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相提并论。工会希望能通过这一协议动员工人复工,这样就可以宣布这场运动的胜利结束,工会的地位得以证明。
然而工人们得知协议达成后并无欣喜。他们从学生的抗争中获得了勇气:警察没能把学生怎么样,更不敢对工人动武,学生能勇敢地组织起来表达自己的声音,他们也需要自行组织抗争,而不再一直被工会代表。
因为一颗,和苏联说法国人不够革命的社论,让本来就在革命热情的法国人瞬间冲昏了头脑,所有人都奔走相告,要持续罢工,直到大选开始。法国**、法国社会党、国际托派在法国的机构,甚至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工人党都纷纷表示支持人民的呼声。
这些党派全体拒绝戴高乐让他们去说服抗议者复工,就在六月一日,苏联驻民主德国的西方集群表示,将联合东德人民军进行一场演习,一旦某些国家出现军队镇压抗议者的行为,应该立刻进攻进行人类解放事业。
“随便找个机会,杀几个参加完抗议的阿尔及利亚工人,你们说这种情况下,阿尔及利亚人会怀疑谁呢?”叼着烟的谢洛夫把最近的情报放下,看着面前的萨哈托夫斯基。
“当然是戴高乐的支持者,那些右翼政府的支持者,向来是看不起阿尔及利亚人的。”萨哈托夫斯基微微一笑,离开了主席办公室。
阿尔及利亚这么大一块地方,这么多的人口,可不是法国一个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这么容易吞下去的,现在明显是法国人吞不下去又吐不出来。谢洛夫很期待这次的选举结果。罢工有持续了一个多星期之后,选举正式开始了。。
第五百九十五章 不完全胜利()
♂,
<;!……章节内容开始……>; “说实话,努力了这么长的时间,对最终的结果还是有些不敢估计。”谢洛夫不在卢比杨卡,这里是中央联络部部长、中央书记安德罗波夫的办公室。
联络法国**,克格勃并没有这方面的权利,当然有些事其实可以做到。不过一般情况下还是安德罗波夫来做这件事。和法国**的联络,就是安德罗波夫在做。
“从舆论上面来讲,左翼是必然要胜利的,你还有什么疑虑?”安德罗波夫有些疑惑,自己面前这位国家安全总政委,可是很少出现这种表情的。
“这是概率的问题,简单来说,资本阶级的团结性上。你也知道法国一个多星期之前,戴高乐支持者的游行!”看到对方默然不语的点点头,谢洛夫接着说道,“那次游行就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团结,相反抗议者的规模很大,但是仍然有不到位的地方。”
“嗯?”安德罗波夫的眉头微微一皱,有些不解的说道,“要知道大部分的人民都是抗议者,你说的情况怎么可能发生?戴高乐敢黑箱操作么?可是这不现实吧?”
“我们又回到了刚刚开始的问题,概率,如果戴高乐的支持者被最大程度上的动员起来,而抗议者则因为革命的理想很多人不参加投票,那么左翼的力量还能肯定胜利么?”谢洛夫虽然是提出来一个疑问,但却是用肯定的语气说出来。
他后世看过当时的资料,支持戴高乐的人在法国本土才百分之四十多一点,更不要提这个时空中还有明显受到苏联影响的阿尔及利亚人存在,理论上戴高乐就算是硬顶着压力不下台,国会的大部分席位也肯定被**、社会党以及其他左翼的政党所占据。但实际上那次的选举戴高乐就利用了百分之四十多一点的支持者,取得了国会七成多的席位。打出了超神的发挥,成功的把这次抗议的浪潮给压制了下去。
安德罗波夫本来只认为谢洛夫的担心是杞人忧天,但到了最后淡然的笑容则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严肃,从数学概率上来讲,这种可能是存在的。至于资产阶层的团结性,一个多星期之前的戴高乐支持者游行,已经证实了。
“不错,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既然我们已经提前洞察了这种可能性,就都有补救的机会。不要看今天投票已经开始了,我们还有时间。”安德罗波夫首先对谢洛夫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仔细考虑这件事。
谢洛夫点点头告辞,在这方面他没有一点可以擦嘴的地方,安德罗波夫连南也门这种地方都能啃下来一块,难度低的多的法国,就应该会有办法。
到底最后的选举会出现什么结果,就要看安德罗波夫的沟通了。如果抗议者的投票率不够,仍然执着于街头运动当中,那阴沟里翻船的几率就会一直存在。
“希望安德罗波夫这么多年负责国际**运动工作,有着充足的能力。”谢洛夫相信只要投票率足够,这次抗议浪潮必然是以法国左翼力量胜利而结束的。
在随后的时间里,法国**、社会党等党派,开始派出工作小组发动抗议的人群,使用选举权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内战是不可能被考虑的,法国周围遍布北约的军事基地,如果开始内战,最终吃亏的是法国这个国家,还有法兰西这个民族。
