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朱庭佐父亲弥留之际,叮嘱道:“庭佐,你要记住,我死后家中子弟决不允许入朝为官,一切等待那件事处理好再说不迟。至于你的才华,为父心中有数,不过你也要记住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准汉章参与,否则便是大大的的不孝。”

    朱庭佐双眼通红,哽咽道:“爹,为何我们不准入朝为官,也不准参加科举考试?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为何到现在还不告诉于我?我可是你的儿子啊!”

    朱敏中奋力的睁开浑浊的眼睛,老泪纵横,苦涩地说道:“有些事情不是你应该知道的,你只要记住一件事,我死后对外宣称是病死,你也不允许施展才华,可务农、可经商,决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不得为官。”

    “若是日后有人追查我的死因,以及关于一些事情的时候,你要记住非正直之人不可告知,宁死也不允许道出真实原因。若是那人正直且追查一些事情时,你再取出我留在盒中之物交托与他,一定要认清楚到底是何人,千万不能落入奸人之手,不然朱氏满门必定遭殃,你要记住!”

    朱庭佐道:“爹,为何您一直不告诉我离开京城的原因,莫不是其中有什么大事不成?”

    朱敏中叹息一声,道:“这件事你不必追问,时候到了你自然知晓,切记为父的话,一定要保存好那个盒子,除你以外就算是汉章也不允许告知,还有你不允许私自拆开查看,不然为父虽死也难以瞑目,你要答应我啊!”

    “爹,孩儿自当遵从!”朱庭佐见父亲脸上的无奈之色,还有神色间有些躲闪便猜到父亲之事不简单,却没有多加询问,只能听从父亲的吩咐,答应的事情势必做到。

    赵构听完后,也觉得朱敏中临死有些蹊跷,想必是有人暗中加害才会有早逝。朱敏中死后,家丁、奴仆等人都被严令三缄其口,不得透露老爷的任何情况,以致于外人都不得而知,唯有朱庭佐知晓。

    “想必令尊真有什么难言之隐!”赵构叹息一声,皱了皱眉头,怀疑道:“以我的猜测,令尊之死有些蹊跷,莫不是有人故意加害于他?”

    朱庭佐苦涩道:“家父离世,我便猜到事情有些蹊跷,却没有任何的证据。家父身体一直都非常硬朗,回到老家不到数月身体每况愈下,就算是名医圣手都束手无策。最后,在我的逼问下,那些大夫才告知家父是中了一种慢性毒药,已经毒入肺腑,回天乏术。”

    “慢性毒药?”赵构大吃一惊道,“难道令尊不知道吗?”

    朱庭佐道:“家父知道,却已经晚了,想必是一些人故意为之。家父是想用他一人之命换取整个朱氏家族性命,料想家父知道一些不该知道的事情,却又没有办法,只能如此了!”

    赵构道:“难道你知道那件事?”

    朱庭佐摇摇头道:“回王爷,草民不知!”

    赵构点点头,他明白朱敏中为何不让自己的子嗣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是因为那件事事关重大,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的话,只怕对于朱氏满门来说不见得是好事,唯有一人独自扛下来。

    简单来说,这是朱敏中保护他们的手段,用自己的死告诉那些人秘密已经跟随他进入棺材,没有其他人知道。若是朱庭佐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怕难以抑制住心中的愤怒,从而引出更大的危机,唯有什么都不知道才能让朱敏中以及那些人安心。

    赵构听到此处,不得不佩服朱敏中的心胸,不过他也留了后手,而这个后手只有朱庭佐一人知道,其他人不得而知,就算是朱汉章都不知晓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过这样一来,反而更加好办了。

    “那个盒子,你有没有带来?”赵构直接了当地问道。

    朱庭佐苦涩的摇摇头,道:“那个盒子岂能时刻跟随在我身边,早已将它埋藏好,也不知此次被劫持而来是为了此事,还以为是谋财害命,更加不可能带在身边。”

    赵构点头称是,叹道:“如果是这样的话,还要派人前往闽县才能取来,只怕又要耽搁不少时间了!”

    朱庭佐回道:“王爷,其实那个盒子不在闽县,而是在京城中!”

    “什么?那盒子就在京城中?”赵构惊呼道。

    “家父曾说过,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兵行险招,不得已而为之!”朱庭佐说道,“当初,家父死后前几个月都有人夜闯府中,尤其是家父身前的书房寻找什么,草民担心那件盒子留在府中不安全,便偷偷地将它取出来,然后与商队一起回到京城,又偷偷的回到尚书府。”

    “虽然尚书换了人,不过尚书府以前也是我在那里生活过的地方,故而有些地方我比较熟悉,又担心会大肆变动,便将那个盒子隐藏在尚书府后院外的墙角下的花丛下面,只不过这些年过去了,我又很久没有回去过,也不知那盒子是否还在那里!”

