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训练中心办公室里,王冬梅正招呼着一位略显削瘦的中年男人,“陈主任,您坐,我先给你倒点茶。”
“不忙不忙,我现在可不是主任了,不要这么客气。”被称为陈主任的男人挥了挥手坐下。拿着王冬梅递来的杯子一饮而尽。也没什么客套,三言两语便直切主题。
“你说的那孩子什么情况?特意让我跑这么远过来,不入眼的话我可以要跟你算算账啊。”
提起自己的学生,王冬梅一面骄傲一面惭愧的道:“绝对是个好苗子,这才四年级,11岁都没到呢。我这儿就没什么能教他的了。这不得麻烦下老领导么。”
说着,王冬梅把平时记录数据的小本子递了过去。没想到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差不多都写满了。
陈康平一页页翻过去,越看越惊讶,翻页的手也一点点慢了下来。
王冬梅见他翻阅的仔细,心下顿时一松,这明显有戏嘛!
大约过了有将近半个小时。陈康平开口了:“数据记录很详细嘛。”
“是的。一开始只是觉得成绩突然提高可以做个观察跟踪。但没想到一天比一天好。我也看不懂了。只好把能想到的指标都记下来。”
“嗯,我看记录上3月份以前就是咱们以前队里用的周记,后边你又加了点东西。最近的这两周,我看你又开始研究动作了?”
“嗯,主任你不知道,他4月份有一天跳了一次十米台。”
陈康平眉毛一跳。“你们怎么敢让小孩子去上十米台!滑板摔着了怎么办!”
“的确滑板了——但入水前能完全打开,完美入水。”王冬梅回想那天的情景,仍然觉得惊大于喜。虽然现在看来如果没自己那一嗓子,这小子估计从走板到起跳都不会有问题。
陈康平的惊诧不亚于王冬梅,对自己曾经的手下脾气还是很熟悉的。既然王冬梅说了完美,那就真的是已经达到了标准赛制的完美,一个小四的孩子能在十米台上作出这样的动作并完成。已经不仅仅是天赋问题了。
要知道就算是成年组的比赛,甚至奥运会那样的重大赛事,十米台依旧是一个不确定因素非常高的比赛。打开时间、入水角度都非常考验一个运动员对节奏和时机的把握。
如果真如王冬梅所说——低头看了眼手里的数据本子——数据骗不得人,恐怕真的是遇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走!咱们去看看,孩子现在在中心吗?”
第十二章 教父级的男人()
两人赶到训练场地的时候,已经有挺多孩子来训练了。
陈康平随意扫了两眼,并没有发现特别突出的,便问道:“……小王你说的是哪个?”
王冬梅微微一笑,指着角落的器械区:“在那呢。”
少年宫的训练班,只针对14岁以下的孩子,基本都因为兴趣爱好而来。比起枯燥的器械训练,泡在泳池里的感觉要好太多了。尤其是夏季,与其在器械区挥汗如雨,大家基本上只往泳池里扎堆。
陈康平远远瞄到一个皮肤白净的男孩子在角落里推杠铃,这会儿看见人了倒也不着急了,放慢步子走了过去,在器械区外围停下。
王冬梅想开口叫人,陈康平挥了挥手阻止了她。一站就站了近二十分钟。
躺在器械架上的男孩气息匀称,呼吸之间一吐一纳,杠铃上下起伏,看似枯燥无比的重复运动在姚爱军的手里仿佛有某种韵律。
这孩子真是了得,小小年纪耐得住性子!
陈康平低声问了一句,“他平时也这样?多久了?”
“大概就从四月初开始吧,每天都过来训练,一开始是休息时间过来,后来找我这儿拿了假条,每天文化课只去半天,下午都泡在这里。”
停了一下,又补充说,“以前也挺用功的,但没这么……专业……”王冬梅犹豫了下,还是选择了专业这个词。
陈康平挑眉,“哦?”专业这个评价可不是想说就说的,王冬梅以前也是省队一级运动员待遇上退下来的,作为曾经专业级中的一员,应该明白这个评价不是想说就说的!
“是啊。这孩子规律的不像是10岁的。他还自己主动找我要加强陆地训练和姿态矫正……不止这些,他还……”
说到激动处,王冬梅声音不自觉的大了起来。话音未落,器械架上的姚爱军发现来人,“王教练!”
单手一撑,从器械上起身过来。这么大活动量的有氧运动,也只是让他微微出汗。
“快过来吧,这位是陈主任陈康平,也是我的老领导了。这可是咱们省出的第一块世锦赛金牌得主!”王冬梅也不管小孩子能不能看得明白,边说边和爱徒丢了个颜色,示意这可是条大粗腿,赶紧抱上啊!
