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第4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扬州、徐州和荆州等地皆有海岸线,只要以战船开路,我幽州兵马皆可登陆作战,董部长还以为此战船无用否?”

    董承被袁常的话说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刚才跳出来泼冷水,只不过是下意识的想要打击袁常,谁知道袁常的一番话说出来,好似表现出他的无知。

    “却是某孤陋寡闻了,听了袁委员长一席话,方知此战船有如此妙用。”

    如今袁常风头正盛,而且还是在人家的地盘上,董承很是果断的认怂了,至少,当前没有跟袁常起冲突,还是和平相处的为好。

    “其实,吾先前所说不过是寻常作用,此战船还有更为重要的用途。”

    “不知还有何用途,袁委员长可否为我等解惑。”

    听了袁常的话,杨彪不解问道。如此战船,运送兵马和粮草,从海上登陆作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作用已经非常巨大了,袁常却说只是一般的作用,倒是让人好奇,还有什么是比攻城略地更重要的?

    袁常抬头望天,幽幽说道:“想来诸位当是不知,我等生活的这片土地,陆地只占了三成,另外七成皆是大海。”

    “这…”

    袁常这话就让人无法轻易相信了,毕竟见识的限制,让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若是这片大地三成是陆地,七成是大海,那他们岂不是早就被淹没了?不过,袁常一本正经的样子,似乎也不像是在开玩笑,出言反驳的话说不定会恶了袁常,倒不如沉默应对便是了。

    袁常也不生气,脸色平静的说道:“我先给诸位说一个故事,曾经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就被井栏卡住了。海鳖只能退了回来,青蛙摇摆头。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顿了顿,袁常没有理会面色各异的众人,继续说道:“诸位便如那井底之蛙,看不到外面广袤的天空,以为自己所生活的范围便是全世界,最终只能固步自封,在原地踏步,早晚被别人所取代。”

    董承脸色一沉,不满道:“袁委员长,你说我等臣子是井底之蛙,我等也认了,你却将元首也囊括进去,是否太过分了。”

    “董部长无需如此,袁委员长所言不错!”

    刘协却是一脸平静的制止了董承,看向袁常说道:“若是无前人开路,我等又岂会知晓极西之地有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既然如此,那么极西之地再往西又是如何一个境况?极东之地,极南之地,极北之地呢?袁委员长言之有物,我等当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的去完善学习,而非一味的辩驳。敢问袁委员长,图书馆之中是否有相关的书籍可供学习?”

    “正如元首所言,图书馆中有一书籍名为地理学,便是说的关于我等生活的土地之事。”袁常倒是有些讶异,刘协竟然会有如此反应。刚才袁常说他们是井底之蛙,最坏的情况下刘协也会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好一点的情况就是面色不虞,谁知道此刻的他却是一脸平静,还摆出一副虚心好学的态度。要么刘协的性格真的如此,要么,就是学会隐忍了。很显然,刘协是后者。

    不过,袁常倒也不担心隐忍的刘协。

    得知图书馆中确实有相关的书籍,刘协点了点头便不再多言。刘协已经想明白了,他和袁常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实力之间的区别。若是说实力,最初的袁常还不如他,袁常只不过是袁氏的一个庶出子弟,而他虽然是被董卓推上台的傀儡皇帝,至少也是一个皇帝。然而,在登上皇位之后,他却毫无作为,虽说因为有董卓派人监视的原因,但是,他的不作为也是实实在在的;反观袁常,一个庶出子弟,靠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县令,到一郡太守,再到一州大佬,可以说袁常的起点比他低了很多,然而如今获得的成就却是远超他千百倍。所以,他明白两人之间的差距不是实力,而是见识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而要想缩短和袁常之间的距离,他便要丰富自己的见识和才能,图书馆显然是个好去处。

