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烽-第5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月二十日,魏明率领第一军其余三个师启程南下,按照统帅部的指令进驻徐州。同日,益州使团离开洛阳,并选择水路进入奉天。

也是在这一天,苏由率领的二十四师穿越龟兹、姑墨、疏勒成功抵达大宛边境。不过,任谁看到一支两万兵马大军也不会无动于衷,于是当二十四师的骁骑营出现在边界后,立刻引起大宛国军队的激烈反应。号声示警,紧闭城门。

苏由十分惊讶,这大宛是一路而来遇到的第一个没有主动开城迎接的国家。细想亦然,根据商人提供的情报,大宛国拥有常住人口四十余万,军队六万。得益于汉武帝时期的两次远征,彻底击溃了西域诸国的反抗之心,使之臣服朝廷。然而,王莽及汉光武帝以来,原本的臣属关系时断时续,加之匈奴不断南侵,造成西域诸国变动剧烈,大宛国也渐有脱离汉朝的意图。

不过,如今随着汉朝实力迅速恢复,丝绸之路重新开启,这份蠢蠢欲动之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苏由的两万大军,比起当年汉武帝的西征军也不逞多让。冷笑过后,苏由下令部队就地扎营等待使者交涉。反正秦王有令,不允过境者能灭则灭,不能灭则驻守边疆等待后援,虽然大宛距离长安有近一万三千里的距离,只要条件允许,秦王一定会派兵远征。

此刻的大宛国已经有些慌乱,国都贵山城内,大宛国的高层已经吵成一团。国王塞斯提双眼紧闭,副王蓝蔡闭口不言,只有辅国王摩延认真聆听。王庭上分成两派:贵族偏软,主张和平共处;武将强硬,坚决要求不允许汉朝军队入境,并且不断的吵嚷百余年前汉军带给大宛的耻辱。一个个脸红脖子粗,恨不得冲上战场斩杀前来的汉军。

“胡闹”副王蓝蔡一声轻喝,目光扫过众“你们可知边境郁成城东驻扎多少汉军吗?整整三万其中骑兵多达三千,还有数不清的车马运载的粮草辎重。打?凭什么?难道以你煎候手下那万把人?”

“副王,汉人狡诈凶狠,万一借路是假,谋国是真又当如何?城内已经谣言四起,说不得又有谁要借助汉军夺取王位了”煎候不甘示弱,冰冷的回敬副王。当然,身为大宛国数一数二的大将,他有这个底气。

“哼,狂妄无知”蓝蔡冷哼,“汉军一路行来,有三国不肯借路,只一日国灭;有两国挑衅汉军,只半日,国除。你们倒要想要做第六个?”

煎候撇撇嘴,“不过是小国罢了,几千军兵而已,交给我一样灭杀”

“你?”蓝蔡冷笑:“告诉你吧,我得到的消息是汉军用了一千人便灭掉拥兵三千的温宿此战无一人逃脱,汉将苏由下令屠城,温宿无论老幼无一幸免。”

此言一出,王庭内一片吸气声,众人面面相觑,均感到深深的不安。

“那又如何?”煎候硬着头皮上,“汉军远来,后援不及,只要发动西域诸国截断其粮道,再拖延时日,汉军必败。当年祖先也是这样击败汉军的”

蓝蔡一听顿时笑了起来,“无知啊你晓得汉军有多少兵马押运粮草吗?五千我问问你,这一路上有谁敢动手?乌孙强大吧,自温宿国灭后,立即派人远赴长安进贡。”

“什么?怎么会这样?”煎候并不傻,乌孙屈服必然有原因。只是这样一来,大宛就少了一个对付汉军的盟友。

这时,国王塞斯提突然睁开眼,一言以定:“先礼后兵”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章 隔江相望(6)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章 隔江相望(6)

