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幕府将军本纪-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偏是武田家后辈之中的佼佼者。

    虽然在勇武上其不及武田胜赖,但就才智而言。就算是两个武田胜赖绑在一起,也不是穴山信君的对手,如果是作为家督的话。智谋可就要比勇武重要的多。”

    说到这里,真田昌幸停顿了一下,随后又继续说道:“再说武田胜赖为人,其仗着有武田信玄的宠爱,一向飞扬跋扈,根本就不将家中的那些能臣勇将放在眼里。

    而与其洽洽相反的是,穴山信君在武田家的人员却是极好,其若是知道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家督之位,被武田胜赖夺去的话,又岂能就这么认了?

    而这一点。武田胜赖也是心知肚名,如果不将穴山信君除掉,那么他这家督之位永远也不可能坐的安稳,所以两人一战在所难免。

    如此说来,武田胜赖与穴山信军的主要敌人是对方,如果主公在这时候出军。只要动作不是太大,那么他们是绝对不会冒险来与本家做战的。

    至于本多大人所说的大义,更是不用担心,武田信玄之死如若对外公布,那么的确有些不妥,可现在,其密不发丧,主公完全可以装作不知,而且其刚刚与本家大战,本家在战胜后,随之反攻,也符合常理,别人又能说出什么,所以属下认为,现在的确是出军的最佳时机。”

    如果真田昌幸不说,高山氏宗在听完蜂须贺正胜与本多正信的劝说后,的确已经有些动摇了,说不定出军之事会就此做罢,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再说武田家还没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呢,但现在听完其这番分析之后,他心中的犹豫被一扫而空,武田信玄的死比历史上提前几年,如果按照历史,武田信玄死后,家督之位是由其孙,武田胜赖之子继承,这样就算穴山信君相争也没了由头,可现在武田胜赖之子信胜才刚刚降生,连话都还不会说呢,怎么能继承。

    而武田信玄为了不将武田家交到外姓手中,那么也就只能出此下策了,但他却并不担心,家中重臣已经当着自己的面向胜赖效忠了,且其又有大军在手,就算穴山信君想争,也没了能力,但不管到底会不会内乱,但这二人必会相互敌对,这对氏宗来说,已经足够了。

    而不只是高山氏宗,就算是本多正信与蜂须贺正胜听完之后,也不在多说什么,默认了对方的建议。

    “既然没有人反对,那么我决定两日后,亲率大军对信浓发起进攻。”说到这里,氏宗只是让蜂须贺正胜先行下去准备,至于两位军师则是被他留了下来。

    如今飞驒已全部纳入掌控,家臣也已经全部返回,又加上蜂须贺正胜带回来大笔资金,所以也是时候与两位军师商量一下封赏的事了。

    要说起来,关于如何对家臣做出封赏,根本用不着与两位军师商量,不过这一次,氏宗打算玩些新鲜的,所以就有必要与他二人先通通气了。

    氏宗在夺得飞驒之后,便一直想着此事,他想到随着家臣们的身份越来越高,如果在这样下去的话,恐怕不出十年,那么除了土地之外,自己就没什么可以用来作为赏赐的东西了。

    氏宗到是不吝惜封赏,但却不想以土地作为赏赐,毕竟日后如果一统天下,还和历朝历代一样,诸侯林立的话,这绝对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封而不建。

    你可以获得领地中的收入,但却不能得到管理权,军权。至于那些外样,如果胆敢拒绝的话,那么其只有死路一条。

    若是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那就必须有可以用于替换的东西,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而实行郡县,氏宗也不是没想过,但这所要冒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至少目前考虑这些还是有些早了。

    而氏宗想到的一个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封爵,武士在乎的两样东西,身份与实力,既然自己无法赏给他们足够的实力,那么,就让他们拥有显赫的身份好了。

    想到这里,只听氏宗先开口问道:“二位军师,我有一事不明,还请二位指点,自平安时代末至今,天下便战乱不断,应仁之乱后尤为甚之,不知是何原因。”

    虽然在二人初仕之时,氏宗都与他二人谈论过天下大势,不过在那之后,这还是第一次提起,很显然,他二人根本没做好准备,而氏宗到也并不着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想清楚。

