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老和尚也犯了个错误,挨板子打屁股本来没他什么事。他这么一插话说小和尚耳朵背,又等于不小心当众指出了贾知县的错误:小和尚没说话只是因为没听见,你该再问一遍,无端打人就不对了。
老和尚这么一说,贾知县反而更生气了,指着老和尚骂:“本知县审讯小和尚,又没有问你话,你答什么腔?难道想串供不成?来呀,把他按倒也打三十大板。”
又有两个捕役走到老和尚跟前,跟对付小和尚一样,把他也按倒再地上。捕役刚举起板子,老和尚一下子就晕了过去。
第21章 审问()
贾知县看见老和尚净心晕了过去,以为他死了,心里不由得一阵慌乱。他故作镇静,深吸了一口气,稍微稳了稳情绪,然后说:“这老和尚还真会演戏,板子还没落在身上就装死怒弄人,蒋捕头,先把他弄醒!”
蒋捕头听见贾知县吩咐,一边应承着,一边快步走到净心和尚跟前,蹲下身把他的脸朝上翻过来,手指头放到他的鼻翼,还有呼吸。蒋捕头朝着自己跟前的一个官差挥挥手说:“赶快去衙门后院弄桶水回来!”
片刻以后,官差从外来提着一桶井水回来了。马上快入冬了,新汲上来的井水经风一吹,凉得要命。
官差把满满的一桶井水提到公堂上,蒋捕头让他把桶放下。他站起身来,挽了挽袖子,走到水桶跟前,费劲地将木桶抬到齐胸口高,水桶口对准老和尚净心的脑袋,蒋捕头先是一点点地往下倒,冰凉的井水划出一条亮白的水线缓缓地落在净心头上。经凉水一激,净心和尚的秃脑袋不由地痉挛了一下,然后身体开始慢慢抽搐。这时候,蒋捕头突然猛地把整桶水从头到脚浇到净心的身上。
净心激灵打了个冷战,无力地睁开了眼睛,浑身不停地哆嗦。他抬起头来,挣扎了两下,想坐起来,但是试了两次都没有成功,脑袋朝下又蜷缩在地上。他脖子上套着枷板,沾不到地,只能像长歪了的萝卜一样杵在那里。他微微闭合着眼睛,脸烧得跟猪肝一样,一个劲地喘息,呼哧呼哧得让人听着厌烦。
蒋捕头有经验,他觉着事情不妙。他担心出意外,赶紧蹲下身子摸了摸净心的脑袋。和尚的头烫得跟火炭一样,蒋捕头觉着刚才浇在头上的凉水这时候都已经变成了热的。他又赶紧翻了翻净心的眼皮,瞳孔张张着,跟死鱼差不多。
蒋捕头摇了摇头,慌忙站起来,走到贾知县跟前说:“大人,这和尚不能再用刑了,不然非得死在公堂上不行。”
贾知县脸都吓白了,脑门子上开始冒汗,藏在公案下面的腿不停哆嗦。他心里也清楚,如果不是十恶不赦之罪,囚犯死在公堂上可不是小事。发生这种事情得上报顶头上司,手续繁琐麻烦,如果解释不清楚,还得追究失察责任,罚薪不说,还有降职的危险,他这芝麻粒大小的官再降职就该回家了。
他先是虎着脸大声训斥蒋捕头:“老蒋,你也真是的!这么冷的天你弄桶凉水倒在他身上,人还不得冻坏了!”他摇了摇,然后轻声地问蒋捕头应该怎么办。
蒋捕头小声说:“大人,依照小人的意思,派人去把城南的老左找来,先让老左给这老和尚救治救治,等好得差不多了再审问也不迟缓。”
贾知县觉得有道理,一边吩咐人去城南把老左请来,一边催促着赶紧把净心抬下去救治。贾知县皱着眉头,想了想,咬了咬牙,冲着站在跟前的师爷使了个眼色。师爷知道他有事情交代,赶紧俯下身,耳朵凑到贾知县嘴边,听他的指示。
“师爷,你赶紧到我的书房去。前几天有个南下的东北客商送个我一颗百年人参,你把这人参送到厨房,让庖丁赶快熬汤,给这个快死的和尚喝下去,免得本官还没审清楚案子,人就死了。”
师爷听完以后,起身往后院去了。
