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赵构料定金朝会派使臣前来,不想来得那么快。

    “大金朝使臣参见宋朝皇帝陛下!”金朝使臣在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朝堂上,他没有之前那种趾高气昂的神情,完全是以臣子身份。

    若不是宋朝大军逼迫他们走投无路,大军又连连败退,以他们的性子又怎么会如此谦卑。

    “使者大人见朕有何事?”

    “回禀皇上,我等今日前来是奉了我朝皇帝陛下之建议,前来请求议和,决定与大宋朝签订盟约,两国罢兵。此外,我朝愿意赔偿大宋朝的损失,而失去的那些城池,也都划分为宋朝国土,不知皇上是否答允?”

    “议和?”赵构略有深意的笑了笑,冷哼一声:“朕尚是燕王之时,就不曾打算与金朝发生战争,乃至兵马大元帅时更是亲自前往辽阳府谈判结盟事宜。”

    “金太祖皇帝完颜阿骨打信守诺言,有生之年并未觊觎大宋,两国相安无事。可是后来,完颜晟登基为帝后,又是如何对待我大宋的?”

    “主动挑起战火,生灵涂炭,更是派人俘虏徽钦二帝而去,如今生死不明,又三番五次派兵攻打燕云之地,又有多少大宋子民遭受战争之祸,这一切的一切不是我赵构主动,而是被逼无奈之下只好迎战。现在我军占领大半疆土,胜利就在眼前,你们居然妄想的认为此时议和就可以抹除一切,那你们也太小觑我赵构,更高看你们自己。”

    “大宋在这几年的发展下来,已经彻底恢复,国泰民安。若不是你们得寸进尺,又怎么会再起战火,这一切都是你们有个好皇帝做的,而你们这些大臣却不曾劝阻,更是助纣为虐,当真以为我大宋好欺负不成?你们节节败退,就想着议和赔款化解眼前的危机,事后转身再次撕毁盟约,难道真的以为我大宋无人可用,又或是砧板上的肉,任由你们随意取夺?”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今日朕不杀你,你替我转告完颜晟,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自己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别以为议和就可以解决问题,当时之耻,我赵构定会亲自讨回来。”

    金朝使臣在赵构的气势下,难以再开口求和,只能灰溜溜的启程回去。此次,他们没有完成任务,众人愁眉苦脸,直到回到会宁府后,如实回禀完颜晟,完颜晟听闻,也没说什么怪罪的话,这个事情他早有算计,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当他们回去后,完颜晟只能下旨让整个完颜部的人做好入冬准备,时刻保持警惕,提防宋军来犯。

    今年的冬天来得有些早,气温骤然下降。无论是宋军还是金兵,这个季节都不敢随意出去,要知道大雪纷飞,很容易迷失方向,严寒季节大风呼啸而至,让人难以承受。

    宋军早有准备,御寒衣物等已经全部运送到位,而金朝却是过着难以想象的寒冬,饿死、冻死比比皆是,连续大战,让他们的后续物资跟不上,又被宋军占领粮仓,最后只能过着以前的游牧生活,开始打猎为生,勉强度日。

    六个月后,严寒过去了,迎来的是新一轮的春季。中原地区寒冷过去,百姓们早已播种,等待几个月的收成。赵构在大军原地驻扎之期,为了等待来年的战争,再一次调集粮草等物资送往前线。

    赵构再次下旨,全面进攻会宁府!

    赵构回京后,赵有恭再一次成为大军主帅,他接到圣旨后,立即传下帅令,命令大军继续向东前行。经过一番休整,宋军已经适应寒冷的冬天,又有朝廷全力援助,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宋军安然渡过松花江,直达泰州,却并未遭受到任何的阻拦,畅行无阻的拿下泰州,又继续向东进发,直逼肇州,还是一样的情况,也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寒冷的冬季,让泰州、肇州两地的守将忍受不住,他们已经放弃抵抗,也没无力抵抗,只能束手就擒。

    原本两地的守军也有数万,却因为寒冷的冬季死去一万,还有二万人忍受不了做了逃兵,脱下一身军装,过去了放牧的生活。吴璘、吴玠二人率领一万多兵马进攻济州,就遭受到强烈抵抗。

    吴璘、吴玠二人并未着急进攻,他们只是围而不攻,静静地等待着元帅赵有恭亲率大军与之会合,将兵力完全集中,然后再攻破济州。吴璘、吴玠二人下令围而不攻,济州守将完颜娄室乃是足智多谋的大将。