    过了一会儿,只见二人终于抬起头来,在对视一眼之后,由本多正信先开口说道:“回主公,天下战乱不断,皆是由于天下诸侯甚众的原因,这一点不只是本国,具属下所知,大明之前有数个王朝皆是灭亡在藩镇手中,这话属下本不应该说,不过属下为高山之臣,既然主公相问,又不能不说,所以还请主公恕罪。”

    当他说完之后,面色也不由带上了几分慌恐,要说起来,主公现在就是诸侯,自己将诸侯否了,就等于是将高山家否了,也就是主公一项开明,不然,他是绝对不会说出这番话的。

    而当他说完之后,氏宗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其身旁的真田昌幸。

    真田昌幸见主公的目光向自己看来,只得慎重的说道:“主公,应仁之乱后不只势力间的战斗,就算是势力内部也不平静,下克上,臣弑君之时履履发生,只因臣下手中权力太重……”

    说到这里,真田长幸也不好在说下去了,毕竟织田家就是靠下克上才上位的,这样的话,不说最好,就算无奈之下必须要说,也不能说的太多。

    氏宗听完依然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二位军师之言皆有道理,势力之间的事,暂且不说,只说家族内部,用什么办法才能不让下克上的事情发生呢?”

    听到这里,二人不由心中一凛,主公突然提起此事,难道是打算对本家之内的一些家臣动手?

    可他们认真一想,又绝得主公应该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首先说,虽然现在飞驒一国已经被全部掌控,但主公根本不可能满足,不然的话,当年自己是绝对不会向这样胸无大志的人效忠的。

    可听主公话中的意思,又不像是随便问问,主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实在是想不清楚。(。。)

第六九四章 封而不建() 
氏宗见二人的的眼中皆闪过一丝惊慌,便知道自己这话说的有些重了,如果让他二人觉得自己是打算要卸磨杀驴了,那可就有悖初衷了。

    为了让气氛不至于如此凝重,只听氏宗轻松的说道:“喂,我说你们两个想到哪里去了,你家主公一像胸怀宽广,若是再瞎想,可别怪我不客气了。”

    见主公连笑带骂的说完之后,二人总算轻松下来,主公这番话出口,足可以证明没有想要对家臣动手的意思,而对他们来说,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属下不敢,还请主公恕罪。”虽然他而人口称不敢,但面容上却透出了轻松。

    “好了,你二人废话少说,赶快回答我的问题。”而当氏宗问完之后,本多正信与真田昌幸也随之再次皱起眉头来,不是他二人还有什么疑虑,只因他二人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也没什么可说。

    他二人素有才智不假,可那都是用在行军打仗上的,要说起制度改革,恐怕就算是村井贞胜这个半吊子都比他们强上不少,若是氏宗将这个同样的问题抛给细川藤孝的话,那么其一定能说出不少建议。

    当然氏宗对家中的两为军师还算了解,并且心中也早已经有了答案,这一问,只不过是为了将心中的想法引出来罢了。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氏宗说道:“为了保本家长治久安,永远繁盛下去。我到是有个想法,这此将你二人留下,就是想让你们帮我想想此事的可行性。”

    “属下等洗耳恭听。”

    “刚才真田昌幸说的不错,下克上之所以会频频发生,只因麾下家臣权力太重,如此一来主家实在是太容易被麾下架空了,但如果麾下家臣如有利功。又不能不赏,可晋升的身份不过只有几级,一但到顶。那么可用于封赏的的东西就只有土地了。

    可能这一代家臣领地并不是太多,但只要几辈下来,那么领地也会随之越来越多。实力也会越来越庞大,这便是祸乱的根源。

    如果想解决,其实到也并不困难,武士除了注重实力外,还让他们看重的就只剩下身份与名声了,所以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

    说到这里,氏宗见本多正信与真田昌幸正在沉思之中,所以略微停顿了少许,给他们一些时间,用来消化自己刚才的话。

    当二人将头抬起之后。氏宗才继续说道:“想必二为军师对一海之隔的大明国应该都有一些了解,其之前几朝包括大明国在内,皆有爵位制度,我觉得,如果能将这样的制度拿过来用。效果应该十分不错。

    据我了解,爵位共分公,侯,伯,子,男五级。且在每级之中又分三等,若是用爵位作为封赏,将可以大大缓解无物可封的困境,不知二位军师觉得我这个想法如何?”

