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烽-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都是靠着平时的训练,大都督果然厉害,你看我们所遇到的情况在训练的时候都练过!”

刘辨听的大奇,心道:“这个大都督是谁?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十月,洛阳闹翻了天。董卓派李儒出去不久突然感到一阵心神不安,总觉的有不好的事将会发生。后半夜他又命令李肃前去永安宫看看情况。这样董卓才稍感安心。

不久李肃急急忙忙回报:弘农王、唐妃和太后离奇失踪,李儒身受重伤;所带十名侍卫,八名死于箭伤,两名死于刀伤。

董卓大惊,立刻命人封锁城门,在城内捉拿叛党。此外急招太医救治李儒。结果什么都没有抓到,反而让那些士兵发了抄家财,徒让洛阳百姓遭殃!

三天后,李儒苏醒过来,旁边的太医擦了把汗说道:“回相爷,李太傅已经没有危险了,只需要将养一月便会痊愈。”

董卓放松了紧绷的心情,李儒听到太医的话,慢慢开口问道:“为何儒没有死?”

太医说道:“常人之心在左,而太傅之心却是在右。如此才救了太傅一命。”

董卓看着李儒,问道:“可知那些人是什么来历?”

李儒勉强的摇了摇头,回忆道:“这些人身手极其敏捷,绝不普通!……对了!他们用的弩形体小,好像由精钢所铸!”董卓听到钢弩二字,脑海中立刻闪出一个人来——高勇!不过董卓自我安慰道:“应该不会是他!他应该已经死在冀州了。”

这件事闹了几天后渐渐的平息了。董卓对外谎称弘农王病故,将一个假人置于棺内,葬在洛阳城外。此后董卓开始每夜入宫,*宫女,夜宿龙床。并且时常引兵在城外杀掠,弄得民不聊生。

越骑校尉伍孚看到董卓暴行,深感痛心,于是怀揣匕首,寻机刺杀董卓。不想董卓天生力大,伍孚行刺不成被杀。不久,渤海太守袁绍给王允送来密信,言道:“近闻董卓专横跋扈,恣意妄为。群臣慑于其威,司徒乃是朝廷重臣怎可见此而不闻不问。现在绍在渤海苦练军兵,希望司徒在朝内为援,如此当可匡扶社稷!”

王允看到信后,痛哭流涕。可是也毫无办法。不久其借着家宴邀请一些知心大臣入府。席间王允将所想说出,众人无不痛哭。

看到他们一个个懦弱的模样,曹操忽地站起,有些怒气道:“大丈夫当顶天立地!哭有何用?操愿行刺董卓!”

王允一听大喜,将家传宝刀赠与曹操。第二日,曹操行刺董卓时被董卓察觉,后落荒而逃。董卓随后发出缉捕通告。

不几日,曹操途经中牟县,被守城军兵抓获。夜里,中牟县县令陈宫敬佩曹操为人,将曹操放掉,并与其同行。随后来到曹操故交吕伯奢家中,因为误会,曹操杀其全家。并且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壮语,陈宫恶其为人,弃之,转而投奔东郡。曹操则因为害怕陈宫告密,急行回到陈留。

另一面,经过十余日赶路,刘辨等人到达右北平,改乘四轮马车之后,一路之上甚是平坦。刘辨挑开车帘,但见路边树木整齐排列,远处田野片片沟渠纵横。有时经过小镇,只见小镇中房屋宽大明亮,百姓衣饰鲜亮,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不时的还有异族服饰的人穿行其间。

唐妃困惑的问道:“夫君,这里是辽东吗?妾身记得那些大臣常说辽东苦寒之地人烟稀少,怎会有如此景色?”

刘辨摇摇头,同样迷惑的说道:“我也不知为何!”又过了两天,他们来到了北方最大的城市——奉天城!

