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国平自选集-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一个大师解释另一个大师时,难免发生曲解,因为他自己的思想太强大了,犹如强磁场, 使一切进入这磁场的事物都发生了扭曲。例如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释。
  一个思想家一旦形成他一生中的主导思想,他便成熟了,此后他只是在论证、阐释、应用、 发挥、丰富他的这个主导思想。很少有人根本改变自己的主导思想,而且其结果往往是不幸 的多半不是确立了一个新的主导思想,而只是转入了别人的思想轨道,丧失了自己的活 力和特色。惟有旷世大才能够经历主导思想的根本转折而又不丧失活力和特色。在当代哲学 家中,仅可举出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二人而已。
  人类思维每每开出相似的花朵,相隔数千年的哲人往往独立地发现同一真理。这与其说是因 为人类心理结构的一致,不如说是因为人类境遇的一致。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人类总的境遇 是始终如一的。
  我愈来愈不信任哲学和文学中的所谓客观研究,我也愈来愈厌烦那种面面俱到、四平八稳的 评述文章。你喜欢谁,你就去研究谁好了。你在哪些方面与他发生强烈的共鸣或抗争,你就 去写那些方面好了。至于其他的人和方面,只要真正有价值,自会有相宜的人对之发生共鸣 和抗争,由他们来研究和写作总比由你来研究和写作更合适。我想,在思想史领域中,如果 我们的作者都去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思想家,并且仅限于写自己真正有感受的侧面,如此产 生的成果放到一起,要比人人都写面面俱到的评介文章更能反映思想史和思想家的真实面貌 ,〃主观〃的方式达到了更〃客观〃的效果。
  开放不是兼收并蓄。一种思想有其独特性,又能与其他思想对话,这就是有开放性了。
  第一种人有常识,没有思想,但也没有思想的反面教条。他们是健康的,像动物一样健 康。
  第二种人有常识,也有教条,各有各的用处。工作用教条,生活靠常识。他们是半健康的。
  第三种人完全缺乏常识,全然受思想的支配,或者全然受教条的支配。从常人的眼光看来, 他们是病人,前者是疯子,后者是呆子。
  思想停止了,才有思想。一切思想都是回忆。
  感情的极端是痴,思想的极端是疯。
  有时思想孕育于沉默,而靠谈话催产。有时思想孕育于谈话,而靠沉默催产。
  感觉与感觉之间没有路,只能跳跃。思想与思想之间有漫长的路,必须跋涉。前者靠灵巧, 后者靠耐力。
  思想是一份一经出版就被毁掉的原稿,学问便是各种充满不同印刷错误的版本,每一种都力 图证明自己最符合原稿。
  讨论什么呢?我从来觉得,根本问题是不可讨论的,枝节问题又是不必讨论的。
  真理是人人知道而只有一个人敢说出来的东西。
  不过,也可能相反:真理是人人都不知道而只有一个人知道却不肯说出来的东西。
  谎言重复十遍就成了真理,当然是对那些粗糙的耳朵来说。
  还有另一种情形:真理重复十遍就成了谎言,对于那些精致的耳朵来说。一个真理在人 云亦云的过程中被抹去了个性,从而丧失了原初的真实性。精致的耳朵是宁愿听到有个性的 谎言,而不愿听到无个性的真理的。不妨说,有个性的谎言比无个性的真理更为〃真实〃。
                         


     
 

       :       >       
思想(2)
       
周国平 
  智慧无国籍。无论东西方,都有过一些彻悟人生底蕴的智者,他们的思想是全人类的共同财 富。在这方面,谈不上东西方优劣的比较。为了疗治现代文明的弊病而求诸东方文化,乃断 章取义之论。正确的提法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各民族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
  在精神创造的领域内,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充其量只能有交流。在这个领域内,一切严肃 伟大的事情都是由不同的个人在自甘寂寞中独立完成的。他们有时不妨聚在一起轻松地玩玩 ,顺便听听别人在做些什么事,以便正确估价自己所做的事。这是工作之余的休息,至于工 作,却是要各人关起门来单独进行的。
                         


     
 