    “主公,这爵位属下到是略之一二,不过就算加上爵位,但若没有相应的待遇的话,那么恐怕也很难被武士所接受。”

    等本多正信说完,真田昌幸也不由接着说道:“还不只是如此,据属下了解,这爵位都是由皇帝封与臣下的,在大明国或其之前的朝代中,皇帝的身份就好比天皇陛下,而且还是大权在握,若是主公仿效的话,是不是有些越权了,说不定还会招至大殿的猜忌,若是如此的话,那么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还请主公三思才是。”

    “二位军师,说的也有些道理,不过这两点我早就已经想到了,首先说被授予爵位的武士,当然会有相应的待遇,比如说,获得爵位的武士不但可以获得相应的奉禄,而且如果同样身份的武士,没有爵位的或者爵位低的,要向爵位高的武士行礼,并且面对同身份不同爵的,爵位高者可成我,等等,这些皆为特权。

    试想下,如果你二人身份相同,但真田昌幸爵位略低,本多正信有以上种种特权,你会愿意吗?”

    当氏宗刚一说完,只见真田昌幸连忙摇头说道:“属下绝对不愿,若是如此,属下一定会更加努力,就算不能超过本多大人,但至少也要与他平起平坐才行。”

    “没错!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如果本家开始实行爵位制度,那么家臣将会更加奋勇。而不只是家臣,我还打算给麾下足轻与忍者希望,如此一来,在这五等爵位之下,在设置勋爵一级,分九等,这一爵位只授予立功的足轻或忍者,凡是累计斩杀十名敌人者可冠九级勋爵之位,凡累计斩杀二十名敌人,进爵一级,以此类推每多杀十人进爵一级,直到七级,之后两级就需要讨取敌方武士了,而拥有七级或者七级以上勋爵爵位的足轻或者忍者,见到没有爵位的武士可以不用下跪行礼,就算对方是家老也是一样。

    并且每一级爵位皆有相应的奉禄可拿,这样一来,绝对可以大浮提生麾下军势的战力,虽然这可能会让本家为此支出不少金钱,不过我到是希望,本家足轻与忍者皆可晋爵九级。”

    说到这里,只见氏宗又向真田昌幸看去,随后说道:“至于是否越权一事,根本不用担心,在实行之前,我会向主公汇报此事的,我相信以主公的心胸是绝对不会因为此事而猜忌本家的。”

    正如氏宗所想,当织田信长接到氏宗的汇报,并没有多说什么,可以说在这天下之中,每个势力的制度都不近相同,这完全是高山家内部的事,只要其不反叛,氏宗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信长根本就懒的去管。

    当氏宗说完之后,本多正信与真田昌幸基本认同了氏宗的想法,不过同样又有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只听本多正信开口说道:“主公的想法固然不错,但属下想知道,武士得到爵位的难度,如果太难,那么这根本岂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而如果太简单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家中武士尽有公爵爵位在身,这样一来,似乎就体现不出爵位的用处了。

    还有,就算这一辈人无法获得一等公爵爵位,但只要经过数辈人的努力,还是可以达到的,到时大家皆爵位相同,这和没有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一点在之前氏宗的确没有想到,不过却不代表可以难倒他,氏宗想起了中国的清朝,清朝为了不像明朝那样,王爷一抓一大把,所以都是降着封的。

    第一代人封你为亲王,那么到了第二代嫡子就会降为郡王,没有功劳就一代一代往下降,亲王降到镇国公,郡王降到辅国公就不往下降了,毕竟国公可要比王爷的身份差的多了。

    而自己完全可以照搬过来,一辈一辈往下降,直到三等男爵就不再降了,这样不但可以解决本多正信刚才所提出的问题,而且还可让后辈们不至懈怠,这完全是一举两得。

    当氏宗将心中的想法说出之后,本多正信与真田昌幸再没什么话好说。

    既然二位军师皆以认同,那么接下来就要说封地的事了,氏宗认为,在目前战过之中,如果直接用爵位代替土地是完全不现实的,所以只得猜取一个折中的办法。

    只听他开口说道:“至于封地一事,我也有新的打算,那便是领地可照常封赏,土地的收益也归武士所有,但支配权却要归主家所有,这样一来,便可最大限度的避免内乱的发生,并且军势不会分散,给敌人各个击破的可能,不知二位军师以为如何。”

    “主公如果这样作的话,那么属下认为,绝对会受到前所为有的阻力。”

