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石油战争-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完战书从房间里跑出去时泪如泉涌。

一直在为东西两线作战做准备的德军总参谋部,正式实施施利芬计划。因为法国和俄罗斯之间有协防承诺,德国决定必须迅速击败法国,使得俄罗斯来不及动员。1914年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与此同时,德军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

8月4日,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仅八天之后,英国对德宣战。名义上是,英国事先承诺过要保护比利时的中立。而真实原因决不是基于唇亡齿寒的道理。

1914年8月英国对德宣战的决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非同寻常的,因为英国财政部和英镑先令体系(当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体系),事实已经破产。最近解密的一份英国财政部的内部备忘录,引起了更多的疑问。这份内部备忘录是由英国财政部工作人员,写给当时的财政大臣劳埃德·乔治的。1914年1月,在萨拉热窝事件前六个月,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乔治·佩什爵士应财政大臣的要求,对所有重要的英国黄金储备状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研究。

1914年,英镑金本位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基石。事实上,英镑已经被国际商业和金融领域广泛接受,75年来,英镑本身被认为“跟黄金一样好”。在1914年,英镑的作用堪比1971年8月15日之前的美元。

乔治爵士的机密备忘录揭示了当时伦敦金融城高层的想法:在金融界存在着另一种鼓动银行改革的影响因素,这就是德国日益增加的商业和金融的力量。而且有种不安情绪也在持续增强,那就是担心在两国发生大的冲突之前或冲突伊始,德国会对伦敦的黄金储备进行掠夺。

这一秘密备忘录写于奥地利王储在萨拉热窝遇刺之前六个多月。

佩什记下了他的担心。1911~1912年巴尔干危机之后,德国一些大的贸易银行越来越老练成熟,它们一直在增加黄金储备。佩什爵士向财政大臣提出警告说,在目前的情况下,任何向伦敦银行的进一步挤兑,“都会严重阻碍这个国家募集资金来打一场大战”。

1914年5月22日,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巴兹尔·布兰凯特为劳埃德·乔治草拟了另外一份备忘录。

这一备忘录涉及“战争对黄金储备的影响”,布兰凯特写道:十分准确地预测一场欧洲大战的后果当然不可能,大多数的欧洲大陆国家以及英国都会卷入其中,在全世界可以利用的资金市场中,只有纽约(假定美国保持中立)还能够吸引到战争所需要的黄金。

同样令人震惊的是,就在英国作出参战决定的关键日期8月4日之前的几天,一封注明时间为1914年8月1日星期六凌晨2点由乔治·佩什爵士写给劳埃德·乔治的信发挥了重要作用。

亲爱的大臣先生:国家商业必须以信用系统为基础,但我们的信用系统已经支离破碎,当务之急是毫不犹豫地尽快采取行动,修复已经受损的信用系统;在这个紧要关头,如果我们最大的几家银行纷纷倒闭,我们就不可能募集到战争所需要的资金。

英格兰银行立即中止了(用金条和银锭进行的)硬通货支付,并中止了1844年《银行法》。这一决定大幅增加了英格兰银行手中的黄金储量,使英国政府有钱应付刚刚宣布的对德战争。因为战争需要大量的金钱来支付食品和军用物资。除了黄金,英格兰银行还向英国国民发行纸币,这种纸币作为一种紧急状态下的法定货币。截至8月4日,英国的金融机构已经为战争作好了一切准备。

但是,正如我们很快就要看到的,又出现了后来的秘密武器:英皇家财政部与纽约摩根银行财团之间的特殊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石油】

从1914年战争开始到1918年战争结束,对于军事战略的革命,石油起到了举世公认的关键作用。在空战、机动坦克战和快速海战的年代,安全可靠而又充足的新燃料供应日益成为成败的关键条件。

在爱德华·格雷爵士的外交政策指导下,在1914年8月的前几个月里,英国突然陷入到被认为是现代史上最血腥、破坏性最大的战争之中。根据官方统计,直接或间接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600万~2000万之间,其中大多数(1000多万)是平民。在这场持续四年之久的“足以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中”,英帝国自己就有50万人直接死于战争,伤亡人数达250万。

但是,很少有人谈起的是,英国地缘政治的战略目标。不仅仅是击跨其工业竞争的最大对手德国,还包括通过赢得战争获得对宝贵资源的绝对控制。到1919年时,这种宝贵资源已经被证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原材料,那说是石油。这是“大博弈”的一部分——造就一个世界性的全新的大英帝国,其霸权在20世纪上半叶将无人挑战,这是英国领导的世界新秩序。

