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戍卒传奇-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为何又要隐匿你与诸位大人的关系呢?”,韩涛有些不解的问道。

    看了一眼韩涛,刘锦心说:“二货,这么简单都不知道”。不过这话不能这么说,就听刘锦说道:“想必大人也知道,宗正大人对我极为看重,若是我表面上投到宗正大人门下,实则是为诸位常侍大人办事,这样一来就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想,这对诸位大人来说也将更为有利!”。

    “咦,还真是如此”,韩涛心里惊呼一声,脸上立刻挂上笑容,赞叹道:“贤弟思虑周详,老兄我险些误会了贤弟”。

    事情到这里,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对于韩涛来说,自己只需要将刘锦的态度表明。以张让、赵忠等人的阴狠,自然知道一个细作对自己的好处有多大。

    而对于刘锦来说,既能保证自己不挂上宦官一党的标签,也能在明面上给自己贴上一个保皇派的标签。可谓是两全其美,各需所需。

    最重要的还不是名声的问题,而是能够游走于两大势力之间。借助两大势力的帮助,替自己日后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只需要等到那件事的爆发,刘锦就可以借助这件事的东风扬帆。

    回到自己的营中已经是当夜子时左右了,刘锦草草的洗漱了一番之后便和衣而睡。

    第二天一早,刘锦送别了要回京复旨的小黄门左丰和急于上任的韩涛。期间,刘锦暗中命人将准备好的十箱金银珠宝交给韩涛,让韩涛代为交给左丰之后再转到张让等人手中,算是自己的孝敬吧。

    等该走的都走了以后,刘锦便正式入驻府衙。同时招来了曹性、何庆、杨冶、蒙尧等人商议重建雁门关守军之事。

    府衙的大厅之中,一身黑色劲装的刘锦端坐主位。左边下首站着曹性,何庆二人。右边的下首站着蒙尧、杨冶二人。身后则是佩刀护卫的郝四,至于另一个护卫张毅,则是早就在夜袭之战中已经战死了。

    就听刘锦率先开口问道:“玉明兄,不知你部的征兵之事办的如何了?”。

    曹性知道,刘锦是担心匈奴人卷土重来,而自己这边没有做好准备。所以立刻就答道:“回禀校尉大人,自战后开始至今日已经十三日了,我部共招募兵卒一千四百五十八人。这些兵卒大都来自雁门关辖地内的良家子弟”。

    闻言,刘锦点了点头。对于这个数字,他还是比较满意的。能够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招募将近一千五百人,这说明曹性的办事能力相当不错。

    于是,刘锦勉励了曹性几句,又用眼神示意蒙尧,让他接着回答。

    不曾想,蒙尧是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吓倒一片人。

    就听蒙尧说道:“禀主公,我部共招募兵卒三千一百三十九人”。说到这里,蒙尧没有像曹性那样说这些人都出自哪里。

    果然,刘锦闻言就皱了皱眉。心说:“雁门关地处边关,整个辖地内的人口总共也就不到十万人。除掉老弱妇孺,壮丁至多不超过两万人。而且还散落各地,十三天的时间怎么可能招募三千多人?这太不正常了”。

    想到这里,刘锦面色一变,厉声喝道:“十三天的时间你如何招募了三千人,是不是强拉壮丁入伍了?你给我如实道来!”。

    不想,蒙尧憋了半天也没憋出句话,就是愣在那里不说话。

    就在刘锦要再次喝令的时候,从厅外传出一声爽朗的笑声:“哈哈,贤弟啊!愚兄听说贤弟高升,特来恭贺贤弟,并给贤弟预备了一份贺礼,还请贤弟笑纳”。

    这笑声爽朗,中气十足,应该是个中年人才对。

    可刘锦不用看,一听就知道是谁来了,急忙快步走出大厅。人未出厅门,声音就已经出去了:“原来是大哥到了,小弟未曾远迎,死罪死罪”。

    随着话音,刘锦就看到一个青衣壮汉。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多次帮过刘锦的蒙烈。

    就听蒙烈笑着说道:“哎,你我兄弟,何必如此。贤弟莫要怪罪小尧了,那些壮丁是愚兄送给贤弟的”。

    刘锦闻言,顿时脸色涨红,心中觉得欠了蒙烈好大个人情。

    细细想来,蒙烈跟自己非亲非故的。不仅是救了自己的小命,又是送马又是送人。还帮自己打退匈奴人,如今又送上几千人,这让刘锦十分过意不去。

    “大哥,你如此做,让小弟情何以堪。这人小弟是万万不能要了,还请大哥带回去吧!”,刘锦涨红着脸说道。

    “贤弟不必如此,这些壮丁不全是愚兄的家兵。自从匈奴大军退兵以后,愚兄就广发信函,邀请愚兄的旧日相识前来投奔贤弟,至今尚还有许多人未曾接到信函或还在路上。愚兄担忧贤弟安危,所以先让诸位英雄前来雁门。由于贤弟事务繁忙这才有此误会,贤弟莫怪啊”,蒙烈解释着说道。