这回刘辨再次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比洛阳还要高大的插着“高”字大旗的城墙,近五丈宽的护城河,还有高大的城门,衣甲鲜亮的卫兵,来来往往的人群。这时赶车的人突然说道:“终于回家了!”马车随后减速驶入奉天城。

进入城内,刘辨的双眼被种种新奇景象充斥。这里临街的房屋有的高达五层,各种店铺一应俱全,道路宽敞,马车穿行在中间,行人步行在两侧,各种叫卖之声此起彼伏。何太后不由感慨道:“此地比洛阳繁华甚多!”

穿过几条街道后马车驶入一栋不大的府院。随后刘辨等人被带到一间大厅内休息。正在刘辨感到奇怪之际。门外进来一名衣冠朴素之人,此人走上前单膝跪拜:“臣玄菟太守高勇拜见弘农王!”

刘辨对于高勇并不如何知晓,可何太后却是大惊,她一边仔细打量眼前的男子一边颤声问道:“你便是高勇?”

高勇仰起头回道:“正是。”

刘辨看着这位面容和善的高勇问道:“不知高卿家将本王请来意欲何为?”

高勇露出平淡却又神秘的微笑,说道:“臣救弘农王乃是为报先帝提携之恩。臣已在城内为弘农王安排好住处。弘农王以后将是奉天城的一位普通百姓,可以过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每月臣都会送去金钱保证弘农王衣食无忧。”

刘辨不知真假,但仍高兴道:“真的?本王真的可以过普通人的生活?”

高勇点了点头,说道:“弘农王还可以到学校上学,交好多知心朋友。如果将来学有所成还可以当官为百姓造福。此外在臣的管辖范围内,弘农王可以随意走动,不过切忌不要暴露身份,到时候恐怕会引来灾祸。”

何太后听到他们二人对话,一颗刚刚燃起希望的心再次缓慢沉下,落寞失望的泪水在眼角滚动。刘辨与唐妃却是满脸兴奋。

高勇接着说道:“等一会出了这道门,弘农王便是普通百姓了。如果您愿意,可以经常到臣府内来玩。只是需要请您忘记自己弘农王的身份。此外还要麻烦太后多多照顾。”

何太后见到欣喜的儿子和儿媳,已经下沉的心突然再次上升,那是一种出现希望的象征。她拂袖擦拭掉眼泪,说道:“我会照顾好我的孩儿的。我最后一次以太后的身份感谢高卿家!”言罢向高勇深施一礼。

高勇对何太后说道:“这也是为了补偿臣内心的愧疚之意。还有,臣会为你们报仇的。”

不久,公园湖边一座普通的府院住进了三口人,一位美貌妇人以及她的儿子及儿媳。周围的邻居都十分的热情,但是这份热情之中还混杂着些许恭敬,因为府院的牌匾‘逍遥居’是由东北八郡的大都督高勇亲自题写。

自此,作了几个月皇帝的刘辨安心在此生活。多年后,刘辨靠着学识成为最高议会议员,也成为支持高勇的铁杆派。其长子刘奉官至警备部部长,次子刘天成为最高巡回法院大法官。

第四卷 乱世英雄 第二章 诸侯讨董(上)

初平元年(公元189年)十二月,刺杀董卓未遂的曹操亡命逃回老家陈留。回到家中,曹操将在洛阳所遇之事告诉其父曹嵩,并打算散尽家财招募义兵去洛阳讨伐逆贼董卓。

曹嵩虽然年事已高,却仍精神健硕。听完曹操叙述,曹嵩手捋须髯沉静道:“仅凭曹家财力招募义兵恐怕不足!在陈留境有一位孝廉卫弘,此人疏财仗义,家资丰厚,如果能得其相助大事可成!”

次日,曹操于家中设宴邀请卫弘。宴席上,曹操慨言:“当今汉室主弱,董卓逆贼专权,欺君害民。吾想讨伐此贼,自恨力不从心。听闻卫公仗义,希望能相助吾等招募义兵讨伐董贼复兴汉室!”