当西域的消息传递到奉天时,已经是五月上旬。在这春雨贵如油的年代,任何事情都比不上站在屋檐下欣赏春雨淅沥的景象,偶尔轻风拂过,挑动树叶沙沙作响,甚有风情。屋内,蔡琰、雪莲正在细心演奏着《刀剑如梦》,笛音、琴音相合,令人悠然神往。

雨中,赵咨打着雨伞走入院内,腋下夹着一沓奏报……“主公,西域传来了最新消息,大宛同意了二十四师过境的请求,苏由部已经启程,保护着商队继续西进;同时,黄忠将军命令抽调一个龙骑团、两个机步团以及两个暂编团组成第三支辎重队出发,此乃依据前两支辎重队改进而来。倭岛方面,李蒙、滕熬二将率部主动出击,连续击破倭人二十二处营寨,斩首一千二百余,前锋已经进入倭岛中东部山区。”

高勇边听赵咨禀报,边翻阅奏报,迅速浏览作战进程及伤亡情况,“伤亡率还算可以接受,只是……算了”想到如果下令放缓攻击速度,未必会有效果,还不如彻底放开,让这些年轻将领得到充足的锻炼。“再发信叮嘱李蒙、滕熬二人,务必戒骄戒躁。另给魏明送信,让第一军抓紧适应徐州、扬州的气候,曹操有点小动作,不可不防。”

“遵令”赵咨躬身道,“徐荣、张辽上奏,两个骑军已经休整补充完毕,请给予新的命令。”

拿过二人的请战奏章,高勇露出一丝微笑:“这两人啊整日想着作战,也不算算要花多少钱粮。拟文告诉二人继续等待,不过允许以练兵的名义缓缓向南移动,第四骑军目标司州,第六骑军目标徐州。其他几支部队按照统帅部制定的计划开始动作,让各部抓紧练兵,大仗要来了”

五月中,第1骑师、第2骑师南下兖州;第1机步师、第2机步师及陷阵营西进汉中;冀州大营转眼间空空如也。当然,为了迷惑敌人耳目,扔定期抽调特警队及暂编师到兵营内轮训。

此时的荆州正值青黄不接之际,去年的战乱、洪水以及今年的反常气候,让荆州损失惨重,大片庄稼面临绝收。其中尤以袁绍最为凄惨,治下人口大量流失,军中逃兵日渐增多,起事时的五万余兵马只剩下两万挂零,面对曹操的咄咄逼人,只能忍气吞声。但是,曹操何等精明,会给他休养生息的机会?于是,在四月底的一个雨夜,夏侯惇、夏侯渊率领豫州兵团突然出现在江陵,并随即渡江南下,仅耗时两日即击溃袁绍军守备部队。其后,两人分兵两路南下,短短十日内,连续击溃袁绍军匆忙组织起来的三次反击。

到五月中旬,袁绍兵败,被迫逃入南荒。曹操终于占据荆州南部,成为了仅次于高勇的第二大诸侯。同月,襄阳举行盛大庆典,皇帝刘协亲自出面,赐予曹操荣誉,大肆奖赏有功将士。

袁绍败亡,交州投降,令曹操、孙策在江南站稳了脚跟。如今只剩下刘备屈居一隅,等待着崛起的时机。

面对如此局势,刘璋慌了尤其在得知高勇增兵汉中的消息后,更是汗如雨下。“怎么办?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办?”看着一屋子文臣武将默默无语,只剩下刘璋两眼泪千行。痛苦中煎熬,等待着张肃带回来好消息。

局势瞬息万变,当张肃登上去往辽东的客船时,才从报纸上看到荆州战局的进展。扶着船侧护栏的来敏轻轻一叹,“怎么会这样?北方不断调兵南下,曹操居然还敢进攻袁绍,胆识异于常人只是,这样一来,荆州、徐州、交州已经型同一体,剩下刘备必然要将目光放在益州……我们的任务艰巨,稍有不慎就将引来可怕后果。”

