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刘光世告诉部下这个消息过期了。最新的消息是开封城陷落,两位皇帝逃了出去,方向是南方。只要追到,“功莫大于保驾”,大家还等什么?于是全体出发,他们一路南行,追到了山东境内的济州,找到了赵构。
  从西北开始,一直追到了山东的济州府才追上了赵构。这一路上,刘光世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超级智慧。在听话和不听话之间准确选择,才让自己的人生踏上正途。他的到来让赵构很高兴,这是他最缺乏安全感,最需要军队的时候。有老牌的西北军突然出现,实在惊喜。
  刘光世被加封为五军都提举,他抓住机遇。千里奔袭抢到了一个好大的头衔,在失去父亲刘延庆之后。自以为又抱住了更粗更牢靠的一条大腿,从此人生前景将大放光明。
  韩世忠也来了。他更干脆劝赵构直接当皇帝!赵构真是个很有逃命天赋的人,简直像有预感一样,此时正打算移军东平,他离开大名府不久,大群的金兵拥过来了。
  韩世忠便冲出大名府便投入了战斗,而韩世忠手下只有千人。他就带着这么点人冲出城墙,直奔金兵的统兵大酋去了。没有意外,几乎是成例了,韩世忠一个人冲过去,把挡道的全干翻,一刀砍倒了该酋,之后战斗就结束了,掩护赵桓突出了围困…
  现在的大元帅府的实力已经非同小可,手下强将如云,精兵八万,对外号称百万。此刻两河地区被金军肆虐,各大名城相继沦陷,各处正规军基本上伤亡殆尽,开封京城的军力损耗得更严重,长江之南的军队根本不靠谱,而西军离不开防区,可以说,两河区域宋朝官方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大元帅府的军力可以说是中原地区最大的武装力量了,时机已经逐渐成熟!
  府内,耿南仲、汪伯彦之流,见最佳的政治投机时机到了,都力劝赵构称帝即位。他们甚至以“天命”来忽悠未来的皇帝,说“靖康”二字,本身就含有“十二月康王立”之意。之后的情节就很老套了,百官一个劲儿地上表劝进,几番折腾,赵构死活不肯同意…
  而在中山的赵柽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曹勋这人虽是个文人,却也有些胆气,居然真得趁着黑夜逃出了赵州,一路向北往真定走,路上遇到了虎一旅的斥候,被当做流民给收容了,准备送到旅部集中,然后统一后送到安全地带。
  现在随王爷出征的虎将三个龙骑旅在夺下了真定后,将防务交给了狼将四旅和五旅,他们跳到外围作战,以发挥骑军机动灵活的特长。曹勋被抓住后初时还以为又落到了女真人手中,可他很快从这些人的谈话中弄清了这些人是宋人,而西京军一直以义勇相称,他便言自己是从金营逃出来的,要见他们头领。
  “你真得知道太上皇的所在?”斥候听曹勋言吐不凡,不像再说假话,便将其到了旅长刘宝的面前。
  “大王,我乃是大宋武义大夫曹勋,被金人所虏,与太上编为一组北行!”曹勋说道。
  “哦,你知道太上皇的消息,可我如何信你?”曹勋这时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自己报出官职姓名,对方却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真是一帮土包子,可自己身负重任,又不敢贸然将信物拿出来。
  “你们归哪处统领?”曹勋没办法只能继续找他们的上级单位。
  “我们是河北大元帅陈帅的属下,你可认识?”刘宝也不傻,当然不会报出王爷的名号,而是推到了陈遘的头上。
  “我听说秦王领兵在真定,你们可知他的下落?”曹勋身负皇命,急于找到秦王,一听却是陈遘的部下,一着急给秃噜出来了。
  “你如何知道秦王的事情,是不是金贼的奸细?”刘宝一听他提到王爷立刻警惕起来,一个被俘的宋臣必是被严加看管,怎么会得知这种机密。
  “这…这不能与你说,你只需将我送到秦王面前即可!”曹勋一听有门,这小子一听秦王就这么紧张,肯定是知道秦王下落的。
  刘宝当然不会因为他不说就放过他,当下就翻了脸,身上仔细搜过,一下翻出了件女人的衣物,他也是识货的,这东西不是平常人家可以有的,接着又找到了几件杂物,却都是女子的首饰用物,图案却是皇家专用的。可再问曹勋一言不发,只说是要见秦王。刘宝再问不出什么,可也意识到事情重大,便亲自领兵将曹勋送往真定…
  当刘宝将几件搜出来的东西放到王爷面前,就见王爷脸色大变,别的东西他不认识,太后的那串手珠却是识得的,那还是自己征西夏时得来的,据说是用得道高僧的真身舍利所制,回来后送给了他妈,现在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能不让吃惊吗?
