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5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型抛车,仅由两人施放。石弹重半斤,可用于迎敌作战;中型抛车有单梢、双梢、旋风、虎蹲等。需用四十至百人拉炮索,能将二十多斤重的石弹射出八十步;而重型抛车有五梢、七梢炮。要一百五十到二百五十人拉炮索,可发射七十到百斤重的石弹,在满血的状态下百斤的石弹也能射出五十步之遥,较小的石弹可以发射的更远。
  与火炮相比,抛石机威力小、射程短,灵活性差,但依然不失为一种利器,尤其是在守城战斗中。金军在研制火炮受阻后,便开始大量制作投石机用于战争。也在与宋军的作战中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了经验。虽然在与宋军对战中胜少败多,可总比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好得多。
  在宋军北伐之战中,金军节节败退,负责保卫都城的纥石烈志宁就意识到和宋军会在城下一战。因此他也是积极备战,在加固城防的同时,令工匠赶制了大量的投石机,总数有二千余架之巨。
  根据以往的经验,志宁明白投石机是宋军火炮重点打击的目标。因此他将轻型投石机布置在城头之上,即便于居高临下打击攻城的宋军,也利于转移和补充,当然也因为制造简便。数量也最多;中型投石机相对比较笨重,他将其布置在城中的高台上,隐于城墙之后。可以利用城墙遮蔽减少被宋军火炮击毁的概率。
  重型投石机移动困难,只能固定在地上。因此志宁利用其射程远的优势,将重型抛石机布置在城角。隔墙抛射压制敌军火炮,每个城角的数量达百门。想想上千门投石机一同发射,漫天的石头飞舞着从空中铺天盖地的落下是极其壮观的场面,造成的损伤也是十分惊人的。
  但金军的抛石机却不仅仅的发射石弹,他们也为抛石机配备了多弹种,有迷人眼睛的石灰包、可发火发烟的毒蒺藜……最厉害的是能够爆炸的霹雳弹,这个虽然没有宋军开花弹的威力大,可其不像炮弹要受火炮口径的限制,个头儿能造的很大以增加威力。因此在人群中爆炸造成的伤亡也很恐怖,数丈方圆内绝无幸免。
  为了消除投石机对进攻部队的威胁,赵柽命炮兵设法将其打掉。城头上的投石机还好说,速射炮的射程不够,可以利用重炮直瞄射击将其摧毁,但是对于隐于城墙后的就难办了,只能通过臼炮抛射来将其炸毁,却因为难以发现其所在及射程限制而无法准确射击,只能通过观察员的计算实施概率瞄准,效率极低,而城角的重型抛石机受到两面城墙的遮掩更难以命中。
  于是赵柽命令将壁垒前的壕沟填平,并利用残留的矮墙为基础将其加高,使其与城墙基本平齐,然后以此为平台设置炮阵地,这样观察和射击条件都大为改观。城内、城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炮战,连金军布置在城头上的火炮也加入了战斗。
  但时间一长,金军抛石机发射速度慢,射程近及威力小的弱点便暴露无遗,布置在城头上的小型投石机首先皆被摧毁,紧接着火炮也被掀翻。在摧毁掉城头的投石机的同时,宋军炮兵的重型臼炮也对隐于城后的投石机进行压制性射击,而对暴露的集中火力坚决予以摧毁。
  双方的炮战断断续续持续了数日,纥石烈志宁和仆散忠义的表现和那两位无能的主将相比,他们在这场保卫战中的表现十分抢眼,也值得大书特书,因为两人几乎一直坚持在战争的最前线。激战正酣之际,纥石烈志宁亲上北城冒着宋军炮火指挥作战,安抚守城将士,停战间隙亲自给战伤者送药、赐酒,赏赐有功的守军战士。指挥投石机的仆散忠义则吸取了昔日战败的经验,合理配置火力,及时补充弹药,修复被击毁的投石机,转移暴露的阵地,补充丁壮保持战斗力。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随着战斗持续的时间延长,在这高烈度的战斗中,金军储存的火药基本耗尽,而城池被围又无法筹集制备火药所需的硫磺、硝石等原料,火炮成了摆设,威力巨大的霹雳弹也告罄。但他们没有因此停止战斗,仍然发射石弹打击进攻的宋军,以致后期连石弹也供应不上。
  当年汴京也曾遭遇过这一幕,可他们没有赵佶那样的‘先见之明’收集奇石在城中建起了艮岳,给守卫汴京城的官兵修了个弹药库,当石料告罄时可以拆山为弹。仆散忠义便带头拆了自己的府邸,以拆下的条石、石阶、柱石打磨成石弹以供战事,木料则用以制造投石机。有了榜样,城中的军民也纷纷收集石木料送往军中使用,在城角的四周各堆集数百颗石弹,石弹的高度甚至已经超越城墙,新制作的投石机可以弥补损失!
