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大辞典-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油媾降南讼擞袷郑顾媚淹M盏奶鹈凵睿拥男蜗筇卣鳎嗜酥皇歉星榈氖惴⒅兴炒党觯匀欢滞滋獗茸髯沤淮呙鞯枚唷
 
  结拍两句,化景语为情语,设想奇警,把词人当时矛盾心情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此处连用妙喻:衣裳沾有污垢,可以洗涤,心灵染有愁情,也说可浣;而借以浣愁者,不是水而是风,浣而愁未去,反而更浓,其浓又恰浓于醇酒,这两句用一个比喻,以后一句加强前一句,使情绪更推进一层;而两句之间,又用两个“情”字构成顶真格,衔接紧密,语气连贯,词人的感情似不可遏止,倾泻而出。因此显得不柔媚、不凄婉,与起首所定下的峭健的基调相一致。这样就把它从传统的花间风格区别出来。
 
  南闲胡仔称秦湛(秦观之子)的词“藕叶清香胜花气”“写景咏物,可谓造微入妙”。这一评语,用以评折此词的艺术特色是十分恰当的。 


 

                                                        


徐俯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徐俯(?…1141)字师川,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以父禧死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司门郎中。靖康二年(1127)张邦昌僭位,遂致仕。高宗朝,起为右谏议大夫,赐进士出身,历翰林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寻奉祠归。绍兴九年,知信州,十一年卒。《宋史》有传。与曾几、吕本中游,列名《江西诗社宗派图》,为江西派诗人。词存十七首,见《乐府雅词》卷中。
 
                ●卜算子
 
                 徐俯
 
  天生百种愁,挂斜阳树。
 
  绿叶阴阴自得春,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
 
  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徐俯词作鉴赏
 
  此词写离愁,但能独辟蹊径,创造出一种刚健质朴的意境。
 
  “天生百种愁”,词一开头,就将胸中万斛愁情,喷薄而出,这也是和花间委婉含蓄的抒情风格所不同的。愁本胸中,怎么会挂斜阳树呢?这句看似无理的话,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趋近极至的感情,亦有所本。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诗云:“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写他的心“西挂咸阳树”,全赖“狂风吹”三字作为动力。而徐俯词中的境界则相对静止,没有强烈的动词,写的是所思之人远山外,词人举目远望,唯见斜阳照处,烟雾迷茫,绿树青山,好似披挂着满树愁绪。词人触景生情,于是就产生这种形似无理、实却情深的语言。
 
  “绿叶”二句承上语意,描写词人所见景物:树上绿叶,树下芳草,还有那飞舞其间的啼莺,都是当时的景致。由于词发端情绪激越,至此则略一顿挫,节奏上趋于舒缓和平稳。就词意而言,说的是先以愁人之眼观树,遂觉满树愁情,而今冷静观察,才知树自为树,人自为人。“自得春”三字,下得极妙。绿树芳草,欣欣向荣;黄莺当春,自鸣得意,与人邈不相涉,唯达其理者体其情也。这里虽宕开一笔,但却使词有了更深的意味。
 
  下片开始具体写所愁的内容:“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从这两句看,主人公怀念的是一位绝色佳人。“凌波步”,形容女子走路时步履轻盈的姿态,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如簧语”,形容女子的声音美妙动听,有如音乐,语出《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但把原来的贬义改为褒义。此词,由于笔墨有限,不能对佳人之美作细致的描绘,往往只是拣最传神的地方点染几笔;这位佳人轻盈的步履、美妙的声音,一直萦回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叠叠的山峦所遮断,佳人亿而不见,便产生难以排解的愁怨。这两句既与起首二句相映射,也逗引起结尾二句,为实写。
 
  结尾两句“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是用借喻手法来写愁。徐俯这里是说,愁自外面向主体袭来,要借客体的力量把它挡住。他用山来构成重重叠叠的屏障,企图阻挡忧愁的侵袭;然而仍然阻挡不住,则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来路为何和山有关,盖因所思之人斜阳外、山那边,这里是照应开头。起首以树比愁,结尾以山遮愁,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这个借喻新奇工巧,历来为人所称道。 


 

                                                        


王安中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王安中(1076—1134)字履道,曲阳(今属山西)人。从学于苏轼、晁说之。筑室自榜曰“初寮”。元符三年(1100)进士,调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政和中,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以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宣和元年(1119),任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出镇燕山府。召还除检校太保、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间,累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绍兴四年卒,年五十九。《宋史》有传。
 
  有《初寮集》七十六卷,已佚,今有《永乐大典》辑录本八卷。另有《初寮词》一卷。
 
                ●点绛唇
 
                 王安中
 
  岘首亭空,劝君休堕羊碑泪。
 
  宦游如寄,且伴山翁醉。
 
  说与鲛人,莫解江皋珮。
 
  将归思,晕红萦翠,细织回文字。
 
               王安中词作鉴赏
 
  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这首词是送人归襄阳之作。襄阳为古代军事重镇,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故此词多用有关襄阳的典故。
 
