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诸葛书童-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十六章 夷陵论战() 
  /》

    法正在来荆州之时,在刘璋那里只担任个军议校尉,因为和担任别驾的张松关系密切,才被推荐到荆州见刘备,担任邀请刘备入川的使者。(;看小说最快更新)

    我因为自身级别的关系,在张松献图的时候并不在现场,但我知道这两个人自从张松从荆州回到蜀地后便一直密谋拥立刘备为益州之主。

    法正这个人在历史上就擅长奇谋,曾献计斩杀了夏侯渊,刘备入蜀后一直都很信任和敬重他。不过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重用,就和张松一起将给他们俸禄养他们一家老小的主公给卖了,对此我是很不以为然的。

    当然刘备不会因为我的态度而疏远法正,蜀地做为他争霸天下的重要基础又不能不得。于是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的这年冬天,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留孔明、关羽、张飞、赵云等守荆州,带着庞统、黄忠、魏延、陈到与我和在南郡城内已训练许久的四郡士兵一万五千加上我的亲兵五百和归我训练出来的四千新兵共计两万余人实称两万浩浩荡荡的向蜀地进发。

    出发前自不免和晴儿依依不舍,又去孔明的住所向黄月英道别。诸葛夫人对我说了许多关怀的话,还略埋怨孔明让我这么“小”的年纪便又去冒险。

    待到大军出发后数日,军到夷陵暂歇,我便私下里问庞统我对此行的一个疑惑之处:那就是,自古大军出征都是五万说十万,十万说二十万,为何我军这次出征却只说有三万人,不多说一些壮大我们的声势呢?

    庞统笑着答道:“刘季玉此番不顾群臣反对请主公入蜀,一是张松与法正之功,二便是确有曹操与张鲁之患。此时虽然主公得以入蜀,但蜀中戒备之意很深,刘璋虽然装做赤诚,却未必不会猜疑主公,兵在精不在多,此时对我们来说如果号称有五万大军入蜀,刘璋不安不说,曹操和孙权也会以为荆州空虚打我们的主意。这两万人不多不少,刚刚好,既能打消刘璋的疑虑,让他认为我们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也可以让曹操和孙权以为我们在荆州还留有重兵不敢妄动!”

    我虽然知道历史上最好还是靠着第二波荆州兵从外进攻,才两相配合取了蜀地,可那也是因为庞统阵亡形势恶化之后,此番有我同行,定不叫庞统被射死在落凤坡上,所以听了庞统如此说,还是觉得很有道理的。

    夷陵这个地方因为离白帝还较远,与南郡也不近,刘表又从来没有征服蜀地的野心,所以自从刘表时起这里就不是一个屯扎重兵的地方。

    虽然这里现在名义上是属于我方的疆域内,可夷陵城中也不过只有我方几百名兵士起着守卫边疆的象征意义。

    不过因为我个人知道夷陵这个地方在三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待听了庞统的那番话后,还是怂恿他去请刘备和我一起去城墙上看看。

    由于我军在到达夷陵前已经经过了一整日的行军了,所以包括刘备在内的将士们都很疲惫。不过庞统的邀约刘备还是很给面子的,现在离太阳落山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三人站在夷陵那小小的城头上,看着入蜀方向那层层的群山和密林,都不禁感慨入蜀艰难。

    夷陵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就是楚国的西塞重地,秦将白起大破楚兵的时候,就有过火烧夷陵的事情。此时随军的向导向我们介绍说,夷陵处在长江中游和上游的分界,属于蜀地群山向江汉平原的过度地带,地扼入川和入荆的咽喉,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所以才有夷陵之称。而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意思呢,便是从蜀地至此,山到了这里就变成小的丘陵了,水到了这里就化险为夷了。

    我看着远处的群山,又看了看自己脚下的城墙,想到很久很久以后,在历史上刘备便会因为为关羽报仇而全军被堵截于此,进不得,退又不甘心,以至于被陆逊烧掉了争霸天下的所有筹码。而此时的刘备,和自诩智计超群的庞统都浑然不知。

    曾几何时,我在现代无数次幻想要是庞统不死于落凤坡,而是随军出征,那断不会中了陆逊的火计。但很多事都没有如果,要是庞统真的不死,荆州有诸葛亮坐镇估计也不会丢,也就没有所谓的夷陵之战了。

    不过纵使我在心中早已打定主意一定会避免庞统的死,可莫名的,我还是想在这里,对刘备说点什么。

    想到这儿,我对那向导挥了挥手让他下去,确信此时四周只有我和刘备、庞统三人,卫兵们离此的距离都不及听到我们的话时,我便对刘备拱了拱手:“主公,松儿有个问题,想请教您!”

