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可以趁着现在来劲红海军和对手的差距,十年内追上美国海军仍然不现实。当然要是考虑核战的话那就另说,苏联的反舰导弹都可以挂核战斗部,苏联红海军最强大的时代,其实应该是九十年代,其实就是解体的前一年,那是红海军和美国海军实力最接近的时代。

    “不要说我没有提醒你,茨维贡似乎正在让人调查阿塞拜疆,我也听说似乎那边的干部有些问题,不过茨维贡做这件事,倒是有可能是对着你们共青团的。”电话里的声音有些戏谑,满是调侃的道,“我们的杰出安全干部是不是还是自我感觉良好?你们老巢都要被抄了,阿塞拜疆走出了你和谢米恰斯内,一旦出事了,会不会牵连到你。”

    “跟我有什么关系,我除了阿利耶夫谁都不认识。不过谢谢你,我的朋友。”谢洛夫放下电话,茨维贡调查阿塞拜疆的干部?以勃列日涅夫那种小心的样子,肯定是有那边的干部出现了问题,想了一下谢洛夫再次拨通了电话,把消息告诉阿塞拜疆第一书记科切马索夫。

    “茨维贡既然是正在调查,说明当地一定有问题。我被三个副主席,一个内务部部长看着,无法给你协助,再者如果真的有问题,我不能帮你。舒里克的性格也不会,所以科切马索夫同志,不管这件事你是不是一点都不知情,都必须要快速处理,令别人不能用这件事攻击我们,莫斯科的情况比较复杂,别让第一书记找借口换了你。”谢洛夫用很郑重的口气说道,阿塞拜疆是自己起家的地方,就像是阿厉克赛说的,那是自己的老巢。绝对不能让勃列日涅夫给端了。

    但如果真的出现了问题,他也没有办法,有句话不是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么?自己坏了,就不要埋怨对方下手黑,一旦被勃列日涅夫操作这个问题,以谢列平的性格肯定不会阻止的,自己想要阻止也没有能力。他自己有军职,但没有政治职务,对党务和政府都是不能干涉的。谢洛夫也不想天天投赞成票,但这就是他的角色。

    想想真是太有意思了,号称最为尊重干部的第一书记,自己的团体全都不干净的情况下,还调查贪污,可见勃列日涅夫尊重的是听话的干部,至于共青团的干部只听谢列平的话,那就不再尊重的范围之内。

    科切马索夫放下电话,考虑了良久最终拿起了电话道,“让阿利耶夫同志来见我……”

    得到卢比杨卡消息的科切马索夫感到问题严重,这件事他不得不重视,就像谢洛夫说的那样,整个苏联处在一种比较复杂的气氛中,第一书记比较弱势,第二书记又比较强势,一方面所有人都在高唱团结,另外一个方面因为拥护的人不同,下面的干部也会有摩擦。

    这种情况在莫斯科的谢洛夫还没有太感受得到,因为目前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的关系仍然是比较和睦的,对于谢列平这个第二书记,勃列日涅夫也比较尊重。谢洛夫觉得在两三年之内应该不会有冲突,但下一次的中央委员全体会议的时候就不一定了。这几年勃列日涅夫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出成绩,同时拉拢中央委员。

    “我们必须保证干部阶层的纯洁度,这也是谢列平主席的意思,当然了,对于问题的严重性我可能略有夸张,但实际上该查的问题还是要查的,相信第一书记也是如此,我们要系统性的把国内的问题解决,这是我们对全体国民和一千一百万党员的交代。”谢洛夫召集了全体克格勃主席团的委员,在会议上开始进行反攻。

    茨维贡只查阿塞拜疆一个地方,谢洛夫要查苏联全国,不但要这么做,还要打着勃列日涅夫的名义这么做,成立自己为首的调查小组,齐涅夫、茨维贡、谢洛科夫、都是调查小组的副组长,准备对苏联的干部阶层好好来一次彻底的调查。

    第二天的共青团真理报上,刊登了谢洛夫做出的指示,表达了对干部阶层廉洁问题的关心,相关的调查组已经成立,除了谢洛夫自己之外,都是勃列日涅夫的人。

    “谢洛夫在搞什么?是不是对我让茨维贡去查阿塞拜疆不满?”基里连科闻言之后十分不能理解的说道,“他要对整个干部阶层开刀么?赫鲁晓夫之后干部阶层才刚刚平静下来,他竟然敢这么做?”