其实刚一抬头,姚爱军就认出了这个中年男人。
陈康平,在他们这个小城市的普通人眼里可能就是个普普通通的男人,但搁在跳水这个行当里,那就是个响当当的神话!
上个世纪**十年代,正是这个不起眼的个头只有一米七都不到的人带领着国家队一直冲进了世界级大赛,拿下了全省第一个跳水的世界级金牌。后来因伤退役后,还一手培养了省跳水队,直到前些年才退下。
姚爱军印象中,在他念体校的最后两年,听说这个男人因为伤病突然复发,在一次意外车祸后去世。
这可是一个教父级的人物了!
看着姚爱军眼里神情激荡,以为是孩子年纪小,对金牌的憧憬给激的。陈康平伸出大手摸了摸姚爱军的脑袋:“很努力,是个好孩子!你愿意跟我去省队玩一个月吗?”
“省队?”
“是啊,省体校,那里有很多高水平的运动员,你不想跟他们一起玩吗?”陈康平笑道。
第十三章 去省城()
省体校对于姚爱军来说并不陌生,上辈子他在体校待了有大约两年的时间,直到被选入国家队。他在那里拿了第一个全国少年锦标赛的冠军,第一次拿到世界级大赛的门票……那里是他曾经梦想起航的地方。
“什么时间,怎么出发,住哪儿?”姚爱军出人意料的吐出来一串问题,末了又加了一句“管饭吗?”
陈康平看他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忍俊不禁。“保管你吃得饱!”
王冬梅也忍不住笑着拿手指点他脑袋,道:“就知道吃!去了别给人家添麻烦,多学学。有大孩子们成绩好的也不要有压力,你还小,知道吗?不要盲目跟着人家耍,太危险的动作一定要有教练看着,允许了才能练,知道不?”说着说着,又忍不住拖着姚爱军的手站一边,喋喋不休的讲了各种注意事项,就怕一个不小心冲动了,把自己练伤了练废了……
“有我看着你还不放心!走着,带上一起吃个饭吧。”陈康平兴致颇高,转身就带头往外走。
姚爱军见他走路右脚略微有点不稳,想必这就是当年留下的训练伤了。想想当年领奖台上的灯光,微微有点目眩,不管是伤痛还是什么原因,离开了自己辉煌的战场,终究是有些遗憾的吧。比如自己……
吃饭的时候,姚爱军保持自己少说少错的原则,闷声吃菜,偶尔回答一两句来自王教练和陈康平的问话。基本离不开跳水经历和自身生活情况。
提起暑假和文化课,王教练又忍不住的嘚瑟了一番。要知道这年头的少年运动员,基本上就是三低人群……“低年龄,低学历,低情商”。
自家爱徒可是文化课能跳级的学霸,文武双全,绝对拿得出手炫耀。
陈康平一听,更是喜欢的不得了。“真是好孩子!好!”
吃完饭后,两人一路送这姚爱军去车站坐车回家,临别嘱咐道:“真不要王教练跟你家去吗?自己跟姥姥好好说说知道不,难得暑假还要不在家,家里人要关照好。少年宫电话和省体校电话你都记好了。明天来给个回复,如果没问题就后天跟着陈主任回去。记住了吗?”
“嗯,记住了,教练再见,陈主任再见。”
回家后,姥姥自然没什么异议。自己女儿女婿都是部队的,早就习惯了聚少离多,只是大孙子难得的暑假还没在家几天又要连着近2个月见不着,老人家心里还是多少有点不舒服的。
姚爱军看着姥姥给自己打包行李,花白的头发进进出出,想着几年后病去的老人也很是挂念。
姚爱军从后面揽住姥姥,把头放在姥姥肩上腻歪。
“军儿咋啦,都多大孩子了,不害臊!”姥姥反手拍拍他,乐呵呵的笑着。
“舍不得姥姥。”人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当知道在一起的日子用倒计时来数的时候,真是最残酷的现实。
“哎,你这孩子。过俩月不就回来了嘛。回头让你爸也请个假,等8月了姥姥去省里看你比赛!”
“真的?说好了哦!”
“真的,真的。呵呵。”
看着给自己忙活的老人,姚爱军鼻子一酸,叮嘱道:“姥姥一个人在家,别老吃咸菜了。要好好吃饭。”
感觉今天大孙子莫名其妙的粘人,姥姥也只是觉得可能是小孩子没离开过家,比较念家。但孙儿的关心,还是很享受的。笑道:“姥姥知道啦,姥姥好好吃饭,跟军儿一样壮实!”
