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条氏政在见状后,没有任何犹豫,不但命令前阵与中阵立即压上,就连本阵中,北条家最为精锐的黄备八千人也派了上去,他的做法很符合北条家的一贯作风,那就是集中优势兵力,碾压对手,虽然就算派出黄备参战,在军势上也无法对高山军形成碾压之势,但在精锐方面,还是略胜一筹的,毕竟北条家五色备那可不是吹出来的,这可完全是打出来的。
而田中胜介是与北条家白备交过手的,所以对于其备队的战力十分了解,当见到对方三备一拥而上之后,立刻加了小心。但伊东佑兵可就没这样的觉悟了,出身九州的他虽然在见识了本州战斗之后,已经完全调整了心态,但依然小看了对方,而在他心里为高山家战斗的目的就是重振家业,所以当田中胜介麾下军势减速之后,他非但没有如此这般,反而加快了进军的速度,当他与北条军交上手的时候,田中胜介还未赶到战场。
这样一来,可就给了北条家吃掉他们的机会了,北条家三员老将配合了几十年,什么情况没有遇到过,当他们发现对方两支军势已经错开,立刻做出调整,田中胜介对面的北条纲高率领麾下八千赤备,避免前方敌军迎头赶上,而另一侧的北条氏照也同样加快了速度,在南侧对伊东佑兵形成包夹之势。
开始的时候,伊东佑兵并不太将对方的包夹当回事,尤其是发现对方主将乃是老迈之人后,更加不以为意,他的目标就突破横在自己面前的北条家黄备,而后对对方本阵发起进攻,只要能够攻入对方本阵,这绝对算的上是大功一件。
可想法是不错,但他率军向前一冲就发现,眼前的这支军势就好像是城墙一般,不管怎么冲也无法前进半步,而随着对方的包夹完成,他不得不分出大量的精神去进行指挥,否则前面还没冲过去,队伍就要从两侧开始崩溃了。
而北条纲成想要吃掉高山家这一万军势也没有可能,毕竟这支军势已经不是两年前刚刚成军时候的那支了,在战力上有了很大的加强,所以虽然暂时取得了优势,但也没有将其击溃的可能。并且随着田中胜介,以及高山家家臣麾下的一万军势赶到,北条军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微弱,甚至已经开始慢慢向劣势方向靠近,尤其是蜂须贺等人三人的参战,虽然蜂须贺正胜,前田利家,渡边守纲三人麾下军势加在一起也不到三千人,在战力方面更是比不上高山家直属军势,但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三人皆勇武异常,并且在见到伊东佑兵麾下一万长枪足轻陷入敌人包夹之后,立刻脱离了本多正信与真田昌幸等大军,对南北条氏规进行包抄,由于三人战术得当,高山军的颓势立刻得到改观,原本是伊东佑兵被敌人包夹,但在蜂须贺正胜等人赶到后,形势变为了对北条氏规形成了包夹之势,并且还是三面完全包围,在北条氏规南侧则是蜂须贺正胜等两千余军势,而在西侧则是赶来的本多正信等麾下,而北侧则是伊东佑兵的长枪足轻。
而北条方面,北条氏政几位兄弟则是各有特长,氏政能力平均,氏照重勇武,氏邦善谋略,氏忠喜玩乐,至于现在被三军包夹的北条氏规在指挥方面则是有着不错的天赋,当见麾下军势一陷入困境,他立刻做出调整,以备队中六个千人对去抵挡蜂须贺等三人的进攻,而剩下四个千人队,一队继续对伊东佑兵麾下发起进攻,而他自己则是亲率剩余三千人抵挡本多正信等部的攻击。
在他看来,本多正信等高山家家臣麾下军势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领军之人并本多正信等人而是一些中下级武士,并且其足轻麾下战力也差强人意,所以有三千人足以抵挡对方进攻,而伊东佑兵方面,有北条纲成的黄备不断对其施加压力,自己只需要景上添花便好,并不需要自己耗费太多心神。至于蜂须贺等人,虽然这三家军势不足,但在一接战之后,他便敏锐的发现,在蜂须贺,前田,渡边三人竟然无人可挡,虽然在大规模战争中,个人的勇武很难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在他们的带动下,麾下军势的士气将会提高到一个骇人听闻的程度,而己方的士气则会随之下降,时间短还看不出什么,而时间一旦长了,那么失败的必然是自己。所以当一发现这一情况之后,他立刻做出了调整。
