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宋徽宗赵佶哑然笑道:“朕想修建一座园林,不知爱卿可有什么好的意见?此园林必须以花石建造,依山傍水,没有水,那就开凿出来;至于,园林的样式要突破秦汉以来的格局,不知爱卿可有什么好的计策?”

    蔡京等人听闻宋徽宗赵佶提及艮岳的建造情况,心中才放心下来。赵佶在他们的眼里一直以来都是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之人。当他们听到宋徽宗提及皇子名讳,还有一些不可思议;如今,宋徽宗提及此事,他们反而觉得赵佶一尘不变,还是那个他们认识的皇上。

    艮岳的建造乃是宋崇宁四年,即1105年由蔡京提议出来的,还推荐朱勔担任负责人。当时宋徽宗垂意于奇花异石,朱勔奉迎上意,搜求浙中珍奇花石进献。此人的确有些才学,善于堆山造园,号称“花园子”,也是宋徽宗赵佶的宠臣,被授予应奉局督监。

    朱勔躬身道:“皇上,此事臣已经再紧急督办之中。若是建造与秦汉以来相似的园林,无法体现出圣上的英明神武,臣一直都在搜集花石,以花石为基础,建造此园林。只不过,花石的数量远远不够,无法动工,唯有集结大宋所有的花石,运送汴京方可。”

    宋徽宗赵佶听闻花石,显得非常兴奋,连忙问道:“还需要多少花石?”

    “如此宏大的工程,粗略估算也需要搜尽天下名花奇石,方能完成!”朱勔附和道。

    宋徽宗沉声道:“传朕旨意:凡民家有一木一石、一花一草可供玩赏的,应奉局皆能派人以黄纸封之。朕乃是当今天子,大宋子民皆是朕的子民,为朕贡献出花石,实乃荣幸之至,速速着办,不得延误!”

    朱勔兴奋不已,他等的就是宋徽宗赵佶这句话,连忙高呼道:“吾皇圣明!”

    蔡京等人也附和一声,他们相视一笑,一副奸计得逞的模样。众人都是一丘之貉,狼狈为奸,上满圣上,下欺百姓,敛财乃是他们的宗旨。如今,宋徽宗赵佶的圣旨让他们可以放开手脚的大干一场,也正是因为赵佶酷爱花石,又颁布圣旨,以致于后来大宋国内民不聊生,朱勔成为应奉局的督监,更是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他们情不自禁的笑了。

    宋徽宗赵佶吩咐下去后,便让众人离去了,独留下他一人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就连内侍杨戬也被宋徽宗赵佶下去了。众人都离去后,赵佶脸上浮现出一丝无奈,还有一丝歉疚,目光看着棋盘上的围棋,情不自禁的低声道:“雅怀素态,向闲中、天与风流标格;绿锁窗前湘簟展,终日风清人寂;玉子声干,纹楸色净,星点连还直;跳丸日月,算应局上销得。

    全似落浦斜晖,寒鸦游鹭,乱点沙汀碛。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玳席欢余,芸堂香暖,赢取专良夕。桃源归路,烂柯应笑凡客。”

    尚在襁褓中的赵构,迷迷糊糊的酣睡着,期间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只因年纪尚幼,刚刚出生不久,无法让他一直清醒着。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赵构的“百日”到了。如今,赵构能够睁开眼睛,也不需要长时间的休息,经过宫中御医、御厨的配合,让他红光满面,胖乎乎的,眼见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壮,有点补充过度的迹象,心想:“在这样吃下去,肯定要胖死,这可如何是好!”

