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烽-第5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为帝。帝为何?古有尧舜禹汤,五霸七雄,及至高祖武帝,凡成一统、固国安民、御敌于外,凡此种种皆帝为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所向,天地莫敌”

管宁的身份地位毋庸置疑,文章的影响力更是波及寰宇。此文一出,天下震惊奉天沸腾起来,各州沸腾起来,甚至前线作战的将士亦沸腾起来,士农工商兵纷纷联名上书,恳请秦王登基称帝,威加四海,保社稷,富黎民,创盛世

面对如此突兀的景象,高勇惊呆了,这次是真的惊呆了本以为还要几年筹备,怎知民情汹涌来势迅猛,该如何面对?站在院中,高勇仰天长叹:“管宁管大儒,你可是给我出了道难题啊”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二章 开疆扩土(5)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二章 开疆扩土(5)

舆论风潮在管宁文章的带动下勃然喷发,上书、请愿纷至沓来,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稚龄孩童,纷纷提起笔或者托付他人代为签字,表达心中夙愿。幸得法令严苛,官府运转正常,各级官吏严守本职,不参与其中,仅仅代为转达。统帅部依旧忙碌于西域战争,虽然前线将士闻讯后亦纷纷上书,可都被战事耽搁。

高勇呢?思前想后犹豫不决。普天之下谁不想做皇帝?可是总要看形势,不能因为一时脑热而留下危害,特别是目前这个时期,国内尚未一统,对外征伐不停,不容许出现一点差池。郭嘉、贾诩、刘晔等人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了沉默,几位妻子也给高勇留出了足够的独处时间。只是……

八月五日,高勇提笔撰文,于新报刊登文章作为回应。文章只有寥寥数语,皆为真心表达。“冠军侯誓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名将陈汤豪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今匈奴未灭,西域未平,国未一统,四夷不靖,何敢晋位?值此之时,国人需众志成城,奋发图强,固农耕,展工商,修兵戈,以威扬天下,复秦汉雄风”

文章虽短,却发人深省,沸腾的舆论瞬间平息,激昂的百姓纷纷反思,并很快专心自己的工作,再也不提此事。学生认真读书,农工认真劳作,便是商人也打消了利益为先的思想,渐渐的把国家利益放在了自身利益的同等位置。试想,连秦王都念念不忘秦汉雄风,自己身为国人,亦当紧紧追随。所谓国家强盛,国人方能自豪。

短短十余日便恢复了平静,大街小巷行人匆匆,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整个国家仿佛上了发条,开始了飞速运转。

“进攻西域不靖,何以班师”高顺发出最强的呐喊,激励着西征将士奋勇杀敌。

“杀”黄忠、魏明同声高呼,挥剑前指,数万大军发起最强进攻。

仅仅数日而已,为何会有如此变化?大宛人惊呆了,康居人惊恐了。面对不顾死伤的猛攻,二师城虽然号称西域第二坚城,却也在炮弩轰击中颤抖起来,冲车、巢车、大型云梯迅速覆盖了整个城墙,四个机步师的强攻,任谁都会感觉到无以为继。

仅仅一日,曾经抵挡汉军四十余日的二师城陷落了,大宛国军队主力瞬间灰飞烟灭,内有步军将士追杀,外有骑兵游猎,逃出城者百不足一。不远处的郁城守军见状哪敢耽搁,立即开城突围,丢下了大批粮草辎重。

同时,北路第一军团沿着康居边界发起全面进攻,平均每日推进百余里,在以游牧为主的康居国内纵横驰骋。得到消息的右匈奴惊恐的撤回了所有斥候,更将靠近天山的部落悉数撤回大漠以躲避汉军锋芒。至于康居的求救,右匈奴很理智的选择了拒绝。除非脑子坏掉,否则谁敢跟五十万汉军斗?就算是当年的大秦帝国蒙恬,也不过是三十万秦军罢了。五十万啊,右贤王想想都不寒而栗,遑论手下的各部落族人。眼看着西域诸国灰飞烟灭,右匈奴的胆气也日渐萎缩,如今只剩下麻木旁观,哪怕左匈奴和鲜卑开战,也没能引起太多注意。

康居使者穿梭于各地,大宛、大月氏、右匈奴乃至不太对付的安息、贵霜,可惜的是,没有任何一国敢于救援。况且,大宛、大月氏主力覆灭,再也没有抵抗的决心和底气了。第二军团攻克二师城、郁城后,立即迁徙百姓,并以之为继续西进的支点,粮草物资迅速调运过来储备,并且驻扎有两万暂编师防守。其后,大军继续西进,向着大宛国内陆杀去。

