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丢开脑子里跟李香玉纠缠不清的思绪,李肆将报纸搁在桌上,敲着手指,心说人都是会变的,或者是之前就没看清。

这朱一贵,路子很不对!

之前李肆也只当朱一贵是汪士慎手下干将,汪士慎受他委托,要将南北贩奴事化作讨伐满清罪行的人心运动。而朱一贵却跳出来唱小曲,把矛头指向国内工商。当时李肆并不太在意,觉得这只是朱一贵也想立名的举动,加之他也有意借机整肃国内工商,就没去干涉。

可现在,汪士慎一死,朱一贵却陡然改调,一门心思要将汪士慎衣钵传人的光环套上身,不仅全盘继承了汪士慎之前的谋划,在进度和热度上还大大增强了,一股反满浪潮正急速在国中掀起。

这不符合李肆的规划,原本李肆和汪士慎是准备先推动知识分子阶层站出来,以重新审视历史的角度,自民族大义的深处去认识满清之害。让国人以骄傲和优越之心去看满人,以怜悯之心去看满清治下汉人,这才能将北伐复土的大义立稳,同时复土后的南北相融才有人心基础。

可现在呢,朱一贵所推动的声潮却是单纯的仇视满清,并且将满人和汉人放在满清这一个框子里对待。这声潮不仅对象有差,而且毛躁焦灼,有引火烧身之嫌,而且如此激荡,还推着一国要短期泄火。

再看到朱一贵对他之前所讨伐的国内工商只字不提,李肆心火也渐渐上来了。这家伙根本就是个投机政客,操弄无知民人之心的政客,毫无原则和立场,他平生最厌恶的就是这种人。

“若不是值此时节,真有心把这家伙给解决掉……历史上的反清英雄,现在却变成了这般人物,人真是会变的。”

李肆如此感慨着,搞掉朱一贵的心念转瞬即逝,这大势虽然不对,但方向却是对的,他不能马上扑灭这股大势。而且认真说起来,他要生生逆转这股大势,也是要大大折损名望。

国中儒墨两党对他长期不北伐已经很不满了,他再出面跟反清浪潮唱反调,国人当然不会认为他心向满清,可多半都会另有想法,北面那妖婆太后是他禁脔,满清是他为此女所保之国的传言怕会喧嚣一时。

现在只能想着怎么弥补这些缺失了,人心已起,民智初开,格局却未大成,操弄人心就是这般危险啊,但愿过了这一关,再不干这事了。

李肆正抒发着感慨,通政司送来了东京总警署的报告。他对汪瞎子遇刺案的追查一直很关注,要总警署三日一报进度,这事虽然越过了政事堂,可宰相薛雪也知现在是非常时期,要刑部全力配合。

看了报告,李肆瞳孔紧缩,挥手道:“急招东京知府陈举觐见!”

陈举干了多年的“天下第一典史”,细致缜密,勤勤恳恳,颇得民心,前两年终于升到了“天下第一知府”。虽管东京大小事务,对治安这老本行从未放松过,而且只埋头办事,没什么明显的政治立场。李肆让此案循正常流程,由刑部所辖的东京总警署侦办,就是对陈举有充分信任,相信他能排除干扰。

应该是早知皇帝要进一步询问,陈举就侯在宫外,一刻钟不到就来了肆草堂。

“这案子怎么复杂成这样了?除了江南工商,日本人,朝鲜人,还包括朱一贵,都牵扯在内?”

李肆脸上怒意勃发,这案子他本觉得不难,就是江南工商干的,只是证实而已。现在他也迫切需要这证据来调和这股大势,能把工商牵扯上,狠狠敲打一番,本就是之前对朱一贵的期望。朱一贵投机了,丢开了这事,他这个皇帝就得出手补全。

可陈举递上来的初步调查结果却与他的预料大相径庭,看看都有什么人涉案?日本长州藩的人,朝鲜的人,还有朱一贵!

