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蒙古可汗学习汉文化,又重新书写一封国书前来,表达了对天朝的尊敬,愿意俯首称臣。赵构也没有拒绝,相比较而言,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总比发动战争要好。

    现如今大宋的国力,周边邻国无人能与之匹敌。次年,东瀛天皇派来和谈使,愿意与大宋建立外交联系,赵构也答应下来。即便是高丽国也在这个时候,愿意对大宋俯首称臣。

    赵构并不像以前的皇帝,任何来朝拜的大臣,就会给予大量的赏赐,以此彰显本国实力。但是,赵构也不会吝啬,给予适当的赏赐,要是给了太多,就会给予众人一个错觉,大宋很是富裕,时间久了就会引起一些人的觊觎。

    此外,赵构也派大臣前往周边邻国出使,受到各国隆重待遇,甚至也会有赏赐。但是,那些大臣却不敢将他们独吞,他们也清楚外国皇帝或是君主对自己等人尊重,这一切都是缘由宋朝强大,而这一切的缔造者又是宋高宗赵构。

    建元十年,蒙古与基辅罗斯接壤,蒙古可汗与之发生争斗,蒙古大军进入基辅罗斯地域,最后大军被基辅罗斯联军打败,蒙古可汗只能向宋朝请求援兵,最后岳飞率领大军前去,不曾想那一战因为蒙古可汗的受到女真人暗中挑拨,导致岳飞等将领受到敌军埋伏,又被蒙古军围攻,最后战死沙场。

    当岳飞与其他将领的尸首被运送至京城,赵构雷霆大怒,命令刘光世、韩世忠二人集结八万大军,又带领一支百余人的炮兵,这些人直接奔赴蒙古,蒙古与基辅罗斯大战已经大伤元气,又被宋军连续进攻,最后蒙古可汗战死,蒙古也成为宋朝的疆土。

    但是,赵构并未赶尽杀绝,他留下部分蒙古百姓,因地制宜,让他们自行管理,不过不允许组成军队,军政大权分离,就像是西夏一样,政务大权交还给蒙古,而军事大权则由宋朝掌控。

    由于占领蒙古,赵构再次下旨,让朝廷士兵们的战马,全部从蒙古得到,要知道蒙古乃是草原,放牧马匹最适合。另外,赵构又组织一支两千人的炮兵队伍,这些人全部都精挑细选的士兵,全都是身家清白之人。

    虽说只有两千人,却是战斗力十足,足以抵挡十万大军。正是有这样一支庞大的炮兵队伍,使得宋朝屹立于天下,无人敢动。但是,也有国家想要一探究竟,都被赵构查出来,处以极刑。

    建业二十年,大宋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个时候朝廷选举的人才不仅仅是舞文弄墨,还需要有一技之长,而大宋是真正达到了鼎盛时期,真正做到四海升平。

    东方有大宋王朝,西方有拜占庭帝国,遥相呼应,称霸东西大陆。

    此时此刻的宋朝已经远远强盛于任何时期,哪怕是唐朝都无法比拟,大宋王朝扬名海外,而赵构也派遣使者前往拜占庭帝国,只可惜两国路途遥远,海上天气多变,一直未能完成这个心愿,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朕自建业元年登基为帝,现如今过去了整整三十三年,大宋王朝之名已扬名海外。大宋的未来,朕就交给你们兄弟二人,你们一定要记住,盛极而衰的道理,也要懂得居安思危。”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大宋如何强大,都不允许忘记这两句话。此外,擎苍你要记住兄弟和睦,方能齐心协力治理国家,争权夺利决不允许发生。大宋未来的局势如何,一切都交给你们自行处理,朕累了,也该歇歇。”

    赵构语重心长地教育眼前的两人,他一生子女只有五人,除了赵怀英流落在外,宫中还有四人相伴。只不过八年前,他的两个女儿已经嫁做人妇,赵构没有指腹为婚,而是让她们自行恋爱,挑选丈夫,他从不干涉。