短短月余,曾经强横、富庶的西域诸邦完蛋了,只剩下几个大国抵抗,可前景也不乐观。原本安息还有余力支援,谁知他自己也出现了内乱的隐忧,根本无力抽调兵马援助。只能眼看着汉朝大军杀至边界。而贵霜帝国虽然衰败,也有主战派恳请出战,结果却在突兀出现在海域的汉朝舰队面前惊呆了。

程毅的南洋舰队虽然只有十艘巡洋舰,却也足以傲视贵霜海岸。看到这样一支舰队,再看看高大威武的巡洋舰,比照自己的小船只,谁还敢轻言开战?于是,贵霜帝国沉默了,反而高调迎接汉朝使者、船队,并签署了一系列商贸协议,允许汉朝商人往来,允许汉朝船只停靠。作为表示,程毅下令十艘巡洋舰展示了一番火力齐射的壮观景象,彻底闭上了贵霜主战派的嘴。

北方发生的一切都及时送到了曹操的案头,一声声叹息,一次次无奈。曹操知道,随着时间推移,反击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越来越没劲,高勇铁定不会遵从了,孙策、刘备也琢磨不定。“唉!”一声轻叹,曹操落寞的望向屋外盛夏景致。

闻听北方之事,汉帝刘协的心情却是苦不堪言,汉室气数已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一切都可追溯到黄巾之乱,那是一切祸乱的根源。想起这些,刘协不禁对汉灵帝、对董卓、对一切见过的人感到厌烦。哪怕是高勇,也隐隐厌恶。只是,手中兵马全无,空有复兴汉室大志,却也只能望天兴叹。而西域日渐平定的消息,更是让刘协感到绝望,声势、气度、权柄,高勇全部占据,更有天下大半百姓拥戴,登基称帝不过是迟早之事,说什么等到西域平定、匈奴灭绝,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

面对北方一浪高过一浪的声势,江南三大势力默不作声,只选择辛苦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趁着高勇无力南顾的时机平定内乱,等待着最后决战时刻的到来。这便是如今汉朝的奇怪情况,对外战争不断,四出扩边,而内部却是剑拔弩张尚未统一,史书上也难以尽数。总之,在汉朝的大名号存在的时候,开疆扩土的功绩仍扣在了“汉”字头上。

八月十日,大宛国灭。第二军团分兵两路,一路向西进攻康居,一路向西南进攻葱无、大夏。面对主力尽去的两个小国,第十三军李承部可谓出尽风头,三万余将士如入无人之境,大军过处敌人望风而逃,百姓无不俯首称臣。及至八月底,大夏、葱无国灭。诺大的西域,只剩下康居负隅顽抗,可他面对的却是整整五十万汉军,分别从三个方向泰山压来。

康居完蛋了

八月十三日,西征军向康居下达了最后的通牒:死战或投降

三日后,康居国回复:死战到底

于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五十万大军齐动,向着康居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凉州武威,过往的混乱在秦王大军抵达后消失的一干二净,贫苦的农户分得了土地,一家家喜滋滋的耕作,等待着秋天的收获。家中房屋得到了官府无息贷款得以修缮,劳作工具也是从官府赊购,只等粮食收上来后按照市价折抵便可。如此好事谁曾想过?遑论那儿三百亩的土地,可是祖祖辈辈都没有想过的。从划分土地至今过去了快两年,邻里间的日子越发好过,去年新年,家中的孩子们竟然吃上了有生以来的第一顿过节肉。而今,上学的孩童们已经面容红润、个头也一个个窜了起来,这些都是官府的利民惠民的措施效果,读书识字,官府免费提供书本、衣食,彻底获得了这些曾经身处社会底层的百姓忠心,消失不知多少年的大秦帝国耕战思想又一点点复苏,重新占据这一片秦川沃土。

上田耕作的百姓有说有笑的走在路上,谈论着今年的好年景。突然,几匹快马从官道上疾驰过来,马上骑士一边驾马,一边大声高呼:“康居国灭,西域大捷”

“西域……大捷?”农人们面面相觑,更有几人挠了挠头。忽然,一个人惊叫一声,“俺家娃说过秦王登报,讲到西域未平如何当皇帝,眼下这西域平定了,那岂不是说……”

“对啊,秦王要当皇帝了,好日子就不会变了走,到里正家里请愿去”

“走让秦王当皇帝”

报捷的骑士一路狂奔,从凉州到司州,从司州到兖州,从兖州到冀州,从冀州到幽州,直至进入奉天城。整个北方沸腾了,比上一次规模更大的沸腾。西域平定,万民欢庆,开创有史以来最伟大功绩

贾诩、郭嘉、刘晔、陈群等一班老臣笑中带泪,互相道喜、庆贺。高勇明知会有如此结果,可当消息传来,仍感到兴奋激动。是日,高勇下令天下大庆两日,遥祝西征大军得胜,同时祭奠阵亡将士,其功绩铭刻历史