  这一仗从战术上说宋军似乎取得了胜利,摧毁了金军数百架投石机,杀伤了大量敌军,打开了进攻的通道。但从战略上讲,宋军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非但没有压垮金**民的反抗意志,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所以总体上来说应该是打了个旗鼓相当,宋军略占上风,并没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会宁城攻防战打得如火如荼,而皇帝完颜亶却显得不如以前热心,在确认了完颜亨失踪后,他完全相信了兀术准备与宋媾和出卖自己,立自己的儿子为帝的事情是真的了。这让他寝食难安,自己随时可能被当做礼品送给赵二,可京中已经没有人能与兀术抗衡,有能力的人都已经在自己的帮助下让兀术杀了个干净,想想自己的窘况完颜亶倍感凄凉,危难之际竟无一个可信任之人。
  生死之间,完颜亶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思来想去朝中能为己所用的也只有张浩了,他是三朝老臣,虽被兀术重用,但也是几起几落,也是说用其才而不信其人,只是那他当个应急的角色。而其对兀术把持朝政多有不满,所以张浩可以成为被自己拉拢的对象,成为对抗兀术的一枚棋子。
  想明白了的完颜亶于是以商议括栗之事召张浩进宫,他屏退左右与张浩密议,告之兀术要与宋媾和立子为帝的事情。其实此事在京中早有风言,张浩也有耳闻,今日皇帝一说才知道是‘真’,他明白皇帝跟自己说这件事就不可避免的卷入了皇家的争斗之中,也就没有了退路。他是个文人,也算是正直之人,对兀术所为自然不齿,因此决定站在皇帝一边。
  张浩和完颜亶知道仅凭他们两人是无法斗过兀术的,他们的实力太弱,尤其是缺乏军队的支持。现在城中的军队分掌在完颜宗雄、完颜宗敏、纥石烈志宁和仆散忠义四人之手,纥石烈志宁是兀术的女婿自然被第一个排出在外,完颜宗敏没有从军的经历,缺乏人脉,那就只有宗雄和仆散忠义两人了。
  而这两个人其实也不是最佳人选,宗雄在战斗中的表现让人实在难以恭维;仆散忠义曾长期追随兀术征战,两人关系密切,几次提拔都是得兀术举荐。所以他们不敢将宝压在他们身上,而恰在此时宫外传来消息:镇守速频路的完颜可喜率勤王之军突破宋军重围进入城中……(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四章 勤王之军

  京师被围,国家危矣,完颜亶向各地发出了勤王诏令,但是应者寥寥。蒲与路统军完颜蒲家奴接到使者送来的诏书后,他立刻收拢部众,召集各个猛安集中,可他却没有向南进发归京勤王,而是选择向北逃去,钻进了莽莽的兴安岭群山林海之中。别看其神经有问题,却知道当前金国已经不保,保留血脉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和皇帝不告而别。
  由契丹叛民组成的勤王队伍一路上走得也甚是艰难,他们不仅要想办法自筹粮饷,还要躲避已经归降宋朝的完颜雍大军的追剿,当历尽千辛万苦到达把忽岭时被一支宋军拦住,也见到他们日思夜盼的‘皇帝’——耶律延禧。但他们却没有上去朝拜,也没有设法营救,却是一哄而散,留下的没剩下几个人,其实这些人心中要的绝不是一个昏庸的、一无所有的废帝,而是女真人许给他们的地盘以自立为王。