    “他一贯的表现倒是做的出来,不过是谁让你不经我允许去查阿塞拜疆的?”勃列日涅夫面对自己的战友罕见的口气比较严厉道,“你也知道干部阶层需要平静,削弱谢列平的事情可以等个两年,现在我们需要团结明白么?再者我还需要对中央委员慢慢调整,现在这种情况起了冲突,你能保证能赢?”

    “让茨维贡他们差一些问题就收回来,既要表明我们查问题的决心,但也不能让干部阶层太恐惧,调查组的成员不都是我们的人么?尤拉不会自己去查的,能查出来什么还不是茨维贡他们说的算?”勃列日涅夫想了一下做出了吩咐,但他还是要对谢洛夫的调查表示支持,这是必须的,他一个第一书记总不能说不能这么做。

    随后勃列日涅夫前往卢比杨卡,对克格勃的严谨态度表达了赞扬,让安全干部放心去查,这样苏联才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随后在和谢洛夫的单独谈话中,用温和的口气说道,“尤拉,我不得不说,以我和舒里克这种刚刚上台的时候,查出一些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我希望处理方案可以柔和一点,不要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干部有问题的话,我们不要让全国的干部都知道,总不能还用三十年代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吧。”

    “那自然是不会的,既然第一书记这么说了,我们就不公开处理,把一些不称职的干部撤换掉,对了犯了错误的干部,调离岗位,如果涉及到了金钱利益问题,则交给法院审理。”谢洛夫以一种同流合污的态度回答道。

    通过这次调查,谢洛夫把调查权从茨维贡的手中拿回来,把秘密调查变成了公开调查。通过各加盟共和国的克格勃,开始系统性的查一些问题。前往各地的调查组纷纷从莫斯科出发,前往各地了解情况。

    这样一场反贪的风暴从卢比杨卡开始拉响,谢洛夫第一刀就杀到了石油重镇巴库,这是他的老巢,他可不希望出现问题,几天之内,三个市委第一书记和五个第一区委书记被解职,随后阿利耶夫开始对这些人进行审问,阿塞拜疆作为苏联的石油重镇,财政上是十分充裕的,因此问题也比较严重,甚至比其他地方更加严重。

    “你们觉得我下手太狠?那你们知道不知道茨维贡已经开始秘密调查了,我自己去调查还能保持一个好名声,要是茨维贡去查,现在没准阿塞拜疆第一书记都要换人了。”面对谢米恰斯内的指责,谢洛夫不慌不忙的道,“幸亏是我发现的早,不然我们的老巢让人端了都不知道,没想到那几个家伙集合在一起,倒也能办成点事情。”

    叶戈雷切夫点点头道,“地方干部确实有点不像话了,他们在自由度上比我们强得多。”

    “我只是觉得,市委第一书记真的挺不值钱的,二十万卢布?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谢洛夫微微摇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一个市区的一把手,这个贪污数目也是真便宜。可能是苏联的干部阶层比较没有见过市面,要是让他们出过几次,回来没准行情就上涨了。要不说干部还是呆在国内比较好,见多了市面可真不得了。

    目前最有爆炸力的事情,还不是这场清查,而是劳尔卡斯特罗的亲笔信,他说了一件看起来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所有苏联集团国家在古巴的犯人,已经全部获得了古巴国籍。(。)

第六百二十五章 双柱战略() 
♂,

    <;!……章节内容开始……>;    从信上看来不是什么大事,但里面的信息并不是表面上的这么简单。美国的古巴政策,是无条件的接收古巴难民,苏联集团在古巴的犯人肯定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这些人一旦入了古巴的国籍,就说明很早以前谢洛夫和卡斯特罗说的那件事已经奏效了。卡斯特罗兄弟准备利用这批人给美国一个反击。

    时间不长,在哈瓦那的劳尔卡斯特罗接到了谢洛夫的回信。上面没有说什么,只是说自己并不介意这些人加入古巴国籍,意思就是撇清了自己和这件事的关系。同时在一些隐晦的地方说了一些注意安全的话,默认了这批人已经是古巴人的事实,明面的意思是你们可以随意处置这些人。

    “我已经和苏联中央主席团委员谢洛夫同志联系过了,他已经默认了这些人加入古巴国籍的事实,我们可以按照计划将这些人送到美国去了。”劳尔卡斯特罗很快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哥哥,表明不会受到苏联的阻止。苏联当然不会阻止,这件事最早还是谢洛夫提议的,只不过这几年苏联没有再提过,相反古巴方面却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苏联、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华约国家在古巴的犯人刚刚好有一百万左右,这些人当中有精神分裂者,犯人、以及一些宗教人士和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主要是除了苏联之外的其他国家的,谢洛夫不太好意思对苏联本国的知识分子下重手,但并不耽误他对着其他国家的内务部清理这些不听话的人,他们都被送到了古巴进行劳动改造。