    “这是肯定,现在本家家臣不多,且有知行的,更是只有大宫景连,渡边守纲,内内岛氏理三人,但如果等本家发展起来之后,再想实行,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一但有人为此事而选择背叛,那么本家受到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所以若要实行,就只能趁现在,只要让本家现有的家臣先接受这一新的制度,那么才能让之后加入本家的武士接受,以此来达到平稳过渡的目的。”

    “可主公有没有想过,如何面对日后加入到本家的豪族势力,豪族势力不管大小,但大多却视土地为生命,如果主公剥夺了他们对治下土地的控制权,那么在主公征战时,恐怕有八成以上的豪族都不会选择归顺,这将给本家作战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话虽不错,但凡是要从两个方面去看,虽然豪族势力在归顺本家后,将会失去对土地的控制权,但同样,在日后本家作战之时,也不用他们出军了。

    我相信他们作为豪族应该清楚,由于他们一惯的作风,所以很难得到主家的信任,而绝大部分的大名都会让他们与他们麾下的军势作为冲在最前,每每作战,伤亡最大的往往就是这些豪族,而如果效忠本家的话,那么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只要本家长存,那么他们可以踏踏实实的去做富家翁。”(。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九五章 改革已定() 
当氏宗说道这里,见两位家臣似乎有话要说,但还没等他们说出口,便听氏宗继续说道:“那些豪族手中如果没有了兵权,也就不用整日担惊受怕,怕我要对付他们了,只要从这个方面去说,如果是那些想要安想太平的豪族,我相信他们会选择归顺的。 防 盗 章 节

    至于那些野心家,和那些顽固之人,本家并不需要,我想要的是长治久安,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要从根源处将其掐断。”

    本多正信与真田昌幸心里都清楚,对那些反复无常的豪族,主公一向都看不上眼,恐怕日后本家领地之中,豪族的数量会非常稀少。

    但刚才主公说的话他们却并不十分认同,那些豪族又不是傻子,一但把手中的权力交出去的话,那么就等于将自己与全族的性命也交了出去,这样的事有谁会去干,如果主公这么与豪族沟通的话,也同样不会收到什么效果。

    他二人待氏宗说完之后本想劝说,但正是因为氏宗在最后家上了一句为保本家长治久安,这句话一出,才让他们放弃了。

    若问领内的最不稳定因素是什么,那无疑是豪族势力还有寺院势力,主公与寺院已经势同水火,这个不用多说,而如果像主公这样对待豪族的话,虽然在攻城掠地时,会遇到不少阻力,但从长远上来看,领内豪族越少,的确可以大幅减少内乱的爆发,从长远上来讲。全文字首发还是利大于弊的,所以他二人算是认同了主公的说法。

    转眼间,氏宗与二位军师已经商议了近两个时辰的时间,得到他们的认同到是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不过在细节上,却耗费了一个多时辰,比如。氏宗不打算让麾下家臣再招募私兵,而这就牵扯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其领地由谁来防御。氏宗是打算全权交给新撰组。

    但是本多正信与真田昌幸认为,如果这样做的话,那么新撰组的权力就太大了。现在本家领地还小,到也看不出什么,可一但拥有数十甚至上百万石的领地之后,那么新撰组无疑将会成为本家领地内最强大的军势力量。

    而且其又分散在各处,一但反叛,那么高山家恐怕就离灭亡不远了,这一点氏宗早就考虑到了,解决的办法到是很简单,那便是分权,日后不管自己拥有几国。每一国设新撰组统领两人,副统领四人,守备奉行一人,七人共领军势,守备奉行有监督之权。却没有调兵的权力,而统领相反,并归家主直属。

    这还不算,氏宗还打算让家中所有的新撰组统领每四年轮换一次,这样可以将他们的小圈子彻底打破。

    两位军师在听到这样的办法后,这才同意了氏宗的想法。不过现在本家只有一国之地,到也不用着急实施,而现在毕竟是战国时代,如果麾下家臣人人是光杆一个,一是不好看,二是他们的安全就成问题了,每每出门的时候,只一人独行,万一遇到危险,甚至连应变的能力都没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商议一番之后,氏宗绝对可按爵位的高低招募护卫,男爵可招募十名足轻充当护卫,子爵定为五十人,伯爵一百人,侯爵二百人,公爵五百人,至于这些护卫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