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戍卒传奇-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一点,高顺没有反驳。确实,雁门铁骑的突击能力和凿穿能力在高顺看来,比起并州狼骑要强上至少一个档次。

    “雁门铁骑的战马应该是得自匈奴吧?”高顺似乎看出了端倪,轻声问道。

    “不错,全是最优秀的匈奴战马,千挑万选才得其一匹”,张虎很是得意的说道。

    “那就难怪了,飞将军麾下的并州狼骑所采用的战马多以汉朝马为坐骑,在这一点上是不如雁门铁骑的”,高顺由衷的说道。

    就在众人谈论这些的时候,张辽率领着七百精骑再次杀到。

    已经军心溃散的黄巾军,在雁门铁骑的猛冲之下,好似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塌。

    徐晃一挥开山大斧,第一个杀到了杨奉的帅旗之下。只是可惜,杨奉此人早在白马义从开始冲阵的时候,就知道败局已定,很没有义气的滑脚了。

    徐晃懊恼的怒喝一声,一斧劈断了杨奉的帅旗。帅旗一断,残存的数千黄巾军立刻就再无抵抗之心。

    “尔等主帅已死,速速弃械投降,或可免尔等一死”,徐晃那雄浑的呐喊声猛然炸响。许多见过徐晃冲阵的黄巾军一看,象征着主帅的帅旗已经不见了,哪里还敢反抗,纷纷丢下了手中的武器,颤抖着跪在地上,以求能逃得一条小命。

    等到陷阵营呼哧呼哧的跑到了战场,哪里还有敢于反抗的黄巾军,满地都是跪在地上颤抖着求饶的黄巾军,气得七百陷阵营士卒直跺脚,暗恨这些贼寇太无能。

    “全军立刻打扫战场,所有俘虏全部押回杨县,大军休整半日,午后立即启程”,刘锦纵马来到疆场,冷静的下达了命令。

    救兵如救火,如今竟然连并州境内都出现了贼患,也不知前面的郡县是否还有贼军,所以刘锦决定让军队暂时歇息半日。

    得了命令汉军步骑,在军官的督促下迅速的打扫着战场,然后又用麻绳将所有俘虏一个接一个的绑成一串,没用多少时间,几千俘虏就被全部捆上,押回了杨县。

    就在大军打扫战场的时候,张辽引领着满身血污的徐晃来见刘锦。

    刘锦定睛看去,这徐晃一副铁盔铁甲,手中一柄开山大斧,端得是威猛不凡,看得刘锦不由得就是惊呼道:“徐将军果然威猛,有徐将军相助,真是如虎添翼也!”。

    那徐晃也是初次见到刘锦,对于这位并州盛传的神威天将军也很好奇,不禁是定睛看了许久。

    刘锦此时是骑在高达八尺的赤炭火龙驹上,再加上刘锦本来就身躯高大,手中还握有一杆长达一丈的画龙擎天戟,虽然不曾见到刘锦挥动这杆硕大的画龙戟,但是徐晃觉得,仅凭这匹马、这杆戟,刘锦就不负这神威天将军的名号。

    “还是母亲大人慧眼如炬啊!”徐晃心里暗叹一声,暗暗佩服起刘锦来了。

    原来啊,这徐晃的母亲徐门李氏是个识大体的女子,她教导徐晃,要做一个正直,对大汉忠心,对国家有用的人,更是节衣缩食给徐晃找了一个武艺高强的师傅,教导徐晃武艺。

    很巧的是,这个师傅不仅武艺高强,更是精通兵法,对于徐晃的聪明好学,这个师傅也很是喜爱,故而倾囊相授。

    就在徐晃学武的这几年,北方雁门关的刘锦之名已经逐渐传遍整个并州。李氏久居并州,常常听说匈奴人寇边,袭击边关,造成数十万边关百姓流离失所。

    听逃难的人说,大汉出了这么个英雄,徐母就有心让儿子跟着刘锦建功立业,但是不巧的是,此时正是黄巾起义的时候,由于社会动荡,徐晃又不放心年迈的母亲,这才耽误了行程。

    后来听洛阳附近逃难的百姓说,刘锦又率兵去了洛阳救驾,徐母对于刘锦的勤王之举就更加敬佩,不断的催促徐晃南下,加入勤王的行列。徐晃拗不过母亲的催促,只好是启程南下,正巧遇上了刘锦帐下的张辽。

    二人一番比斗之后,各自通报姓名,这才知道张辽正是自己要去投奔的刘锦的部下,所以徐晃干脆就留在了张辽帐下为将,准备在暗地里考察一下刘锦,是不是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没想到这才第二天,徐晃就遇上了刘锦。一见面,徐晃就听刘锦夸赞自己,心里十分高兴,当即说道:“神威天将军过奖了,晃不过是一乡野小民,如何能当得起神威天将军的称赞,折煞小人了”。

