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人配合,才能够办理身份证。”
“那么,花钱的办法呢?”林棋本来就对游水偷渡,一点兴趣都没有。
深圳海滩上,拥有大量的“游泳爱好者”,被淹死的概率远超过世界上其他的海滩。每个月都可以看到浮尸,就知道了,游水偷渡的风险有多高。
“5000块钱!”黄子笠热情的说道,“包你安全偷渡!”
“人民币?”林棋问道。
“港纸!”黄子笠说道,“如果想走这个渠道,我帮你。若连5000块钱都舍不得,还是自己买个游泳圈或轮胎吧。”
“好吧,没问题。”林棋爽快的答应。
这个年代的人民币不如港币值钱,官方汇率大约是3元人民币换1港币。但是,黑市至少要四五块钱人民币才能换1港币。
至于,人民币要比港币值钱,则需要等二十多年。
当然了,林棋也不会废话,跟黄子笠说什么二十多年后,人民币比港币值钱。
即使说服黄子笠认同这个观点,也毫无意义。毕竟,是二十多年之后的事情,又不是现在。
第3章 香港()
5000块钱价格并不是很贵。
林棋跟黄子笠商量好了价格,支付了2000港元的订金。事成之后,在香港那边再支付剩下的3000元。
黄子笠也是非常利落,收到订金后,迅速联系了一名在深圳投资百万元的港商,让这名港商以公司的名义出具邀请函。
“真的没问题?”林棋怀疑道。
“没事,我们安全带过去的,没一百也有八十,没有一例失败。”黄子笠自信的说道,“鼓起勇气,不要认为我们在偷渡。而是光明正大,合法的到香港考察。只要,你没有露出破绽,整个过程万无一失!”
林棋暗道,如果运气不好,我正巧成了失败的例子呢?
跟黄子笠在饭店打牌等待,半个小时后,一名港商开车来接两人。见到两人后,也仅是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废话。直接开车到罗湖派出所,在派出所,这名港商打给深圳当地的官员,几通电话打过去,事已经成了!
派出所办公的民警,对林棋等人充满恭敬。
这个年代,海外到国内投资的都是大爷,改革开放初期投资规模还不大,香港那边的一些资产不是很多的小老板,到内地投资,在地方上都能够享受超国民的特权待遇。
林棋小心谨慎的把伪造的户口本和照片提交上去,当场,顺利的办理了通行证。
不久后,那名港商开轿车,亲自将林棋从罗湖口岸,开往香港。简单的检查,然后,有惊无险的通关。
送到香港那边后,港商回头返回深圳。
不过,在黄子笠这个地头蛇的帮助下,林棋毫无波折的抵达了九龙半岛市区,随后,进入警署申请办理身份证。
由于刚刚抵达香港,办的身份证是盖绿章。
等入住满七年之后,则可以盖黑章。
这么轻易拿到身份证,也让林棋感觉吃惊。这个年代的香港,办身份证也太儿戏了一点吧?
“怎么样?我说一点风险都没有吧?”黄子笠得意洋洋的说道。
实际上,这个年代偷渡香港获得合法身份说容易也不容易,说难也不难。
关键之处在于突破壁垒——游水偷渡风险是极高的,即使游过去了,没有当地的亲戚和熟人帮忙,也很难办理合法身份。
当然了,对于没有门路和关系的穷人而言,偷渡本来就是赌命。命不好,怪谁呢?
但对于舍得花钱的人来说,可以有更安全的通道抵达香港。
只要混进了香港市区内,这个年代是可以轻松的领取香港合法的身份证。当然了,仅仅是身份证,这个年代的香港是低福利地区,拥有合法身份,也享受不了任何福利,在香港生存下去,还是完全要靠自己打拼。
林棋将临时身份证揣入口袋中,拿着这份临时的证件,即使被警察盘查,也不会被遣返了。等十天之后,正式的证件制作完成,才能在香港找工作。
“笠哥,好人帮到底,暂时我在香港也没有落脚之处,介绍个住的地方给我吧,我付房租!”林棋把剩下的3000块钱交给了黄子笠,另外,又加了500块。
黄子笠见状,不由心情大好,心道,还算懂事!
“拿你没办法,先住我家吧,一星期内搬出去!”黄子笠考虑到不久前,已经从林棋身上赚了不少,所以,也不是太小气。随后,黄子笠开车,把林棋送到他家中,路上吩咐道,“跟我家人见面,不要说我收你钱帮你偷渡。记住了,你是我大陆那边过来的老表,到香港来找工作,在我家暂住,找到工作就搬出去!明白?”
