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烽-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明身体一颤,收回目光望向高勇,眼中分明含着泪水:“属下刚刚在想:如果李头、三娃、王伙夫他们能多活几年就好了!就能够过上吏治清明、安居幸福的日子了。这些年,兄弟们一个个战死疆场都是为了过上这样的生活……可是,如今好日子来了,他们却再也看不到了。”

高勇静静的听着,视线逐渐放远直至落在遥远苍穹的北极星上,深邃的目光中闪烁着泪花。等到魏明说完,高勇捧起一把雪用力握成结实的雪球,掂量几下后拼尽全身力气将它狠狠的砸向夜空……“为了死去的兄弟,我们活着的人要凝聚在一起,像这个雪球一样狠狠的砸向敌人,让乌桓以及所有欺负过我们的家伙统统见鬼去吧!”

院内众人不知何时停止笑谈倾听魏明与高勇的对话,此刻看到远远消失在夜空的雪球,沮授首先蹲下握成一个同样结实的雪球扔向天空:“主公说的对,让所有欺负过我们的家伙统统见鬼去!”

荀彧亦远远扔出雪球:“上下同心,其力断金!”其余众人纷纷握出雪球砸向夜空述说着发自内心的感动话语……

此刻,高勇泪水滚落,这是众志成城的激动、是万众一心的呼应……他知道路已在前方延伸,必须勇敢坚定的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光和六年(公元183年)一月一日,除夕夜的欢乐气氛尚未散去,玄菟郡府却再次忙碌起来。已经是三郡军政中枢的政务堂于新年首日发出了一份改变历史开创未来的公告,内容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乌桓掳掠日甚,边郡不堪其扰,皇上亦为其忧。光和五年十一月,朝廷下旨着各边郡自行筹备钱粮整训郡兵以御乌桓。故,郡太守下令:自光和六年元月一日起,幽州玄菟、辽西及右北平三郡实行临时管制。各郡、县官吏不得擅离职守、百姓不得私离郡境直至新公告下达。

与公告张贴同时,郡兵开出军营将三郡通往外界的所有道路封锁,巡逻队严密巡视郡境,不准任何人逃离。

三郡官吏、百姓被这份公告及郡兵的行动弄得一头雾水,他们猜不出新太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刚刚才减免赋税怎么转眼间又限制出入?

一月三日,百姓迷惑之际,第二份公告下达三郡:自本告示发布之日起,郡内无房无地百姓,无论佃农、贫农、流民、乞丐,凡有男丁能耕种者,均可自愿到郡府登记,由郡府安排耕地、房屋事宜。先到者可优先受领肥沃土地。

此公告自发出之日起立刻在三郡引起轩然大波,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平民百姓自然大喜过望,特别是无房无地的社会底层之人,他们十分清楚土地意味着什么。虽然初次得知此事,许多人持观望态度,尤以佃农最甚。但是,流民、乞丐可不管这些,一窝蜂的涌向郡府,各亭向乡汇聚,各乡向县汇聚,各县再向郡城汇聚,山泉溪水眨眼间变成奔腾大河。幸有高顺提议加派郡兵维持,否则郡府大有被踏平之嫌。

然而,此事虽得到广大底层民众支持,却已然触动世族地主利益。三日傍晚,王德即带领其几位老友一同登门拜访。高勇亲自出迎:“王老族长为何亲自前来?如有急事,只需派人告知,晚辈定当立即赶去。”

王德面色偏冷,以套话做答:“岂敢劳动太守亲临,老朽舍下院小墙薄容不下百姓拥戴。”

高勇听出其中的火气,哈哈笑道:“老族长仍是矍铄健谈,屋里请!”

王德将拐杖重重敲击地上叹息道:“人老了,不中用了。原本指望靠着百十顷土地安度余生,怎知郡府一道命令让这小小的期望化作泡影!”

