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说得是,可西北酷寒,冻土坚硬如铁,只能一边烤化一边掘进,耽误了不少功夫,想快也快不了!”许宏指着不远处正在干活的一队民夫说道,冻土足有三尺厚,镐头刨下去只剩下个白点,只能点火将冻土层烤化才能挖得动,虽然是轮番作业,但还是事倍功半,不出活儿。
  “我知道,但是今冬不做好准备,明年又得荒废,我们的情况你也了解,灵州存粮也只能坚持到明年五月,剩下都要靠从内地调运,而现在到处缺钱,只靠朝廷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保证明年能丰收才能缓解缺粮的危机,后年你就要保证灵州有余粮,还要能支援它处!”赵柽严肃地说道,按照历史的发展,明年大宋就要依约攻辽,东南刚刚经历动乱,而河北、河南府库十有九空,还要支撑数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肯定是不会有余粮再支援西北了,要想不挨饿只能靠自己了。
  “王爷放心,下官绝不负所望!”许宏虽然喊苦,但是他在制置使呆了那么长时间,怎么会不知道当前形势呢!
  “你可以多想些办法,这条渠也能生财,不要只知道伸手向我要钱!”赵柽说道,历代民屯多采用zhèng fǔ雇佣百姓种田的方式,宋朝也不例外,这也和现代的生产建设兵团相似,官府提供耕牛、种子等生产资料外,还要按月支付薪金,收获的粮食另算,这样可以保证屯民旱涝保收,才能留住人,但是这样一来先期投入的资金就是个大数目。
  “王爷的意思是凡是利用灌渠的都要让他们出钱出力?”许宏想了想问道。
  “当然,这灌渠修好后,周围十数里方圆的田地都能受益,而田地却不都是屯民点所有,那些大小地主们岂不白占了咱们的便宜,他们要想用水就不能白使,但也不能过了将人都吓跑!”赵柽说道。
  “嗯,王爷言之有理,下官受教了!”许宏得到王爷肯定的答复,便知道如何做了,收复灵州后,一些逃难到此的人中不乏资金雄厚之辈,再有一些内地的大户是跟随括田所到此捡便宜的,他们也在此收买了大量的土地,如果灌渠修好后,他们的土地也可利用,那些荒地也能成为良田,让他们适当掏点钱应该不难,不过也只有王爷这种钱串子才能想出这种办法,他要是提出来,还得闹个与民争利的帽子戴。
  “许先生你办事我放心,我还要到老韩那里看看,不过还要注意身体,千万别累垮喽!”赵柽看看若有所思的许宏说道,知道他已经领会了jīng神。
  “王爷保重,韩大人那里rì子好过的多,您上他那蹭饭吃吧!”韩通在战后升了官,授灵州军屯使也在此安了家,许宏笑着恭送王爷道!
  赵柽苦笑着摇摇头,这许宏也跟自己学坏了,变得抠门啦,招待费能省便省了!他告别许宏打马奔静州方向而去。赵柽重回河东后,接着组建河中路禁军的机会,对原河东、河中两地驻戍禁军,厢军进行了整编。
  由于宋实行的是募兵制,当兵的都是职业兵,军士到六十岁,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至六十五岁才能退休,所以军中充斥着许多不能征伐的老弱军将,这些人称为‘剩员’,可以保留军籍,减削军俸,在军中从事杂役,它具有安抚、照顾年老残疾军人的意义,幸福感就不是一般的强了。
  赵柽便将这条规定扩大化了,凡是年三十以上,不愿在军中服役的军将都可进入剩员之列,不过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服从分配到边防从事军屯,俸禄不减,还能携带家属前往,另外又从流民中招募丁壮以补不足,编练了十数将之兵分驻边境。成为一手拿刀,一手扶犁的屯军,担负起屯垦戍边的任务,而灵州就集中了五万屯军,成为防御西夏入侵的一支重要力量,又减轻了经济负担。


 第六十二章 经济战

  转眼进入了十一月,赵柽在灵州一住三个多月,安排好了屯田事宜,又按照西征时对那些随军弓箭手的许诺,为他们分配了田地、牧场,让他们在灵州重新扎下根。这样灵州驻有禁军两将一万三千人,其中骑军有四千人;编练厢军六千人,他们平rì负责维护属地的rì常治安、担负镇压反叛、打击走私等任务,有战事发生时参加对外防御作战;此外灵州周围还有数万屯垦军和二十多个指挥的蕃族弓箭手,凭借黄河天险足以抵御西夏的小规模侵略。
  赵柽登上隆兴寺的宝塔向四野眺望,眼前的土地曾是一望无垠的荒野,此刻却不再寂寞,荒原上屯垦先辈修筑的干渠像黄河的支脉,在这条支脉上又分出道道的引渠,将荒原变成阡陌纵横的沃土。间插其中竖起了一座座城堡,在城堡周围又修起了一片片的土屋结成村寨。明年chūn天这里便会播下种子,秋天变成金sè的海洋,用不了几年这百里荒原就会成为这塞外江南的一颗明珠,大宋西北的粮仓!