“明白!”林棋意识到,黄子笠捞偏门是瞒着家人的。
毕竟,这种事情无论在大陆那边,还是在香港这边都不合法。只不过,民不举官不究,钻两地政策漏洞赚点小钱而已。
当然了,黄子笠这门生意,也做不长久。
……
林棋跟黄子笠的车,来到黄家。
黄子笠到了家后,给家人介绍说道:“这是我大陆表哥家的表侄,刚来香港,还未找到工作,暂时在我家住几天,等找到工作就搬出去……”
“家里地方这么小,原本就住不下了,还让大陆乡下的亲戚住进来?你在大陆到底有多少亲戚啊,上个月那个老表,说是住几天,临走时还顺走了一只手表呢。”一名中年妇女埋怨说道。
“这不是没办法吗?亲戚来了,不帮忙像话吗?况且,我在大陆赚钱,还要多仰仗老乡亲友照顾。没他们,我现在能每个月赚一万吗?”黄子笠说着,把怀里一叠港币交给那名妇女,对林棋笑道,“你表婶,嘴巴上刻薄,其实人还是挺好的。当年,我欠下一屁股债,换做别人早就跑了。结果是你表婶卖掉了嫁妆,帮我缓了过来。”
“表婶,您好,这段时间带您麻烦了……”林棋拿出一张200港元的大额钞票,塞给那个“表婶”,当作生活费。
黄子笠的老婆见状,脸色和蔼了不少,说道:“都是一家人,哪能让你给钱。”
话虽如此,黄“表婶”假作谦让一番,还是把钱收了起来,态度也变得和蔼几分,晚上还下楼去买卤菜,招待了林棋。
黄子笠家居住面积相当的“紧凑”,一家5口。包括黄子笠的妻子,以及三名子女,蜗居在不到40平米的公屋中。
“表婶”郑素琴,白天在超市当收银员,月薪不过一千二。“表叔”黄子笠本职工作给超市采购新鲜的蔬菜和肉类,每三天去一趟大陆,本职工作每月也不过赚2000多。
原本两人的收入买房月供也是够了,但由于家中三名小孩在读书,一大家子的开支不小,所以没敢下定决心按揭买房。
黄子笠在大陆那边发财,对家里面只说赚倒腾港币和人民币,多赚一点。至于,帮人偷渡这种事情,打死也不敢说的。
“表叔,你现在的收入,买房应该差不多了吧?”林棋感觉香港现在的房价虽然贵,但又不是要付全款。
实际上,50年代香港就出现了“炒楼花”的商业模式,仅需要支付5%的订金,然后,以房屋产权作为抵押,在银行获得贷款,每月按揭还款。等到按揭全部还款,才算拥有全部的产权。
到了70年代,地产商和银行看到买房需求旺盛,甚至,推出零首付卖房模式。普通市民如果咬牙省吃俭用,把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供房,还是有希望买得起。
“等等吧,香港房价不到两年涨了一倍,这么涨下去,肯定要崩,等崩盘大跳水再买不迟。而且,现在买房要么付全款,要么不买。分期支付利息太贵了,超过12%年息了。累死累活,都是给银行干活。”郑素琴嘀咕道,“房价涨的这么快,普通的上班族怎么可能买得起,肯定要崩!”
