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胡雪岩-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不如。』『小爷叔,』古应春插嘴说道∶『你的话扯得远了。』『好!我们回来再谈生意。我,胡某人有今天,朝廷帮我的忙的地方,我晓得;象钱庄,有利息轻的官款存进来,就是我比人家有利的地方。不过,这是我帮朝廷的忙所换来的;朝廷是照应你出了力、戴红顶子的胡某人,不是照应你做大生意的胡某人,这中间是有分别的。你说是不是?』『爷叔,你今天发的议论太深奥了。』古应春用拇指揉着太阳穴∶『等我想一想。』『对!你要想通了,我们才谈得下去。』

古应春细细分辨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后问道∶『小爷叔的意思是,朝廷应该照应做大生意的?』

『不错。』胡雪岩说∶『不过,我是指的同外国人一较高下的大生意而言。凡是销洋庄的,朝廷都应该照应;因为这就是同外国人「打仗」,不过不是用真刀真枪而已。』『是,是。近来有个新说法,叫做「商战」,那就是小爷叔的意思了。』『正是。』胡雪岩说∶『我同洋人「商战』,朝廷在那里看热闹,甚至还要说冷活、扯后腿,你想,我这个仗打得过、打不过人家?『当然打不过。』

『喏!』胡雪岩突然大声说道∶『应春,我胡某人自己觉得同人家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明晓得打不过,我还是要打。而且,』他清清楚楚地说∶『我要争口气给朝廷看;教那些大人先生自己觉得难为情。』『那,』古应春笑道∶『那不是争气,是赌气了。』『赌气同争气,原是一码事。会赌气的,就是争气;不懂争气的,就变成赌气了。』『这话说得好。闲话少说,小爷叔,我要请教你,你的这口气怎么争法?万一争不到,自扳石斗自压脚,那就连赌气都谈不到了。』这就又谈到所谓『死中求话的仙着』上头来了。胡雪岩始终不愿谈个打算,事实上他也从没有认真去想过,此时却不能不谈不想了。

『大不了我把几家新式缫丝厂都买了过来,自己来做丝。』

此言一出,古应春竟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胡雪岩一向不赞成新式缫丝厂,现在的做法完全相反,实在不可思议。

然而稍为多想一想,就觉得这一着实在很高明。古应春在这方面跟胡雪岩的态度一直不同,他懂洋文跟洋人打交道的辰光也多,对西方潮流比较清楚,土法做丝,成本既高、品质又差,老早该淘汰了。只因为胡雪岩一直顾虑乡下丝户的生计,一直排斥新式缫丝,现在难得他改变想法,不但反对,而且更进一步,自己要下手做,怎不教人既惊且喜。『小爷叔,就是洋人不跟你打对台,你也应该这样做的。你倒想——』古应春很起劲地为胡雪岩指陈必须改弦易辙的理由,第一是新式缫丝机器,比手摇脚踏的『土机器』要快好几倍,茧子不妨尽量收,收了马上运到厂里做成丝,既不用堆栈来存放干茧,更不怕茧中之蛹未死,咬出头来;第二,出口的匀净、光泽远胜于土法所制『第三,自己收茧,自己做丝,自己销洋庄,竞』一条鞭『到底,不必怕洋人来竞争,事实上洋人也无法来竟争。

这三点理由,尤其是最后一点,颇使胡雪岩动心;但一时也委决不下,只这样答一句∶『再看吧!这不是很急的事。』

但古应春的想法不同,他认为这件事应该马上进行。胡雪岩手里有大批干茧,如果用土法做成丝,跟洋人价钱谈不拢,摆在堆栈里,丝会发黄;如果自己有厂做丝直接外销,就不会有什么风险了。

因此,他积极奔走,去打听新式缫丝厂的情形,共有五家,最早是法国人卜鲁纳开设的宝昌丝厂,其次是美商旗昌洋行附设的旗昌丝厂。

第三家去年才开,名为公和永,老板是湖州人黄佐卿。此外怡和、公平两家洋行,跟旗昌洋行一样,也都附设了丝厂。这五家丝厂,规模都差不多,也都不赚钱,原因有二∶奇……書∧網第一,是干茧的来路不畅,机器常常停工待料。第二,机器的效用不能充分发挥,成品不如理想之好。据说,公和永、怡和、公平三家打算联合聘请一名意大利有名的技师来管工程。其余两家,已有无意经营之势,如果胡雪岩想收买,正是机会。

