时刻掌握他们的动态,好向宗主汇报。若是连此事都做不好,不要说升官发财,能否保住性命都是问题。”

    “是!”

    被朱堂主一番萝卜加大棒,几人顿时都定下心神,将注意力都集中到袁常大军的营地方向。原本这些人心中还有些怨言的,毕竟整天什么都不做,就专门盯着袁常的动向,谁都受不了。而如今有了朱堂主的许诺,自然给了他们不小的动力。

    “报!”

    袁常和郭嘉几人正在营中议事,大帐外传来亲兵的呼声,袁常当即便将人唤入。袁常在议事,亲兵自然知道轻重,既然还来汇报,显然是有重要的事。

    “启禀州牧,徐副军师有书信传来。”

    “好!”

    袁常应了一声,接过亲兵的书信,打开仔细的看了一遍,随后便将书信递给郭嘉,等帐内的众人都看过之后,袁常再次接过书信,当场便将书信给烧毁了。书信容易留下痕迹,袁常自然不会将之留下,免得被顺天盟的人给发现,那便会将部署给打乱,一切小心为上。

    “元直他们的兵马已经到达白马城,两日后便能够通过延津,而后渡过黄河到达官渡;此外,元直安排的探子也打探到了曹操的兵马已经越过陈留,似乎他们也加快了进行速度。若是按照如此速度,怕是曹操将会快一步接触天子,奉孝你以为如何?”

    “主公所言甚是!”

    或许是因为袁常插手的原因,曹操也不再怡然自得,显得有些急切了。

    “不过,主公也无需担心。曹操以为主公这一路人马才是迎接天子的兵马,只要元直他们隐藏的好,必然可以给曹操一个惊喜,即便曹操先接触到天子,元直他们也未必没有机会将天子抢到手。”

    “哈哈,奉孝说的不错,倒是很想看看曹操那时候的表情。不过,可惜看不到,我们的对手目前不是他。”

第六八八章 天子悲惨() 
李傕和郭汜二人乱战,麾下将士伤亡惨重,而经过数月的交战,李傕和郭汜二人也渐渐开始清醒。他们早先劫持汉献帝,被天下各方势力定为反贼,如今若是二人把兵力拼光的话,那么,到时免不了身死。故此,在深思熟虑之后,再加上汉献帝派遣大臣来劝和,李傕和郭汜二人便顺水推舟解除了战争状态。并且,李傕也同意了汉献帝东归洛阳的请求。不得不说,汉献帝也是悲催的一个皇帝,要回到旧都还要李傕同意。

    当然,李傕也是在慎重的考虑之后才同意的。

    当初他们作为董卓的部下,在董卓身死之后并没有被免去罪行。在贾诩的劝说下,才起兵劫持了汉献帝。如今,朝廷衰微,各方势力都在争抢地盘,也就无暇顾及他们。从汉献帝手上能攫取的好处也都榨的差不多了,李傕也不想继续养着汉献帝,还不如当个土皇帝舒服。

    于是,汉献帝在郭汜、董承、杨奉等人的护卫下,朝着旧都洛阳出发。

    长安到洛阳四百里路,若是骑兵急行军,不过半天的功夫就能到达;即便是步兵,急行军也就两天的时间。不过,如今是天子迁回旧都,自然不用急行军,天子的仪仗以及宫女,再加上百官和百官的家眷、奴仆,行进速度自然极为缓慢,一天行不过二三里路便要停下来休整,而后第二日再出发。如此一算,每天行进二三里路,从长安到洛阳四百里路的话,最短也要三个月的时间,况且,如今的道路与后世又不同,并不是那般容易行走,有的路段一天能行走一里都算不错的了。

    汉献帝的队伍行进了一月有余,才到达渭南县,走了将近六分之一的路,如此算来,怕是还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到达洛阳。

    有人就问了,汉献帝为何不加快速度,早日到达洛阳?

    首先,汉献帝他们并不知道李傕会反悔,自然没必要急行;其次,汉献帝带着少数人回到洛阳有何用,没有百官、宫女、侍卫的话,他又算什么皇帝?毕竟当初董卓强迫从洛阳搬迁到长安时,整个洛阳城都被搬空了,人口都没剩几个,一应人口和事务自然也要跟随。毕竟不像那些只是换个地方办公的皇帝,人家的手底下有好几套班子。就如唐高宗李治,他去洛阳行宫避暑,长安城内同样有大臣做事,而洛阳也能有一波大臣干活,如今的汉献帝可没有那样的条件。

    所以,综合各种因素,汉献帝只能带着这些仪仗、百官、侍卫和宫女慢慢前进了。

    只是,如今汉献帝的日子着实有些艰苦。从长安城出来的时候,李傕只给了汉献帝少许粮食,能满足他和少数人的食用,若是短时间内到达洛阳,粮食自然够用,但是,这样的速度粮食根本坚持不到洛阳。而且,汉献帝总不可能自己食用这些粮食,而让那些百官、侍卫挨饿,那样还如何获得他们的忠诚?毕竟汉献帝还是不蠢的,便把自己的粮食分发下去,如此一来,汉献帝的粮食更加不够用了。

