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改成木板顶吧,三国之主用稻草铺城门顶,会遭他国使者嘲笑的。”义久笑笑答道:“使者来到此处以前,一定看过了我领内的百姓生活,无论城门多么简陋,都能从百姓的富足生活中看清我们的国力。如果领内百姓疲惫穷困,即便城门是由豪华木板所制,又有什么用呢?”
然而,岛津氏势力的扩张,必然会引发北九州霸主大友氏的不悦。伊东义佑在丢失了日向国内的领地后,逃到丰后依附大友宗麟,宗麟遂以此为借口起兵,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欲与岛津氏一决雌雄——著名的耳川合战就此拉开序幕。
大友宗麟虽然来势汹汹,但失败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他头顶——军师角隈石宗,大将立花道雪、高桥绍运等人都一致反对此次劳师远征,在谏言被拒绝后,干脆托病不肯从行。宗麟只好以田原亲贤为总指挥,两路进军,往南杀来——本队直扑日向,别动队从肥后南下,牵制来自萨摩岛津氏本处的增援。
进入日向国后,大友宗麟在无鹿地方设立大本营。无鹿不仅是军事上的大本营,更是宗麟建立天主教国家的根据地,他才刚安营扎寨,就派兵废除了附近的寺社,着手建立天主教堂。天正六年(1578年)九月底,大友军的先锋部队渡过了耳川。
防守耳川地区的乃是岛津家久,他手下才不过数千兵马而已,虽然英勇奋战,多次击退大友军渡河部队,防线最终还是被突破了,大友军包围了岛津氏重镇高城。高城是由名将山田有信把守的,通过有信的顽强抵抗,逼得大友军放弃硬攻计划,改为长期围困。就在这种情况下,岛津义久发布了领内总动员令,声称:“每人携带五日的干粮,务必在粮草耗尽前分出胜负!”拉出数万大军,十一月到达前线。
用来击破大友军的法宝,就是岛津氏著名的“钓野伏”战术。“钓野伏”战术听着神秘莫测,其实就是伏兵口袋阵,首先用前锋吸引敌军深入,然后两翼伏兵以铁砲射击,最后配合后方的主力将敌军包围歼灭。但作为诱饵的部队既须灵活,又要顽强,不仅吸引敌军,还要保存反攻的实力,这只有忠诚的岛津武士才可以办到。
十一月十日夜间,岛津军开始行动了。诱饵部队三百人,两翼伏兵约三千人,总大将岛津义弘坐镇于后。第二天正午时分,诱饵部队奇袭了一支正在转移的大友军,随即击溃援军数百人。田原亲贤见势不妙,派大将田北镇周领兵反击,岛津氏诱饵部队向后退却,田北镇周一直杀到岛津义弘的面前。
岛津义弘看到时机成熟,立刻下令两翼铁砲齐发,先打乱大友军的阵脚,随即众武士抛下铁砲,拔刀冲上。大友军乱成一团,很快就被分割包围,逐一歼灭,田北镇周战死。此时,防守高城的岛津家久、山田有信也开城杀出,前后夹击,大友氏本阵瞬间崩溃。
耳川之战,大友军战死者数千,负伤不计其数。岛津氏则趁机完全吞并日向国,并寻机继续北上——笼罩在大友宗麟头顶的眩目光环,从此黯淡了下来。
●征伐九州之阵
趁着大友氏一蹶不振,“肥前之熊”龙造寺隆信开始抖擞威风,然后,就是龙造寺氏与岛津氏的决战。天正十二年(1584年),双方为争夺对肥前南部有马氏领地的控制权,在岛原冲田畷地方展开恶斗。龙造寺方出动了三万大军,岛津、有马联军才不过六千之数,但在联军总大将岛津家久的指挥下,再次运用“钓野伏”战术,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龙造寺军败得比耳川合战中的大友军还要惨,因为地势狭窄,前锋被岛津氏铁砲手压制无法前进,龙造寺隆信一时头昏,竟然命令部队穿越附近的沼泽前进。结果大军被困在沼泽中难以发挥应有战斗力,岛津军主力直插龙造寺大本营,砍下了隆信的首级。