古应春对这件事非常热中,先跟七姑奶奶商量,看应该如何向胡雪岩进言。

『新式缫丝厂的情形,我不在清楚,不过洋丝比土丝好,那是外行都看得出来的。』

『东西好就不怕没有销路。』古应春说∶『小爷叔做什么生意,都要最好的;现在明明的最好的东西在那里,他偏不要,这就有点奇怪了。』七姑奶奶想了一下说∶『我来跟他说。』

『七姐,不是我不要。我也知道洋丝比起土丝来起码要高两档。不过,七姐,做人总要讲定旨、进信用,我一向不赞成新式缫丝,现在反过来自己下手,那不是反复小人?人家要问我,我有啥话好说。』『小爷叔,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世界天天在变。我是从小生长在上海的,哪里会想到现在的上海会变成这个样子?人家西洋,样样进步;你不领益,自己吃亏。譬如说,左大人西征,不是你替他买西洋的军火,他哪里会成功?』『七姐,你误会了,我不是说洋丝不好——』『我知道,我也没有误会。』七姑奶奶抢着说∶『我的意思是,人要识潮流,不识潮流,落在人家后面,等你想到要赶上去,已经来不及。小爷叔,承你帮应春这么一个忙,我们夫妇是一片至诚。』『七姐,七姐,』胡雪岩急忙打断,『你说这种话,就显得我们交情浅了。』

『好!我不说。不过,小爷叔,我真是替你担足心思。』七姑奶奶说∶『现在局势不好,听说法国人预备拿兵舰拦在吴淞口外,不准商船通行,那一来洋庄不动,小爷叔,你垫本几百万银子的茧子跟丝,怎么办?』

『这,这消息,你是从哪里来的?』

『是替我看病的洋大夫说的。』

『真的?』

『我几时同小爷叔说过假话?』

『喔,喔,』胡雪岩急忙道歉,『七姐,我说错了。』『小爷叔,人,有的时候要冒险,有的时候要稳当,小爷叔,我说句很难听的话,白相人说的「有床破棉被,就要保身家」。小爷叔,你现在啥身家?』

胡雪岩默然半晌,叹口气说∶『七姐,我何尝不晓得?不过,有的时候,由不得自己。』『我不相信。』七姑奶奶说∶『事业是你一手闯出来的,哪个也做不得你的主。』

『七姐,这你就不大清楚了,无形之中有许多牵制,譬如说,我要一做新式缫丝厂,就有多少人来央求我,说「你胡大先生不拉我们一把,反而背后踢一脚,我们做丝的人家,没饭吃了。」这一来,你的心就狠不下来了。』七姑奶奶没有料到,他的话会说在前头,等于先发制人,将她的嘴封住了。当然,七姑奶奶决不会就此罢休,另外要想话来说服他。

『小爷叔,照你的说法,好比从井救人。你犯得着,犯不着?再说新式缫丝是潮流,现在光是销洋庄;将来厂多了,大家都喜欢洋机丝织的料子,土法做丝,根本就没人要;只看布好了,洋布又细又白又薄,到夏天哪个不想弄件洋布衫穿?毛蓝布只有乡下人穿,再过几年乡下人都不穿了。』『这不可以一概而论的。』『为啥不可以,事情是一样的。』七姑奶奶接着又说∶『从井救人看自己犯得着、犯不着是一桩事;值得不值得救,又是一桩事。如果鲜龙活跳一个人,掉在井里淹死了,自然可惜;倘或是个骨瘦如柴的痨病鬼,就救了起来,也没有几年好活,老实说,救不救是一样的,现在土法做丝,就好比是个去日无多的痨病鬼。』她这个譬方,似乎也有点道理,胡雪岩心想,光跟她讲理,没有用处,只说自己的难处好了。

『七姐,实在是做人不能「两面三刀」,「又做师娘又做鬼」。你说,如果我胡某人是这样一个人,身家一定保不住。』七姑奶奶驳不倒他∶心里七上八下转着念头,突然灵机一动,便即问道∶『小爷叔,照你刚才的话,你不是不想做新式缫丝厂,是有牵制,不能做,是不是?』

『是的。』

『那么牵制没有了,你就能做,是不是。』

『也可以这么说。』

『那好,我有一个法子,包你没有牵制。』

『你倒说说看。』

『很容易,小爷叔,你不要出面好了。』

『是┅┅』胡雪岩问∶『是暗底下做老板?』

『对!』

胡雪岩心有点动了,但兹事体大,必须好好想一想,见此光景,七姑奶奶知道事情有转机了,松不得劲,当即又想了一番话说。

『小爷叔,局势要坏起来是蛮快的,现在不趁早想办法,等临时发觉不妙,就来不及补救了。几百万银子,不是小数目;小爷叔,就算你是「财神」,只怕也背不起这个风险。』这话自然是不能当为耳旁风的;胡雪岩不由得问了一句∶『叫哪个来做呢?』

要谈到委托一个出面的人,事情就好办了,七姑奶奶说∶『我在想,最好请罗四姐来;我的身子风瘫了,脑子没有坏,也可以帮她出出主意。』『她一来,一家人怎么办?』胡雪岩说∶『除非七姐你能起床,还差不多。』