       :       >       
信仰
       
周国平 
  有信仰者永远是少数。利益常常借信仰之名交战。
  信仰是情感的事,理性不利于信仰。在一个宗教内部,虔信者大多是一些情感强烈理性薄弱 的人。理性强烈情感薄弱的人无意做信徒。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情感和理性皆强的怀疑者,他 们渴望信仰而不易得,精神上最痛苦,以及情感和理性皆弱的盲从者,他们实际上并无信仰 ,只是随大流罢了。
  怀疑来自过分认真。无所用心的人从不怀疑,但也没有信仰。当然,这不妨碍他们以信仰的 名义绞杀怀疑者。
  弟子往往比宗师更偏执。宗师的偏执多半出于一种创造的激情,因而本质上包含着对新的创 造的宽容和鼓励。弟子的偏执却是出于盲信或利益,本质上是敌视创造性的。
  一种信仰无非就是人生根本意义问题的一个现成答案。有两种人不需要信仰,一种是对此问 题从不发问的人,另一种是决心自己去寻找答案的人。前者够不上信仰,后者超越了信仰。
  不相信一切形式的上帝,并不妨碍一个人对人生持有某种基本的信念。
  所以,我不是虚无主义者。
  当信徒是少年人的事,收信徒是老年人的事。前者还幼稚,后者已腐朽。
  要我当信徒,我已太不幼稚。要我收信徒,我还不够腐朽。
  乌纳穆诺说,信仰就是愿意相信,信仰上帝就是希望真有一个上帝。此话道出了宗教的真相 。所以,真正的基督徒决不是盲信者,而是渴求者,充满着内心冲突,他一辈子在努力使自 己相信他并不真正相信的上帝。伟大的基督徒,如奥古斯丁、帕斯卡尔、克尔凯郭尔,内心 深处从未摆脱过怀疑的折磨。
  上帝存在于人的局限性之中。
  人在何处看到自己不可逾越的界限,就在何处安放一个上帝。
  有一天人突然发现自己是大地上的孤儿,于是就为自己生下了一个父亲上帝。
  古希腊人凭本能相信神灵,中世纪人凭逻辑相信上帝。现代人用理性扼杀了本能,又用非理 性摧毁了逻辑,于是只好跋涉在无神的荒原上。
  世上有虔信者,就必定有奇迹。奇迹在虔信者的心里。
  奇迹是绝望者的希望。
  一个不相信奇迹的绝望者是一个真正的绝望者,他已经失去了一切希望;或者,是一个勇敢 的绝望者,他敢于不要任何希望而活着。
  偶像崇拜是一种矛盾情结,本身交织着对偶像的爱和惧,虔信的迷狂和亵渎的渴望。所以, 一夜之间,狂热的崇拜就可以突变为同样狂热的破坏。
  释道二教,其原初的出发点都是一种哲学的觉悟,要摆脱生死的纠缠。但是,一经传播,便 离初衷愈来愈远。适意淡泊的老庄哲学变成了装神弄鬼的妖术,虚无悲观的佛陀哲学变成了 积善图报的谋略。大乘宣称要普渡众生,为此不惜方便说法,把佛理改造得适合众生的口味 ,其结果真不知是佛把众生渡出了苦海,还是众生把佛渡入了尘嚣。
  教堂的原型是天国,庙的原型是地府。天国有音乐、烛光和不露形迹的上帝,地府有咒语、 香火和面目狰狞的塑像。西方人向往灵魂的不朽,中国人渴求肉身的长存。
                       
精神现象(1)
       