    宋徽宗赵佶瞄了一眼看见愁容满面的赵构,微微一愣,随即笑了。赵构“百日”,赵佶传旨办宴席,所有的文武大臣悉数到场,就连卧病在床的大臣都不得不赶到皇宫中,前来参加皇宴。

    “今日,朕的皇子诞生百日,依照惯例,授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宋徽宗兴高采烈地说道,“赐名‘赵构’,字德基!‘德’乃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也。”

    众臣高呼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宋徽宗赵佶赐予赵构名讳后,便让众臣一起饮酒庆贺。由于赵构的生母韦氏,乃是女子,又是婉容,身份地位非同一般。自从赵构出生后,韦氏想要抱抱自己的儿子也只有在无人之时,只要有大臣或是其他嫔妃,赵构都是交于奶娘抱着。

    身为母亲的韦氏,此时不再前殿,在后堂,身为女子的她没有资格前去参与,况且他不是皇后。如果韦氏是皇后,便有资格,只能隐身在后堂之中。当宋徽宗赵佶赐予自己儿子名讳时,又见他加封为国公,韦氏的泪水止不住的流了出来,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了。

    赵构被加封为蜀国公,他的目光从宋徽宗赵佶身上挪开,目不转睛的看着所有的大臣。只见殿内清一色的文官,没有任何的武将在场,叹息一声:“大宋王朝的‘重文抑武’政策还真是名不虚传,难怪宋朝将士的战斗力低下,皆是文臣当道,把持朝政,又有奸臣误国,必须要扭转乾坤方可,否则大宋危矣。”

    宋徽宗赵佶好奇的看着赵构,见他脸上没有丝毫的喜悦之情,不禁有些疑惑,又见他目光扫视群臣,就像是大人似的,低头沉思不语,哑然失笑,暗想道:“此子便是大宋的未来,一切都要寄托于他的身上了。如今,朕给予你的唯有此物,待你长大后,朕的江山必定会传位于你。”

    如果蔡京等人知道宋徽宗此时的想法,必定大吃一惊,就连赵构都会被赵佶的想法吓一跳。可是,宋徽宗赵佶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不可捉摸的因素,使他当初的想法没有实现,此事暂且不提。

    大观元年八月丁丑日,在大庆殿中,赵构被宋徽宗赵佶赐名,且授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

    自此以后,赵构便正式成为历史上的“赵构”。

    各位兄弟,端午节快乐,多多推荐,收藏!

    (本章完)

第8章 无良父亲() 
宋徽宗赵佶生平有四大喜好,依次为石艺园艺、金石书画、玩弄美女、迷信传说。由于赵佶笃信箴言、传说,故而赵构出生时,红光照遍宫室。并且,赵佶又是亲眼所见,又有先前道士给予他的箴言警示,让他格外重视自己的九皇子,也就是赵构。

    历史上宋徽宗共有32子,其中有25位活到了成年,余下的都不幸早夭。自皇长子赵桓出生至第九子赵构,次子与四子都早殇,故而留在宋徽宗身边的唯有七位皇子;除了皇长子赵恒外,其余几子都受赵佶待见,要么深居简出,要么就交与婢女、奶娘照看,唯有七岁的长子赵恒一直留在赵恒身边,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生母是晋贵妃,也是他是长子。

    年仅七岁的赵恒颇有赵佶的风范,小小年纪就生的眉清目秀。由于是生在皇宫中,耳闻目睹宫中的势力,也知道自己身为皇长子,要想继承帝位,唯有讨好宋徽宗赵佶,得到他的信任,这一切全都是身旁的宦官、大臣所说,让他铭记于心,使得赵恒一言一行都像极了他的父皇,以致于赵佶对他格外的恩宠。

    纵然是皇长子的赵恒,在百日时,宋徽宗也不曾亲口御赐名讳,更不曾在大庆殿内授予职位,一切都是从简。如今,赵佶在众多大臣面前,亲口御封赵构名讳,且授予官职,还是蜀国公,就连赵恒在百日时,都不曾授封国公。

    北宋的都城是汴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也称为“东京”。由于唐朝后期政治腐败,以致于唐朝结束,进入五代十国,首位把汴梁作为帝王皇宫所在地的是五代的后梁君主,后唐、后晋也继续在汴梁作为都城。