而原本顺风顺水的蜂须贺等人,在敌人调集军势阻挡自己之后,也很难再取得什么进展,尤其是对方武士知道高山家这三人的厉害,所以根本不与他们交战,而是带领足轻不断变换着阵型,围困他们。五色备的阵型当年连武田家赤备骑兵都没有能力突破,如今就更别说蜂须贺等三人麾下的长枪足轻了,在对方大阵不断变化之下,他们已经失去了将敌人击溃的最佳时期,一时间双方陷入了胶着。
而北条纲成见到北条氏规抵挡住了对方的包夹,并且还能分出一部分军势协助自己,所以立刻加大了对伊东佑兵攻击的力度,毕竟现在双方就是抢时间,谁能先击溃对方一备军势,谁就能站到上风,而且在士气上也会立刻拉开差距,在北条纲成下达命令之后,麾下黄备足轻立刻对伊东佑兵所率的长枪足轻队进行猛攻。
而伊东佑兵麾下军势立刻陷入了苦战,也就是现在敌人另外两支军势都有了对手,一时无法对自己形成包夹,否则结果就还真说不好了。
而伊东佑兵另外一侧,田中胜介与北条纲高军势也是杀的难分高低,不过就目前形势而言,田中胜介麾下八千长枪足轻却略占上风,毕竟在交战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没有急着对对方发起进攻,而是结成方阵缓慢向前推进,这样一来,由于阵型不乱,他麾下的长枪足轻阵就好像刺猬一样,让北条纲高无从下手,而北条纲高麾下军势在一开始的时候,将全部心神放在了伊东军势上,所以双方一交手,在正前方面立刻采取了守势,他的想法很好,就是想要先联手击溃伊东备队,而后在集中优势兵力吞掉敌人其他军势。
可是他的想法虽然不错,但却低估了高山家军势的战力,尤其是低估了高山军中下级武士的勇武,自从高山氏宗在安土大量招收浪人之后,其麾下军势在战力上已经有了显著提高,足轻不再是盲目的进攻,满目的撤退,高山军最大的弊端得到了完美解决,由于之前高山家军势不多,所以在中下级武士方面是十分缺少的,毕竟高山家自高山氏宗出仕之后,不过十余年的时间,完全没有底蕴,可以说当时的高山军,基本一个足轻头就可以指挥百名足轻,而一个足轻大将那就是千人队的领兵大将了,军势少的时候到无所谓,尤其是己方皆精锐,对方还以农兵为主的时候,根本看不出什么,可一旦对面敌人也同样是精锐的话,那么高山军便不能做到灵活指挥了,往往会出现,大家一拥而上,如果凭借这股气势,将敌人打退,倒也罢了,而一旦敌人挡住了这一波进攻,那么高山军便立刻会陷入苦战。
而现在不同了,虽然目前高山军依然无法做到每十名足轻就有一名武士指挥,但基本一名武士也就指挥十五人左右,这使得高山军的指挥能力大大增强。
由于伊东佑兵没有向田中胜介那样在布置好阵型之后对敌人发起进攻,所以他麾下的军势前阵此刻已经和北条纲成麾下黄备混战一处,而在对方将中阵三千军势压上之后,前阵则变得岌岌可危,而伊东佑兵见状立刻将中阵压上,并且自己带领后阵三千人继续抵挡两侧敌人进攻,此刻率领前阵的副统领渡边重纲已经与敌人交战多时,由于处在混战的中心地带,他的周围也充满了大量的敌人,但好在其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勇武,在陷入困境之后,依然枪法不乱,不断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而他也知道,想要抵挡住敌人的进攻,不管斩杀多少足轻,都用处不大,而一旦能够将对面一名武士击杀,那对方一队足轻就会失去战力,所以他的目标很是明确,那就是不断穿梭于战场之中,在寻找到对方武士之后,毫不犹豫的将对方讨取。
开始的时候,他这么做的确为高山军稳住了局势,但他的行动也很快被北条纲成捕捉到,北条纲成知道,一旦陷入混战,那么不管派多少足轻上前都是枉然,现在只有让一猛将歇制对方的嚣张气焰,一旦将对方压下,那么对方便在没有反击的力量的,而黄备一项是以整体作战而闻名。
第九一七章 决战关东(四)()
真正说起来,此备队中的猛将并不太多,所以在左思右想一番之后,北条纲成决定让自己的儿子氏繁前去,自己这儿子虽然在勇武方面不及北条氏照,但也算的上是北条家排的上号的猛将,有他前往足可以将对方压制。±在做出决定之后,北条纲成毫不犹豫命北条氏繁出战。