  “王爷,您该动身了!”隆兴寺主持金赫看看太阳低声提醒道。
  “是啊,我又该走了,灵州的事情就交个你了,一定要盯死察哥,这人不是安分之人,一旦有机会他就会蠢蠢yù动!”赵柽扭头又交待道。
  “属下懂得,绝不会让他得逞!”金赫恭敬地答道。
  “老金啊,今rì一别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相聚,多多保重!”赵柽拉住金赫的手使劲晃了晃说道,这些rì子两人经常在一起长谈,相处甚欢,要不是灵州需要他这么一个人坐镇,赵柽真想带这老和尚回去。
  “王爷保重,属下会在佛祖前为王爷祈福消灾,保佑王爷的!”金赫身子紧了紧,但还是忍住了自己的冲动。合十垂道。
  赵柽不再多言,拍拍金赫抬步出塔,翻身上马率众出城,灵州大小官员夹道相送,赵智早已率龙将等在城外。他们将与王爷同返河东。并担当回程护卫,这样留在灵州地区的最后一支忠勇军队伍也全部撤离,全部交由禁军和厢军防守...
  “王爷,我们忠勇军全部撤离灵州地区回军太原。夏军便再无所惧,他们狼子野心,恐怕会再次犯境!”一路行来,见喜怕王爷着凉,劝着他上了车。赵智也随着上来陪王爷聊天,这一阵子他领军在灵州与夏军对峙,知道夏军之所以不敢轻易犯境,是对忠勇军的忌惮,现在不但驻灵州的龙将要走,根据王爷的安排便是布置在二线的狮将、虎将都要撤离,他对此不无担忧。
  “不会的,西夏现在已经不是过去那只狼啦,如今他就是一只癞皮狗!”赵柽笑着说道。
  “王爷。不会吧?西夏虽然被咱们打得大败,可如今他们还拥有河西富饶之地,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便可缓过劲儿来的!”赵智摇头不信王爷所说。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要长成一个能跃马弯弓的战士起码也要十七八年,咱们西征歼灭了夏军十万大军。十万丁壮。那得需要多少年才能长成啊!”赵柽悠悠的说道,西征时他就明白以自己的力量要想灭亡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为了赢得时间,他发动的战斗都是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的。就是要西夏由于人口锐减,难以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王爷。您既然不想让西夏还上劲儿来,为什么还要卖粮给西夏,饿死他们不就行了吗?”赵智还是不解,西北本就粮食十分紧缺,如今西北连酒坊都不准开,以节约粮食,但是入冬后,王爷却卖给了西夏五万石粮食,还答应以后每月卖给他们五万石,直到开chūn。
  “赵智你是管理后勤的,五万石粮食能供百万人吃多少时间?”赵柽问道。
  “我们每个军士每rì需二升粮食,就算减半每rì一升,也只够百万人吃五天的!”赵智很快就得出了结果。
  “不错,这些粮食只够西夏吃五天,远远不够补充西夏所需,这只够他们勉强活命,绝对吃不饱,但也肯定饿不死!”赵柽笑着说道,“虽然西夏堕落成了癞皮狗,但狗急了也会跳墙,如果他们饿的没办法活,便会另想办法。一是发动战争,抢掠周邻的国家,这当然包括我们大宋,而现在伐辽在即,我们的战略重心必须北移,如果被西夏牵制那就无法脱身;二是对过境商队收取重税,以补不足,虽然西夏也知道这是饮鸩止渴,但他为了活命也必须要做,这个结果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刚刚打通的西域商路也不得不重新封闭,产生的后果对我们影响有多大你比我明白!”