    北宋的皇宫仍沿用五代宫苑旧址,但对五代时期的宫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扩建后的东京宫殿称为大内、宫城。宫殿包括有外朝、内廷、后苑、学士院、内诸司等部分。入宣德门后,东西有左、右升龙门及两廊,正北在宫城中轴线上就是大庆殿。

    大庆殿是北宋皇宫的正殿,也是举行大典的地方。众臣接到宋徽宗圣旨,悉数来到大庆殿内,都知道这次不是为了祭祀或者重大典礼活动,仅仅是皇九子百日宴的地址,故而众多大臣纷纷臆测宋徽宗此举是何意,就连蔡京等人都傻了。

    直到宋徽宗宣布一切,然后移驾于偏殿内,又吩咐光禄寺少卿准备用膳,众人才恍恍惚惚的清醒过来。接着,宋徽宗又命歌姬献舞一曲。只不过被大臣反对,理由是皇九子百日,不宜献舞。

    于是,宋徽宗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让御膳房准备好的酒、菜全部都端上来,与众大臣一起饮酒。韦氏见宋徽宗要饮酒,便吩咐奶娘将赵构抱回来,却被赵佶阻止,道:“不妨事,朕今日高兴,你们都退下,至于构儿由朕亲自抱着,都退下!”

    奶娘见红光满面的赵构醉醺醺的抱起赵构,无奈的退下来,就连韦氏都愣住了。身为一国之君,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代表着国威。如今,赵构不顾众人惊诧的目光,兴高采烈地抱着赵构。

    尚在襁褓中的赵构看着醉醺醺的父亲,紧锁眉头,小腿不停地蹬着,直接伸出自己的白嫩的小手,胡乱的抓着宋徽宗的胡须,就是不愿意让宋徽宗抱着。众多大臣眼见于此,更是静默不语,目瞪口呆的看着赵佶。

    宋徽宗醉眼朦胧,朗声笑道:“哈哈!……理当如此,理当如此!……”

    隐身于后殿的韦氏吓得一身冷汗,众多大臣则呆如木鸡,尤其是蔡京等人早已放下手中的碗筷,斟酒的侍女也傻了,美酒早已溢出酒杯,滴落在案上都没有发觉。此时,众人心中都齐齐的想道:“蜀国公深得圣上喜爱,日后必定是继承大统之人。”

    “这幅身体实在是太小了!”

    赵构张牙舞爪的蹬着脚,又抓着自己父亲的胡子,他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反抗。片刻后,赵构全身无力,小脸涨得通红,直接将赵佶的胡子当成秋千一样,死死地拽着不放,愣是拽不下来,气呼呼的想道:“现在的身体实在是太弱小了,待长大了我定要扒光你的胡子,让你沉迷于玩乐,不顾朝纲。”

    宋徽宗赵佶不知道赵构心中所念,只道是小孩子玩闹,他也没有介意。与此同时,赵构则是反抗到底,只可惜他只不过是三个月,没有任何的力气,好不容易拽住父亲的胡须,就是不能下一步动作,他心里的确有气,暗骂道:“你喝酒就喝酒,还让我陪着你一起受罪,真不知道你这个父亲怎么当的,难怪赵恒登基后,更是无用。”

    如果宋徽宗知道赵构心中的想法,必定认为赵构入魔了,最轻的也是逐出京城。只不过,醉眼朦胧的宋徽宗无暇顾及其它,又看见赵构脸上红扑扑的,显得非常的气恼,大笑一声:“哈哈!……朕不好,只顾着自己自饮,忽略了你的感受,要不你也喝点!……”

    宋徽宗眼见赵构气恼不已,酒不醉人人自醉,以致于他的意识有些模糊,通红的脸上笑眯眯的看着怀中的赵构,心情格外的好,还以为赵构也想喝酒了,直接命人斟满一杯美酒,亲手喂着赵构喝下。

    此时,三个月的赵构苦不堪言,怒气冲冲,他真的很想起来,一脚踹掉赵佶手中的杯中物。众多大臣都傻了,呆如木鸡,手中的酒杯掉在地上都不知道捡起来。自古以来,还未曾有过三月大的婴儿喝酒的,奶水未断,就喝酒了,众人尴尬地想道:“三月大的婴儿能喝酒吗?”