    可惜天不遂人愿,完颜娄室纵然骁勇善战,又足智多谋,却难以阻挡宋朝大军的步伐,完颜娄室在济州镇守一个月便粮尽弹绝,最后只能与宋军决战,最后死在吴璘、吴玠二人手中。

    肇州被宋军攻破,赵有恭也率领大军前来,宋军十万大军驻扎在肇州,与会宁府仅有一江之隔。现如今众人也不清楚敌情,又派探子前去打探消息,也是一无所获。

    “现在会宁府与我军仅有一江之隔,要想攻破会宁府,唯有渡过江水,熟悉水战的将领寥寥无几,这个重担就交给你们二人将军。以目前的情况来说,金朝决不会任由我们渡江,必定会有所防范。”

    张浚经过数月的调养,身体安然无恙,再次披挂上阵,沉声道:“目前我军歼灭金兵已有十万左右,而那些散落的士兵不成气候,不足为虑,真正担心的是会宁府有完颜晟坐镇,必定有后续大军支援,也不知兵力几何。若是我军只有吴璘、吴玠二位将军前去,怕是讨不得任何好处,兴许还会有危机。”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要想从陆路进攻,不仅迂回弯曲,也会耽搁时间,最重要的是那些地方我们并不熟悉,而会宁府四周皆有江河存在,免不了需要进行水战。所以,末将建议绕路前行不可取,唯一的方法便是直接渡江与之交战,减少伤亡。”

    赵有恭询问众人的意思,众人也都赞成直接渡江,最后赵有恭决定命令大军自行建造船只,只派探子前去打探消息,其他人原地待命,待船只造好后,再进行进攻。

    赵构立即命令工部官员前去支援,借助当地的材料,建造大船。此外,赵构又从大宋选取精明能干的工匠前往,足足有五千人,这支队伍由高宠带领五千精兵护送至肇州。

    赵有恭又命令大军从大兴安岭地区运送木材,而长白山也在不远处,当工匠们抵达肇州时,大军已经将所有的材料准备好,就等着他们来建造。五千名工匠,加上五千名精兵,足足有一万人,又让军中懂得一些技术的人员参与,整整有两万余人。

    原本造船没有数月是难以完成,在赵有恭的督促下,工匠们也是全力以赴,日以继夜,分工明确的进行建造,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建造好三十只大船,每个船上可以乘坐三千余人,一些大船甚至可以承载四千名将士。

    当船只建造后,赵有恭又命令肇州留下一万兵力,其余人员全部上船,吴璘、吴玠二人统帅的一万余兵力做先锋,他们熟悉水战。另外,赵构在船只建造好后,又派人送来了炮弹,这是赵构利用后世的经验,与工部、兵器库一起研究出来加在船只上。

    并且,吴璘、吴玠二人也命令士兵实验、熟悉,终于掌握了如何使用。吴璘、吴玠二人带着炮弹,扬帆起航,走在最前面。果不其然,金兵早已在延岸设下防备,吴璘、吴玠立即下令开炮,只见炮火连天的轰炸,彻底摧毁敌军防线。

    当炮弹轰炸敌军防线时,众人都惊呆了,所有人都瞠目结舌,想过炮弹的威力,却没有想过威力如此大,这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有此神物,金兵焉能抵抗,很快便攻破防线。

    原本金兵还以为可以抵挡一阵子,只是片刻功夫便损失惨重,江上战斗没有持续多久,金兵摧枯拉倒似的败下阵来,而宋军士兵却没有任何受伤,大军抵达上岸后,又将炮弹带上。

    “皇上有此神物,怎么不早拿出来!”赵有恭见炮弹的威力太大了,根本就不需要大军前去厮杀,任何阵型在这件神物面前,根本就不是个事,血肉之躯焉能抵挡。

    高宠惊叹炮弹的威力,他也知道赵构一直秘而不宣的研究此物,也曾亲眼目睹这神物具有开山碎石的力量,只不过这次才用出来,看见轰炸开来后,敌方士兵只有投降的份,根本就没办法阻挡,就算是坚固的盾牌也被炮弹的威力炸成梁板。

    “皇上秘密研究此物,我也见识过,不过一直不稳定。那个时候,皇上派人实验一下,也失败了很多次,直到上次皇上回京才完全制作完成。若是成功了,以皇上的性子不可能不拿出来使用。”

    高宠代为解释一遍,此物早就在研究之中,不过威力巨大,伤害也会很大,要是操作不慎就会引起己方伤亡,这也是赵构一直不愿意拿出来原因。若是早点拿出来的话,别说金兵百万大军,就算是再多的人也经不起如此轰炸。

    (本章完)

第673章 金朝灭亡() 
攻打会宁府,宋军主力并未出多大的力,基本上都是炮军出力,连续不断的大炮攻击,让金兵的防线屡屡被攻破。纵然战斗力惊人,也难以与大炮相提并论,大宋军队所到之处,接二连三的大炮声,震耳欲聋,让金人吓破了胆,哪里还敢抵抗。

    “皇上,撤退吧!”