周国平 
  偏才或有强的感情,或有强的理智,或有强的意志。全才三者俱强,因而要忍受最 强烈的内部冲突,但也因此有最深刻的体验和最高的成就。最强的本能受到最深的潜抑,从 而有最耀眼的升华。例如歌德。
  真善美的统一,也许只是诗人的梦想,哲学家的逻辑游戏,道德家的说教。事实上,只有三 者都弱,才能相安无事,如果它们都很强,碰到一起,不能不发生冲突。
  一个人,一个民族,精神上发生危机,恰好表明这个人、这个民族有执拗的精神追求,有自 我反省的勇气。可怕的不是危机,而是麻木。
  心灵的财富也是积累而成的。一个人酷爱精神的劳作和积聚,不断产生、搜集、贮藏点滴的 感受,日积月累,就在他的内心中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宝库,造就了一颗丰富的灵魂。在他面 前,那些精神懒汉相比之下终于形同乞丐。
  精神乞丐?可是精神的财富是可以乞讨而得的么,哪怕拥有者愿意施舍?何况,物质上愈是贫 穷的人就愈知道金钱的价值,认识精神财富的价值却需要精神的眼睛,而精神贫乏的人必定 也在精神整体上发育不良,他的精神眼睛是盲的,甚至连乞讨的愿望也没有。
  物质上的贫富差别显而易见,于是穷人起而反抗,并且把带头揭露此种差别的人视为英雄和 救星。可是,精神上的贫富差别惟有富者看得分明,倘若他直言不讳地揭露此种差别,就会 被视为罪人,宽容一点吧,便是狂人和疯子。
  物质上的贫富差别,受害者是穷人,他受肉体冻馁之苦。精神上的贫富差别,受害者是富人 ,他受精神孤独之苦。
  一切精神的创造,一切灵魂的珍宝,到头来都是毁于没有灵魂的东西之手:老鼠、蛀虫、水 、火、地震、战争、空气、时间……
  我们身上的任何一个器官,当它未被欲望、冲突、病痛折磨时,我们是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的 。灵魂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善与恶、理性与本能、天堂与地狱的角斗和交替,灵魂会是一个 什么东西呢?
  一个行为有两个动机,一个光明,浮在表面;一个晦暗,沉在底里。当它们各居其位时,灵 魂风平浪静。有谁想把它们翻一个个儿,灵魂就会涌起惊涛骇浪。
  在幸福时,人也会有良心的斗争,但那良心是在脑子里,斗来斗去只是头痛。只有在苦难中 ,回首往事,良心发现,这时的良心才在心灵中,人才真正感到心痛。
  我们的心灵上都罩着各式滤色镜,只允许某些种类的光线透出,遮住了另一些种类的光线。 于是,连自己也无法看清自己内心的复杂的丰富的色彩。一切都合理化了,也贫乏化了。然 后,滤色镜又对经过它过滤的即被它批准的心灵品质下判断,用道德上的自豪感来平息我们 的不安。
  当你做一件事,完全预料到它的坏结果之时,或者完全预料不到它的坏结果之时,坏结果发 生了,你不会内疚。因为在前者,你可以承担责任,在后者,你可以推卸责任。
  内疚发生在对坏结果有所预感但又希望避免的情形下,那时候,你既不能承担责任,因为你 本来是想要避免的,又不能推卸责任,因为你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存心伤害一个人,或一个完全正当的行为无意中伤害一个人,都不会内疚。只有一个本身可 非议的行为无意中伤害一个人,才会内疚。
  假如你平白无故地每月给某人一笔惠赠,开始时他会惊讶,渐渐地,他习惯了,视为当然了 。然后,有一回,你减少了惠赠的数目,他会怎么样呢?他会怨恨你。
  假如你平白无故地每月向某人敲一笔竹杠,开始时他会气愤,渐渐地,他也习惯了,视为当 然了。然后,有一回,你减少了勒索的数目,他会怎么样呢?他会感激你。
  这个例子说明了人类感激和怨恨的全部心理学。
  早年受挫的小愿望是怎样地困扰着我们呵。一位著作等身的大作家,也许会念念不忘要在拒 绝刊登他的处女作的某个小刊物上发篇东西。一个享尽山珍海味的大富翁,也许会把贫困的 童年时代求而不得的某种小点心视为最美味的食品。
  文明之对于不同的人,往往进入其不同的心理层次。进入意识层次,只是学问;进入无意识 层次,才是教养。
  有两种人最不会陷入琐屑的烦恼,最能够看轻外在的得失。他们似是两个极端:自信者和厌 世者。前者知道自己的价值,后者知道世界的无价值。
  世上许多事,只要肯动手做,就并不难。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人皆有懒惰之心,因为怕麻 烦而不去开这个头,久而久之,便真觉得事情太难而自己太无能了。于是,以懒惰开始,以 怯懦告终,懒汉终于变成了弱者。
  意识形态和人生智慧是两回事,前者属于头脑,后者属于心灵。人与人之间能否默契,并不 取决于意识形态的认同,而是取决于人生智慧的相通。
  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也是更多地取决于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所以,在不同的意识形态集团 中,都有君子和小人。
  社会愈文明,意识形态愈淡化,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愈真实自 然。
  一本浅薄的书,往往只要翻几页就可以察知它的浅薄。一本深刻的书,却多半要在仔细读完 了以后才能领会它的深刻。
                         


     
 

       :       >       
精神现象(2)
       