    朱庭佐满脸的愧疚之色,他也觉得当初做这样的决定有些欠缺考虑,只不过为了安全考虑,只能将它放置在京城的户部尚书府中,唯有这样才行。但是,他又忽略了这件盒子的重要性,尴尬不已。

    赵构也是被他的行为搞得郁闷了,居然将重要的盒子藏在户部尚书府后院的花丛中,时间又过去了数年,就算是盒子应该也差不多全部腐朽了,里面的证据早已毁坏,这样一来等于就是白忙活了,心里说不出的苦涩。

    (本章完)

第223章 初见端倪() 
“郡王放心,草民将锦盒密封好,理应不会有损坏!”朱庭佐猛地想起一件事,又见赵构脸上露出的苦涩,急忙说道。

    赵构惊喜道:“当真?”

    朱庭佐点点头,道:“回郡王,草民遵循先父遗命要守好锦盒,岂能不好好看管。当初,府中发生了偷盗事件后,草民便留了心眼,找来一模一样的盒子,里面放的都是先父遗物,不曾想果真被人偷走。”

    “之后,那些贼人再也没有来过,府中也没有失窃之物。于是,我便回到京城,又将锦盒重新用蜡封住,理应不会出错。只不过这件事情隔了许久,方才想起来。”

    赵构急道:“你可知那个锦盒的具体位置在何处?”

    朱庭佐道:“回郡王,草民铭记于心,不曾忘记。”

    “那好,我们立即动身前去将锦盒取出来!”赵构一听有希望,哪里还等得了,迫不及待的拉着朱庭佐出了郡王府,又喊上王管家、杨禅二人同行。

    赵构等人四人急匆匆的赶往尚书府,又悄悄地来到了后院,夜已深了,漆黑的晚上又没有烛火,就连月光都没有,寻找起来有些难了。并且,他们的行动又不能惊扰尚书府的下人,只得蹑手蹑脚的展开行动。

    朱庭佐低声道:“郡王,小人当初埋得地方有一块石头,还有一簇桂花。数年过去,只怕这株桂花早已长大成树,那块石头理应还在此地。大家分头行动,四处摸索一下。”

    王管家小声回道:“少主,尚书府早些年曾经大肆整修过,只怕那株桂花怕是早已被人拔掉换了其它的花卉。至于那块石头,想必也被清理出去,只怕这样找的话,怕是大海捞针!”

    赵构也觉得王管家说的有道理,尚书府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尤其是后院的院墙更是宽大百米以上,又经过大肆的修改,与之前的风格大相径庭,要是这样去找的话,只怕天亮都不见得能够找到。

    朱庭佐沉默不语,想了又想,再次说道:“郡王,我记得那个地方应该在后院大门左侧五十米处,距离院墙有三米的地方。即使尚书府重新扩建,也不可能扩建,只是改变构筑风格。”

    赵构等人这才听到具体的范围,也就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了当的展开行动,时间不等人。经过地毯式的搜索,朱庭佐断定就在他站的地方,然后跟赵构说了,众人合力开始扒开土壤,又是小心翼翼,以致于速度较慢。

    果不其然,挖了将近两米深,赵构碰到一层软化的蜡,心里一喜,然后低声道:“锦盒找到了,我们将此地填平,然后立即离开!”

    于是,众人又合力将土壤填平,不过翻过的痕迹还是会留下。但是,赵构等人已经没有时间再去考虑这个问题,只得立即起身离开。如若不然的话,天亮了,只怕有理也说不清楚。

    众人急急忙忙的回到郡王府,杨禅殿后处理众人留下的痕迹,然后才回府。由于杨禅舟车劳顿,赵构又让他下去歇息去了,只有王管家、朱庭佐二人留在此地。

    借着烛光,众人终于看清楚了这个锦盒,上面果真有一层厚厚的蜡,不过有些地方已经破损、剥落了。朱庭佐见锦盒没有多大的情况,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下来,然后又接着说道:“郡王、王管家,草民舟车劳顿,便不在此叨唠,先去歇息!”