    完颜晟沮丧的回道:“还能撤到哪里去?已经无路可退了!”

    “皇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即便宋朝军队有此神物,也不可能将我等全部杀死,只要将士们拼死保护,就会有逃跑的时机。咱们可以从水路离开,宋军也追不上了。”

    宋军拥有大炮,那破坏力不是人力可以抵挡得了,就算是有十万大军,也抵不过如此轰炸。完颜晟在宋军大炮面前,以往的气焰全部都没了,有的只有彷徨与颓废,他决定不再弃城而逃。

    完颜晟传下圣旨,开城门投降,将领们也失去了战斗力,在大炮面前他们两腿发软,站都站都不了,又能如何继续打仗。完颜晟开城门投降,他输的不是宋军的战斗力,而是输在大炮上。

    赵有恭亲自将完颜晟制服,又将金朝大臣一干人等全部绑住,押赴进京。其实,完颜晟太高估宋军的大炮威力,赵构这是牛刀小试,他根本没有准备那么多炮弹,也不过是一百来个,现在所剩无几。

    完颜晟不知情,还以为宋军仍然有大炮在手,那些士兵也都如此想,最后沦为阶下囚。接着,赵有恭又吩咐士兵进城搜寻,依然没有找到徽钦二帝的消息,他将这个消息传达至朝廷,由赵构定夺。

    赵构接到消息,立即回复赵有恭,将金朝皇帝完颜晟以及皇室宗亲,还有肱骨大臣等全部押赴进京,他们则留在金朝境内继续扫荡残余的势力。赵有恭听命行事,他立即将大军分拨开来,辐射式的进攻,宋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而逃,根本就失去了战斗力。

    一个月时间里,宋军彻底接管金朝的地方,那些散落各地的流民,还有士兵等全都安分守己,而金朝在宋金大战后宋朝取得完胜,金朝则沦为历史的尘埃,从此再无金朝这个国家。

    金朝将领大多数都战死沙场,那些散落各地的士兵,也被宋军击溃,彻底丧失继续战斗的决心,他们纷纷投降。赵有恭等人解决好一切后,便命令大军撤退,所有参与此战的将领全部都班师回朝,接受封赏。

    “太宗皇帝陛下,你没有想到会是今日的局面吧!”赵构居高临下的看着完颜晟,冷冷的笑道:“这便是你最终下场,当你决定攻打大宋就应该想到这样的问题,而这些只不过是利息罢了,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我有一事不明,为何你们会有这样的神物?”完颜晟对大炮一无所知,他根本就不明白宋朝有这样的神物,要是知道的话,也就不会发动战争,就算发动战争也得盗取制造方法才行。

    “此物名为‘大炮’,在能人巧匠手中制作而成,只是之前一直未曾完善,不敢擅自拿出来。如果能向今日那样顺利,我军减少伤亡不说,而金朝也在我军手中,唾手可得,不费吹灰之力。”

    “成王败寇,朕败得不冤!”完颜晟仰天长叹一声,心里说不出的苦涩。

    赵构接着说道:“我有一事想询问陛下,不知陛下能否与我说一下?”

    “你想问的应该是徽钦二帝是否在我手中?”完颜晟开门见山地说道,“他们并不在我手中!”

    “当初不是你派人俘虏二帝前去,怎么现在又不在你手中,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赵构有些诧异了,这事实在是让他难以费解,他也知道完颜晟这个时候也不会撒谎,徽钦二帝真的不在他手中。

    “现在金朝已经名存实亡,也就告诉你吧!”完颜晟如实说道,“八年前,有一人前来找我合作,说是他有办法让宋朝俯首称臣,那方法便是俘虏徽钦二帝来到大金朝,最后我答应他,与他合作,只要他真的做到了,那我便封他为国师,赐予他兵马大权,以此攻打大宋。”

    “当时,他的确飞鸽传书将消息传递给我,我也高兴不已,便派遣使者前来,只可惜那次谈判成为乌龙事件,而那个人自从以后便再无所踪,也不知他去了哪里,而我也不知道徽钦二帝在何处。若是真的在我手中,只怕你们攻打之时,我便将他们作为人质以此为要挟了。”

    “这个我详细你不会骗我!”赵构点点头,道:“那人到底是谁?”