高勇微笑不语,只将众人引向屋内。待各自落座,高勇直接切入主题:“几位老族长亲自登门,晚辈不好太过客套,只有开门见山打开天窗说亮话。老族长此来定是为郡府分地一事,对否?”

几人同时点头,王德说道:“高太守,招收佃农耕作自家土地是老朽几人家业的根基,且先前支援太守救民的钱粮亦由其所出。如今太守突然下令分给无地农户耕地,不仅贫农、乞丐纷纷争抢,即便家内佃农亦蠢蠢欲动,形势颇令人担忧。如此下去,只怕老朽空有土地却无人耕种,如何度过余生啊!”

高勇倾听,待其抱怨完后才笑道:“老族长所虑者无非是家族产业不保,其实晚辈发出命令之前已斗胆为几位想好对策。在晚辈看来,此对策只能让家族产业日盛。”

王德望向高勇,疑问道:“高太守可否说来听听?太守所想定非寻常人所能知晓!”

高勇解释道:“王族长可知晚辈名下的两大产业——造纸与印刷?两大产业利润丰厚,一个小造纸作坊的年收入顶得上老族长全年卖粮所得,更别提印刷了!”

王德不解:“高太守此话何意?莫非要……”

高勇点头道:“正是,晚辈打算扩大生产规模,邀请几位老族长共同经营。”

王德奇道:“如何共同经营?”

高勇笑答:“有两种方法,其一,以出资方式加入晚辈经营的作坊,按照商定的出资比例分享收益、承担风险。当然也享有经营权;其二,以公开竞买的方式买下造纸方法,自己出钱开办作坊。具体情形晚辈会拿出详细的方案与诸位商讨。”

王德低头不语沉思许久……突然双目一亮望向高勇:“好,王德相信高太守,愿意出钱与高太守共同经营!”其余几人亦各有想法。

高勇摆手道:“郡府官吏虽然可以拥有产业,但是为官之时禁止经营,凡是以权谋私者统统罪加一等。为做表率,晚辈想将造纸、印刷划转到郡府名下,其收入全部纳入郡府府库。当然,这并不影响老族长入资分利。”

王德很是感动:“高太守如此深明大义,老朽定当全力支持到底!”

一月四日,经过改进的纺线机和新式织布机同时制作完成。

旧式纺车由缫丝机演变而来。一次只能纺出一根线,效率很低,直到宋元时期黄道婆将其改进之后才获得长足进步。而高勇画出的图纸是根据书本及电视中所见,以英国“珍妮”纺纱机(可同时纺八根线,发明于1764年。)及黄道婆的三锭脚踏纺车(可同时纺三根线,发明于元代元桢年间。)为模板画出的两种纺线机,再辅以自己高中时所学的齿轮传动与机械构造知识加注的详细说明。故此,新式纺线机有两款,只需选出综合效率最高的即可。

旧式织绫机有一百二十个蹑(踏具),人们用脚踏蹑管理它,织一匹花绫得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来,这种织绫机虽经多次简化,可到汉末三国时,仍然是五十根经线的织绫机五十蹑,六十根经线的织统机六十蹑,非常笨拙。高勇所知的现代织布机全无用武之地,于是干脆抄袭几十年后马钧的发明,以其改进的织绫机为原形所画,效率比同时代的织绫机大为提高。

几名老木匠怀着激动的心情看着亲手打造的两样“宝贝”在工人的操纵下开始工作,更加紧密结实的麻线和棉线在纺线机的运转声中不断延长,工人熟练的将线头导入织布机上,随后在织布机“咔嚓咔嚓”的欢叫声中质量上乘、厚实柔软的棉布被一寸寸生产出来。

最令众人惊讶的是纺线机的超高效率——一次竟同时生产八条线,而织布机不仅简单易操作,织布效率更是大大超越同时代的其他器械。

轻揉如此质优的布匹,高勇心情难以名状,这是跨时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虽是生产力提高的一小步,却是初级产业化进程的一大步!