    刘备此时因为即将入蜀的事情心情大好,笑容可掬的问我:“你想问什么呢?松儿?”

    我在心中仔细的想好了措辞,便对他说:“主公,刚刚向导的话您也听到了,此地既然如此重要,依松儿之见,便应该多留人驻守,进城时我察觉到这里都守军不过数百人,完全和此城所居的重要性很不相配,依松儿之见,此处怎么也要派一忠诚将领领三千士卒看守才是!”

    刘备听了我的话,并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将皮球踢给了庞统:“庞军师,你认为松儿的话如何啊?”

    庞统几乎是不假思索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如主公困守荆襄,则此处非三千人不可,若主公志在天下,则此城,三百人尤多矣!”说完便和刘备一起相视大笑。

    刘备虽然还是没有对我的提议表态,但他却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对我说:“松儿,你觉得我还要不要在这里留下三千士兵呢?”

    此时我已无法蠢到还坚持要刘备在这里加强军备了,我在心中暗暗的叹息了一声,心思飞转,决定用另一种方法和他说些什么。我先装出一副醍醐灌顶的模样,对刘备说道:“如此说来,此城便自是有三百士兵足矣!”接着便将话题转到向庞统求教上,我指着西面的群山对庞统说道:“庞军师,我家先生在我临行前有一事吩咐我。”

    “孔明嘱你何事?”一听是孔明对我说的事,我发现刘备和庞统两人都一下子收敛了笑容变得认真起来。我想起庞统第一次拜访我时对我说孔明可能是要派我替他和他抢功的事,不禁暗暗好笑,心想刘备和庞统此时肯定都在往这方面想。不过我想对庞统说的却是完全和这无关的,我用很谦恭的求教语气指着远处的群山密林对庞统说道:“我家先生临行前嘱咐我在随军的这段日子里,每到一处用兵之地,都要根据此地的地形地貌将其设想成我军与敌军的交战之地认真思索,向您求教!”

    刘备闻此很是惊讶,而庞统则在一瞬间有了那么一丝愕然的表情,他用一种奇怪的表情看着我,仿佛我一瞬间变成了孔明一般。良久,直到我很不自在的避开了他的目光,都想要逃了的时候,他才叹了一口气,对我说道:“好吧!既然如此,那你现在想要向我求教什么?可是假如前方有敌军守住险要,我军如何以并不强于敌方的兵力攻入蜀中?”

    庞统的话很切中我方现在入蜀的大环境之下,刘备也一副很期待的表情看向我,很显然他也很想听我问出如果此时我方不用里应外合之计,而是强攻蜀地,庞统会有何办法。

    很可惜,对于一个一直对夷陵之战耿耿于怀的我来说,对如何强攻蜀地的计策并不感兴趣,我对庞统说的是:“不、不、松儿想知道的是,如果双方兵力相当,敌方又以此夷陵城为中心后援地,在前方的群山密林中修建了极其坚固的营寨,我军从蜀中向荆襄进军,要如何突破这里,直抵南郡呢?”

第四十七章 别出心裁() 
 。

    对于我这样的问题,不光庞统很惊愕,刘备看样子也是完全没想到的。

    不过庞统不愧于与孔明并称为卧龙与凤雏,他只是看着远方的地势稍稍的思索了一下,就对我说:“之前的西蜀地形图,承蒙主公信任,统看过之后也通晓了大概。依统之见,夷陵此地无论对于荆州还是益州来说,都极其的重要。从夷陵往东,便是无遮无拦的江汉平原,从夷陵往西,则进入群山峻岭,无所依托,可以说是进攻蜀地的一个重要的补给地。当然此次主公入蜀,是刘季玉请去的,自是一路上畅通无阻,取蜀之后,荆州、益州两地都为主公所有,夷陵只不过是一内城,自是不用重兵守卫。

    但,庞统说到这里算是直达了我刚才所问的正题,“要是非要从川中入荆,这夷陵城可以说是荆西第一要塞!重要性不必多言!依统之见,若重兵驻守此地,荆兵攻此地,易如反掌,反则蜀兵攻荆,却难于登天!”

    “莫非敌军若据此地,则蜀中之兵无出也?”我见庞统也如此说,内心不禁有些失望。

    “非也!非也!”庞统指着远处的大江说道:“自古顺流而下,势如破竹,若蜀中水军强于荆州,自可顺流而下,直达江陵,江陵若破,则夷陵之兵,尽降矣!”

    这样的论断对于早已知道历史如何演变下去的我来说无疑是钦佩不已的,西晋便是靠此征服的吴国。倒是刘备颇有不信的说道:“蜀中尽山地,水军如何强于荆州?”我想这也是后来刘备在夷陵败给陆逊的重要原因之一,陆军不得迅进,水军又相差悬殊,岂不败而?