    赵构愣了一会,想起朱敏中弥留之际叮嘱过朱庭佐不允许拆封锦盒,更不得看里面的东西,由始至终朱庭佐都不知道这个锦盒内藏着什么。现在,就看答案揭晓,他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又想起先父说过的话,只得悻悻然的转身离开,毫无任何的留恋。

    虽然他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又想起自己父亲死也是为了这个,心里说不出的感受。赵构尊重朱庭佐的决定,便让他先行下去歇息,王管家亲自带领着他来到厢房,要是有任何的需要只要喊他们即可。

    朱庭佐多谢后,王管家便急匆匆的转身离开,房门关上后,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道:“只是不知道那里面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现在打开了,也不知是好是坏!……”

    赵构迫不及待的拿出小刀,一点点的将锦盒上面的蜡剔除掉,又看了一下还有一个铜锁,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直接将锁撬开,打开锦盒一股浓重的樟木气息扑鼻而来。

    在锦盒里面放得是一封信件,其它的什么都没有,这让他有些好奇,喃喃自语道:“仅仅是一封信?为何要保管的如此神秘?难道这份信件又有其它什么秘密不成?”

    赵构拆开信件,看笔迹以及内容,便肯定这份信是朱敏中亲自书写,只见信上写道:“政和五年,位极人臣,蒙受皇恩,擢升户部尚书,尽忠职守,不敢有丝毫越轨之行径;政和八年,在职三年,适逢大宋连年天灾,圣上体恤民间疾苦,一改往日作风,不再骄奢淫逸,沉迷书画,又拨款赈灾,共计三百万两。”

    “余遵从圣旨,将所有银两发放至各个郡县,本以为款项已然发放完毕,却不想偶然得知有二百万两不知去向,唯有一百万两发放,心急如焚之下禀明圣上,却不以为然。”

    “余以为此事必有蹊跷,接连查询后,发现朝中有人结党营私,又有人牟取私利,贪污赈灾款,再次禀明圣上,请求彻查此事。圣上仍然不予理会,却不想被奸臣蔡京等人知晓,暗中使诈,陷我于不义,被逼无奈之下,为求自保唯有辞官归乡。”

    “本以为不在朝中,便能逃过一劫,不曾想那些人还是不愿放过,暗中与府中下人勾结,身中慢性剧毒,回天乏术。余在弥留之际,留下这份书信,便是要揭穿那些人的阴谋诡计,不能让他们得逞。”

    “若真是天灾人祸,无可避免,要是有人故意为之,以此牟取私利,贪污朝廷拨款,乃是罪大恶极。朝中朋堂之流甚多,尤为蔡京之最,然此次幕后黑手之一便有此人。”

    “蔡京身份宰相,又掌管枢密院多年,要想贪污二百万两没有经过他的同意,根本不可能逃过他的耳目。在宫中又有梁师成、杨戬等人与之勾结,还有童贯与之同流合污。”

    “余暗中追查时,便已经掌握蔡京奢侈,家中一顿乃寻常百姓一年之用,又发现这厮行为诡秘,事出反常。然,余手无权力,又身中剧毒,时日无多。若想查清事情真相,唯有通过蔡京顺藤摸瓜,必定追查到真正幕后之人,望此贼早日伏法!”

    赵构看完信件,喃喃道:“原来如此,蔡京还真是参与者之一,看样子还有其他人参与,不知道信中提及到的人,是否全部参与还是另有隐情,这件事看样子越来越深了,迷雾重重!……”

    三更完毕,多多推荐、订阅~~

    (本章完)

第224章 取证据() 
“蔡京已死,难道线索又断了?”赵构想了片刻,终于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既然蔡京是当年贪污案的贼首,那么必定还有其他人牵连,偏偏蔡京又死在杭州。赵构派去打探情况之人还未回来,根本就不清楚到底实情如何。于是,赵构只能依照信中所指去追查。

    信中又提到朱敏中将那些人的罪行全部记录在一本札记中,赵构看到此处,喃喃自语道:“不知信中所说之事真假如何,要是真的只能前往户部档案中查找才行。”

    赵构又想起叶梦得在户部任职多年,不可能没有发现,心里不由得担心起来。恰逢其时,王管家走了进来,躬身说道:“少主,是否有发现?”

    “有发现,只不过线索在蔡京便断了。”赵构叹息一声,接着问道:“陈柳有没有回来?”

    王管家回道:“回禀少主,奴才前来便是向你禀明此事,陈柳已经回来了,就在偏厅等候!”

    赵构惊道:“陈柳已经回来了?快快让他前来!”

    王管家恭敬地转身离去,然后将陈柳喊了进来,他们二人又在赵构的吩咐下直接坐了下来。赵构开门见山地问道:“你前往杭州城,到底是什么情况?”

    陈柳回道:“回禀少主,奴才前往杭州城,抵达蔡京府,又询问了四周的左邻右舍,才得知一些事情。据他们所说,蔡京贬官回乡,仍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每日花费乃是寻常百姓一年的吃用。”

    赵构点点头,沉思道:“即使蔡京把持朝政数年,又贵为宰相,就算是俸禄也不可能如此之多,料想真的是贪污朝廷不少银两。但是,二百万两也不够如此开销,必定不够,莫不是还有其它事情?”