“执着于抗议,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糟,如果我们只会抗议,而不提出解决办法。如何能改变我们的国家?你们仍然在这里,而对方去投票支持现在的政府,那抗议就是没有意义的,用你们手中的选举权,来做出选择,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法国**的一名党员,拿着喇叭对着周围云集的群众高声呼喊。
这种情况出现在法国本土的所有地方,还包括了阿尔及利亚,各党派都在竭力的动员着自己的支持者,为了在大选中取得胜利,让自己的支持者前往投票地点来做出选择。
美国、苏联、联邦德国、以及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关注着这次的选举结果。首先法国**总书记瓦尔德克?罗歇宣布,和社会党、社会激进党、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工人党进行联盟,共同选举。对垒支持戴高乐的保卫共和联盟。
保卫共和联盟前身是戴高乐创立的法兰西人民联盟,对内主张维护第五共和国体制,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对外主张维护法的民族独立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强调维护法的核力量,法应在推进欧洲联盟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也是现在的法国执政党。
各国报纸纷纷对这次的法国大选采取了预估,联邦德国的报纸认为,戴高乐仍然可以继续执政,并且成功的化解掉这次的危机,因为一旦人们参与投票,就证明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结束。英国的报纸也采取同样的看法,认为戴高乐虽然讨厌,但仍然能控制住局势。
“他们在给戴高乐打气,说出来的话已经信么?现在可不是十几年前了,英国工党都上台了!”同样一直关注着这次法国选举的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说道,要知道意大利**选举的时候,那个时候二战结束才刚刚不到十年,而且意大利**是独立选举。选举成功之后,美国驻意大利的基地几乎要撕破脸进行军事干涉了。
而现在时间已经过了十几年,连英国工党都上台了,这些国家的左转是迟早的事情。而且这次联盟不是法国**独立选举,而是和社会党等党派进行联盟。一旦美国进行干涉,他打的可不仅仅是和苏联主张差不多的法国**,而是对整个西欧的****力量进行干涉,要知道法国社会党,可是第二国际的成员。第二国际当中很多成员,都是欧洲国家的主要党派,美军一旦干涉,失望的可不仅是**人。
“本来是乐观的估计,你怎么有些高兴不起来?”乌斯季诺夫对谢洛夫的表现有些不解。
“因为我知道第二国际那些人不是好鸟,这些叛徒说说漂亮话是可以的,但也只有这么大的能力!”谢洛夫可是知道,后世的欧洲之所以为了政治正确连脑子都不要,和这些第二国际的社会党有很大的关系。相反曾经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国家,可能是因为时间短还没有被传染,不会像西欧这么脑残。
话虽然这么说,但安德罗波夫、乌斯季诺夫和谢洛夫都明白,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钦佩戴高乐维护法国的举动,但这个人毕竟是美国那边的盟友,独立自主也是苏联的敌人,只不过没有其他国家跟美国这么紧而已。
除非法国人自己公布,否则凭借克格勃的第一总局,是调查不出来什么的。毕竟投票站的人不是克格勃的线人,直到选举结束,每一天对于谢洛夫他们来讲,都非常煎熬。法国左翼政党上台已经到了八十年代,还是社会党上台。而现在的法国最大的左翼政党是**,由**领导的左翼联盟,完全有资格让苏联报以期待。
但也不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对于阿尔及利亚的选举,谢洛夫是认为最没有悬念的,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工人党,至少也能得到百分之七八十的选票。
这个结果不单是苏联在等待、美国在等待,实际上所有参加了抗议的法国人,更是翘首待盼,毕竟对于他们来讲,抗议的最终结果完全要从选举中体现出来。
赫鲁晓夫在选举结束之前的一天,首次对法国的局势发表了评论,“戴高乐将军为法国的独立自主,以及缓和政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管这次选举的结果如何。苏联都珍视戴高乐将军这一个朋友,并且愿意未来和戴高乐政府继续合作。”