如今北条氏繁已经四十有三,虽然年龄不小,但却依然勇猛异常,尤其是在对战的经验上,更是要比年纪轻轻的渡边重纲丰富的多,所以在他上前之后,虽然在招式上还是渡边重纲略胜一筹,但每次出招,对方却能够轻松化解,如此一来,两人虽未能够立刻分出胜负,但北条纲成却也达到了目的。
而交手没三两回合,渡边重纲就不由皱起了眉头,对方虽然胜不了自己,但却完全可以做到将自己缠住,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那么刚刚稳住的局面将会被瓦解,可对方就像狗皮膏药一样死死将他缠住,根本不给其脱离战斗的机会,而渡边重纲在无奈之下,也值得应战。好在这时候武藤顺秀带领中阵四千军势加入了混战之中,否则前阵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就会崩溃。不过在其中阵投入战斗之后,北条纲成则立刻带领黄备后阵加入战团,在混战之中,北条军黄备依然占据了上风,毕竟伊东佑兵的后阵还需要抵挡两侧敌人的进攻,已经不可能在投入更多的军势了,而北条纲成也是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才做出全军压上的决定。
“报主公,我军在与敌人交战后,由于伊东大人冒进没有等待三军一齐行动,所以被敌人三面包夹,陷入了苦战,而虽然在田中,本多等大人赶到战场之后,形势有所好转,但我军整体去依然处在下风,还请主公定夺。”只见一名身背巨大团山纹靠旗的高山家旗本足轻跳下战马,飞奔来到高山氏宗面前,汇报到。
由于氏宗本阵离前方战场有好几里的距离,所以前方的情况他只能通过他人口中得知。
而本来他以为,自己这一上来就投入了超过两万的兵力,定然会将局面打开,可谁想到由于那伊东佑兵的一个小小的失误,竟然让己方落入了下风,这让他感到十分不满,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自己不可能在这时候将伊东备队撤下来,一旦自己这么做,那么前方将会出现雪崩般的溃败。而现在,想要挽回颓势,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继续添加兵力。
可是,虽然氏宗很少与敌人正面作战,但他却十分清楚,在合战之中,如果哪一方先出动了后备,那么必然会使对方士气提升,毕竟谁先派出更多的军势,就代表谁已经认为自己处在弱势了。所以氏宗在听完之后,多少有些犹豫,尤其是本阵中,可以派出的军势只有五千忍军,至于铁炮与弓队,显然现在并不适合参战,而旗本武士对更是不到最后,不能轻易投放到战场上去的。
而如果不继续增加兵力,那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对前方军势做出调整,当然这一调整,是微调,毕竟打仗可不是下棋,由不得氏宗瞎折腾,要是动作大了,很容易让对方抓住空当,而想要做出调整,那么就必须对前方战况极为了解。
所以当对方说完之后,只听氏宗开口问道:“我来问你,伊东佑兵陷入苦战之后,本多等军势,以及田中胜介在干什么?”
“回主公,本多大人等麾下军势目前正在抵挡北条氏规麾下万人备队,前田,渡边,蜂须贺三位大人,在见到北条氏规备对伊东大人形成夹击之后,立刻各率麾下军势,包抄北条氏规南侧,对其也形成夹击,但由于三位大人麾下军势较少,且北条氏规立刻做出调整,所以三位大人与本多等军势并未能够将其击溃,如今北条氏规备已经稳住阵型,双方陷入胶着。
而田中大人由于在交战之前,准备充分,目前在与敌人交战中取得了一些优势。还请主公定夺。”
由于这次这名旗本武士说的较为详细,所以氏宗脑子里立刻形成了一副前方战场的画面,对方三支军势将伊东佑兵包围了,而自己却也同样对北条氏规麾下万人形成了包夹之势,这四只军势是肯定动弹不得的,唯一能够做出调整的,就是现在处在上风的田中胜介部。
想到这里,只听氏宗再次问道:“田中胜介的后阵可曾参战了?”