    而后,汉献帝向郭汜讨要粮食,却被郭汜给拒绝了。

    若是仅仅供给汉献帝一人的粮食,郭汜自然不会拒绝。可是,汉献帝还要养活下面无数的百官、侍卫和宫女,那样的话,郭汜麾下的将士可就喂不饱了。郭汜也不傻,他能活到现在靠的可是麾下的将士,而不是汉献帝,因此,他除了给汉献帝足够食用的粮食之外,其他人想要粮食,没门。

    于是,队伍每到一地,第一件做的事便是向地方官员索要粮食。

    原本,天子要粮食,自然没有问题。可是,当初经过董卓的祸害,洛阳和长安附近可谓是十室九空,没有农民栽种,又何来粮食?再加上这两年天灾连绵,粮食更是所剩无几,多地的百姓都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呜呜,难道天要亡我大汉!”

    渭南城外的营地,汉献帝刘协一边啃着粗糙的大饼,一边涕泪满面的痛哭着。旁边,皇后伏寿和董贵妃二人亦是一边哽咽,一边咽下大饼。

    皇后伏寿终归是有些担当,不然日后也不会联合她老子要干掉曹操,吃完大饼之后,柔声安慰道:“陛下节哀,如今世道艰难,乱臣贼子作祟,陛下一时困苦,待回到洛阳之后,以陛下才能,必能恢复汉室兴盛,方不能不负祖先基业。”

    “皇后所言甚是,朕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不能辜负了祖先的期望!”

    刘协恶狠狠的咬着大饼,口中坚定的说道。毕竟刘协吃了那么多的苦,刚才的伤心难过只是一时有感而发,并不能摧毁他的心志。再加上旁边的皇后和董贵妃都表现良好,他更加不能让自己表现的连女子都不如。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营帐外,国丈伏完略显激动的声音响起。刘协惊奇,伏完素来沉稳,有何事能让他如此激动。不过,刘协也不敢怠慢,如今真正能让他相信的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伏完,皇后伏寿的老子,一个自然是董贵妃的老子董承。至于其他人,不过是存着利用他的心思罢了,想着他如今龙困浅滩,想要搏取从龙之功。当然,刘协也不会傻到去拒绝这些人,毕竟如今的他确实需要这些。

    让皇后和董贵妃二人躲到屏风后,刘协吩咐帐外的侍卫放伏完进来。不过,进来的并不只是伏完一人,董承、杨奉、郭汜等如今能做主的也都一起进来了。

    “国丈,不知是何要事?”

    刘协一脸沉稳之色,好似刚才痛哭的事情从未发生过。当初面前董卓时都能对答如流,如今的情形难道还会比那时候更糟糕不成。

    伏完等人自然心中一番称赞,认为汉室中兴有望,见刘协询问,伏完连忙回答到:“启禀陛下,兖州牧曹操和幽州牧袁常令人传来讯息,说是率兵前来勤王。若有他们两位州牧相助,陛下便能摆脱当前困境,恢复汉室朗朗乾坤。”

第六八九章 无媒苟合() 
“好!”

    虽然很想继续保持一副沉稳的架势,但是,当听到伏完说出的好消息之时,刘协还是忍不住呐喊出声。

    刘协实在是被压抑的太久了,否则,以他面对董卓尚且能侃侃而谈的定力,当不会表现的如此激动。如今,被压抑了这么久,拨的云雾见明月,他终归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有如此反应也怪不得他。

    “朕就知道,这天下忠贞之士还是有的。朕有诸位爱卿,如今又有兖州牧、幽州牧这般忠君爱国之士,恢复我汉室兴盛,何愁没有希望。”

    “陛下所言甚是,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

    几位大臣忙不迭的表达了一番自己的忠心,虽然长期都在吃苦。但是,如今有曹操和袁常这样的掌握一方权势的大臣辅佐,他们的光明未来已经在向他们招手了。

    激动过后,刘协却是内心感慨,看向伏完,说道:“兖州牧乃是太尉曹嵩之子,中常侍曹腾之孙。曹嵩和曹腾二人皆是忠贞爱国之士,兖州牧曹操秉承其祖父与其父之志,朕心甚慰。”

    刘协这话就有些扯淡了,曹腾据传乃是丞相曹参之后,终其一生历经四位皇帝,三十多年的时间,没有显著过失,还能为朝廷举荐贤才,可以算得上是少有的良心太监,说曹腾忠贞爱国,倒也没有问题;但是,至于曹嵩嘛,真的是没办法比,曹嵩这厮贿赂官员,花了上亿的铜钱,升到了太尉这个职位。曹嵩并非是经商之家,这钱财如何而来,显而易见。