想到这么名贵大补的极品人参熬汤喂了这么一个埋汰和尚,贾知县心疼得要命,但是他再想想这和尚万一死在公堂上的种种麻烦,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他心里巴望着净心和尚喝了参汤以后能再多支撑个十天半月,哪怕押送回监狱再死,总比在众目睽睽的公堂上断气好些。
蒋捕头指挥着几个人把净心和尚抬下去。
贾知县突然觉着这案子很难审,他本来想唇枪舌剑把这两个狗娘养的驳得哑口无言,赢得下面听众掌声雷动,然后就依照《大清律例》的条文把这个和尚给判了,不成想先是这个该死的小和尚用眼睛斜他,把他好端端的步奏给打乱了。紧接着又是老和尚净心半死不活地病倒在公堂上。
审案遇到波折,没有如他想象的那样顺利进行下去,这极大地影响了贾知县的情绪,就像唱戏的主角儿登了台,可是臭跑龙套的不积极配合,总是不合时宜地出现差错。
净心和尚被抬下去以后,贾知县有些举足无措,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这个案子应该如何继续审下去。公堂门口围观的百姓小声的嘀咕声也让他很生气,他觉着百姓们正在看他出丑。
他又不经意地看见堂下跪着的小和尚,贾知县看见他,气就不打一处来,他决定继续审小和尚。
“和尚,说你叫什么名字?”
这次恰好赶上小和尚好用的那只耳朵正对着他,他奇迹般地听清楚了知县大人的问话的内容。
“回大人话,小人名字叫王五,抬下去的那个老和尚是我师父,他给我取的法号叫正一。”小和尚被打怕了,赶紧跪在地上连声回应。
贾知县听他说话很恭顺,心里的火气小了些。他又觉着纳闷,看看小和尚泛着青光的脑袋,头显然是新剃的,听他说话的语气,更觉着他是刚入寺庙当和尚的时间不会太久。
“你是哪里的人?为什么跑到临城割我百姓的辫子?”
“小人家是苏州的。我师傅带着我前天才到临城,我师父说临城性海寺的主持是他的师兄。我师傅是带着我来访友的,不是来割人家的辫子。人家又不出家跟我一样当和尚,剪人家的辫子算什么事?”
“小和尚,你忒不老实。你实话实说,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小和尚低下头,不敢吭声了。他好像也突然明白了自己刚才挨打是因为自己眼睛犯斜睨的结果,他不敢抬头看贾知县,他担心一抬头,贾知县还得打他,学聪明了。
他这么低着头,贾知县反倒是认为他是做贼心虚,心里有鬼,所以不敢看他。
“抬起头来!”
小和尚只得抬起头来。
“看着我说话!”小和尚的迟缓的反应让贾知县非常不舒服。
小和尚只能把头扭转过来看贾知县。
贾知县看见他的眼睛又崩溃了,仍旧是眼角上挑,用眼睛的余光看着他。贾知县肚子都快爆炸了,他又有抓起惊堂木的冲动。
他忍了忍,决定还是审案,稍微回避开小和尚轻佻的眼神。
“别以为你不说,本官就拿你没办法了。来人呀,把证物呈上来。”
蒋捕头把两个和尚随身携带的破包袱带了上来。蒋捕头先解开其中的一个包袱。包袱里乱七八糟地放着几件僧袍,一只要饭的铜碗,还有两张度牒。度牒这东西很重要,如同后世诸如公务员证,警官证,军官证等等之类的身份证明,有了才能证明身份,说明是国家允许的合法和尚。
但是这些不是重点,包袱里还有更有价值的东西。蒋捕头又从里面拿出来一个小布包,解开一看,里面藏着明晃晃的三把剪刀,一顶猪皮的防雨披肩,一把锥子,还有一根用来扎辫子的带子。
“和尚,这些是你的东西吗?”
