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传位于谁,还轮不到他们干涉。”宋徽宗冷笑一声,想起赵构的模样,叹息一声:“至于老九能否继承大统,就要看他的本事了,要想成为人间君主。若无好胜之心,运筹帷幄之能,焉能成为君主。”
“朕的子嗣甚多,自老大开始,无一例外都畏惧朕,老大更是有模有样的学朕,吃喝玩乐,琴棋书画,一切都是讨好朕,唯有老九与众不同。即使朕是皇上,他怡然不惧,他的眼睛之中常有忧愁之色,实属罕见,故而朕看似最疼爱老大,对于老九忽远忽近,实则就是想要培养老九的能力。”
“如果朕百年后,大宋交于他们手中,不见得能够震慑住群臣。当初,朕一直以为毫无希望,只想做个安于享乐,不顾朝政的皇帝,任由大宋国势衰弱,朝中大臣勾心斗角,屡见不鲜,朕已经失望了。”
“当年,那位道士所言,你可曾记得?”
赵似点点头,那个时候他们两人一起去狩猎。恰好遇到一位仙风道骨的道士,赠予赵佶一张箴言,只不过他不曾想到不久后韦氏就传来喜讯,正是那个时候,赵佶开始着手准备,首先让赵似假死,得以暗中布局,又等待赵构的出生,最后终于确定后,才开始布局,一点点的铲除朝中居心不良的大臣,又不敢大肆清除,那样做朝纲必定大乱,唯有小心翼翼的暗中操纵一切。
当初,宋徽宗失望之极,准备碌碌无为,安心的做自己的皇帝,诸事不闻不问,却想不到赵构的出生,让他心中燃起了斗志。当天晚上,宋徽宗便与蔡王赵似两人商议,决定启用一直未曾动用的力量,由赵似成为暗中力量的首领,开始为大宋江山,肝脑涂地。
赵似也曾远远地看见过赵构,发现他与众不同,仔细观察后发现赵构的心中想的居然会是大宋的江山,以及用什么方法剪除朝中乱臣贼子。恰好,赵构列举出十四罪状,还写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被宋徽宗看见,故而决定开始行动。
“皇兄,你这样做不是将自己逼上了绝路吗?”赵似有些无奈的说道。
宋徽宗淡然一笑,道:“朕走上绝路才能为子孙开辟出一条的道路,那也是值得的。纵然后世历史之中将朕列为昏庸无道之人,那又如何。只要大宋真正的强大起来,这些也只不过是虚名,朕不在乎。”
赵似瞪大着眼睛,他知道赵佶最大的长处便是隐忍不发,暗中布置一切。身为一国之君,谁不想流芳百世,所有的史书都称赞自己的丰功伟绩。宋徽宗的丰功伟绩全部都是在诗画上面,成就颇高,落得一个书画皇帝。
宋徽宗从不在乎这些,在他的心目中唯有让大宋从羸弱之中解脱出来,消除一系列的隐瞒,清除不确定因素。只要大宋真的能够强大起来,哪怕是牺牲自己在后世之中的名誉,也在所不惜。
“皇兄成为皇上,乃是大宋之福,奈何世人不懂皇兄的苦心,外有强敌,内有忧患,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宋能够再次兴起,唯有破掉这个局面,才能重新焕发生机。只不过,这样一来,皇兄在历史之中的名声将会遗臭万年,一切都是大宋,为了赵家的江山,不得已而为之,臣弟也是看到还是端王的你,心怀黎民百姓,才会甘愿屈居人臣。”
(本章完)
第16章 要练武,不怕苦()
“臣弟以为老九在众多后辈之中乃是翘楚,以他的年纪每日都愁眉苦脸,有博览群书,还时不时的找到侍卫,让侍卫统领传授武艺。当真是文武双全,有先祖之遗风。臣弟觉得是时候给老九找老师了。”
经过连日来的观察,赵似发现赵构不仅仅与众不同,更是非同一般。皇族子孙未曾有过三岁之龄就博览群书,有的还在玩耍,没有任何人教导赵构字言片语,最多也就是韦氏教导一下,更多时候都是在自学。
赵家子孙自太祖、太宗后,历代皇族子弟甚少有谁苦练武艺。当初,太祖、太祖乃是后周大将,一身武艺,斩杀敌人,所向睥睨。自此以后,太祖赵匡胤便担心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会在未来也会发生,以致于制定政策,加强皇权,重文抑武,更是文臣重用,武将受制于文臣,最后演变成皇族之中会武艺者甚少。
赵似乃是宋神宗之子,也是众多兄弟之中武艺最好者,他仰慕先祖武艺,走南闯北的练习了不少的武功;赵佶是没有任何的武艺,重视文艺之才,使之达到巅峰。在大宋历代皇帝之中,论书画当之无愧第一人。
赵似拥有高超的武艺,此事唯有赵佶一人知晓;赵佶书画造诣极高,赵似也早有预料。虽然两人是君臣,又曾经争夺皇位,实际上两人的关系非常的好。众多兄弟之中,他们两人年纪相差不大,又有相同的志向,只不过选择的道路不同,以致于有时候会有争吵。
宋徽宗赵佶行事犹豫不决;赵似雷厉风行,果断采取行动。赵佶沉浸在书画之中,身上沾染了儒生气质,唯有触及底线才会翻脸无情;赵似从一开始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危及大宋江山之人全部都是他的敌人,以致于朝中大臣知道蔡王不好得罪,全部都防着他。
“老九的天资出乎朕的意料之外,你的武学才华,在众多兄弟之中居首;朕的文学也是如此。老九不仅一岁便开始博览群书,三岁之龄就能舞文弄墨,那一首漂亮的字迹,就连朕都觉得他的才能远不止于此。”
“今日,听到你说起老九居然对武学感兴趣,那么到底由谁教导他武学?朝中文武百官、侍卫统领等人,无一人可信任,唯有你一人除外。再说,你的武艺在众人之中也是最高的,就连太祖皇帝的棍法,太宗皇帝的刀法你也会,更是兼修百家所学,依你之见到底有谁可以成为老九的师傅!”