张肃神色黯然,将报纸折叠好放入怀中,目光随即远眺,望向一望无际的海天一色,“益州必需做出选择,无论靠向哪一方,都不会再有州牧的存在。汉中已经驻扎着纪灵的三万兵马,如今又从冀州调去三万,益州如何抵挡?仅靠关隘吗?想想张鲁的下场就令人不寒而栗。只希望此次奉天之行能有所收获。”

来敏感受着客船乘风破浪带来的颠簸起伏,深深呼吸一口清爽的海风,“能造出如此海船,北方会失败吗?如果说选择,其实早就已经决定好了的。”

张肃默默无语,轻轻摇头返身走回客舱。

随行的武官庞羲没有费脑子想这些无关的事,此时的他正在聚精会神的蹲在船尾测算速度,并且不断想象,如果这种大船改造成战舰航行在大江上,会不会无敌?其实,庞羲并不知道,这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早已将他的心神震撼,悄无声息中影响了他的判断,从最开始的羡慕,一点点演化成为仰慕,及至现在的崇拜。

海燕2号的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在顺风的情况下,丝毫不逊色于陆地上奔驰的马车。来自各个地方的旅客齐聚甲板,一边饶有兴趣的观看水手调整船帆,一边欣赏大海上的壮观景色。

“来敏老弟,等到战乱结束,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一趟南洋?”张肃平躺在床铺上,看着《南洋游记》感慨道。

“南洋?我倒是想去西域转一转,那里的风土人情与中原截然不同。报上说,西域的西边还有大帝国,与我们大汉不相上下的庞大帝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报上没有明确写出官府对待西边帝国的态度,但从高勇一贯做法判断,出兵攻伐的可能性很大。”

张肃微微点头:“开疆扩土不世伟业,只是没有你我的事情了。”

“谁说的?”来敏笑道,伸手指着报纸上的一段话道:“看这里,翰林院根据已经掌握的地理信息推断,益州南部渡过南蛮的地盘后,可能还会有数千里的沃土。既然乘船可以过去,那么陆地上也一定会有道路联通。”

“如此看来,高勇的目光未必仅仅放在益州上面啊”张肃多少能够体会到来敏的意思。“能够大力发展航海的人,怎么会固守在土地上呢?可惜益州只有几个湖泊,否则也可以让州牧享受一下航行的乐趣。说来也好奇,北方人究竟是如何做的?能让海船无风自行?还有那冒烟的高大烟囱,船里烧火难道不会引起整个船着火?嗯,这个轰隆声也很奇怪,到底是什么呢?”

来敏侧耳倾听,“可惜不让进到下面……”

※※※※※※

夏天的到来意味着雨季开始,乌云渐渐成为了天空的主宰,滚滚雷声震耳欲聋,让田间劳作的百姓纷纷抬头望天。这时,一支骑兵小队出现在官路的尽头,骑士们小心谨慎的观察沿路情况,并时时做出手势,示意后方。不久,一支车队出现在视线之内,低调但高速的行进,两侧同样有骑兵护卫。

车内,高勇新奇的打量外面的景色。这是自己第三次来到兖州,当年的匆匆而过没能留下太多印象。

“主公,前面就快到濮阳了。”郭嘉打着哈欠说道,“从邺城出来就没有好好休息过,进了城一定先大睡一天。”

高勇笑了笑,“既然觉得累,可以跟着文和、泰安去巡视北疆防线啊,何必陪着我南下?”

