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诸葛书童-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山上的吴兵果然尽起去救,我手下的兵将们一个个都露出了兴奋的神色,按耐不住的他们都看向我,只等我下令。

    可我却让他们再等一等,现在吴兵还没走远,立刻进攻肯定不是最佳时机。待到一炷香的时间都过了,远处吴军主寨的不烧着的地方也都已被扑灭,我才大手一挥,早已按捺不住的亲兵们便立刻就杀上了山。

    激动归激动,可这些士兵早已被我告诫要偷偷摸上山去不许出声。所以待到他们真正的破坏了寨门杀进了寨中,压抑了许久的情绪便立刻被响彻云霄的喊杀声所释放出来。

    此时我身边只留下一个十人队来保护我,虽然肩负着保护主帅的重责,但无功可立的沮丧情绪还是很清晰的显在他们的脸上。算是这次,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指挥战斗了,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在沅水上差点被沙娜追上的缘故,无论是接下来的汉寿之战还是这次指挥偷袭吴军偏寨,我都再也没有亲自上阵的勇气。

    寨中的吴兵果然不多,这场战斗在我军攻破寨门后便几乎立刻结束了。因为是一场敌军做梦也想不到的奇袭,再加上人数上的压倒优势,我军居然奇迹般的无一人伤亡。

    上山后我看着寨中数十具吴军的尸体,心想凭我现在的军事实力,也就只有在面对几十名敌军的时候才有可能有压倒性的战力。因为是一场零伤亡的胜利,所以士兵们的士气高涨得不行,一名百人队队长甚至代表军士们建议该趁着胜势,继续攻击东北面离此不太远的另一座吴寨!

    平心而论,此时的我在计谋成功之后也是想继续夸大战果的。毕竟第一次沅南之胜胜在了郑梁的临机应变,第二次汉寿之功的奇谋也是马谡出的。只有这一次,虽然也是靠着将士们的用命,但如此大胆的猜想、如此大胆的奇袭行动要不是我的灵光一现、当机立断,怎么会有今晚的成功呢?

    无数计划方案的设计师,无一不想自己的方案可以收到最大最好的效果。我也是人,面对着军士们热烈而又期盼的目光,我点了点头,在巨大的欢呼声中,我原有的计划,也就彻底被改变了。

第三十八章 吴军围城() 
&nb)。。。。

    那一夜我手下的士兵在偷袭掉敌人最南面的一座偏寨之后,依靠着高涨的士气,和敌军寨内空虚的时机,又不费吹灰之力的攻破了与其相邻数里外的另一座吴寨。我见好就收,寨中的东西一概没要,通通一把火烧了就走。

    临回往和郑梁约好的预定地点走的时候,又顺便回到攻破的第一个寨子又放了一把火,算是彻底的在吴军身上出了我在长沙城里所受的恶气。

    待到来到预定地点的时候,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郑梁显得有些意犹未尽。他对我说,他要是手下再有个三百五百的军士,肯定能在撤退的途中设伏,再杀吴兵一个人仰马翻。

    正所谓南船北马,吴军善于舟楫,军中大小战船不计其数,可骑兵部队却很弱小,估计全军也难凑出万八千匹马来,长沙东面又多是山地密林,难于用骑兵部队进行追击,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敢叫郑梁只带一百弓箭手便去射火箭的缘由。

    此时我见那副没怎么过瘾的样子,便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道:“别忙,别忙,今晚我们捅了马蜂窝,吴军又被烧了两个营寨,抓狂是一定的。待到他们发了火,去攻长沙,还怕没有你立功的机会?”

    郑梁听了我的话两只眼睛便又星星亮了起来。远处被我火烧的两处吴军营寨还亮闪闪的烧个不停,这么漆黑的夜,吴军主将要是聪明的话就肯定不会去救了,他哪知道今天晚上阴他的家伙手下有多少人?要是今夜的我手下有六千人而不是六百,他要是敢贸然去救,我管教他的救兵是有来无回!

    不过可惜的是,我的手下也真就这六百兵而已,而且因为我一时气愤,我们这些人连些宿营的东西都没有带,为防吴军偷袭,还不敢点火取暖,幸亏现在还是夏天,否则今晚非活活冻死不可。(;看小说最快更新)

    虽然只是一座矮得不能再矮的小山,可越是夜深,山风也越是袭人。我和郑梁就这样在山上看了一会儿远处的火景,便在安排了轮流的警戒哨后,带着士兵们在小山与小山之间,找了一处背风的谷底,简单的靠着山体的岩石,沉沉的睡去了。