『我是决不行的。要么┅┅』她沉吟着。

『你是说应春?』不过应春同我的关系,大家都晓得的,他出面同我自己出面差不多。

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不大妥当。『』我不是想到应春,我光是在想,哪里去寻一个靠得住的人。『七姑奶奶停了一下说∶』小叔爷,你自己倒想一想,如果真的没有,我倒有个人。『』那么,你说。『

『不!一定要小爷叔你自己先想。』

胡雪岩心想,做这件事少不了古应春的参预,而他又不能出面;如果七姑奶奶举荐一个人,就等于古应春下手一样,那才比较能令人放心。

这样一转念头,根本就不去考虑自己这方面的人,『七姐,』他说∶『我没有人。如果你有人,我们再谈下去,那才比较能令人放心。

这是逼着她荐贤。七姑奶奶明白,这是胡雪岩更加重她的责任;因而重新又考量了一下,确知不会出纰漏,方始说道∶『由我五哥出面来做好了。』

尤五退隐已久,在上海商场上,知道他的人不多,但他在漕帮中的势力仍在,由他出面,加以有古应春做帮手,这件事是可以做的。

『如果五哥肯出面,我就没话说了。』胡雪岩说∶『等应春回来,好好商量。』

古应春专程到松江去了一趟,将尤五邀了来,当面商谈。但胡雪岩只有一句话∶事情要做得隐秘,他完全退居幕后,避免不必要的纷扰。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尤五的话很坦率∶『不过,场面摆出来以后,生米煮成熟饭,就人家晓得了,也不要紧。』『这也是实话,不过到时候,总让我有句话能推托才好。』『小爷叔你不认帐,人家有什么办法?』七姑奶奶说道∶『到时候,你到京里去一趟,索性连耳根都清净了。』『对,对!』胡雪岩连连点头,『到时候我避开好了。』这就表示胡雪岩在这桩大生意上是完全接受了古应春夫妇的劝告。纺丝收茧子,在胡雪岩全部事业中,规模仅次于钱庄与典当而占第三位,但钱庄与典当都有联号,而且是经常性的营业,所以在制度上都有一个首脑在『抓总』,惟独丝茧的经营,是胡雪岩自己在指挥调度。钱庄、典当两方面的人,只要是用得着时,他随时可以调用,譬如放款『买青』,要用到湖州等地阜康的档手;存丝、存茧子的堆栈不够用,他的典当便须协力,销洋庄跟洋人谈生意时,少不了要古应春出面。丝行、茧行的『档手』,只是管他自己的一部分业务,层次较低,地位根本不能跟宓本常这班『大伙』相比。

多年来,胡雪岩总想找一个能够笼罩全局的人,可以将这部分的生意,全盘托付;但一直未能如愿。如今他认为古应春应该是顺理成章地成为适当的人选了。

『应春,现在我都照你们的话做了,以后这方面的做法也跟以前不相同了。既然如此,丝跟茧子的事,我都交了给你。』胡雪岩又说∶『做事最怕缚手缚脚,尤其是同洋人打交道,不管合作也好,竞争也好,贵乎消息灵通,当机立断,如果你没有完全作主的权柄,到要紧关头仍旧要同我商量,那就一定输人家一着了。』他的这番道理说得很透彻;态度之诚恳,更是令人感动,但古应春觉得责任太重,不敢答应;七姑奶奶却沉默无语,显得跟他的感觉相同,便愈发谨慎了。

但他不敢推托;因为坚持不允,便表示他对从事新式缫丝,并无把握的事,极力劝人家去做,是何居心?光在这一点上就说不通了。

于是他说∶『小爷叔承你看得起我,我很感激;以我们多少年的交情来说,我亦决无推辞之理。不过,一年进出几百万的生意,牵涉的范围又很广,我没有彻底弄清楚,奇Qisuu书网光是懂一点皮毛,是不敢承担这样大的责任的。』『这个自然是实话。』胡雪岩说∶『不过,我是要你来掌舵,下面的事有人做。专门搞这一行的人,多是跟了我多年的,我叫他们会集拢来,跟你谈个一两天,其中的决窍,你马上就都懂了。』『如果我来接手,当然要这么做。』古应春很巧妙地宕开一笔∶『凡事要按部就班来做,等我先帮五哥,把收买两个新缫丝厂的事办妥当了,再谈第二步,好不好?』『应该这样子办。』七姑奶奶附和着说∶『而且今年蚕忙时期也过了∶除了新式缫丝厂以外,其余都不妨照常年旧规去办。目前最要紧的是,小爷叔手里的货色要赶紧脱手。』她的话,要紧的是最后一句∶她还是怕局势有变,市面愈来愈坏,脱货求现为上上之策。但胡雪岩的想法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办了新式缫丝厂,不愁茧子没有出路,则有恃无恐,何不与洋商放手一搏?胡雪岩做生意,事先倒是周咨博询,不耻下问,但遇到真正要下决断时,是他自己在心里拿主意。他的本性本就是如此,加以这十来年受左宗棠的熏陶,领会到岳飞所说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道理,所以七姑奶奶的话,并未多想,也不表示意见,只点点头表示听到了而已。『现在我们把话说近来。』胡雪岩说∶『既然是请五哥出面,样子要做得象,我想我们要打两张合同。』『是的,这应该。』尤五答说∶『我本来也要看看,我要做多少事,负多少责任?只有合同上才看得清楚。』『五哥,』胡雪岩立即接口∶『你有点误会了,我不是要你负责任。