一项对1914~1918年“一战”主要战场的研究表明,确保石油供应已经成为军事计划的核心。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石油为现代战争的惊人机动性开启了大门。在冯·麦肯森元帅的率领下,德国出征罗马尼亚,主要考虑就是要把以前分属于英国、荷兰、法国和罗马尼亚的炼油、生产和管道企业重组成一个大型联合企业。在战争中,唯一能够保证德国空军、坦克部队和U型舰队石油供应的就是罗马尼亚。英国在达达尼尔海峡的战役,就是为了确保俄国巴库的石油能够供给英法用于战争,此役在加里波里遭到惨败。奥斯曼皇帝下达了禁运令,俄国石油难以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运出。

截至1918年,位于里海巴库的俄罗斯富油区一直就是德国的军事和政治目标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英国的军事和政治目标的一部分。英国先发制人,于1918年8月至为关键的几周时间里,先行占领了这一地区,断绝了德军总参谋部关键的石油供应。巴库断油,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几周之后就缴械求和。仅在数月前,德国似乎已经击败了协约国。这无疑证明了石油在地缘政治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鉴于石油这种新燃料对未来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所发挥的重大战略性作用,所有大国都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战争结束时,40%的英国海军舰队是用石油作燃料。战争开始时的1914年,法国军队只有110辆卡车、60辆牵引车和132架飞机。到四年之后的1918年,已经增加到了70000辆卡车和12000架飞机。同一时期,英国投入到战争中的装备包括105000辆卡车和4000多架飞机,这一数字包括了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美国的投入。英、法、美在最后的西线进攻中每天消耗的石油达到了出乎人们想像的12000桶。

到1917年12月,法国的石油供应严重不足,福熙将军敦促克莱门西奥总理向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提出了一项紧急请求,“如果不能及时供给石油,我们的军队立即就会瘫痪,这将迫使我们不得不在对协约国不利的条件下媾和,”克莱门西奥在给威尔逊的信中写到:协约国的安全正处于危险之中。如果协约国不希望在战争中失败,那么,在德国进攻的时候,一定不能让法国缺油,在明天的战争中,石油就像血液一样重要。

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集团满足了克莱门西奥的要求,他们为马歇尔·福熙的军队准备了救命油。由于从罗马尼亚得不到足够的石油供应,又远离巴库,德国军队没能在1918年组织最后的进攻(尽管“俄德布列斯特-列托夫斯克协议”已经停止了敌对状态),因为运输足够石油储备所需的卡车得不到油料保障。

英国外交大臣科曾爵士十分准确地评论说:协约国是被石油的洪流带进胜利的……在战争开始时,石油和石油产品开始被列为协约国军队必需的主要物品,靠石油才能打仗,靠石油才能赢得战争。没有石油,怎么能保证舰队的机动能力、军队的运输和各种炸药的生产呢?

1918年11月21日,胜利的时刻终于来了。停战协定签字十天后,在一次庆功晚宴上,时任战时石油委员会主任的法国参议员亨利·贝任格说道,石油就是“胜利的血液,德国过于夸大她在钢铁和煤炭方面的优势,而对我们在石油方面的优势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鉴于石油在战争中日益明显的作用,我们应当继续沿着战后凡尔赛重组的线索,对英国的目标给予特别的关注。

通过1919年的凡尔赛和会,英国建立了国际联盟(简称“国联”,联合国的前身),国联成为其为赤裸裸的领土占领寻找国际合法性的遮羞布。对于伦敦金融城的金融机构来说,为了主导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必须控制原材料市场,特别是新的石油资源,成千上万英国人的生命似乎只是为达此目的而支付的小小成本。

【英国秘密开辟东方战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在抗击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托曼-土耳其等中央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央国家是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比利时。——译者〕的过程中,如果说还有不为人知的绝招,那就是在战争进行到最激烈的1916年,签署了一份秘密外交协议。在这份协议上签字的有英国、法国,后来还有意大利和沙皇俄国。这份协议被称作“赛克斯-皮科特协议”,以起草这一文件的两位英国和法国官员的名字命名。这份协议道出了一个秘密,英国的意图是在战后控制未经开发的阿拉伯湾的石油。

