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烽-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中计了!使劲的杀!”

北城轰然炸响,守军爆发出猛烈的反击,如同一只大手,瞬间将郡兵按下城去。  而在东城,看到城上守军薄弱,突然冲出树林的郡兵早已将危险忘到脑后,只想着冲上前去搭架云梯,将守军斩杀干净,弄个名利双收。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边兴奋热烈的呐喊,城上却毫无反应!冲出树林没动静,跑到城外没动静,甚至架上云梯也没动静!带兵的校尉一时愣住了,看看城上,又听听城内,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遂挠挠头疑惑道:“搞什么呢?”

校尉迷惑,身旁的兵卒却清醒的很,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往城上爬……“哎呦!”直到一名兵士脚底打滑摔倒,“哪个不长眼地在地上撒了东西!”一声不经意地大吼却引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校尉愣了一下。  立刻蹲下伸手一摸,只觉地上雪土混杂地下面果然滑不留丢,似乎是什么油腻的东西!拿起来细细一闻——“他娘的,上当了!快撤!”吼完拔腿欲跑。

恰在这时,寂静无声的城墙上突然亮起数十只火把,一个声音嘲笑道:“想跑?门都没有!放箭!”霎时一片火箭离弦而出,划出道道亮光落在城外地郡兵之中……“噗”的一下火苗顿起。  红彤彤迅速扩张,眨眼间在东城外形成二里长、半里宽纵横交错地数十道火墙!倒霉的郡兵嘶喊着、哭嚎着。  却无法摆脱大火的熏烤,越跑越烧,越烧越乱,越乱越跑。  趁此机会,城上弓矢不断,将攻城郡兵的最后退路阻断!

映天的火光,远在东北角的许贡亦清晰可见!“怎么会?”

陈武却仰天大笑:“烧得好!”一把大火烧退了州府伏兵。  同时也让北面攻城的兵卒士气大降缓缓退去。  刺出最后一剑,陈武长出口气:“总算击退了!”看看尸横遍野地战场,一战死伤过千,州府那边也扔下近三千具尸体。

“报!新都第二批援军抵达,共有新征步卒两千人!”

“来得好!”陈武大赞一声,孙策答应增援宁国五千新兵,第一批一千人前日抵达,今天又来了两千。  剩下的大概要两天后才到,“六千人守卫宁国,嗯,只要小心防备怀安,就算刘繇的三万人全来,老子也能顶个三五天。  到时候……嘿嘿!”

城外,许贡正在垂头丧气的收拢败兵,连续两次攻城失利,给其带来的打击巨大,满满的自信所剩无几。  正在思量如何向刘繇禀报之际,传令兵来报:董袭将率部分主力于半个时辰后先行抵达!

主力赶来,说明泾县形势极不乐观。  不过,有弊有利,主力至此,攻打宁国如同板上钉钉——十拿九稳!许贡忧虑的心情缓解。  立刻整肃队伍等待与董袭会合。

半个时辰后。  一条火把组成的长龙蜿蜒着走来。  许贡打起精神奔跑上去,“吴郡长史许贡拜见董别驾!”

连夜赶路。  董袭神情疲惫,但为了鼓舞军心,仍出言褒奖道:“许长史率兵奋战,英名早已传遍军中上下,相信经过试探进攻早已摸清宁国虚实。  如今我军兵马齐备、将士用命,宁国必能一战而下!”

许贡自然明白董袭意图,拍起胸脯道:“别驾所言极是,宁国守军不过乌合之众,只需将士一轮冲杀便能攻克!”

董袭欣赏许贡地聪明,点头赞赏道:“好,刘州牧将在一个时辰后赶到,希望到时能在城中相迎!”