    第二天醒来,我们便面临了早饭如何解决的问题。林中虽有野兽,我们也有弓箭,可要解决六百个人的伙食,可不是简单的就打一头鹿或者杀死一头野猪就行的。

    想来想去,我便决定去抢。昨夜为防止吴军追上我们,只顾得放火,完全没想到在吴军寨子里取粮出来。按照我的猜测,吴军昨晚吃了那么大的亏,今天天一亮,就该就急着报仇了。果然在我指挥军士偷袭吴军靠南的第三个寨子时,寨中的留守的士兵居然只有数十人。

    审问战俘的时候,他们证实负责长沙东面这八座营寨的主将是孙权的从弟征虏将军孙皎,副将潘璋,昨夜因为被偷袭了营寨还被烧了座,一大早就尽起寨中之兵前去长沙问罪了。

    这时候郑梁便建议我立刻烧了这座营寨趁机去夺吴军主寨,可我觉得吴军主寨被其余的偏寨所环绕,一旦攻不下,很容易处于被四面包围的险地。想来这孙皎昨晚被我烧了营寨肯定不会那么容易就善罢甘休,现在的马良可以说是有苦说不出。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话,双方既然说不要一块,那肯定就是个打。

    想这吴军按照孔明的话来说是陆战外行,想到初周瑜亲统赤壁得胜之兵还屡攻南郡不下。现在吴军的人数和长沙城里的老弱残兵相比,只是略有优势,野战固然能胜,但要是攻城,马良日夜加固的城防也不开玩笑的。

    想到这儿,我一方面派出哨兵向四周境界,一方面命军士用寨中的粮肉果蔬加紧做饭,待到众人都吃得饱了,又带走了一些可以用来宿营的帐篷,抗走了不少粮食,这才放掉了寨中做我俘虏的吴兵,又在这座吴寨中放起火来。

    一想到孙皎和潘璋两个可怜人正热火朝天的攻着城,突然看到自己的寨子又着了火的表情,我就忍不住边走边乐。下面的士兵心情也都好得很,长沙城被打得怎么样我不知道,可是从这以后,派出的哨兵每天都向我回报,说吴军再也没有去攻过长沙城,而是死死的缩在其剩下的五座营寨中,加大了在营寨周围巡逻的力度,很难再逼近吴寨观察了。

    虽然有了帐篷和粮食,可毕竟不如城中的的条件好过。我之前的本意便是想激出吴军去给长沙找点麻烦好解一解自己心中的闷气,后来见偷袭容易便又故技重施,甚至想找适当机会分几次烧光吴军所有的营寨。

    没想到这孙皎吃了两次亏便老实了,弄得我无机可乘。我思来想去便决定还是回长沙算了,虽然我不告而别有些不守规矩,但有了两次火烧吴寨的功劳,我回去借此应该也能将事情平息下去。

    没想到当我率人靠近长沙城,准备回城的时候,长沙城的北面突然尘土大起,我不敢大意便命军士退回,找了一处小山观望,我看到了帅旗上一个斗大的周字,以及陆续从尘土中显露出来的,不计其数的大军。

    吴军大张旗鼓的在离城门不到二里地的地方开始扎营,很快的,孙皎和潘璋的部队也前来汇合,看样子他们似乎留了相当多的守备部队在防守山林中的寨子,他们此行不过带来千余人,显然他们认为仅凭周瑜的大军已足够荡平长沙城了。

    据我所知,孔明每次对周瑜的策略都是吓退为主,杀敌为辅,因为他比谁都知道,他现在多杀一个吴兵,将来对抗曹兵的战力便会削减一分。所以我敢十分确定以及肯定,这次周瑜所带的兵马不下五万人,浩浩荡荡,光立营都立了整整一个下午。可叹的是长沙城中的我军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吴军逼城下寨,居然没有一个汉子敢带兵出城给周瑜点颜色瞧瞧。

    当然我不能否认,周瑜这么做也可能会有诱敌的意味在里面,天知道贸然开城冲杀出去会不会让长沙一天都守不住。

    只是让我非常奇怪的是,正常来说周瑜不应该在被孔明识破计策之后吐血而死么?怎么还能带着这么多的军队前来进攻长沙?