    刘锦见徐晃这么谦虚,心里也很喜欢,再加上史书上的记载,和自己的亲眼所见,刘锦便立刻决定,一定要紧紧抓住徐晃这员名将。

    “徐将军不必自谦,听文远说,徐将军武艺高强,又通晓军事,值此国家危难之际,正是需要徐将军这样的人才为国效力之时。这样吧!本将今封徐将军为别部司马,领副先锋之职,与文远一道,在前开路”,刘锦沉吟片刻,笑着说道。()

第七十七章 收买人心() 
徐晃听了刘锦的话,顿时喜出望外。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节,在徐晃的心里猛然涌现出来。

    要知道,作为一个绝对的新人,仅仅凭着一面之缘,就被主将赏识,而且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这对于徐晃再说,无疑是幸运的。

    “末将徐晃,拜见主公。主公知遇之恩,晃无以为报,愿为主公执鞭坠镫,扫平贼寇”,徐晃深感刘锦的知遇之恩,单膝跪地说道。

    “啥!就这就让徐晃拜了自己做主公?”,刘锦也感到像是天上掉馅饼一般,立刻开怀一笑,说道:“公明不必如此,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刘锦下了战马,亲手扶起了徐晃。

    徐晃也顺势起身,由于张辽的引荐,所以,徐晃也并未觉得刘锦称呼自己的表字有什么不对,当即说道:“谢主公”。

    安抚了徐晃一番之后,刘锦又对张辽说道:“文远,昨日你信中所说,已为大军筹措了马车,不知此事办的如何了?”。

    “回禀主公,辽严令杨县县令急速筹集,目前已经筹集了百余辆马车,骡马三百余匹”。张辽略一回想,语气坚定的说道。

    “主公,陷阵营人手一面盾牌便有五十余斤,再加上重达三十斤的铠甲,仅凭这百余辆马车,只怕还是不够啊”高顺听完了张辽的话,皱眉说道。

    即便是张辽,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位新同僚的部下,竟然每一个人的负重都达到了八十几斤。这样的重量,即便是一个百夫长级别的军官,也未必能够承受的了。

    “这。。。这。。。”张辽闻言,不禁是瞠目结舌,半晌没有说出话来。

    倒是刘锦,在迅速的心算了一番之后,笑着说道:“高将军,你看这样行不行。将所有陷阵营将士的盾牌全部卸掉,每一匹骡马携带两面盾牌。虽然骡马不如战马,但是百斤的重量应该能够承受”。

    顿了一顿,看高顺没有反驳,刘锦又说道:“然后将陷阵营将士的盔甲也全都卸掉,交由马车暂时运送。即便是暂时影响了行军速度也不要紧,咱们可以派人前往平阳、襄陵诸县筹措,这样一来应该能在今日傍晚筹措到足够的马车”。

    平阳和襄陵是河东郡治下的两座县城,也是刘锦大军北进的必经之路,距离杨县也不是很远。凭雁门铁骑的速度,只需要两三个时辰便能抵达,若是单骑疾驰的话,大半个时辰便能抵达平阳,一个半时辰足以抵达襄陵。

    “主公,此法可行,以咱们雁门铁骑的速度,一个半时辰足够抵达襄陵,大军急行的话,今日傍晚便能抵达襄陵”。作为土生土长的河东郡人,徐晃是最有发言权的。

    众人见徐晃这样说,也觉得可行,便都没有出言反驳。

    刘锦见众人都默认了,当机立断道:“文远速令车马做好准备,陷阵营一到,立刻按此法施行。另外,派遣得力人手,持本将军令,急速往平阳、襄陵筹措车马,不得有误!”。

    众将见状,立时齐声道:“诺”。

    随着刘锦的命令传下,张辽和徐晃立刻引领着雁门铁骑返回杨县,其余人马押解着俘虏也奔着杨县而去。

    一时间,人喊马嘶之声响彻天际,战马的奔驰声,俘虏的哭喊声不绝于耳。

    在杨县稍作休整之后,刘锦大军将俘虏移交给杨县县令,大军轻骑而行,未时刚过,大军便抵达了平阳。

    在平阳补充了三十多辆马车,以及百余匹骡马之后,又往襄陵疾驰。由于陷阵营此时已经全部卸下了铠甲、盾牌,所以行军速度异常快速。

    “高将军,陷阵营的儿郎们可还能习惯并骑而行?”,刘锦有些担心陷阵营的步卒初次骑马,会很不习惯。

    却不想,刘锦这话却是正好说到了高顺的心坎里,就听高顺满是忧愁的说道:“不瞒主公,此法虽好,但是末将所部尽是步卒,又未曾骑过战马,更别说如此快的行军速度了,只怕几天下来,所有儿郎都会因为战马的颠簸,导致战力急速下降啊!”。