长州藩的背后是谁?不是北洋公司,就是北洋舰队!朝鲜的背后是谁,年羹尧!而年羹尧要真行此事,还得跟北洋舰队的白延鼎有关联。至于朱一贵……现在想想还真有这个可能,但这个关头,想搞朱一贵的人怕还真是满清。

总之李肆对这些证据都抱持极大怀疑,他甚至觉得,这是陈举没护好总警署,让总警署被各方面渗透了,正当作角力的战场。

陈举一额头汗:“陛下,这些证据都是东京和各地警署查办三合会,昼夜赶工得来的,外力即便有扰,也不太可能这般神速……”

李肆怒容稍缓,的确,刑部动作很快,各方势力都不太可能在这么短时间里添加佐料,除非陈举这个领头人有问题,可他有问题也总得有所偏向,现在这么杂乱,也说不上到底是为谁出力。

陈举再道:“臣以为,朝廷此次雷霆霹雳,将三合会一网打尽,跟汪公的恩怨怕都浮上了水面。臣不敢担保所有证据都千真万确,可那几方人都有所涉及,这该是没差的。”

见李肆若有所悟,陈举小心地试探道:“只论满清的话,朝鲜那条线能用上,甚至在江南游历的李继恩都能凑上。”

这是在看李肆对这案子到底是什么态度了,如果只是顺应大势,就没必要继续查了,直接在满清身上找。

李肆冷笑:“朕用你,就是为个说法?朕只是要说法的话,将此事列为军国案,禁卫署定论即可!真相!朕要知道到底是谁这么大胆,敢开国争杀人先河!”

陈举赶紧叩首请罪,就听李肆沉声下谕:“继续查下去!江南工商你领着办,朝鲜日本那边,你把卷宗转给总帅部军法司,要其协查,朱一贵那边,禁卫署协查,先别搅乱人心。总之,这案子还是你东京总警署的。”

听到皇帝真是要大办此案了,陈举反而安定了,皇帝这态度不正是自己办事的准则么。不过听到军法司和禁卫署还要协查,陈举也暗中忐忑,如果事情真涉军队或者朱一贵,自己这里不知能不能扛得下来。

李肆将陈举脸色看得一清二楚,他再和声道:“你又不是一个人,你是依法办案,在你背后有我皇英总宪和皇英刑律,一国总宪和国法是不是顶用,就看你胆子够不够了。”

陈举决然拜道:“为国效力,唯死而已,臣胆足矣!”

第八百七十九章 朱一贵必须死

十月江南,秋风萧瑟,讨伐满清的舆论喧嚣一时,便是县学少年们也都鼓噪起来,穿街游巷,高举反清标语,呼喝讨满口号。家家店铺都标明“本店无北货”,街上不仅绝了戴瓜皮帽穿马甲大褂的身影,两淮一带本很寻常的北人口音也快绝了。

尚幸英华这二十来年政风大开,岭南湖广都已惯了这般喧闹,甚至大多数人还只当是节日一般地掺和着。也就是短了近十年入国历史的江南闹得格外起劲,尤其是在东京。或许是自视为京城子民,更需要有京人觉悟,或许是因入国时间短而心怀自卑,要以行动自证心志,总之陈举不仅押着刑案局查案,还得押着各区警差维护秩序,忙得四脚朝天。

分踞天坛东西的两院劲头比民人还足,短短大半月时间,一口气通过了一大批谏议案,《禁辫令》要求更改之前对留辫者只征辫子税,而且还多年废弛,近于空文的法令,要英华境内“留辫不留头”。《满籍令》则要追溯英华国民前三代,但凡有满人旗人血统的,不能当官,不能入议院,甚至不能入学参军。更有激进派提《绝易案》,要对满清进行经济制裁,而最狠的还是《断漕案》,倡议阻绝跟满清的粮食贸易。