请你出来,又有应春在,用不着你负责任;但愿厂做发达了,你算交一步老运,我们也沾你的光。『』小爷叔,你把话说倒了┅┅『』唷、唷,大家都不要说客气话了。『七姑奶奶性急,打断尤五的话说∶』现在只请小爷叔说,打怎样两张合同?『』一张是收买那两个厂,银子要多少;开办要多少;将来开工、经常周转又要多少?把总数算出来,跟阜康打一张往来的合同、定一个额了,额子以内,随时凭折子取款。至于细节上,我会交代老宓,格外方便。『』是的。『古应春说∶』合同稿子请小爷叔交代老宓去拟;额子多少,等我谈妥当,算好了,再来告诉小爷叔。现在请问第二张。『』第二张是厂里的原料,你要仔细算一算,要多少茧子,写个跟我赊茧子,啥辰光付款的合同。『胡雪岩特别指示∶』这张合同要简单,更不可以写出新式缫丝厂的字样。我只当是个茧行,你跟我买了茧子去,作啥用途,你用不着告诉我,我也没有资格问你。你懂不懂我的意思?『

『怎么不懂?』古应春看着尤五说∶『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要把小爷叔的名字牵连到新式缫丝厂。』『这样行,我们先要领张部照,开一家茧行。』

『一点不错。』胡雪岩说∶『这样子就都合规矩了。』『好的。我来办。』古应春问∶『小爷叔还有啥吩咐?』

『我没有事了。倒要问你,还有啥要跟我谈的。』『一时也想不起了。等想起来再同小爷叔请示。』『也不要光谈新式缫丝厂。』七姑奶奶插进来说∶『小爷叔手里的那批丝,不能再摆了。』『是啊!』古应春说∶『有好价钱好脱手了。』『当然!』

听得这一声,七姑奶奶心为之一宽。但古应春心里明白,『好价钱』之『好』,各人的解释不同,有人以为能够保本,就是好价钱;有人觉得赚得不够,价钱还不算好。胡雪岩的好价钱,决不是七姑奶奶心目中的好价钱。

正在谈着,转运局派人来见胡雪岩,原来是左宗棠特派专差送来一封信,上面标明『限两日到,并钤着』两江总督部堂『的紫泥大印,未曾拆封,便知是极紧急的事。果然胡雪岩拆信一看,16ks。一路在线看书略作沉吟,起身说道∶』应春,你陪我到集贤里去一趟。『

『集贤里』是指阜康钱庄。宓本常有事出去了,管总帐的二伙周小棠,一面多派学徒,分头去找宓本常;一面将胡雪岩引入只有他来了才打开的一间布置得非常奢华的密室,亲自伺候,非常殷勤。

『小棠,』胡雪岩吩咐,『你去忙你的,我同古先生有话谈。』

等周小棠诺诺连声地退出,胡雪岩才将左宗棠的信拿给古应春看。原来这年山东闹小灾,黄河支流所经的齐河、历城、齐东等地都决了好大的口子,黄流滚滚,灾情甚重。山东巡抚陈士杰,奏准『以工代赈』——用灾民来抢修堤工,发给工资,以代赈济。工料所费甚巨,除部库拨出一大笔款子外,许多富庶省份都要分摊助赈;两江分摊四十万两,但江宁藩库只能凑出半数,左宗棠迫不得已,只好向胡雪岩乞援,信上说∶『山东河患甚殷,廷命助赈,而当事图兴工以代,可否以二十万借我?』

『真是!』古应春大为感慨,『两江之富,举国皆知,哪知连四十万银子都凑不齐。国家之穷,可想而知了。』『这二十万银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胡雪岩说∶『索性算我报效好了。』『不!』古应春立即表示反对,『现在不是小爷叔踊跃输将的时候。』

『喔,有啥不妥当?』

『当然不妥当。第一,没有上谕劝大家捐款助赈,小爷叔何必自告奋勇?好象钱多得用不完了。其次,市面很不好,小爷叔一捐就是二十万,大家看了眼红。第三,现在防务吃紧,军费支出浩繁,如果有人上奏,劝富商报效,头一个就会找到小爷叔,那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