    说实话,我又不是孔明,面对周瑜,还有近百倍于我的军事力量,去桂阳求援,似乎已成为了我唯一的选择。

第三十九章 双方罢兵() 
。。

    在公元210年,也就是建安十五年的这场荆吴大战,除了我设计焚毁了几座吴军营寨,造成吴兵伤亡百余人外,并没有发生我所预料的什么血流成河的大战。(本章节由网友上传&nb)

    吴军虽然大军尽到长沙城下,看起来气势汹汹,可不知为什么,他们攻击长沙城的**并不高。在第一次试探性的攻城发现长沙城城池坚固,城内准备充分之后,其余的几天居然连次像样的攻击都没有。

    我本有心去桂阳求援,可吴军的这种异常表现又让我很不放心,我再三考虑之后还是只派了一名士兵带着我的手书骑我的马去桂阳,而我则带人继续在长沙城外吴军营寨的附近进行监视。

    当然这种监视其实也是远范围的,就我手上这点人马,要是被吴军发现,很容易就会被包了饺子。所以说是监视,其实我也只能每天远远的在一处山头上看看吴军营寨内是否有大量士兵调动的情况,至于吴寨内具体的情况,我也无从得知。

    就这样半个月过去了,期间桂阳方面回信说郡中现在已经无兵可援,这也在我的预料之中。就在我从吴寨那里抢来的粮食快要吃光的时候,吴军居然开始了拔寨向北。见吴军撤围,我又在城外监视了一天见没有异常后,才回到了长沙城。

    马良见到我面色不是很善,询问我前些天吴寨起火是不是我搞的,我也都老实承认了。我对他解释说自己是想从城外帮助防守长沙,可他一直都阴沉着脸,只对我说此事他会据实禀报主公,要我到时候等待主公发落。(;看小说最快更新)

    我心头火起,没想到马良会如此对我。但依旧不敢再像上次那样自顾自的离开长沙城。很快消息传来,我军在周瑜从南郡撤退时便已集结大军进攻罗县港,罗县港的吴军抵挡不住,向周瑜求援,周瑜这才从长沙回救。之后双方在罗县港外的江面两侧形成对峙,荆州军与吴军相比水军要弱上许多,自打周瑜回军便又回到江对岸,并不主动进攻。就在当天,双方形成和解,吴军撤回柴桑,我军重新占领罗县港。而这并不算是什么重大消息,最重大的消息居然是吴军在撤军途中周瑜周公瑾的病逝。

    我看小说周瑜是被孔明气死的,虽然这件事情比我预料的发生的要晚,可还是照常发生了。我和马良奉命回南郡交令,我心中愤愤,一直对陈到没有率军早到罗县港的事耿耿于怀,可是临到被刘备召见,还是心中忐忑,只想着孔明待会儿能不能为我求情,别被刘备以我擅离职守为由法办了才好。

    马良是一入城就径入刘备府中汇报了,所以待到刘备召见我的时候,我一进去便看到他也陪列在侧,他见我进来连头都没抬,低着头不知在沉思些什么。

    最要命的是我没在屋中看见孔明,没有他在场我心中更加的紧张,心想:“难道刘备要收拾我,故意不让孔明在场,免得孔明难堪么?”

    刘备见我进来便对我微微一笑,挥手让我坐到马良对面。他的笑意让我心中稍安,可是他一等我坐下便对我说:“我听季常说,你不听我和军师的命令不老老实实的呆在城中帮助守城,居然擅离职守离开城去进攻吴军去了?”语气中很是不善。

    我心想:“果然是笑无好笑,这是要收拾我啊!先生又不在,也没个帮我求情的。”便只好硬撑着答道:“属下只是怕长沙城受到吴军两面进攻,便想先去解除西面的威胁。”

    “你所谓的解除西面的威胁便只是烧掉几座吴军的营寨么?”刘备虽然是笑着问我,可语气中嘲讽的味道我还是听出来了。

    而我只能老老实实的答道:“属下兵力有限,能做的只有这么多。”

    刘备摆弄着他面前案上的一卷丝帛,沉默了好一阵子。我只觉得自己的心砰砰砰的乱跳,那种不知自己命运如何的感觉真的是难受极了。

    末了,刘备终于叹了口气,对我说:“不管怎样,我和军师只是命你将长沙守上十日,你虽毁了几座吴军营寨,对吴军却也只是伤了皮毛而已。若今后人人都以自己有计策为由不听调遣,那我又何以剿灭曹贼,兴复汉室?

    我一听得,这大帽子一扣,我就是再有成倍的理由也难以翻身了。本来我还想提陈到的军队没按时到位的事,可看刘备现在的脸色,也知道就算我说了,也只能证明我是个好推卸责任的人。

    于是我只能默默的听着不发一语,典型的一种无话可说,任凭处置的样子。

    最后刘备给我的总结陈词是:免去武陵太守的职务,在南郡城中给我找了一处住所,让我和家人都搬到那里去住,每天面壁思过,好好反省,等到军师回来,再定让我以后做什么。

    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孔明并不是躲出去了,他现在居然离开了南郡。后来我回到刘备给我安排的那座小院子,通过打听得知,孔明带着赵云去柴桑为周瑜吊孝去了。

    郑梁带着我那几百士兵回到了之前被安排在南郡的军营,当晚郑梁便带回了一个让我气愤不已的消息:原来那日陈到在我面前领命出征之后,所部一万五千人的三郡精锐,并没有按照之前军令所说的前往罗县港。在我出发去长沙,超过他们的大军,日夜兼程奔长沙城而去后,他便又带着军队回城了!之后他们只是日日在军营里训练,压根就没有再出征,对于这件事刘备和孔明似乎也早就默认了,所以这一切的一切,更像是在我面前演的一场戏。

    只是他们演这场戏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让我傻傻的呆在城中被吴军所围,直至城破人亡?