龙造寺家有著名的猛将“四天王”——其实诸说不一,入选的共有五人——都在此役战殁。江里口信长突入岛津军本阵,被岛津家久近卫所杀;圆城寺信胤死在乱军之中;木下昌直协助锅岛直茂(即锅岛信昌)安全撤退后,返身战死;百武贤兼突入有马军中战死;还有前面提到过的成松信胜,在得知家主遇难后,高呼:“我乃讨杀大友八郎的成松是也!”冲入敌阵,血战而亡。
冲田畷之战后,在锅岛直茂的建议下,龙造寺氏新任家督政家拒绝了大友宗麟联合对敌的请求,转而臣服于岛津氏。而大友氏在“耳川合战”后不久,大将立花道雪就病逝了,大友宗麟也把一门总领之位传给其子义统,自己退往丹生岛城(臼杵城)隐居——义统拜领丰臣秀吉一字,改名为大友吉统。此时岛津氏的北伐军席卷北九州各地,丰臣秀吉下令岛津、大友谈和,岛津义久却当他是放屁,完全不予理会。当年七月,岛津家久攻克了筑前岩屋城,“大友双璧”之一的高桥绍运也战死了。大友吉统心惊胆裂,加紧向丰臣秀吉求救。
然而这个时候,丰臣秀吉却还在为德川家康不肯上洛觐见自己而感到头痛。家康不肯确定两人间的主从关系,则秀吉不敢调动大军远征九州,只好以黑田如水(孝高)为中国方面的监察,统领毛利辉元、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等军,以仙石权兵卫秀久为四国方面的监察,统领长宗我部元亲、十河存保等军,用这两路外样兵马前往增援大友氏。
中国诸军在筑后地区与岛津军激战,四国诸军则进驻大友氏的本处丰后。大友吉统一看援军来到,腰杆立刻硬了,不遵守丰臣秀吉要他固守以等待诸路兵马合流的命令,匆匆出兵丰前。岛津义久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命令各路人马一齐向丰后进军,希图趁联军立足未稳之机,一举端下大友氏的老巢。
十一月二十五日,岛津家久率两千五百兵马进攻丰后丹生岛城。丹生岛是四面环水的坚城,在此隐居的大友宗麟又在城楼上配置了被称为“国崩”的大炮,岛津军在大炮面前伤亡惨重,被迫退却,绕路杀往大友氏本城府内。十二月初,岛津家久又包围了鹤贺城。
大友吉统听说丰前老家遇险,匆忙从丰前赶了回来,随即会合四国联军救援鹤贺城,与岛津家久所部隔户次川对峙。岛津军兵力较弱,向后退却,引诱联军渡河决战,虽然长宗我部元亲一力谏阻,监察仙石秀久却认为他是奉关白之令,衔王命出师,若不渡河,将会示弱于敌。于是联军陆续渡过户次川,与岛津军展开决战。
十二月十二日晨,战斗打响。联军前锋乃是仙石秀久所统率的淡路军,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岛津氏大将新纳忠元攻破,忠元甚至一直杀到仙石秀久面前,秀久被迫后退。长宗我部元亲及其子信亲急率第二阵土佐兵补上缺口,拦住了新纳忠元的去路。土佐兵本是悍斗的劲旅,此战碰上同样勇猛顽强的岛津武士,双方杀了个难解难分。
第一天战罢,岛津军因为数量不足,吃了点小亏,阵线向后退缩,岛津家久将计就计,于十三日晨再度交锋后,佯装败走,再次使出了“钓野伏”战术。土佐军不知是计,猛追退却的新纳忠元所部,结果被岛津氏将领伊集院忠栋率军从侧翼插入,将其前后切断。联军就此遭到痛击,土佐武士伤亡七百余人,长宗我部信亲、十河存保等将先后战死,仙石秀久竟然一路逃离九州,逃回本领淡路岛上。大友义统也只得放弃本城府内,逃入了丰前的龙王城。