    说起曹腾入宫当太监,其实也并非他自愿,而是被他老子送上门的。

    话说曹腾的父亲曹节,本只是农家。自古的农民,大多敦厚老实,曹节自然也不例外。曹节的邻居养了一头猪,猪这种动物,生活规律很简单,无非就是吃饭睡觉。可邻家的这头,却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耐不住寂寞,跑了。生活口粮丢了,邻家自然着急,方圆数里寻踱半响,依然未果。愁眉之际,忽见曹节圈里的猪肥头大耳,一直顿感亲切,非得说是自己的。

    见邻家胡搅蛮缠,曹节也不打话,只是淡淡地招呼一声,拿去罢。有趣的是,不久之后,那只独立思考的猪,在外面的世界里溜达了一圈,又回来了。邻家大为惭愧,道歉是自然的。不过,尽管误会一场,但毕竟人穷气短,曹节越是寻思,越不是滋味,瞧着一旁的四个儿子,心中感叹,穷二代这路可不能这样走下去了。可路在何方呢?当老板嘛,恐怕连基本的原始资金都没有,考公务员嘛,早有“官二代”盯着有限的编制,不过,善于思考的曹节,终于琢磨出了规律:这年头,裤裆一脱,黄金万两。女人是如此的,男人恐怕也是这般,当然,小小的牺牲肯定是有的。

    于是,年纪最小的儿子曹腾,因为一只私奔的猪,伴随着父亲的手起刀落,扎起了裤带,开始了此后人生中漫长的宦海之旅。宫中的太监可是多如牛毛,要得到皇上的赏识,恐怕比宫女受到临幸,还要困难得多,照此下去,恐怕一辈子都只是九流公公。不过,这一切对于曹腾而言,绝非问题。不久,曹腾的机会来了。

    当时的太子刘保,到了读书的年纪,太后寻思着寻个陪读的书童,于是,一向机灵温谨的曹腾进入了慧眼。太子就是未来天子,曹腾心里自知,接下来要做的自然就是讨好。经过多方打听,曹腾了解到刘保虽贵为当朝皇帝的独子,可惜母亲早逝,童年难免留下阴影。于是,年纪稍长的曹腾不失时宜地嘘寒问暖。谁说没妈的孩子是根草,面对冷暖相知的曹腾,小太子心中感动万端。当然,作为回报,曹腾同志在“太监界”的地位自然一路飙升。

    应该说,对于关键的人生第一桶金,我们聪明的曹腾挖地很好。至刘保即位(即汉顺帝)始,此后数十年间,曹腾一路官位亨通,一直位及中常侍、大长秋(太监系统也有自己的一套编制,中常侍,秩俸二千石,待遇等同于御史大夫)。当然,纵观曹腾在事业上所取的成就,除却通晓“奴才心理学”外,恐怕还是离不开以下两点的:一是皇上命短,曹腾历事四帝,包括力挺曹腾的汉顺帝刘保也不过活到三十岁;二是自己命长,这两点显然是曹腾能够飞黄腾达的关键。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曹腾的眼力。

    为何这样说呢?原来,每逢帝位更迭,掌权者总得设法笼络各方的势力。世故的曹腾,总能在对的时间站在对的位置上。面对这位前朝“重臣”的站队呐喊,新帝自然满心欢愉,赏赐肯定是厚重的,到了汉桓帝一朝,更加封为费亭侯,就这般,我们这位当年的懵懂少年,渐渐在宫中熬成了元老级人物。

    其实,在东汉王朝统治的后期,太监的社会名声已经是很差了,但凡谁手上有些权力,搜刮民脂似乎成了自然的事。当然,曹腾也不例外。不过,他“搜刮”的不是金钱,而是人才。在曹腾三十多年太监生涯里,举荐的官员数不胜数,位列公卿的(高官以及以上级高官),也有不下十人。《续汉书》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的蜀郡太守,自然知道曹腾这位编外“组织部长”的分量,于是自作聪明地托人送了点“意思”。国语是博大精深的,意思意思,意思当然是以求事业上有所发展,不巧的是,这般“小意思”居然给益州刺史种暠查获了。

    种暠这人是个直肠子,在当时混沌官场应该算个另类,而且,此人还有个特点,就是看那些平日狐假虎威的太监特别地不顺眼。逮到如此好的机会,种暠怎能放过,于是立马上书奏告蜀郡太守,并藉此弹劾曹腾,请求将他交于廷尉问罪。当时的皇帝汉桓帝,自然是偏护曹腾的,推脱书信是由外头来的,因此也没有怪罪。当然,面对咄咄逼人的人身攻击,换做其他太监,恐怕种暠的政治生涯就此终结了,不过,我们的曹腾并不计较,还逢人便夸称赞种暠真是个“有种”的好官。

    腾在政治上的虚怀若谷,似乎和太监传统睚眦必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