    陈柳道:“少主,奴才依照您的指示前去蔡京府中再次查看了一番。由于之前遭受到洗劫,无法判断出是否有银两留下,唯一肯定的是当初蔡京府中藏有几口大箱子,推测理应是银两。”

    “哦,说下去!”

    “我在蔡京府中的后院中发现一处密室,上面已经遭到破坏,不过密室之中仍然留有之前的痕迹。另外,我发现那里还留下几处木箱子留下的印记,还有一些器物摆放的痕迹,不过都被人搬走,不知去向。”

    赵构道:“果然如此!”

    现在赵构可以肯定蔡京必定是当年之事的参与者,那么蔡京权倾朝野时,童贯、杨戬等人势必与之联系。那么,接下来要查的人便是当年那些与蔡京同气连枝的官吏,这样一来范围缩小了很多。

    当初,宋徽宗龙颜大怒,一怒之下将那些与蔡京有关之人悉数贬官,不是发配边疆就是发放地方任职,唯有寥寥数人留在京中,童贯便是其中之一。此外,童贯也是一名宦官,以此推测皇宫大内中也有人牵扯其中。

    “王管家,你明日让所有见识的兄弟全部撤回来!”赵构嘱咐道,这些时日以来其他几人还在日夜监视众人一举一动。如今看来,是时候该收网了。既然肯定了蔡京的罪行,那么其他人也难逃干系,也就是说不必遮掩,直接光明正大的行事。

    “大家都累了,下去歇息吧!”

    于是,众人也纷纷下去歇息了,赵构也上床休息了。

    次日,王管家早早地出去将其他人全部喊了回来,而赵构早朝结束后没有前往御史台,直接回到了郡王府。众人见他回来,纷纷上前来,宫沧、黄石二人也将这些时日的监视情况一一说了出来。

    赵构疑惑道:“以你们这样说,童贯等人这些时日每日早朝结束,除了前往各部外,再也没有出府半步,就连其他人都没有走动,全部留在家中?”宫沧、黄石点点头,不过赵构还是觉得有些奇怪,喃喃道:“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隐秘之事,如此有些反常了!”

    童贯、高俅等人都是太子赵桓的人,没有道理不与赵桓走动。即使宋徽宗三声五令不允许私结朋党,不过他们都是太子府上的人,就算私下里不走动,前往太子府也是平常的事情。

    毕竟,太子赵桓已经开府了,自行招募幕僚。童贯、高俅等人又与太子赵桓连成一气,此时关键时期,岂能不再一起商议对策。赵构不相信这些人真的惧怕自己,不禁有些怀疑。

    童贯、高俅等人的确是安分许多,就连太子赵桓在朝堂上也不再咄咄逼人,一切事情也不再过多的参与或是发表建议,俨然看戏似的。其实,童贯等人并未发现赵构正在追查贪污案的事情,只是眼下非常时期,不得已而为之。

    朱勔之事牵连甚大,宋徽宗龙颜大怒,要是童贯等人不识趣的话,非要走动频繁,来往甚密,只怕赵构立即上报,那个时候他们不死也得被罢黜官职。况且,赵构又是与他们敌对,还是监察御史,不得不慎重。

    “若是这样的话,只能‘奉旨’行事了!”赵构寻思道,然后命人前去通知许景衡,让他前往户部,说是有要事。

    此时,许景衡正在御史台,听闻郡王府中有人传信给自己,心下有些诧异,还是出去与之见面。那人将赵构的话原封不动地传达给他,许景衡听闻后大喜过望,激动道:“终于开始了!……劳烦前去回禀大人,下官即可前往户部!”

    赵构听到下人回报,点点头,又吩咐李施恩、李施仁一起前去。他们一行人率先抵达户部,片刻后,许景衡也来了,他满脸的激动之色,道:“大人,是否案情有进展了?”

    赵构正声道:“这件事远比想象中还要难,已经知道当年之事参与者有蔡京的影子,还有几人尚不确定。”

    “果然如此!”许景衡听到‘蔡京’便心中有数了,沉声道:“我们来户部作甚?”

    “前任户部尚书朱敏中大人留有罪证,藏在一本札记中,我们前去便是找到那本札记,这样一来才可以继续追查下去。”

    许景衡皱着眉头,道:“若是我们光明正大的前往户部,只怕……”

    赵构笑道:“许大人莫不是忘记我手中有此物吗?”

    许景衡看了一眼,只见李施恩手中捧着尚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