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诸葛书童-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后面拖关羽点后腿,让他不能击败于禁,而只能相持的念头。

    不过在和关羽到达距樊城北十里的一处易于扎营据守的隘口后,诸葛松还是放弃了扯关羽后腿的念头。毕竟现在曹操的大军还在长安休整观望,而蜀中现在也仅仅是名义上被平定了,刘备之前先是出援荆州,又回军去夺汉中,表面上虽然是在与曹操的作战中取得了短暂的胜利,可实际上他现在在汉中所能维持的军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要是关羽这边不能在面对于禁时取得一场大胜,相持起来肯定是对刘备越来越不利。毕竟统治中原和北方的曹操此时无论是在兵力还是在物资调度上还是远胜过吴蜀任何一方的。

    探马回报,新野城目前依然只有不到千人的驻军,很显然于禁的援军此时还没有到达新野。以关羽目前的军力此时要是急行军去强攻新野,新野的守军也只有弃城而逃的份,可毕竟现在曹仁还据守着樊城,要是先贸然进攻新野的话,攻是能攻的下来,但离樊城就较远了,只留廖化在那边毕竟很难让人完全放心,并且攻下新野后于禁完全可以绕过先去救樊城攻击廖化,这样关羽就不可避免的要出城回救,与其那样和于禁野战,还不如就在这里守住隘口,使于禁只能与己方正面相持。

    没过几天,探马便回报新野有大量的军队进驻,诸葛松想是于禁已经到达新野了。至于曹仁,因为信息早已断绝,只知坚守待援的他虽然从城上能看到关羽从营垒中往新野方向调动军队,却是在亲眼见到援军前害怕这是关羽的诱军之计策不敢出击,一直在樊城内呆的很老实。

    于禁到达新野后很快便向樊城方向派出了斥候,在得知关羽的军事部署后,居然没有急着救援,相反开始在新野不紧不慢的住了下来,没有一点主动出击的意思,谁也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着什么药。

第八十章 随机应变。() 
一连十几日,于禁都只屯兵在新野,只是每日派些游骑来诸葛松军营前哨探,且一触即走。关羽欲起兵去新野与于禁对战,又怕大军远去,廖化在樊城外围有失。身边关平、周仓等人,虽勇武过人,在智谋上却难以给其帮助。

    时至建安二十年七月,自诸葛松从武陵带军出来已经过了一年又三个月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晴儿在武陵已经产下一子,来信告知并询问诸葛松怎么起名字时,诸葛松心中有愧,便回信要晴儿自己定孩子的名字。不久晴儿回信说叫诸葛兴,这名字有点土但吉利,诸葛松便接受了。

    历史上关羽水淹七军恰逢多雨的八月,七月虽也有雨,但也远远达不到让汉水暴涨的程度。一日晴天,诸葛松因为于禁不肯向前而左右无事,忽然来了兴致,便骑上骏马带上数十骑打算去历史上曾经水淹了于禁的罾口川看看。

    罾口川是汉江改道后留下的低洼地区,肚大口小,谷地两侧均是峭壁难以攀岩,不能从两侧攻击,又因肚大,屯军可以远离峭壁,所以就算派人行险攀上峭壁,人数太少也难以从峭壁上向谷内进行弓箭射击。历史上于禁就想军屯于此处,并重兵守住谷口,致使关羽只能与其相持,不能全力进攻樊城,谁知突遇大雨连绵,落得个悲惨下场。

    诸葛松带军在谷内慢慢的走了半日,一边观察谷内的地形一边也算是欣赏风景,期间还遇见了于禁的几骑哨探,仗着马快,看到这边人多,便远远的撤了,直到诸葛松带人走到了面向新野的那一侧谷口,看到谷口宽度不过三四十丈,便心生一计,带军回营了。

    回到营中日已偏西,一名小校早早的等在营门外,一见到诸葛松便对他说道:“将军,君侯有要事要与你商量,叫你回营后速去他的帐中议事。”