这个叫正一的小和尚摇了摇头说:“回大人,这些东西不是我的,都是我师傅净心的。”
“出家人装剪刀干什么?而且还是三把,还敢说你不是剪辫子党?”
听说发现包袱里有剪刀,坐在衙门口旁听的几个老士绅都站起身来往大堂中间看。聚集在大堂门口的人也踮起脚尖,拥挤着往里看。靠前的人还兴奋地朝外嚷嚷:“看见了,看见了,包袱里真有剪刀!”
外面的人开始议论起来:“这两个秃和尚保证不是好东西,他们还有度牒呢,真是可怕。”
“不知道性海寺的和尚是不是有跟这群剪辫子的是一起的,刚才小和尚说了,他们是去性海寺的,审完案子,咱们得去性海寺看看,问问巨成方丈知道这事吗?”
“巨成方丈没事吧。他在咱们临城带了几十年了,做过不少善事。但是不知道最近寺里有没有招新和尚,如果有的话都得好好查查,太他娘的吓人了。”
贾知县坐在公案后面,他注意到了几个老士绅还有外面百姓激动的反应。他心里顿时兴奋起来,心血来潮,威严里往大堂上,又稳稳地拿起惊堂木,轻轻举起,“啪”地敲了一下。
“和尚,还不承认你是剪辫子的?”
“大人,这些东西不是我的。如果是剪辫子的,也是我师父,我可不是。小人从小就是良民,因为家里闹灾荒,粮食绝产,没法养活自己,才进庙门。入了庙第一天,方丈让我跟着师父,跟着他读读经书,平时就打水扫地,铺床叠被地伺候他。我刚入了寺庙第二天,他就要出来云游,说带着我出来见见世面。我跟他不是很熟,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剪辫子党。”
“既然不是你不知道净心是剪辫子党,你们前天在鸿运楼为什么被抓?”说着贾知县一挥手,招呼蒋捕头带证人。蒋捕头赶紧走到门口,把老赵和大茶壶叫了进来。
贾知县问老赵:“老赵,你认识这个和尚吗?他们是不是到你店里去过?”
老赵赶紧应承着,然后说他当时看这两个出家人挺可怜,正赶也赶上家里刚做好饭,他就顺手给了些饭给他们。
“老赵呀,人有慈善之心,拔刀相助是应该的,但是你的看看对什么人不是?咱们不是贴出告示说了要警惕外地人,尤其是外地的和尚呢?你是不是把本知县的命令当成耳旁风了?”
“小人眼拙,没看出来,请大人见谅。”
大茶壶插嘴道:“贾大人,我一进茶馆就觉着这两个和尚贼眉鼠眼的不是好人,说话也不是咱本地口音。是我最先发现的两个和尚有问题。老赵,我得说你两句,你得多长两个心眼,凡是到茶馆喝茶的人都得留点神。这次要不是我不就麻烦了吗?我紧接着就去追,老赵再后面也跟着去了。”
“是不是你们说的看见两个和尚经过一番密谋以后,这个和尚就去摸崔旺财的脑袋?”
大茶壶赶紧点头,嘴里边一个劲地说:“是,是,两个秃脑袋紧挨着,一看就不是说好事,如果是说光明正大的事,两个大男人哪有那样说话吗?我亲眼看见的,他们商量完,这个和尚就去抓崔旺财的辫子了。”
“和尚,你还有什么话说?”