    自小被赵构宠爱的两个女儿,出嫁的那一天,赵构放下手中的国事,亲自主持,又送出厚重的礼物,有些恋恋不舍。至于眼前的两个儿子,赵构真的没有管束多少,基本上都是作为母亲的邢秉懿,还有他们的老师潘良贵、李光等人教导,就连赵有恭也会教导,唯有赵构对他们两兄弟十分严厉。

    双胞胎兄名为赵擎苍,弟为擎宇,他们自幼习武,无论是读书习字,还是练武都不敢有任何的偷懒。因为被赵构知道,那后果很严重,甚至赵构这个做父亲的将他们二人直接丢进军中历练,而且还是分开,一人跟随刘光世、韩世忠,一人跟随张浚、岳飞,最后又将他们送入六部、枢密院历练。

    正因为赵构的严厉,终于让他们二人凭借自己的本事在文臣武将面前得到嘉许,这让赵构很是欣慰。虽然是双胞胎,不过二人的容貌去不一样,赵擎苍更像赵构,而赵擎宇更像邢秉懿。

    但是,赵擎宇的脾性更像赵有恭,也是嗜武成痴,而赵擎苍更加成熟稳重,这也让赵构决定将皇位传于赵擎苍。至于赵擎宇则接管琥珀山庄,就像是赵构与赵有恭一样。

    赵擎苍、赵擎宇两兄弟与韩世忠、岳飞、张浚、刘光世等人的子女一起长大,故而他们的子女理所应当的成为赵擎苍、赵擎宇的玩伴,关系就像是他们父辈一样。

    建元二十年,赵构退位让贤,让赵擎苍登基为帝,史称‘世宗’,改年号为‘建平’。

    赵擎苍登基为帝,励精图治,遵照赵构旨意,不断地保持宋朝强盛。此时此刻,赵构已经带着邢秉懿、李诗诗、赵有恭离开了京城,将大宋江山彻底交托于新帝手中,未来如何他也不管不顾,儿孙自有儿孙福,一切就看他们自己。

    赵构离开皇宫,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他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可是他的模样与年轻时没有两样,而赵有恭也十分奇怪,这一切都源于赵构习练的内功,延年益寿,这让他看上去十分年轻。

    赵构登基为帝后,他没有走以前皇帝的道路,一生只有两位妻子,一人是皇后,另外一人是贵妃,再无其他妃子,也没有后宫佳丽三千,儿女也不多,刚刚好就够了。

    虽然赵构没有明文规定,不过赵擎苍、赵擎宇二人居然沿着赵构的做法,最多不超过两人,尤其是赵擎苍他身为皇上,后宫只有两人,尤其是儿子也不想生多,以免发生争权夺利的事情。

    赵构带着邢秉懿、李诗诗二人,又将方金芝接来了,他再次见到了自己儿子赵怀英。此时此刻,赵怀英已经是顶天立地的男儿,也接掌了摩尼教教主之位,他的武功已经不再赵构之下,父子二人再次相聚,赵构留在赵怀英处都留了数日后,便带着方金芝离开了。

    赵构卸任皇位以后,便游山玩水,朝中大事已经与他无关,最后更是远赴海外游玩,足迹踏遍大宋各个地方。直到十年后,赵构这些年来武功一直未有进展,却意想不到的突破了。

    “师傅!”

    “徒儿你终于达到了这样的境界!”陈抟老祖笑了笑,道:“孺子可教也!当初你的武功已经达到了瓶颈,这些年你一直忧心于朝中大事,以致于难以再做突破,现在你的武功真正大成,有些事情你应该也知晓了。”

    赵构点点头,道:“徒儿明白!”

    “前世种下的因,今生斩断因果,何处惹尘埃!”陈抟老祖笑道,“徒儿,这次应该是为师与你最后见面了,不日我也要羽化。至于去往何处,谁也不知道,再说我已经后继有人,已经没有遗憾了。”

    赵构惊疑道:“难道师傅找到了传人?”

