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国贼-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练霓裳咯咯笑道:“看来弟弟在闯王那里捞够了好处呀,姐姐这里也想向大同镇军民捐一笔银子,弟弟觉得应该是多大的数目呢?”

    田承嗣说道:“姐姐的心如大海,不是弟弟能够猜测的,还是姐姐说个数目吧。”

    练霓裳盯了田承嗣一会说道:“姐姐的银子没有带在身上,弟弟可否借姐姐一笔银子呢?”

    田承嗣说道:“姐姐,你我虽然名为姐弟,实则一体,军中之物不拘多少,姐姐尽可以任意取用便是。”

    练霓裳说道:“好,那弟弟替姐姐向大同镇军民也捐银十万两银子。”

    田承嗣说道:“好!弟弟这就告诉卫巡抚。”

    田承嗣牵着练霓裳骑的红马走向卫景瑗,“卫大人,下官的姐姐也要向大同镇军民捐银十万两银子。”

    卫景瑗大惊连忙扑倒在地喊道:“娘娘仁慈!千岁千岁千千岁,微臣代表大同镇军民向娘娘致谢!”

    练霓裳见了是咯咯娇笑,田承嗣急忙上前扶住卫景瑗说道:“卫大人,你误会了,下官说的是这个姐姐,不是皇宫里的那个姐姐。”

第三百三十章 卫景瑗的担忧() 
听到田承嗣解释的话,卫景瑗的脸瞬间变成了猪肝色,被田承嗣好说歹说托起来后,还在一直瑟瑟发着抖,田承嗣心说这件事误会可大了,搞不好自己刚才的努力全废了,搞不好还会起到反作用,于是赶忙挽着卫景瑗的胳膊尝试补救,说道:“卫大人,我们去中军大帐坐着说话吧。”

    又气又急说不出话来的卫景瑗,被田承嗣挟着去了刚刚搭起大帐,大帐里还是空空如也的,识眼色的伶俐亲兵连忙把椅子摆上,田承嗣把卫景瑗按在椅子上坐下,又恭恭敬敬朝他行了一个礼,说道:“卫大人,是下官没有说清楚,下官在这里给你赔个不是。”

    卫景瑗缓过气来战抖的说道:“田大人,老夫毕竟是朝廷命官啊,这成何体统啊。”

    田承嗣说道:“卫大人,其实您谢贵妃娘娘也并没有错啊。”

    卫景瑗说道:“这是何说法?”

    田承嗣说道:“卫大人,不是田妃娘娘的原因,下官也不会让锦衣卫官兵,勒紧裤腰带凑十万两银子来赈济大同镇军民了。”

    卫景瑗叹口气说道:“算了,给田娘娘的姐妹磕个头,为灾民争得十万两赈灾银子,也不算是吃亏。”

    田承嗣说道:“卫大人,你这么想就对了,不知道二十万两银子赈灾够不够了?”

    缓过劲来的卫景瑗捋着颌下的山羊胡子说道:“田大人,大同镇的赈灾行动其实已经持续半年了,但是由于粮食银钱实在匮乏,所以救助的效果始终不是很理想,而且说句不中听的话,当今这个天下,就是有银钱在手,在陕西、山西、北直隶河南那也是根本无粮可买,北直隶纯粹是靠从南直隶和浙江运粮,天津输入的大米一石价就高至三四两银子,有了这二十万两银子赈灾银,倒也多少可以起些作用,买些蒙古羸弱牛羊和南米,今年过冬应该不至于饿死人了。”

    田承嗣说道:“明年开春到秋收还长着呢,说来说去这老百姓还是熬不过去啊!”

    卫景瑗叹口气说道:“哎,老百姓苦啊,不过开春就见绿了,无粮的百姓可以挖野菜蕨根之类植物填肚子,说不得也能对付过去。”

    田承嗣皱着剑眉说道:“卫大人,长期吃野菜也不是办法,就怕灾民连种子都刨来吃了,秋天的收成又没有指望了。”

    卫景瑗说道:“田大人,这些年是年年天灾人祸,本抚到大同上任才半年,就被军政救灾折磨得筋疲力尽,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啊?”