  不过也有忠心为国的良将存在。速频路统军完颜可喜接到会宁使者的求救后,毫不犹豫的向胡里改路所有将帅官员下达命令,宣布自己将率领胡里改路所有将士,集中全部粮草、辎重,全力以赴的救援京城,拯救陷入危难中的皇帝,挽救行将灭国的大金国,保住祖宗的基业……
  完颜可喜是个相当有个性的人,他是宗室子孙,人称其才武过人、资性深刻、狠戾好乱、以大自居、好设耳目、颇有异志,这些评价听起来怎么也不都想什么褒义词。他在速频路的主要任务就是守护边地,镇压五国部叛军。防范高丽。
  在常驻虎林城期间,完颜可喜招纳分布山中的生女真、匪盗及亡命之徒四、五千人。组成一军号称‘虎豹军’,他们的任务就是反复骚扰劫掠五国部和生女真及其它小部落。每逢夏秋之际他常常派兵深入五国部藏身的大山中清剿,毁其农田、房屋。搞得五国部和其它部落也派兵报复,使得边境烽烟不断,百姓不胜其苦。
  当完颜可喜下令勤王后,将在速频路屯田的猛安、谋克和所属千户所及所管辖的部落族民全部征发,居然聚起了一支由八万步军和一万骑军组成的勤王军,毫无疑问这是目前整个金国实力最为强劲的一支武装力量。跟随徒大军一起出发的还有从辽东各地迁难的商贾妇孺老幼,这些平民百姓们为了躲避战乱,决定跟随自己的军队一同行军。与此同时。可喜还征集了军粮数十万石与大军通行,共同救援京师。
  这是个看似相当豪华的出场阵容,如果主帅运筹帷幄、指挥得当,似乎能够给宋朝军队制造一定的麻烦!但是很可惜,主帅完颜可喜的指挥水平并不高,也就和宗敏之流在一个水平。因此心气极高的可喜只懂得冲动蛮干,想着能在此战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如何救援也得讲个策略方针,谁来负责开路先锋。谁来负责押运粮草,谁来负责断后压阵,自己的老窝是否还要驻兵防御,这些似乎都是主帅完颜可喜必须考虑的问题。但他的行动完全没有章法。而是决定破釜沉舟、孤注一掷,速频路无论是驻军、屯军和各猛安及千户所属族兵倾巢而出,各个州县和关隘的守军几乎撤之一空。仅留下一个幕僚领着五百人留守虎林城,然后领着号称二十大军出援会宁城。
  完颜可喜希望宋军没有发现他的行踪。反应迟钝,无法阻截自己。盘踞在行军大路上的契丹人望风而逃。但希望太多,失望也会随之而来。与之相邻的五国部一直关注着其最新动向,完颜可喜倾巢而出终于给了他们机会,五国部立刻出兵越过锡霍特山抢占了各个隘口夺占了虎林城,将其老窝给抄了,断了归路。
  而受赵柽之命征剿契丹叛乱的完颜雍也很快发现了可喜兵团的行踪,偷袭了其辎重队伍,毁掉其大部粮草。粮草是大军的生命线,没有粮草根本走不到会宁城,完颜可喜冲动下命令掠夺途中所经州县百姓之钱财。同行的军将表示反对,认为作为国家的军人,不能保护自己的百姓,却还要去加害自己的百姓,有何脸面去见朝廷和皇帝?但可喜救援京师的决心不变,不顾劝谏坚持纵兵抢掠补充军用。
  为了躲避完颜雍和五国部及契丹人的袭击,完颜可喜决定大路不走走小路,翻山越岭在崎岖不平的山间道路上艰难地行走着,赶往会宁,每日夜宿荒山士兵们不免怨声载道。而此时东北的冬天已经到来,一场初雪后正在融化中的的积雪使得山路变得更加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军队的行军速度,尤其是随军的百姓成了军队的一大累赘,这让其很讨厌这些毫无战斗力的平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完颜可喜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处理方法,他觉着虽然无耻,但可提振士气。于是他告诉手下将士们说,士兵兄弟们,大家行军辛苦了,军队有部分妇女同志,大家如果有需求,就可以明正言顺地娶这些妇女为妻,慰劳慰劳大家,无耻的可喜居然把军中的妇女当作军队慰安妇。