    诸葛松不知关羽所为何事,下马后也来不及休息,便前去关羽的大帐。待到帐外,门卫报信进去,很快便得令进帐,而看关羽帐中的样子,诸将均已等候多时了。

    关羽见诸葛松进账,示意他落座后便急急的对诸葛松说道:“松儿,我军在此已与于禁相持半月有余。于禁素来治军严谨,略懂韬略,不知此次为何如此胆小,屯扎新野不进不退,曹操在长安久留一日,蜀中便一日不得安宁,我意留你在此把守隘口虚张声势,我自统军回樊城外围连日攻城,想樊城城池不大,只要督促全军连日攻打,早晚便会攻破此城,之后再全军进攻新野,直取宛城!不知你意下如何?”

    诸葛松听关羽如此说,心中已有计较,便开门见山的说道:“松儿但凭君侯号令!只是不知,君侯此去樊城,愿意给松儿留兵几何?”

    关羽略一沉吟,显然早已想好:“此处隘口也算险峻,樊城若四面攻打非两万兵不可!我自带本部五千军回,留你七千人在此把守隘口,就算于禁大举来攻,数日之内想也无碍,到时一旦你向我求援,我便带兵来救如何?”

    “七千人啊!”诸葛松在心中盘算,没想到关羽会这么够意思,想也是因为自己毕竟“年轻”,怕有闪失,才肯让留这么多兵在此。按照关羽的想法,留下七千人给诸葛松,就算于禁真的带兵前来,诸葛松依托隘口,早早的布置好防御,想也确实能坚持几日。但这样一来,关羽攻樊城打得狠了,万一曹仁有别的办法能让于禁知道曹仁形势危急,引于禁急攻,关羽若救这边则攻城必功亏一篑,若不救,诸葛松怕自己到时候真的难以抵挡,形势便会演变成不利态势。

    想到这儿,诸葛松还是决定实施他之前在罾口川想出的办法,对关羽说道:“君侯所言极其有理,不过曹仁在樊城尚有军近万,若将军只驱动两万人马攻城,松儿还是觉得略有不足。”

    关羽听诸葛松如此说略感惊讶,问道:“那依你之见该留军多少合适?”

    诸葛松伸出食指和中指向关羽比了个胜利的手势,笑道:“松儿只留两千军足以!”

    “什么?”关平闻听此言惊呼出声,关羽虽然持重,却也一脸惊讶,惊愕道:“于禁在新野可有两万军士,且这十几日已经在城中休息多时,若其倾力来攻,你将如何抵挡?”

    诸葛松对关羽拱了拱手道:“此事不劳君侯挂怀,今日松儿前去罾口川哨探,见此谷肚大口小,极易坚守,明日将军便可与我拔营前去罾口川,在我方川口处起一营寨留一千人驻守,鹿角陷坑之类,越多越好,由我再引一千军至面向新野的川口再起一营寨以拒于禁如何?”

    关羽听诸葛松这么说,便手摸着胡须沉吟道:“就算设两道营寨,也不过能多撑些时间,兵力如此悬殊,你确定真的能守到我攻破樊城之时?”

    此时不光关羽如此说,就是帐中诸将也都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诸葛松笑着摇了摇头:“曹仁乃曹操亲信,又兼有满宠在旁画策,必深知樊城若失,我军便再无后顾之忧,必定直驱许昌,故必定死守与城共存亡。君侯纵有兵五万,急切之时,也必难在数日内攻下!,所以松儿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指望君侯能在于禁攻破我营寨前攻破樊城的!”

