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5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颜彀英和唐括辩的大军中不乏有这样的猛将,只要他们能成功突围逃生,金国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事实是死亡面前,众生同样平等。相比十数万金军士兵的惨死,金国的那些精英们的遭遇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主帅完颜彀英自受命出战后就一直苦苦支撑危局,虽然几经挫折,但是还在坚持着,即使合兵后多次被副帅唐括辩所压制,嘲讽,其仍然努力不懈的行使自己的职责,希望能一挽狂澜,拯救大金国。在意识到自己中伏后,也许他后悔没有坚持渡河后连夜行军,可如今其知道已经难以全身而退,可他并没有放弃,只希望能够将这十数万将士安全带回会宁,哪怕能够带回一半都是成功。
  而事实上,战斗一开始完颜彀英就发现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副帅唐括辩和最为精锐的护**统军蒲昌海率先跑路,自己手下的骁将完颜阿虎领兵冲锋试图打开突破口时死于猛烈的炮火,全体将士已经处于杂乱无序的逃生状态,所谓的主帅也无人理睬!
  没有办法了,败局已经无法挽回,完颜彀英也没有了退路,只能率领自己的亲兵寻路突围……(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五章 群星陨落

  大金国的诸位臣僚们可能不知道宋军的统领以上的军官手中都有一份黑名单,哪个是必须除掉的,哪个是可以利用,哪个是必须留神的等等都有着明确的规定。而像完颜彀英这种青年才俊,优质潜力股,现在金军的中流砥柱,怎么会将其忘记,待他一露头便被宋军盯上了。
  完颜彀英领着亲兵们见缝就钻,见孔就入,可依然难以摆脱宋军的追杀,身边的亲兵也越来越少,他知道附近有一座废弃的堡寨,便带着剩下的百十个亲兵一头扎了进去,想坚守到会宁城派出的援兵到来。但就凭他们这几个人如何能守得住,一队宋军将城堡围住,用炸药将一段堡墙炸开后冲了进去。
  可完颜彀英绝不会投降的,他率领残部与宋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直至力竭而死,身上负创十余处,而跟随他的亲兵也无一人投降全部战死。对于完颜彀英战死沙场,很多金国的将士悲伤欲绝。他是一名几乎豪无缺点的宗室将领,通晓军事、习于行阵、重义轻财、爱护下属、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堪称女真族年轻一代将领的楷模,他的死使金军士气大受打击!
  金军中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当然是唐括辩,他是参议政事、会宁府尹,还有一个驸马的身份,不过他刚愎自用、好大喜功、肆意妄为,并不为众将喜欢,甚至十分厌恶,如果没有他的参与,现在受困也许就是宋军,而不是自己。所以唐括辩应该为此次失败负起责任。但他却在战斗刚刚开始便似乎感受到了世界末日的来临,自己的性命可能会随着金国的命运一起终结。于是在护**的保护下悄悄的溜了。
  厄运似乎找上了唐括辩,护**是金军中最为精锐的所在。即便在严重缺马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配备着一人双骑,而士兵也都是百里挑一的弓马娴熟之辈,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皆是来自女真各部,战斗力和忠心都有保证。可倒霉的是他们刚刚不惜伤亡的闯过阻击线,便迎头撞上了宋军龙将的骠骑兵们。
  一阵厮杀后,唐括辩幸运的躲过了骠骑的骑枪,趁乱钻出了包围圈,而他的身边也只剩下几十个人追随。昏头转向之中其选择了向会宁方向逃命。因为他明白无论此战如何惨,只要能够逃回京城,凭着自己和皇帝的关系,必然能够东山再起,重掌大权。但他运气很差,半路上遇到游弋在外围截杀溃兵的蒙兀部骑兵。
  蒙兀人和女真人势如水火,有着血海深仇,凡是落到他们手里的女真人岂有好果子吃。短暂的交锋后,唐括辩被蒙兀人俘获。他立刻报出了自己的身份希望蒙兀能放过他。可这下却坏了事儿,抓住他的蒙兀人将其送到了首领忽图剌马前。