    “那人名讳我倒是不知道,不过他自称自己是白莲圣使,也是听到他属下的人喊他‘玄武使’,看他容貌以及口音,应该是宋朝子民。”完颜晟回想起当日的情景,他也一并说出来了。

    赵构怒气难消,他没想到这件事居然与白莲教有关,早知道今日结果,那个时候就不应该放他离去,将他们彻底歼灭,没想到逃出去后居然又想兴风作浪,这让赵构气愤不已。

    完颜晟及其皇室宗亲子弟全部都被赵构下令送往下人居住的地方,女眷则成为婢女,男丁则是下人,全部都是做些难以启齿的粗活、重活,甚至有时候还会倒夜壶等差事。

    赵构并未大开杀戒,将他们所有人全部斩杀。如果真的那样做了,只怕历史上对自己的评价是暴君,而赵构不在乎历史所写,却也不想闹得那么不愉快。这些事情全部都是历史上徽钦二帝以及那些大臣做过的事情,只是让他们全部体会一遍。

    此外,赵构也不会真的让他们忍饥挨饿,或是衣不蔽体,仍然给予他们最基本的尊重,这也是宋人应有的礼节。若是真的不管他们死活,那便是真的惨无人道,只怕对金朝那些遗留百姓而言奇耻大辱,那么历史依然风水轮流转,做人不能做得太绝了,除非是真的不共戴天之仇,否则赵构也不会真的滥杀无辜。

    毕竟,这次俘虏的皇室宗亲之中也有一些年纪幼小的孩童,还有妇孺等人,赵构又将他们重新安排至另外的住处,还让太学生前去教育他们汉人文化,教他们读书习字。

    若是他们想要看自己的孩子,赵构也会特别准许他们前去看望,不过只能远观。赵构深深地知晓他们对大宋有极深的怨言,而那些孩童却不见得有多少,只要对他们好,那些仇恨就会淡去,而赵构的最终打算便是将他们彻底与汉人融合,成为汉人一部分。

    赵构又在金朝原本的疆域上张贴布告,只要正当平民百姓皆可以进入中原地区,甚至有些失去孩童的父母也有朝廷代为收养,全部统一管理,学习汉人文化,也是从根本上改变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更是让他们忘记那些仇恨,无论是女真人还是宋人都是一家亲,这样一来才是真正的断绝两国之间的战争。

    (本章完)

第674章 九王镇山河() 
赵构推行文化大一统,从根本上解决战争问题,让女真人与汉人混聚在一起,以汉人的文化感染女真人。女真人有自己的文字,赵构也命太学生前去学习、掌握,也算是一种继承。

    在赵构登基二十年后,他推行的文化大一统当真是解决了两国百姓文化不同,习俗不同等问题,女真人经过二十年时间彻底融入宋人文化,而赵构也命官员前往金朝疆土,彻底接管。

    当地百姓有自己的文化与习俗,赵构给予尊重支持,下令地方官员不得干涉。此外,赵构也派遣大军前去镇守边关,使得大宋疆土面积进一步扩大,远胜于太祖皇帝时期的大宋,甚至比拟盛唐时期的国土。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赵有恭攻陷会宁府后,就将完颜晟等人交给高宠,让他押送进京。大军仍然驻留在金朝疆土,彻底解决那些散落的势力,最后他们被迫进入蒙古,远走北方,赵有恭并未继续追击。

    接着,赵构传旨命他们班师回朝,赵有恭遵旨而行。

    一个月后,赵有恭率领大军回到汴京城,赵构亲自开城门迎接,百姓夹道欢迎,这也是赵有恭等将领最高的礼遇,开国以来鲜少见到。自此以后,武将地位真正得到稳固,以他们之力攻破会宁府,将金朝灭了,这份战功着实前所未见。

    “楚王何在!”

    “臣在!”

    “自楚王担任北伐大军元帅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屡屡创建奇功,灭金朝乃是首功,此乃大宋之幸也,百姓之福,敌人之忌。大宋有楚王镇守,朕甚为欣慰,今赐予楚王为一字并肩王,世袭爵位,加封太师,位居右丞相之职,执掌枢密院。”

    “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岳元帅何在?”

    “末将在!”

    “岳元帅乃是朕的师兄,此事想必诸位爱卿甚少知晓者。回想当初学艺之时,那些场景依旧在朕的脑海中浮现。自封为元帅后,率领大军披荆斩棘,屡立战功,精忠报国,朕赐予汝鄂王,加太子太师,官封骠骑大将军之职,统帅河北东路大军,乾宁、永静、保定、信安四军皆归于汝管辖。”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元帅何在?”

    “末将在!”

    “自种老仙逝,朕一直担心种家军后继无人,然张元帅勇猛果敢,智谋无双,朕甚是欣慰。虽说灭金朝之时遇到阻力,那也是人为因素导致,怨不得张帅。今日,朕赐予汝为循王,加太子太保,官封镇远大将军之职,统帅秦凤路大军,德顺、镇戎、通远三路大军皆归于汝管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