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艘航母去抗日-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飞说:“这是我们林远将军造出来的新武器,名字叫做‘地雷’。”其实地雷早在中国明代就有了,陈飞这样说是因为他见到这个高堡主对林远十分敬佩,所以才说地雷是林远造出来的。

    陈飞又说:“我们林远将军在造这种武器的时候,特地把它弄得极其简单,我留下几名手下和一些东西,保证教会大家造这种武器。”

    高金点头说:“既然如此,陈兄弟不妨在我们这里多待些时日。”

    陈飞连忙说:“不了不了,我们还要去别的村镇,联合那些地方的村民,一起打鬼子。”

    高金说:“既然如此我也不勉强了,我 派我手下得力的管家和你们一起去,不是我高某人夸口,在这方圆几百里地,谁不得给我高某人面子。”

    两人把大事商定完毕,陈飞就回去休息,第二天和高金派的管家深入到盘锦周围的各个乡村。

    乃木希典正站在盘锦的城墙上,他的面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无数穿着蓝色军装的日军士兵正在修筑工事。

    日军在盘锦城外修筑了三道防御战壕,战壕之间有交通壕相连,战壕有一米多深,足够士兵把身体的大部分遮掩起来,抵抗清军的攻击。

    日军把有限的马克沁机枪,加特林机关炮集中起来,并把战壕前方的树林砍光以清空射界,更好地杀伤清军;日军还命令,每个士兵必须在战壕边上挖出一个可供自己藏身的洞,因为在前几次战斗中,日军领教了清军火炮的威力,所以他们认为,清军一但进攻,势必要先用火炮轰击阵地,所以命令士兵挖藏身洞,希望在火炮轰击时减少伤亡。

    在乃木希典的望远镜中,清军的大营清晰可见,令乃木希典意外的是,对面的清军似乎没有攻击过来的意思,他们似乎更担心日军偷袭他们的驻地,所以他们的士兵经常在驻地之外巡逻。

    要是在从前,乃木希典肯定认为这是支那人怯懦的表现,还会乐呵呵地和手下开上几句支那猪的玩笑,可是现在,乃木希典紧锁眉头,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指挥官和以往的清军指挥官不一样,那个叫林远的人,似乎总有出奇制胜的法子。

    正在这时,军需官前来报告:“旅团长,辽阳方面的给养又没有按时运来。”

    乃木希典狠狠地骂了一句脏话,然后问道:“这都几天了,怎么给养还是没有运来,兵站部的人都是干什么吃的,难道让我的部下都吃西北风吗?”

    军需官一脸无奈地说:“我们已经催问过了,他们说,这几天在运输的路上,经常遭到地雷的袭击,辎重部队伤亡不小,剩下的人也不敢冒着生命危险给我们运送给养。”

    乃木希典怒道:“开什么玩笑,这群支那猪会用地雷?”

    军需官无言以对,乃木希典发完了火,又问道:“我们派出去的征粮队怎么样?”

    军需官顿时面露难色,乃木希典皱着眉头问道:“怎么不说话?”

140 用铲子挖来胜利

    军需官说道:“我们的征粮队,有的回来了,有的回不来了。”

    乃木希典怒道:“你一个天皇陛下的武士,说话怎么吞吞吐吐的!什么叫有的回来了,有的回不来了!”

    军需官连忙打了一个立正,毕恭毕敬地说:“是,属下知错。最近支那人好像不愿意和我们合作了,他们不愿意卖粮食给我们了,而且,最近似乎土匪也多了起来,他们往往骑着快马,还有的土匪,扮成平民百姓,偷袭我们的人。”

    军需官又咬牙切齿地说:“都是内阁那群蠢货,满脑子想着要和清国谈判,于是就不让我们杀支那平民,要不是他们横插一杠子,我们早就杀光支那人了。”

    乃木希典冷笑道:“你懂什么,你知道我们占领盛京,那群西洋鬼畜有多眼馋吗?还有俄国的鬼畜们,他们一直夹在我们和清国中间,想要当得利的渔翁,要不是有他们,我们至于留着那么多武士在昌图一带吗?”

    军需官打了个立正,说了一声“是!”然后就不说话了。

    乃木希典卖弄完了学识,心情大好,又问道:“不是还有征粮队回来了吗?”

    军需官又说:“他们回来还不如不回来呢?他们征收回来的粮食也不够分的,有的征粮队还在回来的路上先自己吃个死饱,这样一来,粮食就更少了,不少部队之间,就因为分配粮食的事情,闹出了不少事情,打伤了几个,还好没有出人命。”

    乃木希典自言自语道:“这些支那人怎么突然之间起了这么大的变化,这一切,会不会和那个林远有关?”