  按说抓了这么条大鱼正好可以向大宋皇帝请功,但忽图剌没有那么做,他以为大宋皇帝一向仁慈。在得到唐括辩后一定会劝降他,然后通过他打击金军的士气,那不但要不了其性命。还会安然度过后半生。这怎么能让忽图剌甘心,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以当年女真人处死俺巴孩和其长兄的方式将唐括辩酷刑处死。然后将其首级送到赵礼面前。
  两位金军主帅之下死于这场屠杀中的还有悍将夹谷谢奴、徙三单图、蒲昌海等数位万夫长,十数名千夫长。百夫长之类的基层军官更是以百计,降者数万。可以说这一仗将金上京路的机动部队尽数歼灭,而对金国朝野上下产生的震动更是不言而喻。而赵礼在取得大胜后,即刻向会宁城进军,他们将成为最早到达敌京城的部队……
  …………
  在赵礼彻夜转战镇东县的时候,在二百里外的济州城也渡过了个血火之夜。那晚谋衍受阿邻之邀前往总管府,石古乃担心其与阿邻发生冲突便一齐前往。阿邻急着召见谋衍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日前为了粮饷分配的问题,驻济州的府军因为发放不及时与谋衍发生了言语上的冲突。谋衍认为府军是受了阿邻的挑唆才会没事找事,一气之下停发了他们的粮草,阿邻找他来也只是设宴为他们调解。
  大战将至,谋衍也不愿与其僵持下去,既然阿邻给了台阶他也愿就坡下驴,让石古乃明天按时按量发放。事情解决了,宾主尽欢,酒席至两更才散。阿邻又将喝得晕头转向的哥俩儿送出府门,一切都是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度过的。
  但就在谋衍两人在亲卫们的护卫下离开总管府回家的一条窄巷中,突然从两边的屋顶上闪出一队弓箭手,不等他们反应如蝗的箭雨激射而来。行在前边的石古乃当场被射死,谋衍虽然喝多了,可终归有武功的底子在身,他见事不好立刻藏身于马下,躲过了第一轮射杀。
  谋衍的卫士们当然都是族中的精英,没死的亲卫们立刻摘下弓箭进行反击,同时护着他冲出了巷口,而刺客们就是要置谋衍兄弟于死地,巷口外埋伏的刀斧手一拥而上将他们又团团围住。生死关头,谋衍爆发出了巨大的战力,竟然率领残余的几个亲卫背着石古乃的尸体杀出了重围,此时海里听到示警声也带人前来接应,护着谋衍退到大营中。
  不用琢磨,谋衍就断定刺杀自己的就是阿邻,府军就是其帮凶,其意就是想掌握济州城的大权。想明白了怎么回事儿后,谋衍和海里即刻点起一万精兵杀向总管府。而等他们到达时,总管府外已经集结着大量的府军,谋衍见此更加断定刚刚的刺杀是阿邻派人干的,否则怎么会调集重兵于此,显然是准备在刺杀成功后镇压奥吉部的。
  想通了其中关键,谋衍更加愤怒,领兵上前就开干。而骤然受到友军袭击的府军虽然不清楚怎么回事,可也不能等着挨刀。立刻奋起反击,转眼间两军已经混战在一起。这里毕竟是奥吉部的老巢。石古乃又深受族民的爱戴,得知其被总管派人暗杀也纷纷赶来,追杀城中的府军。一时间城中大乱,城上城下四处都是喊杀之声,更有流氓地痞趁乱抢劫,胡乱杀人,城中局面已然失控。
  在族军的猛攻之下,府军渐渐不支,只能退入总管府中坚守。而始作俑者完颜阿邻却是一个劲儿的叫苦。自己请客怎么就请出了这么场祸事?他确实对被谋衍兄弟架空十分不甘,想着重新夺回权力,却苦于无人可用。他知道济州府上下皆是石古乃的人,城中的族军更不用说,都是以谋衍马首是瞻。唯一不受他们兄弟控制的力量只有驻扎于此的府军,可他们虽接受自己的调遣,但如此形势下,吃用都仰仗济州府,加上兵力远少于城中的族军。其也不敢造次。
  可只要留心机会总会有的,恰好谋衍与阿邻反目迁怒于府军,在发放粮草问题上发生争执。府军统领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阿邻,而他也想借机拉拢其为己所用。双方一拍即合。但这会儿阿邻在府军态度不明朗的情况下也不敢擅动,当然不会派人刺杀归途中的谋衍哥俩儿,他调集府军只是接到巡城士兵的报告后的应变之举。没想到谋衍误会是他想对自己动手,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打。阿邻也是有口难辩……
  就在济州城中府军和族军杀的天昏地暗之时,突然传来几声巨大的爆炸声。正拼命厮杀的众人听了齐齐住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张望,只见南门、西门和东门都火光闪烁,其中还夹杂着擂鼓般的马蹄声。
  “城破了,宋军杀进城来了……”
  “快跑啊,宋军进城了……”
  本来就挺热闹的夜晚,再次被凄厉的喊声所震撼,本来打得你死我活的双方都有些傻眼了。谋衍拦住一个逃过来的溃兵一问才清楚,城中大战越演越烈,连守城的军兵也都被卷入其中,没有发现宋军悄悄的潜到城前。宋军突然开炮将城门给轰塌了,又有人放下了吊桥,他们现在已经入城。这事儿闹得,光顾着自相残杀了,怎么把城外的宋军给忘了。