九月初,高勇决定西行巡视,看一看乌州、昆州这一片后世几经争夺历时数代方才纳入版图的土地。近卫龙骑师、警卫旗队师当先开路,大秦意志师剧中保护,高勇、贾诩踏上了西行道路。

西域虽然平定,可后续工作仍旧十分繁重。派遣官吏、安排移民、确定州郡边界,每一件都是费时费力的事。

车骑将军高顺于九月三日抵达康居,巡视新边疆的同时,了解安息军政,为今后吞并做好准备。魏明、黄忠以及各军师主将各个喜上眉梢,全军将士也振奋非常,恨不得再打上几场大战,在开拓几州之土地。

汉军终于出现在了边界上,且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多,安息国王沃洛吉斯五世闻讯后目瞪口呆了足足一个时辰,才颤抖着手接过边军奏报。眼见上面预估的五十万兵马的数字,险些背过气去。五十万啊,整个安息国最强盛时也才三四十万军队

“派遣使者与汉朝通商,那些自高自大的汉人最喜欢这一套,只要多说好话,说不定还能有额外收获。” 沃洛吉斯五世突然笑了起来,似乎是想起了祖上流传下来的一些话。“汉人比较容易糊弄,倒是国内这些叛逆,你刚才说到那里了……”

攻打安息?高勇想过,却绝不是现在,因为攻打安息这样的灭国大战需要统一稳定的国内环境,而且也需要安息“配合”。于是,再给高顺的密令中,就将上述情况传达,并请高顺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果不其然,九月中旬,高顺巡视边疆后下令第二军团驻扎防御,第一军团后撤至凉州,待各部队分驻地方后解散第一军团。第一军依旧返回冀州驻扎,第七骑军防御乌州,第四骑军防御凉州。安息边境只驻扎第二军团约十五万兵马,而且也是目前西域道路所能承载的最大兵马数量。

伴随兵马陆续撤回,暂编师也相应调整,分批解散,确保凉州、司州秋收顺利进行。唯有工程兵团仍在夜以继日的修路铺桥,打通西域的两条大动脉。

右匈奴乖巧的继续收缩,并做好了随时迁徙的准备,谁让他们祖上曾经有过相同的经历,如今应付起来倒也不会手忙脚乱。而左匈奴与鲜卑的掐架也在两个月后停了下来,一来双方都打不动了,二来汉朝远征大军班师回朝,天知道会不会用来对付自己。其间,朱灵的第三军团又恢复了以往沉默姿态,第六军团也稳稳守御兴州西部防线,虎视眈眈的等着吞下鲜卑腹地。

巨大威胁令莫户安、莫户跋寝食难安,眼下鲜卑衰弱的厉害,根本不足以对抗任何一个方向的汉军,尤其是打探到汉军新设立军团的组成后,更是感到一股深深地绝望。至少一个机步军、一个骑军,此外还配备有若干步军及暂编师,编组灵活,战力强大。虽然尚未到深秋,可鲜卑族人却感受到了一股瑟瑟寒意。物资匮乏、粮茶短缺、医药更是没有,但凡有病只能听天由命。恰与此事,一个个小道消息不胫而走,流传于各部落族人之间……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二章 开疆扩土(6)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二章 开疆扩土(6)

九月中,西域战事只剩下零星战斗,那些逃散各处隐蔽起来的各邦百姓纷纷被抓捕出来,筛选之后,或送入南洋做筑城铺路之用,或送入并州、倭岛挖矿,填充紧缺的人力。短短三个月,诺大的西域如堕冰窖,纵横驰骋百余里未必能看到人烟。但是这仅仅是短暂的,随着移民工程的开始,各州府、郡府纷纷贴出公告,将迁徙西域定居的种种奖励措施告知百姓。虽然没有采取强硬手段,可响应的百姓仍然不少,毕竟数年安稳生活下来,冀州、幽州大部分人家都有了五六个孩子长大成人,比起父辈们紧守着土地,他们的目光更长远,眼界更开阔。

于是,年轻人成为了这轮迁徙潮的主力,向西北、向东北,向乌州、昆州和兴州,为秦王开疆扩土

陈群忙碌的数月没有回家了,贾诩、郭嘉等人也几乎没有闲暇时间,整个政务院、统帅部都处于高速运转状态。稍显轻松地刘晔也整日钻进辽东山区,研究着蒸汽机车的实用化。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西北大捷的消息传遍了各州,百姓们再度上书,请求高勇登基称帝。不同于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不同于自导自演的朱元璋,高勇可是实打实的得民心、得天下。

此时,贾诩、郭嘉等近臣亦纷纷上书,连沉默寡言的高顺也出乎预料的亲笔书信一封,请求高勇登基称帝安天下。

于是,高勇凝思两日,终于决定走出这一步。不过,也要趁机完成官府架构的改革,借助这股东风之力,让筹划已久的官制、军制改革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当然,这份计划目前只能流转于高层之间,一切都要等到十一月返回奉天后再做商定。