第二卷 立足东北 第八章 效法强秦(下)

一月五日,第三份公告下达:郡内女子年龄在十六岁至四十五岁之间无论婚否均可到郡府登记申请进入郡府织布工坊做工,有纺线、织布经验者优先。工钱预定按月结算,具体方法另行通知。

与此同时,一道密令送至赵胜手中,要求其加派人手赶赴南方各州贩卖纸张书籍的同时大量收购麻、棉、丝等纺织原料,并开始秘密收购粮食、铜、铁等物资囤积。赵胜将密令与公告联系在一起,立刻明白到高勇的用意,不禁赞叹高勇的手笔越来越大。

这是一份最怪异的公告,居然以郡府的名义召集女工开办织布工坊。在家纺线织布也就算了,毕竟那是几百年流传下来的老规矩。可是如今竟要将这种自给自足的方式改为集中生产,换句话说女子不可以轻易露面的保守规矩将被打破。

荀彧非常不解,得知消息后连夜由辽阳赶回,大清早第一个踏入郡府:“主公,这个郡府开设工坊招收女工是怎么回事?”

高勇伸个懒腰笑答:“荀公莫急,看你双眼通红满身尘土想必是赶了一夜的路,快进屋内歇息一下。”

荀彧毫不理会仍旧说道:“男主外女主内,此乃先古之礼法圣贤之教喻,怎可轻易破除?纺线织布只在自家屋内即可,何故召集一起徒生是非?”

高勇知道硬来不得,只好解释道:“荀公所言仅代表一家之辞,平心而论并无太大过错。但是,于国于民却也无甚好处。试问:一女子在家中又纺线又织布,生产一匹布需多少时间?”

荀彧考虑一下回答:“约在两月上下!”

高勇微笑:“如此推算两名女子至多生产两匹布。但是,如使一人专责纺线,一人专责织布,再辅以新式器械,荀公认为产出又当多少?”

荀彧稍愣,摇摇头:“不甚清楚。”

高勇拉着他走到摆放新式纺线机及织布机的房间指点道:“这是刚刚制造出来的,有了它们同样的人力可以生产出几倍的布匹。换句话说两个人两匹布大约只要半月而已!”

荀彧立时目瞪口呆!

高勇继续道:“效率提高,布匹价格自然下降,于国于民岂不都是好事!将女工集中劳作利于材料转运统一管理,还可控制质量,造出同规格同样式的布匹,且女工一起工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更能提高效率。倘若令其在家中劳作,此等好处皆无,事倍功半啊!”

大户人家的女人自然用不着抛头露面从事生产,可贫苦人家及中下层百姓却顾不得这许多,只要能赚钱糊口什么活都可以做,挨饿的时候他们才不在乎什么礼数呢!一时间,郡府的门槛几乎再次被踏平!

一月七日,第四道公告下达:凡郡内木匠、铁匠、泥瓦匠及有此技能者需在两日内到所属郡县登记,等待郡府统一征调。

一月九日,第五道公告下达:凡郡内有志从军、身强体壮、勇武过人年龄介于十八至三十岁之间者均可到郡城申请参军。

一月十日,三郡开始正式分配土地。首先由郡城周边平坦肥沃的土地开始,每丈量出五十亩即设桩划界,每块土地均呈条状以便尽量保证拥有同样面积的肥沃土地。沿河划分的各地块之间留有水渠通道,以便开春后修建灌溉沟渠。

三郡贫苦百姓激动不已,这土地是他们祖辈梦寐以求的。在这贪官污吏横行朝不保夕的时代竟然有官府给百姓发放土地,尽管契约里强调该土地归郡府所有,但是对于百姓来说,它归属谁都无所谓,因为契约中明确写着不收租税,并且有效期长达五十年,也即是说这辈子甚至子孙都不用再为无地耕种而发愁。