    “那?松儿你到底是何意?”关羽见诸葛松如此轻松,细一思索,便知道他必定是已有良策,只是在自己面前卖关子而已。当然关羽还是将思维局限在与曹军交战的小圈子里,无论如何也无法知道诸葛松究竟打得是什么算盘,便只能面露笑容,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到此时诸葛松却也不能对关羽全盘托出,只是直接对关羽说道:“如今曹贼远在长安,许昌空虚,于禁之所以一直驻扎在新野不敢向前,必是惧君侯虎威,怕一旦有失,许昌不保。但他每天又派许多拨哨骑沿大路小路一齐向樊城方向侦查我军动静,必是既不敢救,又因曹仁在樊城怕樊城有失!只要君侯带大军连日围攻樊城,形成樊城危急的态势,我这边再故意示弱让于禁觉得有机可乘,到时候我再略施小计,必将重创于他!”

第八十一章 布局开始。() 
尽管诸葛松一副信心满满并一再表示妙计不能现在就说,否则就不灵了,关羽还是让诸葛松立下了守住樊城北面的军令状,这才同意只留两千军在罾口川这里。

    关羽带一万军在罾口川面向樊城一面筑起的营寨可以说是非常坚固的。毕竟谷口不大,又仅仅需要按照两千守军的容量设计,所以不到两日,一座小型的守住谷口的营寨就这样飞快的被建好了。

    接着关羽便带兵返回了樊城外围,而诸葛松则开始在罾口川面向新野方向的谷口又立了一座营寨。

    说是营寨,由于时间有限,其实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诸葛松这两千军只算在谷口挖了些简易的陷坑和摆放一些木质的栅栏,这种栅栏不是现代广为人用的那种竖的高高的上头尖尖的,而是只用麻绳将几根还没有人碗口粗的圆木草草的捆住错落有致的摆放在谷口。这种东西当然一点都阻挡不住步兵冲锋,包括哪些都仅仅只有数尺见方的小陷坑,都是为了防止于禁起兵的一波推进,减缓骑兵速度用的。

    至于要问如果于禁动用重步兵冲锋诸葛松该怎么办,诸葛松手上只有两千人,建成这边的营寨后还要分出五百人守住罾口川面向樊城一侧的营寨,和诸葛松一起在这边守简易营寨的一千五百人中,弓箭手只有两百人,但关羽已按照诸葛松的要求给他留下了足够的火箭,每个弓箭手配备两支,这已经算是很奢侈的装备了。

    当然,诸葛松不会天真到于禁白日来和他交战时,他边打边退,而于禁一看到满谷的木材堆还拼命的往前追这种事。从曹操很久以前在宛城被张绣围住落荒而逃后于禁的表现来看,于禁肯定不会在诸葛松面前犯下这种低级错误。

    虽然诸葛松在之前实地考察了罾口川的地形后就得出了此地不光适合水攻更适合火攻的结论,但要真的烧到于禁,甚至烧痛于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他手下此时只有两千军,罾口川内树木既不多也不茂密,两侧峭壁难以攀爬无法居高临下,要布置一次对两万人马的火攻,确实是很难做到的。

    不过诸葛松本身想到的计策就没奢望在这里一把火就将于禁的部队全部烧掉,他虽然知道烧不痛于禁,但总有办法烧得于禁气急败坏!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诸葛松一面领军守住谷口,一面却将这谷口守的稀松无比,整个面向新野的简陋营寨甚至都不能算是个营寨,这个营寨更多的可以说只能用一个路卡来形容更贴切些。

    所有的小陷坑诸葛松大大小小的在“路卡”前挖了有上百个,但每个都没有用任何的覆盖物掩饰,诸葛松甚至都嫌做陷阱做太麻烦了,在小陷坑中连最起码的利刃或尖棍都没有,那一个个小陷坑其实和很普通的小土坑也没什么区别,深不过数尺,除非是高速奔过来冲锋的骑兵,普通的步兵甚至就算掉进去,也用不了多久就能想法爬出来。