    刘协都赞成袁常的话了,董承自然只能是一脸郁郁的退下。

    继续刚才的话题,袁常接着说道:“刚才说过,用于征战并非是战船最主要的用途。其最主要的用途,还是用于开拓海外,探索未知领地。如先前所言,这片大地三成是陆地,七成是大海,而中原在这三成的陆地之中只不过占据了一成不到的大小,那么,还有九成多的陆地是怎么样一个情况,何人可知?除了陆地之外,占据这片大地七成大小的大海,又是怎样一个情况,同样无人知晓。所以,还有这许多的未知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何必拘泥于中原这方寸之地。”

    占地球四分之三的海洋,直到后世,依然没有被人探测完全,或者说,只探测了不到万分之一,即便是陆地,都没有探索完全,更何况是更加广袤的大海。而且,陆地和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情况,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所以,对于地球的探索,后世依然还只是在懵懂的阶段,更何况如今的时代。

    其实,袁常的一番话并没有给刘协他们带来多大的影响,就算这片天地再大,对他们又有什么妨碍?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哥伦布、马可波罗这样的探险家的,有的人,注定是安于平静的生活。

    不过,话还是要说的,若是能够刺激一个探险家出来,似乎也不错。

    见刘协他们兴致寥寥,袁常也不强求,当下便说道:“如今的战船技术并不是很完善,待日后技术完善之后,诸位可乘坐战船前往大海之上领略一番风情,便能明白这片天地是何等的广袤了。”

    “承袁委员长吉言,希望老夫有生之年能领略一番大海的风情。”

    杨彪笑呵呵的符合了一句,赵温倒是没有说话,虽然他已经表明了投效袁常的态度,却也不用流于表面,一切还是要用行动来说话。

    “接下来再带诸位参观一番粮食的成果,中科院的参观便结束,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了。”

    中科院的目的旨在解决百姓生活上的难题,简单来说就是衣食住行。棉衣算是衣的代表,而行则是钢铁制成的战船作为代表,车子袁常也有想法,奈何如今的交通还是有些不便,要想获得制作轮胎的材料…橡胶树,要跑到南越等国,在战船的技术不够完善之前,估计着是没指望了;住的话就不用说了,由水泥、红砖制成的别墅大家都已经亲身体会过了,也没什么好看。

    如今,也就剩下一个食物的问题了。

    粮食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主要的问题,毕竟封建朝代不是后世,各种科技造就的粮食以致于铺张浪费成了司空见惯的事。在如今的时代,随便一场灾难或者战争,足以让百姓失去果腹之物,易子而食,吃草根,树皮,泥土,比比皆是。所以,说到粮食问题,不仅杨彪上心,刘协等人同样上心。

    skbwznaitoaip

第七四六章 百岁山() 
“粮食的问题,经过主公与我等多番商议之后,认为应当从几方面入手!”

    徐庶上前,看着刘协等几人,侃侃而谈,道:“首先,第一个便是要增添粮食的种类,增加可食用的食物数量。手机端”

    “呵,莫不是这粮食还能变出新花样不成?”

    董承轻笑一声,略带嘲讽的说道。然而,当袁常闪烁着寒光的眼神扫过来之时,董承心头一惊,恍然想起自己身处何地,顿时立马闭嘴不言。即便是刘协,也有些不满的看向董承,这厮耍脾气也不看看场合,况且,幽州一方众人的能力毋庸置疑,如今当吸取对方身上的优点,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靠嘴巴在此瞎比比。

    “董部长说笑了,这自然是变不出来!”

    徐庶淡淡的回应了一句,说道:“当然,变化不出来,不代表就不能增添粮食的种类。这天下何其之大,山林之间有无数可食用的粮食,却从没有被人发现。因此,主公派遣猎户等山林好手,前往密林之中搜索可食用的粮食,瓜果蔬菜,只要有食用的可能性,便将其找寻出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搜寻水果十余种,蔬菜二十余种,极大的丰富了百姓的餐饮多样性。”

    杨彪感慨一声,道:“若非袁委员长此举,我等尚且不知世间还有如此多可食用的瓜果蔬菜,真是一叶障目,袁委员长此举当可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杨委员过誉了!”

