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动声色憋个大-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传到楚则居那里,听了只是笑。

    不过,过了一会儿手里的册子放下来,突然对长贵说“朕也穷过。”在福利院里肚子里没有油水,怎么吃都吃不饱,去了楚家,第一顿吃鸡,现在想来,不过寻常,那时候却觉得是珍馐佳肴,吃到当场呕吐出来,有几块鸡竟然还是整的。

    楚扬坐在他对面‘噗嗤’笑话他。

    他小小年纪虽然感到羞耻,窘迫得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可生怕被别人看出来更看不起自己,只能绷着脸——谁也不是从娘胎里出来便能有张不动声色的脸。终归都是一点一滴慢慢累积。知道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不易,不肯失去丁点,心肠自然是慢慢硬起来。

    他兴起,往长宁殿去,果然那边还热闹呢。

    宫仆人胡乱披了衣裳,脸上打了猴屁股似的红,丑态毕露地逗着趣。

    上头新娘娘坐着,捂着肚子,笑得打跌。

    哪一宫也没有她这里这样热闹的。

    她来了宫里,太后不召见她,董妃也没来打个照面,她统统也不在意。自得其乐。

    “可笑死人了。”见楚则居来,拉着叫他坐下,招呼她那些‘猢狲’“把先前那个猴子偷鸡演给陛下看。”

    楚则居看着那些滑稽模样,也不禁莞尔“你也是顽皮,怎么这样逗弄人。”

    宫人机灵,跪说“奴婢有福气才能逗娘娘一乐。”

    楚则居笑,也赏了他些金珠子。

    过了一会儿,她又觉得无趣起来,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过想到什么眼前又发亮,扯着他的袖子“你陪我去街上看戏吧。”

    楚则居想,这要是放在现代,就是小姑娘拉着他,非要一起看电影。

    “我去不得,明天还有正事。”

    她不能遂意,脸上便真的没了半点笑意“哎”

    楚则居到还陪了她好一会儿。

    用完膳,长贵跟着陪笑“陛下今日心情好,饭都用得多了些。”

    他们一走,齐田便把宫仆都招来,问她们哪个有合身的便服与她。

    那宫仆吓了一跳“娘娘要做甚?”

    “出宫看戏啊。”齐田说。她必需得出宫去一趟。

    宫仆大惊“皇帝陛下未点头,您,您怎么出去?”

    齐田说“偷偷跑出去呗。”

    侍女听了好笑,偷跑?怎么跑?难不成还要去宫墙上打洞吗。实在是异想天开。

    小宫人也觉得奇怪,服侍她安寝的时候,偷偷问“娘娘要怎么出去呀?”又劝她“您不会真要打洞吧。那可是打不成的。”又不是乡下的土墙。

    齐田好笑,戳她额头,说“你家娘娘我,甚么也不用做,就能出得去。”

    小宫人不可置信“真的呀?”

    怎么也想不明白了,以前皇后到是能说走就走,可她地位在那里。董妃也还好说,可虽然同为妃子,但自家娘娘初来乍到的,牌子都还没制来,又不得皇帝手令,怎么能出去呢?

    “娘娘不如等牌子制来了再去罢。”小宫人真替她担心。

    “后宫中万事都握在董妃手里,一个牌子要制个一年半载还不容易吗。”齐田逗她“到时候戏都演完了。说不定一困就是一辈子,岂不是顺了她的心。”

    小宫人自觉得拿了她的钱,就要对她尽心,又想了想说“那娘娘明天就好声与董妃去陪个礼罢。人在屋檐下”

    齐田说“可我偏偏不乐意给她陪礼。”

    这“可人生在世,哪里能件件事都是乐意才做呢?”小宫人忐忑地说。

    侍女暗暗腹诽,她会听你的?真正是笑话了。

    果然便听见齐田说:“一株花叫我不乐意,我就铲掉一株花,一棵草叫我不乐意,我就拔掉一株草。”

    “那,那要是有人偏不叫娘娘乐意娘娘又真个是拿别人没办法呢?只能低头呢”总会有这样的事吧。

    “那我还活什么。死了算了。”她到说得干脆。

    小宫人听得目瞪口呆,头一次见到有人这样,怼不过别人就要怼死自己?这,这不是有毛病吗。

    可见劝不得她,也没法子。

    唉声叹气下去了。跟大宫人说“我们娘娘大概脑子不好。”

    齐田躺在塌上已经睡了。侍女并没有退走,静静守在一边。

    虽然听到了齐田的话,可对她想偷跑出去的事十分不以为然。

    她在宫里没有得力可信的帮手,也没有私交甚好的朋友。只有她自己。得不到任何帮助,要达成她所想的,似乎是天方夜谭。宫门难道是东市吗,说出就出,说进就进。

    结果,第二天一大早,楚则居那边就有内侍抹着汗匆匆来报“陛,陛下,寿妃竟跑出宫去了。”

    楚则居听着,感到意外是必然的,她怎么出去的?