许贡领命,立即接过一万生力军的指挥权,也不做掩饰,径直杀奔宁国北城。  随行兵卒早已将二人对话传遍,对于臆想中轻易可下的宁国城充满了期待。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一把火引发的胜利并未带来多久的和平。  不久之后,北城又一次爆发激战喊杀震天,超过一万名郡兵蜂拥攻城,看得陈武也不禁咽了口口水,嘟囔道:“还好主公英名及时增派兵马,否则宁国城凶多吉少!”有了援兵做底,守军同样斗志昂扬,战斗惨烈无比。  陈武呲着牙,早已全身心的融入战场之上。  一方面是死都要攻上,一方面是死都要守住。  以死对死,结局也只能是一个死!

眼见战况胶着,董袭也毫无办法,抬头望去,南边毫无动静,“来人啊!派人再去怀安求援!”虽然也能猜到之前派去地人凶多吉少,但总希望能有一两人侥幸抵达。

而城上,陈武却对这些信使了如指掌,每抓捕一人,城外便会有暗号送来,“派吧!人越多越好,哈哈哈!降者免死!”尽管知道这句话在混乱的战场上没什么用,陈武也要求部属喊出来,谁让这是主公要求的呢。

厮杀仍在继续,火矢对射,刀剑砍杀。  翻腾的火光中,一股股浓重的血腥弥漫,呛得人喘不过气来。  而交战双方的兵卒却毫无所觉,仍在愤怒中冲杀。  一拨拨浪潮,一次次呐喊,生命在亢奋中消逝,希望在无奈中消融。

然而,胜利的天平终于在拼劲全力之后向占据城墙优势的孙策军一方倾斜,州府郡兵渐渐脱力!

此时,董袭身后,刘繇带领千余人狂奔而至,虽然劳累,却不敢歇息。  “元代,宁国可有攻下?”焦急中,刘繇的话也急促的很。

董袭摇摇头,“许长史正在督军奋战,可宁国城好像得到了增援,恐怕——”

刘繇面色一滞,手足无措道:“这可如何是好?泾县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话音未落,北面山谷中骤然响起喊杀声!刘繇一怔,惊呼道:“难道是孙策追来了?”

董袭看看身后,又看看前面地宁国城,刚要开口,却被一名校尉抢先道:“主公莫急,属下带人阻挡一阵,若来不及地话,还请主公……”

董袭赶紧道:“只要董某在,绝对保护州牧平安无事!”

校尉点下头,随即招呼部曲向来路杀去!

听到远处的喊杀声,刘繇神情一阵恍惚,不禁回想起年轻时地种种经历……“元代,随本州牧上前杀敌!”

董袭一怔,待见刘繇坚毅的面容不再劝阻,反而抽出佩剑,“董袭愿追随主公!”附近数百亲兵同声大吼:“吾等愿追随主公!”

刘繇仰天大笑:“好,想刘繇一生有如此忠勇部属,足矣!”言罢豪情万丈冲向宁国城外。

而此时,见到胜利曙光的陈武心中却一片光明,他也已听到北面传来的厮杀声,知道一定是从泾县杀来的主公兵马,当下神情一震,疾呼道:“弟兄们,主公已将敌人逼到绝地,只要打退敌人,胜利必将属于我军!”

鼓舞过后,兵士无不热血激昂。  陈武更是信心百倍,相信胜利必将到来,以至于将周瑜的叮嘱暂时性忘却……,可是,该来的终究要来,想躲也躲不掉。  一名军侯跌跌撞撞的跑进南门,而后急奔到陈武身后,“陈将军,大事不好,城外……城外……”

“城外如何?难道许贡又分兵来打?”陈武冷笑起来,到此也只想到许贡故技重施。

军侯身体发抖,颤声道:“回将军:城外三里发现不明兵马正在向宁国移动!”

“什么?”陈武大惊失色,与此同时,南城外也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四团机步兵在两团弓弩兵的火力掩护下发起了迅捷无比的快速冲锋!