    田承嗣说道:“卫大人,你知道下官来大同镇的原因吗?”

    卫景瑗说道:“田大人,皇上有密旨到,要本抚和姜总兵协助大人,具体的情况还要大人见告说明才是。”

    田承嗣说道:“卫大人,这么说来,你并没有接到朝廷对下官的最新任命塘报。”

    卫景瑗说道:“田大人,你不是右佥都御史、锦衣卫指挥佥事、赐尚方剑,巡抚河南行省之职吗,莫非田大人剿贼有功又升官了?那本官可要恭喜了!”

    这时练霓裳也学着那些官家女眷一般斜着坐在田承嗣身旁,管得宽则站在一旁伺候,田承嗣要管得宽把圣旨请出来,管得宽当场便从大帐角落的一个箱子里取出一个长匣,抽去盖子取出黄缎包着的圣旨,然后双手递给田承嗣,田承嗣双手接了,捧着转递给卫景瑗,卫景瑗连忙下跪山呼万岁,这才起身恭恭敬敬的接过圣旨。

    卫景瑗展开黄段云龙纹的圣旨,只见上面黄纸黑字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进右佥都御史、锦衣卫指挥佥事田,锦衣卫指挥同知,赐尚方剑,巡抚河南、山西、山东自督、抚、镇以下俱听其监察参奏,副将、参将以下即可以节制,三品以下官员可以赐剑从事……”

    卫景瑗面现惊异,看了好一会才合起圣旨,恭敬递还给田承嗣,然后撩起官服下跪口称:“大同巡抚卫景瑗参见锦衣卫指挥同知、河南、山西、山东三省巡抚田大人。”

    田承嗣不等卫景瑗跪实,就赶忙上前托住了卫景瑗下跪,说道:“卫大人,请坐着叙话。”

    卫景瑗说道:“哎,田大人,这礼不可废。”

    田承嗣说道:“卫大人,下官虽然巡抚河南、山西、山东三省,也只是负责的地方大些罢了,你我彼此官职不相上下,卫大人不必太拘谨。”

    卫景瑗虽然墨守官场成规,但心里终究也还是不很愿意向一个嘴上无毛的年轻人跪拜,尤其对方还是个外戚,既然田承嗣谦虚,卫景瑗也乐得免了大礼,三两下理了理官府乌纱,退回椅子坐好,不过田承嗣之前的一番敬老举动,多少还是让卫景瑗心里非常舒服,看田承嗣也越来越顺眼了,连带着对练霓裳的那点怨气也消了。

    卫景瑗说道:“田大人,不知皇上的密旨是?”

    田承嗣说道:“卫大人,皇上密旨是严查张家口商人私通建虏案。”

    卫景瑗“啊”了一声,然后脸色严肃的坐在那里不说话,田承嗣说道:“卫大人,不知对下官可有建言?”

    卫景瑗叹气道:“田大人,张家口可是个马蜂窝啊,一个处理不好,田大人你丢官事小,严重的只怕会性命不保。”

    田承嗣明知故问道:“卫大人,张家口的商人真有这么大的能量?”

    卫景瑗神色凝重地说道:“田大人,下官也不拿你当外人,这张家口商人的能量很不一般,上至朝廷官员,中至山西、宣大,下到士绅乃至贩夫走卒,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链,一旦动了这些人的利益,后果可想而知。”

    田承嗣神色也渐渐严肃起来,斟酌着说道:“那照卫大人这么说,下官这是要投鼠祭器无法作为了?”

    卫景瑗说道:“田大人,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啊。”

    田承嗣肃然说道:“卫大人,莫非你跟张家口的商人也有联系?”