  起首两句,系用晋代名将羊祜镇守襄阳的故事。
 
  岘山,一名岘首山,襄阳城南,为游赏胜地。关于羊祜《晋书。羊祜传》记述如下,祜性爱山水,每遇佳日,必登临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后“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故李白诗云:”岘山临汉江,水绿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襄阳曲四首》其三)岘山上建有岘山亭,一名岘首亭。宋神宗熙宁元年,史中辉守襄阳,第二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熙宁三年十月,欧阳修为作《岘山亭记》云:”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羊祜字)之所游止也。接下来两句,用山简故事。晋永嘉三年,山简镇襄阳,当时四方寇乱,天下分崩,五威不振,朝野危惧。“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晋书。山简传》)《世说新语。任诞》亦云:“山季伦(简字)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高阳池岘山南。故李白《襄阳歌》云:”笑杀山公醉似泥。“末句”且伴山翁醉“,亦有韦庄《春暮》诗”不学山公醉,将何自解颐“之意。因用典巧妙,”宦游如寄“等句中流露出的末世情怀,隐然有了作者自况的意味。北宋末年,外患频仍,亡国之祸迫眉睫,作者晚年仕宦颇不如意,屡遭贬谪。
 
  词的下片就思念者说。因好友韩济之归襄阳,作者即拟思妇口吻而戏赠之。下片前两句用“丧佩”和鲛人之典。李善注引《韩诗内传》:“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汉皋台,即汉皋山,一名万山,襄阳城西,北临汉江。神女解佩处,后名解佩渚,是汉江中的一个沙洲。孟浩然《万山潭作》所云”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即指此。鲛人,是神话传说中居于海底的怪人。《博物志》卷二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词中借韩妻口吻寄语水居之人,勿解佩诱我丈夫。下面三句再申思夫之意,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织入锦字回文诗以寄,用的是窦滔妻苏蕙的故事。据《侍儿小名录》载《璇玑图叙》云:”前秦安南将军窦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而其妻”苏氏(即苏蕙)年二十一,滔镇襄阳,与阳台之任,绝苏氏之音问;苏悔恨自伤,因织锦回文,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字,纵横反覆,皆为文章,名曰《璇玑图》。遣苍头赍至襄阳,滔览锦字,感其妙绝,因送阳台之关中,而具车从迎苏氏,恩好愈重。“”晕红萦翠“,写得活色活香与其《堞恋花。长春花》词的”晕粉揉绵“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词受江西诗派影响,连用四个典故,句句不离襄阳,不但每个典故都用得巧妙贴切,而且增加了小词的意义含量。 


 

                                                        


叶梦得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梦得(1077…1148)字少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授丹徒尉。崇宁初授婺州教授,召为议礼武选编修官,累迁翰林学士。建炎二年(1128)除户部尚书,三年迁尚书左丞。绍兴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全力抗金。后隐居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宋史《有传。精熟掌故,于》礼记《、》春秋《、》老子《诸书,均有考释。著有》石林燕语《十卷,》避暑录话《二卷,》石林诗话《二卷,》建康集《八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一百零二首。
 
                ●虞美人
 
  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
 
                 《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怀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梦得词作鉴赏
 
  这首小词以健笔写柔情,以豪放衬婉约,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上片写景,景中宴情。昨夜一场风雨,落花无数。晓来天气放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内容极为简单,写来却有层次,且有气势。从时间来看,重点清晨,也即“晓来”之际;昨夜景象是从回忆中反映出来的。意境颇类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但李词较凝炼,叶词较舒展。一般写落花,都很哀婉低沉,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均极凄婉之致。可是这里却用另一种手法,不说风雨无情,摧残落花,而以落花为主语,说它风前飞舞,把“黄昏雨”给送走了。创意甚新,格调亦雅。晓来残红满院,本易怅触愁情,然词人添上一句“唯有游丝千丈晴空”,情绪遂随物象扬起,给人以高骞明朗之感,音调也就高亢起来。
 