    “我是不想你抱我,都这么大了,还让父亲抱,那我的脸不就丢光了吗?再说了,你喝酒了还抱着我,就算是你是我亲爸,也不行!”赵构无奈的想道,他的声音从口中传来被有些醉意的宋徽宗赵佶听见,就像是欢快似的,更是毫不犹豫的让他喝酒,他怒吼道:“我要的不是酒!……”

    赵构的“欢快”声被一股火辣辣的酒挡住了,三月大的赵构首次品尝到宋朝的美酒。虽然没有现代那样的酒力,对于三月大的他来说,也是烈酒了。可是,宋徽宗赵佶见他不说话了,眯着眼睛,高兴道:“构儿,此乃杯中物,是好东西,多喝点!”

    赵构想死的心都有了,硬着头皮喝下了一小杯酒,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他真的很想要离开。虽然他来自于后世,对历史比较了解,对自己的“父亲”还是不太清楚。当他想起众人给予他的评价:“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如今看来,那人说的非常对,赵构想都不敢想,三月大的自己居然被自己的父亲强逼着喝下了杯中物。即使一小杯,也如同穿肠毒药似的,让他脸上更加的红晕了,头重脚轻,四肢无力。

    众多大臣见宋徽宗赵佶真的给三月大的皇子喂酒,全部都目瞪口呆。直到赵构喝完一小杯酒后,众人才相信眼前发生的事情是真的。与此同时,蔡京等人纷纷从席位上站起来,双膝跪地,劝说道:“皇上万万不可再让蜀国公品尝杯中物了,蜀国公乃是皇上的子嗣,上天必然护佑,然而蜀国公只有三月大,尚在襁褓中,喝下杯中物对于国公来说,是大大的不好,”望皇上三思!

    众人也随声附和道:“望皇上三思!”

    宋徽宗赵佶不以为然的笑道:“众爱卿平身,朕的儿子身体必定强壮,有上天护佑,必定安然无恙,众臣不愧是大宋的国之栋梁,这份忠诚之心,朕甚感欣慰。”随着赵佶的命令,蔡京等人为首站起身来,身后的大臣们才站起身来,宋徽宗赵佶的眼睛跳动了一下,转眼即逝,又接着说道:“传朕的旨意:今日不醉不归,明日不早朝,众位爱卿尽情的享乐。”

    “谢主隆恩”众人叩谢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于是,宋徽宗赵佶与众大臣大吃大喝起来,尽情的享乐!

    (本章完)

第9章 让我给你加点料() 
宋徽宗赵佶看着三月大的儿子“高兴”的品尝美酒,也不乱蹬脚了,显得意犹未尽,还想要继续让赵构喝一杯。众位大臣急忙劝阻,方才打消这个念头。如若不然的话,赵构还不知道被赵佶灌多少才能罢休。

    赵构酒劲上来,头晕目眩,晃动着小脑袋,咧着嘴傻乎乎的笑着;宋徽宗赵佶看在眼里,心里更是疼爱不已。只可惜,赵构不能言语,不然的话他肯定要破开大骂赵佶。从古至今,从未听说过三月大的孩子就饮酒的,还是自己的父亲亲手灌酒。

    “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居然摊上了这么一个无良的父亲,居然三月大的孩子就开始饮酒。难道他真的想自己的孩子跟他一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连饮酒作乐也要一模一样的去学吗?”