第七卷 诸侯并立 第六章 暗度陈仓(7)

第七卷 诸侯并立 第六章 暗度陈仓(7)

漆黑夜色中只听到嗖嗖箭响,尽忠职守的孙策军兵还未弄清楚来者究竟是谁便稀里糊涂的倒在羽箭之下,随着城上火把的相继熄灭,羽箭的不可预测性充分发挥出来。  对于第一次享受远程弩箭压制的孙策兵卒,伤亡之惨重是难以估量的,没有结实的甲胄、缺少厚重的大盾,三棱弩箭的威力彻底爆发出来,一片片血腥冲天而起,一条条血痕刻印墙上!而此时,征北军的机步兵尚未展开近战!

校尉被突如其来的暴雨利箭打懵,连滚带爬的躲到墙垛后,眼睁睁的看着部属一个个倒下,“蹲下来!去北城救援!快蹲下来!快去求援!”惊慌之中,校尉语无伦次。  留守的五百军兵也在长官的失措下伤亡殆尽。

墙外,云梯牢固的搭起,标准的四十五度斜立,以让机步兵可以刀盾并举跑上城墙。  数十条黑线很快连成一片,守军的抵抗转瞬消散,南城岌岌可危!

奋力阻挡州府郡兵的陈武在听到南城异动后已知不妙,但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征北军居然能够穿过层层哨卡埋伏在巡视多遍的城外,“难道他们躲到地下不成?”陈武心急如焚,一剑刺穿郡兵后连退几步,大吼道:“王校尉,立刻带人跟我增援南城!”吼罢,头也不回飞快向南奔去。  陈武知道,与北城的郡兵相比,南城的兵马可能更有杀伤力!特别是回想起在怀安城外看到的黑甲兵士,陈武本能地心底一寒。

就算属下报告过怀安一战的凶险。  陈武也还是高估了己军兵马的实力。  当其狂奔到东南城墙的夹角时,耳边突然传来“嗡”的一声,一支利箭急速擦过耳垂……“噗!”身后紧随的亲兵低哼一声仰面摔倒!还未等陈武出言提醒,一片嗡嗡声破空袭至!身经百战的身体本能地扑向一旁的墙垛下,待回过神来,却只听一片噼里啪啦乱响,转头望去。  自己带来地二百来人竟然倒下四五十,躺倒在地上呻吟不已。  后面一点的兵卒也吓得面色死灰,这种不知何时会来的打击最能摧毁人的意志。

“别怕!”陈武不敢等,一跃而起吼叫道:“冲上去与敌人缠斗,让他们再不敢开弓放箭!”

原本这是正确无误的命令,但是放在不同的场合,却带来了致命的恶果!孙策兵卒闻令精神一振,毕竟是精锐。  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杀”字出口,再次向南奔去!但是,迎来地却是又一轮羽箭的无情射杀。  而此时的城外,协助攻城的弓弩团已经开始延伸射击,目标恰巧锁定在东、西两面城墙,借以延缓北城援军的抵达,为攻占南城赢取时间!

面对如此娴熟的配合,陈武终于体会无力之感!

“咣当”一声大响。  陈武心神一颤:南城失守了!

城外待命的两个机步兵团潮水般杀进宁国城,将前来阻挡的陈武部曲摧枯拉朽般击溃……

战斗结束地很快,陈武知道势不可挽,当机立断带领部队退出宁国向西撤退。  北面追击而来的孙策兵马在发现宁国失守后亦悄然退回。

三个时辰后,败退十余里的陈武总算摆脱追兵,回想这一夜的失败。  惭愧之余,也对周瑜的先知钦佩莫名。  可有一点他始终没弄明白,怀安军兵究竟是怎么悄无声息的抵达宁国城外地?