实际上,香港楼市价格涨幅,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光是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之间,香港房价涨幅约200倍。
若是再统计到21世纪,还得继续涨二三十倍。也既是说二战之后,至二十世纪初,香港房价涨幅超过四五千倍。
总体来说,是持续上涨的。
当然了,也有崩盘的时候,比如至82~84年,香港就出现了一波惨烈的楼市崩盘,房价最多跌幅超过90%。那时候,相当一部分香港富人和中产,对香港未来前景悲观,所以,纷纷找门路移民,另外恐慌性低价卖房。
到那时候,“表婶”有没有那个魄力买房,林棋是怀疑的。
第4章 出版社()
1979年8月。
抵达香港也有十多天,从警署拿到了正式的身份文件后。林棋便在外租房,从黄子笠家搬了出去。
新租的房子位于九龙塘广播道附近,面积40多平米,月租金高达2000港元。这个年代香港普通的工薪阶层,月薪不过1000出头。普通的上班族,即使租这样大的房子,也是多人合租。
而像林棋单人租一套公寓房,已算是非常奢侈的行为。
不过,林棋自身秘密很多,才不愿意跟人合租,以免不经意间暴露自己的秘密。
“林生,出门找工作啊?”一名上班女郎,下楼时,嫣然一笑。
“是啊……”林棋点了点头。
其实……仅仅是出门闲逛,看看电影,逛逛书店,随便在街上吃点小吃,根本就像是在旅游,从来没有去投递简历和面试。
毕竟,在深圳兑换的港元总共有十万多。这段时间用掉了一些,手头还剩下九万块钱,即使不找工作,也能在香港混几年。
林棋到香港主要的目的,不过是办理一张合法的身份证明。以及大陆政策不开放时,先在香港创业打基础。
真正想要发展,肯定是在大陆。有一定资产之后,以港商的名义回大陆投资,在改革开放初的八九十年代,可以获得超国民待遇。
现在林棋手里面有十多万港元的积蓄。这点小钱,在香港也做不了什么大生意。所以,林棋准备先从事门槛低,自己又拥有巨大的优势的行业——出版业!
香港出版业的格局大致上是池浅王八多,谁也数不清香港那么小的地方,有多少出版社和报社。
不少的********,就连固定办公的场所也没有,员工只有一人。这种随时创随时灭的********,大部分都是过家家,毫无业绩可言。
还有不少的小型出版社,采取“前店后社”的经营方式。也既是前门开书店对外营业,店后面不对外营业的部分,用来开设小型出版社。
林棋的目标,既是准备入手一家小型出版社,“前店后社”那种,参股或控股都可以,是否拥有控股权不重要,只要前期拥有一定话语权,能够让出版社按照自己的建议经营即可。
……
九龙塘,广播道,大海书店。
典型的一家前店后社的小型出版公司,只不过大海出版社,目前已经算是停业。其创立的《大海周刊》,发行量从60年代的3000多份,跌至上个月的200多份,而且,200份的销量也是有水份的,大部分都是白送给亲朋好友。
忠实的粉丝也有,大约有10多个。
因为持续亏本,每月至少要亏掉上万块钱。所以,张大海被迫停止了出版业务。大海出版社,虽然没有宣布破产,但也有一年多时间没出版报刊和图书了。
停刊后,大海出版社停刊后,张大海回归以前还未创立出版社之前的日子,继续经营大海书店。
大海书店的生意也很一般,但因为店铺是自己的,不需要租金。所以,每月好歹还能赚点利润。但这利润也是聊胜于无,还不如把店铺租出去划算。
这段时间,张大海正在考虑,是不是把书店也关掉。以后,把店铺租出去,专门收租算了。
“林生……你很喜欢看书?”张大海看着这几天经常看看书的林棋,不过,林棋这斯不地道……只看不买,让他有点不满。
“嗯?……哦,是!”林棋点了点头说道。
“这些书都是要卖的,翻旧了,就卖不掉了。”张大海脸上写着,你买不买?
“哦?”林棋点了点头,取出《天龙八部》全册,说道,“这一套我买了。”
张大海脸色稍微缓和,一套书价格价格200块钱,卖出去至少可以赚六七十块钱。
林棋付了钱后,却并未离开,反而跟老板问道:“我看到后门挂着大海出版社的牌子,怎么一直不开门?”
张大海闻言,眉头一皱说道:“出版社没名气,没作者,发行每况愈下。书都卖不出去,自然就没钱养编辑,也支付不起印刷成本,当然就关门咯!”
“其实……”林棋装作不好意思的表情说道,“我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看到后门挂着出版社的牌子,想要来投稿!”
“投稿?早几年,或许收。但是,现在连个编辑也没有,出版个屁!”张大海不由好笑说道,“即使出版了,你以为我能给你多少稿费?以前大海出版社征稿主要征笑话。一篇笑话十块钱,象征性的稿费,你要不要啊?年轻人,香港出版社多如牛毛,大部分都是空手套白狼的,答应给的稿费,很多都拖着不给,等上门讨要,说不准已经破产,人走楼空。所以,年轻人投稿,应该投给大社,即使稿费少一点,也不会拖欠,甚至不给。”
在做出版的时候,张大海难免做一些吹牛骗稿的事情。但现在不做了,自然把那些小出版社的黑幕,毫不留情的戳穿。那些根本没有能力支付稿费的公司,纯属骗一批稿子来运营,运营成功了固然有能力支付稿费。运营失败之后,公司已关门,找谁要稿费呢?香港注册一家公司也不过几百块钱,出版业也完全没门槛,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一家出版公司。
“大社投稿数量堆积如山,即使写的跟金庸差不多,也可能被不识货的编辑埋没掉了。”林棋胡侃说道,“小出版社完全没有作者资源,只要质量过硬,运气好遇到靠谱的出版社,说不准可以成出版社的顶梁柱大神啊!”