    “如果是切格瓦拉在的话,他也一定会同意我们决定的。”劳尔卡斯特罗看到自己的哥哥还在犹豫,更进一步的提起了他们的另外一个战友。已经死在玻利维亚的切格瓦拉。切格瓦拉对于两兄弟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朋友。虽然后来出现了分歧,但卡斯特罗还是很看中这个朋友,在切格瓦拉被捕之后也曾经想过营救,但最终还是无法救回自己的战友。

    “好吧,就像是谢洛夫说的那样,要注意安全,把这些人送到美国去,开放包括马里埃尔在内的所有港口,提供在海岸线的所有船只,等待合适的时候送他们走。所有船只挂上我们的国旗,这样美国政府就不会拦截了。”卡斯特罗叹了口气下定决心道,“谢洛夫明显是不想背负这个责任,那我们就直接承认这是我们单方面的决定,相信以后他会找机会补偿我们的。把我们全国的精神病人和犯罪分子集中起来,这次也送他们离开,以后不要给我们国家拖后腿了……”

    古巴革命战争胜利后,美国一直封锁制裁古巴,对古巴禁运、颠覆,妄图推翻古巴政权,建立亲美政权。同时不断诱使古巴人逃出古巴,对全世界抹黑古巴,训练古巴的**人士,招募雇佣军,希冀颜色掉古巴政权。美国人还为古巴**********者提供政治庇护,使得古巴革命胜利后大量的民众逃往佛罗里达。每年都有十万人古巴人通过各种途径从哈瓦那来到迈阿密,这些人都是古巴最有素质的人群,包括知识分子和医生、熟练的工人。

    每年国家缺少十万人,给古巴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所以卡斯特罗这几年时常想起当初谢洛夫来古巴时候说的话,想要通过一次行动反制美国的心情才越来越迫切。如果不是谢洛夫的话,卡斯特罗也迟早会想到这个问题,但有了人提醒他,却让历史上的马里埃尔偷渡事件提前了十年上演,规模也扩大了十倍。

    卡斯特罗让自己的弟弟还是秘密策划行动,当然这还需要一个人的配合。谢洛夫让齐涅夫把克格勃在古巴的情报人员进行轮换,一定程度上放松对古巴的监视。身为一个执法者,这次克格勃必须放开一个口子,让卡斯特罗自由发挥。

    “以后的迈阿密会成为一个东欧的城市,想想多么令人激动啊,我终于把苏联国内的律贼团体送到了美国,以后横行世界的苏联黑手党就不存在了,而美国的黑帮则会迎来新鲜血液,美国人不要感谢我,毕竟你们是人类的希望。”完全当做不知道这回事的谢洛夫,在地图上比划着古巴和迈阿密的直线距离,感觉世界是如此的美妙。

    到时候迈阿密的犯罪率暴增都只是小事,要知道这一百多万人当中,有不少人都是可以收买的,这些人到了美国之后什么都不会做,知识分子会发现美国也不是天堂,宗教人士是可以在美国传播一下和平教的教义,至于那些犯罪分子,什么违法他们就会做什么。美国又不禁枪,相信这些黑手党的祖宗在美国发展,肯定比苏联还要快。

    克格勃早就准备好了一些必要的条件,比如在古巴存放了很多已经快到年龄的报废船只,还有足够人手一件的救生圈,只要古巴决定这么做了,肯定不用担心船只不够的问题。

    “这批人都被我超期关押快十年了,这次我补偿你们,送你们去自由国度。”古巴能够主动做这件事,也等于是给苏联甩掉了一个巨大的麻烦。这些人苏联眼中早就是眼不见心不烦的群体了,巴不得他们永远在古巴不要回来。

    很快机会就来了,在卡斯特罗在进行相关准备的同时,美国总统尼克出访伊朗,在德黑兰受到了伊朗国王巴列维的热烈欢迎,双方重申美国和伊朗的传统友好关系。美国也十分珍重伊朗这个盟友,并且期待伊朗可以在中东局势发挥出来更大的力量,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巴列维这个时候正在白色革命的关键时刻,伊朗还是处在良性发展的时候。对于此时雄心勃勃的巴列维来讲,他需要一个人来认可自己的成果,没有人比美国总统更加合适了。而尼克松也正好需要伊朗的力量,美国如果还是硬顶苏联的进攻,肯定会拖累自己的国内经济,这点已经是美国内部公认的事实,但美国不能迅速一声不吭的就跑路,而是要通过构建防御体系来拖住苏联,让自己得到喘息的机会。