  城门失守宋军入城,而城中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根本无法组织起抵抗,谋衍和阿邻都意识到济州城守不住了。两人也顾不得再打,连细软也顾不得收拾,打开还没有被宋军攻取的南门弃城而走。可当他们行不过三里前边有大队宋军拦住了去路,而身后的也有追兵赶到,根本无法列阵。
  “谋衍,你已经无路可走,投降吧!”对面宋军闪出一名军将高声喊道。
  “我一族满门忠烈,父兄皆死于你们之手,要我投降绝无可能!”谋衍一振手中长矛吼道。
  “谋衍,我家皇帝正是敬你父乃是当世英雄,才不愿你们一门灭族,只要你肯投降,皇帝答应善待你们!”宋将再次劝道。
  “哈哈,南蛮让我们满族请降,你们可答应?”谋衍仿佛听到了最大的笑话,大笑着转身对身后的族人们问道。
  “愿随万户死战,死战!”他身后的族兵们面带坚毅地齐声吼道。
  “总管,你可愿降?”谋衍很满意,扭脸问阿邻道。
  “哼,我乃宗室,又受皇恩,将军不惧,阿邻又有和惧!”阿邻冷哼一声道。
  “好,总管是个英雄,今晚我们就放下昔日恩仇,一同杀出去!”谋衍答道。
  “对面宋军听着,我完颜一族没有降者,今日便已决生死!”谋衍又向对方宋军喊道。
  “进攻!”高宠叹了口气挥手道,心中暗叹皇帝所言不虚。
  随着高宠下达攻击令,凄厉的军号声响起,各军发起了进攻。谋衍长矛一摆,海里率先领军向宋军杀去,阿邻也拔出长刀大吼一声紧随其后冲了上去,而激烈的枪炮声再次响起,瞬间将金军淹没在硝烟和火光之中……
  战斗一直持续到天明才结束,高宠陪着皇帝登上济州城楼检视战场,看着满地的人马尸体他不禁感叹,谋衍以下数万金军无一人投降,奥吉部举族赴难,全部战死沙场。他更倍感庆幸,若不是金军内讧,自己强攻城池定会遭到顽强的抵抗,付出惨重的伤亡。
  可高宠还是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女真人好好的自己为啥互相杀着玩儿,正当他百思不得其解时,猛然看到‘失踪’多日的张魁在跟皇帝窃窃私语,心中疑惑顿解……(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六章 回光返照

  金上京位于混同江与按出虎水、阿顿河交汇处的大三角地区,长白山的余脉由南向北横亘在京城的东部,地势已经由广袤平坦的大平原过渡到丘陵和浅山区地貌,起伏的地势犹如波浪围绕在上京城的周围,城池就建在平坦的阿顿河西岸的台地上。这里原为女真完颜部居地,俗称皇帝寨、御寨、国离捺。金太宗时始建都城,称会宁府。
  自阿骨打执政后期开始营建,后又经吴乞买和完颜亶两位皇帝二十多年来的一直不断营造,宫殿、祖庙随之完工,成为金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整座城池用黄色粘土夯筑而成,厚重的城垣轮廓魏然耸立,周长达二十三里,仿辽上京制度,整体布局分为南北二城,呈横竖相对之势,南城为横向排列,北城为纵向排列,南城居住女真贵族,北城为工商业区 。皇城规模依照北宋都城汴京,座落于南城偏西处。
  整个城池具有浓厚的防御色彩,修有完备的防御系统,全城五个城角上各构筑角楼,为城墙上的重点防御工事。城墙开有九个城门,其中七处带有瓮城,均有护城河围绕,此外还遍修马面。在南北二城纵横相交之处又修筑了一道城垣隔断了南北二城,两城之间也有一条自西向东的护城河……
  敷德殿上,完颜亶满脸忧伤、面色苍白,无力的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呆滞的看着下面同样无精打采,一筹莫展的文武大臣们。他已从派出救援完颜彀英的援军口中得到了全军覆没的消息,宋军西路军距城池不到五十里。而黄龙府那边的消息也不妙。城池失守,守军皆战死。赵二率部从混同江下游渡江,距京师不到百里。用不了两天便会先后兵临城下。
  短短半月时间,金国近三十万将士溃败,数员高级将领阵亡,完颜彀英、唐括辩、完颜阿邻、谋衍等等这都是大金国刚刚升起的将星,金国复兴的希望所在,一个个曾经十分熟悉的身影,瞬间全部灰飞烟灭了,自己的闺女也成了寡妇,为他们陪葬的还有那无数士兵。这些坏消息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尖刀。冷酷无情地插入了完颜亶的心脏,让他痛苦不堪,悲伤欲绝,惶恐不安。
  完颜亶很悲伤、很痛苦,也很困惑,为什么自己多年来励精图治,力挽狂澜想让大金国摆脱南朝的欺压,但自己的种种努力居然全部化成了泡影,老天为何如此不公平的对待女真人。难道自己真要成了亡国之君吗?两路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形势已经恶化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再无村”的悲摧境地。