    卫景瑗怒道:“田大人,下官虽不敢自比海瑞海刚峰,但也绝不会与张家口那些无耻商人私相授受、蝇营狗苟。”

    田承嗣见他动了真怒,连忙说道:“卫大人,您的节*风骨下官自然知之甚深,那大人可知道大同镇有哪些官员和商人与张家口商人来往密切?”

    卫景瑗惊道:“田大人,你难道真的要下重手?”

    田承嗣说道:“那以卫大人的高见?”

    卫景瑗说道:“田大人,去张家口走一趟,抓几个商人盘问,然后适当的惩一些银子便可,来一个举重若轻,这样皇上那里也有交代,田大人自己也可以明哲保身。”

    田承嗣说道:“卫大人,只是倘若下官真的这样做了。那可是上对不起皇上,下对不起大明百姓了啊!”

    卫景瑗说道:“田大人,姜总兵以前就借马市纠纷引发过大同镇与蒙古的战事,前日又去了塞外蒙古,大人不觉得时间有些太巧合了吗?”

    明朝马市,是明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互市的一种固定场所,以交换或收买马匹为主,贸易项目有牛马,其中重要者有设于辽东的辽东马市,设于宣府﹑大同的宣大马市,明朝马市是直接关系到明廷与边地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明廷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于明廷来说,马市不是边贸问题,而是对边地民族所采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安抚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直接关系到明朝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对少数民族政策等诸问题。

    以骑射为主要武备的中世纪冷兵器时代,马的数量是国家强盛的象征,明朝建立后,国内存马仅仅两万余匹,为经常得到品种优良的战马,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饬令在广宁、开原二地设立马市,以方便少数民族卖马易货,从此马市规模不断扩大。到了万历朝时期,不但广宁、抚顺、宽甸、清河、辽阳等地都开设了马市,而且开原一地就设“三关三市”,汉族兵民可以农具﹑服饰﹑粮谷﹑铁锅等交换少数民族的马﹑牛﹑羊﹑毛皮﹑人参等。市官征收“马市抽分”﹐作为抚赏之费。官市除按马等付马价外﹐还按来市少数民族首领职位的高低﹐另给不同的抚赏﹐以示“羁縻”。

    两百年前为了笼络日益强盛﹑不断扰掠的瓦剌﹐明朝于正统三年四月设大同马市﹐正统十四年瓦剌首领也先借口明政府削减马价﹐大举南犯。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兵败土木堡被俘,大同马市因此中断;嘉靖三十年﹐鞑靼强盛﹐俺答汗扰掠边境﹐明政府为与俺答议和﹐仿辽东例﹐四月在大同镇羌堡﹑五月在宣府新开口堡开马市﹐专待鞑靼﹐但作用不大﹐因于次年三月关闭。隆庆四年十月﹐俺答之孙把汉那吉降明。次年俺答汗受封为顺义王﹐宣大总督王崇古因请再开宣大马市。当年五月至八月先后在大同得胜堡﹑宣府张家口堡﹑大同新平堡﹑山西水泉营堡分别开马市﹐以银购马﹐另有抚赏甚厚﹐宣府﹑大同一带这才得以稍宁。

    不过自从崇祯九年蒙古最后一个大汗林丹汗被虏酋皇太极消灭之后,蒙古各部就此只向皇太极输诚纳贡,蒙古各部基本上都不再跟明朝马市交易,但是小规模的私下交易倒也并没有完全断绝,到了崇祯十一年以科尔沁为首的蒙古部落,随建虏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在大明北直隶、山东大捞了一把后,蒙古各部终于发现这个时候的大明早已不复当年,已经完全就是一只又肥又软弱的绵羊了,这打劫明朝边境可比偷偷摸摸走私贸易来得划算,从此大明九边与蒙古接壤的宣府镇、大同镇、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明军和蒙古骑兵大战虽然没有但小战却不断,大明边墙从此再也没有安宁,而且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蒙古诸部之所以没有跟明朝发生大战,那还是出自于关外的大清天聪皇帝皇太极的约束。