卫弘听罢,饮下烈酒康慨言道:“吾早有此心,只恨未遇真英雄。今见曹公忠义言行,便知吾愿能得以所偿!”言罢卫弘起身向曹操深鞠一躬。

于是,孝廉卫弘倾尽家财资助曹操募兵买马。曹操更在募兵处竖一杆大旗,上书‘忠义’二字,而后向天下各镇发出讨董矫诏,其中特别叮嘱去往辽东之人,无论如何要将檄文送到高勇手中!

曹操开始募兵后,感其大义而应者云集。其中有山阳巨鹿人李典字曼成,曹操留其为帐前吏;后又有夏侯惇(字元让)、夏侯渊(字妙才)各引千人来投;曹操兄弟曹洪(字子廉)、曹仁(字子孝)各引千人来投。十余天内募兵五千余,曹操更加紧整练兵马。卫弘早出晚归劝说陈留富户豪族捐献家财为曹操部曲购买衣甲旗幡。

不久,奉天高勇得到这份让东汉彻底走向分裂的矫诏,其大意为: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高勇细阅矫诏,心中感概万千:“这份矫诏如果是我发出的话,恐怕根本没有几人响应!曹操毕竟家族庞大,关系网纷繁缠绕,所谓树大根深也指此点。不过,曹操你也就是风光这一次,以后恐怕再也没有如此风光的日子了!”

待众人阅读完诏书,高勇道:“这份虽然是假诏!但曹操此举确是顺天应人!然而这顺天应人的后果恐怕……不管怎么说,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却是一个机会!”

除几位谋士,其余众将均露出不解身情。郭嘉嘴角挂着一丝自信和狡诘的微笑,暗地里向高勇眨了一下眼;戏志才合上双目细细体会其中深意;沮授好像没事的人一样,手捋须髯安坐椅上;陈群经过几年锻炼老成许多,不过因为民事部的繁重工作,他的额头开始有了皱纹留下的痕迹;而心中一直希望大汉能够变好的荀彧在看到这几年中原百姓的困苦后,对比辽东百姓的好生活,他的内心也出现动摇。如今看到曹操所发诏书——虽然不是皇帝亲自发出,但是它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讨伐逆贼这么简单……它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王朝的悲凉!荀彧的忠心在这种悲凉面第一次有了无力的感觉……

沮授听完高勇的话,对其他几人说道:“看来老哥几个又要忙一阵子了!这个董卓也真是会挑时候,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授打算休假的时候他来!”

戏志才转过头对沮授道:“元华别生那个董卓的气!其品行恶劣、无眼无珠天下尽人皆知!反正假是修不成了,干脆将这口气撒到他身上吧!”

张飞在一旁扯着嗓门嚷道:“军师、参赞别管休假了,有仗打还不好!这两年闲得都快憋出鸟来了!”

众人此话逗得大笑起来。张飞不解地看着他们,补了一句:“笑什么?你们几个不也是整天闲着没事,拿本破书只知道研究战略战术,还不就是兵法吗!我张飞十岁就会了!五十步笑百步!”

这一下所有人在也抑制不住全部笑得前仰后合,包括一向严肃认真的高顺也忍不住笑出声来。谁都想不到张飞整出这么一句!

高勇笑了半天才勉强停下来说道:“看来张都尉还是有很好的学习啊!”

等到众人都笑得差不多了,高勇才继续说道:“根据参谋部几位军师的分析,制定了如下作战计划:此次讨伐董卓,我军兵分两路。第一路由高都尉统领,文谦(乐进)、俊义(张颌)、文远(张辽)为辅,率领第1黑骑师,第3、4、5龙骑师共两万兵马,秘密进兵至箕关一带,然后伺机渡过黄河待机。假如董卓由洛阳向长安方向退兵,高都尉立出奇兵,一部迅速占领洛阳,保护朝廷大员及其家眷,同时对于抢劫杀掠的士兵一律杀无赦,特别是匈奴兵一律处死;一部在董卓经过之后插入董卓兵马之中,尽量收降兵、百姓押回东北。假如董卓死守洛阳,那么高都尉引兵攻占函谷关、潼关切断洛阳与长安之联系,一边将当地百姓引往辽东,一边等待督军府进一步命令!”