这个疑问,许贡也在猜测。  不过,幸亏夷州援军的抵达才将宁国攻克,否则仅靠自己……入城时,看到满眼红黑之色,看到城头站岗兵卒盔明甲亮精神抖擞,再将之与身后灰头土脸的州府郡兵一比,巨大的落差令人心酸。  许贡砸巴咂巴嘴全不是滋味。  自己辛辛苦苦大半夜竟然便宜了别人!特别是得知攻城的夷州军不过四千人后。  许贡心中恼怒异常,却又无处发泄。  遂只能在呈给州牧的密信中写道:夷州兵马于攻城时机之把握拿捏准确,似早有预谋。  然贡无凭无据,宁国城又因其而攻克,故属下未曾当面提及。  然心头疑虑始终不去,特向州牧述说。

与其相比,刘繇受的得刺激更深。  就在他意气风发的准备与部下同甘苦共患难时,夷州军突兀的出现了,并且以雷霆之势将陈武横扫,对夷州兵马没有直观感受的他终于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那种无坚不摧地强悍。  心灵受伤很重,特别是由高勇的所为引发出地对朝廷未来的担忧。  而此时读过许贡的密信,刘繇更加悲苦道:“难道天意使然?战力强也便罢了,怎么一切部署安排都在征北军计算之中?如此还有何取胜的希望?”

董袭心里清楚,夷州兵马对占据把握如此准确,只说明有能人指点,且此人智略之强,与周瑜不相上下,自己反而沦落为棋子,处处受制。  “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这两万郡兵在手,只要有大义名份在手,扬州还是刘州牧的扬州!”

刘繇揉了揉疼痛的太阳穴,惨淡笑道:“真的?”

董袭自信而坚定的点点头:“经怀安退回吴郡休养生息,剩下的就让孙策和郭嘉斗去吧!”

十二月十一日,扬州牧刘繇率领侥幸跳出泾县包围网的两万余郡兵经怀安返回吴郡,当踏上吴郡的土地时,一股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  虽然丢失了大半丹阳郡,但州府军队的主力尚在,州府的治权仍握在自己手中,一切还存有希望。  遭到周瑜算计的朱皓见机不妙立刻率兵走山路退入句容城,并立刻向吴郡求救。  宁国城,这个记载着刘繇生死存亡的地方。  夷州军攻克后并未占据,反而毫无怨言地移交给留守此城的许贡。  其后,六千余夷州军迅速退回怀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留下董袭迷惑的神情。

周瑜攻占丹阳城后,再未东进一步,泾县、宛陵也沉寂下去。  新的战线意味着新的洗牌。  只不过,最大的输家尚无人知晓。  由于丹阳郡、庐江郡连成一线。  孙策的兵力宽松许多,控制地江面开始出现水军游弋,一边剿匪,一边向过往商船收取路费。  好在周瑜清楚涸泽而渔的恶果,费用并不高,刚刚好在商贩可承受地底线之上。  虽对商贸往来有所影响,却也不至于过大。

陈武败退后并未返回新都。  而是在宁国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监视宁国的一举一动。

吴县乔府,搬迁事宜大体安排妥当,有高勇、郭嘉的特别关照,驻扎九城的征北军立刻派来一支精干的警备队协助,部分物品分批先期装箱运走,长长的马车队伍引起吴县百姓的羡慕与惊诧。  得知此事,原本要狠狠敲一笔竹杠地张允如同人间蒸发一般。  不知躲到何处。  反是其子,号称吴郡双杰之一张温常来探访,只是不知道是来看乔父的,还是来看即将远去的大乔的。  至于另一杰朱恒却始终未曾露面,比皇上还难见。

趁着几天难得的宝贵时间,高勇、郭嘉在二乔的陪同下将吴县附近的良辰美景逛了个遍。  还在寒冬时节跑到震泽中划船嬉戏。  穿行在湖面的薄雾之中,笛声、琴声悠扬缠绵,仿佛天上仙境令人乐不思蜀。

然而,快乐地时光永远短暂。  当接到刘繇、董袭联袂邀请郭嘉过府一叙的消息后,高勇轻叹一声:“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总会走。  刘繇主力十去其五,短时间内必须要征北军顶住孙策的攻势,奉孝只管漫天要价,此次机会如此之好,说不得。  只能把会稽郡弄到手了!”

郭嘉很喜欢敲竹杠的感觉。  得意道:“主公放心便是,会稽郡乃是囊中之物。  倒是董袭机敏,说不定会出些状况。  ”

高勇望了望不远处凝视湖面地大乔,微笑道:“董袭知恩图报,又机智果断,可惜一身本领在刘繇手下发挥不出一半。  为了将来,取得会稽郡是底线,吴郡也要保证至少一个海港!”