    “不错,此人天资聪慧,深得我心,必定能将我的衣钵传承下去!”陈抟来组回想起自己收下的弟子,不足为外人道也,最后他的身影慢慢的消散了,而赵构也从睡梦中惊醒过来。

    回想起在梦中的一切,赵构算是明白自己为何会来到宋朝,再来一世,一切都是人为作祟,并未因缘巧合。若是以前,赵构肯定会有怨恨;现如今,赵构想得很开,要不是来到此地,他又如何建立大宋王朝,让大宋彻底崛起,有因必有果,是好是坏皆有人定,非上天决定!

    此赵构非历史上的赵构,就算是转世投胎也不可能如此巧合,只是这一切是宋太祖赵匡胤暗中安排一切,他稍微改变了一下当初发生事故的结果。纵然宋太祖赵匡胤如此做有些自私,赵构也没有怨恨,而且赵匡胤以及当初让自己来到大宋王朝的人都受到惩罚,这些都是他们心甘情愿去做的,怨不得旁人。

    从此以后,大宋王朝再无赵构等人的消息,谁也不知道他们去往何处。

    大宋王朝在赵擎苍治理下,依旧让大宋保持强盛的国力,兵强马壮,甚至炮兵更加精炼,而赵擎苍更加果断。纵然是跟随赵构的老臣,只要触碰大宋律法,一律严惩,这也让赵擎苍成为一代铁血君王。

    两百年后,摩尼教已经改称为‘明教’,再次发动反叛,这一次让大宋王朝的势力衰弱许多,又过去了一百年时间,宋朝原本的吐蕃、蒙古、高丽等国纷纷反叛,而明教便是反抗大宋的导火线,使得大宋国土不断的缩小。

    大宋王朝在赵构手中强盛开始,一直持续了两百年,迎来了盛极而衰的格局,朝中大臣再次出现奸佞小人,而宋朝最后一位皇帝是个昏庸无能之徒,听信谗言,导致忠臣受到迫害,最后大宋在三百年被明教取代,史称‘明朝’。

    自此,大宋王朝彻底灭亡!大宋王朝在公元九百六十年建国至公元一千三百六十七年腊月十八亡国,历经四百零七年,共有二十九位皇上,大宋王朝从此覆灭,成为历史中的一部分。

    (本章完)

完结感言() 


第678章 番外篇 龙游天下() 
宋高宗赵构在建元二十年退位让贤,将皇位传于皇长子赵擎苍。此时,赵构年逾五询开外,正值壮年却甘心将皇位传于赵擎苍。在大宋国内掀起一阵惊天巨浪,众人难以置信。

    赵构习练佛道两家内力,中气十足,哪怕是知天命年纪,也看不出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任何痕迹。此时,朝中那些老臣一个接一个的死去,赵构覆灭金朝分封九王镇山河。

    现如今九王之中的岳飞已经在蒙古中的金朝余孽手中死去,他的位置由长子岳云继承,却不想岳云也在不久之后的战役中死去,尚未留下子嗣,后来由次子岳雷承袭爵位。

    涪王吴玠在建业十二年病逝,鄜王刘光世在建元二年病逝,九王死之三人,仅余下九人,而张浚也是重病缠身,难以下床,更别说领兵作战,太医诊治只能静养,难以彻底好转。

    张浚也从前线退下来,要不是赵构选贤举能,差点让大宋王朝的军队后继无人,之后赵构又从朝廷之中挑选人才,将杨万里、陆游等人提拔至将领,而高宠也荣升至九王之一。

    现如今朝堂之上,李纲已经病逝,赵鼎病逝,潘良贵也病逝,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只有李光、胡铨二人。赵构大兴科举选拔制度,从中再次选出优秀的人才,就有范成大、尤袤等人。

    “皇上,您真的决定传位于太子?”