  下片抒情,情真意切。前二句正面点题,写词人雨后同干誉、才卿两位友人来禽花下饮酒。来禽,即林檎,南方叫花红,北方名沙果。此时词人盖已致仕居湖州卞山下,故能过此闲适生活。“殷勤花下同携手”,写主人情意之厚,友朋感情之深,语言简练通俗而富于形象性,令人仿佛看到这位贤主人殷勤地拉着干誉、才卿入座。“花下”当指林檎树下。还“更尽杯中酒”,一方面见出主人殷勤劝饮,犹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所说的“劝君更净杯酒”;一方面也显出词情的豪放,如欧阳修《朝中措》中所写的“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结尾二句写得最为婉转深刻,曲折有味。所以明人沈际飞评曰:“下场头话,偏自生情生姿,颠播妙耳。”(《草堂诗余正集》卷二)古代达官、名士饮酒,通常有侍女或歌妓侑觞。此云“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美人”即指侍女或歌妓而言,意为美人愁眉不展,即引起我不欢。其中“酒阑时”乃此二句之规定情境。酒阑意味着人散,人散必将引起留恋、惜别的情怀,因而美人为此而敛起蛾眉,词人也因之受到感染,故而设身处地,巧语宽慰,几有同其悲欢慨。
 
  明人毛晋称其词“不作柔语殢人,真词家逸品”(《石林词跋》),确为有识之见。
 
                ●水调歌头
 
                 《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鬂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梦得词作鉴赏
 
  靖康之难前,叶梦得几次因获罪于宦官而落职闲居。其晚年,他退居于风景如画的写程卞山。该地北临太湖,奇石封列,又有数万藏书。他终日读书赏景,啸咏自娱,生活极为悠闲。可是,面对着日益严重的边患和腐败的朝政,他于心难平,不能忘却抗金战事,始终牵挂着国家安危,此词即为叶氏自叙平生、抒写怀抱工作。词的上片写词人的闲居生活,下片写作者虽家闲居,却对国事忧心忡忡。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令。黄花盛开报来了霜降的消息,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写秋景,一般多写得萧瑟,衰飒,这里却把秋景写得很美,反映出词人的开朗胸怀,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是怎么平静的,它是为下边的抒发感慨作势。三、四两句,点明住地:简朴的房子,掩映黄花丛中,外边环绕着蜿蜒的小道。这是个幽静偏僻的所,很适合于过隐居生活。
 
  “为问”三句,为词人的内心独自;意谓自己乃隐居山林的老翁,不甘心闲居而又只能空耗流光,徒增白发。此三句委婉曲折地表达出词人对朝政的不满,抒写出自己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沉重感喟。歇拍两句写词人走出了“小窗低户”,沿着崎岖的小路来到了太湖边上,凝视着浩茫无际的沧海一般的湖波,天宇澄净,绮丽的彩霞波光里闪动。此二句看似闲适、冲淡,却孕育着词人心中更为动荡的情感波澜。
 
  过片二句从空间上再一次感叹自己的一事无成。“归来”两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本”字表现自己归隐的决心。下边陡转:“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他郁结于心的就是这个“恨”——恨的是萧萧的寒风里,从北向南的新雁带来了边疆的讯息:强敌压境,边马哀怨。这里化用蔡琰《悲愤诗》“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但换用“恨”、“悲”、“怨”几个字,就显得比原诗更加苍凉激楚,构成了这几句词语的基调,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流露出对于当朝割让大片土地换取偏安局面的不满情绪。就是这个大恨梗塞于胸,使得他“小窗低户”,不能安居;黄花、松竹无心观赏;万顷碧波也无意领略。结拍两句隐然以从隐居的东山进入仕途并取得淝水之战胜利的东晋名相谢安自况,抒写了自己虽退隐而心怀天下的情怀。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永王东巡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化来,表现了作者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抗金意志。但着以“谁似”二字,又透露出自己愿为谢安而不可得的感慨。
 
  词人的晚年,退隐与国事是矛盾的:他想卞山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这种矛盾而又痛苦的心态,此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词人矛盾复杂的感情中,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是主要的,所以词的末句才显得激越凄楚而慷慨悲凉。
 
                ●水调歌头
 
                 《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
 
  走马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梦得词作鉴赏
 
  这首词的小题,曾慥《乐府雅词》作:“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以此参验词意,知为九月十五日西园习射,有感于“当筵虎士”之勇而自叹流年,衰病,感慨无力报国之作。其具体写作年代不可确考,大约作于织兴八年(1138)作者再次知建康府时期。当时,北方大片国土为金兵所据,南宋王朝只拥有半壁河山,建康已成为扼江守险、支援北伐年需的重镇。词中所写秋事,习射等均与宋金战事有关。
 
  上片写夜饮,一片萧瑟凄凉的气氛中,出现了一个“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的词人形象。
 
  起首一句,写深秋时节,寒霜遍地,碧天清肃。
 
  第二句,“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着此二字,表达了词人西风相催、寒冬将至之际对前方将士的深切关注之情。“寒声”二句,生动地描绘出寒声不是一响而过,而是直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此二句熔情于景,寄寓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沉忧。“起瞰”三句,为排遣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的沉痛之感,只好借酒销愁,与客同醉。歇拍两句词意顿时扬起,写清晓习射的情景:正当词人与客酣饮之际,军中响起密集的鼓声,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