“回主公,田中大人备队,目前只有前阵参战,中后阵皆作为预备军势,未曾参战,而其对手北条纲高则是前阵抵挡田中大人,而中阵用于进攻伊东大人,后阵四千军势作为备队,还请主公定夺。”
“好,我知道了,立刻传令,命田中胜介全军压上,一定要将北条纲高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让其在没有能力夹击伊东佑兵。”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每一个命令都可能令战局改变,所以氏宗在慎重考虑之后,才做出这个决定,他认为目前前方的战局虽然对自己这一方不利,但愿意再与田中胜介的保守作风,一旦其敢全军压上,给北条纲高造成压力,那么对方就没有能力再对伊东佑兵形成夹击了,如此一来,伊东佑兵南侧的军势被本多等人拖住,而北侧一旦田中军加大军势投入,那么对方给伊东佑兵形成的夹击之势将会土崩瓦解,而战场形势又将会向自己想的那样,达到势均力敌。
是的,虽然氏宗面前的这一战场是主战场不假,但他却从来也没有想过,在主战场上将敌人击溃,这一点和北条氏政的想法正好完全相反,氏宗认为,北条氏政只要不傻,那么必然会将北条家最为精锐的军势留在此处,如此一来,氏宗想要在主战场获得胜利,那么就必然要将麾下精锐全部留下,一旦这么做,如果不能快速取胜,那么佐久间,柴田等军势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这些援军虽然也完成了兵农分离,并且也算的上是精锐,但氏宗清楚,在战力上他们还是逊于北条军的,如果自己不能取胜,那么便很容易让北条军在分战场取得胜利,而到那时,对方在击溃联军之后,对主战场进行援助,那自己有多少军势也都不够用,这会直接导致决战失败,这么做对己方来说,实在是太过危险了。
而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像现在这个,在主战场上,只要拖住敌人,而派出上野军团自成一军,这样便分流了北条军,也达到了牵制至少一支北条军的目的,这将大大分担联军的压力,不但如此,在其他战场上,目前本家联军在军势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北条家根本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再凭借优势兵力欺负人,在有了绝对优势的兵力的情况下,如果都不能胜,那就实在说不过去了,一旦取胜,直接率军来主战场助战,有了这些军势加入,氏宗不信北条军还能够挡得住,而想要完成这一战略目标,那就必须要让主战场的军势先稳住阵脚。
传令武士在主公下达命令之后,不再停留,立刻上马朝前方战场冲去。
田中胜介在接到命令之后,没有任何迟疑,立刻对麾下十个千人长枪足轻队做出调整,先阵三千人依然正面与北条纲高麾下交战,没有任何变动,而另外七千人,其中中阵三千则快速包朝对方北侧进军,想要对其进行包夹,但北条纲高也是领军数十年的大将,尤其是北条军善于整体作战,所以当看到对方中阵调动之后,也立刻做出了反应,亲自带领后阵两千人与其对战,虽然顶住了对方的进攻,但他手里却没有多余的军势了,而田中胜介却依然还有四千备队可用,现在有了主公的命令,他更没什么可犹豫的了,在对方后阵有了动作之后,亲自率领手中这剩余的四千军势继续像北条纲高后阵北侧靠拢,由于北条纲高手中再没有可用的军势,所以最终还是被田中胜介三阵十支长枪足轻队被包夹其中。此刻北条纲高的形势也越来越危机了,甚至比伊东佑兵也强不了多少,为了能够扭转局面,北条纲高不得已,下达放弃夹击伊东佑兵备队的命令,全力抵挡田中备队的进攻。
在北侧的压力消失之后,南侧的高山家家臣麾下军势也打开了局面,虽然蜂须贺正胜,前田利家,渡边守纲没能取得太大的战果,只是吸引了不少敌军,减轻了伊东队的压力,但由于本多正信等人并没有亲自指挥,在加上足轻战力比北条军要差上不少,所以北条氏规这万人队依然泰然自若,而这一形势在真田信辉的七百军势出击之后,立刻得到了改变。
原本真田信辉一直跟在本多,真田等军势之后,作为预备队投入到战场之中,但当他见到前方军势并不能建功,所以当机立断之下,立刻率领麾下七百信浓精兵投入到战场之中,真田信辉在武田信玄鼎盛时期,都能出任赤备一队主将,其勇武根本不用多说,甚至如果单对单的话,并不比前田利家,渡边守纲差,而此刻前方不过只有三千敌军,一旦带领军势加入战团,那么形势立刻会有所改变,至少能够吸引敌人更多的兵力。
真田信辉一加入战团,立刻显示出了他的勇武,只见其带领麾下七百军势左冲右突,立刻引的北条氏规先阵大乱,毕竟对方强就强在阵法上,而一旦大阵被破,那么在高山军优势兵力下,对方的战力就算要强上一些,也绝对抵挡不住。
一直镇定自若的北条氏规在见状之后,他知道如果还想凭借先阵三千军势挡住对方,根本不可能,所以在不得已之下,只能放弃对伊东佑兵包夹,将那一千军势调往先阵,并且为了能够继续获得主动,也同样从与蜂须贺等人对占的军势中,抽调两支千人对投入到正面战场,在三千军势完成调动之后,这才稳住了局势,但却也再也没有余力对伊东佑兵进行包夹了。
而伊东佑兵军之所以一直处在绝对的劣势,还不是因为其要面对三面敌军的进攻,而现在当两侧的敌人皆以撤去之后,他终于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