第三百三十一章 好戏唱连台() 
大同巡抚卫景瑗说道:“田大人,宣府、大同不少豪强士绅都靠口外贸易发家致富,这可是他们的生计命根子,如果朝廷*急了,这里又临近塞外,就怕有人会铤而走险啊。”

    田承嗣心中暗自警醒面上却不以为然道:“卫大人所言真乃金玉良言,下官感激不尽。”

    卫景瑗从田承嗣面上看不出什么,只好硬着头皮再次说道:“田大人,张家口的大商人,哪家不是成百上千的打手保镖,整个张家口随随便便拉出个几万拿武器的青壮很平常,锦衣卫人马少了的话绝对压不住邪,如果田大人不嫌弃,下官可以出面调些本地兵马来给大人撑场面。”

    田承嗣听了笑呵呵说道:“那下官就先谢过卫大人了,到时有了好处绝对少不了大同镇一份。”

    卫景瑗皱着眉说道:“田大人,记住适可而止,如果硬来蛮干的话,只怕你要留神防备夜袭和暗杀。”

    这时中军大帐里的家居摆设已经铺设完毕,田承嗣和卫景瑗把重要的话也谈完了,于是田承嗣让侍卫传令邀请大同分巡副使朱家仕、副总兵朱三乐、户部督储郎中徐有声、山阴知县李倬等重要官员入账就坐,众人刚要开口叙话寒暄时,突然一个将军推开门外阻拦的侍卫闯了进来。

    田承嗣扬眉看去,只见进来的将军一抱拳说道:“上座的可是锦衣卫佥事田承嗣田大人?”

    田承嗣说道:“正是,你是?”

    大同分巡副使朱家仕说道:“田大人,这位是大同镇总兵姜镶手下的参将杨震威。”

    杨震威回答道:“末将,大同镇姜总兵参将杨振威前来参见田将军。”

    田承嗣说道:“原来是杨将军,还请一旁入座。”

    杨震威说道:“田大人,我家总兵大人之前不是已经给你安排了宿营之地,你为什么还没有到地头就安营扎寨了?”

    卫景瑗喝道:“杨震威你好大胆,怎么敢用这种口气跟田大人说话。”

    杨震威说道:“巡抚大人,这不干你的事,田大人又不是本将军的上司,本将军受我家总兵大人所托费心费力办事,可如今却是吃力不讨好,让本将军心里还不舒服。”

    田承嗣皮笑肉不笑说道:“杨将军,本座原来是要跟姜总兵一晤的,可不巧姜总兵勤于国事,让本座与姜总兵缘悭一面,锦衣卫这里又军务在身,所以就不准备去大同城了,因此就在三岔口扎营,杨将军,本座的解释你可以接受吧。”

    杨震威说道:“田大人,怎么说是你的事情,不过本将军只是帮忙,如果你觉得本将军是多余的,那就干脆让本将军率军回大同城去便是。”

    杨震威作势要走,田承嗣心中的火气却也渐渐发作起来,怒声说道:“姜总兵的部下都这样没有规矩的吗?”

    杨震威说道:“田大人,你不是本将军的上官,本将军又不用听你的。”

    杨震威扭头就往大帐外走去,田承嗣气的右手一拍面前案几,怒道:“来人啊,把这个不长眼的狗东西拿下。”

    “诺!”四个亲兵吆喝一声当即扑向杨震威,杨震威面露冷笑,一个半蹬马步,“呛啷啷”拔出腰间宝剑,田承嗣见这厮敢在自己面前动兵刃,正要出手给他来一记狠的,可谁知一旁的练霓裳却先行动手了,只见她红影一闪如影随行,绵掌连环击出,七掌杨震威挨了三掌,受伤最重的却是是胸口那一掌,口里溢出了鲜血,宝剑也飞出了一丈多远,四个亲兵见练霓裳已经将之击倒,连忙一拥而上死死的按住了杨震威。

    杨震威喊道:“打得好,锦衣卫跑到我们大同镇来作威作福了,诸位难道任由外人在大同镇嚣张吗?”