郭嘉道:“嘉打算把盐官要来,这样才能与永安连成一线,让钱塘固若金汤。  ”

“可以。  但有一点必须注意,掌握好火候,不能谈判破裂。  毕竟在几年之内,扬州只能采取守势。  ”

郭嘉歪起头道:“是不是主公说的‘三足鼎立,互相牵制’!”说完拿起树枝在地上画出扬州目下的势力划分,“孙策果如主公之言:勇猛、果敢、出手迅捷,兼且智计百出,短短数月已攻占豫章、丹阳、九江大部,实际上掌握了小半个扬州。  可怜的刘繇打来打去,只剩兵危将寡的吴郡和残缺不全的会稽郡,勉强算是三分之一个扬州。  考虑到三方兵力对比……孙策仍占据绝对主动,相信不久之后九江也要落入其手,那时面对三线合围,主公可有应对之策?”

高勇点头道:“只能立足于扬州本地,扩建地方警备队,使之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力量。  ”顿了一下,视线移向遥远的天边,“此番南下的四个师要在春季陆续返回北方,所以,在警备队训练完毕之前,必须采取守势。  想必刘繇也需要时间修养恢复。  惟有孙策接下来的举动是个变数,不得不思虑周密。  ”

郭嘉双手抱胸思量道:“扩建警备队?若让刘繇或者孙策地人混进来会很麻烦!而且,这样做会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正是考虑此点,我才迟迟下不了决心。  可眼见开春将至,天气转暖后北方将士必然难以适应扬州气候,短期内或可应付,长期地话就困难了。  ”高勇犹豫道。

郭嘉沉默片刻,抬起头问道:“主公打算扩至多少人?”

“不少于两万!再与两个山地师和五个海陆师配合守御城池。  ”

郭嘉看看地图,又看看屋顶,缓缓点头道:“两万人不算多,考虑到战斗力,嘉担心不足以对孙策形成威慑。  ”

高勇淡淡道:“这个我也想过,可是综合送来的会稽郡及九城人口情况,两万人已经是极限了。  除非……”

郭嘉愣了一下,旋即笑道:“除非扬州百姓愿意到会稽郡,或者山越族人愿意搬出深山。  这么说主公安排山地师进驻会稽郡也有此用意?”

“差不多吧,隔海相望,多少都有些联系,让夷州劝说山越更容易些!”

这时,官道驶来一辆马车。  高勇拍拍郭嘉地肩膀,“刘繇来接你了!不用着急回来!”

郭嘉凝望一眼小乔,依依不舍道:“哪能?嘉保证速去速回!”

……

吴县县府,刘繇仰靠在长椅上长出口气。  屋内温暖如春,旁边就座的董袭也难得平和心境,思考最近以及将来的事情。  “州牧,郭嘉狡猾机智,绝不能轻易答应他提出来的要求。  如今仅剩吴郡、会稽二郡,再不能有任何退让。  ”

刘繇沉声道:“这点我也清楚,可若不答应,万一郭嘉翻脸,扬州岂不是要落入孙贼手中?繇又当如何面对先帝、面对朝廷?”

董袭无言以对。  正巧郭嘉赶到,才将这份尴尬打破。  董袭迎出府外,邀请道:“郭军师别来无恙,一别数日,董某想念的紧啊!”

郭嘉年少老成,微微昂起头看向比自己高出半头的董袭,“董别驾操心国事,嘉钦佩不已。  ”

“呵呵!”苦笑,“操心又如何?奸臣当道,贼寇横行,董某渐感力不从心啊!来,说这些做甚?屋里请,酒宴已备好,刘州牧要亲自向郭军师致谢。  ”

郭嘉也不推辞,抬腿进院,嘴上却说道:“怎可如此?嘉不过是一幕僚,何敢劳动州牧相请?”

“为报救命之恩,些许礼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