当时,法国正沿马其诺防线与德国进行惨烈而无果的激战,而英国却把超过140万人的庞大军队投入到了东方战场。

英国把宝贵的人力与物质投入到地中海的东部地区和波斯湾,对这一非同寻常之举,英国的公开解释是,这样做既能确保俄国军队对抗中央国家的更为有效的战斗力,又能使俄国的粮食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运进西欧,当时西欧急需粮食。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1918年后,英国继续在整个中东驻扎了上百万的军队。1919年时,波斯湾变成了“英国湖”。愤怒的法国人只能软弱无力地进行抗议,因为他们数以百万的军队正在西部前线流血。英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相持阶段的优势战胜了相对较弱的土耳其帝国。法国牺牲了将近150万士兵,并有260万士兵受重伤。

战争结束后,这些油田就转到了英国手中。

1917年11月,布尔什维克在俄国掌权之后,列宁的共产党人在沙皇外交部的档案里发现了一份秘密文件,并迅速将其曝光。这就是列强们分割奥斯曼帝国,并在战后进行瓜分的计划。它的细节是在1916年2月拟定的,1916年5月,得到了各相关国政府的秘密批准。整个世界几乎对这一战时的秘密外交阴谋一无所知。

在英国方面,负责战争事务的国务大臣喀土穆勋爵基钦纳的东方事务顾问马克·赛克斯爵士起草了这份文件。这份文件用来争取法国对英国的默许,同意其将欧洲战场上的大批英国军队调往中东。为了赢得法国的同意,英国政府授权赛克斯向法国谈判代表、前驻贝鲁特总领事乔治·皮科特让步,战后把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的部分土地让给法国,这一条件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这样一来,法国将有效地控制所谓的“A地区”。这一地区涵盖大叙利亚地区(叙利亚和黎巴嫩),包括阿勒颇、哈马、胡姆斯和大马士革等主要内陆城镇,以及东北部石油相当丰富的摩苏尔地区和这一地区石油开采的特许权(当时,德国银行以土耳其石油公司的名义拥有这一地区的石油开采权)。法国获得这一区域控制权的代价十分简单,只需口头承认阿拉伯从土耳其独立,成为法国的保护领地。

根据赛克斯-皮科特协议,英国将控制法国控地区东南部的“B地区”,从今天的约旦往东,到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巴士拉和巴格达。另外,英国还控制着海法和阿克等港口,拥有从海法穿过法国控地区到达巴格达的铁路建设权,并且可以用来运输军队。

意大利得到承诺,土耳其安那托力亚和都德肯尼斯诸岛沿岸多山的广大地区归她所有,沙皇俄国将得到奥斯曼亚美尼亚和埃里温西南部的库尔德斯坦。

在赛克斯-皮科特协议中除了这些秘密条款之外,英国还开了随意划分领土的先例。这些领土划分大部分保留至今天,包括把叙利亚和黎巴嫩划分为法国“保护领地”,把泛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伊拉克和科威特作为英国的属地(图3)。正如前文所述,自1905年以来,波斯一直在英国的有效控制之下。当时从战略利益来看,英国认为沙特阿拉伯并不重要——这是她犯下的为数不多的大错之一。后来,当她认识到这一点时,深感沮丧。

后面我们将会看到,英国在控制世界石油供应的长期战略中,放弃摩苏尔只是她的战术性权宜之计。由于在1915年征讨加尼波利时惨遭失败,英国除承认此前法国对地中海东部沿岸诸国和岛屿黎凡特地区的权利要求外,还不得不把摩苏尔的石油开采权也让给了法国。

【“一女二嫁”】

当赛克斯-皮科特密约的细节公诸于众的时候,英国的处境十分尴尬,进退维谷。一方面英国与列强签订协约瓜分中东,另一方面英国为了确保阿拉伯人在战争中反抗土耳其的统治,又对阿拉伯领导人信誓旦旦,将在战后保证阿拉伯的主权和独立。

英国人得到了谢里夫·侯赛因·阿里领导的阿拉伯军队在军事上的宝贵支持,侯赛因当时是麦加的哈希姆王(埃米尔)、麦加和麦地那穆斯林圣地的守护人。英国人向听从劳伦斯指挥的阿拉伯军队担保,作为他们帮助打败土耳其人的回报,英国保证他们得到战后整个阿拉伯的主权与独立。这样的保证在当时英国驻埃及最高长官亨利·麦克马洪爵士给谢里夫·侯赛因的一封信中有详细的叙述。当时,侯赛因自称是阿拉伯领袖。