不过,军团的设立已经取得了实践检验,根据高顺、乐进、魏明、黄忠等将领呈报的总结分析,可以确定军团制可以适当提高各军的配合,虽然仍有不少小问题诚待改进,可大体上看仍是进步之举。高顺建议内陆腹地仍以军、师的形式存在,边疆地区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设立军团甚至军群,以完成某个方向上的战略任务。当然,军团并不常设,且军团的后勤供给全部由统帅部控制,整个保障体系都是独立于军团指挥系统,由此控制军团这支庞大的武装力量。

截至九月,随着第一军团撤销,统帅部辖下只余第二军团(安息边境,辖:第二军、第二骑军、第十三军)、第三军团(北疆防线,辖:第三军、第一骑军、第五骑军、第九军、第十一军)以及第六军团(远东北地区,辖:第六军、第三骑军、第十四军)。其余各军仍有统帅部直辖。至于近卫军系统则归属高勇直接调配。

九月二十日,高勇于长安下令撤销西北远征军建制,改设西北军群,前将军乐进任主将,黄忠任军群副将。整个西北军群负责凉州、乌州、昆州以及阴山防线西段的军务,拥有临机调度之权。西北军群辖第二军团、第四骑军、第七骑军、第二十军、第二十一军,总作战兵力二十一万。西北军群除巩固乌州防御外,还要沿着昆州南下,探索未知地区,此外还要积极探查安息国内况,为将来的进攻铺平道路。

接过将军印玺的那一刻,乐进不禁哽咽,双手颤抖着说不出话。还是高勇拍了拍乐进的肩膀,鼓励道:“放心开疆扩土,后方有本王,还有左军师、还有高将军坐镇。几年后挥师西进攻打安息,你就是主将,可不能给大伙丢脸啊”

“末将遵令”乐进单膝跪地,郑重誓言。

喧嚣的长安城沐浴在夕阳光照下,高勇、高顺信步城头,“泰安,这次辛苦你了”

高顺神色微动,“主公以及诸公才真正辛苦,此仗胜在国力雄厚。此次出征,也让顺明白了主公的一贯主张,国力优先,战争打拼的不是勇武,而是国力。虽然西域各国号称佣兵数十万,可却倏忽覆灭,内中原由发人深省。”

高勇微微点头,“说的好,‘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古人不止一次告诫我们,可没过几十年总会轮回一次,所以,我才设立军校,让将士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打仗靠的是勇武,拼的是智谋,而核心却是国力。想必泰安也清楚,这一仗耗时不过五个月,却是用尽了去年积攒的粮秣,今年无战事了”

高顺道:“今年丰收确定,是否明年北击匈奴、鲜卑?”

高勇停下脚步,眺望北方,“右匈奴、左匈奴、鲜卑,在我看来均不足惧,真正的威胁还在江南。你看看这份密报。”

接过细阅,高顺眉梢微皱,“荆州曹操借助剿灭乱匪、蛮族,已经暗中训练出十万新军,刘备、孙策亦有三至五万精锐训练成型。这么看来,三股势力的发展潜力还真是巨大。不过,这也无法撼动第四军、第五军和第七军的包围网吧?难道说……”高顺缓缓抬起头。

高勇道:“不错,荆州已经开始着手吏治、民政改革了,几乎完全照搬我们推行的一套。以前认为曹操想办,可是阻力甚大。如今来看,在生死危机的时刻,阻力也会变成动力啊。总之不能让他们的行动顺利,必须要予以打断。哪怕适当延后北征的时间。”

高顺沉思片刻,问道:“主公打算从哪里下手?”

高勇笑了笑,“当然从最容易的地方下手”

西域的风土人情与中原大不相同,房屋建筑、衣饰习俗完全不同。当然,从今以后就要彻底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不过,高勇不想做的太绝,故而才亲自出巡,一来圈定部分建筑作为纪念,二来组织学者将西域的独特人文记录下来,供后世学习。特别是各国王宫中搜刮出来的典籍,可是货真价实的宝物,原件郑重保存,只留下复制品流传。至于金银珠宝更是不计其数,可这些都被充入国库,用来向安息、贵霜等国购买粮食、矿产等资源,反正迟早还要拿回来,就当寄放在别国的府库了。

秦王高勇的威名早已传遍四海,每到一处,都会引来百姓叩拜山呼万岁。汉民如此也便罢了,那些被迁往内陆、南洋的西域国人也纷纷叩拜,无论如何高勇没有屠城,没有将异种人赶尽杀绝。虽然前路迷茫,可活着总归是好的。当然,走在新修筑的一一四国道上,踩着坚固平整的路面,看着双向八车道的宏伟工程,西域人不崇拜也没道理。

一一四国道走北线,出玉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