郭嘉翻了翻眼皮,很是不爽道:“何必?被自愿好不好家里那口子天天唠叨要去我家乡看看,耳根子都摸出茧子了。”

“颍川吗?”高勇点点头,“的确是出人才的地方,看看政务院有多少人来自颍川就知道了。”

郭嘉双臂环抱,斜靠在椅背上,“主公,在颍川开设书院有何不好?为什么几次申请都被驳回了呢?您看看冀州、幽州都开设了大学,长安、北海也没落后,独独颍川这块宝地,啥都没有。这次兖州之行,也有一项任务是庆祝兖州工学院成立,想想就心酸。兖州钟刺史明明是出自颍川,却为兖州来回奔波。”

郭嘉的抱怨丝毫没有效果,高勇始终面带微笑的望向窗外,“下雨了”冷不丁蹦出一句,倒是把郭嘉的牢骚打断。“我打算推广钟刺史创立的楷书,你觉得如何?”

“楷书?就是公文中出现的新笔体?”郭嘉微微惊讶,“字迹清晰易于辨认,用来写公文很不错,印刷书本也可以。只是……”

“是不是担心不易被接受?推广不代表强制,人们依旧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笔体,但是公文、刊印的书籍必须用楷体。文字是文明传承的核心,也应该与时俱进,作为官府,首要考虑的是易懂、易于掌握、易于推广。书同文,车同轨,秦皇在这一点上英明无比。此外,从今年六月起,官府往来公文、军事书籍中一律采用公尺、公斤、公升、公亩表述,也算是正式统一度量衡。五月底,新的标准启用,标尺、标准、标重已经发送各州郡。希望今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必为了换算费脑筋。”

郭嘉瞄一眼车窗上滑落的雨滴,“西域呢?”

“一样”

“真的要进攻西域?”

高勇点点头:“为了子孙后代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必须要打怎么?你还同情他们?”

郭嘉摇摇头:“只是觉得这么打下去何时是尽头?”

“尽头吗?”高勇仰靠椅背,“没有敌人的时候才是尽头吧”

濮阳城,钟繇静静的站在城门下,偶尔与身边的濮阳县令陆绩、治中陈琳低声交谈。陆绩神色激动,刚刚升任为濮阳令的他,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陈琳倒是镇静如常,只不过眼角时常闪过一丝兴奋。因为荀攸已经给他吹风,不久钟繇就将卸任兖州刺史,继任者就是他。

“钟刺史下一步要去哪里?荀主官可有透露?”按耐不住好奇,陈琳还是问了出来。

钟繇笑道:“具体还不清楚,大约不出幽州、司州两个去处。”

“果真?卑职可要提前祝贺钟刺史了”陈琳急忙恭贺,钟繇有才,治政能力突出,三年来政绩斐然,兼且一手好书法深得秦王看重。“以后到幽州述职,可就要叨扰老上级了。”其余几人也纷纷出言祝贺,都是共事多年的熟人,话语中满是真诚。

“你们啊”钟繇眼见盛情难却,只能摇头,“兖州才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比起幽州、冀州差距很大,你们的路还很长,很不好走。今天秦王视察,你们要抓住机会讨教治政之法。相信在这一点上,天下无出其右。比比看,兖州在册人口是幽州一半,可去年税收只有幽州的六分之一”

众官吏纷纷点头,陈琳更是一脸肃然,缩小差距的任务要落在他的肩上,如何敢掉以轻心。谈话之时,官道上终于出现了骑兵身影……

※※※※※※

张肃、来敏十分郁闷,当他们踏上传说中的辽东,登上东沓港的码头时,才知道秦王已经南下兖州,与他们擦肩而过。还好派来了华歆接待,否则……

“二位使者,咱们是去奉天等待秦王返回?还是赶回兖州面见?”华歆保持着外交官的礼仪,风度翩翩。

张、来二人面面相觑,还能怎么办?两手准备吧于是,张肃赶赴兖州,来敏北上奉天。

五月底,交州连续发生几次小规模冲突,武安国立即下令全军备战。孙策军见状立即收敛,严守城池。其后,东安附近、豫章一带相继出现孙策军的小股斥候,扬州局势渐趋紧张。

六月初,平定荆南之后,夏侯兄弟引军返回豫州,只留下少量警备部队。同时,曹操继续推行屯田制度,并与荆州豪族谈判,收回了大量土地,借以收揽流民恢复生产,一个月下来效果显著。