    美国要伊朗做什么?第一,遏制苏联;第二,保证西方石油公司在伊朗的利益。对于第一个要求,巴列维完成得很好,对于苏联的邻国来讲,苏联的威胁不需要任何人来强调,。但是对于第二点,巴列维则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作为一国领袖,巴列维首先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巴列维在任期间甚至举办了波斯帝国成立两千五百年的庆典。作为一个波斯人,他深感骄傲。然而在伊朗民众眼中,无论他如何高调宣示波斯人的伟大,也改变不了他是美国所扶植起来的傀儡的事实。

    尼克松在伊朗王宫的讲话,对伊朗的重要性首次进行了表态,说道,“我们认为巴列维国王统治下的伊朗,完全可以代替美国的角色,成为波斯湾规则的制定者。我们将和伊朗建立起来平等的关系,我们美国是伊朗的朋友,会支持伊朗成为世界上的强国。”

    随后在私人会谈当中,尼克松表示伊朗对于美国的重要性,丝毫不比以色列差。并且马上要提供一批军事援助给伊朗,帮助伊朗成为中东军事强国。

    “英国撤退之后,伊朗完全可以代替英国的防卫力量,为稳定住中东做好贡献。”巴列维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他希望伊朗代替英国的军事真空,成为波斯湾的警察。

    尼克松表示同意,在英国已经注定要撤离的情况下,伊朗出面填补这个真空最好不过。

    尼克松此时已经想好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支点,面对着中东军事强国普遍亲苏的情况,尼克松把希望寄托在了伊朗的身上,用沙特的石油来刺激经济,用伊朗的军事力量保护沙特,来保障美国的利益,这就是双柱战略,作为稳定中东的基石。

    他不知道莫斯科方面已经决定,只要等伊拉克**把全国稳定的控制住之后,苏联会对叙利亚、伊拉克和埃及三国进行军事援助,来完成自己的三边形战略。这样从军事力量上的对比,还是苏联这边占据一定的优势,美国这边只有土耳其和伊朗,至于沙特的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但土耳其和伊朗都和苏联接壤,苏联的优势是地理上的优势。

    尼克松的中东之行主要是在建立起来防御苏联的网络,美国遏制苏联网络一共有三个,一个是欧洲的北约,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剩下两个组织一个在东南亚、一个在中东。但都是不完全的组织,东南亚缺少了印尼,而中东缺少了伊拉克,这种防御组织都有漏洞存在。尼克松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尽力弥补。

    趁着尼克松出访出访,卡斯特罗兄弟已经在古巴把所有的准备都完成了。在尼克松到达沙特的时候,两兄弟决定行动。(~^~)

第六百二十六章 投奔自由() 
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国对古巴的监控一直都存在,但本身古巴不具备威胁美国的力量,虽然他是除了巴西之外的拉美第二军事强国,但和美国相比仍然不是一个级别的。但这次卡斯特罗兄弟准备从其他方面想想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人,苏联把整个东欧的异己分子全部送到了古巴,本身就是在等待古巴做出权衡,现在,古巴已经权衡完毕了,既然美国一直要引诱古巴人偷渡,那卡斯特罗兄弟就准备玩一次大的,把苏联放在这里的人加上本国不需要的人全部送到古巴去。

    对于置身在热带的古巴来讲,什么时候做这件事都可以,苏联想要这么做难度就大了,这个月份人要是掉在海里,白令海峡的温度足够把人在十分钟内冻死。

    尼克松在沙特阐述自己双柱战略的同时,古巴马列尔和各大在北方的港口,一艘又一艘大小不等,但都是苏联援助给古巴的旧船纷纷升上了古巴国旗,这种船只有六七百艘,虽然并不是新船,但也绝不是半路会沉没的破烂。

    西半球晚上十点,各大港口都已经被戒严,古巴武装力量把护送这些人上船,很多港口都被命令不准在晚上出来,被送上船的还有足够一个星期吃的食物。哪怕就是严密的准备,古巴也不具备一天就完成偷渡的能力,所以哈瓦那当局决定利用黑夜把人先送到船上去,然后第二天严令上船的人不准下来,如此反复直到做好一切准备。

    第二天一早,人们在上班的时候会发现各港口都多了数量不等的船只,但他们绝对想象不到里面已经装满了要偷渡的人,所有船上都存在古巴的现役军人,在把这些人送上船的时候,这些军人已经用俄语、德语等一些语言告诉船上的人,他们会被送到美国。在那片土地上这些犯人将不会继续服刑,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好消息。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