    在南郡城“面壁思过”的近两个月里,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这个局本该是为吴军下的,可实际上怎么想都是在针对我。只是我对刘备来说真的有这么重要么?对于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仅仅是因为当初我靠算计他的两个兄弟“赢”来了武陵太守,他就要至长沙城的百姓于不顾,宁愿舍弃一郡为东吴所占,也要收拾我,让我将武陵太守这个职位给吐出来?”

    我怎么都不敢相信这就是刘备的肚量,我更加不敢相信的是为刘备出这个主意收拾我的居然还是我家先生。如果刘备是这么睚眦必报的人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能臣勇将心甘情愿的追随在他的麾下?而孔明怎么说都是我的老师,也可以说是我的主人,他怎么能一点都不顾及我们之间的情分这样对我?

    直到两个月后的一天,庞统突然来我家造访,我才明白了这一切的缘由。

第四十章 特殊的安排() 
亲们久等了,开始进入更新季哈

    &nb)。。。。。。。。。。。。。。。。。。。。

    对于庞统这个人,我其实知道的并不算多。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形容他容貌丑陋,孙权因为之前有美周郎垫底的缘故,见到他就不怎么欢喜,再加上他言语冒犯,也就没有用他。他这才投奔了刘备。后来他在刘备犹豫不决时屡次三番的进言让刘备取蜀,可惜最后刘备虽然得了蜀地,他却死在落凤坡了。

    依我之见,要是庞统不死,有他陪刘备坐镇蜀中,孔明辅佐关羽在荆州,就万不会发生被东吴偷袭荆州得手的事情了。所以让庞统不死在蜀中,也是我未来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听到庞统前来拜访,我忙出门相迎。

    尽管心中早有准备,但见到凤雏先生这番尊容之后,我还是被大大的惊吓了一回。我强装出笑脸将他请进屋中,心想:“老兄,你不光丑,而且还丑的很别致嘛!”

    可庞统似乎一点都没有注意到我笑容中的异样,他只是大大咧咧的在我对面一坐,开口便道:“小松子,听说你最近过得满委屈嘛!”

    其实这庞统也未必比我过得好上多少,刚到刘备这里的时候,因为没拿出孔明和鲁肃的推荐信,直接就被刘备发配去当了个小县令,论官位,还远不及我被撸之前的一郡太守呢!

    不过我猜他这么突然造访,一定很不简单,此时便不是斗气挤兑他的时候。于是我便顺着他的意思露出了一副委屈样道:“明明是主公和军师两人合伙诳我,到头来还落得我满身不是,好不容易当上个武陵太守,就这么给我革职了,你说委屈不委屈!”

    “哈哈哈哈!”没想到庞统听了我这话却哈哈大笑,他用他那黑不拉几的手指头轻轻向我凭空点了点道:“说到底,你毕竟还只是个娃娃。”

    “此话怎讲?”我被他这么说很是不服气,虽然知道他是有备而来,可也不太相信他真的能看出这件事其中的关节。

    庞统站了起来,在屋中来回踱步说道:“荆州本是富土,但经赤壁一战,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能为主公所用,以为根基,便可成就大业。”

    我双手一摊,对庞统道:“这些我都懂,我家先生从隆中出山时便对主公说要夺益州三分天下,可这又和我的遭遇有什么关系啊!”

    庞统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反而问我:“那你说,要是由你决定出兵益州的人选,你会派谁去呢?”

    我没想到庞统会突然问我这个,他这么一问我,我倒是一愣。好在我比他多了未来的智慧,便按我已知的应付道:“依我之见,伐蜀大事,非主公亲往不可。”

    庞统的眼中露出了嘉许,问我道:“那是为什么呢?”

    我想了想,便这样对他说:“先生刚才已说蜀地是统一天下之根基,取此之大功,主公必要亲得,否则将来出秦川争天下之时,何以服众?”

    庞统点了点头,继续问我:“那随主公入蜀之将又该选哪几位将军为好呢?”

    这便更难不倒我了,我对庞统答道:“荆州之地是我军之本,取蜀地自是要取,可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