四个人同时起身行军礼答道:“遵令!”

高勇继续道:“另外戏军师也将与你们同行。勇还是那句话:此次兵少,作战时需尽量于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减少己方损伤,新军士兵训练周期长补充缓慢,且多有父母妻儿,高勇希望他们士气高昂出征光荣平安凯旋!”

说到这,高勇突然停顿一下,缓缓道:“讲到士兵平安回家,勇想一位诗人的名诗: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哀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

屋内众人同时动容,被其中凄凉与哀怨感染。高顺肃然起身,随后众将一同站起,同声回道:“请主公放心!属下必将此诗铭记于心!”

看到众将坚毅的神情,高勇明白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枉顾士兵生命。片刻后,高勇接着说道:“第二路由高勇亲自统领,率领第1机步师和第1龙骑师去会会应诏起兵之人。随行人员有翼德(张飞)、兴元(典韦)、仲康(许褚)、子龙(赵云)、子义(太史慈)、奉孝(郭嘉)。此外,黄都尉统领右北平、辽西驻军,秦风、魏明和李政辅助,严密监视渔阳、乌桓的动静;孙泰统领三江郡驻军配合冯玉行动,与中部鲜卑一起压制素利、宇文莫槐;沮公、荀公坐镇奉天统筹全局!”众人同时起身应诺。

高勇停顿一下说道:“甘指挥官听令:命你率领第1、3舰队于琉球群岛中寻找一座合适岛屿作为海军基地,然后伺机进军夷州(即今台湾省),并在夷州建设军事据点和军港,为督军府日后出兵做好准备。”

甘宁问道:“主公,如果夷州当地人不服管束该当如何?是不是要……”

高勇看懂了甘宁的意思点头道:“与夷州当地人的交涉要尽量秉持和平公正原则,若其不识好歹放着好生活不要,那就不要怪我们,给予你便宜指挥及开战的权利!务必将夷州全境纳入奉天管辖范围!”看到甘宁会意,高勇转头对于禁道:“于校尉,你这位后勤部长可是任务最重啊!需同时负责三路军队的给养补充,此番出征的几万人全靠你和你的后勤部了!”

已经十分精通后勤与新兵训练的于禁昂然回答:“请主公放心!但凡有一名士兵挨饿,于*提头请罪!”

任务分派完毕,政务院与督军府立即高速运转起来。调动各种军用物资,征召预备役人员填补防御,制定进军与输送辎重补给路线,海军两支舰队开始进行远航前的最后检查与给养补充,准备出征的部队也开始向右北平集结。同时在辽西北部的草原上,负责防守的龙骑兵也加强了巡逻,准备应对乌桓可能的偷袭和进攻。

十余天后,两万五千骑兵和五千步兵全部集合完毕,按照预定路线分头出发。

……

天下各镇得到讨董诏书后纷纷响应:第一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起兵三万;第二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起兵二万;第三镇,冀州刺史韩馥,起兵三万;第四镇,豫州刺史孔伷,起兵三万;第五镇,兖州刺史刘岱,起兵两万;第六镇,河内太守王匡,起兵一万;第七镇,陈留太守张邈,起兵一万;第八镇,东郡太守乔瑁,起兵一万五;第九镇,山阳郡太守袁遗,起兵一万五;第十镇,济北相鲍信,起兵一万;第十一镇,北海郡太守孔融,起兵一万;第十二镇,广陵太守张超,起兵一万;第十三镇,徐州刺史陶谦,起兵两万;第十四镇,西凉太守马腾,起兵两万;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起兵一万;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起兵五千;第十七镇,曹操,起兵五千;第十八镇,幽州别驾公孙瓒,起兵一万五。因西凉马腾虽然名义上起兵,但其在西凉根本赶不过来,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声援,所以算上玄菟太守高勇真正参战的仍然是十八路诸侯。共计二十五万五千人。