  “殿下,下官终于找到您了?”曹勋一见赵柽,跪下就哭,他们两个算是老相识了,曹勋勾管龙德宫,而赵柽在京时常去探望,他是赵恒的人自然是百般刁难,没少从秦王手里捞好处。
  “曹大人,不要难过,太上皇和太后怎么样了?”赵柽自然对曹勋也不陌生,虽然恨他贪婪,可现在也顾不得算老账,离案将他扶了起来,命人上茶。而此时同在衙内的陈遘和宗泽听说有人逃了出来,也忙过来打探消息。
  曹勋擦擦眼泪,先将案上的绛罗栊领拿过来,撕开衣领献上,“可便即真,来救父母!”赵柽看过念道,那两笔字一看便是他爹写的别无二家,而上面的御押‘天下一人’也是无误。
  赵柽将衣物又递给宗泽和陈遘二人看过,也确认无误,而这时曹勋又在身上摸索了一番,掏出一方小印递给赵柽,他看过却是他爹随身带着的‘宣和’小印。然后曹旭又当着众人的面将赵佶的话一字不落的复述了一遍。
  “但有清中原之策,便悉予举行,无须顾忌父母安危,唯求洗雪积愤。上皇真是大义,为图中兴,不顾龙体,真乃大善!”宗泽禁不住赞道。而赵柽却苦笑不已,自己的老爹这时候雄起了,早干嘛去啦!
  “王爷可知上皇的意思?”曹勋将事情交待清楚了,自己几日来怀揣衣带诏,吃不好,睡不着,现在完成了任务,人也就软了,赵柽急忙命人将他伏了下去休息,宗泽看向愁眉不展的王爷问道。
  “父皇太后蒙难,自然是要我设法营救!”赵柽说道。
  “王爷差异,此可视为上皇的传位之诏,圣上已将国事托付于王爷了!”宗泽笑笑说道。
  “啊?!”赵柽听罢一惊,这就行了?凭着这么几件东西便算是得到了授权,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国之主了,可自己和赵构那个才是真得,那个是假的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二章 遮羞布

  执政的帝王把位置让给贤者接替,谓之禅让;接受让位的贤者,则要装模作样地“辞而不受”,几经大臣的劝说才登上大位,谓之劝进。
  古尧舜贤让之德,一直为古人传颂的佳话,圣王的道德的楷模。但奇怪的是,先贤孔子在《论语》的《雍也》、《宪问》篇中只论博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连尧舜都难以做到,避谈尧舜禅让之德,说明他老人家对禅让是有看法的。而荀子就很不客气一针见血地指出:“尧舜擅让。是不然。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夫有谁让矣?”
  也是,倘若没有武力逼宫,对手的鼓噪,谁肯把最高领导权轻易地让位给别人?但无论是武力实现政权易手,还是禅让的和平过渡,继位之君在道义上要取信于人,则需千方百计把自己打扮成是正统的合法的继任者,于是各种学说应运而生。
  如由汉至晋,董仲舒君权神授的天命观、邹衍的阴阳五行说、习凿齿的正统论,乃至种族说、文化说、区域说、血缘说、气数说,等等。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三国时孙权的谋士们,自知孙权和刘备相比,不占区域、文化、血缘的优势,竟然说孙权“博览书传历史,籍采奇异”,胜于刘备的不读书,也作为称王的条件。其实这都不过是为自己登台的舆论造势,哄骗愚盲而已。
  中国社会自夏以后便极少“禅位”, 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以后历代相沿。禅让制名存实亡!有限的禅让也有过几次,汉禅魏、魏禅晋、后周禅宋。但大多是被逼禅让。主动禅让的也有几位唐朝时,高祖禅让太宗、睿宗禅让玄宗、玄宗禅让肃宗等。大多还是迫不得已,真正算得上心甘情愿禅让的只有唐睿宗禅让给唐玄宗。本朝的赵佶让位于赵桓虽说是处于自愿,可也是被逼无奈,推脱责任,可后来又后悔了。
  ………
  “殿下,现在有上皇亲笔诏在手,又有大军在侧,应该早日昭告天下,以便让百姓知晓国有新主。以免他人借机生事!”宗泽看赵柽沉思不语,有些着急地说道,他是担心赵构抢在前边登基,那样弄不好就会出现一国二主之事,虽有‘真伪’,可处理起来也是麻烦。
  “现在二帝尚在,本王如何敢称朕!”赵柽摇摇头道,其实他十分清楚此时自己的处境,称帝却不是自己的最初的想法。可历史把他逼到了墙角,也让他生出了自立为王另开辟一方净土的想法。但是对大宋他又有太多的难以割舍,把自己再次卷进了这场风波。
  “殿下,如今天下大乱。中原万民陷于水火之中,康王虽掌管天下兵马,却畏敌如虎。迟迟不肯出兵,如今拯救天下的重任只有王爷能担当!”陈遘说道。中山三次被围,以让见识到了女真人的凶狠。可他们却被秦王打得丢盔卸甲,损兵折将,想来也只有秦王才能战胜女真人。