    袁常轻笑一声,平静道:“这世间有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我们若是不去尝试,便无法知晓这些东西的用处。所以,在面对未知的东西之时,我们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可固步自封,只有尝试过后才能知道是对是错,若是不尝试,永远也只能在原地踏步。”

    “袁委员长所说在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言诚不欺我也!”

    看着二人在那商业互吹,众人都有些看不过去了,徐庶似乎也有些受不了,连忙站出来接着说道:“此外,单单是中原之地的百姓,南方和北方百姓的饮食都有所区别,更遑论西域、乃至更西的安息、贵霜等地,故而,主公同样派遣了人马前往中原之地以外的地方搜寻食物,增添我中原百姓食物的种类。而且,还在主公担任渤海郡太守之时,便派遣了一支人马从海上出发,前往未知之地探索,搜寻食物,待他们归来之时,想来能够我中原百姓带来福音。”

    袁常适时补充,道:“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对面,那里的国度有一种粮食,有着极高的产量,一亩地至少可产三千斤,若是耕作的好,一亩产五千斤也并不是问题。”

    “袁委员长,这是真的?天下间竟有如此粮食?”

    因为五千斤的产量,让杨彪都无暇顾及袁常刚才说的话,这粮食是在他们生活的土地的对面,如此一来,岂不是说那个国度的百姓是倒着生活的?当然,现在大家的关注点是高产量的粮食,而不是对方是否倒着生活的。

    “没错!”

    袁常脸色严肃的回答到,这个问题他自然不会拿来开玩笑。而且,他也没有说假话,美洲大地上出产的马铃薯确实可以达到这种程度,此外,马铃薯的性子也很野,不像小麦、稻谷等粮食比较娇气,碰到一些干旱、洪涝就会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况。马铃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只要土地足够肥沃,随便往那里一扔,就能很好的成长起来。所以,若是有了马铃薯,饥荒的问题基本上就可以避免了。

    “除了产量高之外,这种粮食还有易生长的优势,无论何等艰苦的环境,都能生长,不至于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形。因此,若是此种粮食能带回中原,中原的百姓自此无需再受饥荒之苦矣!”

    袁常解说了一番马铃薯的特点之后,却是叹道:“只是,吾先前派遣前往搜寻此等粮食的船队已有数年的光景,如今却是还未归来,不知他们如何了。大海之上惊涛骇浪,凶险更甚于陆地之上千百倍,一个不慎,或许性命都难以保障,更遑论能否带回粮食了。”

    “唉!”

    杨彪等人也是长叹一声,无论是否与袁常的关系亲近的,此刻内心之中都希望袁常派出的船队能够平安归来。若是袁常口中的粮食真能达到袁常所说的程度,那么,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值得让人期待的了,相对而言,对袁常的不满又能算的了什么。

    “主公和诸位,相信那些勇士为了中原百姓做出如此壮举,漫天神佛必定会庇佑他们的。”

    徐庶安慰了一番,众人也只能希望如此。徐庶见众人神情稍稍平复一些,于是接着说道:“可食用的食物种类虽然增添,却并不一定能够彻底解决粮食问题。而出海的勇士尚未归来,因此,中科院同样对中原的小麦、水稻等谷物进行了研究。一来,提高这些谷物的产量,二来,使用技术手段加快谷物的生产时日,使得这些谷物可以一年之中可多次种植。如今,也都卓有成效,在产量和时日上都有了些许进步。不敢说让天下百姓免于饥饿之苦,至少可让三个州的百姓不虞缺粮的问题。”

    “果真如此?”

    刘协忍不住激动的问了一句,粮食的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衣食住行,粮食自然是排在首位,衣服的问题,最多是穿的破旧一些,缝缝补补又三年并非是虚言;住的问题同样不大,这年头砍伐山林又不犯法,只要勤快些,盖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屋子也不是问题;行更没问题了,只要有两条腿,有无车马等交通工具,现如今的老百姓还没有那么娇气。

    所以,食物才是最为关键的,一个人若是饿个三两天或许还能忍得住。但是,时间再长一些的话,怕是就会做出一些无法预测的行为了。而若是能解决粮食的问题,必然会得到百姓的拥戴,这一点,毋庸置疑。

    “不敢欺瞒元首,确实如此!”

