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信宫,赋诗以自诉哀衷。中有“新裂齐纨素”、“裁成合欢扇”、“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之语。作者用这两个典故自比,生动贴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慨。“莫鼓”二句从白居易《琵琶行》中化出。谪宦九江的青衫司马与沦为商妇的长安故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相遇。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自然容易引起共鸣,唤起温柔的怜悯来。
刘过此时的处境与白相似,这样用典真如天造地设,精当无比。歇拍两句“云万叠,寸心远”,于凄咽中翻出激昂的异响。这是借万叠之云山,抒寸心之积郁,一种将身许国的壮怀远抱都于此六字中汩汩流出,情景融会,意象深远,是非常精彩的结笔。真正的志士永远不会屈从于冷酷的现实,他在温柔中得到片刻的抚慰后,将继续奋发前行,去实现他澄清四海、匡复天下的理想。
●虞美人
刘过
弹铗西来路。
记匆匆、经行数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渚。
想雁信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憔悴。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击筑悲歌,酒酣箕踞。
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更忍对灯花弹泪?
唤起杜陵风雨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刘过词作鉴赏
刘过作为一位爱国志士,平生以匡复天下,一统河山为己任。他力主北伐,曾上书宰相,痛陈恢复中原的方略,但却不被苟且偷安的当政者所采纳。他自己也屡试不第,一生布衣。因此他浪迹江湖,先是南下东阳、天台、明州,北上无锡,姑苏、金陵;后又从金陵溯江西上,经采石、池洲、九江、武昌,直至当时南宋前线重镇襄阳。这首《虞美人》大约写于词人西游汉沔(今武汉)时。
开头三句直接写数日“西来”途中的情景。而这三句以至全篇的重心和题眼就在“弹铗”二字。这里借用《战国策。齐策》冯谖弹铗而歌的故事:说自己的愁苦“西来”,是由于没有受到重用,因此四处漂泊。“大抵起句便见所咏之意,不可泛入闲事,方入主意”(沈义父《乐府指迷》)。此词的开头正是如此开门见山,直接切题。他把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意”,借冯谖弹铗的故事,明白表示出来,而且贯穿全篇起到统摄全局的作用。
“梦里寻秋”的“秋”,其意似不只是指季节,还别有所指。“梦里寻秋”,隐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国脉微如缕”(刘克庄),隐喻国势的颓败和山河的破碎;二是寻而不得,以致成梦。但即使在梦里,也仍是“秋不见”。接着却是一句自相矛盾的话:“秋在平芜远渚”。陈亮曾用“芳菲世界”比喻沦陷了的北方大好山河:“平芜远渚”正与之相仿佛。这两句悖论的话暗示词人对国事的关怀和伤心,虽日里、夜里、梦里都在追求,结果却是可望而不可得,大有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的意境。
“想雁信家山何处”?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可是音信全无,故乡何处?念国思家,在这首词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句也正如“雁不到,书成谁与”(张元幹《虞美人》),表明家乡遥远。国事既不堪问,家乡又音信杳然,于是引起下面的万千感慨:“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憔悴。留不住,少年去”。异乡作客,本已可悲,何况又值万木萧疏、西风萧瑟的秋天,它和“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一样,映现出作者无法排解的忧伤。对镜自照,两鬓如霜,人已垂垂老矣,美好的时光已经匆匆地消逝了。“自笑人憔悴”,大有物是人非的感慨。“放浪荆楚,客食诸侯间”(岳珂《檉史》)的刘过,本来是较达观的。这次西游,他不仅游览了名山胜迹,而且还特别凭吊了虞允文大败金兵的采石,周瑜破曹的赤壁,边防重镇的襄阳和岘山的堕泪碑。许多年以后,他还一直怀念着:“楚王城里,知几度经过,摩挲故宫柳瘿”、“乾坤谁望,六百里路中原,空老尽英雄,肠断剑锋冷”(《西吴曲。怀襄阳》)。由此,可见他虽在落魄漫游中,也是怀着豪情壮志的。这几句是词人韶华已逝,而功业未建的感慨,萧瑟中暗含着悲愤,从“自笑”(词人的自嘲)两字中隐隐地折射了出来。
下片换头处的“男儿事业无凭据”,从结构说和上阕的首句一样,是自我抒怀的一个关键句。古云“男儿志在四方”,但功名事业皆如云烟,毫无着落,惹起词人无限伤心往事。词人只能从回忆中以当年的放浪形骸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记当年、击筑悲歌,酒酣箕踞”,用《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事,以坚决抗秦的悲剧英雄荆轲、高渐离比况自己和朋友,情投意合,慷慨悲歌,豪放不羁。并用阮籍在大将军司马昭的宴会上“箕踞啸歌,酣放自若”(见《世说新语。简傲》),表示自己的不拘礼法、不可一世之概。刘过是一个好饮酒、喜谈兵、睥睨今古、傲视一世、具有诗情将略和才气超然的人。他不仅“奏赋明光,上书北阙”(《念奴娇》),而且他曾想弃文就武,投笔从戎,血战沙场为国家建功立业,但却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而“不斩楼兰心不平”的壮志,也在现实中被撞得粉碎,成为无法实现的幻想。
但词人并没有就此消沉颓废“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更忍对灯花弹泪?”尽管一事无成,功名事业尽付东流,可是自己仍是壮志未衰,时时与朋友夜里挑灯看剑,连床夜语,又岂忍对灯花弹泪?