    花铁干上前说道:“杨震威行刺将军,请将军下令追查幕后真凶,把这些朝廷叛逆一一诛杀。”

    户部督储郎中徐有声左右环顾,见始终无人出头,只得沉吟着当先说道:“田大人,杨参将武人出身,粗鲁不知礼仪,就请宽恕他一次吧。”

    田承嗣向徐有声看去,却发现刚才在徐有声身边耳语的年轻人明显神色紧张,“徐大人,你身边之人是何官职?”

    户部督储郎中徐有声迟疑了一下说道:“田将军,这是姜总兵的从弟姜有光,现在其兄手下赞画军务。”

    管得宽喝道:“军中议事何等重要,怎会有白衣混入,来人把他给我叉出去!”

    亲兵拥上前便要捉姜有光,姜有光起身喊道:“田将军,学生有话说。”

    田承嗣微微冷笑做了一个手势,两个亲兵因此只是抓住姜有光的双臂将他拖了出来,姜有光说道:“田大人,杨将军有错自有我兄长管教,大人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越俎代庖了呢?”

    田承嗣阴笑说道:“本将军没有追究你这个平头百姓下里巴人私闯帅帐已经是对大同姜家格外宽宏大量了。”说完后田承嗣挥了挥手。

    亲兵开始推攘姜有光出大帐,姜有光急忙喊道:“田承嗣,你们京营没有权力惩罚我大同镇军将!”

    卫景瑗从茶几上拿起圣旨喊道:“列位同僚,这里有皇上给田大人升职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进右佥都御史、锦衣卫指挥佥事田,锦衣卫指挥同知,赐尚方剑,巡抚河南、山西、山东自督、抚、镇以下俱听其监察参奏,副将、参将以下即可以节制,三品以下官员可以赐剑从事,加有功之饶成军、马贵、涂德海、牛成熊、苏定军千户,花铁干、狄云、温正、常丹、蒋尚武副千户,授李胜平百户,各有功官兵听其自任。”卫景瑗虽然年近花甲,但依然身体硬朗声如洪钟,大帐里的人个个都听得清清楚楚。

    姜有光见这架势顿时就焉了,原来锦衣卫田大人这次是有备而来,身兼河南、山西、山东三省巡抚,这回老姜家算是一脚提到铁板了,不过姜有光仍不死心,不断喊副总兵朱三乐、户部督储郎中徐有声帮着说话,户部督储郎中徐有声此刻见了圣旨早已默不作声,,副总兵朱三乐干脆把脸转到一边,这时连杨震威自己也不再叫喊了,垂头丧气的趴在地上。

    田承嗣说道:“杨震威,你目无上官咆哮帅帐,更企图持剑行刺本座,明显是意图背叛朝廷意图谋反,来人啊,把杨震威拖出去斩首。”

    “啊!”杨震威闻言大吃一惊,急忙喊道:“田大人,小人知错了,小人罪不至死啊,将军饶命。”

    这时姜有光已经被亲兵赶出了大帐,田承嗣悠悠然说道:“杨震威,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本将军今日杀你,都是你自找的,要怪就怪唆使你的人吧。”

    杨震威嘶声喊道:“田将军,饶命啊……饶命……”四个亲兵把杨震威拖出了大帐。

    田承嗣内心对杨震威这个十足小人也很看不上,本来帮着姜镶当狗腿子陷害忠良两面三刀投降闯贼和清军也就罢了,可最关键的是他到最后还背主反噬,就是他在姜镶再度背反清廷时带领六百余名官兵叛变,斩杀了姜瓖与其兄姜琳、弟姜有光,持首级出城投降,却引来了清军对大同城最野蛮的屠城,除杀献姜襄人头的杨震威等二十三员将领及其家属外,其他所有官司吏兵民被尽数屠戮,唯二的意外就是大同府牢房底层的五个重案犯,可以说大同最后就没有剩下一个好人。

    田承嗣说道:“传云把总进见。”

    “传云把总进见!”,“传云把总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