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谢洛夫手中换了另外一份报告,从克格勃工作就有这点好处,总是能在需要的时候找到各种证据来证明自己这么做的理由。

    这次谢洛夫拿着关于核试验对通讯设备的影响这类的文件,来到了车里雅宾斯克市,这里是南乌拉尔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但其实是不是工业城市并不重要,苏联最不缺乏的就是工业城市,想找一座没有工业的城市才比较苦难。来到这里的原因很简单,大伊万正在这里进行生产,苏联最为权威的科罗廖夫和华斯夫列等专家正在研制负责研制。

    经过了重重检查,穿着防化服的谢洛夫进入到了一座研究中心,这里是大伊万的组装基地,但目前谢洛夫只看到了一个壳子,没有看到真正有价值的地方,不过这样更好,少了一点危险,其实他很敬佩这些制造核弹的专家和工人,自己肯定做不到这么淡定。

    “关于历次的核弹试验,所造成的通讯网络的受影响程度都在这份文件当中,平心而论关于这个巨型核弹的研制我是刚刚知晓,另外一位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伊特瓦索夫同志已经开始筹备新地岛的居民迁徙工作,科罗廖夫同志,你在看看这方面的资料,也许会对你们这次的实验有所帮助!”谢洛夫把脑袋从防化服中伸出来,平心而论里面并不好受,他现在已经满头大汗了,但为了自己的生命着想,这种小场面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哦,我看一看!”对于各种科学报告科罗廖夫无一例外,都保持着很高的兴趣。科学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研究,毫无疑问科罗廖夫也是这种典型的科学家。

    科罗廖夫接过了谢洛夫的报告快速的浏览起来,如果说这位苏联的科学家还有什么地方是不完美的,那可能就是对航天火箭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战略导弹的兴趣。现在已经是一九六一年,科罗廖夫的身体情况不太好,谢洛夫在考虑是不是应该想办法让这位科学家休息一下,至少多活两年时间。

    “应该是电磁脉冲波对通讯网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谢洛夫同志,你的文件十分宝贵,让我的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科罗廖夫飞快的看完了谢洛夫拿过来的文件,随机感谢道,“这次的核弹试验也许要做出一些改进了,本来我是要定下来一亿吨当量的核弹,但这可能对我们联盟造成巨大的破坏,现在看来可以适当的缩小一下爆炸当量……”

    “电磁脉冲波?是这种能量对通讯网络造成了破坏么?这么说可以专门制造这方面的武器对于敌人的通讯网络,制造电磁脉冲弹从技术上可行么?”谢洛夫就像是一个专业的特工一样,保持着不该问绝对不问的特质。

    “电磁脉冲弹?不错的名字,但可能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来研究这种电磁脉冲的杀伤原理,马上即将开始的核试验可以作为最为权威的数据记录在案,随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研究电磁脉冲了!没有想到谢洛夫将军还比较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科罗廖夫眼中闪现着发现人才的目光,似乎正在考虑是不是教谢洛夫一两手。

    “我只是随意说说!”脸色尴尬的谢洛夫转移了话题,把目光放在了大伊万的外壳上面,如果科罗廖夫真的准备教他绝对会失望的,在知识的面前谢洛夫向来都挺不直腰杆子。。

    ps:  本来直接大概写一下就开始古巴导弹危机,没想到差点把大伊万给忘了请访问

第二百七十二章 洗白() 
“不,是一种很有开拓性思维的想法!”科罗廖夫想到了谢洛夫的职业,难道眼前这位特务头子受到了什么消息?自己不能确定才来到这里,这倒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这个老头想得有点太多了,克格勃在别人眼里就有这么神通广大么?好吧,就算有。本年度谢洛夫的事情还很多,应该这么说,每一年的事情都很多。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还不知道要过多长时间谢洛夫才有时间,把自己已经累积了的假期找机会用出去。

    距离俗称的大伊万核弹直线距离还不到二十米,考虑半天谢洛夫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慢慢走到了大伊万核弹的旁边,让身边跟随着的人拿照相机给自己拍照。这是一张合影,照片里面的主角有两个,穿着厚厚防化服的谢洛夫和这个即将试爆的炸弹。

    距离核试验至少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应该做点什么东西。这次试爆最为立竿见影的影响,就是苏联红军为了保证在核战争条件下通讯线路不会被影响到,一直都固执的坚持着电子管这种不容易被干扰的通讯设备,作为红军的主要的设备。