拿到地契的百姓第一时间所想到的即是拉家带口到郡府门前叩拜,并且至此才明白第一道公告不准百姓私离郡境的用意。

此举开创土地国有化先河,并在契约中明确写出只在本任太守治下才能生效,换句话说下一任太守到来此份地契将会失效。由此,百姓们为了自己的生计着想,只有彻底坚定的支持新太守治下的郡府才能保证有土地可以耕种!于是,民心得到空前的凝聚,三郡内百姓对高太守的崇拜更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征兵公告发布后,每日均有数百人应征。而到郡府登记的妇女更达数千人之多,可见因为土地一事,百姓对郡府的信任得到极大提升。面对这一切,荀彧无言以对,民心所向神佛难阻。

同日,三郡木匠、铁匠、泥瓦匠开始向玄菟集中。高勇下令征集闲散男丁组成伐木队开始砍伐树木为即将开始的各项工程准备木料。来自未来的高勇相当清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过度砍伐会导致气候异常、水资源匮乏直至沙漠化,于是在下达砍伐森林的命令同时亦随同下发指导手册,详细说明如何保护古树、如何保护水源地、如何保护稀有树种、如何分批砍伐等知识。

此外,高勇又令裴石组织人力在适宜种植林木的平地上建设人工林场,为五年至十年后的木材需求提前作好准备,还鼓励百姓种植适宜做木料的树木,比如杨树、桦树等。

十二日,首批木料运回,同时各地木匠、泥瓦匠、铁匠陆续到达。高勇立即下令木匠开始制作新式纺线机与织布机,并召集女工开始培训,准备短期内大规模投产。尽管仍处严冬,可三郡却热火朝天,郡府、百姓皆繁忙异常。两日一道公告,令人目不暇接,不仅将三郡带入急剧变革之中,还环环紧扣目标明确,引导百姓朝着既定的方向大步前进。

十三日,由于使用煤炭,窑温得到大幅提高,砖窑烧制出首批合格红砖,水泥亦开始逐渐接近预定要求。得知此消息,高勇大喜,立即调动郡兵将首批红专运至郡城,并要求泥瓦匠研究如何利用这种红砖建设新式房屋。当然,高勇也画出自己那时代的房屋样式及基本结构供其参考。

如同木匠一样,泥瓦匠首次看到红砖亦目瞪口呆,翻转细看抚mo敲击,任凭想破脑袋也猜不出这种红砖是如何制作出来,比起土坯不知强出多少倍,尽管仍不及青石坚硬,但红砖拥有规格统一、利于搬运、方便建造、适宜大量生产等诸多青石所没有的优点。许多泥瓦匠忍不住想要立刻试验建房,看看这种红砖究竟有多好!

高勇想想也好,反正水泥尚未弄好,让他们使用当时的泥料试验也不错。于是,当日午后,郡城河边一栋房屋开工建设,按照高勇的建议:设计房屋结构、挖地基、砌红砖、绑垂线……古今建造技术开始尝试结合统一。

十四日清晨,高勇被苏雪莲欢快的笑声弄醒。出门一看,苏雪莲正坐在石椅上笑看院墙上蹦跳嬉闹叽叽喳喳欢叫的两只喜鹊,他们互相追逐时飞时落,扑动的翅膀将墙上的积雪扇落,在朝阳下绚烂美丽。

苏雪莲目不转睛观看他们的即兴表演,偶尔侧头噘嘴,偶尔轻声欢笑。高勇驻足观望,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

郡府内,征调来的铁匠聚在一起低声细语,均在猜想新太守召集他们的目的。此时看到太守跨门而入,尽皆叩拜。

高勇伸手示意免礼:“此次召集诸位是有要事相求。”

“太守有事尽管吩咐!”