    其实这一切都要归功与陈飞在敌后的活动,他们不仅传授给乡民们做地雷的方法,给他们原料,还给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陈飞他们也不说什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大道理,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辈子只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那句话里的词可能他们一个都没听说过。

    于是陈飞他们给老百姓讲日本人是如何在清国的地界杀人,放火,强奸,抢劫,再加上高金派了一个管家跟着陈飞,老百姓都信服高金,一看陈飞是高金的亲信,自然对他的话十分信服。

    更巧的是,日本人的征粮队就在这个时候来了,蛮横无理的日军士兵恰好给陈飞的话添加了一个完美的注脚。

    陈飞也知道老百姓的实力和日军没法抗衡,于是他特地嘱咐老百姓,尽量不要和日军正面冲突,日本人要是来抢粮食的话,就把粮食藏起来,人也转移出去,别被日本人抓到,要是日本人用怀柔政策,想要买粮食,就给他们加价钱,总之,就是在尽可能地在不伤害自己的基础上给日本人填麻烦。

    陈飞他们还组织了不少绿林道上的人,这群人扮作土匪,时不时袭扰日军,他们的装备和日军比有很大的差距,陈飞还是运用游击战的基本思路,专门找那些离开营地的,只有十来个人的日军小股部队打,几十仗下来,虽然没有给日军造成多大的伤亡,可是让日军提心吊胆,疲惫不堪。

    老百姓感激陈飞他们,自然对清军的印象有了不少的好转,再加上陈飞添油加醋地四处宣扬林远的事迹,有不少青壮年找到林远的军营,想要加入林帅的大军,吴元恺和熊铁生自然是举双手欢迎,连脚都恨不得举起来,可是林远却婉言拒绝了他们,因为清军现在装备不足,枪支弹药满足老兵都有困难,装备新部队就更难了。

    可是他们都来了,林远要是不答应的话他们就不肯走,两难之际,他想一下子起了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之后,陈毅将军在总结战役胜利原因的时候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从这句话里,林远似乎找到了借助他们取得胜利的方法。

    于是林远留下了他们,令他们意外的是,他们得到的武器并不是步枪和子弹,甚至不是大刀长矛,而是铲子和镐。

    原来林远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怎样破日军在盘锦城外的工事,如果硬叫士兵上去冲锋是肯定不行的,日军士兵的射术优异,这样做会死伤很多清军士兵。

    尽管陈飞在敌后给日本人的运输线制造了很大的威胁,可是依靠陈飞他们并不足以把盘锦的日军饿死,更重要的是,从北京舰截获的日军电文来看,驻扎在辽阳,盛京的日军第一师团第二步兵旅团即将增援盘锦,驻扎在鸭绿江边的日军第三师团也在向辽阳和盛京一带移动。

    最让林远心里没底的就是——在日军节节败退的当口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居然远赴莫斯科,和沙皇尼古拉二世会谈,而且会谈的结果不对外公布!在此之后,沙皇宣布:俄罗斯斥资两亿卢布,加快西伯利亚铁路的建设!

    林远心想:“不知道沙俄是不是想要和日本人联手对付我们,可惜我们在莫斯科没有间谍机构,不可能探听到第一手的信息。如果沙俄的军队从宽城子,吉林到昌图的驿道进入盛京的地界,和日本人联手,那么战局恐怕会瞬间逆转!”

    林远下定决心,为今之计,只有尽快打掉当面的乃木希典,可是怎么打掉乃木希典呢,现在清军拥有的最大优势就是火炮了,面对着没有火炮支援的日军,自己的迫击炮就能优势占尽!

    本来迫击炮的设计射程可以达到2000米,但是清军缺少先进的光学侦察设备,测量距离和角度都成问题,当初设计迫击炮的时候,为了能尽快地应用,弹道表也做得不是很完善,再加上炮手的技术水平有限,想要打得准,不得不拉近距离,可是怎样能接近日军呢?

    林远想到了用土工作业的法子,接近日军阵地,然后使用迫击炮打击日军,可是这样做也不容易,现在是冬天,地方都已经冻住了,土工作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林远想到了那些来参军的青年。

    他要用铲子,挖来一场胜利!

141 战壕对战壕

    林远组织那些想要参军的青年进行土工作业,目的很简单,挖出逼近日军的战壕!