败报传来,丰臣秀吉异常恼怒,立刻剥夺了仙石秀久的淡路封地。然而就当四国联军在九州惨败的时候,秀吉对东方的外交策略却终于起到了作用,他以让母亲太政所探望出嫁的女儿为藉口,把母亲送去德川家当人质,终于换得了德川家康上洛谒见。于是次年(1587年)三月,新近获赐丰臣家名的秀吉亲自离开大坂城,统合麾下兵马进攻九州。虽然秀吉是名义上的总大将,但他并没有莅临第一线战场,真正的前线指挥者仍是四国征伐时的主将,也即其弟丰臣秀长。
因为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谱代家臣,因此对这个唯一的弟弟秀长寄予了厚望,把麾下近二十万大军全部交到秀长手里。秀长果然不负兄长所托,指挥兵马快速挺进,岛津军在数量占压倒性的敌军面前,更在秀长无隙可趁的部署面前,终于被迫从北九州后退了。他们在日向国中东部的高城附近构筑起牢固的防线,以抵抗汹涌而来的丰臣大军。
四月六日,丰臣秀长率军包围了高城,高城守将还是那个在耳川合战中立过大功的山田有信,他组织了一支敢死队,数度夜袭丰臣秀长本阵所在地根城坂砦。到了四月十七日,丰臣方大将宫部继润利用大量铁砲的优势,终于将这支敢死队歼灭,据说杀死了八百余人。于是翌日,丰臣秀长下达了总攻高城的命令。
作为一座坚固的城塞,高城附近当然配备了很多砦子以拱卫城堡,这些砦子里大多配有铁砲手,丰臣军才一发动攻击,立刻硝烟腾起,铳弹横飞。然而岛津氏僻处西海,经济实力当然无法与控制了大半个日本国的丰臣氏相比,丰臣秀长以极大数量的铁砲与岛津兵对射,很快就将敌人压倒,进而攻克了高城。
高城的失陷,使得岛津氏在日向方面屏障尽失,于是家中气氛变得极为悲观,再战必亡、不如和议的舆论一时甚嚣尘上,岛津义久最终不得不直面现实,向丰臣政权递交了降书。这是天正十五年(1587年)五月的事情,就在当月,大友宗麟终于安然地辞别人世,享年五十八岁。
切支丹和切支丹大名
十六世纪初,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首先远航到远东地区的是葡萄牙人,然后是西班牙人,以及英、法、荷兰人。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了马六甲,随即在东南亚大肆扩展势力,1553年甚至北上强占了中国的澳门。就在这种背景下,天文十二年(1543年),一艘开往宁波的葡萄牙商船遭遇风暴,漂流到日本九州的种子岛——这是日本人第一次见到所谓“南蛮人”,也是铁砲传入日本的开端。
“发现”日本以后,葡萄牙等国的商船陆续航来九州,急于增加收入、扩军备战的九州大名们大都欢迎对南蛮贸易,逐渐形成了平户、长崎和府内三大南蛮贸易中心。而随着商贸往来的频繁,天主教也终于在天文十八年(1549年)传入了日本。
最早来到日本的传教士是西班牙的耶稣会士方济各?沙勿略,他先在萨摩的鹿儿岛上岸,然后主要在九州北部的丰后府内和中国地区的山口传教,据说也去过堺和京都。从此以后,大批天主教传教士涌入日本,传播他们的教义。这些传教士乃是殖民势力的探路先锋,不过他们本身不能和殖民者等同起来,绝大多数传教士的本意只是“把日本人的灵魂从恶魔手中拯救出来”——已对乱世厌倦了的许多日本人,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鼓吹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外来宗教。