    话说到这里,刘锦就放心了。他可还担心蒙烈把家兵都送给自己了,牧场没有兵甲防守呢。

    “既如此,那小弟就谢过兄长了”。刘锦迎着蒙烈进大厅落座之后,说道。

    “不过,贤弟啊,愚兄有个不情之请,还请贤弟考虑一二”。这回轮到蒙烈红着脸了。

    一听这话,刘锦立刻拍着胸脯说道:“大哥有事尽管直言,小弟必当全力以赴”。

    蒙烈听到这话,脸上的红色渐去。朗声说道:“那愚兄就客气了。是这样,你那侄儿今年也十八了,是该闯荡一番的年纪了。愚兄想让他在你这里谋个伍长什长的职位,历练历练,不知可否?”。

    “大哥说的哪里话,贤侄能来是小弟的福气。正好小弟这里缺人手,就让贤侄做个司马吧!”,刘锦笑着说道。

    不想,蒙烈却并不领情,反而说道:“贤弟误会了,勇儿年幼,当从底层做起,这样才能达到历练的效果。军中不必其他,有道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贤弟莫要拔苗助长啊”。

    明白了蒙烈的苦心,刘锦深感父爱如山。

    有道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种伟大的父爱不同于现代社会许多长辈对于子女的溺爱。

    而是为了子女更好的成长,将子女置身险地。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才能更加成熟稳重,更有担当。

    可是这种成长却伴随着巨大的危险,一个不慎就可能让子女送掉性命。更何况蒙烈还就只有蒙勇这一个儿子,一旦蒙勇出现危险,或者不小心送掉小命,那可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苦岂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明白了蒙烈的苦心,刘锦就不能推辞了,毕竟人家帮了自己那么多忙。当下刘锦便建议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贤侄担任小弟的亲卫屯长吧”。

    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最能锻炼人的,因为他可以时时刻刻跟在主将的身边,言传身教之下,必然能让人学到更多。

    所以蒙烈也不推辞,便说道:“那就听贤弟的”。

    蒙勇的事说完了,刘锦正好对于训练古代军队的事情不是很了解,就请蒙烈帮忙出谋划策。

    蒙烈思虑的一会之后,结合了刘锦现有的兵力和武器装备说道:“就目前的情况看,贤弟手下有兵丁五千人。依我看,可以暂时组建两支千人骑军部和三支千人步军部。骑军部的司马可以由蒙尧和贤弟亲自统率。步军方面,每一部长枪兵、刀盾兵各占两曲人马,剩下一曲人马可编练为弓弩兵。这样一来各部就能保证各部兵力的全面搭配,最大限度的发挥各军的战斗力”。

    蒙烈一边说,刘锦就一边想。忽然,刘锦想起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兵器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当下,刘锦便说道:“大哥,此法甚好。只是如今雁门关内的兵器经过上次大战之后基本上已经损耗殆尽,如今能够用作军用的已经不足一千件。虽然可以往郡府和州府呈递文书,请求调拨。可是小弟担心郡府和州府调拨的兵器不耐久战,会造成将士儿郎不必要的损伤”。说着话,刘锦将数次战斗中发现的兵器问题一五一十的详细道来。

    直听得蒙烈直摇头,等刘锦说完,蒙烈这才说道:“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过雁门之战后,贤弟不是缴获了大批匈奴军队的兵器吗?”。

    刘锦一听,顿时摇头说道:“大哥,匈奴军惯用弯刀,可是我军却并不善使弯刀啊,这要来何用?”()

第三十五章 马镫出现() 
随着兵器问题的突出,使的雁门关内空有足够的壮丁,可是没有足够的兵器。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人心军心不稳,随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

    就在这个问题出现的时候,蒙烈一句话便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听蒙烈说道:“贤弟莫急,岂不闻我大秦以兵甲闻名于世。大秦灭亡之后,有不少良匠从北地军械局携家带口前来投奔先祖,如今我蒙家正好有一座兵器制造工坊。贤弟若有所需,愚兄当竭尽全力为贤弟解忧。咱们只需将贤弟缴获的匈奴弯刀和残破的你部兵器重新熔炼,定能造出足够的兵器”。