在外出培训的单子上签好字。
第三天的早上,姚爱军背起背包,手里拿了袋姥姥腌的十来个咸鸭蛋,出发前往开往省城的汽车站。
第十四章 你来了()
大巴车在高速上跑了近10个小时,到了省体校后,陈康平去运动员宿舍找了间屋把小同学安顿好。
因为怕小孩子第一次离家,别看着人高马大的,指不定哭鼻子呢?于是很贴心的给安排了个老队员带着。
先带着姚爱军去认了一圈路,顺便去食堂吃个晚饭。专业的运动员食堂说不上多好吃,但在当时标准已经是很高的了,鸡鸭鱼肉样样齐全。
陈康平见他一路只要了点鱼虾蔬菜,大肉一点都不碰,问道:“怎么?不爱吃肉吗?”
“哦,不。王教练说起过猪肉精的事,后来看见就膈应了。”
猪肉精的故事其实是上辈子姚爱军听老队员说起过的事儿,一次国际性比赛,大量选手被查出来尿检不合格,最终事故原因查出来居然是因为运动员村采购的猪肉有问题,饲料中的猪肉精导致了这场影响颇深的变故。
姚爱军自己就是栽在了尿检上面,虽然至死没查出当年的真相,但他那之后对一切隐患都加深了防备。
陈康平微微一笑:“咱们省队东西都是自产的,放心吧。不过少吃点猪肉也没什么,牛肉对肌肉发育更好。食堂菜谱每天都不一样,回头上牛肉了你再多吃点。正是发育期的时候,光吃鱼虾可不行。”
姚爱军的饮食习惯被国家队调教了多年,多少肉类,多少米饭,多少纤维蔬菜,都早已成为本能。
陈康平见他拿菜没有半点犹豫,量可即止,吃饭的时候也很规矩,一点都不像寻常小孩子那样菜、饭、汤泼泼洒洒,鱼虾的壳跟刺都规规矩矩的放在托盘角落里。
突然想起了王冬梅说的那两个字——专业。
尽管还没有参加正式训练,可就这大半日相处,哪像一个10岁上下的小少年,在队里只有多年纪律训出来的老队员,才有这份平和沉稳。
一顿晚餐吃的宾主尽欢。陈康平对接下来的日子开始了期待。
回宿舍后,姚爱军并没有看到陈康平说的同宿舍的老队员。想必还在晚训。
上辈子住了20多年宿舍,姚爱军驾轻就熟的放好行李,整理床铺。
一个宿舍配2个暖水瓶,运动员每天需要大量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早些年的时候还没有这样那样的功能性饮料,即使有,大部分小队员也是喝不起的。所以姚爱军还带了一大包盐和糖,可以自己做糖盐水喝。
整理好东西,姚爱军便拎了个暖瓶去水房打水,走到门口又折了回来,顺手捎上另一个暖瓶,新人初来乍到的,还是得留个好印象才好。
这种事他上辈子是不会记得的,但并不妨碍他这一世的小意经营。
刚来的第一天,并没有安排什么训练项目。
因为到得晚,一个外人也不太方便大晚上在体校里乱走,姚爱军只好一边窝在床上背英语词典,一边等着自己传说中的室友。
到底是王大眼呢还是章彪子呢,又或者是虎头?想了想当年在省体校短短相处过一年多的老队员,还真有点想念。
不过这会儿比他当年进体校早了大概两三年,也许这些老队员都还没进来吧。那——也许以后他们进来反倒得叫自己师兄?哈哈哈哈,姚爱军想到这里,不怀好意的笑出声来。
正抱着词典傻笑,宿舍门被推开了——
“怎么是你!”
“你来了。”
比起姚爱军的诧异,来人依旧是一副冷淡的语调。
推门进来的,正是前阵子去少年宫找他下战书的陆航!
看见姚爱军一脸便秘的样子,陆航的冷脸上微微翘了下嘴角:“我跟陈教练要求的,我会看看你到底有几斤几两,不要让我失望哦!小!朋!友!”
第十五章 我来了()
次日,陈康平到的时候陆航已经去晨跑了,姚爱军因为要等他就没有去跑圈。
陈康平带着姚爱军去队里办手续,他虽然已经退下来不做主任了,但安排个小孩进来加训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何况这依孩子条件,指不定省队以后还要因他沾光!陈康平相信自己这么几十年的眼光,从未走眼过!