  结果却适得其反,军中开始骚乱不断,将士们纷纷抢夺妇女为妻,甚至发生了争夺妇女之内哄争斗。所有随军的老幼百姓全部被将士们无情地抛弃在了雪地泥泞之中,等待他们的将是残酷无情的五国部军队,一时间整个山路之上哀号之声不断,上演了一出金国将士相残自己百姓的人间悲剧!
  还没有碰到宋军,军队便开始自乱阵脚、残害百姓,这支军队的表现彻底丢尽了所有金国将士们的脸面。数日之后,两个千户趁着夜晚带着三千士兵悄悄离开了,投降了完颜雍。而随行的众将士在忍饥挨饿之中逐渐丧失了战斗**,主帅可喜则是其中的罪魁祸首!
  而错误一直在伴随着完颜可喜,但也很快迎来了有可能改变战局的一次机会。当行至忽汉河畔时一位同行的幕僚向可喜献计道:“既然南朝大军的主力都云集在会宁府,那么河南的黄龙府必然防御空虚,将军何不出其不意,率兵攻取济州,南朝军队必然发分兵救援,会宁之围解矣!”
  幕僚提出的围魏救赵的计策,如果运用得当,似乎能够缓解会宁城的巨大压力。但完颜可喜不敢冒险行事,也缺乏战略头脑,断然拒绝了幕僚的建议,可拒绝也就算了,可喜又以防止军情泄露为由干脆把那位幕僚给杀了。原本已经军心溃散、丧失斗志的金军见主帅如此开始不断逃亡,使其实力大减,兵力锐减至六万。
  完颜可喜坚持按照原计划渡过了冰冷刺骨的斜里水,准备通过马纪岭时发现了宋军已在此设防,两军相遇自然免不了一场大战,悲剧似乎到了**。可偏偏溃败之时与他们前后脚到此契丹援军也崩散了,四处乱撞。让宋军不明所以,不得不分兵清剿,使得完颜可喜带着残军闯进了会宁府。
  剩下的这点路走得极为艰难,宋军派出数支精骑尾随追击,在他们身后不时的偷袭和骚扰。而成了丧家犬的速频路援军根本无法做出有效的抵抗,如此之悲催局面下,哪怕只有一名宋军骑兵尾随骚扰,大家也没有勇气去阻截抵挡,在逃亡中不断有人掉队,被俘,甚至是逃走,兵力再次大规模的减少。
  在如此困境下,完颜可喜却依然没有放弃勤王,他率军坚持向会宁城前进。而这时不知是老天开眼,还是走了狗屎运,偏偏赶上宋金两军的攻防战告一段落,宋军后撤回营休整,让他钻了空子躲过了拦截从东门进了会宁城,可得以全须全尾的到达京师者已不足五千,其中大部份是战斗力强悍的虎豹军……
  第一次会宁府攻防战以城中的守军死伤数万人结束,使得金国再次获得了短暂残喘休息的机会,而援军的进城更是使城中军民大受鼓舞,尤其是皇帝完颜亶欣喜若狂,这表明天下的子民还没有抛弃他。为了庆祝胜利,完颜亶随即连下几道诏书:大赦天下,只不过这天下只剩下会宁城那点地盘了;内府出金帛酒炙犒劳军士、减御膳、罢冗员、放宫女,开城放军民外出砍樵寻找食物;并下诏:“内外官民能完复州郡者,功赏有差。”
  庆功的同时,完颜亶却没有把守城的功劳给予纥石烈志宁和仆散忠义,甚至是宗敏和宗雄两位首辅,却将功劳给了狼狈进城的完颜可喜。称其率兵勤王迫使宋军不得不放弃攻城退守大营,封其为齐王,右都帅,京城四壁使,侍卫亲军都统。可喜也得以一步登天,成为大金国的救星,朝中的新贵,皇帝的宠臣……(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五章 气死兀术