    闻言,刘锦那是惊喜非常。他虽然不知道秦军的兵器到底怎么样,可是他也曾数次和蒙家军协同作战,对于他们手中的兵器也是艳羡不已。所谓窥一斑可见全貌,只凭蒙家军使用的兵器就能猜测到十之一二。

    听罢蒙烈的话,刘锦高兴的说道:“既如此,那就劳烦大哥了。我马上命人将所有铁器交给大哥,另外还有一事请大哥保密”。

    蒙烈闻言就是一愣,不知道刘锦说的是什么事情需要保密,便问道:“何事?”。

    可是刘锦却只是轻轻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反而是对曹性等人说道:“就咱们目前所拥有的兵卒,已经足够重建雁门关守军了。现在我命令”。

    曹性等人闻言,俱都精神一震,抱拳拱手答道:“末将在”。

    “曹性为第一部统领,负责训练六百名弓箭手”

    “何庆为第二部统领,负责训练一千二百名盾牌手”

    “杨冶为第三部统领,负责训练一千二百名长枪手。等各部训练完毕,在重新整编”刘锦正色的下令道。

    刘锦这样做是有目的的。首先这些壮丁从来没有接触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肯定会不适应。

    其次,这三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以曹性为例,他擅长的就是箭术,用他来训练弓箭兵可以最大限度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最后可以避免他们拉拢部下的军队,打乱建制的情况下即使他们拉拢了也没用。这才是刘锦真正担心的问题,而分开训练就能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

    被点到名的曹性是三人俱是精神一震,齐声应诺。

    安排好了步兵方面的事情,接下来就是安排骑兵了。就听刘锦又说道:“蒙尧、赫耶罗各领一千名兵丁,负责编练骑军,不得有误”。一股莫名的大将之风从刘锦身上霍地传开,让听到命令的人不自觉的心生服从之感。

    蒙尧和大厅外值守的赫耶罗也是一起躬身答道:“诺”。

    等众人散去之后,刘锦这才对蒙烈说道:“大哥,此事事关机密,不得不小心些。如今雁门关内还有许多朝中势力的内应,还请见谅”。

    蒙烈也知道刘锦说的有道理,神色凛然的点了点头,示意刘锦继续说。

    刘锦会意,便开口说道:“我需要大哥您替我制造一千二百名纯铁打制的盾牌,这些盾牌每一个都须得两寸厚、高七尺,行吗?”。

    听罢刘锦的话,蒙烈低头沉思起来,似乎是在考虑刘锦这样做的目的,过来好半天才点了点头。

    有了蒙烈的首肯,刘锦放心了,心说:“看来自己的新式装备有着落了”。

    当下便继续说道:“另外,还需将所有的长枪全部改成铁质,枪头长两尺,开三道血槽,血槽务必要深,行吗?”

    这话一出,顿时把蒙烈吓的一跳。心说:“乖乖,两尺长的枪头都快赶上一般短剑的长度了,还要开三道血槽,这这这。。。”。

    不由得便问道:“贤弟,这是为何?”。

    “无他,专为军中所用,日后大哥就会知晓了”。刘锦也不解释,卖了个关子说道。

    见到蒙烈点头,刘锦又说道:“最后还有一点,希望大哥能提小弟打制四千匹战马的马蹄铁”。

    说话间,刘锦看到蒙烈又有了不解的神色,急忙解释道:“这马蹄铁形如战马的马蹄,是钉在马掌之上的。有了此物,便可让战马翻山越岭如履平地”。

    虽然刘锦解释了,可是蒙烈仍然有些不解。不过,既然是兄弟的请求,即便不解,蒙烈也不会去反驳,当即允诺。

    随后,刘锦命人将堆积了五个库房的一万多件铁质兵器全部打包、装上马车,由蒙烈带回蒙家牧场重新熔炼。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刘锦则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雁门关的重建和军队的训练当中。可以说,事无巨细刘锦都会亲自参与。

    各种事情每天如同下雪一样纷纷到来,让刘锦十分头大。好在刘锦十分勤奋,每日都熬夜到深夜,把当日的事情处理完之后,刘锦才会休息。

    如此又过了半个月,刘锦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这一天的午时,刘锦正在城楼上观看骑兵训练。远处列着整齐队伍的骑兵们,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已经能够在马上挥舞木棍来回奔驰。

    这不仅得益于众士卒的拼命训练,也得益于刘锦超越时代数百年发明出的双边马镫。

    马镫这个东西可以帮助骑乘者在马上更好的稳定身形,解放出骑乘者的双手。

    有了马镫和没有马镫对于骑兵来说,那绝对是天差地别的区别。

    就拿刘锦现在训练的骑兵来说,没有马镫的时候,骑兵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骑术的训练上来,也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来联系掌握平衡。