宋徽宗赵佶目不转睛的看着赵似,想要听听他的建议。在赵佶的心目中唯有赵似才有资格成为赵构的师傅。只不过,赵似在众人的面前已死,要是再出现的话,朝廷之中必定一片哗然之声,人人自危,使得赵佶犹豫不决。
赵似沉默片刻,道:“构儿武学天分,臣弟以为不如文学成就上高,他的身体臣弟也亲自见过,就连筋骨我也摸过,还是欠缺了武学之人的根骨。但是,练武之人必须吃苦,方能成为一代宗师。”
“武学天分并不能制约老九的潜力,就看老九是否有此耐力,故而臣弟深夜之中再次观察,老九独自一人偷偷练习。虽然招式有些生疏,力道也不够,他的那份坚毅,臣弟是看在眼里。”
“臣弟是死去的人,不能出现在众人面前,老九未满弱冠之龄,唯有留在宫中方可。因此,臣弟想要教导老九也没有办法做到。如果是前些年,兴许有一人可以教导老九,只不过他告老还乡。”
宋徽宗沉吟道:“你说的可是那个人?”
“不错,正是他!”赵似点点头,叹息一声:“他曾经是禁军的总教头,以善于箭术闻名。只不过,他主张攻打金兵,主战派,被皇兄摒弃,以致于告老还乡。臣弟曾经与他切磋过,他的武艺才是真正的一代武学大师,以性命相搏,臣弟必死无疑,江湖切磋,臣弟也不是他的对手。”
“唉!……”宋徽宗无奈的说道,“朕何尝不知道他的才学,文武兼备,与你相当。只可惜,他不懂得圆滑,看不清楚形势,一切只能说是他咎由自取。难道除了他以外当真是无人可以教导老九了?”
赵似笑眯眯的说道:“还有一人在朝中任职,此人也是那人的弟子,却不是禁军的总教头,只不过是一支禁军的教头,也得到了那人的传授武艺,尤其是枪法,更是出神入化,得到那人的真传,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宋徽宗惊喜不已,他只顾着书画、朝政,对于此事还真的一无所知,问道:“此人是谁?”
“林冲!”赵似脱口而出道,“此人性格外柔内刚,待人真诚,尤其是他有‘小张飞’的外号,在江湖上也有一些威名,故而此人乃是老九的授业恩师。至于,那个人便是指点林冲枪法的老师。”
“既然如此,那么朕便传旨,任命林冲为老九的授业恩师,传授武艺于他。”宋徽宗急切地说道。
赵似见宋徽宗急不可耐,不禁微微一愣,又笑了笑。宋徽宗身为一国之君,也是一位父亲,尤其是赵构被他倚重,故而非常的着急。与此同时,赵似也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假死后再也没有见过他一面,不禁有些哀伤。
宋徽宗瞥见赵似脸上的哀伤,道:“十三弟,去看看他吧!”
赵似摇摇头,坚定地说道:“皇兄,他继承了臣弟的爵位,就算看了又如何,还不是徒增思念吗?再说,现在局势有些不稳,不能擅自行动,要是暴露行踪,被人发现,后面的事情就寸步难行。”
宋徽宗深深地叹息一声,道:“真是难为你了!”