    如果是小打小闹那是没什么问题,美国的技术很先进吧,也为了害怕出现那么有朝一日才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一直都保留着一条电子管的生产线。可苏联弄的太过火了,这些经历过卫国战争的老元帅,一直都认为核武器肯定会用到战争中,好吧,就算他们说的对,但这个前提必须明确,那就是苏联大军进攻欧洲。没有这个前提,想要爆发核战争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谢洛夫觉得就算不决一死战,苏联也不一定会在冷战状态下输掉。

    穿着一身灰色军大衣的谢洛夫从工厂出来,招来当地的护卫力量仔细了解了一下周围的守卫情况。然后道,“对于工厂的守卫要小心,还有就是不要让任何闲杂人等进入,这包括任何人。哪怕是你们部队长官的家属,走漏了消息我把你发配到新地岛上!”

    车里雅宾斯克是一座工业城市,这里最为著名的企业就是乌拉尔拖拉机厂,从名字上是多么的人畜无害,但实际上这是苏联的五大坦克制造基地之一。塔吉尔乌拉尔机车车辆厂、乌克兰的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鄂木斯克运输机器制造厂、列宁格勒基洛夫机械制造厂以及车里雅宾斯克的乌拉尔拖拉机厂。这五个坦克工厂直接造就了苏联红军的钢铁洪流。

    以国家安全的名义,谢洛夫带着一群安全干部进入了乌拉尔拖拉机厂进行视察,主要是检查安全方面的准备,以及有没有浪费的方面,苏联在浪费这个方面可以算是世界第一,你肯定不会看见资本家的工厂会出现这种惊人的浪费,因为他们是在追求利润,如果工人敢把苏联的这套搬到一个私营企业,等待他的不是失业就扣工资。

    在这个过程中谢洛夫跟在本厂的第二书记身边视察,本厂的第二书记也是一个克格勃。级别不低,是中校军衔,乌拉尔拖拉机厂作为苏联的五大坦克制造基地之一,毫无疑问是重点关注的对象,本厂的第二书记有借用车里雅宾斯克当地内务总局和克格勃下属国家安全局力量的权利。是谢洛夫专门在梁赞州事件爆发之后派下来的。

    在巡视的过程中谢洛夫在路过一个宿舍楼走廊的时候,见到了一片开阔地中堆砌着各种可以称之为废铁的东西,这堆废铁的高度已经差不多和谢洛夫站在的三楼平齐,本来他并不想要注意这方面的事情,可是太扎眼了。

    “苏联的敌人前所未有的强大,作为国家最为重要的军工企业。你们就给我交出这么一份答案嘛?”谢洛夫指着那堆露天经受风吹雨淋的坦克零件说道,“我很想要知道那堆零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你不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你这个第二书记就别当了,让你来这里是把真实的问题反馈给我们。不是让你下来同流合污的……”

    “第一副主席,我来到这里的时候,那边已经堆满了各种零件,似乎都是历年不达标的零件,考虑到成本问题就一直堆砌在那里,当然我个人认为其中肯定会很多零件都是合格的。但现在处理已经有些晚了!”第二书记冷汗淋漓的解释道,同时保证自己来到乌拉尔拖拉机厂之后就没有在出现过这种情况。

    “我们就不能节省一点嘛?你见过哪个资本主义国家敢这么干?这种浪费行为可能只有我们国家才有吧!”谢洛夫一脸难堪的说道,“我们面对着一群强大的敌人,却只有我们独自面对,然后一些人竟然对国家财产不闻不问?如果我是偷偷摸摸的进来检查,会不会碰见一群拎着伏特加瓶子上班的工人?嗯?”

    这点谢洛夫真的是冤枉了苏联,这种生产中的浪费真不是苏联独有的,当然苏联的问题可能是最严重,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都有这种问题。至于拎着伏特加的瓶子上班,那是苏联在八十年代之后才会出现的情况,现在这个年代还不会这样。

    “技术管理总局的监控设备怎么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谢洛夫让本厂的第二书记一定要注意浪费问题后,开始想着这个问题。在这种问题上谢洛夫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科技的进步上面,他绝对不会相信所谓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甚至定下来的规章制度都不可信,没有任何一种规章制度是人突破不了的。

    最好能建立一个完整的全国监控体系,让克格勃不出莫斯科就能对整个苏联的所有事情都了如指掌,所以对于控制论专家所提出的理论,他才会这么支持。在他前世的时候,各种软件已经进入到了祖国当中,在中国的某些特定地方甚至比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方便,这就是科技的重要之处,一套应对全世界却掌控在克格勃手中的英特网,加上一套专门应对苏联全国的监控系统,科技的进步可以让在卢比杨卡的总部直接得知一些州当地的事情并进行处理。