    可是有了马镫就不一样了,骑兵们只需要用双腿蹬住马镫就能轻松的控制战马。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控马之上,而是可以将这一部分时间用在训练马上搏杀或者骑射之上。

    远处,两千名红色衣甲的汉军骑兵分为两队,在各自的司马,蒙尧和赫耶罗的率领下开始互相冲杀。

    由于马镫的作用,在加上双腿被绑在战马上,所以他们不需要担心会从战马上掉下来。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会被巨大的冲击力给撞伤,或是被另一队的骑兵的木棍捅伤。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所以的骑兵都记得,校尉大人在成军那天说的话。不要怕受伤,我宁愿你们在训练中受伤,也不愿你们在战争中阵亡。

    一想到这句话,所有的骑兵们都在全力的冲杀。两条红色的长龙,在空旷的草原上互相冲击。隆隆的马蹄声中,乒乒乓乓的木棍撞击声,士卒儿郎受伤后的惨叫声响成一片。

    刘锦远远的看着,心中很是高兴。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两千名从未受过训练的壮丁,就成为了一支骑术过人的部队。

    他相信,要不了多久,自己这支部队就能成为大汉朝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劲旅,战无不胜的铁血之师。

    就在刘锦暗自高兴的时候,西北方向,一支千人骑兵护送着上百辆马车,缓缓的出现在地平线上。

    正带兵训练的蒙尧,一眼就看见了这支骑兵。急忙命令部队包围他们,片刻间,两千名骑兵就将这支马队给围住了。

    “小尧,你就是这么欢迎家主的么”,看见领军的是蒙尧,马队中的蒙烈调笑着问道。

    摸了摸自己那戴着头盔的脑袋,蒙尧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小尧不知道是家主来了,对不住对不住”。

    就在这时,一匹火红色的雄壮战马,载着马上的刘锦,飞也相似的来到二人面前。高声叫道:“不知大哥驾到,小弟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还没等刘锦到了近前,蒙烈发现,周围的汉军士卒们,那看着自己队伍中马车上的东西,眼神中直泛绿光。

    “小尧,还不快约束你的部下”。蒙烈急忙对蒙尧说道,他怕说晚了,这些兵卒就要哄抢了。

    蒙尧答应一声,开始约束部属的时候,刘锦到了。

    蒙烈刚想搭茬,就看见了刘锦眼中泛起的绿光,急忙说道:“贤弟,你可得稳住,这周围都是你的兵马”。一边说,蒙烈一边笑,心里暗道:“真是有什么样的将,就他娘的有什么样的兵,太野了”。

    刘锦哈哈一笑,就说道:“大哥,小弟看到如此精良的兵器,实在是喜不自胜啊!快拿杆枪给小弟我试试”。

    见刘锦眼中的绿光越来越亮,蒙烈心里直突突,他在骂自己,怎么他娘的给他打造了这么多利器。

    就见刘锦迫不及待的,在马车上绑着的一捆铁枪里,飞快的抽出一杆来。

    铁枪入手,连舞了八朵枪花。那两尺长的枪刃上,三棱型的枪头中,三道深狰狞的血槽在阳光下,烁烁放光,当真是好不吓人。

    刘锦把玩了一会儿,高兴的说道:“好好好,有了此枪,报仇之日不远矣!”。()

第三十六章 黄巾起义() 
汉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二月,有巨鹿人张角之徒唐周,星夜至洛阳告密。言及巨鹿人、黄巾道教主张角,及其弟张宝、张梁三兄弟聚众数十万欲反。

    汉帝刘宏大惊失色,急忙命令车骑将军何进,调集京师精锐北军五校,于洛阳抓捕张角之徒马元义。

    时马元义正聚众欲反,被官军围困之后,千余名黄巾教教徒在马元义的率领下,于洛阳与官军展开激战。后因兵力悬殊,千余名黄巾教教徒阵亡,渠帅马元义被捕,随后于洛阳惨遭车裂。

    刘宏又下旨,迁车骑将军何进为大将军,率领羽林军和北军五校屯驻洛阳,另外增置八关都尉把守八关。

    同时诏令各地郡守,依照唐周的密报,依名单擒拿黄巾教在各郡的首领。

    不料,张角得知唐周告密,立即传书各地大方、小方渠帅,提前举事。一时间,黄巾烽火席卷大汉的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遍及数十个郡的范围。

    黄巾教义军头裹黄色布巾,口中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自称黄巾军,黄巾教主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封其弟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又封南阳黄巾军大渠帅张曼成为‘神上使’,命张曼成率领南阳黄巾军北上攻打洛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