跟以往东西两院总是不对付的形势不同,这些谏议行动在两院都是同时发起,并且得到了不少票数,反对者少,弃权者多。东院固然是基于民意,西院除了不敢触逆这股声潮的心思外,也多是想着祸水外引,西院再要反对,声潮调过头来追责南北贩奴事就麻烦了。

尽管只是谏议案,宰相薛雪还压在手里,慢条斯理地走着文书流程,皇帝至今没表态,但这势头已足以让清醒人士忧心忡忡。

日本长崎港,暗红英楼下,陈兴华与陈大定如往常那般携手而出,朝英楼外的粤菜馆走去,已是午餐时间,街对面那家粤菜馆是他们的食堂。

两人红袍乌纱,一边走一边闲谈着,脸上都泛着忧色,两名红衣护卫跟在后面,却显得无比闲适。英华国中虽起风潮,一般的红衣官兵还没太大感觉,而在这长崎护卫国中通事官,更是毫不起波澜。别说两位通事官的红袍,靠他们小兵身上的红衣,就能在长崎通行无阻,日本人个个见了都要折腰,说是护卫,不过是托起两位陈官人的身份而已。

因此二陈走在前头,两个红衣跟在后面,足足隔了一两丈,却没人介意。

就在二陈刚过了街,要进到饭馆所在的巷子里时,蓬蓬两声枪响,两个红衣下意识地扑倒在地,接着才又反应过来,一跳而起,却只见到两个飞奔的人影钻入小巷,二陈已经倒在地上。

十月九日,英华通事馆北洋司知事陈兴华和驻日通事陈大定在长崎使馆外遭不明身份的凶犯枪击,陈兴华重伤,陈大定不治。

长崎港陷入一片恐慌,日本幕府和萨摩藩的官员动员起所有力量追查凶手,第三日在长崎港城郊一座神社里发现已自杀的数名男子,确认是长州藩的世木氏忍者。此时消息已传到琉球,北洋舰队总领白延鼎下令紧急戒备,并调兵遣将,准备兵压日本。

长崎惊变的同时,国中反清声潮却正鼓噪到最高处,两院激进派正再一次冲击《绝易案》和《断漕案》,休会时,杜君英却如仓皇的败家之犬,急急冲入朱一贵的办公室。

“总警署在查了,禁卫署不定也介入了,肯定是我们露了马脚,怎么办,怎么办!?”

朱一贵也该是听到风声了,正抱着脑袋呆坐,听得他这般惊慌,脱口就骂:“怎么办!?先好好问问你自己吧!是你指使人干的,又不是我!还不都怪你,就没长点脑子,当时我也只是随口一说,你就当真了!我让你去死,你也真去?你干了也就干了,可连屁股都擦不干净!我跟你怎么说的?得把人处理了,你听了吗?现在不就遗下了天大祸患?”

“我……我干的?”

听朱一贵满嘴都是过河拆桥的口气,杜君英整个人都快晕了过去。

朱一贵喘了一会,才咬牙道:“现在也不是没补救的办法,我已经在安排了。”

杜君英想跳脚,还怎么补救?他嗓子压到最低,可用的劲却比高喊还足:“赶紧跑!跑回台湾去!不,跑到南洋去,甚至一口气跑到天竺乃至欧罗巴,否则根本逃不过朝廷的法网!”

朱一贵呆了片刻,脸色缓了,语气也暖了:“君英……”

少有地这般唤他,杜君英呆住,就听朱一贵道:“这一跑不就露了形迹?再说咱们还能跑到哪去?朝廷跟欧罗巴人又不是没交情,咱们跑到罗刹人那,也能被罗刹人送回来。听我一言,莫自乱阵脚,禁卫署那帮人真要查到了我们,还能留给我们跑的时间?”

杜君英不太懂寰宇大势,这话让他更觉绝望,朱一贵又道:“不过你担心得对,现在虽还没查到我们,可难保三合会那边还留着咱们的痕迹,甚至三合会还可能主动攀咬我们,到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还能帮着我们脱身。”

杜君英一脸置疑,还能有什么办法?