    这点做到其实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几乎没有任何国家的一个警察部门有这么大的权利去推行计划,而且这么明目张胆的监控也不会被其他人接受。可谢洛夫还是想要借用克格勃这个安全、情报、军事一体的部门完成这个计划,今天的乌拉尔拖拉机厂之行,再次让这个想法变得强烈起来,应该给技术管理总局那边施加一些压力了,当然还有资金方面的支持。

    乌拉尔山南麓气候宜人,在这种时节中有着大自然最美的一面,生活常识非常缺乏的谢洛夫认不出当地的花草,但这不耽误他用一种欣赏的目光在这里逗留几天。

    在这个过程中还没有忘了在车里雅宾斯克的纪念碑吊唁一下,整个苏联都有各种各样的纪念碑,以此来纪念卫国战争时期在战场上牺牲的烈士,就在全世界都认为地球上没有再能阻止第三帝国推进的时候,正是这个伟大的国家站了出来。同样思想坚定的人民站了出来,把如日中天的第三帝国打垮,在柏林国会大厦上插下了胜利的旗帜。

    车里雅宾斯克中央广场当中,卫国战争纪念碑之下,可以见到一些人在其中悼念,还有少数的老人坐在一边的长凳上,安逸的看着广场上的少男少女。这些姑且算是老人的人,很多都是残疾人,他们身体残缺却意志坚定,脸色的坚毅让人不敢直视。如果现在需要重新踏入战场,相信这些老人也会毫不犹豫。

    穿着克格勃军服的谢洛夫一行人,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性,苏联是一个遍地都是军人的国家,人们对穿着军服的人习以为常。再说你不能指望一般人能分清楚克格勃军服和红军军服的不同之处,就像是一般情况下分不清楚武、警和解放军有什么不同一样。

    高耸入云的纪念碑之下,还有两对刚刚结婚的新人来到纪念碑献花,这倒不出预料,因为同样的事情谢洛夫也做过,在巴库和瓦莉娅结婚的时候,两人也是像现在眼前的两对新人一样进行着这项传统。

    “你好,同志,可以帮我和我妻子拍一张照片么?”穿着西服的年轻男子看着谢洛夫他们上来询问道。

    “你不怕我们么?我们是克格勃军官!”谢洛夫看着两对新人饶有兴趣的说道。

    “怕什么呢?克格勃的系列电影我都看过,我很崇拜你们!”男人一点都不胆怯的说道。

    这是不是说明目前谢洛夫洗白克格勃的努力,已经有了一些效果出现?微笑点点头谢洛夫让后面的一个少尉替两对新人拍照,本来应该自己去做的,那样更有军民一家亲的效果。可惜谢洛夫在一些特工技能上不是很专业,万一拍曝光就给克格勃丢人了。

    “看来人民对我们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至少现在他们不害怕我们了!”谢洛夫很满意的对身边的几个军官说道,这件事虽然不大但给了谢洛夫洗白克格勃的信心。。请访问

第二百七十三章 各项准备() 
一不留神见证两对新人结婚的谢洛夫,很是温馨又带着祝福的目光看着他们,这样的笑脸是这么真实,在高耸入云的纪念碑之下,有两对新人在这里组建家庭让这种温馨还带有庄重的意味,苏联这种传统真的很令人感动。

    “恭喜你们,祖国又出现了两对恩爱的夫妇!”拍完照片之后,谢洛夫很真诚的对着他们祝福,这种场面让谢洛夫想起了在巴库的时候和瓦莉娅的甜蜜回忆。因为乌拉尔拖拉机厂带来的恶劣心情稍稍得到了一丝缓解。

    “谢谢你们,有一群军官见证我们的结合真令人高兴!”年轻男子很高兴问道,“你们都是**员么?”

    “是的,我们都是!”谢洛夫笑呵呵的问道,“你呢?加入了**没有?”