    当然,在夷陵的这一番谈论,对于刘备或者庞统来说,也未必会放在心上,毕竟他们的心思现在都在如何取益州,荆州虽然被孙权所窥伺,可在他们的内心中,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对于荆州基本上都是无机可乘的。

    在接下来的入川过程中,刘璋可以说是表现出了他所能给予的最大的诚意,他严词命令沿途各地为刘备提供给养,使得刘备进入益州就像回家一样,各地前后赠送刘备的物资数以亿计。

    等到我随刘备来到巴郡,就听闻巴郡太守严颜评论刘璋请刘备入蜀这件事情说:“这就是独坐穷山,放虎自卫啊!”

    当然,无论刘璋手下的文臣武将再怎么不满,再不想刘备入蜀,刘备和我还是顺利的到达涪县,刘璋甚至亲自带步骑兵三万多人前来迎接。张松偷偷让法正告诉刘备,让刘备在与刘璋相见时袭击刘璋,对于这个建议,凤雏先生庞统都是表示赞同的。

    可是刘备却说,初到异地,他的恩德和信誉别人还不知道,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这样做是不行的。而我也很赞同刘备的意见,虽然我军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已算精锐,但现在毕竟是在人家的地头上,况且刘璋带了三万多人来迎接,表面上看是隆重,但实际上,也说明他对我们还是有一些戒心的。庞统见刘备和我都如此主张,也就没再说什么,事实也确实是等等为好。

    就这样,刘备与刘璋两人的初次见面,居然是相见甚欢的。

    不久,刘璋上表向汉献帝推举刘备代理大司马,兼任司隶校尉,刘备也推举刘璋代理镇西大将军,兼任益州牧。两军的部下也都互相往来,在一起欢饮一百多天。就在这期间,刘备借机大肆结交蜀地将士,收买蜀地军心。

    欢宴过后,一般都是该干正事了。可笑的刘璋此时居然怕刘备兵太少了,大给刘备增加兵源和补给,并把驻扎在白水的军队交给刘备来指挥,让刘备去讨伐张鲁。

    于是我随刘备来到了讨伐张鲁的前线,葭萌关,可刘备却按兵不动,没有丝毫讨伐张鲁的意思,只在葭萌关广施恩德,收买人心。

    按照历史上来说,刘备要在葭萌关耗上一年有余才会接受庞统的计策,用上、中、下三策中的中策去夺取益州。虽然用庞统的中策在历史上最后可以顺利的拿下益州,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又要多用一年多的时间,使得刘备占领蜀地不久,曹操也拿下了汉中。并且历史上虽然刘备最后取得了汉中争夺战的胜利,但曹操从容的迁走了汉中八万户平民,使得刘备其实只是得到了一块战略要地,却无任何产出之能。

    而我,想改变的,就是这一点!所以在大军到达葭萌关不久,我便找到了刘备,向他阐述了我的观点,这观点的核心,便是先取汉中,后夺蜀地!

    汉中又称南郑,有秦巴天府之称,历史悠久,曾是汉朝的发祥地,汉王刘邦就曾以此为发祥地,筑坛拜将,以韩信为大将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四百多年延续至今的天下。

    我可以肯定,汉中这个字眼,对于刘备来说一定是有一个特殊的吸引力的。否则刘备听到我的提议之后也不至于眼前一亮,不过他还是叹息了一声,对我说:“现如今全军孤悬于外,蜀中未定,何有余力攻鲁?”

    刘备嘴中所说的鲁自然便是张鲁了,汉中与蜀地之间隔着巴蜀山脉,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通要道,对于刘备将来北伐中原来说无异于一块极其重要的根据地。

    当然,我知道刘备现在满心思想的是如何夺取益州,拿下西川,对于东川的事还不是很感冒。但我也知道,西川未必是那么好拿的,如果依刘备的意思,要在葭萌关广竖恩德,以至于将全蜀的老百姓都感动得自动愿意接受他的统治,无论刘备仁义手段施展得再厉害,最后还得从荆州调孔明、张飞、赵云来内外夹攻,并且也还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但自古以来,兵贵神速,曹操于取荆州时,精选铁骑五千,无日无夜的狂追刘备至当阳,使得刘备终不能至江陵,被迫走汉津入江夏,取得了赤壁之战前最好的战略态势。同样我要是就这么放任刘备慢吞吞的将益州纳入他的版图,曹操早就将马超彻底驱逐出凉州,先取了汉中了!