朱一贵道:“绝对是好办法,妥当之后,我们就彻底洗干净了。”

他附耳一阵嘀咕,杜君英脸色不断变幻,最终凝为忐忑。

“这倒是好办法,只是得找可靠的人,要不还是我去找?”

杜君英看似上了心,态度转为积极。

朱一贵嗤笑:“你已经留下首尾了,真想让禁卫署注意到你?这次用我的人。”

杜君英一脸恍惚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透过窗帘向东院侧门看去,就紧紧盯住了门口的马车。肃穆的黑色车厢,车门上刷着金黄醒目的圈,将一个“禁”字圈住。这是禁卫署的马车,自汪士慎遇刺后,禁卫署也担负起了两院的保全任务,日日守在外面,可杜君英却觉得是针对他和朱一贵来的。

再回味朱一贵的谋划,杜君英眼中渐渐清灵:“只是演戏么?为什么非要拉上我,根本就是想假戏真做吧……”

目光沉住,再看禁卫署的马车,杜君英就像是在看救命稻草一般,陡然灼热。

肆草堂,李肆看住于汉翼的目光有如烈阳,似乎要灼去一切遮蔽。

“此事为真!?”

李肆的声音有些嘶哑,有愤怒,有疑惑,也有对于汉翼的置疑。

于汉翼不为所动,沉声道:“朱一贵此时耳目极广,杜君英就是怕东京总警署把消息泄露出去,才特意找到禁卫署。”

李肆心胸顿时被冲天怒意塞满,他一拍书案,恨声道:“朱一贵……好胆!”

杜君英出首了,朱一贵还真是刺杀汪士慎的幕后真凶,严格说,是真凶之一。

凶手的上线始终没抓住,这也很容易理解,上线安排好人手后,肯定已遁走了。之前查到的线索,都是从三合会各条线得到的间接消息。到底是那上线同时接了几桩委托,交给一个杀手办,还是几个互不相干的上线同时找了几个凶手,但只有一个凶手得手,现在还没查清。

但间接证据加上杜君英的交代,已足够将朱杜二人定罪,差别只不过是未遂或者已遂。

汪士慎是朱一贵所害这个可能之前也有所预料,毕竟汪士慎之死,朱一贵收益最多,甚至可以说是一跃入龙门。但这可能性只是理论上的,证据也只是间接的,之前李肆并没放在心上,此时得知真相,李肆对此人的感官从极度厌恶顿时转为彻骨憎恨。

谋害师友,再踩着尸体上位,将其名望归为己有,这般人物,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晃着,还容他引领着一国人心,李肆就觉得脸颊发痛,甚至耳鸣不止。

“马上去拿人!别放跑了!”

李肆下意识地怒喝出声,同时还在后悔当初不该把死刑改得那么宽仁,至少得留下凌迟一项,这种人就该千刀万剐。

于汉翼应了一声,语气却不那么坚定,转身正要退出去,李肆心头微动,又喊了一声“且慢”。

就在此时将朱一贵名正典刑?告诉天下人,汪士慎是被朱一贵忌恨所杀,跟满清无关?这不是活脱脱一场闹剧么?民人会信?天下会服?

很有可能,新时代的岳飞和袁崇焕又要出炉了,还会有人说朝堂有奸臣,害死了朱一贵,帮满清泄气消灾。

就算没那般极端想法,眼下人心已起,英华一国已有太多人红了眼,告诉他们满清是冤枉的,是我们内部人自己搞死搞活,就如前明一般,这人心要怎么收拾?待到真要北伐,你再鼓动人心,还能动得起来?

百般思绪闪过,李肆也冷静了,这事不能如此草率。

于汉翼像是也松了口气,转了回来,袖手恭立着,李肆微觉好奇,随口问道:“汉翼,你怎么看?”

“朱一贵,死有余辜!”