    “难怪大宋国势衰弱,如此皇帝,怕是古今少有,又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父亲如此,无怪乎儿子如此,大宋的都城汴梁被攻破,二帝被俘虏而去,以致于客死异乡,这一切并非注定的事实,只不过是人为,与天意无关。”

    “如果天意如此,人力难以改变;如今看来,并非天意难违,而是人祸。只要一步步的解决,未必不能阻止耻辱发生。只不过,这件事必须从长计议才行。既然我重新来过一次,又让我带领大宋走向繁荣,于公于私都必须要做到才行,否则愧对他们。”

    三月大的赵构晕乎乎的,想要保持清醒,再亲眼看见宋徽宗赵佶酒醉后居然让他喝酒,感觉到不可思议。如此父亲,怕是赵佶是头一个。赵构再看向赵佶喜悦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他心知肚明自己的父亲是高兴,却不知高兴什么,就算他是皇子,在他的上面还有数位兄长,也不至于失态。

    即使大宋王朝的酒不如后世的烈酒,对于三月大的赵构而言,无异于穿肠毒药。片刻后,赵构就意识模糊了,来不及多想,只能傻呵呵的苦笑着。在赵佶的眼里,赵构的苦笑就是喜悦的笑容,他觉得自己刚才猜想的不错,赵构之前胡乱的蹬着脚,又拽着他的胡须,是想要品尝他杯中之物,想尝尝鲜,想到此处,宋徽宗不禁洋洋得意。

    “皇上,还是让奴婢抱着蜀国公,您是万金之躯,又要与众位大人饮酒,不如女婢抱着,以免扰了皇上的雅兴!”

    宋徽宗赵佶身边的内侍杨戬眼看襁褓中的赵构傻呵呵的笑着,又见赵佶龙颜大悦,心知赵佶对赵构的喜爱之情。故而,杨戬想要抓住拍马屁的机会,不仅得到赵佶的赏识,还能表达出自己的忠心。

    果不其然,宋徽宗赵佶笑眯眯的撇过头,赞赏道:“爱卿有此心,朕甚是欣慰!”

    杨戬顺势躬着身子,作势要抱起赵构,却被赵佶出手阻止了,诧异的抬起头,疑惑的看着宋徽宗赵佶,心想:“难道皇上有其他的意思?又或是杂家猜错了皇上的心意,应该没有说错!……”

    宋徽宗赵佶对身边的内侍杨戬宠爱有加,不仅让他以一个宦官的身份在朝中任职,更是与另外一个内侍在朝中呼风唤雨,就连宰相蔡京等人对他们两人礼让三分。毕竟,杨戬乃是赵佶的内侍,终日跟随在他的身边,对于赵佶的喜爱以及想法,不说百分百的猜到,至少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对于一些事情,赵佶还未开口,杨戬跟随在他身边多年,早已摸透了他心思,就直接做出来了。如果再宫中多年,又跟随在宋徽宗的身边,见多识广,还没有猜透他的心思,那么他也不会受到赵佶的宠信了,更不会入朝为官。

    宋徽宗赵佶首次没有应承杨戬,反而出手阻止,让他不禁有些疑惑。下方的大臣也纷纷侧目注视着一切,蔡京等人皱起了眉头,眨眼间消失不见,像是微风轻拂而来,掀起一点波澜,仔细望去去不见任何的动静。

    “朕的皇子,怎能让你抱着。若是有什么意外,朕也不想看见,就让侍女抱下去就好。你还要与朕跟爱卿痛饮,若是你抱着老九,便不能与朕同饮了。如此一来,那岂不是太无趣了。”

    赵佶笑眯眯的说道,诧异的杨戬听到他的一番话后,激动不已,难掩心中的感动。杨戬在朝中也有一些势力,只不过他是阉人,有些时候还是非常的自卑。哪怕是其他人对他恭恭敬敬,杨戬心里十分清楚一些事情,如今赵佶的这番话,俨然是把他当成正常人看待,可与朝中的大臣平起平坐,心里高兴不已。

    “来,你也一并坐下,与朕同饮!”宋徽宗微笑的示意杨戬坐下,杨戬缓缓地坐在了与蔡京等人的位置旁边,他可不敢坐在赵佶的身旁,那样是犯了大罪,就算他的胆子再大,也不敢如此做,待杨戬落座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