    “还没有,入党申请还在填写,正在考察期!”年轻男子不好意思的回答,然后带着肯定的答复说道,“但我迟早会加入进去的,我愿意见证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降低苏联**的威信,相反因为政治气氛的放松,很多年轻人都对未来很憧憬,谢洛夫在两对年轻夫妇的面前狠狠感受把正能量。

    “现在入党宽松了,可能会有很多思想并不坚定的人来到我们的队伍中,如果你以后来到了这个团体请相信一件事情,不要对我们的组织失望,一切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谢洛夫颇有些实话实说的意味,也不管面前的两位新人能不能听懂,便转身离开了广场。

    在这里呆了一个星期之后,在湖边小屋的谢洛夫,百无聊赖的躺在草地上,身边一个穿着少校军装的女人抱着双腿坐在一边,两人的状态就像是夫妻一样。

    “那边的车臣人动静怎么样?”眯着眼睛的谢洛夫躺在女人的腿上,闻着一股好闻的味道,卢卡妮刚刚从阿塞拜疆回来。这几天一直都在那边处理一些事情。

    “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问题,阿塞拜疆的内务总局也管的很严格!”卢卡妮小声地说道。

    谢洛夫眉毛一抖没有做声,阿利耶夫之所以对车臣人的问题一直非常重视,还不是因为自己总是在询问嘛?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继续躺着。懒洋洋的开口道,“如果车臣人认为在苏联生活的压抑,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他们可以离开苏联嘛,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车臣人如果实在不愿意过现代生活。可以去伊朗生活么?不过好像巴列维国王对宗教也不是很尊重,要么再远一点去伊拉克吧,如果他们不在乎伊拉克正在打内战的话……”

    车臣人的聚集区因为谢洛夫的介入,直接被迁徙到了苏联和伊朗的边界地区,变成了一个边界民族,如果这些人不老实非要和苏联掰掰手腕,到时候谢洛夫只要动动手指把他们驱逐到伊朗在封锁边界,相信车臣人对于苏联就不在是个问题了,随意他们去自生自灭。

    “我的同胞似乎也知道自己面对的处境,所以一直想要回到原来的居住地!”卢卡妮也是车臣人。但从加茨拿长大的她对民族看的并不重,用一种中立的态度对谢洛夫提起了这个问题。

    “回去?我会把对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放回去?就明确的告诉他们,不愿意在苏联呆着就去伊朗做教徒,又想要苏联的现代化生活,又想要自己的宗教信仰,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谢洛夫从草地上做起来道,“既然你回来了,我们就回去!”

    经过长途跋涉回到莫斯科,谢洛夫接替了正准备去列宁格勒的伊特瓦索夫,伊特瓦索夫准备坐镇列宁格勒对新地岛的居民迁徙进行指挥。谢洛夫则直接去了克林姆林宫。对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报告大伊万的进展。

    “根据数学家的计算,如果按照原定的一亿吨当量进行核试验,很可能对我们苏联很多地区造成巨大的影响。事实上就算是当量减半可能造出的影响也十分巨大!”谢洛夫拿着一份让莫斯科国立大学数学家做出的计算报告,对赫鲁晓夫进行报告。

    如果威力减半相当于2。1x10^17焦耳能量。于39纳秒内释放,功率达到5。4x10^24瓦。这相当于太阳功率的1。4%。

    “这是一种令人满意的威力,科罗廖夫干得不错!”赫鲁晓夫对这份报告上的预见数据相当满意,并且说道,“如果要是投入到了实战中,相信就能让美国人老实一点了!”

    “如果我们有五颗这样的核弹。放在距离美国东部海岸线三百到四百公里的位置上同时引爆,滔天的巨浪可能会把美国东部的各大城市全部淹没!”谢洛夫顺着赫鲁晓夫的话道,“可惜想要到达那里非常的困难,除非利用民用船只作为掩护以自杀式的办法和美国人同归于尽,这枚核弹还是太重了……”

    “不错的主意,让我们先看看这次的试验结果吧,看到了威力在评价你所说的设想到底有没有可能实现!”赫鲁晓夫随即问道,“科罗廖夫说还有多长时间可以投入到试验?”

    “还需要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同时对载弹的图95也需要一定的改装和强化。”当着第一书记的面谢洛夫实话实说,国防部面对这么一个大家伙也在谋划着如何完成这次试验。作为一个空投的炸弹,大伊万的重量和体积都太过于庞大。

    在研制人员之间它又被称作为“伊万”。这位“伊万”身躯庞大:重量四十吨,长度八米。用铀原料造出这个庞然大物并不难,难就难在把它送到试爆地点。

    这种巨型氢弹的设计师们经过反复考虑选定了它的运载工具“图…95”,这是苏联最大型的战略轰炸机,但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将此巨大炸弹送上“图…95”要达到实战运载必须让大伊万减重是十四吨。

    至于用导弹发射更加不可能,大伊万的直径已经超过了目前苏联洲际导弹的直径,根本就塞不进去。总的来说这个核弹还是赫鲁晓夫弄出来吓唬美国人用的。

    “好了,让我们等待实验的那一天,相信美国人会吓一跳的!”赫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