  完颜亶几乎陷入了绝望之中,但作为女真勇士的后代,作为金国的皇帝。他是绝对不会向蒙古投降的,因此甚至一度产生了自缢、殉国的念头。不过痛苦也想一剂良药,让完颜亶开始反思自己多年的荒唐行为。自省的他终于打消了殉国的念头,意识到这只能加速金国的灭亡。
  而当完颜亶想到祖宗创业的艰难。比之现在还要凶险万分,那么此刻还不是彻底放弃、投降认输的时候。只有再次奋起抗争才能保住国家。而现在似乎也不是悲伤哭泣、怨天忧人的时候,宋军已经全面纵深进入京师,城内却只有四万能战之兵,必须再次想尽办法进行自救。
  趁宋军还未完全包围会宁城离开也许是当前做好的选择,这样自己首先可以逃得性命,留下东山再起的本钱。可这也是极为凶险之路,不但要抛弃祖宗的陵寝和城中的军民,留下不战而逃的怯懦之名,而且逃到哪里去也是个问题。金国曾经占据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契丹所有土地,如今却成了大宋的囊中之物,只剩下会宁府这块最后的土地,要逃只能走向北方的极寒之地。
  想来想去,完颜亶以为出走不是最好的办法,要如丧家犬一般的躲避宋人的追杀不说,且要失去赖以抗争的最后一张底牌。现在自己起码还占据着坚城,手下还有数十万的军民可以调度,而一走了之则失去了眼前这一切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因此完颜亶决定留下与宋军做最后的抗争。
  在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完颜亶回光返照般的奋起了,首先决定下罪己诏,检讨自己所为。这次他充分展示了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一篇罪己诏表达了他悔悟哀恸之真情,言辞恳切、指事陈义,情辞俱尽、感人心腑、催人泪下,将国土沦丧、百姓遭殃、生灵涂炭,一切罪过都集于一身,他这个皇帝要为此承担罪责,城中军民闻之莫不感动涕零!
  而接下来完颜亶以为国家命运如此之悲摧,也许是该改年号了,换个年号或许可以换个运气,他决定改年号为兴复,借以表达自己立志兴复大金国的愿望。但所谓的改元、罪已只是做做表面文章,从精神上激励下臣民们,也许这些旨意对于挽救金国命运于事无补,但他必须尝试。
  完颜亶也明白真正能够挽救上京城的还得靠那帮守城的将士们。虽然大金国精英猛将们大都在乌只黑水畔殉难了,但毕竟上京城内还有那么几个精英分子,完颜亶和兀术商议后将上京防御使纥石烈志宁为副都统军,江防使仆散忠义为兵部尚书。而会宁城有人口三十万,加上后期逃进城中人口现在达四十余万之多,他下旨所有丁壮皆编入义勇参战,一下城中便多了十万可用之兵,至于这些来自不同民族、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大军战斗力如何还待战争的检验。
  现在上京城的四周几乎都能看到纵横驰骋、来回游荡的宋军骑兵,与外界的联系也几乎全部中断,而南朝北伐之后各地先后沦陷,田地被毁。税赋无从收取,导致城内粮草匮乏。显然不能解决数万将士的温饱问题。完颜亶又下旨实施括栗政策,也就是现代的军粮供给分配制。将全城数十万军民的粮食统一上缴至各军元帅,由各军负责发放粮食,标准是每人每月一石五斗,以便准备长期抗战……
  决心已经下了,姿态也摆出来了,可完颜亶终究不是位成熟的政治家及合格的军事统帅,因此他还要问计于几位重臣。
  “太师,宋军已经逼近京师,你以为我们如何应对?”完颜亶为了表示自己已经痛改前非。重新做一位好皇帝,将会见的地点选择在稽古殿,这里是皇城的三大殿之一,也是皇帝的御书房,周围的书架上堆满了从宋朝汴京抢掠而来的图书典籍,如今宋军却已经兵临城下,真是有些讽刺的意味。
  “陛下,臣以为在积极备战的同时,应当再起和议。只要我们再拖上一个月。冬季就将来临,而南人不耐苦寒,战力大减;再者宋军辎重皆靠水路运输,届时江河冰冻。将无法及时得到补给,他们将难以熬过长达数月的寒冬。那时陛下一声召唤,各地军民群起。我们则可借机反攻,重新收复失去的州县。”兀术靠在矮榻上说道。他病情日益严重,已经难以久坐。而提出的建议依然是老调重弹,要以时间换空间。
  “嗯,那几位爱卿还有何良策?”完颜亶虚心的点点头,扭脸问其他人。
  “这个……臣以为太师说得很对,我们可以再起和议,以拖延时间!”太保完颜宗敏说道。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