    赵构笑道:“不错,圣旨已经下达了,日后的大宋江山社稷全仰仗于太子,以及诸位大人,而朕便放下这个担子。现在大宋王朝蒸蒸日上,无论是东瀛、高丽,还是其他列国都无法与之比拟,朕也安心将天下交给太子。”

    胡铨已经成为左丞相,右丞相依旧是赵有恭,不过他已经准备卸任,交给李光代为执掌枢密院。因此,李光、胡铨等人在朝堂上听到赵构宣布退位,这让他们很是惊讶,这才留下劝说赵构将退位之事缓一缓。

    “太子尚且年轻,皇上乃是春秋壮年,要是将皇位传于太子,怕是大宋周边的国家又会蠢蠢欲动。大宋王朝这些年鼎盛时期,四海臣服,全赖于皇上坐镇京城,大宋有皇上才能镇住边陲小国。”

    “胡丞相,你多虑了!”赵构打断胡铨要说的话,他笑着说道:“现如今大宋王朝正值上升阶段,朕退位传于太子,亦是多番考虑之下才做得出的决定。纵然大宋王朝少了朕坐镇,不过还有太子擎苍在,又有秦王擎宇,胡相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

    “太子的能力,朕不必多说,胡相以及其他大人都清楚。再说了,他现在已经加冠,而朕当初继承皇位不过加冠之龄,比之朕他要老练许多,朕将大宋江山交给太子,朕放心!”

    “至于周边边陲小国又如何与大宋王朝相提并论?若是他们不愿意遵从,又或是撕毁曾经的国书,那便给予痛击,这些年大宋蒸蒸日上,少有战事,那些国家也安分守己。”

    “若是有丝毫的举动,不必留情,也好让他们长长记忆。大宋军队也不是酒囊饭袋之徒,哪怕是鄂王、涪王、鄜王三人已经不在,循王又重病在床,一字并肩王也退下来,可是大宋人才济济,岂是蛮夷等小国与之抗衡的,这些都不必担心,朕心意已决,丞相就不必多言了!”

    胡铨、李光等人唉声叹气的起身告辞离去,他们实在是不明白赵构到底如何作想!纵然君臣已有三十年,仍然猜不透赵构心思,尤其是在鼎盛之年便传位于太子,这让众人很是不解。

    正如胡铨所说那样,高丽、大理、吐蕃、蒙古等国甘愿臣服,皆因为赵构尚在。他们最忌惮之人乃是赵构,要是赵构这个皇上退位,只怕这些小国会有所动作,而赵构在他们这些人心中就像是神魔一样,给予本国恩惠,却又将军事大权掌握。

    任何一个国家的皇帝都不可能真的答应,也就是阳奉阴违,暗度陈仓。赵构对此事也知晓,却没有做什么,只因他决定将皇位传给太子,这些事情将是赵擎苍应该去做的。

    纵然赵构退位,那些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有任何动作,唯有等到赵构彻底不理朝政,影响渐渐地失去时,他们才敢有所行动。赵构当初建立起来的组织已经秘密收编成朝廷的队伍,这个事情只有皇上一人知晓,哪怕是赵有恭等人都不清楚。

    当初,宋金大战,这个组织就是专门探查情报所用,也死了不少人。后来,赵构彻底覆灭金朝后,又将这些人重新编制,尤其是年纪较大之人,或是受伤的将他们全部安顿好,这个组织被赵构纳入都察院之中,而都察院本就是监督百官,只不过需要调动这些人,需要皇上手谕,或是金牌令箭才行。

    “皇上,你真的决定这么做?”