    这宫里竟然连一个小娘子都可以随意出入?必涉事者绝不可轻饶。

    厉声问:“人往哪里去了?”

    内侍伏身,硬着头皮说:“看看猴戏去了。”

    楚则居脾气一下便下去了,最后笑一笑,摇头真是服了她。

    “可查得清楚,是怎么出去的?”他可真觉得奇怪“她能飞不成?”

168() 
齐田是一大早就醒的。

    天都还没亮,便跟坐不住的猴似的。但也没提要出宫的事。

    小宫人陪着问“喊人来给娘娘逗个乐?”

    昨天还喜欢,今天就嫌了“有甚意思。”

    小宫人想想,又说“不如试试昨日皇帝陛下赏来的东西?”

    她到是兴冲冲。可穿了新衣裳,戴了新首饰也只高兴了那么一会儿就没了兴致“没有时候想着,有了才觉得这也没甚意思。”

    有个小内侍便说起凡新妃入宫,必得觐见太后的。

    她这才起了意打扮好了,立刻就往太后宫里去。

    太后冷着她,原本就是给她难堪,这个时候她来怎么肯见呢。太后宫里的人把她拦了,只说“太后疲累,一时没得精神见你。”分明刚才还有别宫的妃嫔们进去呢。却单单拦着她。那些地位低于她的,从她面前过,见了她也并不行礼,胆小的远远随便福一福,慌张就走了,胆大的只当是看不见。以前皇后是地位在那里,算是再不得人意,谁也不能当没她这个人这样轻视。现在寿妃无根无底的,算得了什么?太后和董妃都把态度摆在那里,自然个个都不敢与她走得近。

    小宫人免不得有些同情她,安慰“娘娘,这宫里头,只要皇帝喜欢,其它也没甚要紧的。”不过想想皇帝前一天也没有留夜,可真有点愁了。好不容易跟了个主家,看着像是有前景,怎么却是这么走势呢。

    齐田也不恼,却也不走。“太后身上不自在,我做小辈,等着便是。”叫人抬了椅子来,在太后殿门口坐着。前面叫人持壶侍水,后备了挡风遮阳的大伞,她到安逸了。

    董妃在内殿,掀起窗户就能看到她。真是张口结舌。她这是拜见来了,还是讨债堵门来了?下头妃嫔看了都暗暗好笑。

    太后来瞧见,气得拍桌。可总也不至于前一天皇帝把人带进宫,后五天就要去罚,皇帝脸上不好看。只叫宫人来,叫把她赶走“你们都是死人?”

    太后发了脾气,内殿那些妃嫔一时噤若寒蝉。

    宫人连忙出去。可左说右说也没有用。人家恭恭敬敬,对她说“我在这里等着,是我的本份。那乡里的婆婆治起儿媳妇来大冬天单衣跪冰都有呢。我在这里等一等,又只是因为太后精神不好才不能见的,有什么要紧的?”和和气气。

    好在坐了一地儿她又改主意回去了。

    小宫人扶她走,侍女一路跟着,也没甚话。

    一进内殿,齐田就笑。

    侍女不明所以,走过去一瞧,她手上竟然就拿着个令牌。大吃一惊“娘娘哪里得了这个东西?”

    竟然是太后宫里的牌子。

    “就放在这儿呀。”齐田指指桌上。

    前一天‘寿妃’才说打洞都要出去,今天宫里就有个令牌,寿妃又并不是在宫里有甚么根基的人——侍女到底也是宫中打滚多年的,想一想哪里能不明白。有些事情稍稍长些脑子就能想得明白,这牌子绝不能动。分明是别人来坑你呢。