    徐庶语气谦恭却又平淡,缓缓道:“主公尚在担任渤海郡太守之时,便已建立中科院研究此道。此后,终有所成,幽州百姓多种植改进之后的谷物,收成大涨,家家户户皆有存粮,无需忧虑粮食缺少。元首和诸位往城中一行,随便找一户人家询问,便可知晓此事真假。而官府亦有多余存粮,存放于仓库之中,若有饥荒发生,仓库之中的存粮足够百万百姓之用。”

    “若如此,乃天下百姓之福也!”

    此刻,刘协等几人尽皆感慨。刘协毕竟是有理想的天子,要兴复汉室,且原本历史上他背逼退位之后,当起了大夫,可见是真心为民。因此,闻听中科院改进谷物产量,自是心中欢喜;而杨彪等几人亦是如此,虽说世家大族多有为富不仁之辈,然则,杨彪他们几人毕竟是书香门第,虽然会争权夺利,但是,对待百姓这一方面,仁善之心还是有的。

    这一点还是让袁常满意的,若是如那种想要在饥荒之时囤聚粮食而发财的人,袁常自然是不会客气。

    等刘协他们称赞完毕之后,徐庶再次说道:“此外,南越国等地有一粮食,一年可栽熟三四次,主公亦是派遣人马前往南越国取此粮种。江东等地有不少百姓有种植此等粮食,奈何没有朝廷为之推广,并不能让百姓大肆种植。况且,新的粮种百姓亦有顾虑,唯恐颗粒无收,故而,南越国的粮种未能得到传播。而此等粮种,需在南方气候温热之地种植方可发挥其作用,若是在北方种植,怕是未能发挥其优势。如今,要想传播种植此等粮食,想来要以元首之令诏告南方诸州委员长。”

    听闻南越国的粮食一年可三四次栽熟,刘协大喜,有如此粮食,天下百姓必然不会再因为粮食的问题而忧虑。然而,谁知道徐庶后面又说此等粮食无法得到推广,想来也是,一种新的粮食,谁敢放心的种植,若是颗粒无收,一家老小怎么办?只是,徐庶说让他以他的名义诏告南方各州特派委员长,刘协内心也没有底。毕竟,他一个毫无权势的傀儡,能对那些大佬有什么约束?

    轻叹一声,不过不管那些大佬是否会听他的命令,反正下一道命令,也废不了多大的功夫,因此,便道:“既如此,吾便下一道旨…通知,令各州栽种新粮种。”

    对于各州能有多少听令之人,刘协也没有把握。不过,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其实,刘协却是不知,让他下一道命令是袁常和郭嘉他们商议好的。他们也知道刘协的命令没有多大的用处,或许根本无人听从。不过,这正是他们所需求的。早晚要与这些势力为敌,不过,到时候若是无缘无故的出兵攻打他人,在百姓的眼中终归是失了大义。若是有名义去攻打对方,那么,当地的百姓就不会有太大的抵触心理,若是无缘无故的,说不得会引起百姓的同仇敌忾之心,一同抵御幽州的兵马。虽然不把百姓的战力放在眼里,但是,伤及无辜的百姓终归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如今先挖个坑,日后出师便有充足的理由了。

    “中科院一行,不知元首和诸位是否满意?”袁常笑眯眯的看着刘协和杨彪等人,随意的聊到。

    “袁委员长有心,吾甚为满意!”

    中科院的所见所闻让刘协大开眼界,而且也让刘协有了些许的改变。他决定暂时熄灭与袁常争权夺利的心思,努力的提升自我,待他觉得自己的素养足够之时,再与袁常一决雌雄。或许,到时候都不用争斗,袁常都会被他给折服。当然,这是刘协心中美好的幻想,至于能否实现,就不得而知了。况且,袁常好歹送了他一套优良护甲和十套普通的护甲,于情于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