“那天,我和师父是去过这个茶馆掌柜家化缘。这位施主赏给我和师父每人一碗白菜豆腐汤。可是我们走路走的远,没有吃饱,我和师父看这掌柜的挺吝啬的,从他店里出来,想继续在街上化缘。”
老赵听他这么一说,想起来那天自己瞅着小和尚不顺眼,给他们盛的饭菜是不多,然后又暗自庆幸,幸亏没给这个两个恶人太多的饭。
他听小和尚继续往下说:“我们走到鸿运楼时,看见几个小孩在门口玩耍。其中的一个看见我和师父端着碗过来,就往前凑,可能是他看见我们碗上刻着字,走上了之后,他就指着说碗上的字很大声地说这个字读‘缘’。我师父就停下来跟他说话。我耳背,听不清楚他说的什么,我往他跟前凑了凑,但还是没听见。我很烦,因为我肚子饿得难受,就催着我师父抓紧去化缘,后来我师傅趴到我耳朵边说他跟这个孩子说两句好话,没准他家里人一高兴,就会多施舍给我们一些好吃的。我师傅就腆着张脸讨这个小孩高兴,夸人家识字,将来肯定能做大官,知县都不做,至少得做到知府以上。”
听了这句话,坐在公案后面的贾知县心里很不爽。
小和尚没注意到贾知县的变化,继续往下说:“我师傅愚笨得很,本来想讨好人家,可是那个孩子讨厌得很,他反倒骂我们秃驴。我做和尚本来就够憋屈的,我听见了很生气,就想抓住他让他赔礼道歉了,不道歉不说,他家里人反倒跑出来打了我一顿。”
小和尚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我们虽说是外地人,这大清朝也是有王法的地方,不能任由你们欺负。孩子不讲理也就算了,我们挨了打,他们反倒报了官,把我们下了大狱,押在囚车上被一帮恶民用石块臭鸡蛋烂菜叶子砸,进了这公堂就挨了大板。我们外地人好欺负吗?”
贾知县又抓起惊堂木“啪”地一声,尖着嗓子喊:“难道本官诬赖你不成,好,今天让你心服口服,带证人崔旺财。”
蒋捕头跑到门口找到崔掌柜问他儿子来了么,崔掌柜摇了摇头说:“三仙姑说了,我儿子的魂魄刚唤回来,一个月之内不能出门,我老崔就这么一根独苗,就是杀了我,我也不能让我儿子出门到公堂上来。万一我儿子出现什么意外,蒋捕头你承担得起吗?贾知县承担得起吗?别听这和尚胡说八道,我家旺财学读诗书,懂的礼节,将来是要当官的,怎么可能会骂人呢?”
正好大茶壶从大堂上退出来,他听见了说:“老崔,你家那旺财平时说话是没有长幼的。私塾的先生说到你儿子就头疼,什么时候跟你说的一样懂礼节了。”
崔掌故听了很生气,嘴里一边骂,一边伸手去抓大茶壶。周围人赶紧给劝住了:“别吵啦,得想办法把这割辫子的和尚赶出咱们临城。既然三仙姑说崔旺财不能出门,咱们可以给贾大人证明崔旺财一贯知书懂礼。快找椅子上坐着的那几位乡绅证明吧。你们看看那和尚的剪刀真是够吓人的,得赶快把他赶走。”
几个人找陪审的几个乡绅耋老写了证明,签字画押后,交给蒋捕头。蒋捕头回去后,跟贾知县一说,贾知县也没有办法了,把孩子带到这公堂上,万一孩子回去后真有个三长两短,那问题可就大了。既然众人都愿意证明崔旺财小朋友证明有礼无邪,那就是可信的。
没人再说让崔掌柜的儿子来县衙大堂了。对待眼前这个和尚,贾知县还有最后的杀手锏没有用上。他叫蒋捕头拿出另外一个包袱,当着小和尚的面打开,小和尚看见这个包袱,吓得不敢再吱声了。
第22章 狡辩()
蒋捕头打开另外一个包袱,里面露出来夜行衣、爬城索,**香,还有一个精致小巧的百宝囊,蒋捕头翻开百宝囊,里面装着各种别门撬锁的小工具。
坐在公堂上面的贾知县看着蒋捕头把这些东西一样一样地拿出来,心情顿时大好,他先是轻蔑地微翘起嘴角,斜着眼睛看惊慌失措的小和尚,就像成足在胸的猫戏耍一只无路可循的老鼠。
贾知县转回头,以胜利者的腔调对蒋捕头说:“老蒋,先让咱们临城的百姓见识见识这个小和尚包袱里藏的这些东西。”
蒋捕头满口应承着,提出包袱走到大堂口,嘴里吆喝着:“各位乡亲请上眼!”