只不过,表面的和平掩饰不住暗流涌动,从高勇调兵南下的谣言传出来的时候开始,有识之士早就猜测到了,新的战斗即将开始,这一次,没有人回来干扰北方大军的南下了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章 隔江相望(7)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章 隔江相望(7)

建安三年六月中,远赴西域的商队终于经过千山万水,成功抵达安息边界。沿途的大月氏、康居在大宛的模范带领下,纷纷开放了通行权,即使康居东部的乌孙也派来使者,与这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商队同行。

起初,康居、大月氏的内部同样存在着相当的反对声音,不希望汉朝的军队从国内通过。甚至其中一部分激进分子鼓动贵族联名抗议,企图逼迫两国彰显国威。反正东边还有大宛顶着,大宛的东边还有许多小国顶着,就算汉军远征,也将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的事情了。也许还会如历史上那般,远征大宛后就迅速退兵。

面对汹涌民意,大月氏、康居的高层一度动摇了信念,损失不大,还能趁机吃下八千辆大车的货物和两万套上等兵器甲胄,诱惑实在太大。不仅仅国内,大宛也有人派来密使商议共同对付这支汉军的可能性,一切似乎正在想着少数人的期盼前进。

然而,仅仅半个月后,大宛国突然改变了态度,撤出了全部使者。此举令大月氏、康居两方面十分恼火,甚至开始谋划暗中动手嫁祸给大宛的诡计。可惜,当边境军队禀报汉军骑兵出现的消息后,所有心怀鬼胎的人傻了。因为这支骑兵的装备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所有人的认知。龙骑兵的弓、弩、马刀,黑骑兵的长枪、重甲,让康居军兵心生恐惧,提不起一点点抗争的念头。一万龙骑兵,一千黑骑兵,这是足以横扫大月氏、康居的军事力量。更何况,他们刚刚得到准确消息,匈奴再度败给汉朝,而且是惨败如今在凉州,汉朝已经调集了十万大军虎视眈眈。想想当年大宛事件,汉朝不也是调动了十余万人?

终于,大月氏、康居宣布开放贸易,允许汉军及商队自由通行。

骑着战马踏入康居的一刻,苏由心中微微感慨,弱国无外交,国强才有尊严。想想史书中的记载,看看眼前的现实,令人豪气顿生。不仅是苏由,所有二十四师将士都有着同样的感慨。大月氏、康居可是能够与匈奴抗衡的国家,竟然都乖乖的让出道路,天下之大还有哪里去不得?

沿途秋毫无犯、军纪森严,让两国百姓感到庆幸,让两国高层感到担忧。如果是军纪败坏的军队,他们反而不会担心。可是,眼前的汉军展现出来的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却是战斗力的核心。

眺望山坡西侧的绿色原野,苏由第一次露出了贪婪的笑容,就如同高勇猜测的那般,他想要将这一片沃土据为己有。大宛国是最理想的中转站,而这里将会成为继续西进的桥头堡。“拿地图来”苏由大声道,他要看看这里到长安的距离,到奉天的距离

安息国的边境军队惊恐的望着这支突然出现的庞大军队,仰仗着与康居的友好关系,加上最近几十年来西边、南边始终战乱不断,使得安息只能在东部边境部署了少量警戒性质的军队,区区几千老弱残兵根本阻挡不了这样一直钢铁雄狮不错,在安息军兵的眼中,重甲步兵的确可以称得上是钢铁雄狮

与安息国人的恐惧不同,沿途收集了不少消息的苏由却是心情大好。不单单是掌握了远征的路线,掌握了沿途各个国家的情况,还知晓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安息正在发生战乱,规模巨大的战乱,以至于不得不抽调精锐边军前去增援。目前在位的安息国王叫做沃洛吉斯五世,他正在调动军队与西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