公孙瓒统领士兵路经平原县时,望见桑树林中有一黄旗,旗下数百骑兵恭迎。公孙瓒仔细一看原来是平原县令刘备,遂催马上前,心中多少猜出了刘备的目的,却仍然发问:“贤弟来此何事?”

刘备面露感激之色道:“昔日多蒙公孙兄保荐为平原县令,近日听闻大军路过,特来此地相迎,请进城稍作休息。”

公孙瓒看到刘备身边那位武力非凡的关羽仍然是普通兵卒打扮,随口问道:“贤弟,现在云长身居何位?”

刘备无奈道:“仅为马弓手。”

公孙瓒一声感叹:“如此埋没英雄!贤弟不如随为兄同去讨贼!”刘备一听,心中窃喜,暗道:“我来就是为了让你带我去讨伐董卓,这样才有出头之日!”刘备立刻佯装与关羽商量一番,说道:“既如此,备与云长愿带身后百十兵卒助兄长一臂之力!”

公孙瓒心中好笑:“如果不是我手下没有关羽那样的猛将,鬼才愿意带上刘备分功分战利品呢!”

陈留境内,诸侯兵马陆续赶到。曹操忙得难有片刻休息。一路一路诸侯前来,又要安排兵马住宿,又要安排吃喝供应。这二十多万人每天消耗惊人,若不是兖州刺史刘岱接济粮草,恐怕靠其自带根本坚持不了几天。曹操深感无奈,却也只能在心中哀叹,面上仍要笑脸相迎。

半月后,主要的诸侯全部到齐,二十余万大军联营百余里,红色汉军旌旗迎风招展蔚为壮观。联营内,传令兵往来穿梭,身穿红色军服黑色甲胄的士兵如蝼蚁般不断忙碌,操练的、吃饭的、聚众嬉闹的……(只差打架斗殴的了!)

这一日,众人在帐内谈论如何出兵击退洛阳董卓。突然门卫来报,有一路旗帜不明的人马正向联营方向奔来。众人大惊,袁绍面带忧色道:“莫非是董贼军兵?”

袁术有些胆怯的回道:“不管是不是,都应立刻派兵出营以防不测!”

曹操蔑视的看了他们二人一眼,镇定自若道:“二公莫急,待操出去查看!”说完走出大帐。

曹操等人来到高台之上,果见远处一支军兵正在齐步走来。只见这支军兵黑盔黑甲,杀气腾腾,步伐齐整。观望的各路诸侯均感到心底泛起的阵阵凉意。

广陵太守张超问道:“此是何人队伍?怎有如此杀气!”

孙坚在旁也点评道:“坚看这支人马虽有万人,却堪比十万之众!”

曹操听着他们的评价,再仔细辨认队伍中的旗帜随即哈哈仰天大笑,高兴道:“得此人相助,董贼必败!”

袁绍奇道:“孟德可知此人?”

曹操点点头:“早年扫灭黄巾时操与此人有过一面之缘。诸公请看!”说着用手指向那支部队,“行军整齐,游骑布于四方。钢盔钢甲,后方还有运送辎重的马车,行列平直,整齐划一。能够训练如此劲旅、能够装备如此完善者,舍玄菟高勇还有谁人?”

其实曹操此时的心情相当的复杂:一方面,有了高勇这支战力强悍的兵马加入,讨伐董卓的胜算会大大地增加;另一方面,高勇此人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忠于大汉还不清楚,而万一他别有用心,那可能就会是另一个董卓!

这时刚刚闻讯的公孙瓒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