  在府中养病的兀术这几天烦躁不安,刚刚略有好转的病情又反复了。他隐隐的感觉到自从皇帝探病、长子失踪后,不仅是皇帝,连过去一向对自己俯首帖耳的朝臣们也开始疏远自己。此次完颜可喜率勤王之军入城,受到了皇帝的封赏,可其并没有征求自己的意见,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打,可喜也没有过府前来探望自己,这是从他掌管朝政以来没有的事情。
  皇帝和朝臣们的反常表现,让兀术感到不安,觉察到自己过去牢不可破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而种种风言也不断传到他的耳中,称自己为了能扶植自己的儿子上位,居然想与宋媾和,不惜出卖大金国的利益,献出皇帝。但现在他也是有口难辩,完颜亨那个逆子不知道躲到了何处,遍寻全城也没有发现其丝毫踪迹,似乎人间蒸发了一般。
  更让兀术难以忍受的是皇帝的‘冷落’,想当年自己为了他帝位稳固不惜与兄弟反目,诛杀众多勋臣;为了大金国领兵征战各方,血染征袍,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为了维系金国正常运转,他呕心沥血,披肝沥胆,以致恶疾缠身;宋军北伐后他又拖着病体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抵御敌国的入侵……可这一切皆因为一件子虚乌有的传言而被皇帝猜疑,让他心寒不已。
  “许侍郎,朝中情形如何?”太师府门外车少人稀,没了昔日各省大员纷纷前来请安议事的喧闹,只有吏部侍郎许霖还常常来府探望。
  “太师,昨日皇帝以太保宗敏在守城之战中怯敌畏战为由撤掉左都元帅之职。只保留其宗正之职;撤掉太傅宗雄其左相和会宁府尹之职,改由右相张浩接任左相。曹王宗强封太师,领三省事。兼任会宁府尹;皇帝改组都统司,自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以完颜可喜为左都帅,仆散忠义为右都帅,相关各省部也多有调整。”许霖说道。
  “哦,事前你没有听到一点风声,觉察到异动吗?”兀术惊讶道,一夜之间朝中已经换了天地,这大出其意料。而自己作为首辅居然毫不知情,这就不是冷落那么简单了。
  “太师,属下只知皇帝常召张浩和可喜两人入宫宴饮,却没想到他们暗中做了如此大事。”许霖面有愧色地说道。
  “蔡松年等人也全不知晓吗?”兀术急忙问道,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心腹,布置在朝中为援的,一个人没有发觉,这么多人都没有觉察到就太奇怪了。
  “太师,蔡松年已然就任行台左相。许多人皆被他拉拢过去了,我则被调往翰林院。”许霖苦笑着说道,他自己也成了赋闲之人了。
  “这是为何,我待他们不薄啊?”兀术疑惑地道。蔡松年等人正是由于自己的庇护和提拔才有了今日的地位,如今却背叛自己让他难以理解。
  “太师,这皆因近日城中风言和万户大人失踪一事而起。他们担心太师与赵二媾和,赵二必然会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