    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真要做的时候,就会有不少困难。

    首先是挖土,奉天的二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十度左右,这样的温度足够把土壤中的水分冻住,所以土地很硬,而挖出的战壕至少要有一个人的身高那么深,因为当拉近到距离日军的战壕几百米的位置时,日本人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往他那里挖,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阻拦。

    机枪就是一个绝佳的选择,马克沁重机枪的有效杀伤距离在1000米以上,所以,进行土工作业的人必须站在战壕里,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伤亡。

    想要挖出一个深坑,用铲子肯定不行,因为土地很硬,铲子向下挖土的时候,要先把铲子的刃口放到地上,用脚下踩,进行挖土,这样的力很小,不足以挖开硬土,就算能挖开,也要消耗很大的体力,也Lang费时间。所以,想要挖出深坑,一定要使用镐。

    镐的头部很尖锐,看起来像是一个带弧度的四棱锥,用的时候要把它抡起来,给它一个很大的下落速度,镐头砸在地面上,刺进土里,然后人再把它提起来,就能把土松开,可是要挖出深坑,松出来的土就必须要运走,这就需要有人在边上把松出来的土铲走。

    可是这也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个人离拿镐的人很近,一但被镐碰上,轻则受伤,重则殒命。

    于是林远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进行土工作业的青年五个编成一组,一个拿着镐在最前面挖土,为了抢时间,要求这个人在短时间内用尽全力,当力气用尽的时候,就撤下来休息,在休息的时间里,其余两个人上前把砸下来的土铲到土筐里,把土装进土筐,这么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要是没有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也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任何一支军队都不会有那么多的筐,所以,从这么一件芝麻大的小事中就能看出人民战争的威力。

    把土装进筐里之后,剩下的两个人就把土运走,这样的五人组有几百组,每一组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却可以保证以最佳状态工作,所以清军挖掘战壕的速度极快。

    盘锦城头的乃木希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天的时间,清军的战壕足足推进了一千米!四十条纵向的战壕,像四十条昂着头吐着信子的毒蛇一样,站在他的面前!

    乃木希典不由得想道:“支那人想要做什么?难道要挖到我们的战壕里,和我们打肉搏战吗?要论这个,我们大日本帝国的武士从来就没有怕过谁!”乃木希典的自信不无道理,因为在这个时代,日本军队一方面注重学习西方军队的先进技战术,一方面也很注重近身搏杀的训练。

    可是乃木希典想错了,清军的战壕在距离日军战壕二百米的地方停住了,有的日军部队组织人员冲击清军战壕,还没有冲到近前,就被清军士兵打了回去!

    更让乃木希典担心的是:粮食快要吃光了!日军见到粮食供给不上,就开始抢劫城中老百姓的粮食,可是盘锦本来就不大,老百姓的粮食很快就被抢光了。乃木希典有心带部队撤回辽阳,可是迟迟得不到大山岩的命令!

    战场之上,任何的迟缓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就在清军的战壕停止挖掘的这天夜晚,二十门近卫雷霆炮被运进战壕,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千多名清军士兵,凌晨两点,一颗红色的烟火照亮了天际,清军的进攻开始了!

    炮兵已经提前测算好了射击诸元,一声令下,就向日军战壕倾泻炮火,一时间,日军的战壕附近,一团团火焰腾空而起,好像一颗颗闪着光焰的巨树,刺鼻的硝烟给夜幕笼罩上了死亡的味道。

    在远处的高地上,林远手握着望远镜,注视着战场的局势,看着被压制在战壕里不敢露头的日军士兵,他不禁感到一阵快慰,因为在他的历史里,在中国和日本交锋的战斗中,从来就是中国人被日本人的火炮压在战壕里,连头都不敢抬,今天,这个局面逆转了!

    炮火过后,十几个清军士兵抄起大片刀,甩掉长大的外袍,在严寒刺骨的冬夜,只穿着一件短衣和一条单裤,用尽全力向着日军冲锋!

    二百米,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男青年来说,用30秒跑完不成问题,就是这三十秒,将会决定这十几个士兵的生死。

    林远把望远镜对准他们,他知道他们要是冲进了日军战壕,胜利就到手一半了,盘锦的城墙低矮,防护全部来自于这城外的三条战壕!

    距离战壕只剩下三十米了!胜利就在眼前!

    就在这时,日军的战壕里响起了一片恐怖的枪声,那十几个清军士兵一瞬间就被打倒在地!

    林远一下子明白过来,自己在这场战斗中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自己以为近卫雷霆炮可以对战壕里的日军士兵造成不小的杀伤,可是事实是:日军的战壕很窄,炮弹很少能落在战壕里面爆炸,落在战壕外面的炮弹给日军造成杀伤很有限,而且日军在战壕里还挖了藏身洞躲避炮火,所以这一波炮击并没有对日军造成极大的杀伤!