  “此事重大,容本王仔细想一想!”赵柽摆手说道,不要他们再劝
  此刻赵柽心很乱,前世读《宋史》,看到靖康之耻这一段就让他义愤填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就积极的准备想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可事情却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错综复杂的官场争斗,尔虞我诈的父子兄弟,让他身心疲惫,对这一切他最终选择了逃避。
  靖康之耻的上演,谁都可以找出一百理由将自己摘出去,他也能找出一串的理由,亲情、兄弟、财富、甚至是天下百姓。但是事到如今赵柽却无法原谅自己,他作为一个后来者明知会发生什么,可却没有尽全力阻止悲剧的发生。
  归根到底还是自己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估计所谓忠孝两全的名声,他想避免流血,如今却要留更多的血。自己曾向自己的属下灌输强者为王的丛林法则,到头来自己却将他抛弃了,忘记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铁律。
  儒家的禅让思想,本意是其选‘贤与能’,表达其理想的建国方略和王朝更替方式,但渐渐的却被统治者借用来实现强迫实行的王朝的更替,为他们的篡权蒙上一层合理的遮羞布,使他们强夺王位的行为看起来符合封建的礼教学说,用以巩固新建立起来的统治。因此,禅让不过是用来掩饰统治者篡夺王位的行为,欺骗历史的。
  商朝开国的时候,商汤召开三千诸侯大会,会上商汤“三让王位”;明朝开国的时候,朱元璋也曾“三让王位”。 后世的袁世凯做得最淋漓尽致,要点在于假惺惺。袁世凯明明是自己要做皇帝,但是,前期要推让,得大家“求”他,求过之后,还得说:既然一定要恢复帝制,那就让爱新觉罗家禅让
  中国今天的制度是在其政治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长期、内生性演变的结果,领导权力的更替仍可以看出中国最高权力的更替一方面具有传统的“禅让”色彩,但又打破古代“禅让”终身制的局限,算是具有特色的禅让制。
  这些与其说是政治表演,不如说是远古禅让制度的孑遗,走一个看似合理合法的程序。禅让已经不仅仅是王朝更替的手段与方式,它更应该被认同为一种政治,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礼仪化政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它独特内容与形式的别具一格的显性的政治现象…
  如今即使自己不称帝,赵构也必然称帝,以现在和以后的赵构都不会去救二帝,而中原乃至江南被女真人一次次蹂躏,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而堂外那员还只是个小军官的‘岳爷爷’也将成为其投降乞和的祭品。
  难道自己再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偶像’惨死于风波亭上吗?让眼前这位面带忧色的宗泽大喊‘渡河’,带着深深的遗憾死于非命吗?让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做一个客死异乡的孤魂!此刻赵柽仿佛一下子都想明白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占据汴京

  琢磨明白了的赵柽没有像赵桓那样打着滚的不肯登基,也没有像赵构那样羞羞答答,欲拒还迎。但是他也没有开坛即位登基,而是以一种是王非王的形式走到了前台——奉诏监国。
  赵柽的做法首先得到了宗泽、陈遘等人的支持,随后他以上皇赵佶的‘背心诏’和随身御印传檄天下,奉诏监国代理国事,同时他派人护送曹勋携带韦氏的信物前往山东去见赵构,表明自己的身份。
  与此同时,赵柽委派宗泽返回汴京传诏,收拢义军,追击金军。命令赵信率领狮将南下中原与己会合。让陈遘前往传诏东南各路官员筹集粮草军饷资军。对于自己的偶像赵柽却委以重任,将他提拔为河北西路兵马都部署,设衙招募训练新军,配合中兴军作战,自己现在给了他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就看他怎么发挥了。而赵柽兵进真定迎击金军…
  在开封的赵勇也接到了王爷的书信,他拿了急忙去见何去非等人,却见李峻早在那里愁眉苦脸的坐在堂上等待。
  “李司长,这是怎么啦?”赵勇急忙问道。