  “哦,我明白了,王爷的意思是就是让西夏饿不死撑不着,省的他们找事,我们好腾出手来准备收拾辽国!”赵智摸摸脑袋说道。
  “呵呵,赵智你是管着后勤的,应该知道经济的重要xìng!”赵柽从车里的储物柜中拿出两盘点心放到他跟前说道,“其实战争的起因往往是经济原因引起的,而经济也可以作为战争的一种形式,他一样可以征服一个国家,让他变成你的附庸。”
  “经济战?!”赵智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个新名词,惊异道。
  “不错,西夏物产不丰,所拥有的不过是牲畜,他必须要把牲畜换成粮食、茶、绸缎,盐等才能维持他们的rì常所需,而他周边的国家只有咱们大宋才能满足他所需,这就使他的经济对咱们产生严重依赖,同时也使咱们获得了能够制衡他的工具,如果咱们运用得当便能控制西夏的经济命脉,影响他们的政治走向,从而不得不屈从咱们!”赵柽递给赵智块点心解释道。
  “嗯,我有点明白了,就像咱们在盐州买下了大片的盐田,生产的食盐占了市场的绝大部分,那么咱们就掌握了青白盐的定价权,别人就是想抬高价格,可有咱们在他们也做不到,现在咱们已经控制了整个西北的盐路,将来在将市场扩大到全国,乃至周邻国家,那时咱们就可以通过控制盐的供应达到咱们想要达到的目的!”赵智恍然道。


 第六十三章 金钱为王

  解构战争,从来不是单纬度的,当大多数人只看到沙场对决、战场交锋时,却往往忽略了战争背后的硝烟,其实那些与经济有关的事件正在悄悄的改变着战争的走向。
  经济战由来已久;古代战争中断敌人粮秣等各种作战物资的供应;就是经济战的一种方式。在近代和现代战争中;经济战更加受到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和德、意等国之间为维护和破坏大西洋交通线的斗争;以及相互间对工业生产基地的攻击;曾对战争进程产生过很大的影响。rì本、德国在美英等国的联合打击下;到战争结束时交通断绝,工业基础几乎损失殆尽;致使工业原料断绝;兵工厂无法开工;成为战败的重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局部战争;经济斗争的特点也非常明显,禁运、经济封锁、断绝同敌方的贸易、信贷、金融和科技等一切经济来往;并尽可能断绝敌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与中立国签订各种条约或协议;制止中立国向敌国输出物资;并从中立国获得所需要的物资;在国际上抢购敌方急需的物资;使之难以获得其供应等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不知道有多少国家由于经济原因不得不屈从在经济大棒下。
  赵柽从那个年代作为特种部队的一员也曾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并参与过其中的某些行动,比如进行经济侦察;搜集经济情报;袭击敌国的工矿企业、军工厂、科研机构和经济中心等重要经济目标;破坏敌国的铁路、公路、隧道、桥梁、车站、港口和机场等交通设施和车辆、船舶和飞机等运输工具,直至使用武力直接夺取敌国的原材料产地、资源和经济中心;达到摧毁敌人经济命脉的效果。所以赵柽在不断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的时候,仍然不忘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进而削弱敌人的经济实力,虽然他对深层次的经济战争还只识皮毛,但是他有着前世的经历和见闻,这不妨碍他摸索前行。
  他知道经济战的主要目的不外有两个:一是削弱对方的经济基础;迟滞其经济发展;打击其经济补给;二是保护己方的经济;加速动员和发展本国经济;保障军队的物资供应。其根本目的是给敌方造成经济恐慌;动摇其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使敌人的经济陷于崩溃;以便战而胜之。
  因此在构建自己的经济王国之初,赵柽便建起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生产体系,建立必要的战略物资储备策略,特别是军工生产和战争需要的资源和原材料的储备。出兵西北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能获得大量优质的战马和控制西北的矿产资源。积极进行农业发展和开辟新商路,就是以此提高战略后方支持战争的经济潜力,从而加强自己对未来战争到来时可能出现的经济封锁,而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这种概率简直就是百分百...
  按说作为三路之,手握大权。赵柽应该能调动庞大的经济资源。可事情却不是那么简单,他能动用zhèng fǔ的钱财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并不是他个人能说了算的。因为不但赵柽这个后世来客,便是在上溯一千年的古人也知道缺钱是办不成大事的。历史上诸多的革命和改革也都是因为缺钱所引起的,而也只有完善、稳定的财政体系才能提供充足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正是因为谁都知道‘金钱是王’的道理,当年太祖就采用收了地方的财权,将经济命脉掐在自己手里,从而使地方势力无法做大。难以犯上造反,成为一项流传千年的国策,即使今天仍然在使用。所有税赋全都要统一上缴zhōng yāng财政,然后在按需由zhèng fǔ下拨,以致各个衙门财政都很紧张,大部分钱都当了人头费,剩下的不过是点汤汤水水,能干什么大事啊,修衙门都不够。于是就有了官不修衙,客不修店’只说!