甚至很多封建大名也受洗成为天主教徒(当然,他们中很多人只是垂涎南蛮贸易的利润而已),因为葡萄牙语基督教徒一词,日本翻译为汉字“切支丹”(也写作“吉利支丹”),所以他们也被称为“切支丹大名”。当时九州地区的切支丹大名是很多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友宗麟、大村纯忠和有马晴信。宗麟的洗礼名为弗朗西斯科,纯忠的洗礼名为唐?巴尔特罗密欧,晴信的洗礼名为唐?普罗塔基奥。这三个人一起出资搞了一场朝觐活动,于天正十年(1582年)派一群信教的少年武士前赴罗马朝见教皇——是为“天正遣欧使节团”。这群孩子还真的到达了目的地,并于八年后平安返回日本。
顺便说一下割据肥前国南部的大村纯忠,此人本出自有马氏(有马晴信是他侄子),过继并继承了大村家名。永禄六年(1563年),纯忠接受洗礼,皈依了天主教,传说他受洗的第二天就领兵上阵,前往支援兄长有马义贞。在出阵前,纯忠先把领内世代供奉、保佑战胜的摩利支天神像给烧掉了,在原供奉神像的地方竖起了十字架,以表示自己和佛教一刀两断的决心。
织田政权一直和天主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切支丹百姓也好大名也罢,全都在九州及其周边地区,根本威胁不到织田信长的统治,而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以后,却开始大肆迫害天主教徒,禁止日本人信仰这种外来宗教。江户幕府建立以后,在宗教方面的基本政策与秀吉如出一辙,五代将军德川纲吉认为“吉利支丹”这种好名字不能给外来的邪教,按照发音,从此就叫天主教徒为“鬼理死贪”。
●名胡桃城夺取事件
天正十五年(1587年),眼看即将统一九州的岛津氏在丰臣秀吉的征伐大军面前一再败北,最终于五月八日,家督岛津义久以剃发出家作出姿态,派重臣伊集院忠栋前赴丰臣秀吉处递交了降表。当时岛津家中分为两派,义久、义弘、家久主张暂时后退一步,以待时机,岛津岁久则主张继续抵抗。在义久降伏后,岁久仍然固守宫之城不肯认输,虽然最终在兄长义久的反复劝说下,这个三弟被迫含泪承认了败局,但从此就埋下了岛津氏兄弟相残的悲剧的种子。
丰臣秀吉接受了降表,随即命令岛津氏退出九州中北部,只留下萨摩、大隅和日向南部地区作为封地。岛津义久为此灰心丧气,不久后就将一门总领之位让给了弟弟义弘,而他另一个弟弟、优秀的战术指挥官岛津家久,则突发暴病去世了——传说是被丰臣秀长下毒害死的。
丰臣秀吉重新划定九州中北部各大名的领地,他先把肥后封给了老同僚佐佐成政,但于次年(1588年)闰五月却又藉口佐佐氏领内一揆而逼迫成政自杀,随即把其领地分而为二,赐给了自己的两名亲信侍卫: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此二人本有矛盾,现在领地相邻,纠纷更是层出不穷,最终各自代表了丰臣家中文治和武断两个派别,导致兵戎相见——此乃后话,暂且不提。顺便说一句,天正十八年(1590年)三月,丰臣秀吉还剥夺了龙造寺政家的封地,转交给龙造寺家的谱代重臣锅岛直茂。
从九州回来以后,丰臣秀吉暂时专心于内政,先是造了一座豪华的别墅,起名为聚乐第,还邀请后阳成天皇行幸,君臣赏花咏诗,做出一副和乐融融的景象。随即他发布了海贼禁令和“刀狩令”——所谓刀狩,前面提到过,就是不允许农民持有武器,从而可以更牢固也更安稳地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避免发生转职和一揆。这种种政策并不是秀吉的独创,而是织田信长政策的延续,只不过信长的政策很多都带有浓厚的地域性和暂时性,将其固定下来,并推广到全国的,乃是丰臣秀吉。