  “都帅你看!”李峻将一封书信递给了赵勇道。
  “装神弄鬼,玩火**,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赵勇展书笺读道,“什么意思?”他又反过来调过去的看了个遍,一张纸就这没头没脑的十六个字,不过他也看得出是王爷的手笔。
  “唉,这次我是死定了,王爷已经知道我们所为了!”李峻说道。
  “什么所为。咱们不是一直按照王爷的指示行事吗?难道你背着王爷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赵勇笑着说道。
  “唉,跟你说不清!”李峻再叹口气道。自己和几个老头所为都是瞒着赵勇的,现在跟他如何说得清楚。
  “那你便跟王爷去说吧。只要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王爷不会苛责你的!”赵勇见他不说,也不再深究,将信还给李峻说道。
  “但愿如此吧!”李峻哀哀地说道,心中却暗自琢磨王爷是如何知道汴京的事情的,信中虽然只有几个字,但是却像一块块巨石压在心头,如果真得把事情办成了也算,可现在却让王爷识破了。大有出身未捷身先死的意味。
  “呦,你们二位也到了!”这时何去非、黄经臣与许景衡从内堂走了出来,他们身边还跟着一个老者却不认识,看到他们二人,黄经臣说道。
  “这位是宗帅,过来见过!”何去非看了二人一眼说道,“这位是中兴军都帅赵勇,那位是王爷的主管文字机宜李峻。
  “见过宗帅!”赵勇和李峻两人施礼道。
  “两位都是英雄,老夫久仰大名了!”宗泽笑着还礼道。
  “宗帅刚刚见过王爷。此次是前来传诏的!”许景衡说道,赵勇二人却是一愣。
  “秦王殿下接到上皇衣带诏,现在暂代国事,特命老夫前来告知。并送来书信一封!”宗泽说道。
  “哦?!”赵勇听了一振,“那么说王爷已经得到了传位诏书?”
  “呵呵,也可以这么说!”宗泽捋捋胡须笑道。
  “王爷有令。命我们即刻接管汴京,搜捕叛逆。以许大人暂代开封府尹一职,命赵勇马率龙将部分兵力上起身前往河北东路接替赵仁回京主持军事。黄大官接管内侍省…”何去非说道。
  当时,原开封知府和留守两人,因为怕死被贬官,这两个职位空缺,京师重地,亟待重整,必须选干员去任职,这两个重要的职务赵柽却没有任用在外人看来的所谓府邸之臣,而是选择了宗泽和许景衡二人。
  宗泽坚持抗金,威望颇高,而且为人正直所以赵柽用他为留守。而许景衡处理政事井井有条,而京中的情况他也熟悉,在西北时又有赈灾,收拾烂摊子的经历,担任知府也很恰当。
  另一个宗泽还算是赵构的帅府中人,这样也是给赵构传递了一个信号,自己无意与他为敌,希望他合作。许景衡是赵佶和赵恒两朝的旧人,正好可以告诉大家,只有有才能之人,秦王都会任用。
  “那我呢?”李峻见说了半天没有自己什么事儿,急问道。
  “王爷对你另有任用,随后在与你详议!”何去非笑着说道,李峻点点头,看老头的脸色的笑,心中踏实了一些,看来暂时没有什么大事。
  接下来宗泽详细介绍了王爷的情况,讲明了他的处境及近来的打算,而当务之急就是进入汴京,拔出伪楚政权,清除朝中的奸佞,收服这一地区的义军,剿灭盗匪,控制京畿地区,重铸黄河防线…
  可现在城中的张邦昌等人还在与他们虚以为蛇,不肯献城。开封城里事实上已濒临绝境,运粮进城米麦价高达二十四贯一斛,猪羊肉一斤好几贯,几茎腌菜就卖三、四百文,价格为平时的几十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病人或死人。许多完好的屋宇只能被拆除,而将木料用作薪柴。
  当时汴京刚刚遭到金军的洗劫,城中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盗贼更是多如牛毛,而城内的军队数量却很少,还多是临时招募来的新军,情况很不乐观。孙溥等人很担心城中百姓作乱,急忙派范琼带兵前往弹压。
  范琼到了士民之中,大声宣道:“诸位心中不安,只是一时间少了主子。要知道姓赵皇帝就是赵官家,姓钱的做皇帝就是钱官家,谁做皇帝,我等小民都得该吃就吃,该睡就睡,难道还要‘死了张屠户就吃带毛猪’不成?”
  赵勇曾告知城中百姓,允许他们出城采樵,但是即使这样,张邦昌等人仍然拒绝了城外中兴军的好意,他们担心一旦城中百姓尝到了甜头便会去而不返,或是借机闹事,威胁到他们的安全。众人哪里敢和这个范屠夫理论,都慢慢四散回家,一路之中骂声不绝,发泄自己的不满,而范琼更是严守城门,不准百姓偷渡出城,军队防民甚于防贼!
  城中战死、饿死及死于官匪、金人手中的人数众多,甚至举家遇难,因为无人安葬而暴尸街衢。此刻天气转暖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