周国平 
  一个平庸的人,往往只要谈几句话就可以断定他的平庸。一个伟大的人,却多半要在长期观 察了以后才能确信他的伟大。
  我们凭直觉可以避开最差的东西,凭耐心和经验才能得到最好的东西。
  天性健康者之间容易彼此理解,天性病态者之间往往互相隔膜。原因何在?
  套一句托尔斯泰的话
  健康与健康是相似的,病态和病态却各不相同。
  友谊是宽容的。正因为如此,朋友一旦反目,就往往不可挽回,说明他们的分歧必定十分严 重,已经到了不能宽容的地步。
  只有在好朋友之间才可能发生绝交这种事,过去交往愈深,现在裂痕就愈难以修复,而维持 一种泛泛之交又显得太不自然。至于本来只是泛泛之交的人,交与不交本属两可,也就谈不 上绝交了。
  人品和才分不可截然分开。人品不仅有好坏优劣之分,而且有高低宽窄之分,后者与才分有 关。才分大致规定了一个人为善为恶的风格和容量。有德无才者,其善多为小善,谓之平庸 。无德无才者,其恶多为小恶,谓之猥琐。有才有德者,其善多为大善,谓之高尚。有才无 德者,其恶多为大恶,谓之邪恶。
  懦弱:懦则弱。顽强:顽则强。那么,别害怕,坚持住,你会发现自己是个强者。
  在较量中,情绪激动的一方必居于劣势。
  有精神洁癖的人在污蔑面前最缺乏自卫能力。平时他不屑于防人,因为他觉得防人之心也玷 污了自己精神上的清白。一旦污水泼来,他又不屑于洗刷,他的洁癖使他不肯触碰污水,哪 怕这污水此刻就在他自己身上,于是他只好怀着厌恶之心忍受。
  当我们被人诬蔑,加以莫须有的罪名时,我们愤怒了。当我们被人击中要害,指出确实有的 污点时,我们更加愤怒了。
  我们喜欢听赞扬要大大超过我们自己愿意承认的程度,尤其是在那些我们自己重视的事情上 。在这方面,我们的趣味很不挑剔,证据是对我们明知言过其实的赞扬,我们也常常怀着感 谢之心当作一种善意接受下来。我们不忍心把赞扬我们的人想得太坏,就像不放心把责备我 们的人想得太好一样。
  很少有人真心蔑视名声。一个有才华的人蔑视名声有两种情况:一是他没有得到他自认为应 该得到的名声,他用蔑视表示他的愤懑;一是他已经得到名声并且习以为常了,他用蔑视表 示他的不在乎。真的不在乎吗?好吧,试着让他失去名声,重新被人遗忘,他就很快又会愤 懑了。
  当我们缺少一样必需的东西时,我们痛苦了。当我们渴求一样并非必需的东西而不可得时, 我们十倍地痛苦了。当我们不可得而别人却得到了时,我们百倍地痛苦了。
  就所给予我们的折磨而言,嫉妒心最甚,占有欲次之,匮乏反倒是最小的。
  嫉妒是对别人的快乐(幸福、富有、成功等等)所感觉到的一种强烈而阴郁的不快。
  在人类心理中,也许没有比嫉妒更奇怪的感情了。一方面,它极其普遍,几乎是人所共有的 一种本能。另一方面,它又似乎极不光彩,人人都要把它当作一桩不可告人的罪行隐藏起来 。结果,它便转入潜意识之中,犹如一团暗火灼烫着嫉妒者的心,这种酷烈的折磨真可以使 他发疯、犯罪乃至杀人。
  成功有两个要素,一是能力和品质,二是环境和机遇。因此,对成功者的嫉妒也相应有两种 情况,一是平庸之辈的嫉贤妒能,另一是怀才不遇者的嫉世愤俗。
  当嫉妒不可遏止时,会爆发为仇恨。当嫉妒可以遏止时,会化身为轻蔑。
  在仇恨时,嫉妒肆无忌惮地瞪视它的目标。在轻蔑时,嫉妒转过脸去不看它的目标。
  嫉妒是蔑视个人的道德的心理根源之一。每一个人按其本性都是不愿意遭到抹杀的,但是, 嫉妒使人宁肯自己被抹杀也不让更优秀者得到发扬。在一概抹杀之中,他感到一种相对的满 足:与损失更大的人相比,他几乎可以算是获利了。
  理性早熟者的危险是感性发育不良。凡别人必须凭情感和经验体会的东西,他凭理性就理解 了。于是就略去了感性的过程,久而久之,感性机能因为得不到运用而萎缩了。
  浪漫主义的可笑在于失去了欣赏者。
  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当一个人没有任何欲望而又渴望有欲望之时,他便感到无聊。
  她们谈得很热烈。
  〃我这道题错得太冤枉……〃
  〃是呀,我明明复习过的,可当时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谈话按照这相同的方式进行着,各人只是说着自己的事,可是居然互相能接上茬,居然没有 中断,居然很热烈。
  交谈往往如此,每人都乘机发泄一下谈谈自己的热望。女人尤其如此。
  一个幼儿摔倒在地,自己爬了起来。他突然看见妈妈,就重新摆出摔倒的姿势,放声大哭。
  我们成年人何尝不是如此。试想种种强烈的情绪,愤怒或痛苦的姿态,如果没有观众在场, 其中有多少能坚持下去?
                         


     
 

       :       >       
世态人情(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