一路上姚爱军旁敲侧击的打探陆航的资料。这小子虽然年纪没大两岁,却已经在省体校扎根有近十年了!陆航的小阿姨嫁给了省体校的一个指导员,人打小就在体校混大的。还真不愧陈康平嘴里说的“老队员”,现在省队还真找不出比他在体校时间更长的队员了。
小小年纪就显示出不俗的天赋,一直被省体校重点栽培着。陈康平当年也带了他两年,说起陆航,陈康平也满是骄傲,还不忘鼓励小盆友:“陆航和你年纪相差不大,你们可以多聊聊,共同进步嘛。有不知道的就问陆航,这里他熟,门儿清的很呢。”
“……好。”姚爱军想的是,这陆航年纪不大冷着一张脸,一看就是个中二啊……
一圈手续办下来,刚好差不多早课结束的时候。陈康平带着人去了训练池,将人交给现在跳水队的主管教练卢奇。
同队的还有一些他听过或者没听过的高一届的老队员,以及——陆航。
见过姚爱军后,卢奇安排他先做热身,然后拖着老主任去一边聊天套词儿了。
“老主任怎么这会儿过来了,这孩子您家的?”
“可不,我大侄子啊!王冬梅那丫头的徒弟,怎么样?是不是长得挺精神的!”
“噗……我说呢。冬梅那的啊,怪不得您上心。”卢奇来省队的时候姚爱军还没退,王冬梅也曾是省队的主力队员,彼此都很是熟悉。
陈康平有点犯烟瘾,朝卢奇勾了勾手,两人走到床边,点了支烟:“你别看人孩子白白净净的。可狠着了。才念小四,你看那身肌肉练的。这岁数的孩子,有几个能做到天天坚持的。”
“冬梅那丫头管这么严?没看出来啊。”
“得了吧,冬梅就是管不了了才扔给我的。这孩子训练都不要人管,自觉自愿,现在连10米台都敢上,动作不说,还能压水花。”陈康平朝陆上训练的地方挑了下眉毛。
卢奇顺着眼神看过去,姚爱军正一丝不苟的作者热身动作,下腰,抬腿,摆臂……身体重心纹丝不动。卢奇越看越奇,嘴巴长得越来越大。
陈康平见状,故意嘚瑟,朝窗外弹了下烟灰,拉长了调子说:“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这孩子,文化课也一流,今年四月起每天就上半天课,期末考试满分,跟学校申请跳级……还,通!过!了!”陈康平叼着烟的嘴角咧的老大。
“我靠!”体校生文化课不好几乎已经是共识,卢奇自己当年也是靠着奖牌混了个大学文凭。没想到还能在体校见到个读书的苗子。
“不过小学……跳级,也还好吧?啊?”砸了砸嘴巴,卢奇坚决不能承认自己从小学就没考过满分。
“嗤——得了吧,还啊?你明天早上晨训就知道真章了。”陈康平可是听说了这小怪物挂着双杠背单词的事儿。
这边,姚爱军也没闲着。因为没参加晨训,大家都下水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在做路上训练。背对着泳池都能感受到各方传来的目光。
每个半路杀进来的新人,都会遭到一个固有群体成员的应激反应。大家会先观察、比较、再判断是接纳,还是被淘汰!
而泳池,这个竞技场,只有强者为王!
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
第十六章 不露两手不知道小爷姓谁!()
省队的水上项目算上游泳也不少号人,人多了八卦也多起来。姚爱军突然加入,以及陆航莫名其妙的针对性,好奇也罢,热情也罢,多少总是有人想看笑话的。
姚爱军一回头,就能看见有那么一些人装模作样的把视线转开,头一转回去,又能立刻感受到一堆人的目光又刷的集中了过来……
啧,不露两手不知道小爷姓谁!
姚爱军伸了伸腿脚,噗通往池子里一跳,溅出一片水花。
刷刷刷,一个闷头扎下去,再窜出来已经离岸足有四五个个身位了。
水感这东西,练跳水的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哪怕是游泳队,在水层上下的纵向水感也不会比跳水队来的更好。
因为他们从高处下落,到入水,必须根据自己下落高度的不同,即时的调整切入水中的最佳角度,一丝波纹都会对他们的入水带来巨大的影响。
很多跳水运动员只专攻单项,比如10米台,或者5米台,或者3米板,1米板等,这是因为不同的高度,落水时对水面压力和阻力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姚爱军在这个项目浸淫了二十多年,水感岂是省队这些小运动员可比的!
只见一条隐形的水线在水下窜动,水底仿佛没有阻力一般,姚爱军在水里犹如一条飞鱼般向前滑行,一瞬间便已离岸十来米远,等出水换气时,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