劳伦斯当时完全意识到英国人对阿拉伯人的欺骗行为。正如他在很多年之后的回忆录中承认:我甘冒欺骗之不义,是因为我确信,要想以低廉的代价迅速取得东部的胜利,就必须得到阿拉伯人的帮助,而胜利加欺骗总比失败来得要好……阿拉伯人的士气是我们赢得东部战争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向他们保证,英国将信守诺言。在这样的许诺之下,他们干得十分漂亮;当然,除了为我们共同成就的大业感到自豪外,我还时常感到深深的愧疚。

十万阿拉伯人牺牲生命就是为了这“以低廉的代价迅速取得的胜利”。为了得到大量石油和阿拉伯中东的政治财富,英国人很快背叛了自己的诺言。

不仅如此,英国人还变本加厉。因为,一旦赛克斯-皮科特协议公开,对法国和对中东自相矛盾的许诺就会暴露,于是,在1918年11月7日,也就是结束对德战争的欧洲停战协定签署的四天前,英国又炮制了一项新的英法宣言。新宣言坚称,英国和法国一直在“为长期受土耳其压迫的人民的完全彻底解放,为建立通过当地人民自发和自由选择而获得权威的国家政府和管理机构”而战斗。然而这一高尚的目标并未实现。在凡尔赛签定的庄严誓约墨迹未干之时,英国就在中东地区屯兵百万,确立了其在这一地区包括法属领地的军事优势。

到1918年9月30日,法国同意了英国建立所谓的“临时军事占领区”的条件。根据这一协议,英国将占领土耳其所属的巴勒斯坦,与其他英国占领的领土共同组成所谓的“占领区政府”。

由于法国在欧洲战争中拖得精疲力竭,已经无力在指定的法属地区部署足够的军队,英国便慷慨地提出,承担起全部最高军事和行政监护人的角色。1918年后,英国将军埃德蒙·阿伦比爵士(当时的埃及远征军总司令)在整个中东阿拉伯地区,包括法属地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军事统治者。在1918年12月伦敦的一次私下谈话中,英国首相劳埃德·乔治告诉法国总统克莱门西奥,英国希望法国“把伊拉克的摩苏尔,还有巴勒斯坦从丹地区到贝尔谢巴地区的广大地区交给英国控制”。作为回报,据说英国承诺,法国不仅可以拥有摩苏尔石油一半的开采权,还可以保留在大叙利亚地区的权利,英国还担保在战后的欧洲支持法国,这将是法国对付德国在莱茵河的军事行动必不可少的筹码。我们将看到,这一私下交易为以后一系列惨痛悲剧的上演搭建了舞台。

【罗斯柴尔德收到的一封奇怪信件】

战后英国对奥斯曼帝国军事与经济地图进行了重新划分,其中包含了一个极不寻常的新因素,就是要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犹太人家园。在这些众多最具影响力的英国“非犹太人犹太复国主义”吹鼓手中最不同寻常的一个就是首相劳埃德·乔治。

1917年11月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黑暗的日子里,由于俄国经济混乱,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俄国站在英法联盟一边继续参战的如意算盘落空了,美国还没有作为参战国站在英国一边将其力量全部投入到欧洲战场。英国外交大臣亚瑟·巴尔弗给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的代表瓦尔特勋爵罗斯柴尔德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罗斯柴尔德勋爵:我非常高兴代表英国政府给你写信,以下声明表达了我们对犹太复国主义愿望的同情,此声明已呈至英国内阁并获批准:“英国政府赞同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国家,并将尽一切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不言而喻,在巴勒斯坦,不应对任何现存非犹太社区的民事和宗教权利予以歧视,同样,在任何其他国家,不应对犹太人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予以歧视。”如果你能把这一声明转告犹太复国主义联盟,我将不胜感激。

你忠实的亚瑟·巴尔弗

这封信构成了1919年后国际联盟授权英国托管巴勒斯坦的基础,在英国一手操纵下,影响世界格局的领土瓜分即将出笼。

巴尔弗和英国内阁漫不经心提到的“巴勒斯坦的现存非犹太社区”是指占这一地区人口85%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而在1917年,只有不到1%的巴勒斯坦居民是犹太人。

应当注意的是,这封信是两个好朋友之间的交流。巴尔弗和罗斯柴尔德两人都是英国新兴的帝国主义派成员。这伙人企图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全球帝国,一个建立在巧取豪夺、肆意宰割基础之上的大英帝国。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罗斯柴尔德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