    我的计划是如果刘备先取了汉中,刘璋万分喜悦之下,定会卸下全身的防备,到时候引其来汉中劳军,将其控制便容易得多。如果刘备先取了汉中,汉中的八万户口也不会被曹操强迁至雍州,使得刘备只能被动的从蜀中移民,北伐中原的重要桥头堡,也不至于完全依赖与蜀中的运输,甚至都可以自给自足,只靠汉中一地,就可以完全支撑起北伐大军的一切后勤保障!

    当然,刘备对于我这个大胆的提议是完全没有想到的,毕竟他之前只是一门心思的取益州,汉中还完全没有放在他内心进行考虑。

第四十八章 五千兵取汉中?() 
 。。收藏接近一千,没收藏的亲们别吝啬哈

    现在孔明在荆州,军中对于刘备来说庞统自是第一军师,于是刘备便将我的想法问庞统的意见。庞统的意见是阳平关险峻异常,我军军力有限,汉中急切难下,贸然出击很可能造成我方进退不得。并且现在马超已败,就算我军拿下了汉中,却很可能要直接面对曹操大军随时会来的打击,到时候想要防守汉中很可能都非常吃力,更别说拿下益州了,还不如留下张鲁在汉中作为阻挡曹操的屏障,先定蜀地,将荆益两州相连,壮大我军的军势,再徐图汉中为好。

    庞统的话从如今的形势来看无疑在战略上是正确的,刘备显然也更倾向于庞统的主张,毕竟现在益州刘璋那边有张松、法正、孟达三人做内应,将精力用于成都方向远比远征难以迅速征服的张鲁要强得多。

    我见我的意见不被采纳,也是颇为无奈。毕竟我年纪“尚小”,此次之所以能来益州,多是刘备为了平衡孔明与庞统之间的情绪所产生的效果,在刘备面前说话的分量自是肯定不让庞统。但我不甘心于历史的轨迹就这么无法逆转的向该发生的地方前进,我的想法是建立在知道未来汉中重要性的情况下向刘备提出的,刘备和庞统虽然也都知道汉中重要,可他们现在却怎么也不可能不知道晚取汉中将会在未来给他们带来多少麻烦。

    只是怎么能让刘备同意出兵呢?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冥思苦想,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就这样时间慢慢的来到了建安十七年正月,也就是公元212年,曾在潼关被曹操击败逃回凉州的马超联合羌族进击陇上郡县,张鲁也派大将杨昂发兵万余相助马超,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冀城。我在葭萌关收到这个消息后可以说是欣喜异常,虽然张鲁的军力根据刘璋提供的情报有五万左右,派出一万兵并不影响汉中的整体防御,可让我感到欣喜的却是另外的事情。

    我兴冲冲的去见刘备,将此事告诉他,并再次提出了想发兵进攻张鲁的想法。刘备很诧异我还要他发兵去打张鲁,他对我说:“松儿,现如今马超和张鲁联合在一起围攻冀城,对付的是曹操这个奸贼,要不是我有益州这边的事情,都想发兵帮助他们,你却在这个时候提出要我发兵去打张鲁,这不是帮曹操的忙么?”

    我并不急于将我的想法告诉刘备,而是问在一旁坐着的庞统:“那庞军师以为如何?”

    庞统笑着摇头道:“松儿你还是将你的想法快和主公说了吧!孔明就擅长故弄玄虚,你也学着和主公打起哑谜来啦!”

    因为这个想法我也是突然想到,也怕吊刘备胃口久了自己倒给忘了,便将我之前所想的为何要出兵和出兵之后所采取的后续行动一一为刘备道来。

    刘备听了面露欣喜之色,看向庞统道:“我之前总和孔明说他这个书童鬼主意多,很多事都不按常理,先生觉得松儿这个想法是否行得通呢?”

    庞统微眯着眼睛,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他才对刘备说道:“主公,孔明教出来的这个孩子实在是太怪了,要说他是孔明的书童还不如说是我的书童更能让人相信!”说罢便大笑。

    我对庞统的评价感到很诧异,不过仔细想想自己也笑了,确实,卧龙和凤雏相比,孔明更擅长用正道,万事但求稳妥,喜欢用正兵辅助恰当的谋略顺理成章的取胜,而庞统则喜出其不意,无论方法,只求用最有效最简洁的手段战胜对方。

    庞统这样的说法也就相当于变相承认我的计策可行,同意刘备让我出兵了。于是第二日,我便带上了郑梁、江小鱼和直属于我的五千士兵出葭萌关向北进发。

    我领兵出关的事情我想一定会被刘璋和张鲁安排在附近的探子回报给他们的主公的。我猜想刘璋知道这个消息后一定会觉得欣喜,五千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我的这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