“好,一会启程赶赴郡城东边的抚平乡,大概要住在那里一段时间,吃住皆由郡府供应无需诸位担心。只希望各位竭尽所能,完成郡府交付的工作。”

次日,抚平乡突然出现三百郡兵驻扎,随即全乡被严密封锁,乡内百姓已于五日前接到郡府通知搬往他处。在铁匠赶到的同时,另有三百余民夫进入。很快,通向高显铁矿及东南煤矿的道路开工建设。铁匠则开始在抚平修建炼铁的设施,尝试用煤冶铁。

十八日,高勇仍在为郡内工业分布绞尽脑汁时,门卫禀报:几名工匠抬着大木箱要拜见太守。高勇将笔扔到案上,舒舒服服的伸伸个懒腰,心道:“看来又有好消息啊!”果然,这几人正是试验烧制瓷器的工匠。

为首之人叩拜道“禀告太守,草民等按照太守吩咐,经过百余次试制,终于在昨天烧出第一窖瓷器。知道太守一直为此事烦心,故连夜送来请太守过目。”说着,后面几个人抬进一个大木箱,打开箱盖将里面放在稻草中的瓷碗、瓷盘、瓷碟一一拿出摆在案上。

这几件按照高勇要求绘有图案的瓷器制作精良、晶莹剔透、光泽四溢,拿在手中清凉顺滑,绝非当时普通陶器瓷器可比。

此时沮授等人闻讯赶到,在高勇介绍下每人选一件捧于手中细细端详,看到瓷器上图案色彩竟有三种之多,浓淡相宜绚烂异常,目光中充满惊讶与赞叹。“主公奇才,此等瓷器世所罕有,乃是无价之宝。主公由何处得之?”沮授最先开口。

高勇当然不可能告诉他们这是两千年后学来的,只好再次将莫须有的师傅搬出来:“此乃家师传授,只是少时顽劣,不曾用心学习。。。。。。师傅所制方可称作无价之宝。唉,睹物思人令人感触甚深!”一句话,将这技术来源彻底封死。沮授也没多想,继续啧啧称奇赞不绝口。

倒是陈晋端详几遍之后喜道:“高太守,如此上佳瓷器如果拿到外面贩卖,依晋看定能有个好价钱。”

“那你看此物价值几何?”

陈晋考虑许久方才咬牙道:“非三万钱不卖!”

高勇哈哈一笑,遥头道:“三万钱太少,非十万不卖!”接着对几位工匠说道:“诸位数十天来辛苦了,离府前每人到账房领五千钱,此外给予协助的工匠每人一千钱,由你们代领。回去后立刻扩大规模,将生产出来的瓷器秘密交于赵郡丞。有两点务必注意:第一,烧瓷工艺要严格保密,如有泄漏下场不说你们也能猜到;第二,诸位回去后还需辛苦,研究研究能否烧制出更多样式,比如酒杯、花瓶、手镯等。此外,色彩仍然太少,要继续摸索试验,对于发现新颜料者均有重赏。”

工匠离去,高勇心中的半块石头落下,有了瓷器,再加上造纸、印刷以及纺织三大行业,郡府几年内的建设资金总算有了着落。看着众人喜爱的模样,高勇当即将这几件瓷器分别赠予了他们,并将样品立刻送至赵胜手中,要其准备在富户大族中推销。

三郡建设的初期基础工作已经起步,剩下的就是等待发展壮大。手中的人才各司其职,荀彧主抓民生,整顿吏治、丈量土地、安排分配忙得不可开交;赵胜虽然挂名右北平郡丞,可自从接手工商生产后便再也没有过问郡内之事,尽心尽力帮助高勇开展工商事业,督促设备制造、加紧培训工人、巡视各处工坊烧窑、安排原料采购、物品生产、组织贩卖,几乎没有片刻清闲。

高顺整日留在军营内训练精锐郡兵,根据高勇设想结合实际安排各种训练,诸如体能、武艺、战阵、军姿等,还尝试开展思想教育,以此加强军纪提高战力。魏明、陈晋为其副手,奔波于辽西、右北平两郡,与秦风、毋安一起巡视城防安排二线郡兵部队的训练工作。孙泰则被高勇单独调用,安排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