于汉翼态度很明确,但还另有想法。

“但眼下不是好时机……”

李肆冷哼道:“眼下不是,以后就是了?这股声潮还只是预热,要被罚复土怎么也还得几年,容他再活几年,再以此罪拿他,朕若是不知他底细,都会觉得是朝中有秦桧,国人更是不服,即便拿出再铁硬的事实真相,也逆不了这般人心。”

真相……即便是三百年后科技昌明,真相已能靠太多手段确认,可还是存在着太多漏洞可钻。李肆可不认为,靠眼下这些刑讯证据,就能说服天下人。

于汉翼自然而然地道:“学着处置周宁那般,周宁可以活着,朱一贵是死。”

李肆再摇头:“这是操弄国法,再说了,不明证其罪,又怎么还汪瞎子公道?”

于汉翼却道:“陛下是执天刑,是否公道也应于上天,而不是国法。”

李肆皱眉:“朕所欲之天刑,不正是国法么?你是要朕自乱根基?”

于汉翼叹气:“陛下既有此言,朱一贵就只能放过了。”

李肆一滞,接着陷入沉思。

“杜君英交代说,朱一贵又有谋划?他是怕成了牺牲品才不得不出首?”

许久后,李肆这么问着,见于汉翼点头,一个想法不由自主地浮出脑海,越来越清晰。他试图驱散这个想法,又觉得这是一种无益的精神洁癖,或者说是一种爱惜羽毛的精神洁癖。

自己还是太浪漫了啊,居然想着能在这十八世纪就全盘法制化。只是这个方向是自己所愿,现在却要亲手操弄,总觉得不是滋味。这是污秽自己给华夏所立的新理念,如果小香玉能听到自己的心声,对自己的崇仰之心也会轰然瓦解吧。

可不处置朱一贵,更是对自己,对英华的犯罪……

李肆起身,负手在厅中来回踱步,之后在出了门,行到肆草堂外的水潭边,小巧瀑布倾泄在水潭里,溅起连绵不绝的洁白水浪,这让李肆的心灵置入清灵之界。

当李肆回到肆草堂时,于汉翼正满怀期待地看住他。

“朱一贵……必须死!”

李肆冷声道,话语中含着强大自信和冷漠且缥缈的上天之意。

第八百八十章 秋高正是杀人季

“于汉翼,朕要你……”

“陛下勿言!”

李肆正要下令,于汉翼居然朗声打断了。

“陛下欲寄天刑于国法,此事就不可由陛下承担!容臣自在法外办了,方才陛下未曾言及朱一贵!”

接着于汉翼这般低声说着,李肆眼瞳紧缩,久久不语。

于汉翼的意思很清楚,他李肆既要挂牌坊,就不能脏了自己的手。杀朱一贵这事,他李肆不知情,更没发布过谕令,一切都由于汉翼自己去办。

听了这话,李肆已知于汉翼清楚自己的想法,知道该怎么办能不着痕迹,而于汉翼想把责任全揽在身上,这事让他隐然纠结,乃至犹豫。

“陛下乃今世之圣,四哥儿……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神仙师傅,绝不会沾染这些尘世污垢!我于汉翼不仅要护着四哥儿的安全,还要护着四哥儿的名声,这是我代汉川,代贾狗子吴石头,汉晋汉皖,代昔日所有青田司卫受下的本份!”

见李肆犹豫,于汉翼更唤起了四哥儿,埋在内心深处二十多年的心声不由自主地道出。

“四哥儿”这一声唤让李肆神思恍惚,快三十年了,自己绝没想到,三十年前,一介少年的自己,给于汉翼这些人埋下的远望心种,到现在还牢牢扎在他们心中。自己都只把自己当皇帝了,而他们却还在把自己当救世主,永远霞光万丈,永远正确的神仙。

好一个奥贝斯坦啊……

李肆脸上渐渐泛起混杂着欣慰和无奈的笑容,不过还好,终究不是如疯子般偏执的那个奥贝斯坦。

这不是更好么?有于汉翼挡着,自己不仅能保全圣君之名,想要立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