赫鲁晓夫的这个讲话,是看到了克格勃的评估做出决定的,谢洛夫说出了一种可能,根据戴高乐自己构建的第五共和国政治,哪怕就是选举输了,他也完全可以不下台,继续在总统的位置上,利用剩下的任期和国民议会进行博弈。法国是西欧国家少有的强势政府,戴高乐本人也有资格这么做。
六月中旬,法国国会的大选公布,包括法国**、法国社会党、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内的联盟取得了胜利,赢得了百分之六十二的人民支持,占据了国会席位的百分之五十八,之所以国会席位少了一些,是因为法国除了阿尔及利亚的海外省,都支持保卫共和联盟,保卫共和联盟仍然是第一大党,但面对的是一水的左翼力量政党,在国会已经落在下风。戴高乐随后承认了左翼联盟的胜利,
法国**总书记瓦尔德克?罗歇随后宣布,执行早先签订的劳资协议,并且着手组织恢复生产,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平等的法国。
“这是一个不完全的胜利,戴高乐建立的这套体制,保护了他。”谢洛夫叹了一口气说道,安德罗波夫摇摇头道,“不完全胜利,总比没有胜利要好。法国的政治结构已经出现了变化,再者,戴高乐都快八十岁了,还能活几年呢?”
“说的有道理!”谢洛夫深吸了一口气,差点忘了戴高乐按照历史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第五百九十六章 米高扬的建议()
“不论是戴高乐的拥护者,还是左翼力量,其实这次都算不上赢家。”谢洛夫边走边对安德罗波夫说道,“其实对于资本家来讲,左和右都不是最有利的选择。****总是主张利用国家的力量来平衡底层和上流社会的差距,这自然是不受欢迎。但****往往保守的太过分,片面的保护让这些金融资本很难有发挥的空间,在这个年代甚至搞实业的资本家,都是那些金融资本家的敌人。”
“所以你认为这是第二国际那些人越来越早西欧受欢迎的原因?”安德罗波夫想了一下道,“可第二国际的人是恩格斯的信徒,名义上其实也是不欢迎资本家太过于膨胀的。”
“这就要说道第二个问题,社会党国际那些软骨病患者,如果真有牺牲的精神,一战就不会爆发的这么惨烈,那群叛徒一点牺牲精神都没有,对于资产阶级来讲,属于可以控制的对象,而*政党不同,因为苏联以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他们只会对任何社会主义运动赶尽杀绝,”谢洛夫低着头很无奈的总结道,“很麻烦,社会党分流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十几年前意大利*可以独立和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对抗,但现在同样的法国*,根本不是戴高乐党派的对手,不得不组建左翼联盟。十几年的时间,这其中的变化太大了,西欧国家现在也只有意大利*可以和反对党二分天下了。”
“如何扭转这个局势呢?”安德罗波夫也心情很繁重,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是苏联的中央联络部部长,没人比他更加明白苏联在扶持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上费的力量。哪怕赫鲁晓夫并不愿意和美国起正面冲突,也没有砍中央联络部的经费。
很多国家的*其实处在离开苏联经费支持,就会受到重创的处境。安德罗波夫当然是知道这种情况的,但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
“总是给他们经费肯定是不行的,当然这不包括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归根究底,我们还是要发展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在实力上压倒美国,只有这种印象被世界人民普遍接受,才能稳固住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谢洛夫也一副很难办的表情道,“其实考虑到我国民众收入的平均化,我完全可以说只要我们的真实国力有美国人的七成,我对世界的争夺上,国家就可以和美国形成势均力敌的场面,如果我们的国力有八成甚至和美国国力相等,这场争夺就必然是我们压着美国人,让他们毫无反击的机会。”
谢洛夫这种说法其实还算比较慎重,一点都没有扩大苏联的国力,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实力达到了美国的七成,在战略进攻的时候几乎是压着美国打,不过苏联的潜力还不够,一旦美国开始杀贫济富的透支潜力开始反攻,苏联就顶不住了。把美国的巨富阶层换算成美国人的三成财富,谢洛夫已经很看得起资本家的良心了。