最后四句明知国运不可挽回,壮志难以实现,却仍然死不了这颗心,不能忘情国事是刘过的一大悲哀,也是他最可爱的地方。由对国事的感慨转入个人身世的飘零。“唤起”两句指杜甫怀念李白的诗句。杜甫在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的杜陵附近地区住过,自称杜陵野客,杜陵布衣。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词人以李白自比,希望有杜甫那样的知己能理解自己,安慰自己。结句点出写此词以泄心中愁苦,聊作羁旅中的安慰。
这首词由首至尾,直抒胸臆,挥洒无余,倾吐出词人“西来”路上的感受。“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沈祥龙语),可说正是此词的主要特色。其次,此词典故都能恰到好处:“弹铗西来路”,像随手拾取,却包容了丰富的意蕴,既是叙事,又是抒情。用“击筑悲歌”、“酒酣箕踞”写豪情与友谊,维妙维肖,神态毕现。后用杜甫诗句抒发羁旅况味,也情思隽永,妥贴自然,切合此刻自身的情怀。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刘过词作鉴赏
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写聚,作者从两人的交往中选取了两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加以叙写。陶潜在《饮酒》诗中说:“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诗,写在重阳佳节,他们共饮菊花酒,其乐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满。一个“深”字,把他们畅怀酣饮的情形描写出来了。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真可谓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真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醉太平
刘过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
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翠销香减云屏,更那堪酒醒!
刘过词作鉴赏
自辛稼轩始,豪放词异军突起,与婉约词并称大宗。但这两种词风并非对立,而能兼容,特别是一些辛派词人仍能于豪放中见其婉约,词的委婉细腻的特质并未消失。在刘过的《龙洲词》中,那些长调颇受稼轩词的影响,豪放狂逸是其主导风格。而大部分小令却写得宛转有度,深沉多情,仍旧保持了婉约词的基本特征。这首《醉太平》便是一例。词的上阕写女子弹筝,下阕写女子对情人的萦念。题材虽不离艳情,但却能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描写环境、抒发感情。这一点既不同于花间词的剪江刻翠,也有异于南宋词坛上姜夔、吴文英那种刻意求工,表现出它自己特有的风格。
词的主旨在于相思忆别。上阕为下阕作了铺垫,下阕是上阕的发展和深化。起首二句从内心和外貌两个方面刻画女子的形象:她的感情非常深挚,她的思想非常真诚。不但品德好,仪容也很美。仅仅“眉长鬓青”四字,便把她美丽的容貌刻画出来。古代女子以长眉为美。崔豹《古今注》云:“魏宫人好画长眉。”司马相如《上林赋》也说:“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这里仅以寥寥四字,便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把人物的主要特征——两道修眉,一头秀发,非常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没有浓墨重涂,而只是象素描一般,几笔勾勒,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楼”二句,写环境,写动作。在唐宋词中,凡称小楼,或指佳人独处的妆楼,或指文人孤栖的寓所。如李璟《摊破浣溪沙》:“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诗也说:“小楼一夜听春雨。”因此长期以来小楼在读者的心目中成为一种诗化的意象。这里的小楼,是指女子的妆楼。此刻一轮明月,照进小楼,如此良夜,这位女子弹起秦筝,清音缭绕,令人陶醉。词人没有也不可能在小词中像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那样,以众多的比喻形容音乐的美妙动听,而只是用“春风”二字概括出筝声的神韵。这声音好似春风,它荡漾于小楼,使楼内充满温馨;它萦回于女子的心房,使她情意绵绵。此处的“写”字,用语极其工妙,它既生动地表现出了筝声意境和神韵,又暗示了女子的灵心慧性,表现力极强,可谓千锤百炼,妙手偶得。