    不止不动,还要叫宫人来问清楚,自己不在的时候,宫里有哪些人进出的。叫人还回去。

    寿妃却果然是脑袋不好。竟然大喜过望。

    侍女本来就不太喜欢她,这种时候,只装模作样地劝了一句“娘娘千万慎行。”也就算了。

    自己对上面好交代就是。管她倒不倒霉呢。再说内侍那边也说了,寿妃这里有什么事,只管寸步不离地看在眼里,不必干预。

    于是一声没吱,陪同一道换了衣裳,主仆两个拿了牌子就走。几道宫门,有了太后的牌子没有不让走的。两个人这样大大方方地,走着走着就出去了。

    侍女暗暗感叹,别看寿妃这样不着调,做这种事可真是一点也不打悚。卫军问她东西,张嘴就来。大概是人太蠢,蠢到胆大包天。但凡是像她这样行事直愣愣,哪有半个是聪明的

    不过两个人才走出宫门外便遇到些故事。

    正德门外全跪着人,挡住了出路,乌乌泱泱总有好几百人。

    一看就是庶民,身上还背着行李。老人倒在旁边。不知道是死了,还是累了就地躺下休息。

    卫军说这些原先被遣返过一次,半路又逃脱跑来了。

    为的还是剿匪的事。

    之前寿左晋之死,简直有辱国体,皇帝下了严令清扫附近的流匪。当时成绩斐然。举国都受振奋,当地府官也受了嘉奖。皆大欢喜。

    可当地附近的庶民们却闹了起来。

    先是有个妇人,久等丈夫不归,还以为他是遇事,要去府衙报查,结果路过街市,正遇到在处置流匪。

    她早听过流匪害人的事,又是十分敬仰当今‘圣君’的,便也大骂着流匪该死,挤到前边去看个热闹。

    一看,当先那个什么流匪头子,不是自己夫君是哪个?

    一时三魂丢了七魄。

    想想自家男人只是个打铁的,五官固然是长得粗了些,体格是好一些,可从来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怎么不冤,当时就要往台上冲。可她一介妇人,哪里能突破重重军士呢。

    那砍刀落下,脑袋就落地了。

    她的天也塌了。

    家里还有三四个孩子。自己又无田地,又抡不起个锤子。出了这么个事,夫家的亲戚避之尚且不及,哪会帮忙出这个头。要回娘家去呢,那孩子们又怎么办?自己好好一个家,说没就没了,好好一个夫君,说死就死了。怎么能平。

    便带着孩子往府衙去击鼓喊冤。

    可府衙那里说得清楚,你能不能证明你男人就不是流匪呢?你说他每天打铁,从没出过远门,你却又知道他打了那些刀啊斧啊,是用来切菜砍柴,不是给同犯打了去杀人吗?

    你说不是,那你把那些买了刀啊斧的人全喊来对质。把他打了那些东西,一样样却找到归处。

    她只好回去了。想着,找吧。可人家说得简单,这种东西要怎么找?又不会记着哪天哪天谁来买了个什么。

    找来找去,只找了几个街坊。不足十个人。

    可府衙记着,她男人半个月打了几百把刀斧

    她硬着头皮,把这十个人带了,往府衙去,便有个仗义的街坊跟府衙的人吵了起来。只问府衙的人“几百把刀斧,你们可晓得一把要打多久?他便是不吃不睡也打不出来。再说那得要多少铜铁?西市里卖这个的,一个月都卖不出这些来。”

    可人家不管。西市卖不出来,那岂知道不是他在别处有同伙给他盗来了打的?这么多他是怎么打出来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最后仍是无功而返。

    出了这样的事,一开始还有街坊接济她,可后来人家想想也有些怀疑“好好的,怎么不抓别人,就抓你家呢?你说你家里是冤枉的,那不冤枉别人光冤枉你?”说得讥讽,拍着胸膛问“却怎么没有冤枉我呢?”

    背后开始传了风言风语的,后来街坊也不那么与她家亲近了。

    还有好事者,往府衙去告状,说“那流匪杀了人抢了钱来,他们家里人岂没有享用?现在可好了,一个人豁出了命,死了就死了,家里还享福呢,真正是得了大便宜。这天下可还有公道?现在说起本地,别人都说朝廷的官都死在了这里,这里是吃人的地方,有命进没命出。这里的人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棍。还不是这些人害的。”一群人联名再请严惩。

    照说他们说这些,也当不得用,可府君这里,原本上头就有皇帝的严令,得抓多少人目标在那里,府衙手里捏的名额还差一大截,现在一听也是。顶过了这头再说吧,不然怎么办?办事不利,被革职的就是自己。倒霉的就是自己家人了。

    死贫道不如死道友。

    便把这妇人和家里的孩子都抓了去,与其它流匪的家眷一道给关了。

    家眷里有男人,全都被判做同犯,女人小孩每天被绳子串成一串,赶到街上游走,任人唾骂。以壮正气。

    这妇人到底是个大人,没什么要紧,小孩却顶不住没几天病死了。后来大一点的孩子也不知道是被哪个人用石头砸破了头,当场也死了。

    等这风头过去,府衙不愿意养着这些家眷,又把他们放了回去。

    她回家一看,家门大开,里面但凡能搬走的,都被搬了个精光,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干的。她要家没家,孩子没了,男人也没了,先往夫家亲戚去,人家门也不开。

    只说“他背后做了甚么,我们也不知道。你家里比我们过得好,我们到只以为是他做事勤勉了。却没有想到是杀人越货的。以前好好的一个人,现在坏成这样,岂知道没有你的缘故?”