    在这一面的一千五百人,留着守路卡的只有五百人,因为于禁的游骑兵每次就算来哨探也不过十几骑,五百人中只要有五十名弓箭手就足够阻止他们冲破“路卡”的了。

    其余的一千人则是开始和诸葛松一起准备可以烧着的东西,比如什么枯树枝啊,干草啊,难以成材长得七扭八歪的树木啊,从诸葛松设置的路卡后百丈开始,每隔上百丈便截断道路的随便堆上一些,只在中间留下数米可容通过的道路,确保每堆可燃物一但被点燃都能烧上半个时辰左右。

    就这样又过了三日,随着关羽攻打樊城越来越紧,诸葛松在罾口川内设置的可燃物基本上都已经就绪了,而就在这个时候,于禁的军队终于也出现在了诸葛松的视野里。

    诸葛松一点都不怀疑从樊城到新野除了罾口川这条可容大队人马经过的大路外还有无数可容数十人甚至一两个人往来通信的小路。所以当初他向关羽提建议时,便提出为了在于禁援军到前攻破樊城,而只希望他三面攻打樊城,放开樊城北面不予包围。一是这样可以降低守军坚守城池的决心,哪怕曹仁能够下定决心与城共存亡,可他手下的士兵在明知有一条可以随时逃走的路线时,在守城上肯定不会比被四面围攻更坚决的,这就是兵法上常讲的围三阕一。

    当然诸葛松之所以向关羽建议围三阕一,更多的是考虑到要曹仁求援的信使可以顺利的从小路到达新野,诱使于禁来救,这点却是关羽万万想不到的。

    否则樊城这面关羽四面围城攻打,于禁那边却因为无法得知曹仁的求救信息依然顾虑重重的不敢前进,那就算关羽不得不在最后硬攻下樊城,也必定伤亡惨重,无力再继续击破于禁了。

    而诱使于禁前来还是诸葛松试图保住半个荆州整个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

    此时诸葛松站在“路卡”边很是坦然的看向远方隐隐可见的大队人马,在人数到达一定程度时,用肉眼对军队进行估算的精确度就会急剧的下降。虽然这几日于禁的哨探已经远远的对诸葛松这“路卡”中的人数做了数次简单的评估,但从此时敌军一眼望不到头的情况来看,于禁这次所带的人马就算不是两万人倾巢而出,也绝对肯定过万了。

    诸葛松欢乐的吹了声口哨,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命令全军向第二道营寨转移,只留下自己和身边的十几骑,再加上两百弓箭手断后。

    于禁的军队在诸葛松弓箭手射程之外停了下来,诸葛松站在“路卡”后面一处较高的台子上,微眯着眼睛看向于禁。此时日刚过午,乃是一天当中最晒的时候。于禁的军队想是已经在从新野来时的路上走了有大半天,人马都显得比较疲惫。

    于禁沉思了不多一会儿,便头向后转不知说了什么,紧接着曹军最前方的骑兵部队便依次散开,为后续的步兵让开通道。

    因为也算是长途行军,这些步兵并没有带上厚重的可以列成方阵形成盾牌阵的盾牌。他们看起来都是很轻装的样子,最先冲过来的是大刀兵,虽然他们似乎很想冲的快一点,但看样子一上午的行军让他们已经没什么力气了。再加上还要躲避密密麻麻的陷坑,虽然这些陷坑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能致他们死命的危险,但人本能上的行为还是让他们被这些毫无遮挡物的陷坑限制了速度。

    这就是诸葛松为什么不将这些陷坑大致的伪装一下的原因,因为就算陷坑挖得再多,掩饰的再好,面对十倍于自己的敌人还是显得太微不足道了,还不如让敌人就这么明晃晃的看到摆在面前的危险,或者说是障碍,毕竟和掉入陷坑中弄个昏头土脸相比,士兵们还是都愿意选好路去走的。