下阕又陡转笔势,将沉浸在甜蜜中的回忆拉回到寂寞相思的无情现实。“思君忆君,魂牵梦萦”,也是用白描手法,纯系口语白话,然又归于醇雅。词人曾在《柳梢青》中说:“觉几度魂飞梦惊。”又在《浣溪沙》中说:“千里闲情凭蝶梦。”《蝶恋花》中说:“后夜短篷霜月晓,梦魂依约云山绕。”用语极其工丽,但其艺术效果却不如这里来得好。原因何在?就在简炼明确如从口出,因而入人最易,感人也深。倘加以状语、定语,再间以典故,丽则丽矣,工则工矣,但读后需费一番思索。此则白描一大好处也。“翠销”句谓由于分别已久,室内画屏彩色已渐渐销退,暖香已渐渐减少。简单六个字,把眼前与往日、环境与内心高度地浓缩在一起,可谓高度凝炼简洁!柳永《八声甘州》云:“是处红消翠减,冉冉物华休。”秦观《八六子》云:“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都充满了不胜今昔之感,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更那堪酒醒”,暗示这位女子曾经以酒浇愁,想在醉乡中解脱相思的困扰。可是正如词人所说:“严风催酒醒,微雨替梅愁”(《临江仙》),“酒醒不禁寒力,纱窗外,月华薄”(《霜天晓角》),酒醒以后,离愁重新袭来,更觉不堪。所谓“举杯销愁愁更愁”也,也大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的境界。“更那堪”三字,道尽个中况味,亦白描之特点也。
这首词词牌名《醉太平》,又名《四字令》,可见是以四字一句为主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四言诗最早见于《诗经》,汉魏以降,仍有人运用此种形式。这首词前后阕各四平韵,一、二句均为四言,句中第三字一律用仄声,念起来两字一顿,抑扬顿挫,饶有韵味。第三句虽为六言,第四句虽为五言,但其基本结构仍不失四言的格局。六言句和缓平稳,在声情上起了过渡作用。五言句因系上一下四句式,先以一个去声(或上声)字领起,使声调扬起,逐渐低沉转折,留有不尽意味。
●沁园春
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
刘过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
有汝阳琎者,唱名殿陛;玉川公子,开宴尊罍。
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
如何好?
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
问自古英雄安在哉?
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
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
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刘过词作鉴赏
疾把豪放词发扬为词之大宗后,继承这种词风的人很多,他们一般被称为“辛派词人”。刘过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以极时济兴的英雄自居,不肯苟安于颓败的现实,不肯与当时一般士大夫的优游卒岁同流合污,而力图有所作为,以振兴江河日下的国运,以拯救苟且偷安的兴道人心。是抒写落第后的悲愤心情的。从题语可知,词作于曾任蒲江(今属四川)县令的卢姓友人宴会上。(一本题作“卢菊涧座上。时座中有新第宗室”。“菊涧”是主人之号。)当时座中还有一位新及第的皇室宗亲。其人世故新第而骄人,但并无真才实学,更缺乏忧国忧民的情怀,故但书其事而不录其名,且于篇末见鄙薄讥讽之意。词的基本结构是上片发泄怀才抱国而屡试不第的牢骚,下片抒写忧国伤时而献身无路的悲慨颇有李白式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讽寓和激愤。整首词前后贯通,浑然一气。
开篇三句“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化用唐人吕岩《绝句》“朝游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上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一诗,以飞剑横空的壮采象征词人匡济天下的奇志,极力写出前来应试时意气之豪迈,开篇便有气势如虹的非凡气象。
“有汝阳”四句收敛前情,点明题事。上言座中宗室殿试及第,下言卢蒲江举行酒宴招待宾朋。其中亦隐含牢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