“皇兄,臣弟该走了!”赵似看着窗外昏暗的夜色,已经有些明亮了,知道不能久留,必须要离开了。
宋徽宗与赵似两人促膝长谈,忘记了时间,也看向了外面,天已经蒙蒙亮,他也没有继续挽留,就让赵似离去了。赵佶看着他再次戴上黑色纱巾,蒙着脸,心里一阵感叹:“十三弟,大宋江山要是能稳住,你的功绩比朕还要大。”
次日,宋徽宗早朝结束后,便来到了后宫,前往韦氏的宫殿。韦氏见宋徽宗前来,急忙躬身行礼,被赵佶搀扶起来,直接了当的询问起赵构的情况。韦氏才明白皇上今日前来,是想看看赵构,急忙回道:“构儿再书房之中读书习字呢?妾身这就喊他前来!”
“不必了,朕亲自去看看!”宋徽宗微笑的说道,然后径直走向书房,韦氏等人急忙跟上。当他们一行人来到书房时,居然空无一人,赵佶不由得皱起眉头,低声问道:“你不是说在书房吗?为何人不在!”
韦氏大吃一惊,慌忙道:“妾身早上还看见构儿在书房,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
宋徽宗想起昨晚赵似所言,恍然大悟,又低声道:“你们所有人都回去,朕要一个人留在此地,没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打扰朕!”身边的太监、宫女、侍卫等人全部都退下,韦氏也不知该如何是好,神色紧张的坐立难安,却听到赵佶厉声道:“你也出去!”
“妾身告退!”韦氏无奈的回道,心里暗暗着急,想道:“构儿到底去哪里了?为何不在书法,这可如何是好!”
众人都离去后,宋徽宗赵佶顺着书房悄无声息的来到了一处别院,映入眼帘的是一处百花齐发、郁郁葱葱的一片青色草地,还有数株高大的树木。当他的脚步踏在石阶上,就听到一丝声音;赵佶好奇的加快脚步,就看见三岁大的赵构正在似模似样的挥舞着拳头,还奋力的踢着树干。
奈何,赵构的力量太弱了,踢出去的力量撼动不了树木分毫,他没有放弃依旧是不停地击打着树木。经过连续的打击,树木飘落下来几片叶子,赵构情不自禁的笑了,暗想道:“终于有效果了!”
踢了数十次后,才落下数片树叶。赵佶沉默不语,就这么静静地看着赵构练习;接着,赵构又挥舞着招式,有数次都跌倒在地上,仍旧是爬起身来,再次挥舞着拳头,有模有样。经过多次的失败,赵构能够打出一套完整的招式。
宋徽宗看着赵构挥汗如雨,又是在七月份,天气炎热,赵构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了,额头上也有汗珠滴落在地上,犹如下雨似的。赵佶站在原地,身上都有些闷热难耐,更何况练武的赵构。
“十三弟说的不错,构儿的体质是差了点,可他的毅力足以弥补身体上的缺陷。”宋徽宗赵佶低头沉思,他看着赵构稍微挥舞一下,就会气喘吁吁,挥汗如雨,就想起了赵似所言。当赵构一套完整的招式打完收功,赵佶情不自禁的拍手称赞道:“好!……”
赵构见有人注视着自己,慌忙转身,只见赵佶欣慰的看着自己,他急忙小跑到赵佶的面前,双膝下跪,气喘如牛地高喊一声:“儿臣不知父皇在此,还望恕罪!”
宋徽宗赵佶眼见赵构汗流如雨,全身都湿透了,又见他稚嫩的身板,居然有如此大的耐力,不禁有些欣慰之色。他双手直接抱起赵构,还亲自用龙袍为赵构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看得赵构目瞪口呆,怔怔不语。
“构儿,朕问你一句话,你要如实回答朕!”宋徽宗目不转睛的凝望着赵构,开门见山的问道。
“父皇想要问我什么?之前那真的是那个父皇吗?难道是我看错了!……”赵构呆如木鸡的看着赵佶为自己擦汗,还用龙袍,俨然不像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皇上,而是一位平常地父亲似的,又听到赵佶的问话,急忙回道:“父皇请问?”
“你喜欢练武吗?”赵佶问道。
赵构坚定不移的回道:“儿臣喜欢!”
“为何练武?”赵佶接着问道。
赵构掷地有声地回道:“为了大宋江山,天下黎明百姓!”
赵佶没有继续纠结这个问题,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赵构,眼神之中的露出一丝欣慰,又接着问道:“练武不像读书,读书习字可以隔三差五,不说成为文学大家,也可受用不尽;练武乃是需要长久的坚持力,必须要有大毅力之人才能成为一代宗师,你可想好了?”
“要练功,不放松;要练武,不怕苦。”赵构铿锵有力的回道。
于是,宋徽宗沉默了,他没有继续说话,赵构也不敢继续询问,唯有静静地等待着。赵佶看着赵构坚定不移的眼神,知道他说的话是真心实意,没有半点退却之意,也能看到赵构的心意已决。
今日好不容易休息一下,至少两更,实在不好意思,一直忙于工作,之前只能保证每天更新一章,实在是抱歉!~
(本章完)
第17章 林冲是我师傅?()
“构儿,你真的决定了?”宋徽宗沉默片刻,目不转睛的看着赵构,郑重其事的问道。
赵构斩钉截铁道:“回父皇,儿臣心意已决!”