    高顺的话,也是刘锦最担心的。毕竟陷阵营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战马,更别说骑马了。

    “那高将军可有良策,能避免此事发生?”,刘锦皱着眉头问道。

    摇了摇头,高顺没有说话,显然也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这下可把刘锦急坏了,心里暗骂:“刘锦啊刘锦,你真是个笨蛋。只想着加快行军速度,却没想到这一茬”。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若是长时间的骑马,两腿内侧和战马的马腹,肯定会不停的摩擦,到时候肯定就会血肉模糊。一旦此事成真,别说上战场了,陷阵营的士卒能站稳就不错了”,高顺想了想,眉头皱的更紧了。

    “主公,咱们可以给陷阵营的弟兄们裹上几层麻布,这样的话应该能避免这种情况啊!”高顺这话出口,旁边的张虎适时出声提醒道。

    还别说,这也许还真是个办法。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锦一拍脑门,对高顺说道:“高将军,张虎此言,是否可行?”。

    高顺在张虎说出这话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这个办法的可行性。等刘锦问自己的时候,却仍然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只好说道:“目前来看,这或许是最好的办法了”。

    有道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高顺哪里知道,刘锦当初在雁门关练兵的时候,就是用的这个办法。只不过刘锦这段时间忧心黄巾军围城,又加上吕布和王越的事,这才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如今张虎一提醒,刘锦也醒悟过来,对身边的张虎说道:“虎子,你立刻赶往襄陵,命令襄陵县令即刻筹措大量的麻布,至少要保证三天的用量”。

    张虎答应一声,接过刘锦的令箭,快马疾驰而去。

    “主公,若是此法不可施行,请允许末将率陷阵营随后赶往信都。”高顺还是有些担心,毕竟对于高顺来说,陷阵营的七百儿郎都是自己一手挑选、训练出来的。与其让他们在长途奔波中丧失战力,还不如慢一些抵达战场。

    刘锦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能理解高顺的心情,这种心情他刘锦也有。他抽调陷阵营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看中了陷阵营的战斗力和高顺这个练兵大将,若是陷阵营丧失了战斗力,也许就会成为信都之战的最大危机。

    而若是因为这件事,而导致高顺与自己产生嫌隙,以至于离心离德,那就越发得不偿失了。想到这些,刘锦越发无奈起来,真是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沉默,一阵死一般的沉默之后,刘锦终于是放下心结,对高顺说道:“高兄,抵达襄陵之后,即刻命令陷阵营的弟兄们检查一下,若是发现大腿红肿,就不要骑马了。虽然战争的胜负很重要,但是弟兄们的命更重要”。

    看着刘锦真挚的表情,高顺也为之动容。没有什么比一个爱护部下的主将,更让高顺为之倾倒了。

    “主公放心,只要还能坚持,顺断然不会拖累大军”,高顺坚定的说道。

    马蹄之声隆隆,五十多里转瞬即至。但是这短短的一个多时辰,陷阵营的七百名壮士却感觉像是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两条大腿好像灌了铅一样,又好像被人敲断了骨头,又是麻木,又是疼痛。

    “高兄,军情如火,陷阵营的弟兄却已然不能坚持,你便在襄陵歇息一晚,等兄弟们恢复之后,再启程追赶大军吧!”,刘锦看着因为疼痛,导致面目都有些狰狞的陷阵营士卒,心里一阵钻心的刺痛。

    默默的点了点头,高顺神情异常凝重的说道:“主公放心,顺一定早日赶到信都,主公军旗所指,便是我高顺的目标!”,高顺说着,单膝跪地,久久没有起身。

    “高兄不必如此,你我兄弟共事一场乃是意气相投,不必行此大礼”,刘锦想要去扶高顺,可是高顺却怎么也不起身。

    “主公待顺亲若兄弟,顺感激涕零。以前顺还以为主公乃是以多欺少的小人,今日方知主公心怀大意,为国为民之心顺不能及也!”高顺想起前几天自己对刘锦的看法,心里十分愧疚。

    刘锦也知道高顺指的是什么事情,苦笑一声,双臂运足千斤之力,一把将高顺从地上提溜起来,凝视着高顺,一字一句的说道:“我刘锦不是什么英雄,但是身为大汉子民、汉室宗亲,就应当为天下百姓谋福祉,这才是七尺男儿该做的”。

    直到此时,高顺才觉得自己和刘锦的差距有多大。或许自己的陷阵营能够抵挡得了雁门铁骑的冲锋,但是刘锦的雄心壮志,即便是刘锦死了,也依然不会泯灭。

    就此,这位历史上以忠义、严谨的大将彻底拜倒在了刘锦的脚下,任由岁月蹉跎,时光轮转。不管是刘锦失意也好,还是挫败也罢,高顺永远都紧紧跟随着刘锦的脚步,不曾离去()

    ps:今天是名将第一天上推荐的日子,名将加更一章。说实话,今天和女朋友(未婚妻)去逛了一天的街,回到家里实在是累的不要不要的,大家可以想想,一个一百七十的胖子,一天走了一万多步,十几公里之后是有多累。