聚在公堂门口的临城百姓瞬间兴奋起来,前拥后挤,后面的看不见,值得踮起脚尖,象鹅一样伸长了脖子往里瞅。蒋捕头把里面的这些物件一件一件拿出来,然后逐一高举过头顶,绘声绘色地介绍这些东西作何用处。
人群中先是一阵接一阵地骚动,不一会就有人喊:“刚才那个包袱里藏着剪辫子的剪刀,这个包袱里又装着这些东西,这两个秃驴肯定不是好东西。一定是先割了人家的辫子,然后等天黑了再入室盗窃。”旁边的人开始三三两两地随声附和着,接着所有人都在有节奏地喊“打死他!打死他!”
崔掌柜和他老婆从后面挤到人群前边,嚷嚷着往大堂上冲,挥舞着拳头想再暴打小和尚一顿。
贾知县很生气。他又操起惊堂木,“啪啪”地敲了两声,然后从公案后面直起身体,伸出胳膊指着脸红脖子粗的崔掌柜说:“肃静,肃静。”无奈公堂门口人声鼎沸,如同开了锅一样,他发出的声音很快淹没掉了。
贾知县站起身来,抓起公案上的那块几乎被摔碎的木头冲着大堂门口“嗖”的一声砸了过去。“咣”的一声正好砸在崔掌柜的脑袋上。然后他撩起衣服,站到公案后面的椅子上扯着嗓子喊到:“一群刁民,是你们审案还是本知县审案?都别说话,再有喊叫的给我抓起来!”
见贾知县动了怒,蒋捕头也嚷嚷着几个官差说,再有起哄的就抓起来。人群很快安静了下来,崔掌柜揉着额头上冒起的青紫的包,拽着他老婆的衣服不声不响地撤到人群中间,不敢言语了。
贾知县喘着粗气,威严地朝下扫了两眼,然后从椅子上跳下来,接着审案。
“和尚,都承认了吧。吃斋念经用得着夜行衣,爬城索吗?”贾知县一脸嘲讽地冲着跪在地上的小和尚说。
“回大人,这些东西是我在临城离船登岸时捡的。”正一和尚低着头回答。
听见小和尚这个如此没有技术含量的谎话,贾知县正想发怒。
这个时候,老左突然匆匆忙忙地从外面来到了大堂上。他推开拥堵在门口的人群,挤到大堂里面,他面色凝重地朝蒋捕头招了招手。蒋捕头赶紧走到他跟前问发生什么事了。
老左小声告诉蒋捕头说:“老和尚净心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蒋捕头吓了一跳。他赶紧走到贾知县跟前压低声音告诉贾知县说:“老和尚净心死了。”
原来老和尚被抬下去以后,蒋捕头就派人着急忙慌地跑到城南,生拉硬拽地把老左弄到县衙给老和尚净心看病。
老左到了以后,老和尚已经快不行了,嘴角泛着黑红的血水,大口地喘气,眼睛朝上瞪得跟铜铃一般大小。死神将至,老左那套望闻问切之术已经派不上用场。
好在这时候,后厨按照贾知县的吩咐新熬了参汤,熬好以后就送了过来,热气腾腾的。老左赶紧从厨子手里要过参汤,死马当活马医,没准老和尚喝了这大补的东西,性命能够延长一时半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