第八十二章 火烧罾口川() 
看着这些小心翼翼接近自己营寨的士兵,诸葛松还是命人放了一轮箭的。当然,也只有一轮而已,放完之后诸葛松便大手一挥,便立刻有士兵开始在寨中放火,虽然这边的营寨比较简陋,但一时间也算是火光冲天,而诸葛松放完火后,也立刻的带人撤了。

    接下来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当于禁的步兵在于禁的强令下小心翼翼的冲过火场进行追击时,诸葛松却一副看好戏的样子并没有走远。他只是在每当敌军逼近自己预设的一道枯枝干草墙便命人远远的射十几只火箭上去,烧着就退,等火势弱了敌军来到下一道草墙前便再用火箭点燃。

    如此这般待诸葛松才退到谷中一半,于禁手下的步兵已足足前进了近两个时辰。最后于禁只能动用骑兵,遇到火墙便进行强冲,才使得诸葛松加快了后撤的速度。直到于禁的骑兵强冲了五道火墙,眼看要在诸葛松退入面向樊城一侧谷口营寨之前追上砍杀的时候,却突然纷纷落入早已挖好却被青草掩盖了的陷阱之中,而这样的陷阱下面,却不再像之前那些暴露在外的陷阱一样里面什么都没有了。

    早已在寨中等候多时的长枪长戟兵立刻纷纷而出,对着已经被陷阱中的尖刺伤得不轻的落马敌军不论死活奋力向下猛刺!与诸葛松一起退回的弓兵则纷纷转身放箭,迟滞远处尚未落马的敌军!

    一时间,哀嚎声、惨叫声不绝于耳。那些落入陷坑中惨遭屠杀的敌军极大的摧毁了后续骑兵的心理防线。

    不出诸葛松所料,后续的骑兵在漫天的箭雨和遍地的陷坑的面前很快便做出了落荒而逃的选择。清点战果,击杀冲在最前面并落入陷坑的骑兵三十七人,缴获还活着马匹三十二,这对于有两万军队的于禁来说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损失,但当诸葛松将那些骑兵身上的战甲都弄下来高高的挂在营门之外进行炫耀时,于禁终于被彻底的激怒了!

    为便于连日攻打诸葛松的营寨,于禁将大营设在了罾口川的谷中,气愤之余终是谨慎之心尚存,为防被居高临下攻击,特带人实地勘察,确认两侧均为难以攀登的峭壁,安心之后,便立刻督人修建营寨,准备来日便行猛攻。

    罾口川两侧峭壁虽不利于大军攀爬并向下俯击,诸葛松营中却也能选出一人攀上隐蔽着从上至下查看于禁大军动静。得报于禁欲在谷中立营,诸葛松大喜,立刻休书一封命人送到关羽帐前,想想还是不够,又斟自酌句的写了一封书信命人用箭射到于禁寨前,这才命众人时刻准备,迎接于禁即刻要来的猛攻。

    且说于禁勘察地形后回到帐中,想到今日一战虽损失不大,却被挫动锐气,念及己方阵亡骑兵衣甲还被诸葛松挂于营门之外,虽一向以沉稳著称,却越想越是心忿难平。

    忽有帐外之人来报,说敌军射来一封书信,展开细读,不看则已,一看顿时气漫心肺,掀翻桌案,便要立刻领军攻打诸葛松。

    信中所言如此:人如于禁者,少从鲍信,后附曹操,初不过都伯,每战必前,从征吕布、及破袁术,现于主败于张绣之时,谓之似古之名将,自此独当一面,常系重任。然松观之,君文不及满宠,武不及张辽,每阵前单战,均畏缩而待他人先出,却总自恃沉稳,以为有名将之风。今关将军破牛金于阵前,围曹仁于樊城,曹贼使汝领兵两万来救,所面之人年不及弱冠,兵不及十一,却畏其破蛮兵于武陵、退吕蒙于汉寿,踌躇不前。终奋余勇,寡谋且少思,轻敌而冒进,以至前后脱节,锐气尽丧,如此不如早归汝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