法国大选尘埃落定之后,一时之间在欧洲国家以及苏联和美国双方,出现了一阵难言的沉默,和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给予报道不同。几乎涉及到的欧洲国家和美苏双方,不知道如何对选举结果进行评估,对于两个阵营来讲,这都是比较无法用一两句话总结的事情。
苏联无法宣布这是人民正义的胜利,因为法国的总统还是戴高乐,戴高乐自己设计出来的这套政治结构,仍然能保证他强势总统的地位。只要戴高乐自己不下台,估计这几年法国还有的扯皮。而且左翼联盟当中还有托洛茨基派,第二国际的社会党。
美国政府更是觉得选举之后的法国,有些无法让美国自己制定政策。美国毫无疑问是非常讨厌戴高乐的,这个人给美国找了数不清的麻烦。但他们更加不喜欢法国*,以及法国*为首的左翼联盟。现在好了,所以让美国人讨厌的要素都齐备了。
如果戴高乐被暴力推翻,美国政府说不定会铤而走险进行干涉,虽说这种可能性也很低。但现在集中美国讨厌于一身的法国,一样让美国制定政策上感到无所适从。
于是比起很多欧洲之外的国家,那种兴高采烈的样子。美国和苏联,以及涉及的欧洲国家,都以很正式的口吻用叙述语报道了这件事,对法国的大选进行了冷处理。这和刚开始游行抗议的时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管怎么说,对于一些右翼政党来讲,任何左翼政党都是他们怀疑苏联的理由,这就是冷战的思维,不要说是各国的*,就连各国的社会党、工人党、要么是第二国际的成员,要么是托派,也往往被怀疑是苏联的间谍,英国现在的工党首相就被不止一次的怀疑是苏联间谍。
在苏联只要还存在的一天,各种左翼的政党在很多人眼中就是苏联的代言人。虽说这些大部分的政党跟苏联一点关系都没有,但问题是没有人相信。更何况苏联还时不时的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进行说教,更让一些国家的政党怀疑自己国家的左翼政党时不时有立场问题。
虽然两个阵营都对法国大选进行了冷处理,但实际上在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的眼中,这仍然是一场失败,只不过戴高乐还是总统,他们这边还没有完全失败。因为有意大利的先例在,所以他们仍然认为有机会在未来消弭掉这次抗议的影响。
意大利的价值再次显现出来,先例总是成为事情发生之后的参考标准,既然十几年前意大利的情况更加恶劣,北约都没有出兵干涉,那现在似乎用时间来冲淡影响也不是不可以。何况美国在结束了春季攻势之后,国内反战已经到达了巅峰。现任政府已经声明会逐渐让美军撤出越南战场,美国已经没有舆论来在法国进行军事行动。
克里姆林宫围墙中的草坪上,两个老人正在肩并肩的散步,这两个人都是在苏联政坛响当当的任务,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的赫鲁晓夫,以及苏联名义上的元首,最高苏维埃主席米高扬,两人正在优先的在苏联的政治中心中散步,表情十分惬意。
对于赫鲁晓夫来讲,马上已经年满七十五岁的他,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从第一次释放出来退休的信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年的时间,他如果是六十五岁的话,肯定还会再考虑考虑,说不定还会反悔,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可能。全世界的领导人都已经知道了他要退休。
在现在的苏联中央主席团当中,除了米高扬之外,已经没有赫鲁晓夫的同龄人。除了他们两个人,所有中央主席团的委员都是赫鲁晓夫自己提拔上来的。
“在好好看看这里的景色,以后可能不会经常来了。”赫鲁晓夫之所以没有把话说死,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正在制定赫鲁晓夫的退休待遇问题,谢洛夫当然知道勃列日涅夫只是用提拔赫鲁晓夫的退休待遇来收买人心,表明他自己才是赫鲁晓夫指定的领导者,但赫鲁晓夫本人不知道,而且对此还比较满意。
“我已经看到了战胜美国的可能,但不得不说我那时候说必将亲眼看到埋葬美国,有些乐观,我只能说看到了这种趋势,但不一定会看到那一天的到来。”赫鲁晓夫显然对这几年的国际形势非常满意,就像是一首苏联歌曲中唱的那样,从胜利走向胜利。
“是啊,我们的年龄太大了,这种长期斗争似乎不一定会看到结果,但趋势是很明显的,可以交给那些年轻人来完成。”米高扬的资格甚至比赫鲁晓夫还要老,四十五年前米高扬就已经是中央委员,说到这里米高扬想了一下问道,“我们两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