西面既然已经镇定,丰臣秀吉就把目光转向了东方。此时越后的上杉景胜已经归降,东方仍不肯接受他关白兼太政大臣大人的领导,或者只是名义上尊奉却自行其是的势力,还有关东的小田原北条氏,以及陆奥、出羽的群雄。秀吉正想着找个什么藉口出兵关东,最终统一整个日本呢,可巧,机会立刻就送上门来。
且说本能寺之变以后,德川家康趁机将势力伸入甲信地区,小田原城的北条氏政也没闲着,一方面派兵夹攻甲信,一方面将势力伸入上野。此时上野国内最大的势力乃是武田氏遗臣真田昌幸(真田幸隆之子),此人智谋无双,顽强地挡住了后北条军以及随后杀来的德川军。天正十三年(1585年),就在丰臣秀吉想尽办法让德川家康降伏,最后不得不于翌年(1586年)把妹子都嫁了过去的时候,爆发了第一次上田城之战,真田氏两千五百兵马大破德川氏七千余众。
等到德川家康娶了丰臣秀吉的妹妹旭姬,并且跟随天下大势,亲自上洛去觐见秀吉以后,真田昌幸眼看情势不妙,也就立刻奉上愿意服从中央领导的表章。于是丰臣秀吉出面调解德川氏、后北条氏和真田氏之争,将上野沼田地区分为三份,两份给后北条氏,以名胡桃城为中心的三分之一封给真田氏。
北条氏政先后与在奥州迅速蹿起的战国大名伊达政宗以及德川家康结盟,并迎取家康之女督姬为其继承人氏直的夫人,就此,广大的东海、关东、奥羽地区联成一片,对正在谋夺天下的丰臣秀吉造成很大威胁。于是秀吉在用外交手段降伏了德川家康以后,就于天正十四年(1586年)以太政大臣的名义,发布了《关东?奥两国总无事令》,即命令以关东的后北条氏、奥州的伊达氏和羽州的最上氏为首的东方各诸侯,不得随意开战,侵攻他人领土。
丰臣秀吉当时正准备九州出阵,所以对于东方诸侯,暂且使用威吓策略。可笑北条氏政以为天下六分之一的领土已在手中,又有坚不可摧的小田原城,与德川氏、伊达氏的联盟牢不可破,竟然把秀吉的警告当成耳旁风。就在这种形势下,天正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三日,“名胡桃城夺取事件”发生了。
且说北条氏康的第三个儿子、北条氏政的弟弟氏邦,时为武藏国钵形城主,其家臣猪俣范直奇袭名胡桃城,真田方守将铃木重则城破后自杀。这一事件,成为丰臣秀吉小田原出阵的直接藉口。
●小田原评定
天正十七年(1589年)十二月十日,丰臣秀吉在聚乐第大会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等有力大名,随即召开东征军事会议。最终的布置如下:
首先,伊贺以东的东海道诸将,以近江、美浓之兵为主力,沿东海而上直取小田原城,先阵为德川家康;其次,中国、四国地区的诸侯,包括纪伊、伊势的水军,沿东海道海岸指向伊豆和相模;第三路,越后、信浓之兵,从东山道经上野、武藏南下,称为“北陆支队”,总大将为前田利家和上杉景胜。以当年二月一日到三月一日为出阵日期,以长束正家为兵粮奉行,准备军粮二十万石,并用黄金两万枚从伊势、尾张、三河、远江、骏河诸国收购粮草随时补充。
此次小田原征伐,联军兵力统计为:德川氏先阵三万人,沿东海道而上的丰臣秀吉本队十四万,水军一万,北陆支队三万五千,另外东海道诸城守军一万余——总兵力竟高达二十二万之众,对外号称三十万!这是战国百余年间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强大军势。其实以丰臣秀吉当时的实力,三分日本有其二,根本不用动员半数兵力就可以平定关东。但是一来秀吉习惯以强大军势或者惊人谋略不战而屈人之兵,二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