“大神?你个扑街,口气倒是不小……”张大海不由感觉好笑。
林棋见状拿出一叠稿子说道:“不信不要紧,就怕你不识货!”
张大海嘴里面嚷着:“现在的新人,个个都自比金庸第二。实际上,大部分是脓包第二。”然后,接过了林棋的稿子。
不久后,就被内容吸引住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后世的玄幻类小白巅峰神作《斗破苍穹》,提前四十年问世,这完全核弹级创新。
林棋拿出这部作品之后,相当于是虎躯一震。仅仅是开头几万字,已经让张大海看的心潮澎湃,等到翻完了之后,不由期待的问道:“好书啊,即使文笔很一般,但也决定有大红的潜力!后面还有吗?对了,想要出书吗?看在书很有创意的份上,我破例给你出!”
林棋摇头说道:“我怕你支付不起稿费……”
张大海闻言,不由有点失望说道:“是啊,早知道这样的稿子,不可能投给我们这样一家出版社。”
“张老板误会了,我的意思是……入股!我入股你的出版社,然后,用我的稿子,打天下!就像当初金庸创立《明报》,用自己的小说给《明报》吸引读者一样!”
“小老弟,虽然我觉得你这小说很有吸引力,但跟金庸的相比,还是差了很多。”张大海摇头说道,“金庸武侠是经典,即使看过之后,剧情滚瓜烂熟,还能翻几遍。你这小说主要靠新意,单独卖书或许有希望,撑起一份报纸,还不够格!而且,拿小说入股?啧啧……”
实际上,张大海此前说要出版《斗破苍穹》,也不过是心血来潮。转瞬间,就回忆起,这些年出版社亏掉了那些钱,足以买几套别墅了。所以,对于是否破例出版这本他所看好的书,也变得犹豫起来。
“除了稿子之外,我还可以出资。这注入的资金,运作《斗破苍穹》这部小说的出版。”林棋抛出了自己的方案。
“你能出资多少?”张大海有点心动。
第5章 入股()
“五万块钱,加上《斗破苍穹》前100万子稿子!”林棋微笑说道,“换出版社50%股份!当然,钱不是给你的,是增资注入到出版社的账上,作为当前大海出版社的运营资本。”
“50%股份,太多了!你知道光是出版社的房产,就价值四五十万!”张大海虽然看好《斗破苍穹》,但用一本书的版权加八万块钱,既占50%股权,他是绝对不肯的。理由正如他所言,大海书店和大海出版社共用的房产,是挂在大海出版社名下的。光是九龙塘的房产,虽不是不是旺铺,也肯定值四五十万。
要用八万块钱加一本书,换价值25多万的房产。这本书,未免也太值钱了。
张大海再看好这本书,也不认同这个价!
他好歹是个商人,不是一名纯粹的赌徒……
林棋说道:“这样吧,把书店和出版业务的资产分割,注册成两个独立的个体。房产归大海书店,出版社租大海书店的办公空间。之后,我出8万块钱加100万字书稿,换出版社80%股权,你看怎样?”
张大海闻言后心动说道:“这样以来,太占你便宜了。不如这样,我也出8万港币资金。另外,大海书店不收取大海出版社的租金,这样我占股51%,你占49%,也不用你出八万,你出五万即可!”
按这么折算,书稿100万字,大约算3万块钱现金。也既是稿费按千字30块钱计算。在80年代的香港,大约相当于普通上班族两年工资。虽然,不算高,但也不算低了。投稿给很多中小型出版社,即使能出书,也未必能拿到这样水平的稿费。
“好,可以!我要求《斗破苍穹》如果能够大卖,100万字以后,按照10%版税获得稿费。”林棋说道。
“一言为定!”张大海也知道,大海出版社已经破产,剩下的也仅有办公室里面的那些破烂,可以说,一钱不值。能不能东山再起,就要看《斗破苍穹》是否能大卖。所以,张大海也算是下了点血本,赌上一把!
……
1979年9月,林棋和张大海两人高效率的把大海出版社重新开张营业。由于,大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