    “二哥,这个事情你不是早就知道?”赵构淡淡的说道,“在位三十三年,是时候退下皇位。若是加上之前皇兄的一年把持朝政,也有三十四年之久,已经足够了。”

    “若是一直霸占着这个皇位,对大宋又有何好处?现在的大宋王朝蒸蒸日上,而我一直坐在龙椅上,那么太子登基,那便什么事都不需要操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没有危机,又如何让太子真正掌控大宋王朝,又如何震慑四海,也是一种考验!当初,我本来就不太愿意做这个皇帝,什么自由都没有。若是可以的话,我还真的想与皇兄那样云游四海,现在正好是个机会,一切都交给太子处理。”

    “为君者当仁则仁,当杀则杀,刚柔并济才行。太子的性子本以为像他母亲,没想到他的骨子里性子还是与我相似。至于擎宇,他的性子随你,你家那个小子性子倒是与擎苍有些相似。”

    赵有恭想起擎宇那个嗜武成痴的模样,苦笑一声:“与其说擎宇性子像我,倒不如像我父王!至于我家小子,还不是跟你家擎苍一直玩到大,耳闻目染之下,性子当然如此。”

    “儿孙自有儿孙福,是好是坏皆有他们自行决定!”赵构自信满满的说道,“我相信擎苍不会让我失望,因为他是我的儿子,焉能没些手段。”

    “若想找个人与擎苍相匹敌,只怕只有你家的那个小子了!”

    赵有恭也是一阵感叹,赵擎苍是双胞胎长子,在他年满二十岁便加封为王,现如今做太子已经有四年时间,赵构终日将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更是指点,甚至有些奏章,国事都是赵擎苍参与决策,赵构只是旁观者。

    当赵擎苍做了正确的决策,赵构没有任何的赏赐;当他做了错误的决策,那就受到惩罚。赵有恭提及的那个小子,正是赵构与方金芝的孩子赵怀英,赵构与他没有见过面,赵有恭倒是见了不少次。

    由于赵有恭是琥珀山庄的庄主,更是麒麟令主,与江湖上人物打交道,而赵怀英也与赵有恭发生争斗。那个时候,赵有恭因为江湖事,这才作为麒麟令主出面干预,偏偏遇到了赵怀英,二人大打出手,而那个时候赵怀英只有十八岁,武功比之赵有恭差不了多少,最重要的是他的智谋也不差,这让赵有恭很是惊喜,最后二人相认才发现是乌龙事件。

    此事,赵有恭说与赵构听了,他也是很欣慰。赵怀英一直流落至江湖上,十六岁便独闯江湖,搅动风云,挑战各门各派。十年时间,赵怀英一路挑战各路英雄,无论是名门正派,还是绿林首领都知晓他的名号。

    赵怀英长大成人,赵构因为忙于国事,再也没有见过这个流落在外的长子,而他的消息也都是赵有恭告诉他的。从心里来说,赵构对赵怀英有些愧疚,每当听闻赵怀英的消息,他都会想到方金芝。

    方金芝独自一人将赵怀英培养成为顶天立地的枭雄人物,这让赵构很欣慰,却是有些无奈。当初,赵构也派人前去将方金芝接回皇宫,方金芝委婉拒绝,她宁愿流落在外,也不愿意留在宫中。

    当赵构宣布传位诏书时,众人都愣住了,而赵有恭倒是清楚。赵构百般无奈之下登基为帝,那是大势所趋,大宋处于生死边缘,不得不有人站出来,统领大宋百姓抵御外敌入侵。

    现在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大宋王朝之名扬名海外,这些年坐在皇位之上,赵构的心累了,他的确是想要好好休息,毫无征兆的宣布传位诏书。赵构有自己的打算,当他退位让贤,将江山交托于太子赵擎苍之后,便决定带着自己的妻子四处云游,还有见见那久违未曾看过的方金芝母子二人,将方金芝一并接走,从此云游四海,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赵有恭从右丞相之位卸下来,也是为了考虑此事,他这些年也是真的累了。从当初不懂得管理枢密院,到后来井井有条,上下对他非常佩服,赵有恭也学会了各种手段,这让他有些厌倦官场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