自从博览群书,又看过历朝历代的历史,政治等书,赵构未曾发现任何救助大宋危势的方法。如今,大宋濒临破碎的边缘,又看见自己的父皇终日沉迷于书画之中,书法造诣极深,开创出“瘦金体”,又亲自作画,达到了历代皇帝之中少有的水准,唯有李后主方能与之匹敌,还是差了不止一筹。
既然大宋王朝面临危难,前有狼后有虎,内忧外患之下,就像是纷乱的前隋一样,必定是大战四起。于是,赵构决定弃文从武,不再继续博览群书,也不愿读诗词习字,勤练武术,成为征战四方的将领,一统江山。
三年来,宋徽宗亲自前来次数不超过两次,唯有今日才亲自前来,就连韦氏都未曾到过。每天晚上不是吟诗作画,就是饮酒作乐,要不就是练字。今日,宋徽宗突兀前来,让赵构有些诧异。
“历史中的徽宗,也就是我的父亲,文治武功没有一样能够拿得出手,唯有文学是历代皇帝中最高,不仅开创出瘦金体,就连绘画、诗词都属于上等。如果没有坐上皇帝宝座的话,他可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伟大的艺术家,书画在后世拍卖最低是千万,高的价值上亿,当真是无价之宝。”
“每日沉浸在笔研、丹青、图史、射御之中,为何今日会来到我的住处?不仅如此,还亲自用龙袍为我擦汗,更是询问我心中所想?难道父皇有什么打算,又或是有关于我的事情,才会前来?”
赵构百思不得其解,接着宋徽宗微笑道:“构儿,你心意已决,朕便亲自任命一人为你的老师,传授于你武艺。自从太祖、太宗后,皇族子弟甚少有武艺高强之人,唯有你的十三王叔,也就是蔡王,他的武功造诣不弱于当今的一代宗师。”
“众兄弟之中,朕的丹青绘画造诣极高,十三弟的武功造诣最高,只不过他去世了。如果在世的话,兴许可以让他教导你,只不过朕为你挑选了一位不错的师傅,那时你一定要好好地练习。”
“既然你真的决定走武功之路,那朕便成全你,你要记住,习武之时没有任何的身份,朕会亲自叮嘱于他,严厉的教导,只希望你能撑得过去。如果你受不了,以后就不要去想着习武,要是撑得下去,朕必定会有重赏。”
赵构大吃一惊,喜欢舞文弄墨的宋徽宗居然同意自己习武,这可是古今少有的事情,在他的记忆里,自己的兄长也就是赵恒之所以成为称帝,就是有着与宋徽宗相似的爱好,也是投其所好,未曾想到今日自己的父亲前来是为了告诉自己找到了老师。
“回父皇,儿臣定然尽心尽力,绝不辜负父皇的期望!”赵构震惊之余,又冷静下来,坚定地目光有些喜悦,好奇的撇过头,道:“父皇,不知道教导孩儿的人,到底是谁?他的武艺如何?”
“朕也未曾亲眼见过此人,只不过是有人举荐于朕,说他武艺不错,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宋徽宗微微一愣,笑道:“朕沉浸在丹青书画之中,对于军中之事甚少关注过,也未曾见过此人,不过他可是八十万禁军中的一支禁军教头,武艺必定不差。”
“八十万禁军教头?”赵构低头沉思,喃喃自语道:“在大宋八十万禁军教头之中赫赫有名之人,唯有豹子头林冲,只不过他后来投靠梁山,落草为寇,后被大宋的将领镇压,以致于宋江起义化为飞灰,林冲也死于战乱之中。”
“另外一人便是与林冲齐名之人——王进,堂堂禁军教头,怎么可能会传授于我武艺。再说,禁军乃是皇上身边的亲兵,只听命于皇上。禁军教头是是负责教练士兵武艺的军官,只不过地位比较低,没有太多的实权,再怎么说也是皇上身边的人,父皇不可能会让一个禁军的教头传授武艺。”
宋徽宗见赵构兴奋地模样,不禁哑然失笑道:“朕没有见过此人,乃是人举荐于朕,知道他的名讳。他是禁军教头之一,擅长的武器是枪法,相传任何兵器都能使用,唯有枪法乃是当世一绝。”
“难道真的是林冲?”赵构呆若木鸡的想道。
宋徽宗笑道:“林冲!”
赵构听到宋徽宗喊出‘林冲’的名字时,整个人都愣住了,傻愣着瞪大着眼睛,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