    名将明天还要上白班,就先睡了。求下收藏和推荐啊!兄弟们,拜谢了。

第七十八章 深夜离营() 
少了陷阵营的拖累,刘锦大军一路疾驰,只用了四天的时间便疾驰了八百里路程,连续穿过了河东、西河、太原、魏郡等地,直抵安平国国都信都城西南三十里。

    自从董卓在巨鹿兵败之后,五万人马折损两万余人,再加上一路之上逃散的兵卒,能够到达信都的,不过才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屋漏偏逢连夜雨,张角嫉恨卢植围城之事,打定了决心,一定要将这支汉军彻底歼灭不可。所以他和弟弟张宝、张梁商议之后,提领五十万人马进围信都,张宝和张梁则各自领了二十万大军向北、向南攻掠河间、渤海、清河、平原诸郡国,黄巾大军声势浩大,势如破竹。加之卢植之前几乎抽调了冀州全部的郡兵,使的这些郡国在面临黄巾大军的攻击之时,毫无还手之力,迅速被黄巾军一举攻克。

    等刘锦率军抵达信都城附近的时候,大半个冀州已经被黄巾军攻克,凭借着大汉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冀州,黄巾军急剧扩张,实力几乎扩张了三分二。南面的张宝军,除了在各地留有驻军之外,其本部人马已经扩充到了三十五万。而张梁的大军也丝毫不遑多让,他们一路向北连克河间、渤海、中山三个郡国。随后又攻克了幽州最南面的门户——乐陵关,前锋大军已经剑指幽州大地,其声势之浩大,就连张宝率领的大军都有些望尘莫及,只比张角的主力大军,略微弱了一点。

    有鉴于此,刘锦没有仓促的突袭张角的大营,进入信都。而是聚集起公孙瓒、张辽、徐晃、典韦等一众武将商议,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遏制局势的恶化。

    信都城西南三十里,刘锦驻军的清河国,灵县境内一座不知名的小山,五千轻骑在此安下了营寨。大军依山扎营,山下便是一条清澈的小溪,足够军队饮水之用。

    “想必诸位将军已有耳闻,如今张角五十万贼军围困信都,张宝的三十五万贼军已经进抵平原城下,大半个冀州已然落于贼军之手。不仅如此,贼首张梁率领四十万大军攻破乐陵关,前锋部队已然兵临涿郡,形势异常危急啊!”刘锦眉头紧锁,面色铁青。

    尽管他猜到了董卓兵败之后,冀州局势势必会恶化。但是猜到和亲眼看见,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情,不禁是冀州,如今就连青州和幽州都面临黄巾军几十万人马猛攻,形势可以说已经恶化到极点。

    “都督,如今我军兵微将寡,若想以五千轻骑,在五十万贼寇手中挽救冀州危局,实在是难于登天。为今之计只有尽快突破贼寇的围困,接掌信都城内的兵马,如此一来,以两万大军对抗五十万贼寇,或许还有一丝可能。”,左侧居首的白马将军公孙瓒愁眉不展,满是担忧的说道。

    刘锦闻言,没有说话,似乎是在考虑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但是旁边的张辽却接过话茬说道:“主公,咱们是否可以征调冀州和并州的郡兵,集二州之兵,或可暂解燃眉之急!”。

    可惜的是,刘锦听完了张辽的话,轻轻的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冀州之兵早已被卢公抽调一空,若非如此,焉能杀得张角大败,坐困孤城?至于并州的兵马更是指望不上,先不说丁原和咱们的仇怨,怨,就说并州地处边塞,百姓比起中原各州,人口就要少上许多。如此少的人口,又能有多少兵马??”。

    “当在五万左右”,张辽似乎猜到刘锦接下来的话,皱眉说道。

    “这就对了,整个并州才五万兵马,而丁原就带走了三万,其中一大半都战死在洛阳城下,现在还能剩多少?至多三万,依我看,即便是五万大军在手,丁原也断然不可能借兵于我!”,刘锦冷静的分析着局势。

    “都督为何断定,丁刺史不会借兵于您?”,田楷突然插嘴说道。

    刘锦没有搭理田楷,在刘锦看来,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就不会问这么愚蠢的问题。而是转而说道:“为今之计,只能依靠咱们自己的力量,外力只怕是指望不上了。还请诸位将军,多多建言献策,挽救冀州的危局啊!”。

    此言一出,众人俱都没有言语。并不是说众将不敢说话,而是谁也没有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