    林远来不及后悔,因为抢攻的清军分队被日军打倒,整个战场的气势一瞬间就到了日军的手中,如果自己不能采取措施挽回局面,那战局的发展就难以控制了。

    危急之时,林远突然想到了一件武器——那就是在锦州城中大显身手的炸药包抛射桶!

    林远很快下达命令:把炸药包抛射桶运进战壕,把即将放置抛射桶的战壕向前推进六十米!

    命令一下,各个部队都紧张地行动起来。

    正在这时,日军阵地上的机枪响起来,日军在装机枪弹的时候,每隔五枚装上一枚曳光弹,所谓曳光弹,就是在弹头的外壳上涂上一层燃烧时能发出颜色的化学物质,比如镁,钡等,这些物质在与空气的摩擦过程中会发生氧化反应,通俗地讲就是燃烧,然后发出亮光,在黑夜里可以指示弹头的方向。

    而清军没有装备这样的曳光弹,尽管清军的机枪也在还击,可是在普通士兵看来,整个战场上只有日军子弹!

    就在这个时候,二十个炸药炮抛射桶运进了战壕!

142 刀锋饮血

    那些大桶一运进战壕,就开始发挥威力。

    通过迅速的土工作业,清军的战壕又向前推进了几十米,那些桶被推进到战壕最前端的位置,发射药一点燃,炸药包便被抛射出去。

    对于日军而言,在这个黑黢黢的夜晚,一个炸药包被抛射出来,是很难看得到的,那只巨大的炸药包就像沉默的死神一样扑向日军。

    这种炸药包的引信是一根导火索,而不像很多炮弹那样采用触发引信,所以这种炸药包就算是落了地,只要导火索没有烧完也是不会爆炸的,林远特地让操作手加长了导火索,于是炸药包落地的时候,并没有爆炸,但是炸药包还向前运动的速度,所以炸药包没有停下来,而是像一只调皮的皮球一样,滚向了日军战壕。

    当炸药包落入战壕的时候,就不会再向别的地方滚了,于是炸药包就在日军的战壕里面爆炸了,巨大的爆炸威力把日军挖的藏身洞都给炸塌了,里面的日军士兵死伤无数。

    十几个炸药包抛射过去,日军的防御火力顿时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又一批清军敢死队拎着大砍刀就冲了上去。

    林远之前发现,很多清军指挥官在命令士兵冲锋的时候喜欢让士兵大声喊叫,以此来震慑敌人,这样做在白天没有问题,可是在夜晚冲锋的时候,这样做就是在告诉敌人自己的位置,为自己招来子弹!

    所以林远特地嘱咐清军的将领,在夜战的时候,一定不要让士兵说话,无论做什么都要安静,尽量不暴露自己!

    这十几个抱着必死心念的清军士兵很快就跃进了日军的战壕,一个在落进战壕的一瞬间就挥刀把一个日军士兵的脑袋砍成了两半!

    林远刚开始高估了近卫雷霆炮的作用,同样,乃木希典也高估日军铳剑术的威力,所谓铳剑,就是刺刀在日本的叫法。战壕很狭窄,而日军连枪带刺刀足足有170多厘米长,这样的长度在战壕里难免周转不开。

    相比之下,清军士兵的砍刀就占了优势,他们冲进战壕的时候,日军士兵必须要调转枪口迎敌,开枪是来不及了,只能用枪上的刺刀,可是一转枪口,不是刺刀卡在了战壕壁上,就是枪托磕到了身边人,速度便慢了一拍,被清军士兵的大砍刀一刀就削掉了脑袋!

    日军士兵见到上了刺刀的步枪太长,在战壕里周转不开,索性就把刺刀从枪口卸下来,当成匕首和清军士兵打斗,他们又没有受过相关的训练,更加落了下风。

    这十几个清军士兵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都有武术根基,在中华武术的刀法中,砍敌人的时候不是随意砍的,因为人体的骨骼是很硬的,而且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人体的很多地方的骨架形成了完美的受力系统,可以承受很大的冲击力,刀一但砍在这些地方,很有可能把刃口崩坏或是直接卡在骨头上拔不出来!

    可是这个夜晚,他们那点武术根基都被眨眼之间定生死的战斗冲没了,剩下的只有求生的本能,每个人都在使尽全力抡动大刀,要么被敌人给刺死,要么在敌人的刺刀刺到自己之前把他砍倒!

    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