  ‘这句谚语虽流行于明,但是宋朝早就有了,意思是旅客住店当然不必帮店主修店,而在流官制度下。为官一任三年,也是匆匆过客,亦不必修衙。其实这只是民间说法,实质上。“官不修衙”是其权限所决定的,不是你想修就能修的。
  在新建衙门的时候可以征收专门的赋税。有一笔专门的经费。而以后维修费用却是没有着落的,要维修就必须向上级打报告请求从每年的正常赋税收入中拨出专款,不过这样做潜在的危险是给上级落下一个‘靡费’的印象,并减少国家神圣的财政收入,会影响政绩的考核。
  当然也可以在当地征收特别的税捐,而这样做的结果会与当地绅士、财主为敌。修建衙门,对于绅士、财主却没有什么现实的好处。得罪绅士、财主,由当地绅士cāo纵的‘舆情’就对州县官不利,最终会影响州县官的仕途。还有一个解决维修费用的办法,就是州县官从自己那些不入正式帐目的‘陋规’收入中拿出若干来充作维修经费,不过明明可以塞进自己腰包的钱财却用来办公事,这又是多么让人肉痛的事。
  既然无法从zhèng fǔ这方面‘搂钱’,赵柽只能自己想办法找钱,今年他为了解决西北缺粮的问题,向zhèng fǔ请示,他爹同意,得以动用盐税筹粮赈济百姓。为了吸引各地盐商,他定了每斤五文的低税率,那么每引盐zhèng fǔ能收到约一贯钱的,看似比过去榷务司每引六贯低了几倍,但也收了五十万贯的盐税,这就是五十万石粮食,足够西北坚持到来年秋收。
  每斤盐五万钱的税就能使万民免于饥饿,而这时盐的零售价是每斤一百二十文,生产成本不过十来文。盛仁堂控制了盐州大部盐池,从中获利多少可想而知,这还是刚刚恢复生产,产量没有达到峰值的结果。一旦西夏、吐蕃及西域诸国的销路打开,即使凭借这些地区的消费,赵柽就能靠着这只下金蛋的母鸡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而不惧怕任何人的经济封锁,并影响周边的经济形势,左右事态的发展了...


 第六十四章 护商

  ()    出了灵州四十里,马车突然一震停了下来,赵智吃了一惊,手本能的放到了腰间的枪上,谁都知道大队行军没有命令即使前边是刀山火海也不能停下,况且队伍中前有哨探,间有游骑,有什么情况都会及时通报,而现在却毫无征兆的突然停下脚步,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滴滴。。滴滴答答…’赵智脑子连转,设想着前边可能出现的情况,现在他是行军总管,又担当着护卫王爷的重任,不由他不小心。灵州周围已经过反复的清剿,大股的叛军马匪早就灰飞烟灭,而现在忠勇军威震西北,别说马匪就是西夏的正规军见了他们的旗号也会早早规避,绝不敢捋他们的胡须,那是什么人敢挡他们的路呢?正在此时前边传来相互联络的号声。
  “禀王爷、将军,前边岔路口出现大队商队,阻断了大路与我行军队伍争道,徐指挥使正在驱离!”担任前锋的龙将一营遣人禀报道。
  “哼,这些商队真是越来越不像话,居然敢跟大军争道,阻挡王驾,命令徐指挥使迅速清理出通路,不听令者军法从事!”赵智听罢松了口气,可怒气更胜,行军大队在行进中如果不经预警便突然止步,很容易撞在一起,引起混乱,这也就幸亏是忠勇军训练有素,行军时距离拉得开,且能令行禁止,才没出乱子。
  “慢着,命令全军四队变两队,退至道边让开大路缓行,请商队先行!”传令兵正要回报,突然王爷下车说道。
  “王爷。。。还愣着干什么,快按王爷的命令办!”不但赵智对王爷的命令感到不解,就是传令兵也懵了,一时不知所措的愣在那里不知道该听谁的了,赵智虽然不明白王爷的意思,却也知道王爷如此决定肯定有他的意思,本着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命令的原则。他急忙对传令兵道。
  “是!”传令兵又看看王爷再次得到确认,赶紧敬了个礼上马到前边传令,心中却十分纳闷,自古以来都是行人给大军让路,今天王爷却要给帮商队让路。真是新鲜!可也不敢不遵王命。“王爷有令,全军变两路纵队,退到大路外侧缓行,让商队先行!”他在马上一路高声喊道。
  “赵智。命执法队往来巡视,凡骚扰行商、百姓的军士严加惩处!”赵柽仍不放心,对赵智说道,又命旺福备好马到前边查看。
  现在已经日上三竿,可赵柽一出马车还是觉得寒风刺骨。都说灵州是塞外江南,他眼前却是一片苍茫,没有一丝绿色,领教的最多的却是这里的大风,十天要是有两天不刮风都得念‘阿弥陀佛’。赵柽上了马,披着大氅,仍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