    又说“不把你浸了,已经是对你网开一面。你再来可不客气。”

    就把她赶了。

    往娘家去,娘家也不肯收留。她哥嫂,弟媳断不肯她回来。

    她母亲也只好劝她“现在闹成这个样子,这里哪个不知道你是谁?以后你便是要改嫁,也没有人家敢要的。留在家里又岂能生活一辈子呢?”叫她往痷里去。

    可她觉得冤枉。明明好好的,怎么却成了这样?

    跑去找了一同游过街的人,往都城来告状了。

    知道的人多了,跟着来的人也就多了。反正呆在家里是过不下去的。“皇帝陛下知道了,一定要为我们平冤。”

    侍女听得一阵阵心惊肉跳。

    对于寿左晋的事她不知道许多,但对于剿匪的事,她既然在是皇帝身边呆过的人,自然难免会知道一些。当时苏任面见皇帝,说那地并非人口稠密之处,旨意下去要抓那么多人,是不是有些不恰当。

    皇帝却说寿左晋的案子已经举国周知,如果不办成大案,又怎么平民愤、复国体?苏任出去,脸青如铁。

    包括这些庶人头一次来宫门跪冤,皇帝知道后只叫发往原地治官重审,她也是知道的。

    可哪怕实情就是这样,这些人还是觉得,皇帝陛下是不知情,被人蒙蔽了。只要能闹得叫皇帝知道,那些恶官就不得再为害一方,自己的冤屈也就解了。

    她跟在齐田身后,微微侧头,不敢去看那些庶人。虽然自己甚么也没有做,却不知道怎么总是有些心虚气短。

    可抬头发现齐田看着那边,但却并不是看跪着喊冤的那些人,而是看着旁边那些看热闹的。

    过了一会儿,转回头对她笑说“你看看。人人都事不关已,竟都以为这样的恶事是不会决落在自己头上的。所以能看热闹看得这样轻松。难道这些跪着的就以为自己会这样倒霉?”

    那倒霉的妇人一早起来,做了早饭等男人从早市回来吃饭时,可曾想得到有今日呢。

    便是她走到人群之中,跟着人们一起唾骂的时候,身边也未必没有哭着喊冤的罪犯亲眷。可她就算看到,也许只是奇怪地多看一眼,也未必没有想过“这世界哪有这样的冤枉?怎么却冤枉你,不冤枉我。”呢?直到轮到了她自己。

    侍女听得一阵阵心惊。

    默默跟着齐田走,走着走着却觉出不对劲来。

    齐田并不去热闹的街市,却去了酒楼叫了个包间。好像是要等什么人。

    她警觉起来。

    齐田明明只是静静地坐着,却好像是换了一个人,没有平常半点跳脱。竟让她隐约有些不安起来。

    过了一会儿,便有个老妇人推门进来。

    带着下仆,看着打扮,像是哪户的富家太太,笑咪咪的,透着和气。下仆在外面,大着嗓门叫伙计“把点心叫了软糯的与我主家来。”

    她进来,关上门见到齐田再殷切不过“我这几日见天在这儿等呢。”

    齐田笑“你怎么这样打扮?”

    “这样方便。”

    两个人坐下说话。

    半点也不避着侍女。

    齐田说“他们找着你了,你还活着呢。”

    老妇人喜极而泣,只说“在下定为您赴汤蹈火死而后已。”

    侍女却听得胆颤心惊。这话怎么听着怎么奇怪。

    两个人说完了这个,老妇人扭头便看侍女“你是阿水?”

    问的竟然是她小名。她进宫里以后老宫人说水字不好,改了名字,叫阿绍了。

    “你怎么知道?”她又惊又疑,往齐田看。齐田默默喝茶,哪里还有半点莽撞之态。再是老成持重不过。

    老妇人笑“这算什么。我知道得多了。我不只知道这个,还知道你家里有些甚么人。你当年父母都不在了,只留你和你阿弟两个,你进宫是为了养活阿弟奔前程来的,如今每个月往外头送不少钱呢。”

    阿绍沉声“我这样也没甚么错处。”

    “谁也没说这是错处。你且放心,你阿弟到也是个好性,没辜负你养育他。钱也不曾乱花,做了米盐的生意。心心念念想着自己阿姐将来是要归家的,攅着好大的嫁妆。”

    阿绍心里又惊又喜又疑,却只说“你不会是编这些来骗我罢?”

    老妇人嘻嘻笑“我骗你做甚,你到了娘娘身边我就开始查你了。还去了你家,给你阿弟说了门亲。一清二楚,没有半点假。”

    阿绍大惊“你说什么亲?”这是怎么个走势,她们到底要干什么?

    老妇人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